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1
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安全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可以设计出11个教学案例,其知识点的对应关系见表2。案例1、2是与恶意软件有关的两个典型案例。案例3是经典密码案例。因为现代密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借助经典密码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密码的有关概念。案例4、5应用非常广泛,是了解公钥密码技术非常好的案例。案例6比较常见,不过学生通常并不知道它的作用及背后的工作机制。案例7、8、9都是比较典型的安全事件,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案例10中的工具是学生容易忽视,但却非常重要的安全工具。这些工具所涉及众多的信息安全知识也是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案例11与学生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另外,除了知识单元①⑧没有专门设计教学案例外,其他知识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案例。不过,知识单元⑧实际上与大多数案例都有关系,其知识点可以放在其他案例中讲授。知识单元①是对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的介绍,受学时的限制,不建议设置教学案例。
2教学策略设计
总体上来说,信息安全的教学主要围绕表1的知识单元顺序进行。各知识单元的教学策略如下。知识单元①。以图例的方式简单描述信息安全事件的一些发展趋势,比如近几年恶意软件的发展趋势图、网络攻击变化趋势图等,然后给出信息安全的含义、目标、需求和意义。知识单元①大约需要10分钟讲授完毕。
知识单元②。引入案例1,因为很多学生都遇到过U盘病毒,所以教师可以指出U盘病毒是一种蠕虫病毒,然后给出蠕虫病毒的特征、危害。之后以一个感染了蠕虫病毒的U盘为例,演示手工清除U盘蠕虫病毒的过程,同时提醒学生防范U盘感染病毒的方法。对于案例2,以生活中发生的手机恶意软件(大多是木马程序)事件为例,比如“超级手机病毒”事件,手机扫描二维码中毒事件等。然后指出木马的特征,与蠕虫的区别。指出手机恶意软件传播的途径及危害。告知学生防范恶意软件的方法。比如,下载软件的时候注意来源是否可靠,别人的评价如何;为手机安装软件的时候,注意软件所请求的权限是否超出了它的功能;安装安全软件等。之后,指出传统病毒与蠕虫、木马的区别,并简单介绍其他类型的恶意软件及流氓/间谍软件。最后,提醒制作恶意软件是计算机犯罪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给出计算机犯罪的含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说明。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知识单元③。首先说明加密的目的,然后给出密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明文、密文、密钥等。然后引入案例3,通过一个4×4阶的矩阵,演示整个“矩阵换位加密”过程,加密一个包含正好16个字符的明文。然后指出哪些是明文、密文和密钥。说明消息超过16个字符时的处理方法。然后指出“矩阵换位加密”中的密文字符仅仅是明文字符改变位置的结果,这叫置换;指出某些经典加密算法中的密文字符是不同于明文字符的另一类字符,这叫替代。之后,给出现代对称密码的基本原理,即现代对称加密算法本质上是置换和替代的多次重复。此时可以给出DES算法的框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密码的基本原理。最后,指出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3DES、AES等。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20分钟完成。
引入案例4,打开显示有下载软件的SHA1或MD5值的网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SHA1或MD5的作用。然后指出SHA1或MD5是哈希算法,其作用是生成数据的指纹,可用来检测对原始数据的更改。接下来引入案例5,打开带有数字签名文件的属性对话框。比如QQ安装程序,查看数字签名的详细信息,指出数字签名的含义和作用,并说明QQ安装程序是经过腾讯公司签名的,如果显示“该数字签名正常”,则该程序是原始程序,否则被修改过,不要安装。接下来继续查看数字签名对应的数字证书,查看数字证书中的哈希算法(通常是SHA1)和签名算法(通常是SHA1RSA)。此时,就可以讲授公钥密码的一些概念了。和对称密码对比,指出公钥密码的特点。告诉学生RSA是流行的公钥密码算法。当学生记住这些概念之后,就可以指出数字证书的作用了:保证公钥的真实性。然后告诉学生证书对话框中的公钥。接着,进一步说明数字签名及验证签名的大致过程,并以QQ安装程序为例进行说明。到此,公钥密码、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的概念已经讲授完毕。建议进一步向学生说明,他们所看到的数字证书,实际上是由权威机构签名并颁发的,在证书路径上可以看到签名的权威机构,并让学生看一看计算机上已安装的“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列表。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④。引入案例6,打开启用了安全连接的网页,比如中国银行的“个人客户网银登录”,提问学生该网页与普通网页有什么不同?然后,单击浏览器上的小锁,让学生看到“连接是加密的”字样;单击“查看证书”,告诉学生这个证书如果是被信任的,则说明所访问的网站是官方网站。接下来,打开铁路12306网站,单击“购票”,指出证书不被信任时电脑的表现。单击“继续浏览网站(不推荐)”,单击浏览器上方的“证书错误”,提醒学生注意显示的信息。进一步“查看证书”,解释不被信任的原因。接下来,说明如果所访问的网站的确是官方网站,如何让计算机信任它。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说明“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的作用。到这里,就可以指出https与SSL的关系,以及SSL的作用了。之后,简单介绍一下SET的作用,并指出SSL和SET在应用上的主要区别。引入案例7,如果有现成的钓鱼网站,直接打开它。如果没有,则找一个以往钓鱼网站的图片示例。比较真实网站和钓鱼网站的差别,指出钓鱼网站的危害性,并给出被钓鱼网站欺骗的实际案例。然后,指出识别和防范钓鱼网站的方法,比如通过网址识别、启用浏览器的假冒网站检测功能等。告诉学生不要轻信邮件、QQ、微信、微博等上面的链接,特别是要求给出敏感信息的链接。同时提醒这种网络欺诈行为也是一种计算机犯罪。案例6、7所涉及的知识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知识单元⑤。引入案例8,给出典型的示例,比如2014年1月21日的国内大量网站无法访问这个事件。然后指出拒绝服务攻击的含义,并说明拒绝服务攻击只是网络攻击的一种形式。然后指出其他攻击形式,比如传播恶意软件、钓鱼网站、邮件欺骗、社会工程、网络窃听、网络扫描攻击等。给出网络攻击的目的、一般过程,以及防范技术和方法,比如防火墙及IDS。同时提醒学生,网络攻击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引入案例9,指出从2011年年末开始,因特网用户资料不断遭到大规模泄露。打开与此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提问学生是否资料遭到泄漏。
