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期债券投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期债券投资范文1
俄罗斯发生剧烈的经济变革过程中,金融运行环境的变迁集中体现在俄罗斯的证券市场上。在这一市场上,汇集了国内外的参与主体,成为资本自由流动的场所。1998年,俄罗斯发生的金融危机也是由这一市场引起的。
俄罗斯证券市场建立的基础是1991年上半年苏联政府实施的《股份公司法》,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在《关于有价证券发行与流通及俄罗斯联邦证券交易所规则》法案、一系列的私有化企业凭证流通法案(1992~1993年)公布实施后,而国家有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在1993~1994年期间。
俄罗斯证券市场是伴随着其私有化进程和政府筹集资金规模的扩大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中,短期政府债券市场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资金市场,占全部证券市场交易规模的一半以上。外国投资基金和国内外商业银行成为这一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国内实体经济投资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俄罗斯商业银行将政府有价证券作为首选的投资形式。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际资本通过这一市场大量外逃,导致俄罗斯政府不得不拒绝偿付债务,终于引发了银行体系的全面危机。相比之下,企业证券市场则规模小而且具有不稳定的特征,交易只集中于少数企业的股票,不可能成为国内企业资本筹集的主要来源。
国家有价证券市场
俄罗斯国家有价证券市场中的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国家短期债券、联邦债券、国家储蓄债券、国库券、内部外币债券、市属公债券、黄金债券。由于国家短期债券市场占有50%以上的份额,因而构成国家有价证券最主要的部分。
俄罗斯证券市场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是国家短期债券,它有很高的收益率和安全性。1993年初,俄罗斯中央银行制定了俄罗斯建立现代国家有价证券市场草案,为国家短期债券发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发行国家短期债券,大大减少了中央银行对财政部的直接贷款,国家短期债券的期限开始发行时为3个月,以后逐渐延长到6个月和12个月。这些有价证券均采用无纸化发行方式。
从1994年7月起,3个月的债券一个月发行两次,而6个月的债券一个月发行一次。债券不支付利息,其收入来自于一级市场卖出价与票面价格之间的差价,即贴现率;而每个债券持有人的收入是由买卖之间的价差决定的。所有的债券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进行交易。1995年10月10日,新西伯利亚也有了交易中心;12月19日,圣彼得堡也可以进行交易,但莫斯科仍是主要的交易中心。经纪人主要是商业银行、金融公司、中介公司,而最主要的参与者是一级交易商,俄罗斯银行(即俄罗斯中央银行)是一级交易商,它给商业银行提供许多优惠,使它们承担购买国家债券的责任,并保持市场的稳定。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的资料,在国家短期债券一级市场上总交易规模的80%~90%是由一级交易商完成的。现在,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可以成为一级交易商。除了一级交易商之外,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可以参与这一市场的交易。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的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国家短期债券的交易,二级市场的交易每天进行,拍卖则每周一次(通常是星期三),旧债券偿还与新债券发行拍卖同时进行。
中央银行通过对国家短期债券的操作使之成为调节货币市场的工具,商业银行以此调节自己的流动性,而短期债券利率则成为货币市场利率的重要导向。
1996年1月,俄罗斯中央银行采取了一项重要决定:非居民不仅有权购买国家短期债券,而且可以将获得的利润返回国内。1996年2月7日,在国家短期债券拍卖中就有外国投资者参与。第一个被授权的外国银行非居民是欧洲银行。参与拍卖的外国投资规模在1996年初时接近1200亿卢布。
俄罗斯政府希望借助于国家短期债券市场的自由化获得更多的资金。但是,尽管这一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据估计有上百亿美元),还是没有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其主要原因是对外国投资者存在较严厉的管制:首先,非居民参与国家短期债券的交易资金(外汇)必须要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其次,外国投资者只能在拍卖时购买国家短期债券,而后就只有等待偿还,非居民不能参与国家短期债券二级市场的买卖。1996年7月,俄罗斯银行确立了新的关于非居民在国家短期债券市场发挥作用的规则,并于1996年8月15日实施。根据这一规则,非居民可以通过授权银行设立专门的“C”型账户,银行将这些资金转入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自己的账户中,然后进行国家短期债券的买卖。这样,非居民就可以通过这个“C”型账户自由地进行国家短期债券的交易,包括二级市场的交易。为防止非居民资金过快地流出俄罗斯国内,俄罗斯中央银行规定要冻结资金3个月,之后非居民才可以将利润汇回国内。1996年底,外国投资者通过这一账户共购买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35亿美元,使他们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0%~20%。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因为国家短期债券市场中约60%归俄罗斯中央银行和储蓄银行所有。在以后的一年中,资本流入快速增加,在1997年第二和第三季度达到高峰,为80亿美元。到1997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市场中的份额达到了30%,名义价值达到600亿美元左右。
随着非居民资金流入的增加,同“C”型账户有关的限制逐渐软化,资金冻结期限减少到两个月,然后是一个月。1998年1月,所有同“C”型账户有关的限制都被取消,完全实现了自由化,于是大量西方国家的银行在俄罗斯的分支机构都进入了国家短期债券市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开始对非居民资金流出俄罗斯加以限制,恢复了“C”型账户,并规定资金必须在俄罗斯停留3个月以上才能汇回本国。
