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同管理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同管理流程

合同管理流程范文1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控制

作者简介:董付梅(1976-),女,山东临邑人,山东省临邑县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山东 德州 251500)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18-02

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实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有效管理能更好地防范电力物资采购风险,能提高物资管理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履行过程的控制,提高合同履约水平,能优化合同管理流程,提高合同管理效率。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坚持依法从严管理,严格合同签约履约,深化“集中签订、集中结算”的合同管理模式,建立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物资现场服务和履约协调机制,通过对物资采购合同的签约、履约全流程管控实现物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

临邑县供电公司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以电子商务平台和ERP系统为基础,全过程控制物资合同的签约、变更、履约和资金结算业务,并采用流程控制方法进行管理。流程控制方法通过流程绘制管理工作的过程,全面描述如何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包括节点具体工作方法、工作工具等的描述以及关键节点、创新节点说明。采用流程控制方法,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全过程管控,以达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

三、物资采购合同标准化管理流程控制

1.流程控制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流程控制。

1)市公司下发中标结果并确定是否需要签订技术协议。一般来说,对于新应用设备材料、技术复杂或项目实施的关键设备材料,可根据需要组织项目管理部门、物资需求部门、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协议的签订。

2)如果需要则组织签订技术协议,由市公司负责组织,县公司授权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技术协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在ERP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中审批采购订单。

5)判断采购订单是否审批通过。

6)采购订单审批通过,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公司委托授权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

7)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签订资料。

8)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签订资料,提出考评意见并下达。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相关资料归档。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根据设计变更通知单提出合同变更申请。根据项目实际要求,需对采购结果进一步补充说明或明确物资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事项,且不造成对采购结果实质性内容进行的更改。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提报的合同变更申请。审核的依据是物资规格参数不变、单价不变,合同签订数量予以增加或减少,增减幅度是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执行,是否超过50万元。若合同签订数量增减幅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且超过50万元,则需重新纳入物资计划采购管理。

3)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报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5)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6)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报省市公司物资部专工审批。

7)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批是否能过。

8)省市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批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审批结果确定合同变更方案并通知供应商。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根据合同变更方案在ERP系统内更改采购订单或增加采购订单。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内审批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

11)判断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审批是否通过。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批合同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变更情况。

13)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变更相关资料归档。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在ERP系统内根据采购合同到货日期制订物资催交计划。重要设备材料要及时掌握供应商的生产准备和排产计划,按照关键生产节点,核实生产进度,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供应商根据采购合同的到货日期制订生产计划。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对重点物资生产节点履约跟踪。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建立交货配送制度。根据合同交货期和施工进度,履约员及时与物资需求部门确定物资到货需求,与供应商落实配送安排,编制配送计划。采用配送单的方式通知供应商发货和现场服务人员做好接货准备。

5)供应商按确定的时间和方式交货。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组织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现场办理交接手续,并组织项目单位与供应商代表进行物资验收工作。

7)确定物资验收是否合格,相关验收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8)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办理现场交接手续。

9)物流服务中心协调供应商按照合同规定和现场管理的要求安全、优质地完成技术服务、消缺补件、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履约信息。

11)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履约资料归档。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采购合同提交预付款申请,附物资采购合同、预付款保函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到货验收款申请,附增值税发票、项目主管部门签字确认后的到货验收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投运款申请,附运维单位签字确认后的物资投运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4)采购物资质保期满无质量问题的,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质保金申请,附项目单位签字确认后的质保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5)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核算员汇总履约员提交的预付款申请、到货款申请、投运款申请、质保金申请,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物流服务中心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物资采购支出预算)。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7)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8)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县公司分管领导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9)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0)县公司分管审核通过后,县公司财务部专工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汇总。

11)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2)各级审核通过后,财务人员实施预付款处理或应付账款处理。

2.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说明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采购员在ERP系统内创建采购订单,保存时系统会自动检查是否超预算。如果超预算,系统会提示并不予通过,此时由采购员联系采购申请的创建人进入项目变更管理流程调整预算,之后重新维护采购订单。如果不超预算,采购订单保存成功。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采购合同、配送单、到货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在系统中以统一的文本格式自动生成,这5种单据可以根据业务进展情况在不同时期打印。为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采购员在成功创建采购订单后将5种单据一次性全部打印,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给买卖双方或存档,尤其是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一次性打印全部由供应商留存,便于在不同时期提交进行资金结算,减少了供应商多次到物流服务中心打印单据的麻烦,为客户提供了便利。

第6)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物资合同签订后,履约员要核实是否需要预付款。如果需要预付款,进入采购付款管理流程。如果不需要,则根据实际情况进入物资收货流程。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市公司组织供应商与各县公司集中签约,严格使用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确保在中标结果后15日内及时完成合同签订。严格中标结果执行,合同签订不得更改中标结果或违背招标、投标文件实质性条款,逐步取消技术协议签订,进一步加快合同签订速度,大大提高了签约效率,降低了签约成本,方便了客户。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关键节点。第9)点,集团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核合同变更申请,若增幅度超过15%或超过50万,则需转入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新增物资需求计划;若增幅度不超过15%且不超过50万,允许合同变更。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是关键节点。建立履约管理常态机制,实时监控供应商实际生产状况、项目进度对物资供应的需求,确保供应商按期供货、项目单位按期收货。