然后给出用户资料遭到泄漏的两种原因:用户资料库泄漏和撞库。告诉学生目前第一种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提醒学生不要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同样的账号和密码,特别是密码,否则会遭遇撞库攻击而影响到其他账户的安全。另外密码不能太简单,不要用生日、电话、QQ号码、亲朋好友宠物的名字等作为密码。案例8、9所涉及的内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知识单元⑥。引入案例10,首先说明Windows系统已经提供了许多保障系统安全的工具。然后逐个演示Windows系统更新、Windows防火墙、WindowsDefender、MRT和EFS的基本操作。同时说明系统更新的作用及漏洞的含义,说明防火墙的作用,说明WindowsDefender与MRT的作用和它们的区别,说明EFS与对称及公钥密码的关系,并指出使用EFS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演示Windows账户设置及访问权限设置,指出它们的含义、作用,通过创建新的账户,并设置某个文件夹或文件的NTFS访问权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Windows账户和NTFS相结合的强大之处,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知识单元⑦。引入案例11,给出典型的示例。比如在公共的免费Wi-Fi环境中对信用卡信息进行操作,导致信用卡里的钱款被盗的新闻事件,使用公共Wi-Fi导致手机感染病毒的新闻事件,指出示例中的计算机犯罪行为。然后指出公共Wi-Fi可能带来的两类威胁:个人敏感信息的泄漏,和伪装Wi-Fi攻击。给出防范措施:不登录邮箱、微博,不操作网银等。另外,移动设备Wi-Fi连接仅在需要时打开;开启安全软件的网络保护和隐私保护功能。然后,指出移动设备的其他安全威胁,比如恶意软件、设备丢失等。提醒学生除了采用前面第②单元提到的安全措施,还应该经常备份手机中的重要数据,开启手机锁码功能。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20分钟完成。知识单元⑧。本知识单元的知识点已经分散到他知识单元的案例中了,不需要专门的教学说明。至此,信息安全的全部知识点都已讲授完毕。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并再次给出信息安全的含义和目标,促进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实践及效果
在两个2014级新生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按照上面的教学策略,我们进行了信息安全的教学尝试。时间安排在计算机网络部分结束之后的两周内,共3个下午,每次2学时,实际使用学时不到6个。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结束之后(三周后),我们再次使用原来的调查问卷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120份),并和上一次对2013级学生(当时也是新生)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见表3、表4、表5。顺便说一下,上一次的调查问卷是基于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安全学习而设计的,其中有不少题目选项并不适合本次调查,所以表3、表4、表5中的题目选项要比文献[5]中对应的表少一些。很明显,和2013级学生相比,2014级学生对信息安全术语的了解比例大幅度提升。结合上一次的调查结果及分析[5],表4中2014级学生对A、B、C三项的选择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说明他们的确比较了解加密等安全技术。选项D的选择也说明了这一点。很明显,2014级学生比2013级的学生有更强的信息安全意识。总之,经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尽管只使用了不到6个学时,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信息安全意识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4结语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31-02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已经从封闭化教育逐渐变化为开放式的小社会[1],高等院校的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校园内外的环境也在日益复杂化,从而增加了校园的不安全因素。尽管较多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将安全教育视为重要教育点,但安全教育中师资队伍短缺、没有专门负责的安全教育教师等问题使得安全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一、国内安全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内安全教育教学现状。我国目前的安全教育模式多是采用课堂教学或者专题讲座的模式来实现的[2]。也就是说主要是采用课堂上以老师的活动作为主导,向学生灌输安全教育的方式。根据调查,大部分国内的高等学府,安全教育课程都是没有正式被采纳入为教学计划之中,而这所谓的安全教育单单是指一个学期以年级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大会,请学校保卫处负责人员或者其他专家进行安全知识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使一些学生知道安全常识,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国内安全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积极性较低。目前的安全教育方式缺少创新,大部分采用简单的课堂传授方法,学生在极为被动的环境下接受安全教育,导致高校谈及安全教育就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不显著。相反,在其他的专业课程讲授中,教授老师都会采取先进的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而安全教育课堂则没有,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是很难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的。(2)教学方式的普及力度不强。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方式普及力度不强。目前,国内的高等院校安全教育教学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固定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以致大部分学生不可能接触到安全教育课。据调查,在国内高校中,没有开设任何安全按教育课程的就占到31%。每个学期只有一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仅有12%。学生中,36%是通过课堂教学接受到安全教育的,而80%的学生没有经过网络安全教学模式接受安全教育,4%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过任何一种安全教育方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虽然目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式总体是和平稳定的,我国正面对着健康向上的发展好时机。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国内外依然存在的各种敌对势力。他们对我国和平稳定的破坏、分裂、渗透和颠覆从来没有停止过。
