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管理的概念

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新经济;林业管理;新概念;现状;重要方法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必然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林业必须向现代化发展,林业管理模式也应该走向规范化,在这种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从不一样的角度来阐释林业管理概念,这为林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就新经济条件下林业管理的概念的相关问题做具体的分析。

1.新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新概念浅析

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对新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新概念进行浅析:

1.1林业生态化

发展林业不仅是为了使相关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是因为林木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传统的林业管理将重心放在企业经济发展上面,而忽视了林业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但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人们应该更加注重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化也是未来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林业管理也更加趋向合理和科学化,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倡导下,在对林业进行管理时应该以绿色环保为出发点,确保生态平衡,重点突出林业生态化的建设成果。在实际的实践中,要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信息化的产业模式,在具体的管理中,根据当地特有的气候、地形地势等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林业建设,将林业种植与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逐渐形成生态文明的科学管理模式。

1.2绿色生态林业

新经济条件下的林业发展并不是单纯一种产业模式,而是拥有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等多种产业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渐实现绿色生态林业,特别是农村林业可以有足够的条件形成绿色生态林业。绿色生态林业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绿色培植,形成有特色的旅游观光产业,这样既能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又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应该将绿色生态林业重点放在农村发展,农村土地需求没有城市紧张,再加之,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直接证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1.3林业信息建设

当今世界无论是哪种产业,信息化都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林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实现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通过计算机,相关企业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直接向有关技术人员或者相关部门请教,国家相关部门也可以在网络上建立服务网站,以供相关企业查询参考。林业信息建设需要相关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企业和部门都要加大投入这样才能全面推动我国林业向信息化发展。

2.新经济条件下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林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而言,新经济条件下我国林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向现代化发展。新经济条件下,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管理技术不先进

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林业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很多的管理人员受传统林业管理思想的制约,很难转变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不顺畅、模式又过于单一、监管不足再加之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少数单位对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观念淡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在局部地区仍然时有发生,一些基层单位执法队伍没有符合工作要求的交通、通讯工具,现代高新技术在林业管理中应用水平还很低,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

2.2林业保护意识不够强烈

在当前的林业发展保护中,有些人受到主观思想的影响,在利益驱使下,往往采取破坏性的方式,形成林业资源的浪费,这些意识的落后,造成信息化技术的参与不够,农民增收相对艰难,难以推动林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利于产业链的形成。毁林开垦违法开采等蚕食林地现象在地方仍然比较严重采矿、采石和取沙等蚕食林地行为依旧存在,不利于林业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3.探讨新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1)生态旅游林业产业的新模式。在当前新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结合山区林业发展的特色,推出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是当前林业经济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具体的管理中,可以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与林业管理的实际特点,将人性化、生态化的旅游与林业管理相结合,更好的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林业与生态旅游的完美结合,更好的实现生态化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

(2)搭建信息化管理综合模式在林业现代化管理中,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形成服务林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整合林业技术传媒服务的各种资源,协调运行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林业技术传媒服务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市、县两级应组成各类专家组,包括粮油面、经济特产、蔬菜食用菌、园林花卉、畜牧兽医、水产、病虫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市场信息分析等方面,同时建立与升级专家的非正式求助机制建立服务考核制度包括专家值班制度、咨询反馈制度、情况整理制度、信息收集制度、信息分析制度、信心制度、林业技术传媒工作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实行承诺制服务和全面无假日服务。

(3)生态林业文化建设模式生态文化是树立和形成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摒弃人类破坏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以索取自然为代价换取过度消费广泛普及生态知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深人人心。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林业管理进行多方面的概念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进行优化改革,不仅影响着相关企业的发展,还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新经济条件下林业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为相关林业部门提供借鉴,为我国林业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科]

【参考文献】

[1]李珂.林业: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J].绿色中国,2005(15).

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历史名城;文化创新;地域特色

历史在文化创新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文物保护与城市开发的碰撞、文明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三个方面。历史名城发展战略应是:坚持保护第一思想,废除破旧立新意识;搞好文物普查工作,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制定名城品牌战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抛弃仿造人文景观,力求历史真实再现;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促进名城持续发展。

一、池州概况介绍

池州,一方萦绕历史神韵的土地,一片充满文艺气息的天国,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美誉。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东邻金陵,南接黄山,西眺匡庐,是长江南岸的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特的地理位置催生出池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吴侬软语、三楚情思、中原雄风在这里融会流转,孕育出一代代文人墨客、风流才俊。

基地分析:白洋河滨河景观带位于贵池区西郊,景观临近杏花村大道,周边分布着居住区、行政办公区、教育区、文化区等,交通十分便利。基地有着特殊的自然地形,地势高低起伏,最大落差可达12米。

我们这次的开发目的旨在通过寻求滨河绿地的生态恢复与价值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立足现状提高开发附加值,形成城市空间的民俗风情展示带。