第5)点是关键节点。供应商是否按照采购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方式交货是其履约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物资计划执行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第6)点是关键节点。物资的验收是对物资的数量、外观、内在质量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凭证和物资标志等进行检查,以验证物资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物资的验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建设和生产的质量。物资到货验收合格后必须在合同交货期满10日内办理ERP入库手续,确保计划执行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第12)点是创新节点。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建立“一单(订单)一评价”的履约评价机制,及时采集供应商交货、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信息,对供应商合同履约情况实行卡片式管理,并将结果及时上报。严格供应商违约处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对供应商违约行为进行当期处理。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合同签订履约情况开展诚信评价,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关键节点。第1)点物资合同签订后,供应商提交预付款申请需出具预付款保函、收款收据和物资合同;若供应商放弃预付款,预付款可与到货验收款、投运款一起支付。

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核算员汇总供应商提交的付款申请,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预算编制及资金支付应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及公司财务相关规定,在付款相应凭据汇集完成后进行。

合同管理流程范文2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分析

1概述

我们可以将合同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的前期调研、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正式签署合同、将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包括合同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

2合同管理流程中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手段

合同管理风险包含在整个合同管理流程的各个阶段当中,所以分析合同管理风险,可以从合同管理流程入手。我们将合同风险分为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和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的风险。

2.1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

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是指在合同准备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包括合同尽职调查风险、谈判风险、合同文本风险、审核风险等。

合同调查风险是指在合同调查过程中对被调查对象做出不当评价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对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资质、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给予不当评价的风险。要控制这类风险,主要是提高合同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断,如调查是否已办理油田准入证;调查合同相对人的主体资格等,重要交易合同和诉讼、担保等或有事项,环境保护、税务、劳动关系状况;建立合同对象的信用档案等。

合同谈判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合同标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或技术标准、价款或酬金的确定方式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的主要类型及其承担方式、争议的解决方法和地点等涉及合同内容和条款的核心部分,乃至关键细节等的忽略或做出了不当的让步,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的风险;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之事项的忽略。控制合同谈判风险的主要方法是组建素质结构合理的谈判小组,如要求谈判小组中应当有谈判经验丰富的技术、财会、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还应当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合同的相关工作;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小组及时总结谈判过程中的得失,研究确定下一步谈判的策略等,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并做好保密工作。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不严密、不完整、不明确或表述不当,可能导致重大误解;合同内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等。控制这类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合同审核制度。

合同审核风险是指在合同审核过程中没有发现或纠正合同不当内容和条款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审核人员因专业素质或工作态度的原因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提出恰当的修订意见的风险;合同起草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合同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划分合同起草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责任;制定合同审核操作指南;建立合同审核工作底稿;实施合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

2.2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

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是指在合同签署阶段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正式签署风险等。

合同正式签署风险是指正式签署合同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印章管理不当,为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了合同印章;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等。

采油院合同专用章实行集中管理,由合同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与使用。建立合同专用章使用登记台账,如实记录登记盖章时间、合同名称、对方名称、标的额、经办人、盖章人等内容。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当面签订;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使用纸质合同书、加盖骑缝章,防止对方单方面改动合同文书等。

2.3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

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是指在合同履行阶段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合同变更或转让风险、合同终止风险、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等。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违约风险,即本企业或对方没有恰当地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控制违约风险的主要方法是:签约前认真调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等情况,尽量只与具有良好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的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违约责任;要求对方为履行合同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对方有违约的可能或违约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等。

采油院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结算环节,监督检查环节包括合同管理部门对将要到期的合同督促经办单位按期履行,对部分不能按期履行的合同查清原因,进行整改。在验收结算环节方面,合同履行完毕,经办单位及时验收,对复杂合同和重大的合同组织有关部门参加验收,经办单位持合同履行结算报告单到合同部门签署意见后再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

合同终结风险是指在办理合同终止手续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未达到终止条件的合同终止;合同终止未办理相关的手续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是:明确规定合同终止的条件以及应当办理的相关手续;指定专人对合同终止手续进行复核等。

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是指在处理合同纠纷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未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合同纠纷和拟采取的对策;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纠纷的扩大和发展;未与对方有效协商合同纠纷解决办法,或合同纠纷解决办法未得到授权批准;未收集充分的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导致本企业在纠纷处置过程中处于举证不力的地位;未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是明确规定合同纠纷的处置办法;明确各类人员在合同纠纷处置中的责任等。采油院2012年全年在合同管理中未发生一起法律纠纷案件。

2.4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的风险

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的风险即在合同履行完毕或终止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包括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执行情况评价的风险等。

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是指在合同归档保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丢失或泄密;合同被滥用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是明确规定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合同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合同保管情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等。

采油院经营管理部通过生产经营监督系统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情况,实行合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并向法

(下转第79页)

(上接第74页)

律事务处定期报送合同统计分析情况,做到信息准确,内容完整。

3 结论

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错弊。采油院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利用内控制度,有效地约束、规范了经营管理行为,成为采油院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

合同管理流程范文3

[关键词] 流程;多要素整合;业务规范;业务协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58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13- 04

