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档案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残疾人档案管理

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1

根据中残联《关于制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要求,20__年开始,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简称第一代《残疾人证》)因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退出历史舞台,启用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简称第二代《残疾人证》。南湖区残联按通知要求,自9月22日起正式启动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工作。从两个多月的核况看,笔者以为至少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改进。 第一,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缺少镇、街道一级残联的档案管理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残疾人证发放坚持申领自愿、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市、县两级管理发放制度。在之后的规定中又提到,记录申请人基本信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以下简称“评定表”)档案资料由市、县级残联和本人各执一份留存。由此可见,镇、街道一级残联与第二代《残疾人证》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基本不相干。事实上,镇、街道基层残联组织在残疾人管理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县级残联在开展残疾人就业、康复、扶贫解困、维权、调查摸底及走访慰问残疾困难户等工作和活动时都离不开镇、街道残联提供的残疾人家庭情况。基层残联组织如能确切掌握辖区内残疾人底数,更易于把残疾人工作做实做好。因此,我们在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时,对于符合办证条件的申请人,除了按规定填写一式三份的申请表和评定表外,多填写一份较详细的《南湖区残疾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内容包括是否为低保户、有何特长、家庭经济及家庭成员情况等,并将此表发放给各镇、街道残联存档管理,再由镇、街道残联把辖区内的残疾人基本情况分解到各村(社区),保证残疾人档案资料与残疾人组织一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第二,第二代《残疾人证》纸质档案管理不太方便。第二代《残疾人证》一个明显优于第一代《残疾人证》的地方就是残疾人证号实现了全国统一编码,即由18位公民身份证号加1位残疾类别代码和1位残疾等级代码组成,并且残疾人证基本数据全部录入电脑。这样虽然方便了残疾人基本数据实现全国联网查询,但是却使残疾人证纸质档案资料管理不太方便。第一代《残疾人证》证号由各地残联统一编码,以办证的时间先后秩序编码发证,残疾人证号同时也是纸质档案资料的编号,查询残疾评定表等纸质档案十分方便。而第二代《残疾人证》证号是由身份证号加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代码组成,并不直接反映办证时间的先后秩序也没有编码归档的功能,如果不另设一个代表编号的数字归档,查询纸质档案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在残疾人证、申请表和评定表上均注明相同的编号,使残疾人提供证件后,就能根据编号很快查找到办证的纸质档案资料。 第三,第二代《残疾人证》证件上无法显示多重残疾所包含的残疾类别及残疾程度。第二代《残疾人证》增设了多重残疾这一类别残疾人,在我们打印制证时留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残疾类别一栏只显示“多重残疾”,却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出持证人的几种残疾状况。也就是说,如果不翻看评定表,单凭残疾人证根本就不好判断多重残疾包含哪几种类别的残疾和残疾程度如何。办证之初,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残疾人拿着新办好的残疾人证到残联询问“多重残疾”是哪方面残疾时,我们才意识到证件显示残疾类别的不明确。因此,我们在之后的核发工作中,将多重残疾包含的几种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用手工填写在证件备注栏内,这样残疾人本人和用工单位就能凭残疾人证证件知道“多重残疾”指的是哪几类残疾。 第四,残疾学生异地求学,与父母户口不一致时,按属地管理原则办证显得不太合理。我们在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过程中,碰到一类比较特殊的情况,即残疾学生考取大中专院校后户口迁离父母户籍所在地而迁至学校的集体户,应该在哪个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残联申请办理残疾人证更为合理?根据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向申请人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办理。也就是说,残疾学生应向学校集体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残联申请办理残疾人证,但这样刻板操作有其不合理性。一般而言,学生求学期间基本依赖父母的供养生活,父母生活状态的好坏一般能够反映出学生生活状态的优劣,学生虽然户口迁离了家庭,但是其家庭经济供养关系并未中断,还不能把学生户口迁移看成是“另立户头”。假使刻板地依据“申请人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向申请人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办理残疾人证”,将使申请办证的残疾学生做为“单独的一户”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甚至因为他本人没有收入来源还可以享受低保。因此,笔者的考虑是,应将“申请人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向申请人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办理残疾人证”这一属地管理原则做个例外规定,从更有利于保障残疾学生利益角度考虑,允许残疾学生根据需要在父母户口所在地申请办理残疾人证,使申请办证更为合理。