2.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不间断地完善自我,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3]。大学作为教育机构,负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引。
3.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改善校园安全状况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全方位加强校园安全保护,更要切实强调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安全免疫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意识,维护校园安全人人有责,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感,为改善校园安全一起努力。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的途径
1.设《大学生安全教育》为必修课。各学科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并且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这样,大一新生可以接受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用最快的效率增强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以致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入学后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选择合适的教材。市面上目前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参考书非常多,像由赵升文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些参考书有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知识性读本,也有是普通高等教育公共课系列规划教材,由此可见,不是每一类教材都适合用在课堂教学中。由此,安全教育教师在挑选教材的时候需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的出版年月:通常来说要选择最新出版的读本。举例来说,在财产安全教育中如何预防诈骗和防止抢劫这一部分,新版教材往往会举出当代最新的诈骗和抢劫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新兴的诈骗和抢劫方法相应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2)教材的层次:不同的书本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举例来说,针对高职高专的教材可能倾向实践,而理论内容可能偏简单,从而不太适应本科生使用。此外,读本类的安全教育书籍不宜当成大学本科生的教材。(3)教材的内容:应该选择内容丰富,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教材中需要出现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案例,便于吸引学生注意。本文推荐由郭凤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生的安全教育课教材。
3.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会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有部分重叠。授课时,为了提高效率,在讲解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部分与社会实践安全时,我们可以简要概括,而要着重强调交通安全、财产安全、自护自救与网络安全等内容。举例来说,比如某地的抢劫和盗窃现象很多,很多外来学生是不了解当地的治安现状的,那么财产安全则应该作为重点进行讲解。
4.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1)案例教学法: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关系,在讲课中要随时结合当地或者学校的现状,引用发生在学校内外的典型案例,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来开展安全教育,在学习中让学生分析、评价、总结,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目的。(2)互动式教学法:在安全教育课堂上,强调师生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安全案例的看法。而在这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要化被动为主动,作为参与者来参与教学活动。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融合,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不断得到提升。(3)多媒体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由黑板板书组成的,虽然多媒体教学不断进入课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工具观看安全知识的视频,让学生可以得到更直观的体会。但此时应该主要播放内容不能偏离安全教育的主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聘请专家讲解等方式,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让学生迈出课堂,参观消防局、警察局、戒毒所等等。
参考文献:
[1]杨红.行为注意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比较[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8-71.