1 实施背景

深圳供电局(以下简称“深圳局”)成立于1979年,承担着深圳市(蛇口除外)1 952.84 km2的电力供应任务,服务客户约256万户。深圳局作为南方电网创先试点单位,按照网公司部署,学习和借鉴香港中电、法国EDF等国际先进供电企业管理经验,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创先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需持续改进的问题,一是业务规范性不足,如制度内容冲突、运转冗长、部门职责不清、工作指引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二是业务协同性不足,如业务流程对接不畅,横向协同性差,协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业务断点、组织断点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深圳局根据战略引领、业务驱动的原则,以流程体系为载体,厘清战略、业务、制度、岗位、绩效、风险与流程之间的关系,按照流程梳理、制度标准匹配、岗位职责匹配、绩效指标识别、风险管控融合的实施路径,构建了多要素整合的流程管理体系,以推动管理的规范协同发展。

2 具体做法

2.1 梳理各管理要素,搭建体系模型

制度、标准、风险等体系是企业员工在日常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做事的依据和标准;表单、信息系统、管理术语等体系内容是工作中重要的载体和参考依据。为了实现各体系内容与流程的有效融合并同时保持体系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结合企业自身已构建的制度、标准、风险等体系现有成果,在流程管理平台上分别搭建组织、制度、标准、风险、表单、信息系统、管理术语等体系模型。如下图1所示。

2.2 以流程为核心融合各管理要素,规范业务过程

将体系中的各管理要素的相关内容与对应的流程、流程节点进行匹配。

(1)制度、表单、信息系统匹配:将制度中对流程环节有指导作用的具体条款匹配至对应的流程环节。将流程相关的输入、输出表单、信息系统与对应的流程环节进行匹配。

(2)风险匹配:依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成果,识别流程关键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按全面风险的标准进行定义和评估,在流程中识别风险的关键控制节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避免控制措施不能落实到流程进行执行、无法成为岗位的工作职责等问题。

(3)岗位匹配: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不断调整,而流程相对稳定,为了建立岗位与流程之间的松耦合关系,在进行岗位匹配时采用“流程-角色-岗位”的间接匹配方法。流程的角色设计是从业务流程出发,切分流程职责并授权到对应岗位的一种方法,可以从流程角度清晰地展现出流程职责的划分、实现脱离组织架构的束缚进行职责切分;建立职责与岗位之间的清晰但“相对变化”的松耦合关系,便于流程到岗位的职责落地,也支持岗位的职责分析。

图2为一个具体匹配示例。

2.3 流程浏览平台,从不同视角展现管理内容

为了满足以流程为管理对象,结合需求从不同视角查看相关知识和规范的需求,公司开发了可以与现有OA门户集成的流程浏览平台,见图3。

流程浏览平台主要包括个人界面、组织界面两个界面。组织界面为管理者了解目前企业管理体系的整体情况提供了一个易用的平台,通过组织界面既能够看到单独的业务,也能够看到体系化的管理内容,同时通过引入“部门、科室、班组”三个管理视角,可以使不同层级管理者快速、清晰的看到其管辖范围内的业务及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个人界面可以将员工涉及的所有流程、流程步骤、制度、表单等内容集中进行展现,大大提升了员工查询的方便性和用户体验。通过流程体系浏览平台,公司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个人都很便捷地查阅公司的所有制度规范,从而把各项工作要求转化为员工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具体行动,也即: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与“我”相关的流程和职责是什么、与“我”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是什么、与“我”相关的考核指标有哪些,见图4。

以计量中心运维班班员岗位为例,明确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管控等一系列问题。即这岗位执行的流程17条,制度5项,业务指导书7项,考核指标5个,需要注意的风险点5个。通过流程体系的设计,得以将制度标准、岗位职责、指标绩效、风险管控等管理要素匹配到流程节点中,确保每个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落实所有管理要求。

同时通过以流程为载体的管理要素整合,可以从中抽取满足不同管理视角所需要的管理文档。如以岗位为视角,可生成《计量中心运维班班员岗位手册》,计量中心运维班班员营业员通过查询手册,就能明白自己的所有业务及要求,能很快掌控自身的业务。以流程为视角,可生成《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处理流程》,流程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流程手册明确流程的所有管理要素和职责分工。以风险管控或指标的视角,可生成相应的《风险管理手册》及《指标体系手册》等。

2.4 穿接关键业务的端到端流程,打通业务协同

通过穿接关键业务的端到端流程,梳理发现各部门在协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业务断点、组织断点等问题,从而打通横向业务协同和贯通纵向业务衔接,全面提升业务和组织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

在深圳局的客户全方位服务体系中,建立了面向客户的跨部门、跨专业高效协同的作业流程和服务机制。横向协同方面,形成从“客户需求―业务流程―作业操作―结果反馈”的横向闭环(紧紧把握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作为所有业务的触发点)。如构建了:高压业扩端到端流程,其由18条流程构成, 从“报装受理流程”开始,到“电费收费流程”结束,实现客户报装、方案制定、业扩收费、停送电管理、计量检定、抄表核算、电费收费等业务的横向协同。原传统定义的需求就是让客户“用上电”,从接受报装开始到装表接电结束,见图5。而通过端到端流程的构建,把“服务好”的战略目标落实到高压业扩用电需求的具体定义上,让客户“用好电”,涵盖了从客户提出的用电需求,到初次缴费等完整过程,真正体现“服务好”的价值导向。

