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教育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育辅导

中小学教育辅导范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教育 育德功能 缺失成因 策略实施

一、引言

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的教育中有着比较突出的功能,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其在教育中的功能发挥就比较重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育德功能理论的研究,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育德功能缺失的成因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方面不是很理想。队伍的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一般工作了三四年就称为老辅导员,而学校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要不断充实辅导员队伍,补充新的辅导员,淘汰一批老辅导员。这样就必然会对一些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造成影响,造成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而有的辅导员认为德育教育的内容较为空洞,比较缺乏说服力,从而就造成了德育功能的失效[1]。

另外,高校辅导员在年龄结构上偏轻,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比较缺乏经验,并且在知识结构层面也有着一定局限性,这对德育功能的发挥也就有着一定影响。还有在学历层次上偏低以及专业结构不强,兼职辅导员的比重较大,在工作的重心方面不明确,工作重心偏移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德育功能的发挥极其不利。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育德功能缺失的成因

造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缺失的成因是比较多的。首先在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上存在着偏差,一些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没有准确的定位,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比较多,也会造成角色的模糊。再加上在工作考评体系方面的不科学也会使得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上比较模糊。

再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还和辅导员队伍素质的良莠不齐有关。高校将思政教育放在首位,而事实上却将教学以及科研作为工作的中心,把思政教育工作直接交付给辅导员。对辅导员队伍选拔中的宽进政策是造成辅导员队伍良莠不齐的重要因素,在选拔辅导员时,认为学历层次过关即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取。还有就是辅导员管理体制的多重性以及思政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2]。这些原因都对辅导员的德育功能发挥产生了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德育发挥的策略实施

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发挥要从多方面进行强化,首先要能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构成要素,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很大影响。辅导员在教育中的定位不准确,就会造成功能发挥不良。根据国务院所的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意见,其中就指出了高校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按照党委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高校辅导员也要能善于做导师,指导学生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再者,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体制要能结合实际加以优化。由于管理体制的多重性,就会造成权责不明以及压力过大等问题,所以在工作管理体制上要能简单化,这样才能对辅导员德育功能的发挥有积极作用。为避免辅导员队伍被多头管理问题的出现,需要将辅导员的人事以及工资关系归属和工作安排等纳入到统一部门。另外,还要对辅导员的育德工作方法进行创新,针对学生的个性来逐一展开培养,寓德育于管理之中,寓德育于娱乐之中。

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创育德的新局面。例如,在育德工作开展中,由于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强,真正面对辅导员就不善于将真正的想法说出来[3]。而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辅导员与学生坦诚交谈,就能够达到对学生的育德效果,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要想有效发挥高校辅导员的育德功能,首先就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政素质。对辅导员选拔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严进的政策,要让可能多的人来接受岗位挑战。高校领导方面要重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育德功能的发挥,要能从实际出发,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运用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功能的发挥,达到对学生德育渗透的效果。此次主要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缺失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几条合理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远,吕承文.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0):214-218.

中小学教育辅导范文2

【关键词】推销;提高;兴趣;精心;准备;一贯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70-02

1 精心推销自己,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所以,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设法管理好学生,让学生喜欢你、听从你。教育教学难就难在其对象是家庭背景不同、个性各不相同又不断在变化着的年轻人。与其反复跟他们强调学英语的重要性,不如设法让他们喜欢上英语教师。从家长们的反馈和对多个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九成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一致回答:成绩好是因为喜欢学,喜欢学是因为喜欢英语教师。而有能力学好但英语成绩就是不理想的学生,八成是因为不喜欢英语教师,所以不努力,导致成绩不好。结论就这么简单。

现在的学生具有典型的由于过分溺爱而形成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父母对他们的约束力荡然无存,要管住他们,吸引住他们,只能依靠教师自己的本领了。他们喜欢的东西太多,要让他们喜欢上你,确实应费点心思。笔者的做法是:第一,态度要好。无论何时,对学生都要有耐心,要和颜悦色,绝不能摆出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态,时刻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尊重他们的,是可亲的。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但不能揭学生之短,要尊重他们,无论多恶劣的学生,也绝不能和他对立,这是最重要的。尽量不要到家长面前告状,碰到家长要多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第二,可亲之余,还要让他们对教师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崇拜和服从。师道尊严不可废,但不是教师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与学生交往中的自身智慧和得体的言行举止、高雅的品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崇拜你,无条件地服从你。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学生喜欢的歌,教师要学着唱;学生喜欢的明星,教师可以尽力去了解,时事新闻天天去接触,目的是让学生感觉教师样样比他们要好那么一点点,是该仰望之人,是可敬可爱之人。

