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1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成本管理;现代管理方法;团队意识;奖惩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1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80

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投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要想利用有限的投入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就必须管理好科研项目的经费,避免因监管不善而产生损失。

1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1.1 缺乏整体性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立项审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的总结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科研项目有三大控制目标,即质量、进度和成本,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时,也必须重视对这三个目标的控制。但是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当前的科研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往往是对其中某一个阶段的管理,忽略了对整体目标的关注,导致成本控制不理想。科研项目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对它的管理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控制目标,应该重视每一个阶段,重视每一个控制目标,从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分析和监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

1.2 有效性不高

一个科研项目,无论它的规模大或者小,都应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思路或流程,项目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值,有什么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在哪里,怎样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阶段,怎样做好与下一阶段的衔接等问题,在这个项目实施之前就应该明确。成本控制人员给科研项目制定好一个适合它的、属于它的执行方法,才能使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提高科研项目的有效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节点设置和节点控制,突破重点、分步落实、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顺利完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3 缺少团队意识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科研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更需要共同协作。在一个科研项目中,会有不同的分工,或大或小的项目,它的成功都会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若干个个体、若干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项目整体,一个个体仅做好自己这一部分是远远不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团队间、部门间的协作、分工、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分工、协作攻关、互帮互助、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就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还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作用,更好地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益。

1.4 监管不严格

财务人员对费用的监管、质保人员对质量的监管、科研人员对项目进度的监管,这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他们共同协作、互相配合地完成三大控制目标的监管。科研项目的按期、按预算完成,不仅要依靠项目负责人的监管,而且需要财务、质保、科研管理的人员一同参与监管,在必要的情况下,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分管该项目的领导或者直接领导,甚至是公司领导也应该一同参与监管,大家共同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在每个节点都实施合理的、有效的监管,使项目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

1.5 奖惩机制缺失

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奖”和“惩”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它们只是一种外在的动力,但还是能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可以适当地避免拖沓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科研团队更好地、有序地、有效地开展科研项目。对参与者而言,则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参与者做的多或者少,办事效率高或者低,都有明确的奖惩划分,参与者可以更好地调节压力和动力。奖惩机制可以让参与者不会因为能力有限或者精力有限还继续承接新的项目工作,他们会高质量地完成现有的工作,甚至会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主动学习参加培训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还可以不断地提升

自我。

2 科研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实施

2.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又分为工作分解结构、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甘特图)以及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和项目执行责任分配矩阵三个方面。

工作分解结构是进行范围规划时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和技术之一,它以按预期或者合同规定的成果为前提,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组。项目组在执行期间,要完成WBS的各级工作包,这里面有详细定义每项活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所有工作包的完成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工作范围,每个阶段性目标需要通过几个节点来控制使其按计划去完成。这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可以以项目合同为依据,把项目分解为较细的、更容易管理的工作包,以提高成本管理、时间估算以及资源配置的准确性。

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也在前期准备中充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需要在项目存续期间内,将项目中对人工、材料等资源的需求或占用情况通过图形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加强管理力度和提高资源优化程度,又可以将已经存在的、或者未来将会存在的对项目的不利影响,进行及时总结和调整,对比项目实际情况,寻找出可能存在的偏差,来改正计划。

组织分解结构是项目组织结构图的一种形式,这需要将工作包与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分层次、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一阶段会用到责任分配矩阵,它将明确项目每个人在组织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关系、职责分工。

2.2 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的启动阶段应该有合理的成本控制,其中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两方面。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在成本管理中起着基础作用,它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基本特征。成本控制是为保证项目所花费的经费在预算之中,在发现问题之前或发生问题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及时解决和补救。启动阶段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明确成本管理的范围;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成本;重视加强成本审核。一个项目是否启动与需求分析密切相关,这也关系到下一阶段是否有必要进行。

2.3 项目规划阶段

立项审批阶段是项目规划阶段重要的一部分。在成本管理上,要根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合同书等做好项目成本的预算工作,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预算这两方面。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细化目标,将按计划和要求完成项目作为必要条件,把项目执行的方案进行规划和确定,编制要解决的问题范畴。项目计划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规划的详细程度和复杂程度与项目的规模和类型有关,这也造就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独特性。

