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科医师学习总结

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文1

苏州市立医院的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卫生部(原)2007年评定的首批21个全科基地之一(江苏省获批两所)。基地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全科医师,到目前为止已培训学员八届共计155名,通过结业考核五届共计103名,全部服务于苏州市各基层医疗机构,并成为社区医疗骨干。我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自2006年招收培训学员以来,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致力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探索和实践。首先,培训基地通过构建教学管理框架,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注重学员的临床能力培养,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全科医学的特点,基地成立了“全科医学科教研室”,由内、外、妇、儿、急诊、社区、康复及老年医学科的教师组成,聘任了带教经验丰富的全科教研室主任,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切实加强全科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基地对全科医师的培养,除了注重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外,更注重包含临床诊疗思维、实践技能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而模拟诊疗培训,则是我们对全科医师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益探索。

二、模拟诊疗培训的流程

1.建立病例库

由教研室选用全科医生临床多发和常见病例,召集全科师资对病例进行设计、讨论、修改和完善,并进入计算机库保存、备用。

2.模拟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的选择

模拟诊疗首先要有模拟病人,谁来担任?让真病人担当的现实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聘用职业性的模拟病人一时又跟不上需要(因为先要对SP进行培训,加上聘用手续等)。根据我院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由全科师资来模拟病人,他们有比较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既能准确描述和表现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体征,又能模拟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在模拟培训中,我们先从病例库中选择各种病例,然后给每位学员配备两名相关病例的模拟病人(即临床课教师),其中一名扮演模拟病人,另外一位扮演病人家属。模拟者既扮演“病人”又充当“考官”,在扮演病人角色模拟各种“状况”的同时,针对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表现(尤其在服务态度好差、医患沟通技巧、人文精神体现等方面)以及门诊病历书写质量进行打分和点评。

3.培训过程

(1)在模拟诊疗中分设内科、外科、妇科三个站点,配上病例、病历本、体格检查诊疗床、相关医疗工具、(模拟机)、化验单、标准化病人。(2)全科医师在模拟诊疗过程中,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病例,根据标准化病人的主诉、症状以及情绪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病史记录、辅助检查,并予以人文关怀。(3)在模拟诊疗过程中,着重培养全科医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我们设计了标准化病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表现(见测试表表1):(4)考官点评:标准化病人(考官)根据全科医生的表现,结合亲身感受作出相应的点评。

三、模拟诊疗培训的作用

通过这种模拟,目的是让全科医生在这种“情景剧”般贴近真实的医患沟通中得到锻炼和考验;使全科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理解不仅局限于思维,而是落实到语言和行动中。虽然是模拟,但我们要求医学生必须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问题和状况都要做出回应,上升到实战状态。通过借助模拟不同性格表现的“病人”,全科医疗必备设施、器械、工具,以及模拟医疗行为真实情景的“高仿真”的状态,使医学生得到有效训练与考验,目的旨在弥补临床实际锻炼机会的不足,进而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看病”更“看人”的技能,提高培训质量。“模拟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与测验中难以找到具体针对性病例的问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

四、几种教育培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教学模式

平时是教师单方面灌装式讲授,考前是学生填鸭式复习,考试结束不久,学过的知识易于遗忘[3]。模拟诊疗的培训方式也是如此,由于是实战型的培训,学员在培训准备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温习医学知识,希望以更好的医疗水平准确诊断疾病,配套熟练的体格检查步骤等,并未注重医患沟通的细节体现。在培训结束后,也以“过去式”的学习态度,不再回顾和思考,往往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我们对80名培训学员(20名在院全科医师和60名实习医师)的调查显示,其中45%(36名)的学员不会在培训后回顾总结自己的不足并且纠正强化,44%(35人)的学员会在挑部分内容回顾并试图纠正,只有11%(9人)的学员会将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完善;27.5%(22人)的学员认为在多次培训后有明显效果,56.3%(45人)的学员认为效果一般,16.2%(13人)的学员认为无明显效果。结果表明,多数学员学习主动性较差,导致培训较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2.以往的培训方式

在模拟诊疗后由考官对医学生做出点评,使其了解自己的效果和问题。但这个“了解”是需要后期的认同和再锻炼,才能得到真正的吸收与进步。这就有赖于他们通过模拟诊疗的初步体验后,再进行反复的培训运用与考核,强化模拟诊疗效果,使他们基本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并初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3.本教育研究的模拟诊疗培训

