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分等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分等级管理

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1

在2012年全市保密和档案工作会议上,该行在2011年全市档案管理考核中获得“保持省一级单位档案先进单位”,这也是该行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连续11年保持此殊荣。同时,郯城县行程晓同志被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档案局评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 (付静)

“金燕福农卡”方便惠民

听说农商行的快贷通卡,想啥时间贷就啥时间贷,非常方便,小赵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农商行尚庄分理处,王经理热情接待了他并向小赵讲明“金燕福农卡”就是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期限内周转使用,直接到柜台就能办理贷款的新业务方式。“金燕福农卡”除了能办理贷款业务外,还可以办理存款、转账业务,以及贷款自动扣划利息业务、还免开卡费,有利于方便保管和使用。更让小赵明白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小赵听了王经理的介绍,感到这确实一项便民的好业务,于是就想抓紧办理,但不知怎样办,于是王经理先让他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详细说明了“金燕福农卡”的好处。并告诉他持有“金燕福农卡”到家和电器城购货,不用带现金,“金燕福农卡”可以转账,省内免手续费。

(济源农商行五龙口支行 董淑娟)

农发行济阳支行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安全运营

近日,该行为切实落实“文化建设年”活动,从安全教育入手,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内控管理和业务拓展双重成效。(张慧)

商河县支行

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活动

农发行商河县支行为进一步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开展了“不规范经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贷款行为和收费合规意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客户,防范各类合规风险和重大负面舆情的发生。全面提升了全行的经营品质和社会形象。(苏红 徐晓晖)

山东农发行营业部

“工作作风整顿月”活动全面启动

为切实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有效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党委决定,6月份在全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工作作风整顿”活动。6月1日上午,该部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各支行行长、部机关全体人员参加。

会议要求,当前全行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支行、部室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统筹兼顾,确保整顿活动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 (邸光锋)

农发行章丘市支行

进一步排查员工涉及社会融资行为

根据上级行关于开展员工涉及社会融资行为风险排查工作通知的有关要求,支行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开展了员工涉及社会融资行为的风险排查,通过细致排查,未发现该行员工有涉及社会融资的行为。 (孙明 郝冰)

五莲县农发行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五莲县农发行在全行开展“学雷锋精神,做五莲好人”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结对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的关爱救助力度。此举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宋冰)

济源农商行承留支行积极支持农民致富

为进一步提高济源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水平,规范操作行为,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该行隆重推出了“金燕快贷通”贷款品牌。

据统计,自推出金燕快贷通贷款以来,该行累计发放金燕快贷通卡500余张,贷款金额2000多万元,无数农户享受到了金燕快贷通小额农贷带来的便利,广大农户实现了一个个增收目标,金燕快贷通贷款成了农民朋友致富的好帮手。济源农商行由过去的信用社发展到今天,名字变了,不变的是服务宗旨,不变的是与广大农户的鱼水之情,济源农商行始终是农民朋友最真诚的伙伴。农商行、将会以不断创新的业务品种,更加贴心的服务方式回馈广大农户。 (刘楠楠)农发行郯城县支行努力提升自身形象

该行注重形象建设,努力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在市行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对办公环境进行了修理整治,对小伙房进行改造,改善了办公环境,提升了农发行形象。 (程晓)

农发行临沭县支行增强热爱劳动的自豪感

该行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积极参加县工会组织的全县庆节日演讲比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热爱劳动的自豪感,同时也树立了农发行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王长江)

五莲县农发行扎实开展职业操守教育活动

五莲县支行在贯彻落实《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活动中将学习和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习制度化、经常化,收到了良好效果。 (宋冰)

市委、市政府积极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

6月13日,笔者从湖南省冷水江市农村商业银行筹备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会议上获悉,为确保农村商业银行顺利组建,该市市委、市政府从即日起到12月31日止,强力帮助农村信用社收回不良贷款6000万元。 (李晓武)