纵向贯通方面,从上到下,形成从战略―流程―指标的纵向贯通。承接集团公司战略,并将战略指标分解为业务指标和流程指标,业务指标由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服务、生产运行、规划建设各业务模块承接,流程指标由各业务模块下的具体流程承接,再向下进行指标归集,形成指标库,通过运营分析与监控进行指标的分析和展示。目前,该体系建设的相关系统已同步上线,营业网掌厅、服务调度、营销移动作业全覆盖应用及运营监控等功能均已实现。以服务调度功能为例,服务调度基于营配主数据管理和实时数据信息,贯通主配网停电信息,将多系统信息高度集成,实现故障情况下,应急处置过程可视化操作、复电情况全过程监控、重要客户信息及时。

3 实施效果

3.1 整合核心管理要素,形成了工作规范

以流程体系为载体,厘清流程与各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制度标准、岗位职责、指标绩效、风险管控四项管理要素匹配到流程节点上,确保每个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落实所有管理要求,理清“做正确的事”,管好“正确地做事”,控制“事情做正确”。

3.2 构建了端到端流程,提升了业务协同性

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构建端到端流程(即从“需求提出”到“满足需求”),实现价值有效传递,探索解决业务业务界面不清晰、流程协同效率不高、跨业务不协同的问题。

总而言之,通过流程体系的建设,将各管理要素有机地融合,把职能管理的“线”理清楚了,管理顺畅了,基层的“针”则能具体干好活了,企业管理正逐步实现“理清楚”和“管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梅绍祖,[美]James T C Teng. 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合同管理流程范文4

风险具有伴生在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活动中的特性,不能单独产生,因而,风险管理也不是独立的,它与组织的业务不可分离,管理风险一定是管理业务过程或活动中的风险,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中发挥控制、应对与协调的作用,以尽量降低风险至可以接受的容量范围内,合理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开展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正确认识风险管理与组织过程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标准、指引均对此给出了清晰的解释。例如:《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ISO31000)标准中指出风险管理的第二项原则是“风险管理是构成组织所有过程整体所必需的一部分”,且在其推荐的风险管理框架别强调了“整合入组织的过程”的突出地位,我国的《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标准中风险管理原则亦为“融入组织管理过程”,因而风险与组织的运转共生共灭,应以关联的、有效的和高效率的方式嵌入组织的所有实践和过程,尤其是在制定企业的方针、策划战略、评审业务、变更决策等业务过程中进行融合。具有嵌入性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

二、基于嵌入性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既然风险管理与组织过程的融合如此重要且必要,那么如何实现嵌入?本文认为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流程为载体,构建基于嵌入性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业务执行的有效性,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嵌入式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涉及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诸多层面、诸多环节,基于嵌入性视角的风险管理(如图1所示)则是在全范围内与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体系融合,从宏观到微观形成全覆盖,并非局限于单一子流程,从整体上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体系,并保持良性循环、持续改进。

1.宏观层面。

企业的宏观层面重在研究发展战略与经营方针、完善内部环境治理、文化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等。首先,要将风险管理的原则、作用、术语融入公司高层的管理理念中,为健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并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在全员中不断强化企业诚信与职业道德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培育风险文化氛围;其次,要在制定战略和经营方针时充分考虑相关风险,战略目标是企业运作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应在战略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确立清晰的战略导向、发展纲要和方针;再次,要建立环境,考虑组织及其环境的内外部与风险管理过程相关的参数、指标,明确管理风险的范围及关于评价风险的准则,例如管理层的风险偏好,风险造成的结果划分为几个等级,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维度分为几级,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和运维机制,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时频等。此外,要在决策企业经营与拓展的重大事项时通过尽职调查、高层会议研讨、项目风险评估等方式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决策目标的潜在影响,以促进企业积极抓住机遇,稳妥化解危机。

2.中观层面。

企业的中观层面侧重于流程管理、内部控制规范,是宏观战略执行落地的核心区域,在整个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标只有落实到流程上才能变得可执行。中观层面的重点是要处理好业务与业务之间的接口关系,突破条块化的“职能墙”,建立端到端的流程。美国管理大师哈默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流程本来就在业务那里,只是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和了解。”同样“,风险本来就在流程那里,只是没有识别、分析和评价。”可见,流程本身是业务运作的载体,风险管理是嵌入此载体中的关键点。那么风险管理如何嵌入到流程中呢?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流程中扩展属性信息———如风险点编号、风险事件、风险源、风险等级、风险矩阵、控制措施等。将风险管理的要求作为属性标签,添加到流程的具体活动节点上。也就是说在流程体系中建立的每一个责任流程都由流程图、流程执行要求、风险控制文档、表单、相关政策文件等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流程执行要求中明确每一个活动是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完成、有哪些风险、风险等级高低、如何控制风险的责任内容。采用这种嵌入性的方法,一方面,使业务执行人员不再翻阅多个管理文件,也避免了风险管理文件与其他管理文件出现不一致造成业务执行人员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管理人员通过检索流程节点附加的标签,也能更好地监控风险管理要求的落实。企业将风险管理过程嵌入营销、研发、安全生产、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客户服务、财务管控、人力资源规划等各种流程中,还必须做好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控制、事后的风险应对。其中风险评估有数十种方法,一般在实务操作中,推荐采用风险矩阵法,这是一种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的采办小组于1995年4月提出的通过测定后果和可能性来排序和显示风险的工具。采用这种方法,建立基于风险事件的全面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等级,生成风险带下的风险图谱,可以直观的表现风险,协助决策风险应对。风险控制强调的是对已识别的风险在制度政策、机制或工具、技术、方法等方面建立控制措施,一般在实务操作中,以增加审批、缩减权限、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强制上下限等方式加强控制。风险应对则包括选择一个或多个改变风险的方式,并实施这些方式。一旦付诸实施,这些方式就会提供或改进控制措施。

