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档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档案管理

数字档案管理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化;档案管理

当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积极地进行数字档案的建设。由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传输网络化,为办公自动化管理提供了科学技术保证。随着数字化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数字档案,对这些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是时代对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

一、数字档案及其特征

1.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数字化,从技术层面理解指的是资源数字化、存储海量化和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数字档案具有如下特点:(1)资源数字化及空间虚拟化。(2)档案管理的数字化。(3)信息资源的共享化。(4)服务对象及需求扩大化。

2.数字档案同传统档案的区别。传统档案的馆藏主要是原始档案的实体,在历史真迹、凭证价值方面具有法律效力上的优势,是以文字、图像、图形等为符号,以纸质为介质的纸质档案。在长期保存方面也具有数字档案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数字档案是一种新型载体的档案,是无形的,它的传输、运算、存贮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因此数字档案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物,是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上传递的数字代码序列,是数字信息的集合体。原始档案被数字化后,也并不意味着原始档案不再需要。数字档案容易发生改变,因此,原始档案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必要继续保管。数字档案主要承担档案信息利用的职责。

二、数字档案的管理模式

1.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使档案管理对象由传统的纸质档案为主,转变为以数字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档案载体的历史演变也经历了甲骨、金石、简牍和纸张,直至现今数字档案采用的磁带、磁盘、光盘的变化,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新型档案载体数字档案的出现很快能获得政府的法律承认。因此数字档案管理必将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

2.数字档案的管理内容包括:数字档案的归档、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数字档案的存储、数字档案的业务管理、数字档案的交换和利用。面对新型的数字档案,应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的积累、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部门所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齐全、完整、有效。

3.长期以来,档案管理一直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统计等都是人工完成的,而库房的管理也都是有形的,如:案卷、档案柜等。随着数字档案的建立将最大程度地降低手工操作,而向自动化管理转型。由于数字档案的存储介质具有大容量的特点,摆脱了档案对存储空间的依赖性。总之,计算机具有自动分类与组合功能,电子文件的产生与运用,使整个档案工作转化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办公,简化了传统工作程序,解放了劳动力,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办公的质量和效率。另外,网络世界的形成,数字档案能够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档案信息将成为全民共享的资源。

三、数字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1世纪的数字档案要朝着各种载体形式并存的方向发展,包括各种电子文件、多媒体、缩微载体和声像载体等。尤其是要增加数字化馆藏的建设。数字档案管理是一种逻辑管理,档案从有型向无形转化,档案管理部门也变成信息化管理机构。电子革命给档案工作带来了一个质的变化,数字档案的内容与载体之间脱离了原有的一一对应关系,档案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可脱离原载体进行传输,我们从各部门收取数字档案的内容,而不需要它们的原电子载体。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将档案复制若干套。但这些介质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记录信息有效寿命期的问题。电子文件具有管理和利用比较方便的特点,如记录密度很大,用极小的空间存储大量信息,节省存储空间,同时也不需要很多库房;在形成过程中,增删改非常方便;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距离传递,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达到资源共享;各种媒体信息能集中统一管理;可利用非实体归档,能较快地完成归档任务等特性。所采用的存储介质主要是磁盘、磁带和光盘等,它们的记录寿命一般不超过20年,这给我们保护数字信息带来了困难。另外除了保护载体材料外,对电子档案的备份措施、加密技术、电子签署技术、登录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还有电子档案被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杀计算机病毒技术、数据库修复技术、信息刷新保真技术、电子文件法律凭证保障技术等。近年来,数字化档案的相关技术很多已在其它领域中成功的应用,如模式识别、海量数据存储、数字加密、影像压缩和信息隐藏技术等等。将这些技术引用到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并加以发展,将会为档案保存和流通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四、数字档案的出现对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1.在现有的档案人员结构中,以文科的档案学专业人员为主,而理工科的专业人员较少,面对高速发展的电子时代显得力不从心,这就直接影响到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的需求,不仅对现有的档案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掌握计算机和其它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各院校应增设新技能课程,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实现档案事业的现代化管理。

2.强化服务意识。档案是最原始、最可靠并具有凭证效力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档案人员要增强为广大需求者服务的意识,坚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利用与服务是直接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尺度并在使用中体现档案价值。1980年中央做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以来,档案工作的传统观念已经由重藏轻用向藏用并举的模式转换,服务扩大到为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发展服务,这对所有档案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应做好下述几个方面:(1)丰富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利用提供充分基础。(2)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搞好检索工具及目录服务。(3)人员素质提高,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需求。(4)档案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5)主动出击,开拓服务面,做好宣传工作。(6)修改、完善档案利用的政策法规等。