2.4 项目执行阶段

项目执行阶段需要参与项目实施的人员按照项目管理的计划来开展工作,这是项目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检查项目执行的情况,审查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控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的基础上,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为促进项目得到更好的执行,应对项目进行详细分工,并培养2~3名项目带头人,负责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费支出及使用的监督工作,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来监督和管理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管理部门也要对项目进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预警,把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及时向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报,通过两个部门的协作监督和管理,确保经费支出与项目执行进度保持同步。此外,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考核机制,根据科研项目节点完成情况对不同人员进行奖惩,合理拉开奖金差距,从而对项目进展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2.5 项目结束阶段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正式验收产品、服务和成果的环节,也是成本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项目结束即意味着成本管理的结束,而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理解。项目结束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反映在决算活动中,也就是确保决算能够准确反映项目的真实投入情况,然后在财务工作中对项目收入与支出数据进行结转,全面、细致地分析其中的纰漏,决不放过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任何一点差异,从而实现决算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和专家还须进行验收并且给出评价意见。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对项目的评价,尽量采用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考评。宏观评价侧重于科研项目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工作计划以及综合指标,得出项目的总分,从而进行判断;而微观评价侧重于项目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在项目结束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成本管理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成本管理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先辈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科研项目成本的构成以及成本管理的现状,列举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将质量、进度和成本三个控制目标关联起来,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进行了诠释,希望能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使科研项目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秋吉,李南.基于挣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指标和进度控制指标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6).

[2] 阿儒涵,李晓轩.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2).

[3] 边晨,施宙.略谈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2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管理;PDCA循环;运用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19-01

医学科研属于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也是现代化医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医学科研效果,我院从上个世纪末就加强了科研项目管理,而从2011年开始将PDCA循环运用在其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与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与2013年开展科研项目管理时在人员、科目等方面基本上保持一样,仅有管理方法不同。

1.2 方法

1.2.1 计划(Plan):计划属于PDCA循环第一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我院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一般可分为申报立项、中期管理及后期管理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些部分进行总结与分析后发现存有这样一些问题,比如州级项目立项数少,科研水平总体层次低;项目按时结题验收率很低,而且部分出现申请延期;科研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申报各类项目课题缺乏创新,难以突破等。2)找出问题影响因素。通过对各个阶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找出这样一些因素,比如管理模式依旧停留在被动管理阶段,缺少规划、前瞻,需要进一步提升;医院缺乏高校科研平台的支撑,基础比较薄弱,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不佳,申报州级等科研项目中无优势;完成课题验收的负责人缺乏主动登记的意识,宣传也不到位;某些课题负责人没有责任意识,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很好的预测各类可能,结题验收率不高。3)针对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制定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计划与整改策略。积极引入与学习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完善;健全我院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信息进行科学化与自动化管理;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同时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对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流程应进一步优化,应将科研管理部门在申报中的指导与把关作用突显出来;强化协作攻关意识,正确处理常规工作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正确指导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加强宣传的力度,提高相关负责人的保护意识,并积极投入到申报工作中。

1.2.2 实施(Do):实施阶段属于PDCA循环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加强重视,加强组织管理。医院的领导要加强关心与重视,落实科教兴院方针,加强组织管理。课题申报之前,相关部门要及时展开会议,将相关指南、政策等普及到科研人员中。申报后期则要实行项目预评制度,管理部门人员要对标书进行形式审查,并召开医院学术委员会会议,预评估申报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若评价出不合理,则要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合格为准[1]。2)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我院根据上级相关政策及自身情况制定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医院科研管理条例》等文件,并且制定了课题获奖奖励、课题配套经费等激励制度,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总结与完善。比如在2012年,我院完善科研考核制度,将其指标纳入每年个人与科室年终考评中,同时列入科室主任任期考核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3)促成协作,组织协调州级以上的重大项目申请,在申报的阶段,科研管理部门要主动带领与组织各个学科、专业的人员进行交叉项目的申报,将大家的智慧结晶汇集起来,争取申报成功,从而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4)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比如加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的建设 。5)加强课题质量管理,加快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2.3 检查(Check):该过程主要是信息收集、加工及判断,在该阶段应注意这些问题:1)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反馈机制,将医院科教部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科研主管单位抽查及项目负责人自查反馈等结合起来,并找出实施过程中存有的问题与缺陷,在检查中及时纠正与补救[2]。2)开展年度科研管理工作的调研,采取问卷、个别访谈及座谈等形式对负责人、项目主要参与者进行调查。3)将管理任务一一分配给科室主任,进一步要求各个科室要重视相关工作,督促他们努力实施,并按时做好总结。