3.微观层面。

企业的微观层面是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数据流转最为频密的一个层面,它以岗位职责和员工手册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中观层和宏观层起支撑作用。岗位职责随流程细化而明晰,结合职业健康、作业安全、环保、廉洁、等风险因素的考虑,企业可建立一套清晰的岗位风险表,并在作业指导书、员工手册等工作指引中嵌入岗位风险防控措施,以有效实现增强风险意识、降低、预防腐败、员工健康成长的目标。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在E化业务流程时嵌入风险管理,将业务流程活动的关键控制点设置于系统内,如超预算的资金控制、合同的多级联动审批、自动给料、出库量上限卡控、用户权限的制衡、日志保存等,不仅提升了操作的透明度,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且增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机结合。

4.持续优化循环机制与动态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风险管理体系也是一个动态、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风险管理体系必须随机而变,这就需要在内部设立一种持续优化循环的良性机制———即管理层应及时了解组织及其环境,优化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风险准则,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更新风险清单、风险等级、风险带、风险图谱,并适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

(二)风险管理在N公司的嵌入应用实例解析

N公司是一个大型的集团化企业,多元化经营,并且海外控股多家子公司,现以其“法律事务与合同管理”业务过程嵌入风险管理作案例介绍。首先,确定法律风险评估维度;其次,在合同管理流程中引入风险,建立风险矩阵,

1.确定法律风险评估维度。

在前述的风险管理体系宏观层面中,执行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个子过程“建立环境”,也是执行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第四项内容,即明确风险发生可能性维度,从1-可能性非常小到5-可能性非常高分为五级,以及明确法律风险评估维度,分为财务方面的影响和非财务方面的影响两个子维度,每个子维度从1-轻微到5-非常严重也分为五级。

2.设定风险等级计算模型。

风险等级=(财务方面的影响×0.65+非财务方面的影响×0.35)发生可能性。

3.确立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等级≤3为低风险带,3≤风险等级<10为中风险带,风险等级≥10为高风险带。低风险带:风险接受,保持现有控制力度及相关内控措施有效性,并制定风险事后应对方案。中风险带: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措施使不确定性降低或风险影响程度降低,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风险预警。高风险带: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优化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使剩余风险向低风险区域靠近,并可考虑寻求外部单位分担风险或规避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风险预警。

4.风险管理属性嵌入合同管理流程。

建立具有风险管理内容的合同管理流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合同管理流程图、流程执行要求与风险控制文档、相关表单等。第一,绘制合同管理流程图,清晰展示合同管理活动涉及的十余项活动的名称、执行部门、流转顺序和责任单位,并在风险事件对应的流程活动上以“红色五角星”标识。第二,梳理流程执行要求,根据流程目的、范围和业务需求,以“谁在什么地方用多长时间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方式,详细说明所有活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并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编制流程执行要求与风险控制文档。第三,将流程活动涉及的所有输入、输出表单依次列示于后。

5.合同管理流程涉及的主要风险及控制目标。

合同管理流程涉及的主要风险有:K1:合同签订未经适当审批或未留下书面审批记录,可能导致不当或者虚假的合同签订,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造成公司经济利益的损失。K2:合同未由公司恰当的经授权人员签订,可能导致不当或者虚假的合同签订,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或者经济利益的损失。K3:未妥善保管或使用合同印章,造成合同章错用、滥用,可能导致公司利益损失。K4:合同未全面履行,或没有及时履行且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K5: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合同纠纷引发的公司重大法律诉讼事项没有及时对外披露。针对合同管理流程的主要风险,优化审查、审批、跟踪记录等环节,强化事前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剩余风险,需要达到的控制目标如下:K1:确保合同在签订前经过合理的审批,以确保公司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K2:确保合同由授权人签订,确保合同的有效性,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K3:确保合同用章过程规范有序,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K4:承办部门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实施例行汇报机制。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合同管理要求定期组织对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以及评估工作。K5:各承办部门在合同发生纠纷时,及时将发生的法律诉讼事项向法律事务人员以及合同签署人报告。公司法律顾问按照上市规则要求对公司的法律诉讼事项进行分析、整理,经确认需要披露的,按照上市规则进行披露。如上,合同管理流程中涉及的高风险在加强风险控制后,剩余风险转入中、低风险。

三、结语

合同管理流程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企业改革 二次开发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许多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表层,特别是许多中小型企业仍在发展、改革期,企业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仍未形成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缺乏对信息化建设及建筑施工各业务专业均熟悉的专业人才,若直接引进基于成熟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设计成型、动辄上百万元的建筑施工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需要在一开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进行需求调研、业务梳理,而且往往因系统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一致导致水土不服、举步维艰;另外又因为该类系统缺乏大幅度优化及变更的灵活性,在企业日后的改革中跟不上改革的变化需求,反而成为企业改革的绊脚石。

