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1
1.税务基础工作需提高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无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税务知识较少,不能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缴纳各项税款。发票的开具、使用无专人负责和使用登记,收到发票无审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未进行辨识,对确实不应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行认证,认证后未立即做进项税转出。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未全部做进项税转出。如购买餐饮设施用于职工食堂,购买节日物品用于员工个人而进行了进项税抵扣。
2.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理解有限、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治标不能治本;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结果是内部控制再多最后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准则的要求如实反映公司的经济业务,建立《财务工作管理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方面继续保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会计核算标准化。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编制《财务工作管理标准》,对核算中具体操作步骤、摘要的表述、会计凭证的附件、报销业务的发票等进行了统一要求,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据业务内容细化到部门、机组、项目等,满足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稽核凭证—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的闭环控制程序,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月度稽核报告,提示风险,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会计基础核算水平的提高。以会计核算“零差错”为目标,遵循准则,夯实基础,提高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加强发票管理,严把发票关,特别是针对跨期发票、定额发票的规范性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报表的编制上报,为股东方及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发票的规范性、报销凭证完整性的审核,防范涉税风险。充分利用税务中介专业力量的优势,分别对发票及涉税事项认真梳理,并出具审核报告,避免因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规范引发的涉税风险。针对税务中介提出的涉税事项,逐项确认、明确整改计划、落实责任,实现规范的闭环管理,并将税务自查及税务中介审核问题举一反三,及时共享。建立《税务定期计划登记表》,月度内根据定期工作计划标注税务管理定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不定期工作进行合理标注。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保管、开具等管理制度,设立《发票使用簿》使发票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建立较好的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3.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对税务风险防范起着决定性作用,个别发电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国家稽查力度加大和法制化进程加快,税务稽查面越来越全面,侥幸过关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将税务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业务形成是由业务人员经办,财税人员一般是对业务进行涉税处理和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所以业务人员对税务风险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决定着其业务的税务风险的大小,比如虚假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方式和形式对涉税均存在影响,业务人员对税收态度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因此需要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全面防范涉税风险。
4.加强税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机制,对涉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传输与保管,建立公司级的税务知识库,实时更新税收法规政策。积极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项财务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的课程,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跟踪新的税务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政策变化。通过《中国税务报》等税务刊物,及时获得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相关文章建立导读索引,方便大家查阅。
5.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实现由核算向管理职能的转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税务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依法合规纳税的同时,应加强税务筹划的工作,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规避涉税风险。加强税务筹划与公司生产经营的结合。除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外,加强税务工作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持,特别是合同管理中涉税问题的研究。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税收筹划。
三、结论
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2
一、内部控制在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增强水电施工企业的盈利。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严峻。尤其是目前不少企业施工的标段多是采取低价中标,这更加导致了盈利的急剧降低。而且大多水电施工企业都是在一个工程完工之后随机辗转到其他工程,而其遗留下来的未处理的问题很可能会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针对如此情况,水电施工企业只有在摆正其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控制上狠下功夫,以规避潜在的管理风险,实现施工成本降低,以此来促进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水电施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开展,主要是控制会计主体所发生的所有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分类、归集和编报等行为。对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三)确保水电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及方针的贯彻执行。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能够结合其自身特点,不断规范岗位管理措施和完善其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和规避不良现象的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各种制度与措施能够顺利贯彻落实。
(四)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与经营目标的实现。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有效手段,它涵盖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实施预算控制,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变为各部门和项目部,以及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的行为目标,预算控制作为企业各责任部门的约束条件,可以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控制水电施工项目的成本,发挥资本的最大潜力。
二、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措施:(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水电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应当从企业的具体现实情况出发,并认真研究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推出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水电施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相应实施规范的财务管理。
(二)加强内控制度培训与宣传力度。水电施工企业必须要纠正有关负责人等领导层人员的相关观点,通常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去引导。(1)从内部控制的作用入手。(2)要狠抓控制点,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加设补偿制度。(3)在水电施工企业中建立互相监督机制。(4)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制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使企业员工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
(三)实施绩效考评,建立奖惩制度。将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下去,必须建立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将企业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真正实施控制。