1.2.4 处理(Action):将检查出来的各类情况进行处理,并肯定正确的结果,总结后制定相关标准,巩固所得成果,并将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此外,通过检查将效果不显著或不符合要求的措施,要进一步分析研究,而不能回避,将其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3]。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013年我院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数、课题验收数、课题成果登记数、成果获奖数明显多于2010年。

3 讨论

我院将PDCA循环应用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该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还能解决无法适应现代科学管理的各种问题,使得科研项目管理行为更规范,实现科学化管理。因此,笔者认为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明显增加我院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数、课题验收数、课题成果登记数、成果获奖数,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叶斌,王晓稼,吴国萍等.PDCA循环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4):60-63.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3

关键词:档案管理;项目生命周期;服务创新;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23-02

科研档案是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直接记录了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具有客观真实性和完整成套性的特点,它既是科研项目的直接产物,又是继续开展科研项目的基础和阶梯[1]。因此,对于科研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科研项目的复杂化以及科研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的转变,促使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档案信息的来源广泛、载体丰富、内容复杂,导致由传统的档案查阅服务逐渐转向主动式服务,给数字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需求

1.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大数据对国家的治理模式,对企业的业务模式、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世界步入了大数据时代,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传统档案的纸质文件管理,已远远不适应信息发展的需要,同时各类文件的增多,库房资源也成为档案管理存储的瓶颈;另一方面,传统的档案系统已无法满足大数据档案的管理,必须采用新技术对大数据档案进行分布式存储和快速化检索。因此,全方位的平衡科研用户的研究资源及其档案处理工作,支持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对档案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科研项目的挑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类学科的逐步交融,提升了科研项目的规模性[4],必然促使着科研项目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科研项目覆盖学科多,涉及人员多,更加注重全球性、跨领域的协同研究,使得研究过程中档案的编研与分类工作具有极强的多变性和综合性特征;另外,科研项目的复杂性要求科研用户必须自己从得到的档案信息中进行二次加工,增加了档案用户对信息理解和分析的工作量,同时也拉大了数字档案管理主体与档案服务对象的距离。因此,这种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科研项目不断促使着档案管理的理论含义不断扩展,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业务环节不断灵活,档案管理的内容载体不断丰富。

二、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影响因素

科研用户、档案资源与档案管理服务团队是服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把握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优势,其中重要环节包括:(1)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面向科研全生命周期开展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具有专业背景强、支撑材料复杂的特点,传统被动的档案查阅服务已阻碍了档案管理服务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档案采取进一步的加工、转换,因此,依靠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员和档案信息分析师是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重要条件。(2)科研用户沟通机制。建立稳定的科研用户沟通反馈机制是开展档案管理服务的重要环节。事实上,此环节贯穿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需要多种服务沟通机制来保证服务模式的开展。因此,档案管理服务团队与科研用户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流会,及时收集科研用户需求,辅助其完成档案编研工作,保证档案工作持续规范地推进,此外,在借助传统面对面、电话等交流方式的基础上,同时采用讨论组、微博、论坛、微信等即时工具进行反馈交流[5]。(3)档案分析利用模式。传统的基于馆藏档案的手工整理、汇总和归档,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工作,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将是在云平台上建设云档案系统,实现云存储,并基于此,将支持档案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不断地整理、分析、挖掘,形成档案的智慧分析库,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

三、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分析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包括项目开题、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项目结题,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服务团队根据不同层次用户的研究进展,以合作的方式,获取项目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实时档案资源需求,同时以档案资源集为基础,建立档案智慧分析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档案分析与管理服务。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围绕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科研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与获取。首先,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通过深入到科研用户的物理场所,了解、分析和解答科研用户的档案编研等相关问题;其次,档案管理服务团队成为科研用户的成员,共同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在了解科研用户档案文献资源需求的同时,能够及时地提供档案资源管理服务;最后,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档案资源的分析与服务[6]。这样,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和灵活转化,确定科研用户需求,并结合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关于项目的具体推进情况,实时提供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服务。

1.相关档案推荐。在科研项目选定过程中,由于科学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档案信息对于科研用户对研究问题趋势的了解和思路的梳理是很重要的。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通过当前现状的调查,向科研人员提供其支持项目研究发展的相关研究历史档案成果,为科研用户提供系统化的档案报告。