2013年,陕西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通过提出“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创新方式,即“在分层次阶段进行业务情况及需求调研、业务流程梳理的同时,通过自行二次开发设计出各种量身定制的业务功能解决方案,并不断在方案实施的实践中与业务管理同步进行优化”的方式,使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改革相互促进、同步优化、逐步完善,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一年内从零开始,以“小步快跑”的理念,迅速实现了集团的机房服务器、局域网、行政办公业务、项目管理业务及项目成本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并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推动各部门业务流程审批及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形象化,业务审批职责及操作明确化、具体化,业务管理数据化、网络化及统计分析专业化;积极促进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整合及协同,推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的环环相扣、层层闭合,使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更透明,各业务决策、管理更高效,为集团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图1陕西宏远建设集团协同办公系统登陆界面

一、信息化办公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

为实现企业“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合理选择信息化办公系统软件平台是关键的第一步。选择的要点是:

1、企业能自行定制表单、流程:表单和流程管理是业务管理的基本核心,而随着业务管理的不断优化,表单和流程的信息化方案变更是非常频繁的,因此企业必须能够自行定制、修改及优化表单、流程,而不依赖于软件公司的技术服务支持,确保信息化方案能最真实反映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理念及需求,并以最快速度将方案试运行及同步优化;

2、企业能自行利用流程表单产生的数据实现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信息化系统定制的表单及流程,使业务管理信息数据化、网络化,并根据设定自动分类、积累,其价值在于利用流程表单产生的数据实现基于二维数据结构的统计分析,提高业务管理的精细化;

3、定制的表单、流程能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整合及协同,如流程之间的相互触发、数据信息的交互,以便推动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环环相扣、层层闭合;

4、因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普遍信息化技能水平偏低,要求信息化系统软件必须是容易上手的操作界面及方式。同时要求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及方案定制是基于模块化、图表化的平台,以降低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软件编程能力需求。

二、通过推行行政办公业务,培养使用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习惯

有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时候,急于求成、希望一步到位,要求在建设初期即完成所有业务的信息化方案的制定,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企业推行信息化的初期,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甚至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团队,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概念、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的认识仍很模糊;而许多企业此时的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仍未形成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因此这时候定制出来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方案对企业来说,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可实施性,而且大部分仅仅是把纸张工作变成电子化而已,未能真正体现信息化建设对业务管理提升促进功能。

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的关键任务是通过逐步推行一些企业内部各部门通用、操作频繁、流程已相对清晰明确的日常行政办公业务,实现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功能;并结合多轮专题培训、跟进优化、跟踪指导,使企业上下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化使用技能,初步认识信息化系统、协同工作及其便利高效的概念,接受并认可信息化系统建设。如2013年3月,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首先在集团总部推行如请休假及考勤、费用报销、差旅费报销、付款申请等业务流程,大大减少了各级人员在办理这些业务时拿着单据到各部室找人、等人签字的情况,使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初期即建立了良好口碑及群众基础。同时培养大家“按信息化系统流程办事”的习惯、建立基于表单及流程管理业务的思想,使各级人员在随后参与更深层次的业务流程与信息化办公系统协同结合、创造管理新模式的企业改革成为可能。另外通过这些过程使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团队对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的各种界面、功能及局限,软件的设计思路有深入了解,并能在下一步定制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方案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软件平台的各种功能。

三、“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

综合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涉及招投标、合同、资料档案、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物资、设备、收入、成本、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业务。要实现所有业务的全部功能,就要求各业务表单、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就要求对业务数据、信息的结构、分类方法是明确的;要实现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闭合,就要求各表单、流程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数据交互需求是明确的。显然,在推行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初期,要企业先梳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再行整体定制综合项目管理方案是难以实现的。

然而自2013年4月起,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通过“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上述难题的分散化解,在短短半年内即建设完成并成功推行实施了招投标联系申请及登记、合同审批及登记、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项目人员及专业工种的资质审批、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整改发放-回复-验收-评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款及工程费用收支、精细化项目预算-成本-物资-资金管理等业务功能,其该解决方案的核心设计理念包括以下三方面:

图2陕西宏远建设集团项目管理业务示例

(一)、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档案,作为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交互中介平台

传统的综合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采取流程与流程直接关联来实现流程的闭合及数据的交互,这就要求在建立项目管理实施方案时必须严格按照各业务流程的上下游逻辑关系,逐个梳理及定制方案(如先要实现了投标申请流程、才能实现有开标及中标登记、然后是合同会审、合同登记等);也因此在推行一个业务流程时,不仅要求该流程的所有上游流程都已经定制并推行,并且要将所有上游流程的实际业务数据都整理、补充录入系统完毕,该业务流程才能在使用时有相应的流程表单关联或数据进行调用,否则无法投入使用。而业务流程的梳理、信息化方案的定制及优化是往往无法一步到位的,一旦在已经完成上游业务流程定制及大量人力进行数据录入后,在下游业务流程定制时才发现上游业务的流程、数据信息结构、分类存在问题或者有优化空间时,就会出现需要从问题业务流程开始往后重新定制所有流程并重新录入所有相关流程数据的尴尬局面,而且也严重打击了相关业务人员配合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及信息化管理人员对于不断优化业务方案的主动性。