农发行郯城县支行高度重视存款工作

今年以来,该行主动向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宣传上级行信贷政策,促请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贷款条件,全力争取信贷计划,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抢抓机遇,主动营销,力争社保基金存款工作尽快取得新突破,确保2012年存款工作取得实效。 (程晓)

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 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量化监督;宁夏石嘴山;惠农区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00-02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石嘴山市惠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点从规模养殖场持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兽医人员配备、兽药使用、动物调运、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开展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量化监督”工作。通过细化养殖规模、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疫病防控、养殖效益、群众评价等考核指标,对各规模养殖场进行等级评定,对评定级别高的规模养殖场在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对评定级别低的不予支持。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引导规模养殖场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1 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目的

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养殖场动物的防疫管理,降低动物疫情发生风险,对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养殖场,进行备案登记,实行“风险分级”和“量化监督”管理。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实行量化监督,通过改进监管模式,解决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使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从养殖环节上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养殖生态安全,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1-2]。

2 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

2.1 4级划分模式

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对象(分猪、牛、羊、禽及其他)按照防疫风险级别分为A、B、C、D 4级管理。监管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以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结果作为标准,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监管对象评定为A级;75~85分(含75分)评定为B级;65~75分(含65分)的评定为C级;65分以下的评定为D级[3-4]。

2.2 升级标准

D级监管对象连续3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65分以上(含65分)的,升为C级;C级连续3次评分在75分以上(含75分)的,升为B级;B级连续3次在85分以上(含85分)的,升为A级。

2.3 降级标准

A级监管对象连续2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85分以下的,根据评级得分降为B级、C级或D级;B级连续2次评分在75分以下的,根据得分降为C级或D级;C级连续2次评分在65分以下的,降为D级。凡因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者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被评定为C级和D级的,1年内不得升级。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

3 “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4个实施阶段

3.1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广泛宣传,增强意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业主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其守法生产经营意识,使养殖场业主了解国家现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疫、检疫政策,清楚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提高业主的防疫、安全意识,促使其自觉履行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规模养殖场分类监管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第二阶段:规模养殖场(户)登记备案阶段

各乡镇对辖区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牛50头以上、羊300只以上和家禽、兔等小畜禽3 000只以上的养殖场进行详细统计,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登记,登记率达到100%。以养殖场为单位,建立健全养殖场登记册,对新(旧)养殖场进行登记。2014年惠农区共有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14户,肉牛养殖户3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8户,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68户,3 000只以上的小畜禽养殖场31户。

3.3 第三阶段:量化评分阶段

截至2014年4月,按照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完成了对34家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工作,其中A级5户,占14.7%;B级7户,占20.6%;C级8户,占23.5%;D级14户,占41.2%。

3.4 第四阶段:动态监管阶段

按照监督管理量化评分标准,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对已分级的养殖场,实行动态监督指导,进一步明确养殖场的动物防疫责任和义务,使动物卫生监管覆盖面达到100%。

4 完善“风险分级、量化监管”的工作机制

4.1 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各项防疫制度

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监管职责,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场(户)的量化监督,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并按照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持证情况等进行备案登记。及时对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规模养殖场限期整改。同时,帮助和指导新办规模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健全免疫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管理制度和畜禽标识管理制度等各项防疫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规模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提高了养殖水平。

4.2 强化检疫监督管理,规范检疫申报工作

对规模养殖场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加强培训,同时印发《动物卫生监督告知书》和《无害化处理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严格遵守跨省引进动物调运审批制度和检疫申报等相关制度,对新引进的动物必须提前申报,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运,从而逐步规范畜禽调运审批和检疫申报工作。

4.3 加大查处力度

为配合“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针对跨省调运动物或出售动物未申报检疫、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未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条件发生变化后未进行整改,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不接受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兽药、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未建立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等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动物饲养环节的动物防疫违法违规行为。

5 存在的问题

此项工作涉及的养殖场(户)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人员不足,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但无专项工作经费;各级行政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规模养殖场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项目资金的发放不能与其防疫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由于惠农区无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的无害化场地,致使部分养殖场(户)自行处理病死畜禽,在很大程度上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6 对策

