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1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116分)

1.

(6分)多音字组词。

jǐn________

jìn________

hǎo________

hào________

kōng________

kòng________

2.

(9分)看拼音,写词语。

dōng

xuě

zuǒ

yòu

huǒ

bàn

zhāo

hu

ku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īng

shuō

zhēn

hǎo

zhǒng

y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3分)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非常优秀,超出一般。________

②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________

③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________

4.

(12分)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句子中。

风________静

不容________

枉费________

________枝________叶

枝________花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是________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②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________。

③小猫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________。

5.

(8分)照样子,连线搭配词语,并选择恰当的组合填入句子中。

豁达乐观的________

自然环境

随风摇曳的________

和田维吾尔人

恶劣的________

沙漠

热烈激昂的________

花儿

寂静而单调的________

歌唱

①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________平添了几分韵味。

②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________,真是美不胜收。

③但在这样的夜里竟听到如此________,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6.

(9分)选字填空

空________

________车

________成

做________

生________

________球

________耍   ________一________

7.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志向

②信任

8.

(5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帛画

掠走

宝库

智慧

结晶

9.

(6分)写出反义词

智慧—________

丰富—________

珍贵—________

腐败—________

舒展—________

赞叹—________

10.

(6分)形近字组词

精________

瑰________

描________

情________

魄________

瞄________

11.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断崖绝________

威风________

漫天遨________

腐败无________

12.

(6分)给词语中的“异”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异:①不相同;②特别,奇异;③惊奇,奇怪;④另外的,别的;⑤分开。

异乡________

神态各异________

异想天开________

离异________

奇花异草________

日新月异________

13.

(5分)自主积累。

杭州

________

A.灵隐寺

南京

________               B.秦始皇兵马俑

苏州 ________

C.布达拉宫

拉萨

________               D.拙政园

西安

________               E.中山陵

14.

(3分)摇身一变。给下面的汉字加上一个偏旁或换一个偏旁变成另一个字,再分别组词。

舷 ________     录 ________    尊 ________

15.

(9分)按课文《莫高窟》内容填空。

这些彩塑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有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宝库。

②他必须这么做。

17.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②今天他没有上学。

18.

(5分)扩句

①莫高窟保存着彩塑。

②莫高窟里有洞窑。

19.

(5分)缩句

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宝库。

②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阅读题

(共4题;共58分)

20.

(19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瞰“宫殿之海”

旅居北京的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公园就是景山公园。它幽静、古朴,引人遐思;而且,唯有在这景山之巅,万春亭畔,才能够鸟瞰北京,俯视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的故宫。世间有“海洋之海”“森林之海”“沙漠之海”“草原之海”,在城市里我们看到的是“市廛之海”,在飞机上我们可以看到“云海”,而我们在景山顶上看到的,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这就是气魄雄浑、庄严美丽的“宫殿之海”。

夏天,在万春亭畔看千百紫燕纷飞,听它们呢喃柔啭,俯视着那或者是轻烟笼罩,或者是丽日一片的紫禁城,自己也仿佛变得像一只海鸥似的,翱翔在这个宫殿之海上 面了。

从故宫南面进入午门,或从北面进入神武门,把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后妃宫院、御花园一些地方看一遍,仍然不能全面领略紫禁城的气势和状貌,而从景山顶上眺望,故宫全貌就尽收眼底了。它是那样的浩瀚巨大,要不是天安门广场新矗立起宏伟的建筑群——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作为标志,供人辨识,一个人的目力望到那儿就觉得是十分遥远的了。它又给人一种非常对称整齐的印象,这些仿佛无边无际的众多建筑物浑然一体,好像一个棋局似的,望去威严庄重。自然,它又是非常美丽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屋顶,黄琉璃瓦辉映蓝天,闪着金光。在宏大匀整的宫殿建筑之间,间杂着绿树、花圃、石山和宫廷广场。标致精巧的角楼,雄峙紫禁城四角,使秀丽景色和雄伟气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护城河像绸带似的波光潋滟,荡漾着城墙的 倒影。

在景山顶上眺望故宫,那种壮美的气势,足以使人作长日的观赏留连。

(1)解释词语。

尽收眼底:

(2)根据意思找出文中关于“看”的词语。

①像鸟一样由高向低看。________

②用尽目力向远处看。________

③向下看。

________

(3)请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宏伟________    辨识________     遐思________

翱翔________    观赏________     景观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将此建筑群称为“宫殿之海”?