数字档案管理范文2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精细化管理的全面推行,公司各项业务得到了细化与完善,档案门类也日益增多。公司档案室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接收保存了大量的图纸、合同、文书、会计档案,截止目前室藏档案已达到3万余卷,5万余件。运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利用率低,查准率、查全率不高,极大的浪费了公司的宝贵资源,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发好、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源,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并提供利用,从而达到为公司各项工作提供服务的目的。

总体目标:一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据化处理和保存;二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三是实现档案信息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四是实现档案信息人才专业化。

三、软件选型

软件的选型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行业匹配度、产品成熟度、产品特点、系统功能、系统性能(包括开放性、可扩展性、配置能力等)、方案水平、典型用户、实施团队、公司实力、本地化服务能力等方面。

为了保证项目软件的使用率和可操作性,公司专门成立档案信息化项目组,由公司IT人员与档案人员共同组成,负责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首先邀请国内知名的档案软件公司做技术交流,使项目组成员全面掌握每家公司档案软件的功能以及优缺点。其次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软件的应用效果,我们选择了几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的比较超前的档案馆以及与公司生产性质相仿的企业进行了参观,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主要内容,建设规划、软件的使用情况等,结合公司实际需求,最终确定选用北京量子伟业的PDE综合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四、项目建设思路及内容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系统的搭建以公司的档案建档要求为指导原则,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手段,实现档案的集中化管理。以前端控制取代末端收集、全程管理取代分段管理,以协同运营取代独立开展,优化了业务流程,保证档案信息的齐全、完整、准确,解决了公司档案资料孤立、储存分散、移交责任不明等问题。

(二)系统搭建的框架、结构

图1 聚银公司档案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架构和C/S架构结合的方式,分三层架构,底层为Oracle数据库,中间层为应用层,上层为展示层。建立多全宗的二级管理平台,统一规范业务和流程管理,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管理的规范性,涵盖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销毁和利用等业务环节,自定义分类存储,集中控制,多途径查询。如图1所示。

(三)信息资源库建设

1.目录数据库

对馆藏的历史档案目录(案卷级、卷内级)进行集中统一收集、录入,一般的档案管理系统都能兼容excel格式的电子表格,可将电子目录一次性导入档案系统。并要求资料形成单位在以后资料移交时必须移交电子目录。

2.全文数据库建设

全文数据库建设一方面是对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即利用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等设备对存量档案数字化。文件格式一般为TIFF、PFD、JPEG等,若要实现全文检索功能,还要进行OCR识别进行文字抽取。扫描时可采用黑白图像和彩色图像两种方式,页面为单色文字、字迹清晰、不带图片的纸质档案,宜采用前者进行扫描;页面为多色文字、清晰度高、带有图片的纸质档案,可采用后者扫描。因化工企业馆藏图纸多,在扫描的过程中切记不能只追求清晰度,将分辨率设置太高,导致图像太大而影响传输效率。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单色页面的扫描分辨率一般为100-200dpi,彩色页面的一般为100dpi;另一方面是利用办公软件直接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接收即增量档案数字化,例如OA系统形成的公文、合同,可直接与档案系统做接口实时导入。对列入归档范围的,档案部门应督促各单位及时做好电子文件积累、鉴定、编目,实现电子文件实时归档。同时要坚持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保管的“双套制”,以此作为档案接收的硬性条件。

2011年项目实施时,聚银公司档案室组织人员对室藏档案进行了有序分类,对重要的、查阅率高的档案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加工,共建成36000余条档案条目数据库、12万页原文数据库,并实现条目与原文100%挂接。

(四)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制度建设

公司信息部门建立信息安全制度,加强对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实施可靠安全的数据备份,做好电子档案信息的保管,全文、目录、多媒体(照片、影片、录像)数据库采用光盘等方式同步备份。档案局域网与互联外网实行物理隔离,严格管理权限,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采取数据备份和异地存放管理措施,确保档案信息数据安全。档案部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建立严格的档案交接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严防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2.智锁文档加密软件的应用