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市场的开放还促成了合资投资基金的建立。现在,俄美和俄德投资基金吸引了大量的居民资金参与国家短期债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专家认为,如果这样的基金不超过20~30家,那么它们是有前途的,但国家必须在给予它们自由化的同时加强监管。
有价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俄罗斯央行完全摆脱了对财政部的贷款,这成为俄罗斯1995年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则。从此,国家短期债券和其它国家债券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俄罗斯政府筹集预算资金的主要渠道。不过,问题也产生了――获得大规模的债务资金是以俄罗斯政府有意保持的债券高收益率为前提的,这大大增加了俄罗斯政府的还债负担,目前这部分资金已占其预算支出的1/3。国家债券过高的收益率还破坏了信贷资金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对政府债券需求的旺盛必然导致资本不可能流向实体经济部门,只有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才能扭转这一局面。此外,自由化的国家债券市场还引来了国际热钱的流入和短期资本频繁流动,也不利于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稳定。当国家短期债券收益率下降时,这些资本便会外逃。1998年8月的危机便是例证。
企业有价证券市场
俄罗斯企业有价证券市场是在凭证式私有化过程中诞生的,但发展并不顺利。1995年,俄罗斯股票市场的资本估值约在220~260亿美元之间,而第四季度所有俄罗斯企业市场价值总和跌到190亿美元。同时资本分配也极不均衡,三家最大的俄罗斯企业-НK“ЛУКοйл” (鲁科伊尔石油公司)、РАО“Газпром”(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РАО“ЕЭС России”(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占所有私有化企业市场总价值的30%; 而12个最大的俄罗斯企业市场价值占全部的49%; 最大的30家俄罗斯企业占全部企业市场价值的60%。一直以来,俄罗斯企业股票市场上少数企业股票交易量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如莫斯科动力公司,1996年10月2日至9日这一周的成交量占交易所交易量的比重达到15.2%,成交量居前9位的企业占交易所交易总量的44.4%。同时,外国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股票占有较高的股权,它们主要是能源、石油天然气等俄罗斯的优势产业。
私有化企业股票在外国投资者的参与下,曾在1995年初时大幅上扬,某些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票月上涨达30%,但这一趋势没有稳定下来。1996年以来,许多参与私有化企业股票交易的俄罗斯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恶化。法律的不健全,以及政治等因素一直在影响俄罗斯企业股票市场的波动,1998年金融危机使企业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
目前,俄罗斯企业股票市场的资本市场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这样的资本结构意味着,大部分的企业并无机会在资本市场上取得长期资金。与政府债券市场相比,俄罗斯企业证券市场规模较小,在交易集中的情况下,无法成为企业筹集资本的主要来源。在这种市场结构条件下,俄罗斯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要么靠自身积累,要么靠银行满足。当这两种途径都无效时,则必然是企业倒闭和经济衰退。
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
俄罗斯商业银行在减少对实体经济贷款的条件下,资产经营的重点放在了有价证券业务上。1997年,有价证券占商业银行资产的比重由年初的28.6%(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提高到10月1日的32.8%,1998年1月1日时为31%(不考虑俄罗斯储蓄银行,则三个时期的比重分别为20.1%、24.9%和23.7%)。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银行数量(投资有价证券占资产比重超过40%,不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1997年1月1日时为248家,1998年1月1日时为243家,没有明显的减少。它们占信贷组织总数的比重从1997年1月1日时的12.2%提高到1998年1月1日的14.3%,其资产占银行体系的比重相应从12.5%提高到15.3%。
俄罗斯有价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政府利用这一市场筹集了大量的债务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为保证所需债务资金的规模,俄罗斯政府不仅对非居民开放了这一市场,而且使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它投资收益。在有价证券市场的规模上表现出政府债券市场占据了有价证券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一半以上)。因此,商业银行的有价证券投资重点主要是政府债券。
在政府债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工具有两个,一是对外经济银行的债券(吸收外汇资金),二是政府短期债券。1996年初,在政府债券市场上这两类投资工具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3%。其中第一种投资工具交易量占市场交易总额的29%,政府短期债券占54%。其余17%的市场份额被联邦公债、国家储蓄公债等分割。
对外经济银行的债券是俄罗斯国家外币有价证券。前苏联解体时,对外经济银行实际上也解体了,前苏联留下的外债经过与债权国的谈判转成了外币债券,并由俄罗斯继承。债券的面值有1000美元、1万美元和10万美元。该种债券只能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进行交易,年收益率可以达到40%。起初,市场的参与者仅限于国内少量的商业银行。从1996年开始,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市场中几乎一半以上的参与者是外国的金融机构,目的是获取投机利益。随着外汇交易市场的开放,大量投机性资金流入俄罗斯,其中主要的交易方式是外汇期货买卖。它不仅构成俄罗斯商业银行的主要对外负债来源,在金融相对稳定时期,为俄罗斯银行带来了大量投机收益。