2 要为学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既要营养价值高,又要色香味俱全

学生亲信教师,便会重教师的道。教师接下来就是提高45分钟的有效性。笔者的做法是:第一,备好课。要备好课,首先要把初中三年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分析,直至了如指掌;其次,摸透这套教材的编排特征:从纵向来说,每一知识点是逐步加深的,所以教师在教知识点时不需面面俱到,而是七年级时就过关所有知识点,以能活学活用为标准,对难度较大的只做了解,绝对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最后,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为学生亨饪美餐,除营养价值高之外,一定要色香味俱全,也就是一定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第二,布置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尽量在课堂内全部解决。第三,批改一定要认真仔细,一是不误导学生,二是以教师自身的认真态度换取学生的认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是需要教师培养的。

3 初中英语教学要三年一贯制,以培养能力为主

初中三年英语的教学,一定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每一年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都应该不一样,但一定要以培养能力为主。七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能说会道、掌握正确的拼读方法和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为主,其他的一律为辅。八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主。九年级时,以培养写作技能为主。

学生刚升入初中时,他们带来了所有小学生的可爱:爱讲话,爱表现,爱和老师套近乎,对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很敏感。针对这一特点,对七年级新生要多利用实物和有图像、声音的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想说话的冲动,教师再引导他们说,效果很好。会说了,会开口了,带着会的成就感,读写也就不再乏味。七年级阶段,在热热闹闹的说唱之外,千万别忘记拼读和记单词能力的培养。认识音标,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会拼读,并要注意语音语调和轻重读。会拼读了,记单词也就更容易。在课堂上,可以多开展一些游戏类操练,并对每一位学生的出色表现无一遗漏地进行肯定和表扬,绝不要因为赶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及时而诚挚的表扬。对暂时跟不上的学生,绝不批评,而是多进行个别辅导。七年级时,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要尽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进行拼读训练和记单词训练。

八年级时的英语教学重点是进行阅读训练。因七年级时拼读和记单词已过关,学生对英语学习已有一定的兴趣,也已有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时教师腾出较多的时间,把与课文知识点或内容相关联的短小有趣的文章呈现给学生,先欣赏后理解,在趣味盎然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扩大了词汇量,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阅读技能。现在的中考,大多是阅读理解题,平时文章看多了,阅读能力培养好了,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成绩肯定好。教师只需多花点时间,精选好文章即可,根本用不着学生试卷做了一张又一张,教师改得眼花了还是效果不理想。

九年级时的教学重点是写好作文。因八年级时已加强了阅读训练,学生已看了很多好文章,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已不是难事,教师只需加强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就好。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要实现轻负高效并不难,一是要抓住学生的心,设法让学生喜欢英语任课教师并喜欢上学英语,这一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备好课,要为学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既要营养价值高,又要美味可口;三是初中三年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搞题海战术,累了学生又累了自己。掌握了这三个原则,相信教师每天都会快快乐乐地上班、轻轻松松地教学,既快乐了自己,轻松了自己,又快乐了自己,解放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辅导范文3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两级分化消除

新教材改革实施,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方面带来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了许多的新技术,使课堂教学生动,真实逼真,在教学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难度,教学水平的差异,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性,接受能力难免有所不同;此外,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时,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喜好,而喜欢和不喜欢一门功课。因此,日渐天长,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外语上的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这种现状问题,我们期待着改变和调整,使之更加切合实际,然而对于两级分化造成的结果,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缩小和消除两极分化,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如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去辅导英语学困生