2.规划档案咨询。由于科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局性,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纲要,帮助科研用户能对项目的档案分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体性的把控,同时,通过与科研用户的沟通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从而,加快了科研用户的技术路线报告、技术方案文件等档案的编研工作进度,促进项目推进。

3.文件档案分析[7]。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针对支持项目的数据档案公共平台,科研人员必须利用相关项目的档案信息文件,从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经验,防止重复性工作。而通过对具体相关科学领域档案的组织,档案的分析、支撑科研问题的档案鉴别是档案管理服务团队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能够形成严格标准地面向过程监控的科研档案集,其中包括和资源协调文件等相关文件档案。

4.专题档案总结。在大型科研项目结题过程中,由于档案信息门类繁多,项目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可以作为整个科研项目组的一员,依据数据生命周期全面分析整理并记录科研用户的纸质和数字档案处理情况,同时,依据研究生命周期,细致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和档案文件资源,并进行相关性的处理、统一的整理和归档,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四、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挑战

当然,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挑战:

1.档案信息安全性。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对科研用户的档案信息是实时获取的,并且与其进行深度的反馈,但是,一个完成的科研项目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在这整个时间段,由于人为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可能导致科研用户的部分档案信息遭到泄露。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安全保密意识。另外,科研用户在与档案服务人员共享档案的同时,应该及时告知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存储访问方式,这样,通过科研用户与档案服务人员的协同,就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档案信息的深度整合[8]。档案管理服务是在传统相关档案信息资源有序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因此,围绕一个科研项目,所涉及的档案信息种类繁杂,同时,参与项目的科研用户也在不断地更替和变化,加大了对于庞杂的档案资源的有序整合难度。此外,为了支持项目的执行进度,还需要对相关档案信息进行获取、共享和分析,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多层次整合的难度。

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能够以综合化的方式参与到科研用户的档案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深化了科研用户的互动体验。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才能,为科研用户提供基于实际问题的档案知识资源方案[9],此外,档案管理服务团队能够与科研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反馈,这样可以对档案管理服务进行跟踪,从而有效增强档案服务价值,提升用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淑改.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2,(1):28-29.

[2]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R/OL].[2013-01-11].http:///insights/mgi/research/technology_and_innovation/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for_innovation.

[3]兰祝刚,惠英,李刚.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工作[J].中国档案,2013,(9):74-75.

[4]强伯勤.“大科学”与“小科学”的统一[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3):291-292.

[5]邓菲,李宏.嵌入科研的情报研究服务新模式探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7):10-14.

[6]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3):1-8,33.

[7]毕建新,张照余.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效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42-45.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4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评审;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技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科研经费总量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等学校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作为高校科研的重点和支点,对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学科建设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科研项目评审是科研项目立项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科研项目评审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评审中专家选择机制不完善。为保证评审的公正、合理,正确挑选专家是关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的专家中不免混杂着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所谓“专家”,这给项目评审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带来了许多问题,更增加了项目评审中的不确定性。

2)科研项目评审机制不够健全。提出项目是重要的,在评审过程中对其加以认识与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评审机制。

3)项目评审过程缺乏监督。高校科研项目的评审往往由科研管理部门直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而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例如没有纪委的监督,这就缺失了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

2 科研项目公平公正评审的对策研究

如何合理合法、真实公正地评估科研项目的水平、价值,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但随着科技进步,项目的评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非所有的科研项目都有价值,因此评审程序中的任何一关,都是对项目的严峻考验。作为高校行使科研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高校科研处承担着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结项等艰巨的任务。然而,在科研项目评审过程中,科学有序、公正公正的原则,严谨、专业、客观的态度显得非常重要。为保证科研项目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科研处必须在总结历年评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评审原则与要求,建立系列规章制度,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把会议评审关,从而提高项目评审的透明度。

1)要提高评审中的公平性,应建立一个良好的专家选择机制。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那些学术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工作作风的科研人员作为评审专家。应注意对评审专家及其最近的研究工作情况加强了解并加以评估,在一定时期内总结他们的评审情况,从而对评审专家进行“反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先期选择同行评审专家的一些漏洞,帮助学科能更准确、更可靠地选择专家去评价科研项目。加强一系列明确的保护性措施,如对年纪很大,多年不在第一线工作以及行政、社会事务繁忙,已无时间参加科研的专家,不再参加评审工作。严肃评议纪律,严格规定评审专家在两年内不能申报相似内容的项目。允许申请人提出不希望送交评审专家的名单,科研处考虑尽可能回避这些专家。评审意见应全部反馈给项目申请人,申请人如果有争议,可以提出申诉,科研处应认真对待,专门研究并给予正式回复。