21.

(10分)阅读课文

《莫高窟》片断,完成练习。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纪

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应

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

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

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

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漂

飘)拂

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

翩翩起舞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世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

(2)给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2.

(14分)阅读课文

《莫高窟》,回答问题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份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5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给加横线的字注上读音。

卧佛________  倒悬________  瑰丽________ 彩塑________  敦煌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一________壁画  一________彩塑  一________明珠  一________洞窟

(3)照样子写词语。(啧啧赞叹 )

23.

(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阿里的云

阿里地区的藏族老乡有个传统,(不管

不仅)是在路边还是在草地,你放下一件东西,(只要

还要)在上面压一块石头,这就表示这件东西(以

已)有了自己的主人,无论过多少天,是断不会有人动的。

在离开狮泉河去普兰的路上

我们把一个纸口袋装上一个面包

一个笔(纪记)本

一支圆珠笔

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

并压上一块小石头

就这样

我们又匆匆地上路了

三天(以

已)后,我们返回来了。远远地,我就看见了我们三天前放在那儿的被风吹得忽闪忽闪的纸口袋。阿里的云是洁白的,阿里人的心地就像这高原的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断:

显眼:

(2)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词,画“√”。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1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阅读题

(共4题;共58分)

20-1、

20-2、

20-3、

20-4、

21-1、

21-2、

22-1、

22-2、

22-3、

23-1、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2

一、配乐融情

以前总觉得语文课不应该过多播放音乐、视频,以免这些强烈的感官刺激干扰了对文章的静心体悟。但是,连续上过几次配以音乐的语文课之后,不得不承认音乐在推进人的情感理解上,有着无与比拟的影响力。且不说教学《二泉映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这些有着音乐元素的课文,其文章部分必须配上音乐,才可以让人切身体悟、身临其境。即使是一些跟音乐没有直接关联的课文,比如《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他命令副长官开枪杀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那段时,那种矛盾又决绝的场景和他复杂又坚定的心情,如果没有音乐,学生读起来总难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可是,配上一段淡淡忧伤的音乐,再让学生朗读,这情感立即涌上心头,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哽咽了。这说明学生对于和大黑骡子的深情以及对战士们的爱,已深深印入脑海中了,乃至在此后的一些早读课上,每每读到这一段,学生的语调都会突然变得凝重而深情,这足以说明当时的配乐朗诵确实让学生对这段课文的理解铭记于心。而能辅以音乐诵读的课文有很多,如果有教师擅长将音乐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就能充分挖掘音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巧图激情

图画能激情吗?之前存有疑惑。但是在两次教学《灰椋鸟》(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两种不同的实践证明,必要的图画用得恰到好处时,一定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能推波助澜,把学生的情感推上的。记得第一次教学《灰椋鸟》,在学习灰椋鸟“排空而至”时,笔者仅就文字作了些解释,出示“排”的几个义项让学生选择,再把理解带进课文中读。学生倒是加重了读音,读这一段时这句读得重了些,但显然并没理解到位。新近再教《灰椋鸟》,同样是这段,笔者找来了灰椋鸟归林时万鸟齐飞的几张照片,在讲解“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时,巧妙穿插其中,学生惊叹不断,再让他们读这一段,就会自然而然地朗读起来,不只“排空而至”这些词被强调出来,朗读时更富含着强烈的喜爱和赞叹之情。生动的课例告诉我们,在品词析句时适当借助于图画这些直观手段,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文意,领悟段落中词句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教学《金字塔》(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倘若没有金字塔的直观图片,教师再怎么形容其巍峨壮观,也难以让学生有清晰的印象,而将有关金字塔的图片投影出来,学生忍不住惊叹“真高呀!”由此,也就明白了教材编者为何在一些课文旁配上插图,原来每一副配图都有着非常明确的意图,或指向教学中的某个知识难点,或在情境上有所暗示和帮助。有心的教师教学时绝不会无视课文中的插图。