针对档案信息的特殊性,公司同时配套使用智锁文档加密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文档特性分级加密,合法客户端可以根据系统授权自由查阅档案加密文档。该软件还提供对移动硬盘,U盘的多种控制选项,如只读、自动加密等。智锁文档的合法流通范围是聚银公司内部局域网,一旦资料脱离内部网络环境,将无法打开,有效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五)档案管理系统硬件设施建设

1.ORACLE数据库服务器1台(内存不低于8G,硬盘不低于240G)、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合用1台硬盘不低于1T(硬盘大小根据历史数据情况具体定),内存不低于4G。

2.建立档案原文数据库需要的A0、A3、A4平板扫描仪,快速扫描仪等设备。

五、“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及主要功能

该系统具备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档案综合管理功能,不仅能完成档案管理各环节,还具备管理多门类档案及文件资料、科技资料、规程等其它资料的管理功能。从文件注录到形成档案编研材料、专题汇编对各门类档案进行全方位管理,不仅能管理文本文件,还能提供管理声像、图片等形式多媒体文件的管理功能。利用计算机记录档案的物理存放位置,并能提供快速的查询、统计功能,从而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一)OA系统、合同系统、公文系统的对接功能

与办公OA集成,达成业务系统间的贯通。经档案管理系统提交的借阅申请、移交申请等按照设定好的审批流程,通过OA办公系统进行流转,并且申请者可以随时对流程跟踪。由合同系统、公文系统形成的电子公文、合同实时推送至档案管理系统归档,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使得信息数据在系统间完成正向循环。

(二)档案管理功能

该系统具有强大的档案整理功能,适合于各种归档方式,大大减轻企业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1.针对化工企业技改、技措项目多的特点,该系统对档案进行三级管理,分别是项目级、案卷级、文件级,这样便于日常文件、资料的积累与查找。对于每年实施的项目,兼职档案员先在项目库新建项目,然后在新建的项目库内添加日常积累的文件,称为“未整理文件”,最后根据工作需要对“未整理文件”进行组卷、归档。

2.所有进入系统的数据将默认按照先后次序排列位置,档案员可以根据档案实体情况,通过“上/下移”、“对调”、“插入”、“按著录项刷新流水”自由调整电子条目的顺序,或在普通状态下直接使用表格列头排序。通过各种“档案分组方式”,可以将数据按照升序或降序模式分门别类进行展示,配合“模糊检索”或“高级检索”快速过滤和定位目标档案数据。

3.在“传统立卷”、“工程项目”等多级归档方式的档案库中,档案员可以使用丰富的“组卷”向导,如:“组新卷”、“组已有卷”、“合卷”、“拆卷”、“移卷”、“拆件”快速、准确地生成合适的案卷和项目条目。同时对二级条目进行“位置调整”、“生成序号”、“页数页次转换”等微调操作。

4.使用“批量自动关联”与“批量自动组卷”,将分离的案卷与卷内条目通过配置著录项快速绑定;或者配合“公式计算”快速生成案卷条目,对于需要解绑的数据可以使用“解除关联”。

5.使用“按选择”或“按归档分组”的方式,快速生成档号,系统将反馈准确的操作报告,方便快速定位问题所在。辅助“查找重复档号”、“查找中断档号”,可以即时、妥善地处理问题数据。

(三)数据利用功能

对公司局域网内的各用户(包括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分层次、智能化、方便快捷的档案、文件综合信息访问查询、档案库存(借阅)状态显示。在进行档案文件全文检索时,系统要对检索用户的权限审核,拥有查看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文件文本的部分预览,没有权限的只能查看文件名称。

(1)对查看权限的控制

将档案按照重要程度分别设为A、B、C三个级别,并在每条著录项中,将受控别设置为必录项。档案级别不同,借阅、在线查看的审批流程各不相同。当借阅者在档案库查找到所需档案条目后,点击在线查看,系统自动进入身份认证程序,确定是否有查看权限,若有,可以直接查看,反之则进行提示走借阅流程。

(2)全文检索功能

通过全文索引模块将档案管理系统中索引电子文件进行文本抽取,同时对文本进行索引,建立用于全文检索的索引文件库,确保全文检索的精确性。在建立索引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全文检索,对于系统内的电子文件进行亚秒级高速检索,提高档案文件利用率。在显示的结果上进行高亮显示,突出检索内容的一目了然。