一是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提高管理相对人的防疫意识,扩大“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的影响力。二是严厉打击规模养殖场(户)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行为,逐步规范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三是按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继续采取把国家畜禽养殖项目安排和优扶政策支持与监管工作严格挂钩的措施。A级养殖场直接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优先安排生产项目;B级养殖场备选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候选安排生产项目;C级、D级养殖场原则上不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凡是不服从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违反《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养殖场,不得进入区农牧局项目库,不得享受国家相关专项优扶政策。

7 结语

通过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畜禽养殖场(户)的科学有效监管,切实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着力解决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动物防疫行为,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更好地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

8 参考文献

[1] 唐雄飞.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9(4):55-56.

[2] 崔双保,原庆兵.农村规模养殖在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畜禽业,2010(10):45-46.

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筑行业;微观准许;准许管理体制;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060--02

我国建筑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至今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为国家改革开放30年做出了大极贡献。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政府对建筑业管理体制也有诸多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问题出现,从而导致建筑市场的规范程度与市场经济不相匹配。诸如政府从宏观上重点要求建筑总承包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从业技术人员数量来核定资质等级,但这些宏观指标并没在实施中带来具体表现,从而使得联营挂靠等诸多不宜市场良性发展的问题产生。

一、建筑业现行准许管理体制描述及问题

(一)建筑业现行准许管理体制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59号令规定:建筑业企业(建筑业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活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实施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水利、信息产业等有关部门配合同级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其资质序列、类别和等级规定如下:

1、资质序列: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施工总承包工程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专业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劳务分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2、资质类别和等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劳务分包资质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和各类别等级资质企业承担工程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其国家各级职能部门管理的资质权限如下: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对下列资质和类别进行管理: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资质、一级资质;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及其下属一层级的企业的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三级资质;水利、交通、信息产业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铁路、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一级、二级资质;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不分等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承包不分等级资质。

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下列资质和类别进行管理:施工总承包序列二级资质(不含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及其下属一层级的企业的施工总承包序列二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不含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二级资质(不含民航、铁路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二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不分等级资质(不含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序列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承包序列的不分等级资质)。

工商注册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下列资质和类别进行管理: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不含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及其下属一层级的企业的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劳务分包序列资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

建筑业企业可以申请一项或多项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多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应当选择等级最高的一项资质为企业主项资质。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可以从事资质许可范围相应等级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可以从事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

(二)建筑业现行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我国现行建筑业管理体制,从政府对该行业宏观的管理上,表面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资质分类很全,分级已很到位,但问题是,宏观解决后,在体制运行中并没有得到微观的支持,从而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1、从建筑业资质的准入条件(注册资本金、科技人员数量)高导致工程挂靠行为发生:建筑工程产品,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产品,除建筑产品的结构安全设计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外,其完成产品的成型最重要的是工程施工管理经验,而这一经验又主要体现在实际的项目具体管理者身上。诸多的建筑施工管理者本身已完全具备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但要注册一个公司来营运工程承包管理就被过高的准入条件所限制,由此,这部分人就将自己承接到的项目挂靠一个有资质的公司来解决自己的不足。反过来,作为很多有资质的建筑公司,他们又接不到工程,在利益的驱动下,正好就与这些能接工程又没有资质的人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建筑业工程承包的挂靠市场。这一市场行为的出现,给建设工程管理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2、从建筑业科技人员的流动性大导致在企业注册的科技人员不能在注册企业就业:建筑企业是订单式的生产方式,这一特殊生产方式对建筑业科技人员的就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而以导致建筑业科技人员频繁流动成为常态。由此大量的企业注册科技人员,实质并没有在注册企业就业,这一现象就导致了资质要求的科技人员数量和人员质量准入条件的不可能。