三、情境诱发

课文是平面的,如果只是粗略地阅读,理解也只会是平面的。教学《海伦・凯勒》(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虽然说学生对海伦的遭遇会泛起一丝同情,但是在预习或初读两三遍之后,学生便麻木了。笔者教学时不忙着让学生阅读课文,而是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先听老师朗读,边听边体验和想象盲童的生活。这一情境虽然简单,可学生觉得新鲜好奇,体验后对海伦的遭遇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所以再朗读“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其中的“隔绝”“死一般的沉寂”“不能……也不能……”在朗读时马上有了轻重缓急,很多学生处理得非常到位。由此说明,必要的情境设计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贴近作者心理,设身处地进入人物内心。小学课本里情节动人的文章有许多,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往往都会放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挖掘情境的教育资源,借助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深处,不失为指导朗读的有效手段。苏教版教材有文包诗的课文,有位教师索性以“学诗”为教学活动的主题,采用“品析+想象”的方式来扩充诗的时空。学生理解差不多了,再让他们回过来对照课文阅读,学生豁然发现刚才的这些理解竟然跟课文高度契合。学生惊喜之余,教师再组织进入朗读,文章每一句的情感理解都已了然,情感早已了悟,读起来自然富有感染力,句句荡漾着丰富的情感。平时的课堂上,“你看到了怎样的司马迁?”“你面对叶欣会怎么说?”“假如你就是嘎羧,你会对逝去的战友怎么说,又会对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说?”类似这样的设问经常出现,其实质正是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去理解、感悟和表达。教师每每如此设问,学生常常能迅速进入情境中的角色,表达出与情境契合的情感和思想来。可见,科学合理的情境创设确实能诱发心念,推动情感。

四、改换诗行

阅读教学中,有时遇到情感丰富的段落,用平常高低轻重的朗读技巧,仍不足以抒发出作者的情感时,我们会想到诗行来助力。比如《月光启蒙》(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的最后一节,正是情感升华、凸显主题的一段,怎样朗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激呢?教师采用了诗行的形式:“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诗行出现,学生也不用教师指导,竟都深情又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原先品析课文积累的情感,在这一刻尽情释放,对母亲深深的感念化为一句句动人的吟诵,课堂由此进入了。

五、导语巧串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3分)

1.

(2分)把句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他们玩腻________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________似的贝壳,用脚踢飞了。

2.

(8分)查字典。

“等”字部首是________,总笔画是________。

“伐”字的读音是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

“剩”字的音序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煤”字共有________画,第三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

3.

(6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寻访

童子

隐者

牧童

歌声

林樾

4.

(10分)把所给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扁________

________

司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胡________ ________

5.

(5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聊胜________

________不休

震耳________

失________落________

6.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洞若________

耳濡________

翻云________

方兴________​

7.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炕________

柜________

匠________

跪________

耸________

坑________

拒________

匝________

桅________

茸________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罪过

②明白

9.

(3分)写出近义词

似乎—________

秀丽—________

尤其—________

10.

(3分)写出反义词

神秘—________

秀丽—________

增添—________

11.

(8分)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云雾

________的色彩

________的感觉

________的轻烟

________的庐山

________的天幕

________的白马

________的大海

12.

(4分)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________

罩________

幻________

姿________

13.

(6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珍珠

一________岛屿

一________浪花

一________感觉

一________玉带

一________白马

14.

(3分)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今天他带了一顶新帽子,可神气了!________

②小刚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由其喜欢踢足球。________

③游乐园里太好玩儿了,真是让人流连忘反。________

15.

(5分)描红生字

姿

16.

(3分)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每一立方米有雾的空气里,大约有一亿多个小水滴或者小冰晶。________

②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冷雾。________

③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之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________

17.

(1分)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________

①所以,沿着山坡往上爬的空气,温度越来越低;

②我们知道,山下的气温比山上的气温要高;

③一般山区云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④也就是说,它能够容纳的水汽的数量也越来越小,

⑤于是往山坡上升的空气的湿度很快就饱和了,再往上,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向形成了雾。

18.