2)评审机制要保证合理、真实、公正地评价科研项目。在项目的水平、价值面前人人平等,使真正有水平、有价值的项目获准,推动我国的科研工作。项目的评审制度,对于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评审中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遏制拉拢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处必须制定严格的评审规则和要求,对评审专家,实行会前承诺制度,提醒专家注意评审纪律,注意回避、保密等制度。全体专家必须本着对学校、对个人、对项目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每个项目的申请人条件、工作基础、应用前景、可行性以及创新性等进行严格认真的评审,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命中率。要把项目的申报作为基础,对项目前景好、有希望获得更高级别立项的项目予以优先推荐申报。无论推荐或不推荐,评审专家对每个申报的项目都要认真负责地逐一写明推荐或不予推荐的理由,给予项目申报人负责任的答复。实行记名投票推荐责任制,每位专家均应对自己的推荐意见负责。主审专家和组长均应在专家评审表上签字,切实做到公平公正。

3)为确保所有项目书都得到公平和公正的评审,还要建立健全项目评审监督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工作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监督制度,实施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学校领导、科研处、纪委办公室(监察处)要严把会议评审关。根据项目分组情况,科研处和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在会议评审的当天从学校专家库中随机抽调本次未申报项目、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组成若干个专家组,按照项目下达部门确定的评审标准和推荐指标进行评审推荐。在会议评审中,实行纪委监督制,纪委工作人员全程监督,所有评选结果现场统票亮分。

项目评审公平公正是关键,从项目的申报到项目的立项,所有程序均须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一是项目申报不仅要在校园网申报信息,还需给每一个二级学院下发纸质通知,要求各二级学院宣传到位,给每位老师传达项目申报精神。二是所有申报材料均需两次审核,先由各二级学院领导审核签字,再由科研处组织人员根据要求严格进行资格审查。三是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评审结果要及时在科研处网页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

科研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对高校科研项目的认识,对提高科研质量、促进优势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研项目的评审中,必须坚持严谨、客观、专业的态度,科学有序、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而保证科研项目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高项目评审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 徐德永.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2011(5):112.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5

关键词:科研项目 经费预算 经费管理 预算执行监督 信息化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仍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科研需求,不能摆脱我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低下的现状。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如何对有效的农业科研经费进行监管,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财务人员如何提前介入项目申报立项前期,参与经费预算编制?如何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本文试图从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多个层面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探索与尝试。

1. 存在的问题

1.1项目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

1.1.1对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

科研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但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行经费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1.1.2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差异

部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项目指南的制定者并非真正的项目实施者,他们很多人可能从未经历过真正的科研工作,而且农业科研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项目实施中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往往在项目指南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导致项目预算的不科学。

第二,项目实施者并非财务专家,对项目指南中可列支费用的科目内容的不熟悉和不理解出现超比例开支,进而违反预算的情况。

第三,预算编制依据与预算执行依据的差异。科研事业单位执行的是《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费预算往往是依据项目指南或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编制的,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与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容易导致预算的编制偏离预算的执行。

1.1.3未建立科研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制度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未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目前各农业科研单位只是针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经费总量等情况进行奖励,并未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更未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没有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使预算流于形式,缺乏控制力,也因此导致现实中存在大量科研项目大多结题未结账,结余项目资金仍然由项目主持人自由支配,用于非原项目预算列支的开支范畴。

1.2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重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对于目前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资金是稀缺资源,争取科研经费也成为科研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都特别重视,但一旦争取到经费后,又疏于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尽管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财政经费的绩效评价,但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毕竟还未有成文规定,国家对项目经费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更注重项目立项评审,其次是项目结题验收,而没有阶段性的定期检查和绩效评价。一旦项目未通过项目审计和验收,科研经费被浪费已成事实,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进行弥补。