(四)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主要力量是其内部审计控制。所以,要想增强内部控制势必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其实,很多水电施工企业都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与力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就为水电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水电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针对水电施工项目中引发的财务风险,必须在项目的管理中融入风险意识;要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在财务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合同、筹资、资本运营、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一)加强合同风险管理。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分析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中有没有潜在风险,有没有对自己不利的提法和约束性条件,对变更、索赔条款是否公平合理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对方阐明自己的观点,力争修改合同章程;二是要注意对方转嫁的风险,对风险的界定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出风险应承担的责任。
(二)加强筹资风险管理。首先,要将筹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债台高筑,使负债与施工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相适应;其次,使债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匀,长、中、短期债务搭配合理,防止还债高峰的过早到来和集中到来。此外,还要使资金成本理想化,确保盈利。
(三)加强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企业要从资金来源结构和运用结构及施工项目信用三个方面来把握。把握资金来源结构,就是要使项目有足量的资金供应量,以满足项目资金周转的需要。把握资金的运用结构,就是要使项目资金合理地分布在水电施工企业的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握项目信用,就是项目要重合同守信用,使施工项目保持良好的信誉形象,为再筹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及时、严格把关,要有程序控制,因其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核算、资金管理、报表的报出等。程序控制是指企业所有业务和财务活动都必须按既定程序办理,具体可表现为授权控制和预算控制。
(五)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开展内外部审计工作,能有效推动项目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和规范经营行为,把项目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3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含义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对2009年出台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解读: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仅来自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而更多地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特征
大企业由于在经营范围、业务规模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与中小企业存在显著差异,其税务风险与中小企业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大企业税务风险呈现以下特征:
1.业务复杂,税务管理难度大。大企业通常具有经营范围广、生产经营复杂、组织结构庞大、跨地域和跨国经营等特点,适用税种多,涉税问题广,税务管理难度大。很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根本涉及不到的业务,对于大企业而言却经常发生,这些业务通常存在着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方式甚至会持续影响企业后期经营期内的税收负担,加大了企业的税务管理难度。
2.税收违法成本大。大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及业务总量大,某一涉税事项通常成为整个大企业上下的共性问题,一旦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违反税法,所涉及的补缴税款、罚款、滞纳金都是巨大的。更为重要的是,税务上的违法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声誉损失,甚至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税收监管力度强。大企业是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无疑也是税务机关监管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大企业的检查力度,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都会选择几家大型企业实施税务风险审计。在当前日趋严厉的税收监管环境下,大企业税务违规很少有逃避检查处罚的机会。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问题原因分析
1.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大企业管理层更为重视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税务风险管控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全过程。由于税务风险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当中,较少考虑税务风险的因素,很少建立系统的税务管控制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2.税务风险管理简单、滞后。目前仍有较多大企业并未专门建立起税务管理部门,即使有大企业设立了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更多的也是执行日常纳税申报、维持与税务部门的关系等职能,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税务管理的模式简单。税务管理不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不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税务管理环节滞后,属于被动管理,缺乏系统化防范税务风险的机制。
3.税务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大企业由于涉税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税务管理人员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很多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人员偏少,甚至有的企业由财务人员兼职税务岗位。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自主处理复杂税务问题的能力较弱。税务管理人员由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业较少,对税法及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准确,不能充分研究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信息,从而无法充分利用相关税收政策。
四、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大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管理层应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视,在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税务影响因素。同时,管理层应在整个企业内部积极传达、贯彻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常态性工作中去。
2.建立、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大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税务管理部门,特别是对于行业跨度大和涉税业务复杂的大企业,应当设立相对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实现税务管理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大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税务管理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科学、合理防范政策遵从风险、准确核算风险、税收筹划风险、业务交易风险等。
3.加强学习,提升税务管理人员岗位素质。大企业应积极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组建专业人员梯队。定期组织涉税人员学习税收政策法规,鼓励不同层次的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提升税务管理岗位人员专业素质,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4
关键词:建安企业 税务风险 防范与管控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建安大型企业如何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就成为摆在企业各级领导及财务人员面前的一件大事。建安大型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大型建安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目前许多大型建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或单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而建安大型企业点多面广,税务风险防范与管控的任务异常复杂而艰巨。