[2]苏延立.加强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2):84-86.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直接关系着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只是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其财务以及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都包括在内,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基于国家对安全教育的相关规定来指定符合自己学校的安全教育办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安全教育,使其分辨出危险因素保证自身的安全。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首先,高校安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与外界接触十分便利,这也促成了网络犯罪等等问题,对自身信息的泄露轻信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心理伤害等等,社会闲杂人等进入学校寝室造成财务丢失事件频频发生,但是这不仅仅是社会人员或者是学校出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对自身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才使得别人有机可乘,大学教育与社会接触越来越紧密,但是在这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很多高校对其都没有良好的安全教育防护措施,很多高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过场应付了事,这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很不利的,高校没有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也没有专门的课本系统的学习,可见现阶段安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再次,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弱,保护自身安全能力欠佳。对于这一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应有的社会经验,可以说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想做的事家长都会代劳,这也无形中使得孩子在接触社会的时候绝少最进本的社会经验,同时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也差这也导致大学生受到人身或者财产心理伤害后不能尽快的吸取经验从困难中走出来,他们遇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后不知道怎么才能保护好自己,想法过于单纯缺少保护意识。他们缺少应有的安全意识,对任何人都不设防备这也是他们轻易上当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高校对人才的吸收扩大层次不一,思想不同所有在出现矛盾的时候没有自我的保护意识很容易形成危险。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现在学生以及老师学习和教学的必要手段,网络成为学生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网络中能得到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的真假以及内容使得大学生很难辨别,大量的不实信息、黄色信息、不良的政治信息都给予大学生心理造成很大冲击,大学生缺少信息的辨识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轻易相信网络里所谓的“朋友”也容易使得自己的财产和身体受到伤害。
其次,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宿舍安全一直都是高校关注的重点,近几年学生宿舍盗窃案屡屡发生,为什么不法分子将目光关注在学生宿舍呢,也是因为他们注意到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足,他们能很好的得手,同时大学生发生丢失以后也不会及时处理还有一点就是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成风,不想让同学看不起自己所以再见到别人的好东西事有可能走上偷窃之路,他们对法律认识不足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要服怎么样法律责任,同时大学生攀比用的东西都贵重也让不法分子心生歹念,他们没有安全意识将自己的财务顺便放置门锁时常不关都是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
再次,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也是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的体现,很多情况下高年级欺负低年级,收保护费,因为交女朋友大大出手,班级相互群殴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给学生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首先,针对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网络相关的法律进行宣传,使得学生知道什么在网络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同时网络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维护,多宣传相关的文件让大学生知道如何上网,在享受网络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准守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多利用学校的广播进行网络安全宣传,组织响应的知识竞赛让网络安全的意识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具体的指出网络安全中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内容使我们应该摒弃的,不能过分宽泛起不到教育作用,建立相关的网络监管在大学时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监管起大学生网络环境,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其次,针对室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寝室的管理,加强公寓辅导员的业务素质,要了解寝室情况让外来人员进行登记以及身份验证,发现寝室出现安全问题要及时作出纠正并使学生能够作出改正,同时要在寝室中加强法律的宣传,让大家对偷窃等罪行都有所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减少因为不懂法律而走错的几率。另一方面,加强校园保卫与警察的合作,一旦发现不法行为绝不姑息,让警察在校园中多做宣传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再次,针对校园暴力。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法律道德观念,引导学学生在方式冲突时用正当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教育学生控制情绪不要因冲动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体谅弱小,尊重女性等等。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这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更要参与其中,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得他们了解安全的意义,形成一种氛围学生都要从众心理,只要大多数人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小部分也会被带动起来参与其中。大学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难题,要治理好这一难题要从根本出发,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其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高校学习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应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能武.《高校安全教育研究》.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5月第3期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4
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高校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与新问题,需要高校管理人员结合多样化、安全化等原则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高校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要保护学生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国家稳定发展。但是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周边环境与校园内部环境逐渐复杂化,高校治安的管理形势也非常严峻。对此,则需要结合新形势高校的发展特点,以及高校保卫工作实际情况,利用科技手段与