1.2.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各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与ERP(企业资源计划)已实现了无缝集成。我单位于1997年即进入到会计电算化阶段,所用财务管理软件为用友系列。但财务管理系统相对封闭,其账套数据不能被其他系统共享利用,而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又不可能为账套数据的特定应用进行定制开发,这就限制了财务信息的流通、挖掘、综合利用,甚至形成了财务信息的“信息孤岛”。对于项目核算数据来说,其结果是无法有效完成对项目经费预算的全程监管。

2. 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2.1创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因为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和研究过程的不可预见性,从而决定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科研项目工作的各项经费开支进行准确地估算和测算。对一个不确定具体项目而言,所需费用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显然,当前普遍采用的固定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科研经费运动的规律。应采用在一定区间值范围内的弹性预算编制法,对研究活动中发生的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预算调整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核批。需要追加预算时,可按照规定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另一方面,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项目经费的预算一定要与项目研究的任务目标相关;遵循政策相符性原则,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2.2创新管理机制,财务人员全程参与科研项目管理

预算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约束力,是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它从本质上体现了财务管理的宏观特征,体现了预测未来、规划现在、约束过程、实现目标的财务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因此确保懂财务管理的人员参与预算编制是使预算管理发挥作用的前提。由于各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研究的特殊性,其经费使用的侧重点亦不相同,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整体发展战略以及阶段性目标,提出总预算方案,然后财务人员再根据具体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总体预算方案进行全方位分析、分解、论证以及反馈、沟通和协调,并在调整中达到一致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方案一经确定通过,便具有了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所承担责任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甚至个人就会充分发挥一切潜能,严格执行实施,顺利完成。

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参照经费预算进行管理、监督并提出合理建议。定期将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情况进行分类、归并。具体核算出每个预算科目的实际开支金额,并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每项开支的结余和超支情况,进而进行调整,保持与经费预算的高度一致。如有不可预见事项发生导致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经费预算出现较大差异时,可以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预算调整。财务人员应参与项目经费的验收、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只有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做到了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责权明确、各负其责,科研事业才到蓬勃发展,才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2.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完善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机制

预算行为本身是一种控制行为,预算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控制制度,任何一项控制制度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对科研项目预算的遵循性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实施和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应采用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立项申请、资金预算、阶段性的中期考核到结题验收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从项目质量、进度、财务支出预算多个方面进行跟踪控制,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主要措施为:

第一,加强项目的中期评价,不但要重视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更要重视中期检查。对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弥补,并以中期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划拨的依据,避免结题验收不过关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做好日常成本费用的登记,尤其是间接成本费用的分类和登记,确保间接费用合理分摊到项目成本中;

第三,监督项目经费及时按进度形成支出,这不但需要经费划拨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科研项目执行部门的努力。

2.4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跟踪预算执行、及时发现、分析预算差异并调整预算,加强预算的事中控制。农业科研项目要进行项目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环节进行经费预算监督考核、实施奖惩。对项目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对预算执行较差的项目进行惩罚,对预算执行较好的项目进行奖励。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力。

2.5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实现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

当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提升其竞争力。

项目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正是要打破财务管理“信息孤岛”,使财务管理软件中针对各项目的经费收支数据能够被提取、二次加工,形成项目经费支出的监控数据源,对项目经费收支进行实时监控,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监督。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3.1系统目标

完成财务管理软件项目核算数据的采集,预算数据的采集,生成项目经费收支动态数据,完成项目经费支出与预算数据一致性的比对及监控,成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项目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工具。

3.2采集接口

3.2.1用友账套数据采集接口

针对用友的账套数据库建立专门的数据侦测机制,当有相关项目核算凭证数据变化时,其对数据采集模块发消息,由数据采集模块主动向用友数据库建立连接,提取相应的凭证数据通过网络传送给项目经费数据库,通过特定的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最终形成项目经费的收支、预算汇总结果。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超支金额及超支比例用红底白字标出,参见图3)。

查询功能:根据给定的项目编号或项目名称,系统自动检索符合条件的项目经费预算金额、实际发生金额,按成本费用的代码降序排列。系统用绿色3D方块表示预算金额,用红色3D方块表示实际支出金额。

警示功能:若项目出现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金额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检查财务凭证数据的准确性或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预算。此时代表实际支出金额的红色3D方块会闪烁(图4中“5.差旅费”的红色方块高度超过绿色方块,其会闪烁)。