此外,商业银行还广泛参与国家发行的欧洲债券的买卖,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表现出较强的美元化特征。1997年1月1日,俄罗斯外币资产在银行体系中(不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的比重为36.7%,由于当年前三个季度卢布汇率稳定,因此同年10月1日时外币资产比重下降为31.5%。第四季度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到俄罗斯,商业银行为规避卢布贬值的汇率风险,将自己的外币资产比重提高至33.4%。其中贷款的美元化程度也相应提高:1997年1月1日时外币贷款在银行体系(不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的信贷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为44%,同年10月1日为40.2%,1998年1月1日又提高到41.2%。
政府短期债券是俄罗斯商业银行目前最重要的有价证券投资工具。1997年1月1日,俄商业银行资产中政府短期债券投资占9.4%,1998年1月1日,这一比例为9.6%。商业银行通过自营和客户委托进行有价证券投资,一方面保证了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另一方面由于负债的短期化特征和对实体经济贷款的高风险,商业银行选择投资政府短期债券实际上是必然的,从而使资产具有较强的短期性。
从商业银行收入的构成(表1)可以更进一步看出俄罗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特点。
短期债券投资范文2
货币市场基金的特征在于其收益与定期存款类似,流动性则与活期存款相仿。也就是说,管理得比较好的货币市场基金,其年化收益率可以与一年定期存款差不多;而且可以随时取现,与活期存款相似。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货币市场基金取现的灵活性要比活期存款略差一些,在T+2赎回的情况下,需要等待两天之后才能拿到现金。
衰落的王者
中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曾经是基金市场上的绝对主力。2005年底至2006年初,规模曾经达到2000亿元,在基金总规模中的占比超过40%。之后,货币市场基金不断衰落,到2010年中,总规模仅为974亿元,在基金市场中的占比仅为4%。同期,中国的人民币存款总额高达67.4万亿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为692:1,即大部分国人依然主要使用银行存款进行现金管理。
而2010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约为2.7万亿美元,在9.5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总规模中,约占28%,略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基金,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期,美国的存款总额为7.7万亿美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大约为3:1,即很多美国人会用货币市场基金来进行现金管理。在最近十年中,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基金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低的时候,约为20%,最高的时候,超过40%。
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其缺乏了解,不知道其低风险、合理回报的特征(与股票基金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利率水平并未市场化,长期偏低,使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相对有限。另外,银行在销售货币市场基金时获得的好处较少,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在向客户推荐基金产品时,不太愿意推荐货币市场基金。
收益稳定
货币市场基金一般不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只收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绝大多数的管理费率都是0.33%,托管费率都是0.1%。销售服务费率一般是0.25%,但是针对机构和大客户的B类份额的销售服务费率较低,一般为0.01%,但是要求客户投入的资金不低于500万或者1000万元。
为了考察货币市场基金的表现,我们把到2010年9月13日具备1年、2年、和3年回报的货币市场基金进行统计(针对机构客户的B单位未纳入统计,表1)。发现所有货币市场基金过往一年的回报都超过0.7%,高于0.36%的活期存款利率;其中4只更是超过2%,与2.25%的一年定存利率相仿;还有35只收益率介于1%和2%之间,与7天通知存款的1.35%和三个月定存的1.71%相仿。如果看过往两年的年化回报,则全部超过1%,其中还有18只超过2%。过往三年年化回报也全部超过1%,其中35只介于2%和3%之间,还有3只超过3%。
下表:介于某一收益区间的货币市场基金数目
如果看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回报,过往1年为1.56%,过往两年年化为1.99%,过往三年年化为2.55%,都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也高于7天通知存款利率。
为何货币市场基金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还可以取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回报?
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把一部分资金存为定期存款,以获得与定期存款相仿的利率;还能用部分资金投资于短期债券、央行票据、同业存款等,这些品种的收益率一般都会高于活期存款,其中短期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往往会更高一点,当然风险会高一点。
投资时机决定收益率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因此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一般,如果宏观政策偏紧,收益率曲线会较为平坦,甚至出现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的情况,因此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时候,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