要求在培训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病人,最终都要以互相接受的方式结束本次接诊,即“彼此认可”,也就是说双向互动,彼此满意方视为合格。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学员在以往培训中存在的“被动学习”问题,更加注重全科医师处理各种医患沟通问题的独立性和及时性,也消除了学员在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侥幸心理,换而用百分之百的态度去学习到底如何化解医患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五、尚需完善提高的几个方面

1.可以在既往对全科医师已开展一次模拟诊疗培训的基础上,再增加2次,其中最后一次兼作毕业考核。通过3次模拟诊疗培训强化医患双方“彼此认可”的效果。2.鉴于全科医师结业后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比在大医院更贴近百姓生活,除了必要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应有的医疗对话外,还需要去了解和倾听病人对生活琐事或家庭烦恼的诉说。此时需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开导,做到生理和心理的全面治疗,做到“看病”和“看人”的有机结合。针对上述特殊性,我们认为有必要设计若干适应社区家庭状况的对话内容进行模拟诊疗培训。3.通过3次模拟诊疗培训,目的是督促和鼓励全科医师在临床上大胆地表达意见,更多地关心病人,进而深刻理解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的内涵。模拟病人在每次模拟诊疗结束后,可根据全科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是否自信,与病人交谈是否有眼神交流,是否能耐心倾听病人叙述,是否能主动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等给予评价和建议。如此反复多次,以图让全科医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培训期间学到的医患沟通技巧接诊每位病人。4.目前由全科师资兼做SP为我院权宜之计,从长远看,还是需要招聘培训职业化SP,以满足全科医师培训的人数增长、质量提高的需求。

六、结论

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文2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及疾病康复服务而设立的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经济、综合、方便、连续、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全科医师开展全科医疗的场所。

全科医疗概述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专业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摸式是实现WHO提出的“20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慢性患者、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要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必须先培养全科医师,而培养好的全科医师,必须要发展全科医学。

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在家庭、诊所、服务中心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师需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临床技能全面、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人才,要富有成效,有独立工作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做坚实的基础,工作将缺乏生气和动力,那种以单纯的专科医疗为主的服务体系在社区是行不通的。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根据疾病的需要就地治疗或将其妥善的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全程的责任。

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特点

综合性的医学知识:全科医生应掌握全面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基本知识,除此以外,还应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经济学及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卫生健康问题。

高尚的品质:全科医生肩负着对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任,对服务对象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个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遇到问题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要不断进取。

丰富的工作及生活经验: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多种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及人文科学边缘的结合。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距居住人群最近,我们不是在高墙内的专科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个人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其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越的管理才能:全科医师应该以人为中心,维护公民的利益,站在高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问题,并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更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才能在工作中施展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才能当好一名全科医生。

执着的科学精神: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我国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师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具备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管理好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

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

对平稳后转回的慢性病患者和急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

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公害的管理。

对个人及家庭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对慢性患者和老年人进行定期随访,上门诊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方便服务。

为妇女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调疑难患者转诊、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及时对档案数据进行录入上传,根据随访情况,随时更新、添加档案内容。

全科医师的培养

全科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来实现全科医师的培养。

参加各级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内容为《全科医学概论》、《全科医学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指南》《乡村医生手册》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内部培训:在院内,由已取得国家认可的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对现有的医师队伍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文3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1

  俗话说:“玉不啄,不成器。”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们过惯了在大学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我却有幸地参加了--医院20--届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自己的内心是深有体会。

  首先,通过集体上课,用专业知识来提升人,通过各位前辈、老师给我们授课让我们对医疗的各个方面,各项程序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给我们拨开了天空中的迷雾。

  其次,用台医文化感染人,--医院是座百年老院,历史文化悠久,在这里人才辈出,走在医院的每条小道上,都是踏着百年的历史沉淀,“仁心仁术,济众博施”是台医的院训,在这一个礼拜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陈院长对我们这样说到,“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哲理,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第三,用拓展训练锻炼人,这是一个考验集体智慧的项目,在这三个项目中,我们三队完成了其中的两项内容,而求生这一项没有按时完成,大家心中都很难过。

  后来,经过总结才知道,虽然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最终可供执行的方案却不多,所以最终导致了我们的失败,从中,我得到团队协作是如何的重要,遇见困难时要群策群力,大家不能互相埋怨,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院领导要让我们进行这样一个岗前培训,而不让我们直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此时,我才明白,这是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台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去,而事实是我们的确感到了不一般,人是要有点自知自明。