作为老师,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要热爱它,投入自己满腔的热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事从学生出发,要耐心细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去担当这件事,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掉队了,就要重视,不能放弃,时刻想着不放松对他的辅导,充分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学习贵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一点一滴的拾起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如此日积月累,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来支撑、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一心要为学生,时时为学生着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关注英语学困生的学习,付出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体力来辅导学生,敢于吃苦,耐得住寂寞,还要受得了委屈:有时我们的工作,虽然付出了并非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理解,家长抱怨孩子回家晚,孩子抱怨老师烦,总是揪住他不放,殊不知,正是因为老师的付出才使他们的英语成绩得到一点一滴的提高。

二、心去帮助英语学困生的状态

对于出现两极分化之后的英语学困生,大多数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样也学不会英语,甚至有家长说自己孩子是不是有语言障碍,或是语言盲区。其实并非这样,孩子只是学习方法不当,不见成绩,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信心并随之产生一种心理障碍,造成习惯性的心理暗示,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最后导致许多学生厌学英语。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有信心去帮助学困生的现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果的造成并非一天,要改变这种结果也并非一天的功夫。教师要有长期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的信心,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对每个英语学困生要认真分析,要查找他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或其它方面的问题,且要对症下药。还要鼓励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发现他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孩子的英语学习信心,这是改变其学习状态的关键一步。

三、生的辅导工作要持之以恒

对已产生两极分化后的英语学困生,辅导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他的现状和提高成绩,应采用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一个阶段完成一个目标。比如:背诵英语单词,第一阶段要求能在一天背诵3个单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达到此目标,就是成功的;第二阶段,他能通过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天背诵5个单词就是成功的,尽管离最终目地还很遥远,但是这种微小的进步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上初三了连单词都不能记住,对他进行仔细的问询和调查分析后发现:这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学习方法不当之后,造成了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于是我让他从最基本背单词开始做起,开始一天背5个单词都难以记住,而其他同学背10个能够很轻松,那么对他的要求我就降低到一天3个单词。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能记住5个单词了,再慢慢增加到6个,再渐渐增加到7个、8个、9个、10个的同时,每增加一个就及时地给予鼓励,树立他的信心,明确他的学习态度,对他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循序渐进,最终使他的成绩得不断地提高了。

四、困生的辅导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家长的期望,也是教师的目地和学生的愿望。所以,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都希望得到快速的成果,以验证自己工作的付出。而现实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造成两极分化的学困生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阶段性的教学工作努力后,有的努力和付出并非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时我们的教师就会感到失望、焦虑,甚至对自己工作的努力和付出产生质疑,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甚至没有价值浪费时间做无谓的付出,放弃对学困生的辅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其实我们自己没意识到,他实际上是想看到自己工作付出的结果,这是不可取的急于求成心理。如对于词汇的记忆,刚开始对词汇形成的识记只能坚持几个小时学生就会忘记,而这时就需要高频率的强化复习,才能形成短时的记忆,以后再现频率逐渐减弱,进而形成长时记忆。起初第一天学习的词汇要复次,然后从第二天起每天记忆一次,直至一周;在形成短时记忆之后应每周记忆二次或多次 ,每月三次或多次,最后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遗忘与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困生自己的词汇学习与记忆的时间计划,切记不可盲目无计划的记忆,急于求成。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如读音规则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词形对比记忆法、反串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法,在学习单词或语法时,老师经常会讲到这些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学习与记忆,避免盲目的死记硬背。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承担起师之为师、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应当负有的责任。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做好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并能将经验总结和反思推荐给大家,以达到互助交流和互助学习的目地,能对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辅导范文4

这两家可谓行业竞争对手的机构虽然在同一个时期内选择进行海外上市。但在近期由风险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的众多扎堆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集团中并不显眼。

不过,这两家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教育公司却同属于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不让人沉思,在中国,中小学教育培训到底具有怎样的投资机会?