一、当前大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1.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给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面广,在其提供劳务和建造产品上具有跨区域、工程项目周期长和成本核算程序复杂,各施工地纳税环境差异大,税务风险管理难度高。多数大型建安企业跨省、跨国经营,企业需要面对世界各地层级不同的税务机关及国外税制的管束。而不同管辖区域的税务机关对税法关于建安企业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就额外增加了建安企业担负税务风险的系数,给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2.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企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可避免地增加建安企业的涉税风险
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国家对建安企业外地施工实行施工地和注册地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税收政策,各地方税务局都采取“以票管税”、强化税源管理等征管措施,导致企业执行难度大,税企争端多。南京、广州等地方税务局按建安企业营业收入的1%加征个人所得税;四川等地方税务局按2%预征企业所得税,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这就要求建安企业每到一地施工都应事前到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的地方税务机关详细了解相关的税收管理政策,以减少税务风险。
3.大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关系不大,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意识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投标决策开始到竣工结算很容易忽视税务因素,加上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对项目管理的税务风险意识又比较淡薄,这样就可能增加涉税风险。建安企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我公司一年完成了近30亿的施工产值,完成的营业利润也只有近2500万元, 仅占施工产值的8.3%。如果因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税务稽查处罚,企业的税务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直接利益损失,这样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建安企业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建安企业点多面广,有的只是在总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有的甚至连总部都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税务管理岗位。各个施工地点更谈不上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财务人员兼任,他们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缺少涉税辅导及税法后续教育,对税法的理解、认同和把握有一定的偏差,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大型建安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管控应对措施
1.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企业应倡导合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规范纳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内部营造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把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以形成既拥有风险管理防御能力,又有战略管理规划,使税务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有效地融合。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2.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做好日常风险处置预案
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税务管理的基本和首要任务。加强对建安企业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税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应对,重在事前防范,做好“曲突徙薪”式的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控制风险,也为公司经营提供了通过税务筹划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和空间。建安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以及各施工地点的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对于监控和分析到的风险,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要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需要在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3.强化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制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流程,明确风险控制点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信息系统能确保企业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信息通畅,能确保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税务风险先兆和实际问题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与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大型建安企业应结合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内部控制,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对具有重复性、规律性的涉税事项进行自动控制”;三是制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安公司业务和税收规定都是不断变化的,制度流程也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4.配备专业的税务人员
由于税务管理的专业性、政策性和复杂性,税务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配备合理的岗位和人员,是公司有效管理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应定期对负责涉税业务的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般来说,税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税收法规,这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熟悉建安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因为纳税处理基本以会计处理为基础;最后,还要熟悉建安企业业务以及整体经营战略,不熟悉业务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些相关的税收规定, 不把握经营战略则难以发挥税务的事前筹划、规划作用。另外,这些人员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税收政策不断变动,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确切说税务管理部门要成为“学习型部门”。
5.利用纳税评估降低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是由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报送纳税申报资料及提供的相关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定、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进一步对纳税人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行为。目前很多企业及其财务人员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因不熟悉税法规定或无意之失而造成的税收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企业被税务违法处罚风险增大。因此企业应借鉴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财务部门各月、季、年申报和上缴的税款情况,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主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内部自检。从故意税务违法风险、非故意行为导致结果违法的税务风险、税收政策调整或主管税务机关责任带来的税务风险、客观上少缴税款的无责任税务风险等方面,采取手工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活动。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活动,详细剖析容易形成税务违法风险的不同风险点,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6.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就业机会,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人多面广,国家的宏观税收政策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对政策法规的不同理解及地域差异造成了各地的税收征管模式各不相同,各地税务执法机关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 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 加强联系和沟通, 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 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减少涉税风险。