教育途径实现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发展形势下,高校实行改革创新,并且随着社会环境逐渐开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提出更严格挑战。高校大学生教育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精神安全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与国内外小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的冲击,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威胁。另外,高校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找出有效安全教育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关键内容
新生入学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作为重点。新入学的高校大学生对于校园生活与周边环境还不是很熟悉,常常被不法分子当做作案的对象。所以,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应该与院系教育工作者联合,对新生入学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专题指导。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高校大学生宿舍楼属于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电量随之也会升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此高校为了避免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保证大学身的人生安全,应该将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大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教育内容包括防火,正确使用宿舍楼楼梯附近消防设施,如何在发生火灾时安全逃离现场,同时不违规使用各种易燃电器等进行安全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指导。生活压力逐渐加大,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所遇到的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卫生等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在重重压力下积极的应对挫折,有一定心理预防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宣传安全教育,转变观念。从学校、学生各个安全角度分析,涉及校园内及周边环境,高校应该统一编写大学生安全教育精编手册。其次,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或宣讲会,提高精神文明建设。高校为了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需要加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但是,在新形势教育发展下,高校大学生普遍缺少一定程度的法律观念,学习或了解到的法律知识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高校应切实从思想品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精神面貌,从而为普法奠定基础。在新生入学时,让学生了解校园行为准则与惩罚标准,继而顺利进行安全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校园安全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并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思想也较为盲目,在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是涉及安全时,不能够冷静的面对冲突进行选择。因此,高校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安全防范教育包括消防安全、治安防范、交通安全等。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高校招生人数和校内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消防重点问题不断增多。需要高校密切关注消防安全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通过消防知识、防火制度,以及灭火知识、火灾报警、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和疏散自救等方面进行演习教育;高校进行治安防范知识教育,在公共场所就如何妥善保管随身物品等方面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
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问题正确保护自己,处理问题;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高校还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基本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在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提高自身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安全教育是长期、系统化工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为了保障安全教育效果,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真正落实教育者责任。在监督机制确定方面,需要制定完整制度,根据制度对各个单位、学生和职能部门进行约束,形成安全工作体系,实施规范化安全组责任管理模式。需要将每个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身上,使高效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使校园的每个学生和部门都有安防范安全意识。
重视课堂教育,扩展教育形式。高校内部资源与设备丰富、并且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教育资源背景,因此高校可以借助于不同形式平台,例如:互联网通信技术手段,通过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切合联系,将课堂内部与外部结合考虑,从而实现媒体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扩展到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并且,专业教师和课堂公共教师应该共同协作引导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将学生作为安全教育主体,从教材、课堂与实践中完成安全教育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时效性。
调动学生安全防范主观能动性。高校各级院系应积极与保卫部门配合协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搜索与了解校园安全活动信息。并且在学生队伍中建立安全防范队伍,与校园保卫部门相配合,参与学生安全治理工作中,通过检查和调查,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积极响应高校效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保护力。
开展治理活动。由于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建设环境,所以,高校需要切实结合校园周边环境与校园内部环境展开综合性治理工作。第一,是要与当地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相联系,二者共同完成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第二,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与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对高校安全教育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指导,从而进一步加强教育人员与保卫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增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保护力,增强校园治安防范能力,为高校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力。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17-03
在社会压力愈来越大的信息化时代生长的“90后”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性格脆弱敏感,还要承受社会环境、感情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缺少安全感,出现过度的焦虑、恐惧、自卑、抑郁和适应不良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近年来,校园违纪、犯罪等案件屡屡发生说明,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状况,有效地抓好心理安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90后”大学生凸显的心理特征
1.心理成熟度滞后,敏感脆弱。“90后”大学生心理成熟远远落后于生理成熟,由于缺少生活中艰苦的磨炼,认知能力落后于活动能力,呈现出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矛盾的特征,引起某些心理方面的冲突尤为明显,如追求独立性与心理依赖性的冲突,情绪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求知欲强与辨别能力低的冲突,以及个别学生心理素质欠缺等。“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备受呵护又受到禁锢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在行为理念上表现出高度的超前性和自主性,但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忠诚感;有较好的自我认知,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信心强,自我意识强大,但行为个性“假成熟”、“真幼稚”;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时刻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在理念上渴望独立,但因为从小缺乏磨炼,缺乏独立生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依赖心理强,独立性差,耐挫折能力弱。