3、从项目部管理团队水平决定单项目运行成功关键导致业主对建筑企业的淡漠:虽然国家对建筑总承包企业设置了较高的准入条件,但这对项目业主来说,并不重要,他们认为,单一项目运行成功的关键在项目管理团队,而不在建筑企业,这一因素也导致众多的业主选择好项目运团队后,由团队自己去找一家有资质企业来应付国家的宏观准入条件管理。

二、建筑业微观准许管理体制研究及优势

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建筑市场已步入到相对成熟阶段,通过各类工程项目管理吸取的经验教训,建筑业准入体制 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控运行:

(一)从建筑业企业资质宏观要求向微观管控转变

1、建筑企业注册资本金不设限制:建筑企业的资本金注册后,并不等于该资本金就能够为合作对方承担起有效的责任,况且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公司的资产承担有限责任。这一法律规定实质就说明注册资本并不能解决企业承担义务的本质性要求。有效解决这一建筑企业承担义务的方法是: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在项目开工前,要求建筑企业按一定比例缴纳履约保函(保证金)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方法不但有效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出现违约时的兑现,而且还迫使建筑企业强化自己的信用,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让企业真正走上应付政府宏观要求的注册资本金,而转向自己主动增大注册资本来获得业主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信用。

2、建筑企业宽泛的注册科技人员准入要求转向企业关键技术人员要求:根据建筑产品这一特殊生产方式带来的建筑从员工不稳定实际情况,加之科技人才流动频繁这一不可抗拒的社会自然现象,对建筑企业要求多少科技人员已不切合实际。为有效解决这一行业问题,在企业准入规则中,仅要求建筑企业满足该企业准入的建筑类别相对应的1~3名专家即可,这几名专家的作用是制定企业标准,掌握国家技术准则并在自己的企业内执行,总结经验教训,确保企业能健康持续的发展。在现行建筑企业中,不管企业大小,真正对企业技术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这几个专家团队,而不是全部科技人员,至于其他的科技人员,作用在具体的项目工程中,而不在企业高层。

3、建筑企业资质对承接项目的准入条件转向项目团队人员资格的审查。作为一个项目,不管建筑企业的资质有多高,真正运行项目的是项目团队的水平,特别是建造师(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个人素质决定着项目成功的关键,由此政府应从原有重企业资质向项目开工前重对项目团队人员资格能力的审查,这一制度设计,可改变企业现有应付政府对企业资质科技人员的要求,转变为主动的培养和留住项目管理科技人员,同时也改变了科技人员靠企业生存而转化为,企业必须依靠科技人员才能生存的互动作用。

4、建筑企业繁杂的资质类别及等级要求转向简单的行业备案。由3.1.3制度设计所知,建筑企业的资质等级也不在重要,而重要的是将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类别与建筑业类别相通,形成专业化人才,并对这些专业化人才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档案,对他们的职业德进行信用约束,对他们的职称和资格认定,除理论考试外,重点放在实践经验和能力上。这样就可以推进建筑企业的资质等级改革,从而逐步取消资质等级,建筑企业仅进行简单的行业备案即可,国家从对企业宏观的资质审批转向微观的项目团队资格审查。

(二)从业主开发资质和注册资本要求向项目资本金监控转变

业主开发资质和注册资本的要求并没有实质解决项目资金的正常运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政府职能部门应重点制定项目资本金制度和项目资本金监控使用制度,对项目资本金不到位的项目,决不能开工建设,这样做虽然可能对当期城市建设进程有所阻挡,但对国家经济的运行和长期效应非常有益。同时应强行业主在工程开工前向总承包商出据银行支付保函。这一制度设计有效解决项目业主单位盲目开工建设和故意拖欠,同时也迫使业主单位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