  在这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自己要努力的。院领导的良苦用新就是要将我们打造成台医明天的栋梁!“滚滚长江东逝水,怎拒那涓涓细流。”正是因为我有了台医的博怀容纳了我们。我们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所学,真的,我要感谢台医!带着我们的青春与活力,一起去探索美好的明天。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2

  全科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科在陈启松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全科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

  我科在全科医师全面素质训练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4、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

  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临床实践培训,全科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5、加强评估和考核:

  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全科医师轮转不能达到要求、指导老师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临床技能考核中普遍认为尽量利用真实病人或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或虚拟病人,尽量客观设计考核方案、内容,流程和时间,并应增加了人文、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全科医师培训正在从无到有走向逐渐规范的过程之中,带教老师对全科医师培养工作要高度重视,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用十二分的热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3

  连续数月每月两天的管理干部培训班课程学习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多位老师精彩的讲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位老师从各自独到的角度为我开启了一扇窗,扩展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思维。

  我感叹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华灿烂古老的文化知道了多少?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提炼出如此富有哲理又如此科学的《易经》,它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它的左右,张老师的课我感悟颇多,让我知道怎样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易经》,64卦为我们的工作生活解惑、减压、导航。

  我感叹作为一名常年与人打交道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具有多少沟通的科学知识?又掌握了多少与人沟通的技巧?尹梅老师的课就像一泉清流为我带来心灵的荡涤。沟通就像一双神奇的手可以化解世间的一切矛盾,抚平人间的沟沟坎坎。

  我感叹作为医院的一名中层了解了多少管理的科学知识?又能有多少运用于日常工作中?要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谈何容易,原来管理的范围如此广泛,管理的艺术如此高深,它是一个立体的局面,横向和纵向之间相互联系,需要管理者有清醒的认识,有丰富的创造力。更让我们理解和体谅院领导的难处。

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28-03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社区全科医师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但源于客观原因,目前在处理常见病时临床经验有所欠缺,需要不断地学习。然而,目前大型的继续教育项目专业性较强,授课老师也是三级教学医院的专家,不符合全科医师的培训目标和岗位要求,也不适用于社区基本医疗[2]。为此,本中心自2012年起,在辖区内各级医疗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法,探索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1 双向转诊为开展PBL法教学奠定了基础

1.1 双向转诊

早在2009年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与辖区内的公利医院(二级教学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和公利医院社区办公室作为对应的联络部门,具体负责双向转诊的实施工作。凡是全科医生遇到急诊或无法处置的医疗问题,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以直接转到对应的专科医生处,实行优先门诊,预约检查。待患者在上级医院明确诊断或病情稳定后,接诊医生在“转诊单”上详细介绍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请患者将转诊单带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证患者回到社区得到连续、高水平的治疗服务。公利医院开设专家咨询电话,供全科医生随时咨询。并且,还为全科医生提供赴教学医院参加主任查房、专家门诊旁听等的教学服务。

1.2 PBL法教学的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将转诊病例进行汇总整理,将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PBL法教学的内容,并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进行指导和点评。

1.2.1 提出问题

由负责该病例诊治的全科团队的全科医生主持PBL教学,“老师”一般由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老师”在教学前公布病例摘要,但不公布诊疗经过和结果,并提供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和有关医学网站。

1.2.2 自由讨论

一开始由老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围绕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并由参加学习的全科医师各抒己见,从疾病的表象反推病因、病机,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给出诊断及治疗措施。整个过程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质疑和争论,允许补充和更正。

1.2.3 总结点评

通过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深入浅出地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及点评。以健康为中心,分析诊断的误区和错误,指出诊断的要点注意事项,理顺全科思维和临床的路径,归纳治疗和社区管理的方法。

不难看出,PBL教育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②PBL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③PBL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

2 PBL法教育案例介绍

2.1 预先公布病例

患者,女,54岁,因咳嗽一月余就诊。一月前开始患者无明显诱因咳嗽,少量白痰,夜间明显,无发热症状。近3年来每年同一季节有类似发作,均给予静脉抗感染治疗,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查体:血压120/75 mmHg,体温36.8℃,咽部充血,心率84次/min,两肺呼吸音粗糙,无杵状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8.7X109/L,中性粒细胞(N) 68%,嗜酸细胞(E)2.7%,C反应蛋白(CRP)11 mg/ml。胸片:两肺纹理增粗。门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给予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止咳化痰药物等治疗3 d,患者症状无缓解隧再次就诊。停用静脉抗生素,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及西替利嗪,患者病情仍无好转。开具双向转诊单至上级医院。