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2

一、工作目标

2019年,有学习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段的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2020年,各校要实行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三位一体的包保制度,确保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具备学习能力的每一名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不失学。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段的适龄儿童入学情况

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名单和省教育厅提供的建档立卡在校生情况统计表,我们整理形成了《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登记表》,以点对点的方式发到各校邮箱),请各校对照附件1再次进行全面细致排查:

1.排查附件1中已经给定的信息是否准确。如不准确,请在备注栏中详细加以说明。对于给定的信息要逐条核对,特别是学生的入学信息,学校、年班等等。

2.排查附件1中的其他空白项目。如是否有辍学倾向,是否残疾,是否具备学习能力等等。特别是对在校生是否有辍学倾向及原因一定要认真调查,以便于教育局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

(二)全面排查并做好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段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

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档原则”,各校要依据附件1,会同当地民政、扶贫办建立《建档立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台账》,认真填写《县建档立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台账》。

1.对于没有学习能力的,要一人一档案,建立台账。档案一式三份。3月18日前报教育局资助中心一份。资助中心报县残联、卫健部门,对其身体状况及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并出具鉴定结果。待县级鉴定结果出来后,各校取回充实到学校的两份档案中,然后,学校留存一份,报送当地乡镇政府一份。

2.对于有学习能力的,要一人一档案,建立台账。档案一式三份。学校、教育局、当地乡镇政府各一份。教育局的一份各校要于3月18日前报教育局资助中心。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人一策,采取特殊学校就读、特教班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其他方式,保证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档案原则上一般应包括:登记表(主要是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残疾证号、残疾证办理日期、户籍地址、家庭住址、监护人姓名、监护人联系电话、是否具备学习能力,目前接受教育的方式),身份证复印件、残疾证复印件、诊断书、照片。此外,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注意,家庭住址要填到村、屯。

附件1和附件2务必于3月16日下班前通过电子邮箱上报中小教科。

(三)全面排查并做好2020年秋季贫困家庭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

各校要依据省教育厅下发的《县2020年秋季入小学建档立卡学生情况表》、《县2020年秋季升初中建档立卡学生情况表》,对所负责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跟踪管理,做好政策宣传,保证其在2020年秋季开学,全部进入小学和初中。具体名单点对点发到各校。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也要实行三级包保,每月定期进行家访,及时帮助解决其入学困难。小学升入初中的,要由中小学共同负责,毕业前由小学负责,升入初中由中学负责,做好中小衔接。

(四)全面建立健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档案

各校要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为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建立档案。每人一个档案袋,档案袋里要附有材料目录(学校自制)。残疾儿童少年档案,按照本通知中的具体要求建立;非残疾儿童少年档案按照教育局以前下发的文件要求建立。档案一式三份,学校留存一份,报当地乡镇政府一份,报教育局一份。档案随时更新,确保三份档案一致。上报教育局时,每个学校的档案用一个档案盒存放,档案盒里要附有档案目录。档案上报具体日期另行通知。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政府是控辍保学工作的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控辍保学第一责任人。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要及时主动向当地乡镇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公安、民政、扶贫、村委会等部门的支持,在工作中形成合力,确保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教育局成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二)健全摸排机制。各校要以此次摸排为基础,确定学校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底数。每天对建档立卡适龄儿童情况少年上学情况进行统计,并做好记录,每周周二下班前将情况报教育局主管科室。如没有辍学的,请零报告;如有辍学的,请即时上报。教育局将通过学籍系统比对、深入班级家庭调查、电话随访家长等方式,对建档立卡家庭适龄残疾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3

一、民生档案的种类

根据对各单位民生档案情况的调查,东城区属相关机关单位保存的民生档案内容庞杂,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城区档案馆现保存的涉及民生的档案,包括婚姻档案、招工档案、知青档案、公私合营档案、退伍军人分配档案等。其他区县档案馆还保存有部分房产档案、拆迁档案等。

(二)东城区属机关单位保存的涉及民生的档案有:

1、工商局保存的关于个体工商户、企业注册、广告登记等工商类档案。

2、民政局保存的婚姻登记档案,关于追烈、评残、换证、补证、一次性抚恤金等优抚档案,关于见义勇为人员确认档案,关于审批低保、生活补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冬季燃煤、清洁能源自采暖、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扶贫捐款等低保档案。

3、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国土资源局东城分局以及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保存的关于拆迁、私产等房屋档案,关于协议书、售房合同、拆迁资料等经营档案,关于户口本、身份证和房产证复印件、评估报告、拆迁协议、审批表、领款凭证等拆迁档案,二手房出让档案,关于土地登记发证等土地登记档案。

4、劳动局保存的关于招工审批与备案、职工单对调等招工档案,关于审批退休、审批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退休医疗等审批档案,关于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医疗支付等社保档案。

5、司法局保存的关于民事、经济、涉外的公证档案。

6、残联保存的关于残疾人康复服务、康复救助、辅助用具发放审批等残疾人康复档案,关于残疾人就业安置、教育培训情况登记调查等残疾人教育就业档案,关于残疾人状况登记、申请办理残疾人证审批等残疾人证办理档案等。

7、各街道保存的关于残疾人保障金(就业)、保障(助学、安置)、康复等残疾人档案,医疗救助档案,关于申办独生子女证、审批二胎申报表、一胎随父入户材料、独生子女奖励费等有关计生档案,关于低保、自谋职业、医保、灵活就业协议书等社保所档案等。

8、东城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成人学院关于学生名册、学籍卡、毕(肄)业证书存根、中高考成绩及去向、市区级学生表彰册、校级学生奖惩名单、学籍管理等教育教学档案。

9、公检法以及纪检等机关保存的各种诉讼、判案等案件档案。

二、民生档案在管理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通过对东城区属单位保存民生档案的调查研究,发现民生档案在管理与利用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民生档案种类庞杂、数量较多、动态性强

民生档案涉及各个领域,触及社会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产生的种类多种多样,数量也是颇为庞大。由于民生档案往往是以人为单位组卷,因此无论是与个体相关的民生档案,还是与某一群体相关的民生档案,都比一般意义上的文书档案等的产生量要多得多。而且在数量变化上,体现了较强的动态性,往往以个体为单位的民生档案,在一年中会有多次数量的变更。

(二)民生档案归属繁杂、管理标准不一

1、调研中发现,很多民生档案的归属不清,无法确定由哪一部门负责管理。比如公证档案,行政单位司法局有,各街道事业单位司法所也有。原来各街道司法所的档案管理由街道指导管理,但随着机构改革,司法所已脱离街道系统,在行政管理上,街道已无权管理各司法所的档案,而司法局又认为自己中途插手不便管理,造成此部分档案保管的分散。再如低保档案,民政局也有,各街道社保所也有,也是没有牵头单位出面统一管理。2、民生档案由于种类繁杂,保存部门不一,其管理标准也不统一。有的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比如房管局的房产档案;有的由本部门根据工作实际自行制定管理办法;但大多数是既没有行业管理标准,也没有相关的实际操作管理办法,更没有档案部门相应的规范化指导,导致部分民生档案处于成包打捆、装箱入柜、无人整理的状态。

(三)民生档案接收进馆的范围没有明确界定

很多民生档案保存于各机关单位内部职能业务科室,而非档案室,其保存条件有限,有的甚至很糟糕,出现潮湿水浸迹象。这些现象一是由于部分单位行政管理没有理清、理顺,不知道应向谁寻求帮助与指导,不知道档案是否应当移交,移交给谁;二是各区县档案馆对民生档案的接收进馆范围也没有明确的界定,相关民生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无从开展。

(四)民生档案利用率较高,但数字化程度较低,检索不便

由于民生档案是真正涉及广大公民自身利益的,因此大部分的利用率都较高;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民生档案信息的检索体系还不完备,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检索查询、提供利用方面还无法实现快速便捷的效果。

三、民生档案管理与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民生档案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当务之急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档案部门需对管辖范围内产生、保存的各类民生档案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做好民生档案排查和登记工作