三、结论

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4

一、“互联网+集中采购”模式

云集采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采购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采购管理和操作全流程电子化,规范统一的流程和操作模式,提高采购效率、防控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此外,云集采平台可以提供公共采购服务,从常规采购到战略采购,从集中采购到聚合采购,从银行自采到向客户提供采购服务等一系列模式的创新,节约公共资源,创造额外利润,实现价值采购,助力银行主营业务。云集采平台由内网平台(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平台两部分组成。内网平台作为银行内部采购平台,通过解决采购过程中的管理冲突,实现集中采购工作合规高效的目标。同时作为数据源向整个云集采平台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孤岛现象。门户平台作为外部网站,在完成电子化采购的同时,兼有B2B/B2C/B2B2C/O2O功能,借助“免费”“专业”的互联网用户思维,充当连接器,整合银行客户资源,通过提供采购服务和金融服务,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内外协同,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圈。云集采平台作为公共采购平台,宗旨是向用户提供采购服务,增加用户粘性。与传统网上商城不同的是,平台采用开放设计理念,平台向非银行客户开放,无需登录即可以看到全部的产品和服务,交易环节才需登录认证,有助于形成一个开放式公共采购服务平台。其中,银行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作为用户能获得更多分等级的增值服务。为确保采购过程中相关指令是平台用户的真实意思表达,云集采平台通过RSA非对称密钥算法,实现用户电子签名和文件加密功能。当上传下载采购相关材料或发生交易时,需要通过USBKEY方式登录进行电子签名、加密或验证。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供应商有显著特点,即半数以上同时又是银行的客户,甚至是优质客户,供应商和客户身份极易转化。以某商业银行总行级供应商为例,截至2016年末,库内56%准入供应商中为对公客户,日均存款超过600亿元,为银行贡献营业净收入达3亿元。银行集中采购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向客户共享采购成果等方式,弥补供应商在间接采购方面的不足,增强银行差异化竞争力。银行作为支付结算的必经渠道,是供应链现金流的重要一环。平台作为企业间的连接器,可将现金流引入银行,并助力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因此,相比非银企业,银行在采购过程中,更有条件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获取更多战略合作伙伴,帮助银行进入非金融业务的供应链闭环中,创造价值,实现共赢。云集采平台实现价值采购需要数据积累,可先实施内网平台,再实施门户平台。采购服务采用先对个人再面向企业,先小范围后逐步扩大的方式推广。对个人服务可以从银行的员工开始、关联企业的员工,银行个人客户、到企业客户的员工,最后向所有潜在个人客户推广;面向企业服务从关联企业,供应商,再到银行企业客户,最后向供应链的所有企业推广。

二、云集采平台的功能

内网平台功能分析。实现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减少文件交换环节耗时,实现采购流程环节可跟踪机制,推动采购流程快速流转,提高采购效率。统一采购操作模式,满足各单位需求,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避免重复开发造成的成本浪费。实现供应商的推荐准入,引入供应商评价审核机制,根据供应商履约情况影响其评级,实现供应商优胜劣汰。实现评委管理、电子评审,提高评审的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办公,体现银行的社会责任。通过商品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预算使用登记等多方面,规范全行的采购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全行采购数据、供应商信息、合同信息、商品信息等实时查询统计,为采购决策、采购流程持续优化、采购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与邮件系统、短信平台等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系统留痕,记录采购全部过程,完善工作流、信息化。为了实现银行总分行多层机构采购管理的目标,系统需要设计严谨复杂的控制逻辑。通过以下模式和方法可化解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过程中合规与高效、供应商多头管理、各单位管理方式差异等多个冲突议题,满足全行用户便捷使用的需求。三段式流程模式。采购项目从立项开始,经历需求审核、方案审核、组织评审、结果报批、合同审核、档案归档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产生流程回退的可能性。尤其是银行投融资类等涉及第三方的项目变数较多,在结果报批阶段或者合同洽谈阶段时常遇到由于第三方原因造成项目需求变更。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实行分级分类准入制,分级代表总行级和分行级,总行级供应商可供全行直接使用;分类代表供应商能够提供的商品需要经过所属行的商品类别准入。供应商的状态分为推荐、准入中、准入完成,不同供应商在不同机构存在不同状态,可产生多种排列组合。角色最小单元法、流程强松耦合结合模式。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人员配置存在差异,管理颗粒度不同。如需求审核阶段,总行部门要求设置三个岗位甚至更多岗位,而大部分分行期望最多设置两个岗位即可;方案和结果报批环节,部分机构只设置一名有权审批人,而部分机构需要根据金额大小设置有权审批人。门户平台具有三大功能:对供应商用户,是一套电子化采购门户,实现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网上竞价等采购电子化管理;实现合同电子化;支持供应商自助注册、审核入库的流程化操作;门户与内网平台对接,甚至与有条件的供应商ERP对接,加大交易数据交互,降低现场沟通成本,节约采购TCO(总拥有成本)。对行内用户,是一套电子化PTP(采购到支付)系统,分期部署办公用品,机票、酒店、打车等商旅服务,进而实现礼品、家具、空调、建材、工会福利等全品类的订单管理。采用互联网化的界面增强用户体验感和认同感,支持对接多家供应商,保证充分竞争,同时保证商品品类和服务区域上的互补。对于外部客户,是一套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联合采购、聚合采购和共享采购多种公共采购服务。作为公共采购服务平台,门户平台面向的主要用户是银行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譬如供应商、银行关联企业、城商银行、其他小规模的金融公司。潜在合作伙伴是大型国企的集采中心、专业的招标公司、集成商、物流公司等。平台通过供方支付交易佣金的模式或提供金融服务等价交换的模式,向客户免收服务费。主要特色功能如下:合采购服务;聚合采购服务;共享采购服务;供应商动态评级;分等级的免费增值服务。