2.过度追求时尚事物而精神空虚,缺乏信仰引领。平时宿舍内少交流,踩着铃声上课,喜欢在网络上倾吐心声的“9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图文、音像和网络语言习以为常,追求符合自己个性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新鲜时尚事物。在日常学习生活里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感染,常常觉得精神空虚,没有长远规划与目标。在社会转型期成长的“90后”大学生,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变更和转换带来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价值观念发生动摇,导致信仰迷茫和缺失,缺少心理安全感,心理失衡后就消极厌世。
3.自我观念较强,心理调控能力弱。“90后”大学生喜欢我行我素,对自己的过分自信容易在适应环境和面对突发事件中受挫。由于生长在信息爆炸时代,思想较为早熟,思想意识中自我观念强,但是价值观不稳定,安全感差,情绪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波动较大,易冲动而采取极端行为,心理承受能力弱。调查显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会因此一蹶不振。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二、“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诉求的分析
1.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极度需要心理安全感。在离异、婚变等社会问题上升率增高的影响下,在“90后”大学生中单亲和孤儿学生数目明显增加,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因素导致的性格自卑、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此类学生由于家庭缺少温暖、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重组,与家长的沟通有障碍,在这类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有严重的阴影甚至性格扭曲,在大学生活里显得适应能力差,并且排斥同龄人的帮助。过度敏感而又极其渴望心理安全的他们,在语言和行为上特立独行,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成为班级中的“问题同学”。他们表现得对什么都无所谓,其实内心急欲与他人建立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极度需要关心和关注。因为自信心不强,每遇到小的风浪就会害怕,在处理爱情和应对大学生活的挑战时总会退缩。根据马斯洛五个需要等级,这类特殊群体对于稳定、安全、舒适、秩序、受保护、免受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需要极为迫切,在心理安全上诉求尤为强烈。
2.“90后”大学生成长中缺乏安全感是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因素。情绪调节能力弱、心理成熟度差的“90后”大学生在成长中重视来自周围的安全感和认同感,一旦交往的信任基础和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人际紧张感增强,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就会增多,如不及时疏导,就会诱发或导致违纪、违法、犯罪等事件发生。近期大学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是被同宿舍室友在饮水机里投毒所害,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关系不好。同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又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诸如此类的极端事件,在此之前也常见报端。“90”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环境中,他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受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危害,根据特殊的时代背景,积极探索当代“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是做好当代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1.根据“90后”大学生心理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从“需要”的理念出发,着眼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关怀并信任他们,适度满足他们的“合理性”心理需求。从新时代背景下对理想信念的呼唤出发,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的新认识出发,加强对“90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同学树立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具备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务实实用的理性精神,促进大学生的环境适应性和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满足缺少文化积淀的“90后”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对新事物丧失兴趣后出现的空虚、无聊,和追逐目标失败后的无助、心理恐慌都是缺少信仰支撑而产生的缺乏安全感、存在感的表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信念引领能为“90后”大学生提供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得他们在内心需要的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这几个方面得到满足。
2.提供人性化、现代化的成长环境,促进“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优雅具有时尚品味的校园环境能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的上升空间。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中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等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尽量的填补校园里控制功能弱化的“真空”地带,加强在“90后”大学生热衷的网络论坛、微博等活跃的舆论地带的引领,将课堂学习的范围不断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散播正能量,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对热点事件、人物的评论和社会影响的宣传,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价值观。营造适合“90后”生活、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当今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一个随时随地能感受到科学和人文气息、获得审美感受的现代化校园中,人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也会促使大学生在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公德意识等方面得到加强。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和人文关怀会促进“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使得他们能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3.加强挫折教育,提高“90后”大学生耐挫能力。近期发生在高校的许多因同学间的小矛盾、人际交往中的摩擦和个人感情问题导致杀害同学或自杀的案例反复提醒我们,目前大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很差,对“90后”大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刻不容缓。随着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他们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习、生活、恋爱等方面的挫折。由于他们自身突显的特点,渴望得到爱情、友谊、信任和理解,却又交往能力欠缺、相互理解和包容性不足、猜忌和防备心强,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炼,遭遇挫折后心理上无所准备,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进行挫折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行为特征,摸清学生受挫的具体原因,把准脉搏后才能帮之以需,导之以行。可以在教育中预设大学生常见的挫折情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和锻炼坚强的性格,学会调适心态和情绪,遭遇挫折后不回避,能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作为在第一战线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把握好“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才,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艳红.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