与之相反,在债券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也就是短期收益率远低于长期收益率的时候,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较低。一般,宏观政策宽松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会较为陡峭,此时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获得的回报往往较低。所以我们看到2009年,国内的宏观政策较为宽松,短期债券收益率较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较低;而今年宏观政策偏紧,短期债券收益率较高,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明显上升。
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货币市场基金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
TIPS:
机构投资者为主
目前股票基金中,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远高于机构投资者。但是在货币市场基金中,情况恰恰相反。2010年6月,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接近600亿,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不到400亿。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占比超过60%。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个人投资者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缺乏了解。
风险
短期债券投资范文3
一、固定收益市场风险评价
从定义来看,固定收益证券是依据借款人按预定方式、时间向投资人支付利息、本金的一种债务合同,包括企业债券、国债、资产抵押证券等内容。理论上讲,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稳定性,但从金融市场实际来看,收益本身的固定性是很弱的,其主因源自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总体来看,金融机构在对固定收益市场进行金融活动或交易时,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诸多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基于现金流的现值,随市场变化而变动。当市场利率升高时,债券价格随着下跌,反之则上升。对于利率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多以久期、凸性为主。久期主要表现为平均到期期限,我们可以利用麦考利期限修正VaR模型来进行说明。如下:■,对于式中的P表示债券价格,R表示到期收益率,C表示票面利息、n表示付息次数、F表示债券面值。对该式进行变换可得dp=-MDXPXdR。也就是说,对于债券市场风险=利率敏感度X价格值X收益不利变动。当然,从利率波动较小时,所采用的修正算法较为恰当,但对利率波动较大时,还要考虑债券的凸性。
(二)违约风险
对于违约风险主要是债务人因无法支付利息或本金而带来投资者的损失风险。在衡量违约风险时,多采用VAR模型,但因本身具有与其他模型的交叉性,使得准确度衡量偏颇。因此,通常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信用等级,藉此来判断违约风险。
(三)再投资风险
从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投资环节来看,再投资风险是对期中现金流进行再投资而面临的利率波动风险,实质上也是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管理上存在监管不足,一些投资者会将利息投资于本金投资金融产品。因此可以将再投资风险与利率风险作为衡量金融风险的主要指标。
(四)通货膨胀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多表现为现金购买力风险,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化,固定收益证券的现金收入是稳定的,但事实上,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当经济形势稳定时,通货膨胀风险可以忽略,但对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实际,通货膨胀率一直在攀升。因此,在衡量债券风险时,也应该关注通货膨胀风险。
二、固定收益债券市场投资策略
从我国货币政策导向来看,随着国家对流动性资金投入的加大,当前债券市场处于资金泛滥状态,尽管央行也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但对于公众来说,投资热潮并未减退。
反观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一方面国家从宏观调控上来力促债券市场平稳,比如在资金回笼政策调整中,央行从提高货币的购买力上来保障货币供应,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货币市场并未出现恐慌局面;另一方面,对于货币升值难度依然存在较大阻碍,尤其是国外货币对债市的冲击,与我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可能潜藏债券市场整体稳定性下降风险。为此,国家从整体金融调控层面来优化债券结构,必然需要从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加大债券发行量、平衡公众的投资方式等方面来着手。
(一)短久期策略
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的规避,可以采用短久期策略,来降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从债券市场收益图走向来看,随着债券投资期限的延长,其风险相对较大。为此,利用短期债券,特别是对于金融债券、信用债券,其整体收益要高于长期债券。同时,在选择投资方向上,不同短期债券本身因资金流动性差异性,通常短期债券向中长期债券方向的演进,使得短期债券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选择短期固定收益债券时,还要考虑到利率的波动性。
(二)保持与宏观经济相一致策略