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风险管理 评估方略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转变的大趋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与档案实体的保管作业。而信息化建设使得档案管理由实体档案向着数字化信息档案转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的处理,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诸如传递、接收、存储等环节连为一体,优化档案信息的共享机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管理工作者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比如,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形式的档案文件系统化地连接在了一起,构成有序的档案信息库。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为科学化档案管理改革提供了契机。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都配有信息化的网络,并且有关档案管理人员也能够进行信息化的操作。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为宏观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变革提供了经验。我国陆陆续续地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地健全,这种举措大大增强了各部门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分等级措施

档案信息化的风险管理宜采用分级的措施。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依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估数据,根据已经区分的风险级别,评定档案管理信息化风险管理的优先的风险等级。然后,在评估风险管理优先级的条件下,给每一级的风险要素加设风险管理要求。最后,依照划分的风险管理要求,来评估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不在可接受风险以内,如若低于可接受风险等级,就必须即刻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施展应对措施。

(二)风险保证金的预留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项目,项目预算应预留一定的风险保证金,为了有效应对项目由于需求的变化,降低事故造成的金融风险。此外,在不同地区或单位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项目负责人要从本区域档案管理的发展战略出发,制定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可行性,避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复投资,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采用逐步转变的办法

信息化的技术的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预测的,完全的规避风险很难做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宜采用逐步转化、持续改进的办法。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时候,决策者首先要考虑信息技术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和现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不能盲目地引进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O备的选购上,要制定与档案档案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标准规范。从设备的可靠性、风险性、成本等因素多方面评估,选购最合适的设备。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估方略

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涉及到很多的模型,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各种数学模型都在不断的优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估要存在于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中,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每阶段的内容差别很大,其对信息管理安全风险评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分析阶段的风险评估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阶段风险评估主要针对的是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获得环节,只有获取充分的信息才能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需求。分析阶段风险评估要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初期安全风险,满足其对安全性能的需求,进而从宏观的方面评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

此阶段涉及到的评估目标比较多,确切的安全目标对这个阶段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者必须进行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估,确保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能。

(三)运行维护阶段的风险评估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阶段对周期性地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刘波,任鑫.基于专家未知权重群决策FANP和SVM的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J].中国煤炭,2015,(12).

[2]邓瑞生.加强企业档案管理 提高规范化水平 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甘肃省档案学会.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档案学会,2011.