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在建设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业务功能的一开始,首先确定有哪些信息、数据是综合项目管理的各核心业务流程都需要用到的、并作为关键信息数据在核心业务流程之间交互的(如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经理、工程合同价格、合同工期、分公司、地区等),迅速组织相关信息数据的首先发起部门(经营部)整理相关信息的清单、与其他部门统一信息数据的分类及编码标准及规范,并完成核对。然后以此清单为依据,在信息系统上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档案,作为随后定制推行的所有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交互平台(即信息数据写入保存及调用读取的底表),并随着业务流程及数据结构、分类标准的逐个梳理、定制及不断优化,不断将需要跨业务交互的数据信息项目在整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后逐步增加至项目档案的样表中。

这种以项目档案为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的中介平台,并将同一项目的不同业务流程通过项目档案进行中介关联闭合的方式,使业务的梳理及信息化方案的制定仅仅需要根据流程与项目档案表的数据交互关系的梳理明确来制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优先选择核心业务来逐步梳理、定制并推出信息化方案。并且在使用时,可以直接由各业务流程的使用者,在第一次发起某个项目的某个流程表单时,在发现当前表单读取该项目档案中缺少相关数据信息记录时,才进行该项目的相关缺失数据信息整理并填写至该业务表单中,再由该表单写入对应项目的档案中,并在下一次其他业务流程调用时由其他业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的方式。若在方案投入使用后,对方案重新定制优化,则仅仅需要在项目档案样表修改或增加数据信息项目,然后在实际使用并调用项目档案数据信息时,再行按需实时补充即可。这样就实现了分散式业务数据的梳理并健全完善各个项目档案上不同业务所需保留利用的交互数据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在每个业务推行开始就要求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数据梳理及整理的尴尬。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定制高度信息化的业务表单及流程

在各业务表单及流程的梳理及方案制定时,更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显示方式多元化、流程管理智能化、数据处理自动化等优势,深入定制业务管理功能。比如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整改业务功能中,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将传统的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整改要求单、隐患整改回复单、隐患整改验收单整合在一张隐患整改单上,确保整改要求、回复、验收各环节的一一对应及闭合;通过图文并茂方式增强隐患整改各阶段信息描述的具体性及针对性;通过预先制定流程判断,使表单根据表单中的项目部信息,将隐患整改自动发放至对应项目现场质量、安全责任人账号,并根据隐患整改信息是否完毕,符合要求自动判断是否允许提交回复;通过预设列表选择的方式进行隐患严重程度、隐含整改落实情况的信息录入,及自动计算项目月检得分,加强了月检评分制度及项目之间比较的客观性及有效性。

图3项目管理业务:隐患整改管理示例

2013年7月,为配合集团试点精细化项目管理需求,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设计并开发了精细化项目成本管理业务解决方案,该方案同时实现了工程款收入及支付、项目费用付款及报销、项目资金管理、材料工具设备进出场、出入库、使用消耗、及盘点等精细化管理所需的表单审批及登记流程。

图4精细化项目成本管理方案

合同管理流程范文6

关键词:生产经营;合同管理;项目管控;表单数据;可复用框架;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171-04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伴随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过快、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主,从而造成信息不流畅、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二是企业的业务流程梳理不完善,而在信息化建设中延续了传统的流程,从而造成了业务流程的不畅通,突出表现在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和按照计划节点进行资金支付等过程的控制上。

目前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等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类业务缺乏统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共享程度低。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所属项目、经营活动的联动管理,必须建立以合同为中心,将项目、合同、资金、票据、物资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关联起来的信息系统,构成各个业务相对独立,信息相互关联的数据链,形成贯穿于企业各部门的畅通的信息流,达到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集中、共享。从而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收付情况、物资流转情况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1 生产经营业务分析

生产经营活动涉及企业的管理、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物资等多个业务部门,因此,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两层业务关系:一是数据层面的关联性,重点是建立合同与项目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二是流程层面的关联性,通过各类资金表单关联项目、合同、资金、设备等资源,在申请流程中形成动态关联性。

1.1 资源关联性

数据的关联性和复杂性,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构建合同信息和项目信息的基础上,处理好合同与项目之间多对多的关系。

按照业务分类,合同类型可分为收入类合同和成本类合同,而项目依据合同建立,所以项目类型也分为收入类项目和成本类项目,并且一个合同可以拆分为多个项目,同样一个项目也可以由多个合同支撑。例如,一个成本类项目,其主要内容是采购各类信息、通信设备,而这些设备是为多个项目统一采购,则形成项目和合同之间一对多的关系;而一个收入类合同,可能分解为工程类项目、软件研发实施项目、设备采购项目等,从而形成合同和项目之间一对多的关系。

为解决这个难题,系统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实现合同与项目之间一对多的关系管理;二是构建虚拟合同,将项目和合同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分解为项目和虚拟合同之间一对多的关系,同时虚拟合同与实际合同之间建立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唯一依赖合同编码,所有与合同建立关联关系的项目其拥有唯一的合同编码。如下图所示:

1.2 表单数据

业务流程处理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流程发起、处理到关闭的所有环节中,贯穿了表单数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表单是关联合同、项目、资金、票据和设备的主线,对表单数据的管理至关重要。

表单按照业务类型、成本收入类型分类,每张表单与项目的关联唯一依赖于项目编号,与合同的关联唯一依赖于合同编号。由于表单数据关联多,为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将表单数据按照分级处理的原则,分为三部分:一是表单头部,包括表单名称、表单编码和表单类型;二是与表单类型关联的业务属性;三是表单公共属性。