3.3.3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构成图

如何有效控制项目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使之与预算相一致,有必要在各个成本费用的支出比例上进行平衡,防止出现一些成本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比例,而一些成本费用无法按预算完成支出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项目经费预算的构成比例饼图和实际支出的构成比例饼图,两者布置在一起进行比对。

同样的成本费用其预算占预算总额的比例及实际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例一目了然,以预算构成图为参照,提醒项目人员均衡使用经费。如图5所示,淡蓝色代表的“5.差旅费”占实际支出总额的比例为11.41%,而其在预算中所占比例为8.08%,已超过了预算比例(超出并不一定代表相应的成本费用已超支,只是提醒其比例结构有问题)。在项目结题审计前期,两个饼图比对的结果趋于一致,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一致,预算执行很好;反之,则表示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背离,预算执行很差。

4. 结束语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既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EB/01].豆丁网

.

[2]隋玉银,王蔚.预算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5):305-308.

[4]沈建新,郭媛嫣.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91-6593.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6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科研经费是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有力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不但可以节约资金投入,提高经费利用率,而且还能够带动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进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因此,研究科研经费的管理及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的来源少,利用率低

我国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发放的经费、科学基金补助、企业资助。因为获得科研经费的渠道比较少,这就形成了现在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同时,政府拨款和企业资助还尚未完全健康运行,所以,在决定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向上受到很多干扰,效率比较低,很容易导致腐败现象发生。有些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科研项目由于经费不足而放弃,但是还有一些其他可以暂缓的科研课题,却可以优先获得经费。

(二)科研经费缺乏科学预算,制约力度不够

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得到充足的科研经费。想要获得科研经费,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预算,可是当前我国在科研经费预算工作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对科研项目进行预算的时候,不能客观地体现获得的期望收益。科研经费缺少科学的预算,制约力度就会不足。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责任人没有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只是认为预算的最终目的是可以成功申请经费,申请完成之后是可以不依照预算进行的;财会部门不了解科研项目的运作机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预算中不能包含隐藏性支出。

(三)科研经费支出比较混乱,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科研部门并没有对科研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或只是核算其中的一部分费用。收付实现制是核算的基础,但是这种方法却没有充分反映核算科研项目中的每一个要素的支出费用。

也有些科研部门使用的资金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折旧计算,水电费用支出、出差费用支出、工资等很多费用都没有算到科研收支范围内,造成与其他科研项目界限不明晰,管理混乱。

同时,在报销单据中还会出现违反纪律违反规定的情况,例如在报销单据中作假,报销的原始凭证所写的项目和财务账目不相符等,原始凭证的准确度大幅度降低。

(四)片面关注资金,存在资产流失问题

购入资金和资产流失问题在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中都会发生。有些是没有规范化和详细的明细账;有些是购入资产没有规划、没有审批,收到的捐赠资金不入账,长时间不清点库存实物,这都会带来资产流失;还有些过度重视资金而忽视实物、只注重购入而忽视管理,账目明细没有详细的记录;还会有购入的设施长时间搁置不使用等情况。当前,涉及到科研项目的组织部门比较多,可是责任范围却不清晰,导致了职责交叉、没有人管理的真空段。

(五)相关规定建设不具有专业性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不能缺少相关法律的约束,即使在财会工作中有《会计法》的法律约束,在科研经费的利用方面,国家自然基金、科研三项支出、国家社科基金等也都有对应的经费管理规定。可是,法律制度还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有关的规定也没有做到公开化,同时还不够专业,可执行性差,对合理使用科研经费造成不利影响。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开拓经费渠道,最大程度缓解供需存在的矛盾

一方面,对于科研经费的筹集要放宽政策,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个人或者是外国基金应该允许投资;另一方面,当今已经处于知识经济阶段,科研投资所得到的科研成果属于无形资产,利用经费的增值,国家对于银行贷款项目对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最终实现资产保值的增值目的;最后,对于科研项目对市场进行筹资的行为应该允许,因为这不仅能够使国家的科研投资风险明显降低,还能够有效的将市场机制更好地融入到科研活动中去,不仅解决了经费难题,也通过市场对科研目标潜在价值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判。

(二)建立经费预算制度

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不断提高,能够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首先,要让科研人员对预算有十足的重视态度,预算编制的模式要实现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充分的相结合,对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指导;其次,对预算的约束力要逐渐加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监督并且督促项目负责人员按照立项书的预算严格执行,一定要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最后,对于科研项目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和需求,如果没有违背政策,可以对项目的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来更好的保证预算实事求是地执行。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关系