蛋糕足够大

“中小学教育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鼎晖投资副总裁王均表示, “全国有将近2亿的中小学生,纯粹从市场规模看是非常巨大的。另外,我们可以从东亚国家例如日本、韩国看出来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很多韩国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参加专职的辅导,而美国现在也有专业的公司,因此这个行业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市场需求都很有投资价值。”

尽管市场规模确实十分巨大,然而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在教育领域中,婴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是有比较多的机会,而学历教育通常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风险投资机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进入的机会。

不过事实上,只要能够找到好的定位,就能够在细分市场中做出规模。霸菱亚洲执行董事曾广宇认为,中国对于中小学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资本在这个领域确实无法进人,即使是教材也无法涉足,然而在针对中小学的教育辅导内容却有很多的机会。此外,他认为目前风险投资也正在关注一类针对于中小学生开办的学校,这类学校通常课程是完全按照国外的课程进行设计,收费很高,一个学期的学费高达一两万美元,而这类学校也只是专门针对高端的家长,因为他们通常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出国留学而送入此类学校。尽管这一类学校的生源有限,市场空间并不非常大,但是由于利润很高,因此也有风险投资在关注该细分领域。

中国中小学生教育培训的细分行业能够获得资本青睐,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更是因为国外成熟的中小学辅导教育市场让风险投资机构从中看到了机会。 “目前在国外,中小学生教育培训的市场发展的更完善一点,也确实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这个市场也一定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王均表示。

目前中国市场中,针对中小学生教育的辅导机构并不少,形式也复杂多变,例如个性化的辅导、私人辅导班以及一些讲座性质的课程,那么类似于学大教育和学而思这样的中小学辅导培训,其优势到底在哪里呢?

各寻优势

辅导班和传统的家教的教育服务模式是很早以前就存在于教育市场上的一种服务形式,但是以家教为例,由于是个人操作,所以无法达到标准、规范,因此教授课程的效果不一样。如果能够碰巧遇见一个好老师教育则效果好,但是如果碰不到就很难保证教师的教育质量,而对于每一个中小学生而言,都不能够被当做实验品去检验一个家庭教师的素质。

而在辅导班中,由于有很多学生共同上课,因此和学生在学校进行的大班教学没有差异。事实上,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的时候还是应该采用课外式的授课方式。“如何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孩子要提高首先要知道症结在哪儿、问题在哪儿,对症下药。辅导班的课程,几十个孩子,问题是不一样的,用统一的课程来,这就是重复学校教育,所以我觉得是非常有限的,服务也是有限的。所以一对一的个性化课外辅导,根据孩子的情况、个性做教学,组织课件、备课,开展这种教学过程,很好的满足了孩子不同的需要,达到因材施教。”学大教育董事长李如彬分析道。

对于一家辅导机构而言,其教育培训的效果到底如何是需要消费者自己判断的,而对于风险投资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这家培训机构如何保证自己的生源,且让我们看看市场中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之一的学而思是如何做成的。

学而思的成功之道在于专注于小升初。2003年的北京, “小升初综合症”已经在家长和学生身上蔓延。尽管规定小学升初中采取“免试、就近入学”,但很多学校并不愿意放弃选择优质生源的权利,采取择优录取。为了使孩子更“优”,大批家长开始求助于各种培训,这给学而思带来了机会。

从一开始,学而思就坚持培优理念――把那些学习中等的培养成优秀的,学习优秀的更加优秀。要进入学而思的精英班,必须要通过测试,而要进入竞赛班,之前甚至必须要获得过各大杯赛的一等奖。这种做法使它很快与一大批已沦落为“差生补习班”的培训机构区别开来,吸引了相当一批将升学目标瞄准为人大附中、四中等学校的家长。

中小学教育辅导范文5

关键词:创业教育;问题;辅导员角色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会上,总理在重要致辞中提到“人人创新”这一理念,继而在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总理再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至此,创新创业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一、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人才,使大学生角色实现从岗位追求者到岗位创造者的转变。所谓创业教育,可以理解为教育机构为培养学生可以从事商业活动技能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包含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知识教育以及创业心理教育四大方面。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中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以来,一直都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成长,导致他们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十分欠缺,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国家已大力宣传并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的缺乏,大学生创业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创业能力教育是创业教育中的核心。有了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走向创业的第一步,要想走得更远更稳,创业能力必不可少,创业能力包含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大学生具备经营管理的能力以及综合协调能力。创业知识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石。创业知识涵盖创业发展方向的专业知识,还有企业管理、人才管理等相关知识以及可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法律、税务等社会方面的其他知识。创业心理教育在创业教育中也是一个必然教育。一个大学生,具备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在面对创业过程中挫折的能力。创业教育应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对事业孜孜不倦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二、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毋庸置疑地应该是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培养场所,创新型国家的构建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校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同时,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这一模式,将创新技能应用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去。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扩大化,每年从高校走出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远多于岗位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鼓励大学生不拘泥于传统就业形式,从寻求岗位变成创造岗位,岗位由自己创造,可以缓解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困境,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专业人士的培训指导下,高校毕业生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一举措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还可以发展国家经济。