我国宏观经济从大局上保持持续稳定态势,但由于人口?多,对宏观经济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对经济结构带来主要影响,经济持续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食品、能源、服务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政府金融政策的调控。比如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机械制造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多以国内贷款为主,由此带来的边际贷存比呈现上升趋势,在经济上升期,企业投资资金相对富足,导致投资渠道的多元化,而当经济处于停滞期,则投资资金陷入困境,加剧了企业风险。因此,面对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在优化债券投资策略上,要遵循宏观经济走向趋向,加强对宏观经济的适应,充分考虑股市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来有效应对债市的风险。
(三)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策略
从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来看,央行在加大市场调控力度上,也对利率进行调整。比如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贷款准备金利率等,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固定收益证券在投资策略上,要高度关注国家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央行在债券市场出台的货币政策。投资的目标在于利润,而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现状,时刻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的投资节奏,来寻找热点投资,增加投资收益率。另外,在对信用债券投资上,要考虑到企业信用分化风险;在对个人债券信用风险评定时,要关注中债券曲线的样本债券,通过对样本债券的分析、评级和市场价格表现,来把握投资的总体进度,合理优化各类类型的债券分配。
短期债券投资范文4
货币基金具有准储蓄的特征。华泰柏瑞货币基金基金经理郑青表示,替代活期存款可以说是所有货币基金的理想。
同是货基收益有别
大多数人总拿货币基金和储蓄进行比较,大家可能会忽略货币基金的收益能力也有很大差别。2012年,收益最好的货币基金(A类)年化回报超过3年期银行定存,为4.36%;而收益最差的年化回报只有2.31%,分化非常显著,一些货币基金的确能长期跑赢其他货币基金。郑青认为,应从货币基金的原理和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的因素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一问题。“货币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实际上,这些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范围都是一些高安全系数和稳定收益的品种,对于个人客户来说,货币基金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在通常情况下既能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又保障了本金的安全。”
郑青认为,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由此引发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基金经理对产品剩余期限的管理、不同券种的持有结构等是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的主要原因。“一般宏观政策偏紧,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曲线会较为平坦,甚至出现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与之相反,宏观政策宽松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会较为陡峭,此时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获得的回报往往较低。由于它们均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
收益要拉长来看
查阅货币基金收益时,在许多网站上面,都会出现两个指标:每日万份基金单位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郑青说,无论是每日万份收益还是7日年化收益率,短期的偶然性因素都比较大。
货币基金每天的万份基金单位收益波动很大。如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卖出组合中的债券,大幅兑现浮盈,收益有时一天就能达到十几元。7日年化收益可以相对平滑波动。不过,7日年化收益率体现的是过去7天的平均收益率。对已经持有货币基金的投资者来说,7日年化收益并不等同于当日能够获得的收益。对于想要买入货币基金的投资者,7日年化收益率并不代表货币基金当前组合的收益情况。一只货币基金在大幅兑现债券浮盈后,每日万份收益可能下降,投资者可能真正享受到的收益并不会有7日年化收益率显示得那么高。
短期债券投资范文5
债券投资始终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更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3月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使得商业银行投资债券市场的热情高涨,大量资金由信贷市场抽回转而投向债券市场,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是何种原因促使商业银行如此热忠于投资债券市场呢?债券投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究竟是难得的“盛筵”,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主要有贷款、同业拆借、存放央行、债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由于债券投资收益稳定、风险较低,因此,债券投资始终被商业银行当作必不可少的投资工具。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并在2005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年报显示,中国银行的债券投资额由2003年的7547.6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823.37亿元,增长了30.2%,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从18.96%增长到23%。