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注重管理制度和方式,对于责任权利要明确。其中经费的管理是核心和重点,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科研机构应该注重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到期望的效果。并且,科研经费作为科研机构经费中的主要组成,不是由个人来管理的,而是科研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应该明确科研项目的总责任人、科研管理组织和财会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促进三个部门相互协作通过经费管理完成项目管理。财会部门应该研究并预测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带来的收益,并参与到科研项目的中期阶段管理工作中,分派专门管理人员搜集并整理每一个研究课题的经费开销,以科研课题的特征和实际合同需要为依据,把有异议的资料适时向科研项目的总责任人汇报,促使科研责任人可以及时管理经费合理支出,确保合理利用科研项目经费。财会部门应该及时提交完成科研课题的相关资料,同时,科研项目责任人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结账,适时处理科研剩余经费,以防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四)采用高科技技术,实现科研经费网络化管理

电子信息时期已经到来,电子信息技术会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改变。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财务管理作为关键,业务管理和财会管理相结合,可以进行电子信息核算的一种新的管理形式,能够大幅度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信息化管理程度,凭借许多的管理软件促使科研经费管理透明化、财会信息传递及时化、管理科学化等等。实际上,科研经费的使用具有独占性和半透明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独占性,指的是只要科研经费入账,所有经费都会使用在科研项目中。半透明性,也就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当中,因为会有一些禁止外泄或者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有很多财务信息是不能完全做到透明的。但是如果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财务信息加密就能够实现公开化,这就能够解决保护知识产权和信息公开化之间的矛盾。

(五)将投资人补助转变为科研机构贷款

应该适当变换传统的科研经费投入形式,把投资人补助转变为科研机构贷款,也就是说把投资人和经费使用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一步明确,共同承担科研风险,促使科研项目的总负责人能够以科研项目为重心,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来说,科研项目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投资人担负所有的科研风险是不合理的。因为科学研究人员在获得经费从事研究工作,不论科研项目是否成功,科研人员都是受益者。依据风险和利益相对应的理论,科研人员应该在这个科研经费的投资中负担一定的风险。所以,把直接拨款转变为贷款可以减少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科研经费使用人的实际利益相关联,转变成了投资人和科研人员一起担负科研风险,这样可以大幅度带动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经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投资人和科研人员进一步谨慎对待科研项目价值评定经费预测。

(六)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树立成本核算意识

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应当以科研项目收入分配准则为依据,形成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系统,对科研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于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进行分开管理和核算,明晰不同的报账准则、收支范围、经费审批权力和流程,做到有据可查。在进行科研经费日常开销核算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开展二级核算,设置专门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进行集中核算,改变传统的一律按照收付实现制度的核算方式。部分科研经费可以和企业会计相关联,依照职责发生制的理论分开处理科研成本和其他费用,明确费用的担负时期,明晰科研项目内每个课题之间的界限,依照合理的占比分摊科研和生产时期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科研项目的收益,根据此收益情况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才能体现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责任人对科研经费的支配权和共享权。于此同时,增加科研劳务费用等会计科目,体现科研人员的人工费用,而且应该把这类费用划入科研人员账户,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及时缴纳个人所得税。

(七)全面建设相关法律规定

因为科研工作自身的很多特点,科研工作主要是记性脑力劳动,不能简单地使用普通产品价值的衡量标准对科研成果进行价值衡量,所以,应该与科研工作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法律规定,提高专业性、可执行性。例如可以适当提高奖励,重视惩罚。以防止出现工作认真与不认真都是一样的情况,利用相关规定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创新自主性。

(八)完善科研经费的后续监管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的后续监管制度和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应该针对科研项目制定具体绩效标准。对各个科研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和考核,不仅要注重科研经费投入过程中的管理,还要加强对经费投入以后的产出及绩效管理,并且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的科研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包括科研人员的知识体系是否科学、薪资是否合理,还有科研所用的设备和材料等采购是否合理等。也可以选择在社会上公开聘用监管队伍,对科研过程中经费的管理进行严格控制。

结束语

科研经费能够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在科研活动中形成合理的、规范的财务监督形式,对科研活动后期阶段的资产要进行认真总结,防止资产流失状况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进而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波锦.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2).

[2]杨明静,张强.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