(3)数据管理功能

为了有效实现利用目的,对各类电子档案实行系统化管理,实现分类、排序、目录生成、数据统计、自动标引、信息组织、打印输出等,并运用权限分配、访问控制等技术,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及合理利用,有效地维护整个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

六、推广应用

通过本次“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公司档案业务流程的全面自动化,提升了不同门类的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系统运行期间,多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档案员对该系统档案在线查看、实体与电子档案的网上借阅、网上审批、移交等业务进行培训、指导,并编制《聚银公司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使用手册》分发到给各单位;为了方便下载使用,还将使用手册电子版上传到公司网站首页。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两年来,利用档案系统办理查档审批、查阅业务的已有600余人次,涉及档案文件约1000余件,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聚银公司数字档案系统的成功应用,是档案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标志着公司在基础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数字档案管理范文3

1.档案保管方式不同

传统的项目图纸等实物档案,按照卷册号有序地存放于库房的档案排架上,依照档案库的防火、防霉、防盗等规定进行保管。数字档案的安全保管建立在数据中心的系统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上,侧重于防病毒、防攻击、防灾害等数据安全管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档案。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

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数字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文/周惠平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

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

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底图和文书档案需进行扫描,声像档案可采用录像转视频文件、照片生成电子图片等方式,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工程档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数字化后,需进一步进行网上编目,自动生成流水号、文档挂接等工作,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平台具有电子档案密级和权限划分功能,可以根据密级和权限划分规则,对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密级和权限划分,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库的自动安全管理。

3.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数字档案管理范文4

“二元档案实践”理论

在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进行设计之前,有一些观点要事先向大家阐明,以确保我们能站在相同的视角审视数字档案馆。

档案是档案实践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档案理论与实践都随其变化而变化。在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档案学系刘新安教授提出了“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的思想,他认为“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是档案物质实体构成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由‘文件实体集合’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构成的形态”。②而档案实践的对象是档案,当档案物质实体出现了双重构成的形态后,“档案的形成”也相应地被分解为两项实践,一项是形成“文件实体的集合”,另一项是形成“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而只有形成了这两种物质,我们才能将它们整合为档案。

虽然这两项档案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构成档案的物质,但就实践的对象和性质而言,“文件实体的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档案实践。“文件实体集合”的形成属于以“文件实体”为对象的档案实践,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则属于以“档案历史联系的信息”为对象的档案实践。“文件实体集合”的形成属于“档案实体管理”,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属于“档案信息整理”。这样在“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出现之后,档案实践就从传统的一元档案实践,演变为“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整理”二元构成的档案实践。③

基于“二元档案实践”理论的形成,我们可以站在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设计数字档案馆的概念。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设计

业内人士在讨论数字档案馆概念的时候,大多是关注传统档案馆、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等概念的比较和区别。笔者认为,在建设数字档案馆之前,很有必要对数字档案馆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以便清晰、准确地把握概念本身的内涵,有效地开展工作。

“概念设计”是一个在现代设计领域使用颇多的词语,被广泛地用于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甚至城市规划设计之中。“概念设计”,可以归纳为一种以形象进行设计描述,设计构想不拘泥于具体的设计形式;它企图凭借新观念和新构想,进行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描述,以求在其中诞生新的设计类型。“概念设计”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预测,最终形成概念产品。概念产品的存在形式可以是三维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电子模型或其他形式。 “概念设计”被看做是实施全新设计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形态的设计,尽管也许会有技术实现上的难度或者缺陷,但其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形态了。④

(一)数字档案馆概念设计图

如图所示,数字档案馆首先是一个实体档案馆,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是以单个档案馆为概念主体和行为主体,它是档案馆实体的一种新形态。⑤数字档案馆是由两个实体子系统构成的,即文件实体集合系统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

(二)文件实体集合系统

此系统由两种不同载体形式的文件实体集合系统组成,即纸质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和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1. 纸质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它是指传统档案馆中原有馆藏的纸质档案。这些纸质档案保持着进馆时的整理顺序和库房保存位置,保存这些纸质文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档案的凭证作用。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档案用户利用档案信息的几率,档案工作人员会对这些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而这一过程生成的数字化文件不是当时社会实践下生成并遗留的真正文件,因此不能作为当时社会实践的实物凭证,尤其是在数字档案目前还不具备法律凭证效率的情况下,保留纸质文件的实体集合显得尤为重要。