1、各单位基层档案室应当结合本机关单位工作职能以及内部科室职能,研究各科室可能产生的民生档案种类,并深入科室进行实地调研、排查,对各科室实有民生档案种类、数量、整理现状、保管条件、利用率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登记、汇总。2、各区县档案馆应当对本区域内各机关单位产生的民生档案进行分类登记、汇总,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民政局、劳动局、辖区街道等形成民生档案的重点单位,应当深入实际,详细调研。可以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和年检制度,详细记录本区域民生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单位、主要内容、数量、整理规范和标准、信息化建设、开放利用规定和利用情况、移交进馆规定等信息,以便掌握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情况,实现有效监管。

(二)根据不同形式、不同服务人群等制定各自的管理标准或遵循行业标准,对民生档案实体进行分散保管,同时进行统一指导管理

各级档案部门应当从源头抓起,确保民生档案不流失、不散失。指导涉民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业务标准,根据不同形式、不同服务人群等制定各自的管理标准或遵循行业标准,努力打造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出生、学籍、劳动就业、婚姻、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城市拆迁、房地产、企业职工等民生档案管理。统筹管理,将民生档案进行简单归类、整合、集中控制民生档案信息数据。

(三)综合考虑民生档案的各种情况,合理规定进馆范围

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制定区县档案馆民生档案进馆范围:1、是否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利用需求。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所以民生档案接收进馆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用需求,且是否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的利用需求。如果民生档案只在三、五、十年等很短暂的期限内有利用价值,则没必要接收进馆,保存在各机关单位内部提供利用即可。如果民生档案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利用需求,如婚姻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00年,当然要列入区县档案馆民生档案的接收范围。2、进馆档案实体材料动态性是否较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也就是说如果民生档案满10年向档案馆移交之后,仍需要不断地在原档案材料中添加新的材料,以确保此民生档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那么笔者认为此类档案不宜接收进馆。3、进馆档案是否便于提供利用。在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前,需要考虑到区县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的人员对相关专业民生服务政策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处理是否能够到位,是否能够自如地解决相关民生档案利用限制、政策解释、档案查找相关线索等问题。如果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可能会造成民生档案产生单位与区县档案馆之间的工作摩擦、相关工作的衔接不畅、公众利用民生档案的不便等问题,应当慎重考虑是否接收进馆。

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4

椒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椒金山街道辖区内的椒北社区居民委、椒中社区居民委、矿北社区居民委和金泉社区居民委,面积3.28平方公里,辖区内户籍人口23104人、户数8877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835人,占总人口的20.9%;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 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治疗;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图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图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图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图516人次,在康复治疗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避孕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年度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进行清扫卫生29次,发放消毒液4次,消毒7次发放宣传材料和处方570余份,宣传板4块。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长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奠好了根基。

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5

一、社区建设工作

(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功能,加大了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我街四个社区已全部达到市级和谐社区。继续推进社区群众自治工作,从组织发动群众入手,健全了社区自治组织,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理事会、辖区单位、群众团体、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组织间的资源共享、事物共管、文明共建的格局。

(二)打造社区魅力品牌,广泛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

根据社区中心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力争实现“一街一品”、“一社一特”。

1、“一街一品”经过全街上下的共同努力,运河里社区已实现了全市社区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功能齐全的“品牌社区”,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强化运河里社区的服务功能。

2、“一社一特”根据各社区的自身特点创建了适合居民需求的特色社区。(铁安里社区为“绿色社区”、铁新建社区为“关爱独居老人社区”、工字楼社区为“残疾人就业社区”、运河里社区为“充分就业社区”四个特色社区。)在全面创建的基础上,注重特色,狠抓典型,努力营造个个有特点,层层有典型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一批崇尚学习、遵纪守法、邻里融洽、家庭和睦、团结友爱的文明祥和社区,力争达到“一社一特”。

(三)力争将社区网络服务渗透到社区各项工作中

在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同时,利用“一线通”这一网络平台,及时收集登记网络信息,让居民随时可以上网查到用工信息,提高了下岗职工的就业率。切实打造“两网”品牌,(社区事物管理网、社区服务信息管理网),将其融入到社区建设中,促进社区政务、事物工作的进一步畅通。