三、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滞后

高校管理者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引领者,其创业教育方面的理念对创业教育的实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看来,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仍存在理念上的滞后。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高校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解不到位,他们简单地将创业理解为学生毕业后多了一个选择,而且永远将就业的位置摆在创业之前,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混淆。更有观念滞后者认为,创业只是因为无法就业之后无奈的选择。其次,高校管理者对创业教育实施的方法认识不够全面,要想大学生接受全面的创业教育,简单地依靠定期的创业讲座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讲座的举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但是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等反面教育的缺乏使得大学生无法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在创业的其他能力方面也不能得到提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备

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分支,需要同其他教育一样,具备属于自己的完整体系。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备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课程形式单一以及教材内容的不科学。在高校课程体系建构中,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所占比例很少,学分构成也低,学期课时量不足,创业教育的课程更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上,高校管理者在对创业教育的教材征订方面表现得很随意,内容分散,以创业案例的汇编讲义居多,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相分离,缺乏针对性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匮乏

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其他专业方向的教育,它本身是比较偏重实践类的教学环节,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创业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的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实践指导中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的匮乏。高校教师观念仍十分保守,他们认为创业永远不及择业就业稳妥,毕竟学习了四年专业知识,应该将所学应用到工作岗位中是大多数老师的想法。第二,创业能力的匮乏。在高校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多数都不具备创业经历,他们知识对理论知识十分了解,而缺乏创业方面的能力。第三,创业经历的匮乏。承担创业教育的老师多数是还承担其他专业课教学任务的老师,高校管理者不会为创业教育单独聘请既具备创业经历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人才任教,缺乏实践经历就很难指导学生。

(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缺乏

大学生创业教育仍需要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首先,在学校方面,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对学术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对创业的重视,少数学校会举办创业方面的讲座,但其他形式没有,在宣传上,多是求职或考研信息的宣传,对创业方面的宣传严重不足。其次,在社会方面,现在社会的主流观念仍然是认可大学生毕业后择业而非创业,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样传统的社会主流风气势必造成想创业的学生有思想负担。最后,在家庭方面,许多家长都不十分赞同读了四年大学的孩子拿一纸文凭无用,而去辛苦创业,不想孩子吃苦,同样觉得自己白白供读了四年大学。

四、辅导员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一)做好创新创业政策信息的宣传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每年都会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各级部门也会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老师及时做好各类创业信息的收集工作,面向学生做好各项创业政策信息的宣传等。

(二)做好创新创业梦想的启蒙者

大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锻炼能力、开拓思维的地方,所以,为了使学生的思想不过于局限,高校应多举办有关创业的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职业目标。作为与学生较为密切的辅导员,首先要帮助学生正视创业的内涵。创业不是简单的做生意,要想成功,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基础,更离不开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其次,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参与其职业规划当中,不做决断,只做参谋,启发创业萌芽。

(三)做好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者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包括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实践经验的积累等。高校辅导员应做好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在创业品格方面,辅导员应做好心灵导师的角色,让学生具备合作意识、责任心、创业信心等。

(四)做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在毕业之前就提早接触社会,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者,及时关注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确保创业实践活动紧贴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

(五)做好创新创业困惑的疏导者

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人格尚未健全完善的时期,即使在法律意义上成人了,但他们从未接触过社会还不算真正成熟,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在心理上成熟较晚。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由于对社会环境的不清楚,易对创业抱过高期待,以至于在困难出现时手足无措,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等特点,辅导员就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作出指导,使其在困难面前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指导大学生走出创业困境。

(六)做好创新创业发展的跟踪者

对于已经走在创业道路上的学生,做好跟踪了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定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现状,有利于高校调整现有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模式,对于优秀的创业人员还可树立先进典型,以此激励更多想创业的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就要做好创业教育与学生间的纽带。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开展,更离不开辅导员日常的跟踪指导。针对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问题想出相应解决对策,充分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者、启蒙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健.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2]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1).