2.2 提出问题和集中讨论

主讲“老师”提出的问题有①作为社区“守门人”,接诊医生还应该了解患者的哪些临床信息?②该患者的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何不妥?③该患者社区初步治疗无效,还应如何拓展思路?④该患者转回社区下一步该如何接管?⑤今后遇到咳嗽患者该如何处理?围绕问题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了讨论。

2.3 归纳总结

2.3.1 注意病史采集的完整性

该病例除了要采集患者呼吸系统的病史外,还要采集心血管病、胃食管疾病的病史。要了解某些药物的使用情况,例如ACEI药物的服用情况。还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个人生活的习惯,例如吸烟、食物烹饪情况、粉尘或有害的工业废气污染、气象因素、心理状态等。总之要以全科医学的思维方式、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来了解患者疾病的原因,从而为诊断提供依据。

2.3.2 防止临床诊断的主观性

全科医师在疾病诊疗中常犯的错误是没有仔细聆听患者的主诉,而根据一、两个症状就主观地加以“诊断”。尽管慢性支气管炎是社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正确的诊断需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按照诊断标准仔细的加以推敲。慢性支气管炎需要了解是否有痰、嗽、喘、炎的症状;症状是否连续存在2年以上,每年发作时间是否持续3个月以上;是否有胸片提示肺间质病变或肺气肿征象;是否做过肺功能检查等,且本例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所以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应该审慎。

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家庭医师责任制 社区医疗群 台湾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2-0014-03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family doctors in Taiwan

YANG Danhong

(Industrial Zon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60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vers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Taiwan has established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which reflects the organization form of the community medical group. The system has attained the target of the first diagnosis in the community clinic,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two-way referral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which is worthy of study for the mainland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in Taiwan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system,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physician training, health care support, information service, economic income and others.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family doctor; community medical group; Taiwan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台湾全科医学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近10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获得了WHO的充分肯定。

上海的家庭医师制建立于1993年,金山区于2008年全面试点实施家庭医师团队服务模式,现在积极推进的新一轮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对全科医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更好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排区域内的全科医师骨干赴台湾地区进行为期2周的学习考察。通过台湾坜新医院及几家盟院的拜访学习、实务考察,亲身感受台湾同行的管理及服务理念,并对台湾全科医师培训和发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比较海峡两岸的制度差别,我们也对如何发展家庭医生制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在全科医生的资格准入和培养机制、医疗体制的健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基金的使用等方面,下面就台湾家庭医师制度的发展作一简要阐述。

1 台湾家庭医学发展简史[2]

台湾于1986年3月成立家庭医学会;1988年台湾卫生署制定了专科医师制度,家庭医学位列第一专科,1988年5月,台湾家庭医学会正式成为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会员;2003年3月,台湾提出了全民健康保险家庭医师整合性照护计划,建立了台湾地区家庭医师制度;2011年1月,公告实施二代健康保险(以下简称“健保”,进一步推进了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发展。

2 台湾家庭医师责任制度出台背景

台湾地区健保制度中,民众个人负担部分较轻,可自由选择就医。这一模式虽充分保障了民众就医权益,但也极易造成其在不同医疗机构重复就医或越级就医的问题,导致医疗服务碎片化和医疗服务品质下降,同时也增加了健保财政负担[3]。国际卫生改革经验显示,实施家庭医师制度,垂直整合医疗体系,有助于提升医疗品质并降低医疗成本[4]。基于此,2003年3月台湾提出“家庭医师整合性照护试行计划”,建立台湾地区家庭医师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适当分级及医疗模式、强化基层诊所和社区医院的互信和合作,共创民众、政府、医界“三赢”的健康照护模式。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中的“责任”,内含5大内容:负责参保会员的疾病预防,成为会员的医疗守门员,提供一线医疗服务,负责高医疗品质和医病关系,承担财务责任(论人计酬,论人支付)。通过实施家庭医师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形成以人为中心、以体系为基础的家庭责任医师医疗服务体系。

3 台湾社区医疗群的形成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医疗服务体系主要以社区医疗群的组织形式体现。2002年台湾建立了第一个社区医疗群,是由台湾坜新医院最早创建的桃园社区医疗群,形成了从医院到社区医疗发展无缝照顾的模式。截至2013年,全台湾已建立社区医疗群374个[5]。每个社区医疗群由一家社区医院(如台湾坜新医院)和N家基层诊所自愿组合,健保局(相当于大陆的医保局)根据资料库就医频率对民众指定签约单位(医院或诊所),并根据签约(一年一次)对象的数量拨给社区医疗群一定的服务费用。