[3]宁家骏.遵循风险管理规律,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谈信息化项目安全保障系统建设[J].计算机安全,2008,(02).

档案分等级管理范文6

一、档案信息服务中的隐私权

1、个人资料收集中的隐私权

档案的原始信息,具有保密性。公民的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大多数需要保密。档案法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制定了档案的开放期限,其法律相对方主要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重要档案信息没有给予明确的说明。档案所有人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或档案馆自行收集关于公民的档案的时候,就应该做好隐私权的保护。

2、当今网络化时代,档案馆通过网络收集个人资料变得快捷化、自动化、详细化,隐私权保护问题在个人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3、网站通过技术手段收集个人资料目的是通过对个人资料的分析与挖掘,找出可能连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档案信息,消费习惯或消费需求,改进服务工作,这是网络环境中档案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开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然而,档案网站在用户毫不知情或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收集个人资料,就是侵犯了用户对其个人资料的占有权和支配权。

二、个人资料传输和贮存中的隐私权

档案信息的网络化过程中出现了档案信息传输和贮存过程时所涉及的隐私权。

网络的安全性不是十分可靠,这是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中可能产生隐私权问题的一个原因。由于技术的不完善,第三方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犯既可以发生在档案馆与用户通过网络传送个人资料或不同的档案网站之间共享个人资料的某个环节,也可以发生在档案网站贮存个人资料的过程中。

三、个人资料使用中的隐私权

不恰当地使用个人资料就会使档案信息在传递中产生隐私权问题。

档案的使用与隐私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档案使用必然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如果涉及隐私的档案被自由使用,就可能导致政治与经济活动的混乱,使社会公民产生生活危机感,给社会的安宁团结带来不利因素。

四、档案信息服务中保护隐私权的方法

要在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必须依据相关方面的档案法律。目前我国《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档案信息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仅在部分条款中简单的加以说明。1997年9月27日,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联合颁发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该文件对于有效预防在档案开放使用工作中发生的对个人隐私的侵权,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以此项规定作为政策指导和保障,结合各自实际馆藏状况,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收效显著。不仅如此,档案学会和档案馆也应制定本行业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政策,并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予以明示,告知网站收集个人资料的目的、方式、范围;对个人资料提供保密和安全措施的承诺;告知用户的请求阅览权、补充修正权、删除权、诉讼权等以及相关免责条款。

五、个人档案隐私权的管理与技术保护

1、在档案管理中采取措施

对涉及公民隐私权的档案进行鉴定与区分是合法使用档案信息的必要条件,要与一般档案区别对待,分别保管,做到有关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保密。当前档案法规对涉及公民隐私权档案的划分并不十分明确,在实际操作中,有待改善

2、网络化过程中的保护

在档案信息网络化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技术保护手段可谓多种多样。现在已经有了Cookies软件管理工具、个人隐私偏好平台(P3P)、加密软件、自动删除个人资料软件等由用户自己保护个人资料的技术。

3、加强档案馆保护隐私权的自律性

档案馆保护隐私权的一条重要原则必须“自律”,即通过档案馆采取自律措施来规范自己在个人资料收集、存贮、传输使用中的行为,达到保护隐私权的目的。

4、开展档案开放使用的鉴定功能

及时鉴定需要开放使用的档案,着重分析档案涉及隐私的内容和本馆档案的类型,从而确定哪些档案涉及个人隐私,属于控制范围。对个人资料的重要程度划分等级,以决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档案馆还要建立一些规章制度,避免使所有的档案馆人员都能接触到敏感的个人资料(如出身、种族、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犯罪记录等),确保只有经过批准的档案馆人员才能收集、查阅、传播这些个人资料

5、档案工作者必须要保护他人隐私

档案馆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这一功能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馆藏,因此,档案工作者更容易了解到档案中所涉及的他人隐私。档案工作者更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不能因好奇心或别有用心地把馆藏档案中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泄露于众,否则是极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这就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和约束,强调对服务对象隐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