[2]尹凯丰,于钦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6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安全教育工作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个人原因或社会问题而导致的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逐年上升,校园内外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的直接管理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要做好这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必须倾力而为、事无巨细,充分考虑方方面面,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1]。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薄弱,安全知识普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技能普遍低下。据调查,高校新生中有60%左右的人不会使用灭火器,90%左右的人不知道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在造成伤亡的交通事故中,近一半的事故是由于学生缺乏交通安全常识而导致的[2]。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要从日常抓起,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安全技能训练。
首先,从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学生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手册,让学生了解校纪、法规;介绍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情况,结合发生在身边或校园的典型案件和事例,提醒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其次,采取课堂教育、专家讲座、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专项活动、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交通、消防、饮食、财产、心理健康、传染病常识及医疗知识,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敲诈勒索、防交通事故、防害教育等。
再次,请校外专家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的训练。如请消防部门入校给学生示范灭火技能,教会学生逃生的技巧;请医务部门入校开展学生在突发险情时自救互救技能训练。
最后,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开学、放假、平常节假日、外出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前夕等时期。在这些重点时期,做到事前进行安全预告,如强调安全事项,签订安全责任状;事中随时跟踪,如保持短信电话联系、家校联系;事后集中点名、销假、小结。
二、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
掌握详细真实的学生个人信息是辅导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因为只有了解、熟悉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人安全教育,或是当有突发事件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所以要建立健全学生档案,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
辅导员要详细准确了解学生,就要从多渠道、多方面去进行,可以通过学生入学之初所填资料,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地址、父母的职业、联系方式等;通过入学体检,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或同学、老师的介绍,了解学生的性格、接触交往的朋友、近期在干什么等;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了解学生的特长或各种能力;通过组织评比先进班集体或团支部了解学生获得的荣誉或职业技能资格等。
辅导员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活动中,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言行包括网络言论。
辅导员对所了解学生的情况要进行系统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形成学生个人档案,便于与其他老师共享,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记录学生的先进事迹。
三、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是不是迅速地赶到事发现场进行处理,而是看平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和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成立以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为首的安生稳定工作应急联络体系,建立层级关系。具体框架是: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各年级(专业)党支部―辅导员―党员联络人―舍长―学生。在此体系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争取做到一个党员负责一个寝室,一个支部负责一个专业,要求学生党员定期汇报班级情况,了解班级的安全隐患[3]。
其次,公布安全稳定工作应急联络体系所有人的联系方式,保持信息的畅通,辅导员要求学生记住其手机或寝室电话号码,在钱包中夹带辅导员、班长、院系学工负责老师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4]。
再次,开展安全预警现场演练。辅导员必须清楚认识到只有安全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在学校统一布置安排下,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开展紧急疏散演练,从而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使大学生在演练中掌握逃生自救的正确方法[5]。
最后,创建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通过意见箱、短信、QQ等渠道,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积极应对及时传达给学校,并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工作。对学生群体中产生的矛盾要高度重视,避免激化,将可能引起恶性事件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现今“80、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耐挫能力、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均较差。他们有较强的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从而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恋爱等方面产生许多矛盾,不时引发出许多心理问题。所以,辅导员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大多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3]。
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辅导员可以在开设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中,向学生详细介绍心理防卫机制有关知识,教会学生在遇到各种挫折或矛盾时,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和良好的心态。如对于正在忍受精神痛苦折磨的学生,让他离开眼前的情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且丢开一切,寻求快乐的地方,或去唱歌、跳舞,或去旅游。这样,可以使悲伤或愤怒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去发泄,从而调节心绪。
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辅导员要给予高度、密切关注,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给学生做心理疏导,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正确面对困难和压力,在困难和压力下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毅力,增强战胜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校园稳定、家庭幸福、学生个人成长的大事,辅导员肩负重任,只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才无愧于这一光荣使命,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3,(12):82.
[2]冯红爱.浅析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科技信息,2009,(17):93.
[3]颜伟.大学生安生问题浅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