(四)整合社区人才资源,打造一支适合社区需求的干部队伍

1、以岗位要求和社区工作者实际需求为目标,定期对社区工作者及公益岗人员进行了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2、建立社区工作者考评制度,由街道民政科定期对社区干部队伍进行考核。全年考核两次,上半年考核一次。坚持每周三例会制度,听取各社区书记汇报上周工作实际,安排部署下周工作任务,为社区及时解决问题,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施行科室包保社区制度,每周四街道领导科室干部定期下社区进行访视、指导工作,完善了社区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定期考核,使社区建设工作水平有了整体提升;

3、从社区工作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公益岗位人员资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社区工作中。

二、老龄工作

我们根据区老龄办的要求,分解目标,突出重点,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了为老服务工作。

根据省市区的文件精神,为了分解市老龄委办证拥挤现象,我科室积极配合区老龄委办理60岁以上的老年优待证工作。目前,已办理了70岁以上老人的优待证45人次,60岁以上老人优待证的22人次,目前老年证仍在办理之中。

5、与低保科协调,帮助没有生活来源、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办理低保10人。

6、在《健康快车白内障复明工程》活动中,共摸底调查出43名老年患者,目前共有10名符合条件的老同志通过初筛,等待复筛。

三、残联工作

(一)扎实抓好基层工作

1、安排残疾人就业16人次,为家庭创造收入,减轻了经济压力。

2、督促社区残协专委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残疾证,新办理23人,更新换证102人。

3、帮助铁安里社区居民赵双艳办理了免费入住精神病院,给监护人和社区解决了一件难题。

4、街道残联在助残日期间,组织了以关爱残疾人为主题的技能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国结制作,计算机应用,中医保健按摩等。在启动仪式上,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广大残疾朋友进行心理疏导。技能培训旨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提高残疾人素质,增强残疾人谋生技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现状,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二)、努力创新打造亮点

省、市领导先后到运河里社区视察、调研,对运河里残协康复工作做了高度评介。

四、优抚工作

1、对伤残军人、军烈属老档案,重新进行了整理,对照,补充,装档。

2、配合民政局对街内56名伤残老兵进行了生存验证,查缺补漏,为今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完成市民政局部署的征集“双拥”工作成果资料上报工作,运河里社区报图片8张,铁新建报图片20张,报送报告团成员一名;

4、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春节区间,运河里社区带上一台文艺演出走进了造纸厂部队,进行了慰问演出;铁新建社区在春节期间去市消防支队,给部队官兵包饺子。3月份铁新建社区与部队官兵走进居民区清理了越冬垃圾;消防部队官兵和特困居民建立了帮扶队伍,坚持不懈。

五、档案工作

1、对全街需要存档的原始资料进了搜集整理,进行了立卷归档共41卷,其中永久档案24卷、30年档案3卷、10年档案13卷;搜集照片档案30张。

2、加大了社区档案工作的投资力度,配备了档案室所需物品,建立健全了档案制度。运河里社区在市档案馆的调研工作中,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6

一、项目意义

日间照料站是采用就近就便日托的照料模式,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生活自理能力、文化娱乐、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服务,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服务机构。在贫困村建立日间照料站是构建农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服务对象

日间照料站服务对象为各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同时兼顾非贫困残疾人和有需求的老年人。

三、管理和运行模式

(一)人员配备。日间照料站投入使用后,建站村要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

(二)规范管理。建站村重新梳理间照料站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服务档案,建章立制、完善服务档案和成效等方面工作。

(三)运行时间。根据残疾人出行能力和我市气候条件,运行时间定为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止。

(四)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好已建的日间照料站,联合与周边村残协共同组织和举办各类文化娱乐和健康讲座等活动。动员更多残疾人参与进来,充分发挥日间照料站的作用。

(五)拓宽服务。根据残疾人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和拓宽服务项目,提高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吸引力。

(六)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的现状,市残联将加大相关专项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的服务能力。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已建站的乡镇要高度重视日间照料服务工作,努力将残疾人日间照料站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残疾人日间照料工作领导,加快推动本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