(4分)我会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没关系(xì

jì)________,我自己会把红领巾系(xì

jì)________好。

②我一觉(jué

jiào)________醒来,发觉(jué

jiào)________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

19.

(6分)我能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变幻无长________

腾云架雾________

千资百态________

巨大天慕________

一泄千里________

海上飘浮________

20.

(4分)读《庐山的云雾》,按课文内容填空。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________,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________。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________。

21.

(3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________

②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________

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9分)

22.

(10分)阅读《和田的维吾尔》,回答课后问题。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五颜六色_____形态各异的衣服__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

(1)在文中加上合适的标点。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___五颜六色________形态各异的衣服_____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__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__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2)第一段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和田维吾尔聚餐的特点是________。

23.

(10分)阅读完成练习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选自《庐山的云雾》

(1)“千姿百态”的意思是?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什么?

24.

(9分)阅读练习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

漂)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泄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飘

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坐

座)冰山……

——选自《庐山的云雾》

(1)写出合适的字,随风(飘

漂)________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了一(泄

泻)________千里,变成了(飘

漂)________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坐

座)________冰山

(2)这段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9分)

22-1、

22-2、

22-3、

23-1、

23-2、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4

关键词:歇后语;小学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086-02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入编歇后语情况、分析该情况产生的原因,总结该情况对实践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入编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的基本情况,现选择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三个版本: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进行数据统计,并分别对小学语文这三个版本全十二册的语文天地、练习、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部分所编入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六种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进行了统计,这六种语言形式包括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和对联。

1.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调查。北师大版教材这六个语言形式按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歇后语0次;谚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10次;成语14次;古诗文43次。这六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在此版本总共出现73次。该版本教材在一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下册中没有出现任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出现在全十二册中出现次数为“0”。由此可见,此版本存在过分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而忽略歇后语重要性的现象。

苏教版六个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1次;歇后语、对联2次;格言警句5次;古诗文31次;成语61次;总计101次。数据显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说传统文化贯穿于小学六个年级全十二册教材的始终。但是,该教材过度强调成语和古诗文的学习,使得其它语言形式出现的机会甚少,比如,歇后语和谚语等。因此,苏教版歇后语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六个语言形式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2次;歇后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9次;古诗文21次;成语31次,总计69次。此表在数据分布上显示出“整体均衡”的特点。歇后语在此教材中总共出现3次,对比之前两个版本有所增加,但其数量仍不足。

2.分析及结论。

(1)三个版本共同收录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的总次数为243次。三个版本所收录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句分别为:歇后语4次;成语106次;谚语6次;古诗文95次;格言警句24次;对联8次。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分别占总收录数的比例约为:歇后语1.65%;成语43.62%;谚语2.47%;古诗文39.09%;格言警句9.88%;对联3.29%。

(2)在所选篇目中,成语出现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谚语,而歇后语排在最末位,在概率上远远落后于成语及古诗文。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选的是全国应用最广的三个版本的歇后语数据统计,而其中北师大版的数据统计表格中竟然出现了歇后语总数据为“0”,即完全不收录歇后语的情况。

(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全十二册尚未收录任何歇后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收录了以下歇后语,人教版收录的歇后语共十七则,相对丰富一些,但也非常有限。无论是只字未提的北师大版,还是相对较多的人教版,简简单单数则歇后语相对于广阔歇后语海洋,可谓沧海一粟,极难显现出歇后语独具魅力的语言形式。在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呼声渐高的如今,歇后语却似乎渐渐被教材“免疫”,被遗漏在历史的洪流中。

3.原因透析及实践启示。这三个版本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所有教材中歇后语的入编情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歇后语缺失的严重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

(1)可能是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要求。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要规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必须地对语文教材的语言文字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到严谨、规范。而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过于鲜活,有时甚至打破常规,不如“成语”、“古诗文”等形式规范。

(2)这与小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有关。从时间范围说,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眼前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逐渐地知道过去的人和事。从空间范围说,儿童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论识字、阅读还是作文,其内容的选编都应当做到由近及远,逐步扩展。而歇后语是经过千古传诵而发展至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往往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文学功底才能够实现透彻的理解,这一点也导致歇后语不被广泛采用。