建设银行的债券投资由2003年的773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912亿元,增长了41%,债券投资占总资产比重从21.78%增长到27.95%。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也基本相似:2004年债券投资在总资产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短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1.30%上升到2004年末的2.94%,上升了1.64个百分点,而长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8.96"/0上升到2004年末的9.22%,上升了0.26个百分点。从债券投资的绝对额上分析,各家银行的长期债券投资基本上保持了逐年的增长,而短期债券投资除了华夏银行2004年略有下降外,也都维持上升态势。
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为31 5989.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规模为34161.87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0.81%;2005年1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328782.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总规模为37022.08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1.26%;从增量上分析,2004年资产增加了39595.3亿元,而债券投资增加了9760.34亿元,占增量部分的24.65%;2005年1季度总资产增加了12793亿元,债券资产增加了2860.21亿元,占比为22.35%。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年初以来尤其是3月份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规模,商业银行在三四月份托管量分别增加了2670.76亿和1753.28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增加了2543.21亿元和1265.59亿元。从近期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不断增加债券投资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银行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加大债券投资的动因何在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这里既受国内金融运行的大背景以及金融政策的影响,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
商业银行“存差”扩大是商业银行“青睐”债券投资的主要原因。2005年年初以来,在我国金融运行“宽货币、紧信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各项存款稳步增长,而近期贷款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从而加剧了银行资产的非贷款化倾向。2005年1―5月,银行各项存款环比平均增幅为1.24%,而各项贷款环比增幅平均仅为0.61%,并在5月份首次出现了贷款负增长,与此同时债券投资环比增长了2.71%。5月末,银行的“存差”同比增速由年末的28.7%上升到40.6%,规模也由上年末的63162亿元扩大到76574亿元,累计增加13412亿元。在资金的冗余以及资金逐利特性的迫使下,商业银行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只有将在信贷市场收缩的资金转而投向投资品种充裕的货币市场,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交易特别是债券投资的依赖性。
商业银行已将债券投资作为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在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投资品种稀少。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备付资产与债券资产。由于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寻找风险权重的资产,以减轻资本补充的压力,而债券资产尤其是低风险的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债券资产无疑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权重的重要工具。另外,由于央行在今年3月降低了超额准备金利率,迫使商业银行减持原有的备付资产,导致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率由3月份的4.17%下降到4月份的3.38%。因此,一方面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信贷资产与备付资产均出现收缩,投资债券转而成为其主要的盈利途径与手段,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不断上升,致使大量银行资金涌入债券市场。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日均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同比增加114%。
债券投资日渐成为商业银行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宏观经济指标高位回落,加息预期逐步淡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对投资债券市场的信心大增,并将其作为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例如,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大都瞄准了债券市场,如2004年至今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大都投向国债、金融债券等产品,通过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债券市场,收益与风险孰重?