7.加强税收法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精神的同时关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掌握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的情况,审时度势,用足用准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纳税成本和其他成本。综上所述,大型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税务风险控制的艰巨性,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对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企业随着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降低企业整体风险,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刘芳,高雅杰,新形势下建安施工企业税务风险,价值工程,2010,(1)
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5
一、什么是纳税人重大错报风险和如何进行风险甄别
(一)纳税人重大错报风险分类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控制制度执行不力。一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会计准则中越来越多涉及判断和估计、可能引致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大为增加等,造成了纳税行为相对人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难以精准,造成内部控制的不全面;二是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执行人员对控制制度不熟悉或者执行不力造成内部控制失效、失真,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税务行为相对人在进行涉税信息报送(主要是财务信息)时发生重大错报。
2、舞弊。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受利益驱动,其管理层若舞弊造假,会利用其掌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权与操作权,刻意掩盖其舞弊造假的迹象;或者直接编制虚假会计信息、上报失真会计信息,进而导致税务行为相对人在进行涉税信息报送(主要是财务信息)时发生重大错报。
(二)纳税人重大错报风险甄别
1、建立起纳税人报送信息质量统计库
结合目前国税系统采用的“纳税服务规范”、“征管规范”,由办税服务厅前台工作人员在每一期纳税人上报会计信息、资格认定审批申请时同时录入完成该项数据采集,连续三期涉税信息质量评定为不合格即可纳入风险管理重点纳税辅导名录。
2、建立起纳税人税收贡献规模统计库
由各级税务会计部门在每期末统计数据每季末按照税收贡献规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由税管部门按规模大小划定重点关注纳税辅导名录。
3、建立起纳税人违规违法信息统计库
由各级税务法规部门在每期末按照违规违法的受处罚程度统计数据,确定可纳入管理重点纳税辅导名录。
4、“三库”综合建立风险管理重点辅导名录
每期末召开涵盖税源管理、税收会计、税收法规部门在内的统筹会确定“重点风险管理重点辅导名录”,纳入名录内的纳税人各职能部门全部联动进行重点关注和分析、辅导。
二、什么是税务管理(稽查)风险和如何进行风险甄别
(一)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类别
1、大量不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造成的税务管理(稽查)风险。法律关系主体确立环节――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不具有执法资格却实施执法行为,越权或者滥权实施执法行为等;执法依据确认环节方面――法的适用以及法律规范的援引存在错误。如:执法程序缺失或颠倒等。
2、或者造成的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税务管理人员或者,导致国家税收利益或者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等。
3、对税收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导致执行偏差而造成的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税务管理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导致执行偏差而造成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等。
(二)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甄别
在固定时间(一般选择在每月的下旬)选择固定期间(一般是一个纳税期)对整个税务机关在税务日管等方面所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并从中找到异常点(超过正常值范围+-20%)加以风险评估再进行审议,以审议最后得出结论进行纠差和进行追责,并将信息的公开。
三、税务管理风险模型在税务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一)建立风险管理模式
将“各自为政”的管理团队,统一在同一运作模式下:数据收集(建立风险管理重点辅导名录)――分类管理(按税务管理(稽查)风险值大小结合管理对象规模、数据异常程度)
(二)分类管理方法
运用税务管理风险模型进行“风险导向”管理,其核心是确立风险系数。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纳税人重大错报风险×管理(稽查)风险。
1、纳税人重大错报风险系数的确定:在“三库”综合建立风险管理重点辅导名录时即可对纳入风险管理重点辅导名录的纳税人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系数,该系数值为1――10。属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的,能够通过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辅导加以纠正或避免的风险系数较低,可根据日常掌握的企业财务人员情况确定,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越高其风险系数确定越低;属于发现纳税人管理层“舞弊”,难以通过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辅导加以纠正或避免的风险系数较高其风险系数确定越高。
2、管理(稽查)风险系数的确定:对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系数进行确定,该系数值为1――10。属于“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但能够纠正或今后能够避免的风险系数较低,可根据日常掌握的税务管理人员情况确定,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越高其风险系数确定越低;属于或者造成的税务管理(稽查)风险,难以纠正或今后工作难以避免的风险系数确定越高,反之越低;属于税收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导致执行偏差而造成的税务管理(稽查)风险,通过后续教育培训能纠正或避免的风险系数确定越低,反之越高。
3、税务管理(稽查)风险的确定
纳税人重大错报风险系数和管理(稽查)风险系数都确定后,两者数值乘积即为具体税务管理对象的风险值,其取值在1――100,数值越大,风险越高。
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税收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营改增不断推进,税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市场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日趋剧烈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税务风险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隐蔽性、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更加关注税务风险问题,积极探索和不断增强防范控制商业银行税务风险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安全、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和特点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指在现有的税收政策体系条件下,由于作为纳税人的商业银行未能够科学、正确、有效地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使得商业银行计算、缴纳税款以及进行税务管理方面不规范,从而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声誉损害、财务损失等直接或间接损害的风险。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税务风险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具体表现。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特点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税务风险在商业银行领域存在的风险,因此它必然具有税务风险所具有的共同性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存在客观性,税务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杜绝的风险。二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虽然税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而复杂的影响,对于具体的某家商业银行而言,税务风险的发生常常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三是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与收益存在不对称性,如果商业银行存在少缴税款现象,一旦被查出可能面临着巨额罚款和滞纳金惩罚,惩罚金额可能远远大于少缴纳的税款。四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结果具有可度量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从而识别、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生概率和利益损失程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举措。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主要变现形式