[3]沈栋葎,丁珊珊,韩玉,田明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3(18):173-174.

中小学教育辅导范文6

    1.我省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各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向、学段特征、地区差异(沿海地区与内地山区)、校际 差异(重点与一般)、表现及其内在规律性。

    2.社区环境、传播媒介、学校、家庭诸因素在学生道德发展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最成功、最受学生欢迎和最不成功、最不受 学生欢迎的德育活动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4.当前中小学生道德发展诸因素(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的最薄弱环节。

    这个调查研究仅是我们整个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第一阶段,第二步的工作将是根据道德教育理论和调查结果 ,拟定一套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拟订一套适合于我省中小学生特点的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小学道 德教育与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激励机制(科学的德育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和方法技术),选定学校进行实验验 证,以提高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总体概述

    应该说,我省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有80%左右的学生,在许多项目测量 中,显示出良好的品德素养。这说明,我们这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对“我们国家太穷了, 有机会我一定争取出国不再回来”持否定态度的占95%;对“如果能出国赚钱,任何下贱的事我都干”表示 不同意的占94.5%。这虽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前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大教师和 德育工作者的心血没有白费。

    但我们也看到,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诚实问题,在我们设计的一个测验学生是否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作弊的项目中,有60% 的学生显示出不诚实的倾向,其中学段愈高这种情况愈严重。联系到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在考试中出现的类似问 题,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可信的。这种现象可能与社会环境影响有关。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与文 化等领域的运作尚未完全进入理性化、法制化阶段,在不发达、不规范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且多能得逞,这就难免对中小学生产生恶劣影响。此外,学校德育工作长期 以来对诚实正直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也是一个原因。

    其次是勤劳俭朴问题。有52%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干过家务;有25%的学生很不情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劳 动。事实上,近年来学校对劳动教育抓得比较紧,许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但由于结合社 会实际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作用和意义不够,以及许多家长因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 为未来独立生活所必需的家务劳动,使其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学生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对个人、对 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提高他们的劳动自觉性,是今后学校教育中应当加以重视的。

    第三是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有26%的学生觉得自己难以承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打击。这自 然与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学校和家庭过多的呵护,学生缺乏忧患意识和艰苦的生活锻炼。这种 现象若不加以纠正,将来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

    第四是孝敬父母问题。虽然有90%的学生存有报答父母之心,但他们行为上没有表现出来或不知道怎么 表示。37%的学生很少与父母交谈,更多的人没有帮父母干家务。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 情感,却缺乏相应的道德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校和社会的德育观念偏颇有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 把孝道视为封建伦理道德避而不谈。事实上,孝敬父母是爱国主义、乐于助人、团结友爱、谦恭礼让、责任感 等道德品质的基础。

    第五是主持公平和正义的品质较差。只有75%的学生表示,当好友与人发生纠纷时会站在有理的一边; 而有26%的人则表示偏袒好友或干脆躲开。这26%的人中还仅仅是出于情面上的考虑。可以推断,当危及 自己安全时,表示偏袒或干脆躲开的就远不只26%了。联系到社会上见义勇为者少、明哲保身者多的现象, 更使我们感到在中小学加强正义感的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六是集体观念淡薄。只有69%的学生很喜欢参加集体性的活动。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 前学校中集体主义教育少了;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社会上个人冒尖、个人奋斗成功的现象较多,激 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使人际关系趋于冷漠,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之相呼应的是,学生的宽容精神也比 较差,如表示与人发生矛盾时,能主动与之和好的学生仅为66%。实际上,现代化的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 济,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生产方面,更需要团结协作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今后亟需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中外界作用的程度是我们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发现,有39%的中小学生认 为对他们为人处事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父母;32%认为是学校、教师;29%认为是社会文化媒体。当代学 生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多维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文化媒体、社会生活现象对青少年产生的作用日益上升,因 此必须下大力抓好家庭教育这一个重要环节。