一个表单可形式化定义为F(N,C,T,Tr,Gr),其中:F()表示一个表单;N表示表单名称;C表示表单编码;T表示表单类型,包括成本类、收入类工程进度表单和资源申请表单,发票收据申请表单,以及其他业务表单;Tr表示与表单类型T关联的属性,根据不同类型有若干属性;Gr表示公共属性,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开工日期、合同金额、建设单位等七项。

2 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

2.1 系统功能架构

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功能域划分为综合业务功能域、综合统计查询功能域和系统管理功能域三大块。其中,综合业务功能域为业务部室提供业务操作功能,包括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物资管理等模块;综合统计查询功能域采用表单、表格、图形等各种展现方式,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多维度的统计查询和分析决策功能;系统管理功能域,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维护功能,包括人员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日志管理等。系统功能架构如下图2所示:

在系统功能架构中,包括三个功能域、统一接入层、统一接口层,以及数据层。统一接入层实现了身份认证和权限访问控制;统一接口层提供了基于java平台的可复用框架的业务接口、工作流JBPM调用接口,系统外部excel导入导出接口、文件导入导出接口,以及数据库访问接口;数据层为系统运行提供了数据存储支撑,包括系统管理信息库、合同信息库、项目信息库、发票收据信息库、表单信息库、设备信息库、统计分析信息库等。

2.2 可复用框架

系统采用Java平台开发,B/S架构设计,构建基于jasperreport、Extjs、jsp、jbpm、struts、json等开源框架、符合项目实际需求的系统架构,形成可复用的功能框架并在其他项目中复用;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应用服务器中间件采用Tomcat 6.0,服务器部署的操作系统可选择Windows 2003 server及以上,或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

可复用框架采用三层架构:视图层采用JSP结合Extjs页面框架技术,通过ajax技术实现页面与应用服务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控制层采用成熟的Struts2框架技术;Model层又分为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系统每次从页面发送请求传到后台经过STRUTS处理,找到相应的处理类和处理ACTION方法,然后通过方法调用与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返回到前台JSON数据串,经解析展现在用户面前。

2.3 系统接口

信息系统的建设承载了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标准化过程,在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要满足业务人员从传统处理过程到自动化处理过程的特殊需求,如传统业务表单以excel为主手工处理,在信息系统中需要提供对此类表单导入和导出接口,从而满足当前业务操作需求,并能够提供表单导入后自动化处理流程。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就提供了excel导入和导出外部接口,此外,还包括了为合同、项目、设备等业务模块台账管理提供的文件导入和导出外部接口。

系统提供的内部接口包括两类:

一是为业务逻辑提供的调用接口,如图3所示的可复用框架中,数据请求、响应、处理、数据库交互的应用程序接口,业务逻辑类继承BaseAction父类;

二是业务流程接口,主要实现JBPM提供的三个函数,如下面表格中所示:

2.4 系统业务流程

系统的业务流围绕项目管理过程展开,贯穿整个流程业务数据流,则是以合同信息为中心、以项目信息为主线、以票据信息为联系、以资金信息为重心,将合同、项目、票据、资金和设备数据关联起来。参与整个业务流程的部门包括生产技术部、项目管理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和企业管理层,参与的角色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管理部主管、生产技术部专责、市场营销专责、财务部专责、企业领导等。系统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系统业务流程体现了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由专责负责具体业务操作,具体业务流程包括:

1) 当市场营销专责在合同台账管理中完成合同信息录入,代表了流程的起始;由生产技术部专责完成合同信息完整性审核,通过项目管理流程下发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部任命项目经理,由其在项目台账管理中建立项目信息,启动项目;项目计划,项目经理在项目执行期间,填报项目各阶段进度总结报告,在项目验收之前完成项目所有文档的上传工作;在项目资源申请节点,由市场营销专责在票据台账管理中填报发票收据申请单,并启动资金或设备申请流程,申请表单类型包括资金支付、收入申请,设备调拨、报废申请;当生产技术部专责收到申请后,在票据管理中审核发票收集信息,在核对完成后票据信息自动导入合同信息中的工程结算书中保存;在合同管理中有营销专责按照发票票据等信息完成合同资金明细,包括收入类和成本类合同明细。财务部门通过资金管理模块,汇总企业所有合同完成后形成的资金收入明细和资金成本明细。

2) 生产技术部以合同为统计单位,按照每个合同所关联的项目统计项目明细。

3) 企业管理层通过综合统计查询模块,查询合同统计信息、项目统计信息。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首先简介了当前信息系统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合同、项目、资金、设备、票据等数据的关联性处理的欠缺,并分析了企业实际需要解决的数据关联性、业务流程中表单数据管理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给出了生产经营经营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业务流程,并讲述了系统实现的可复用框架。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已经在多个企业实现了应用,尤其是在基于合同、项目关联性管理的信息通信服务业,得到了良好应用。系统界面如图5所示:

在完成上述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在未来的升级扩展中,将针对表单类型可定制、业务流程可扩展等方面深入研究,从而拓展系统应用领域、提升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 方旭华,颜慧佳. 基于工作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J]. 计算机时代,2010(10).

[2] 杜玉梅,周颖. 企业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9.

[3] 严蔚敏,吴伟明. 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Kenneth E.Kendall, Julie E.Kendall.系统分析与设计[M]. 施平安,郝清赋,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