社区医院成立执行中心(主要由护理师负责),开展24 h咨询专线服务、医疗小管家等支持体系,不强迫家庭医师参与卫健(社区健康营造及健康促进),只建议其自愿参与。社区医疗群诊所与诊所之间建立平行转诊、诊所与医院之间建立垂直转诊,转诊患者的医疗信息、病历资料实行共享,住院患者实行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诊所医师到社区医院对转诊患者参与查房),以便更好的照护患者,这种方式使双向转诊的服务机制真正落到了实处,彼此合作的互信精神值得推广。

4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4.1 严格的资格准入和培养机制

全科医师严格的准入标准、完善的培养机制及实践的独立性保证了全科医生的质量。在台湾,做医生不是件容易的事,各个医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较高,而且每年全台湾只招录2 000名医学生。台湾的医师训练只有一种学制,7年医科大学毕业后才开始轮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全科及社区医学,第8年开始才可以进入专科训练,然后可以独立行医。

例如:台湾坜新医院的家庭医学/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创建于1995年,主要负责基层医疗人才的培育,它承担着医学生最后3年的培训工作。其中第1年医生每周仅有2个半天门诊时间,每次只能为5位初诊患者进行诊疗,第2年可以接诊10位患者,到了第3年才可以独立看诊。

严格的资格准入和培养机制实现了台湾全科医学的高水平,借此实现了全台湾医疗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从医疗技术上确保了民众的日常医疗问题可在全科医生处得到解决,避免了基层或社区医院无人问津而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目前大陆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全科医生,全国8 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具备本科学历的医生还不到25%。为稳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队伍,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如上海浦东、奉贤等地区推出了远郊补贴的倾斜政策,金山地区则出台了一次性奖励、社区优秀人才津贴等政策。如何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提升其职业吸引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2 高效的健保支持

台湾民众的医疗基金统一由台湾健康保险局管理,“三段五级”(相当于大陆的三级预防)中任何与健康有关的服务都由健保基金提供。健保基金覆盖入院前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住院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家庭日常护理及临终关怀等所有与健康相关的领域。台湾健保报销制度为按医院等级对一定时间段内的住院金额进行全额支付,超过的时间段则由民众自付。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分别实行7 d、14 d和45 d内健保全额支付制度,社区居家照护和安宁养护机构有更长时间段的健保支持。

此外,台湾各级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差别很大,级别越高收费也越高。如台中市某三级医院全科门诊挂号费为250元新台币,而挂靠该院的公立基层医院挂号费仅50元新台币,通过基层医院转诊至三级医院全科门诊也只需支付50元新台币的挂号费。此举有效提高了居民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处的就诊率。

台湾健保基金的支付模式充分体现了基金使用效率高,覆盖面广、医疗导向力度大的特点。此举有效加速了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转,提高了医疗效率,使全科医学模式在社区或基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4.3 完善的信息化服务

为了让医院整体的服务流程作业更加顺畅,以台湾坜新医院为代表的社区医院打造出了一流的医疗咨询系统,目前医疗管理系统(HIS)包含门诊、急诊、住院、护理及支援系统,都为医院自行研发。以门诊为例,每天医院的日均门诊量为2 000人次左右,但院内完全看不到拥挤的患者就诊的场景,因为70%的门诊患者均通过特定的预约时间进行就诊。患者不仅可在诊间预约,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预约。预约时,会被告知建议就诊时间。就诊当天,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查询具体就诊情况,不必过早去医院等候。

台湾坜新医院还建立了一套智慧看诊系统,在每个诊间外设有系统,可以快速知悉候诊病患的信息、哪些病患正在检查中等讯息。同时,在各项检查后,诊室的医护人员可以即刻知悉患者的就诊情况。强大的信息化服务还包含诊疗服务行动化、医生电子秘书、建立脑卒中个案管理制度、实施电子病历以及上述的“桃园社区医疗群”,它可通过网络双向、实时查看转诊患者的诊疗信息这一系列措施把电脑信息化做到极致,提高医疗品质,打造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崭新的服务模式。