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债券投资比重,债券交易市场火爆推动了债券指数的持续走高,债券到期收益率则相应下降。今年年初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一级市场发行火爆,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现象。今年1―5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5625.2亿元,同比增加88.2%,其中3年期及以下债券占比27.30%,3年期以上到10年期债券占15b52.95%,10年期以上债券占比19.75%。前5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8008.16亿元,同比增长76.9%;5月份现券成交3764.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2005年上半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频率加快,债券招标发行利率走低。上半年各发行体共发行债券4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发行量增长了795.4亿元,3月份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后,发行利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二级市场上,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相应下降。银行间债券指数由年初的104.02点上升555月末的109.02点,升幅4.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0点,升幅0.93%;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95.69点上升至5月末的103.16点,升幅7.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28点,升
幅1.25%。与此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债券行情的上涨总体呈现平稳下移趋势。由于债券市场的整体上涨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的普遍下降导致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债券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特别是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后,商业银行大量的闲置资金投向债券市场,造成债券市场需求增加,债券价格走高,使债券收益率的持续降低,债券市场的投资风险陡然增大。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动呈现平坦化走势,而扁平的收益率曲线反映了债券市场长债短炒、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的现象,其中隐含的投资风险是较大的。
目前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由3月初的2.99%下降至7月14日的1.95%,5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23%下降至2.97%,1 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55%下降至3.47%。7月14日,2年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为1.98%,当日发行的2年期国债的中标利率只有1.58%,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主要依靠利差生存的商业银行来讲,在存款利率与债券利率倒挂,而债券利息收入又远低于存贷利差收入的情况下,投资于债券的收益与风险孰轻孰重已经显而易见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市场上出现的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都会最终引发风险的释放,债券市场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商业银行如果继续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随着近期债券收益率走低,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对债券利率变动引发的投资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在前些年低利率时期所购买的长期固息债券也同样面临着利率风险。据估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约3万亿元的债券,其中中长期固息债券约有2.4万亿元左右。假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长期固息券平均期限为10年,久期为7年,如果央行升息25bP,其所持债券理论上会下跌1.5%,此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大约损失360亿元人民币。随着近两年利率的提高,商业银行处于持有债券机会成本很高,而低价抛售债券则遭受损失的两难境地。虽然带有做空性质的开放式回购已经推出,但商业银行把握这些避险工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市价持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要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按照规定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话,将会对银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把握债券投资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债券投资都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拓宽收入来源、分散经营风险的主要手段。虽然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累积风险较大,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从债券市场完全退出。而且,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对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完善,通过加大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等的发行力度,创新多样化的债券投资产品,加大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平衡市场供求,逐步化解债券市场风险,这些由债券市场累积的矛盾与问题将可以得到消化与解决,投资风险也可以通过完善投资品种和创新投资方式逐步化解。
那么,商业银行今后应该如何把握债券投资呢?从自身来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防范,这需要从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创新业务品种、投资操作策略几方面入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利用债券资源丰富、资金实力雄厚、债券交易经验丰富的优势,尽快适应债券买卖的市场化交易原则,以报价驱动机制为主导,自主创新报价券种,增强报价的持续性,尽快成为债券市场中做市商制度的主力报价商。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利用产权约束较为健全、机制灵活、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力争在债券业务产品与交易方式创新上有所突破,成为债券市场改革的“试点先锋”。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操作策略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目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累计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货币政策调控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对债券市场走势分析判断的难度,原有那种粗放式经营已难以获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券投资分析模型与管理体系,正确分析判断市场,把握市场走向,逐步建立审慎投资的集约式经营方式。
二是变“投机”为“投资与投机并重”。在2004年前的债券投资中,商业银行大多以买入转手卖出的“投机”交易方式为主。今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投资主体的不断扩大,债券收益率(利率)的剧烈变动,原有投机方式的风险已明显加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资金来源、资金期限和资金成本的不同以及对不同债券品种的偏好,选择相应的债券期限品种进行交易。这需要商业银行树立投资与投机相结合的投资理念,以长期持有“投资”品种,短期配置“投机”品种,合理配置债券投资组合,整体跑赢大市。
三是变单纯的“盈利性”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结合”。商业银行应摆脱原有仅依靠债券投资获利的思路。今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债券投资不仅是商业银行新的盈利渠道与利润增长点,更要关注债券投资的风险,并要充分发挥债券投资在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法规的深入研究,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变化的研究,合理定位自身货币市场业务,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现资金使用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最佳结合。