1.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不准确。根据会计准则来准确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是准确反映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为商业银行应税事务提供真实、准确数据的基础。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如果存在会计行为失误、会计制度执行偏差等情形,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引发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2.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全面。一些商业银行从事税务工作申报的税务人员,如果不能够深入了解税收法规和政策,会在无意识中为商业银行带来税务风险。3.涉税工作管理力度不够。由于商业银行税务管理直接涉及到纳税申报、计税资料提供、税务统筹、税款缴纳等多个部门,如果在商业银行税务管理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不能够各司其职和规范操作,就给可能银行带来缴纳滞纳、申报金额错误等风险。4.缺乏税收策划的责任意识。税收筹划能够在涉税行为发生前,通过统筹安排、全盘谋划,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税收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从事税收筹划的主要为一线部门,部门的业务人员因为缺乏对税收法规政策的了解,或者对涉税事项的责任意识不强,与财务部门不能够进行有效地事前沟通,造成涉税行为发生后为商业银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内部因素方面,一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实行“一个城市对应一个纳税机构”的模式,在同一个城市内又进行纳税机构的县区划分,每个纳税机构都对应不同的税务机关,使得纳税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导致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系数不断增加,税务管理难度增大;二是由于部分商业银行个别中高管理层对税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对税务风险源头管控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不注重对涉水活动进行初期预测、分析和处理,缺少对业务交易方式方法的筹划和探索,从而带来税务风险;三是大数据时代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推动了商业银行税务业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职能弱化,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许多潜在风险;四是一些商业银行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产生一些理解和操作错误从而带来人为性的税务风险。外部因素方面,一方面由于税收法律法规本身缺乏明确、具体的可操作性,使得不同地区的税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对税法、税目理解不同,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税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期,税收政策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的变化调整相对比较频繁,加之税收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使得商业银行产生新的税务风险。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缺乏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动态化的自律行为和管理手段,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在现实的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错误观念和落后意识的影响,加之商业银行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商业银行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导致商业银行内部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责任难以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分行、支行缺乏基础性的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制度、标准和流程,还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在对税务风险点的辨别、判断和防范方面,只能够单纯依靠专兼职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使得商业银行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差异性,难以实现长期性的商业银行纳税风险管理。
(三)常态化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尚未完全形成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不能是“一阵风”,而需要采取常态化的管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在商业银行的务实性操作实践中,由于商业银行从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人员、机构等不健全,对税务风险防控的研究部署不到位,使得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形成常态化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机制,导致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出现抓一阵、停一阵的现象,难以产生持续有效的效果。
(四)存在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经营规模大、分支机构多、业务层次繁杂、信息数据量大、经营风险点多等特征,要实现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必须要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的沟通交流。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由于人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管理层统筹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常常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存在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不利于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真正、有效实施。
四、商业银行构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要在商业银行系统加大税务风险宣传力度,并将税后经济经济效益与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紧密挂钩,增强商业银行全体人员的税务风险意识;二是要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税务风险管理实际,建立完善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职责分工;三是要明确考评指标和奖惩条件,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审计和内控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二)建立完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是加强商业银行税收征管的重要措施,它不仅有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税源监控,减少征纳税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帮助商业银行分析评价自身涉税情况,从而减少纳税失误和降低税务风险。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将商业银行的纳税风险分为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利润类、资产类等不同类型,并确立对应的相关指标和计算公式,建立完善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从而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三)加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常态化管理
一是要加强对分支行设立、迁址、撤并以及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研发、发票管理、重大合同签订或变更等日常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管理。二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纳税核算的风险管理。三是要加强日常纳税申报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纳税申报和税务缴纳的风险管理。四是要加强税务风险分析,注重税务筹划与管理。五是要加强对重大交易和决策的税务管理。
(四)强化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沟通
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汇报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信息;二是要加强商业银行同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联系,实现好经验、好做法的相互借鉴;三是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时刻明晰税务风险点和明确具体的税务风险责任;四是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点,加强税务风险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提升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五是要通过税务自查、内部审计和业务监督等形式,加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五、结束语
税务风险存在和贯穿于商业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加强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几年前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商业银行应切实强化税务风险意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予.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2]邱海娟.浅议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新经济,2015,02:34-35.
[3]王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4:15-16.
[4]董营,董彧.浅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环境优化[J].税务研究,2014,06:95.
[5]吕荣福,吴飞虹.商业银行税务风险防控探析[J].金融纵横,2014,08: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