4.4 丰厚的经济收入

经过严格培养的执业医生进入社会后,其社会地位和待遇明显高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这是台湾全科医学模式成功的另一重要条件。台湾地区医生(包括全科医生)的待遇一般是普通公务员的3~6倍,高级别医生的待遇则更高。这使台湾很多医学生选择在社区或基层做全科医生而非单一选择去高等级的大医院从事专科工作,也保证了已在基层或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不会因待遇问题而有所流失,从而为台湾全科医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总而言之,台湾社区医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成为了亚洲地区的最佳典范之一。大陆地区目前在实践探索中的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类似于台湾地区的社区医疗群,如上海提倡的“1+1+1”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根据自愿原则、居民自身健康需求与就医习惯,原则上按照居民所在辖区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家区级医疗机构及一家市级医疗机构,通过辖区家庭医生进行签约,形成“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对于部分病情稳定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慢性病长处方用药、需要转诊的予以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

由于海峡两岸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健康素养、经济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同,使得两岸在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医疗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例如上海最近推行的社区综合改革,很难一蹴而就,要在不断改革和摸索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医疗制度。从台湾社区医疗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特别是能够为我们的全科医师培养、双向转诊等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徐绮. 加拿大基于家庭医学改革的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管理亮点[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 15(6): 495-496.

[2] 詹其峰.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养成教育与训练及未来挑战[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 82-83.

[3] 蔡佳洵. 利用全民健保研究数据库探讨台湾民众手术前重复就医次数与决策期间的关键性因素[D]. 台湾: 国立中央大学, 2003.

全科医师学习总结范文6

一、工作目标、指标

(一)工作目标:2006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为中心任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全面推动“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基本建成“配套政策落实,服务网络科学,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我区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活动一次性达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全面推进服务功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着力从“健全服务功能、完善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构建信息平台”四方面入手。全程规范提升社区卫生的服务内涵、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力求从改善服务方式上强化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连续服务和主动服务能力;为建设城市二级卫生服务体系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工作指标

1、建成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

2、全科医师配备率≥3/1万居民;

3、开展社区卫生诊断,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90%;

4、35岁以上居民家庭保健合同签约率≥20%。

5、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和满意度≥90%。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落实相关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已纳入区政府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今年将以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为契机,合理调整财政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多元化投资发展格局。机构建设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协调落实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政策,区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切实发挥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政策,制定规划,并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为创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创造必要条件。

(二)加快中心建设,完善中心功能

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建设标准》全面启动建设和完善设置,及时调整科室布局,制定工作规范和服务承诺。中心功能以社区卫生诊断为着手点,以老、弱、残、妇等弱势群体为工作重点,明确服务范围、服务重点,切实做到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预防保健为动力,社区医疗为支撑,社区康复为特色,信息管理为基础,计卫合一,全面实施“六位一体”功能。

(三)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已设置和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规划的社区为服务范围,继续开展60岁以上老人建档工作,以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指导标准进行改重建,按照行政区域设定的中心为上级业务指导中心,落实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指导和预防保健基本功能,功能调整以中心为主体,站为补充,实施区卫生局全行业监管,区疾控中心、监督所和妇保所提供技术指导,中心对站实行业务管理,站作为服务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本年度以*街道办事处为试点,上半年完成并示范推进,力争年内完成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一体化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

根据创建标准,全科医师配备应占总人口数的3名/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人员全科岗位培训率60%,社区护士、防保和管理人员应完成专业培训80%—100%,结合××市卫生局统一安排,组织参加第三批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计划。我区以岗位培训为切入点,开展相关专业人员培训,首先落实2/10万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其他专业顺势而进,同时各机构加强“三基本”及院前急救技术学习考核,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与全省同步落实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全面打破人才瓶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健全制度,落实监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运行

在市卫生局统一印发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本区卫生服务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并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标准,服务规范,通过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严把人员、技术、机构准入关和服务行为规范,严防责任性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卫生安全,区卫生局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单位随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不力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进能出的机制。

四、工作进度安排

1、2月下旬召开2006年度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及工作会议,总结2005年度工作,布置2006年工作任务。安排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落实中心建设任务,研究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实施方案。

2、3月上旬,制定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实施方案,纳入区政府办公室议事日程并召开动员会议,分解任务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全面启动创建工作。新晨

3、4月下旬—5月下旬,落实中心建设任务,同步完成“六位一体”功能调整,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一体化建设试点并评估。

4、6月上旬—7月下旬,参照标准,对争创示范区活动开展和完成情况自查自纠。

6、8-10月,在自查、整改、复查合格基础上,由区政府逐级申请示范区验收,并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7、10—12月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机构及功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