另一方面,国家应逐步加大推进相关债券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如近期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对于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防止债券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促进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在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保证合法经营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应该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债券业务品种,尽量简化审批环节,更好地参与和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如何评价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随着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已经由信用风险逐渐转向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日益关注的重点。我们始终认为,风险管理能力及风险定价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为有效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并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因此,今后商业银行不会过度收缩债券投资的比重,但却会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力度。由于目前上市银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较大,如果风险管理水平较差,一旦由于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所持有的债券很可能出现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到时商业银行被迫卖出债券则会给银行造成相当巨大的损失。因此,债券投资的变动情况及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将是我们今后评价上市银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短期债券投资范文6
一、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一)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比较分析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债券品种发展也比较成熟。其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美国每年发行国债的数额占GDP的比例为100%。
且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既有国债,市政债券,也有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
我国的债券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发行总量也不过占GDP的15%左右,且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数不多的几种。
(二)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工商企业和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主。政府短期债券占政府发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被誉为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产品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种类繁多。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达到近70%,且大部分为5-10年的中长期债券。企业债券占的比重非常小,而且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债券。
(三)债券的流通市场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流通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流通市场的活跃。债券市场的日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股票数量的13倍之多。政府债券及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十分活跃。
在我国债券流通以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为主。交易量比较小,整体换手率也仅是美国债券市场的1/10。
(四)投资者结构比较分析
美国国内债券投资者主要以银行、基金、个人、保险公司、国外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等为主,各类投资者持有债券比例比较平衡。而我国债券市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市场参与度数量虽然众多,但债券持有比例极不均等,外资机构参与度较低。
二、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
从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与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证券化产品在金融市场中超过80%,我国还不到10%;债券余额,美国相当于GDP的二倍,我国也仅接近30%。因此积极扩大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发行主体的融资需要。诸如积极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扩大和引导发行企业债券;增加短期债券及短期回购品种;建立基准国债及衍生产品等。
(二)完善做市商制度,促进市场的流通性
从国外的经验看,做市商制度能够活跃证券交易,保证市场有较高的流动性,这已被许多成熟证券市场广泛采用,在发达证券市场已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我国银行间市场虽然已经开始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但是目前批准成为做市商机构的均为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相近,对市场走势预期趋同,导致双边报价偏离市场价格较远、价差较大,难以对市场价格起到稳定作用,更何况其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意愿不强,导致这些双边报价商的市场份额存在下降的趋势,远没有发挥促进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时,必须采取核准制双边报价商资格,扩大双边报价商范围、允许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成为双边报价商,以解决目前双边报价商投资偏好趋同的问题。在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同时,在债券市场上推行经纪商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经纪商信息发达、灵通,可以有效集中市场需求信息,沟通债券买卖双方,提高成交效率。
目前交易所新推出的降低债市现券和回购交易手续费的政策也将大大降低从事债券套利交易者的成本,提高市场的流通性,鼓励了中小投资者介入债市,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机构投资者博弈的格局。
(三)促进投资者结构合理化
我国债券持有者主要集中商业银行,特别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他机构和个人债券持有量很少。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群体,增加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参与柜台交易的成员,除商业银行外可以增加证券商成员;增加柜台市场的可交易品种,活跃柜台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也可广泛吸引其他广大的投资群体。
另外还可以逐渐引导社保基金、外资机构、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外资银行、三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储蓄存款分流等资金进入债券市场。这些资金进入债市将有利于扩大债券市场需求量,也可平衡投资者债券持有比例。通过多方面、大范围地促进投资者多元化,依靠国债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可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发现国债价的格功能,也可最终建立起一条稳定与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四)加快债券市场统一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