    各学段学生道德品质的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的道德品质现状值得忧虑。如我们在一项测量作弊倾向的测验中发现,小学、 初中和高中生的不诚实倾向分别为53%、66%和74%。联系到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给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公民,是我们今后道德教育应突出强调的一个方 面。在勤劳俭朴方面,很爱参加学校劳动的人数比例在三个学段逐步递减(82%、76%、57%);高中 生中喜欢在消费上攀比的情况从小学和初中的16%左右猛然增加到31%。随着年龄增长,消费上有一定的 自主权或更注重外在形象是自然的,但必须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高中阶段,要适当进行消费教育。

    学习上的勤奋进取精神在高中阶段也有衰退。根据调查,争取好成绩的高中生仅为63%,大大低于小学 的81%和初中的83%;力求独立克服学习上困难的高中生为70%,而小学生为84%,初中生为86% ;愿意在今后的事业上有所进取的高中生为77%,而小学和初中生则为85%左右。这里反映出的问题可能 与当前社会上知识和收益失衡及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不适应有关。如何使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继续进取,提 高学习积极性,是社会和学校应加以研究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对家乡很有感情的人数比例从小学到高中呈递减趋势(90%、79%、69%),这种现象说明“外面 的世界很精彩”的心态在初、高中学生中颇为严重。其数字也预示了今后我省人口外向流动增强的潜在性和建 设农村的艰巨性。

    高中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明显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示很喜欢班集体和集体活动的人数比例小学、初中 、高中分别为81%、65%、49%;高中生表示乐意完成班集体分配的难事的仅为65%,低于小学的8 7%和初中的82%;表示愿意尽力帮助同学的为76%,低于小学的85%和初中的89%。由此可见,培 养当代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自我反省、自制自律和谦恭礼让的品质并未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种反常的现 象也在几道道德规范理解程度测试题中反映出来。在提倡节约的三项原因(①因为父母希望子女节俭;②因为 平时节俭便不致于有求于人;③勤俭是一种美德)中,选择③的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5%、82% 和71%。

    从正常的道德认知发展来看,中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力总体上应是不断提高的。上面这些反常的情况 说明,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具有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如道德认知水平的局部停滞和下降);社会道德和价值取 向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如崇尚实惠、拜金主义等一些社会现象,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学 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些道德认识障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如过去只强调说教 ,现在又过分偏于他律)等等。在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对中学生,尤其 是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之内化,值得深思。

    不同学段的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途径也不同。高中生虽然外表上与父母不那么亲近,但父母的言行仍然 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因而道德教育不能没有家庭的协助。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比例大致保持在1/3左 右,如果方法得当,作用还会增大。而对小学生而言,则取决于道德规范和行为本身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 系的紧密程度。小学生的日常道德规范认知水平表现为:对较远离其生活的理解力低,对贴近其生活并具体实 践的则理解力高些。为此,对这些“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我们应注意适当地通过与他们生活、学习较贴 近的电影、电视、广播和图书之类直观形象的媒体来影响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沿海地区和内地山区学生的比较

    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总体上讲,内陆地区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低于沿海地 区,但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则高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环境更为开放,初、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观念变化较快,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认同程度较低 ;而内地山区由于环境比较封闭,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变化比较迟缓,相对沿海地区更稳定、淳朴一些。比如, 在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方面,内地山区高中生中有73%愿意这样做,沿海地区为60%;很喜欢参加学校劳 动的,内地山区初中生比例为83%,沿海地区仅为68%;内地山区高中生的学习进取心强于沿海地区(分 别为69%和57%);有66%的内地初中生经常和父母交谈,而沿海只有55%。此外,诸如同情心、热 爱家乡、乐于奉献等品质的发展方面,内地山区的中学生均强于沿海地区。在调查的样本中,内地山区有86 %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家乡很有感情,而沿海地区则只有70%,这可能是因为沿海地区与国外各方面交流较多 ,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对其道德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 地比较国内外的生活与发展,加强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沿海地区学校德育应重视的工作;同时应探讨在商品经 济竞争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和宽宏大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