2. 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电子文件集合在一起,比如存放在硬盘、软盘、光盘等载体上,形成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在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中,电子文件“实体”在硬盘上的物理存储方式遵循着计算机自身固定的逻辑和算法。具体地说,计算机在确定电子文件“实体”存储位置时,会考虑到文件的存取速度、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因此人们很难判断一份电子文件“实体”在计算机中的物理存储位置,相应地也就失去了对电子文件“实体”进行排列的权力。此时的“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如同一堆未经过整理的散乱的纸质文件,显然人们很难从这样的“文件实体集合”中解读出电子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而文件之间一旦失去了这种内在联系,将不能称之为档案,为了体现档案学基础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历史联系,必须建立一个“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来专门固化、记录电子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从而使档案用户通过一份份有序的电子文件解读出他想要了解的那段历史。

(三)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是专门记录电子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系统,它是由无数“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组成的。“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也是一个电子文件,在这个电子文件中记载着一组具有历史联系的电子文件的代码。打开“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我们看不到电子文件的具体内容,只能通过这组代码获悉哪些电子文件是具有关联的,这就像我们不可能从“档案目录”中看见文件的具体内容一样。当档案用户提出查询档案信息的需求时,档案工作者将首先通过“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从历史的角度检索出具有关联的文件代码,再通过“文件实体集合系统”去查找档案的具体内容。

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系统的出现,是数字档案馆系统的一次变革。它首先解决了档案人员不能对电子文件进行实体排列的问题,而且它的出现可以使我们独立地发展记录档案历史联系的原理和技术,使记录档案历史联系的方法由传统的“一维”发展到“多维”。这样,我们可以把目光转向纸质档案领域,纸质档案是利用文件实体的一维排列来固化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即我们只能选取档案历史联系中的一个要素(如来源)对其进行整理。这样形成的纸质档案只能从一维的角度记录历史。“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出现后,纸质档案整理时不再受传统档案整理方法的制约,可以运用虚拟整理技术记录纸质档案的历史联系,这时形成的纸质档案就具有了与电子档案一样的多维历史联系。这样,“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系统”出现后,可以运用统一的技术方法来同时记录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历史联系,形成多维的历史联系的记录,从而更加客观、完整地记录社会历史。

结束语

1. 数字档案馆的本质

数字档案馆,顾名思义,它是在计算机及其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档案馆。它并不仅仅指数字档案馆馆藏信息的全部数字化,它是能同时融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一种高度整合的技术形态,其实质是档案历史联系的数字化,即当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能用同一技术标准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历史联系数字化时,数字档案馆随即形成或应运而生。

2.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档案馆是实体档案馆,而将多个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利用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信息空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虚拟档案馆。⑥虚拟档案馆是一种虚拟的、无形的网络空间,强调的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献信息的一种方式。它的建立是以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为基础和支持的,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

当前,档案界同仁的首要任务是要认清数字档案馆的本质,加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5]于丽娟.再论数字档案馆[M],21世纪的社会记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新安.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J],档案学通讯,2003(5)

[3]刘新安.二元档案实践及其体系[J],档案学通讯,2004(1)

[4]彭圣芳.概念设计探议[J],美与时代,2005(12)

数字档案管理范文5

1、日常维护,防范未然。

数字档案系统纵然有很多的便捷,但其安全性也的确较低,对数字档案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的第一项内容不是建设更完善的系统,而是要有维护系统的意识。再好的系统也有损坏的时候,不能因为有好的系统就放松警惕,最重要的是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杜绝其发生大的问题,这是对数字档案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而事前预防的重要手段就是前端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在数字档案系统建立时就重点分析该系统的承受能力,即遭受多大的损坏才能导致系统瘫痪,并制定解决方案。其次是对于计算机、软件的选择,为了保障数字档案的安全,这方面一定要选择较好的、性价比较高的设备。

2、对安全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

每一个数字档案馆都会设立一些管理规则,这也就是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进行改正,具体改正方法涉及两个步骤,首先是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机制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是结合内部具体情况和外部较好的管理机制,发现其问题所在。评估涉及的数据不能太过单一,必须全方面考虑,收集所有需要的数据之后再进行分析。其次是根据评估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并给予改正。只有不断重复评估、改正这一流程,才能保证数字档案系统的安全性能。