此外,不同版本教材的歇后语收录情况各有差异,这也代表着各个不同地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比如,北师大版在整体上不如人教版和苏教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歇后语完全未入编也是可想而知的。苏教版是三个版本中最能体现“传统”二字的小学语文教材,但是苏教版更加倾向于收录成语和古诗文这类形式较规范的语言形式。而人教版则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追求较均衡的结构,以最宏观的方式呈现教材。

然而,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歇后语的缺失,歇后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都不应该被小学语文教学拒之于千里之外,因为其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充分证明歇后语教学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3]王岩.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汉字文化,2007,(6).

[4]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5

王祥连老师在《文本阅读的突破之道:独特的“这一个”》一文中指出:文本阅读有所突破之关键,也是在于基于文本,把握不同文本的特点,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但是,要教出“这一个”的前提就是要发现文本的“这一个”,而老师们最大的困惑也正是在此。其实,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文本,用心寻觅,就能拥有一双罗丹的眼睛来发现其独特而精妙的“这一个”。

在具体教学时,我认为,不仅要审视不同文体的特点,还应细辨一种文体不同类别的特点。即使同是以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的散文,也需要我们细品深味才能准确找到教学价值。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大千世界,很多事物都具有可比性,文章也是一样。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同单元、同一类课文之间的异同,从而发现每篇课文在大同之下的小异。这个“小异”往往就是被编者看中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是这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天火之谜》和六年级下册的《夜晚的实验》都是写实验的叙事性文章,都叙述了科学家通过某一个现象或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得到启发,最后有所发明或应用,从而造福人类的故事。这两篇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多相似的背后一定会有不同之处,在叙述上一定会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年段不同和写作知识的积累而呈现出它们的个性。那么,它们的不同在哪儿呢?为什么一个编排在五上,一个编排在六下?为什么五上习作7已经安排写一次有趣的实验,到了六下习作4又安排写实验?难道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巩固?带着这些问题反复比较两篇课文,发现《夜晚的实验》与《天火之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同是写实验,《天火之谜》写的是一次完整的实验过程,《夜晚的实验》写的却是四次实验,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正是通过描写斯帕拉捷的心理活动来推进的,而这些心理活动也恰恰更好地表现了斯帕拉捷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根据这个发现,再来看《夜晚的实验》所在单元的习作训练,如果写蚂蚁实验仅是让学生记录一个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只是停留在五年级的基础上,但如果能适时地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推进实验过程,以此更好地表现人物,那就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同时也就更好地把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同类文有很多,但凡同类文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唯有经过细细比较才能发现各自独特的“这一个”,才能领悟编者编排的别具匠心,才能教出不同,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6

一、紧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现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是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设及活动努力的方向。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首先要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语文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上述课程目标细化成具体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梦圆飞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以生动感人的笔墨,描写了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首次载人飞行的经过和人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三个场面的描写极其生动,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能使孩子在学习中对航天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所以,笔者把这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学会场面描写的手法;通过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为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而无比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把握教材特点,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

与传统的语文教材相比,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越来越呈现出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实践特点。生活的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生成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但是语文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应是这一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我们应在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使书本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课程、建构意义、达成目标。

《说勤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通过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理想,才能在将来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这篇课文的选材很好,对学生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笔者适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身边的同学勤奋学习的故事吗?”由于笔者的提问紧贴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所以他们都感觉有话可讲,纷纷举手发言。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课文,而且对勤奋学习的同学是一种表扬,对不够勤奋的同学则是一种触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

三、沟通课堂内外,课外拓展体现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了。为了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具体、更全面的知识,更为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布鲁纳认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沟通,既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各种课外资源,更要让学生通过课外拓展活动消化、吸收课堂知识,获得实践能力,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孩子的心田,真正促进其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课外活动,努力实现课外拓展的生活化。

《走,我们去植树》(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和《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两首诗的教学目标都是引导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从小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走,我们去植树》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或者田野里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年后,在学习了《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后,我们可再次组织学生到现场,让他们看看自己上一年植下的小树,体会植树前后这里的显著变化,从而强化他们的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美化家乡、绿化祖国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