3、提升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质。

数字档案系统虽然依赖于计算机系统而存在,但对该系统的管理始终离不开人工的参与,并且对档案人员的要求相比传统的档案馆管理人员而言有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人员要有熟练的业务能力,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软件,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作出简单处理,其次是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安全意识。数字档案系统面临最大的考验就是档案的安全,如果档案人员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也就无法进行这项工作。要提升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对其进行档案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并不难,难的是培养其计算机技术。首先,档案馆管理者可以对档案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其计算机操作水平,但仅仅依靠管理者组织的培训显然是不足的,所以可以不定期举行计算机水平比赛,以此来激励档案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除此之外,可以在招聘档案人员时就考虑到应聘者的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纳入考核标准之中。

4、将数字档案转化成图像、声音等进行保存。

数字档案存的档案均是以数字信号为主,所以在读取档案和保存档案时方式就比较单一,而如果将数字信号进行转换,转成图像信号,那么就有了更多样的保存方式和读取方式。这就相当于将一份档案拍成图像在另外的地方进行保存,而要读取该档案时可以直接读取图像而不用在档案库中查找。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其安全性,还可有降低档案被人为篡改的可能性。比如有人想偷偷改掉自己的档案,他们对选择查找自己的数字档案,但那份档案早已转换成了图像档案,即便是被修改了也可以迅速查出来。

5、信息备份。

数字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档案 数字化 管理

所谓“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对图片文件可以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达到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再运用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储于光盘库、磁带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的新兴的档案管理技术。

一、“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要求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始终保持以应用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以网络建设为中心,积极吸引新技术,完善各种应用系统并向网络化发展,无纸化办公已成普及之势,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因而形成了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同时也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此外,档案数字化较之传统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落后的办公方式与庞大的信息量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推一手段,致使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主要障碍。

(一)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双套制”保存,造成资源浪费。“双套制”保存是指将具有相同内容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一并保存。在一些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中,各部门在网上传递、承办文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文件办完后又辅发纸质文件归档保存。这样就形成了相同内容、两种类型的文件并发、保存的局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势必影响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和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各自为政,给电子文件归档达成困难。据了解,目前很多单位都采用了以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一系统绝大部分是由本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设计的软件,而同一单位的档案室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则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使档案现代化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资源共享而推广的档案现代化管理软件。由于这两套系统设计单位不同,不同软件环境下形成的数据难以转换,无法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因而给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录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电子文件的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对它的管理和长期保存。电子文件具有操作方便、传递快捷、存储空间小等突出优点,但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电子文件对软硬件设备的依赖、不能直读、易更改、信息与载体相分离、数据丢失、病毒侵害等。这些都给电子文档的安全保管和长期保存带来很大威胁。

(四)数字化档案的利用率不高,给企业的现代化进程造成障碍。虽然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行多时,但很多单位并没有把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意识当成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人们仍延续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对文档的借阅和检索都由人工来完成,人们只看到伸手可及的有限的档案,而忽略了以网络形式传递的浩瀚的资料宝库,不仅消耗了人力物力,而且使得电子文档由干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造成双重的浪费。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养与培训。一是彻底改变传统的档案“重藏轻用”局面,使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二是加强档案工作者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外语知识等,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三是强化档案工作者训练,加强培训,对档案工作者分层次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年轻的档案生力军,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二)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正确处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关系,纸质档案的信息内容附在纸质载体上,与纸质载体密不可分,因此真实性和原始性容易鉴别,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也就比较强。但受载体形式限制,纸质档案信息密度比较小,所需存储空间比较大。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通过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附在磁盘、光盘上,不能在载体上直接读取,必须通过计算机等专用设备进行再转换,虽然存储量大、节省了储存空间,但在信号转换过程中,由于受载体的转换条件、存储介质的稳定性和技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或删改,却不易被察觉,因此对电子档案真实性的鉴别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应该积极实行“双套制”保存电子档案,即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也保存对应的纸质档案。

(三)加大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投入。应投入大量的精力关心和支持这一工作,创造条件投入资金、配置先进设备;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工作计划,列入考核范围;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每年要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了解档案工作现况,提出要求、下达任务,指导档案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要重视和加强本系统内的交流与合作,以先进带动后进,发挥优势,弥补档案现代化管理上的差异,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宏观上要有总体的指导思路,实现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微观动作上实现管理内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葛红.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1(1).

[3] 彭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