二、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理念

所谓地域特色就是某地区在历史积淀、文化背景、空问形态、民风风俗、物质构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及人们的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特点。

(一)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是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内容。安徽池州市发展到了现代,“城在景中”是池州山水城市的又一空间特征,我们这次的开发目的旨在通过寻求滨河绿地的生态恢复与价值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立足现状提高开发附加值,形成城市空间的民俗风情展示带。

(二)地理特色和空间形态特色。在旧城改造中,应充分体现城市的地理特征和原有的空间形态,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地域特色。旧城改造以前,白洋河滨河景观带周边建筑均为村民自建竹筒房,形态简单,缺乏特色。成功进行文化城周边景观改造后,这一现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三)文化梳理与总体规划设计。我们这次对白洋河滨河景观带的设计为体现池州特色的秋浦历史文化,设计从文物古迹、文化遗存、名人踪迹、民间传奇四方面对池州文化进行梳理,来作为景观整体规划和局部设计的依据。我们将整个景观分成五大块,分别是:秋浦古韵、秋浦诗林、秋浦仙境、秋浦乐章、秋浦禅茗。

(四)景观系统分析――“一轴三入五心六配”。一轴,即一条景观主轴线。方案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规划,整条主轴线东西向900多米一线贯通,上置观景平台、座椅、亭台等一系列供游人观赏、游玩、休息的场所,配合花池、树池、跌水、小品,将900米的长距离景观线路联接起来,使整条线路更富有生命力。三入五心,即三条主入口和五个重要景观点。入口作为景观道路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连接景观主轴线的基础上,配合小径,也成为了五心中的三个主要景点。五个大景点做为本案重要设计对象,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丰富了公园的主题,使广大市民更加了解这座历史古城。六配,即一些小型景观和休息场所。小型景观与休息场所的介入,不仅使幅员开阔的景观带的文化内涵更提升了一个新层次,而且还注重了整个景观体系的空间连贯性,使整个方案一气呵成,在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方案的设计充分的利用了基地的特殊地形,抓住了马路与沿河两个方位高低落差的特征,在设计中也站在施工时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角度,确定了打造一个自南向北由高到低的滨河景观带。

三、规划设计构思

1、设计理念。基地自身具备良性循环城市水环境,加之融于自然、变换自然、装点自然、取材自然的设计理念,设计将着力从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修养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社会公益价值及经济价值并重的角度出发,通过将以上水、岸、绿三种元素的重构,进而实现池州市缤纷色彩的民俗文化展示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具有池州地域特色的城市现代滨水景观――具有鲜明文化风情的亲水休闲开放空间、优美的生态景观体验区以及丰富的秋浦文化风情展示带。

2、设计亮点。设计在现有元素基础上,强调景观绿化及公共空间设计,同时完善交通体系,深入剖析相应的文脉资源,加强对区域风情的挖掘;细化白洋河不同形式的亲水岸线形式,对池州市地方民俗风情进行归纳,追求旧有基地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创新,通过“秋浦历史、秋浦故事”进行风情主题的演绎。生态景观园人文风情线从自然、科技、生态三大块展开,并分别衍生到文化、创新、环保的层面,力求自然生态元素的完美融合以及基地历史文化的强烈体现。再加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景观规划理念的创新,使此方案的设计实现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再生利用。

四、历史名城的文化发展

历史名城的文化创新与发展,要坚持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水融,和谐发展。

1、坚持保护第一思想,废除破旧立新意识传统的历史名城保护理念。

2、搞好文物普查工作,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城市开发中,准确的城市定位是保持名城个性特色,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要为历史文化名城准确定位,就必须首先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其次是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战略。

3抛弃仿造人文景观,力求历史真实再现。白洋河滨河景观带周边景观进行改造规划将城市功能进一步拓展,整体环境进一步提升,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建设有得有失,池州市白洋河历史文化名城周边景观改造规划延续地域特色的方式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在旧城改造时借鉴。

4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城市:进行旧城改造应该着眼于将来,整合城市中的物质资源,同时依托城市中的非物质资源,以延续地域特色的方式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城市。池州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塑造了池州市独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城市风貌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加大保护力度,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守特色。

池州香格里拉滨河公园的建设将为市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具有池州特色的城市现代城市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 王淮梁.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

[2] 王淮梁. 城市家具系统设计[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

[3] 王光新.《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

[4]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状;创新措施

1、当前我国经济管理的现状

1.1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确定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反过来劣质的经济管理系统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当前纵观我国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经济管理制度和监督经济机构之间不协调,再者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协调。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经济管理系统,选择具有一定水平的管理人员。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经济管理制度与经济管理的监督体制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存在着经济管理与监督两者之间的脱节问题。此外,企业经济管理系统不是慢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就是快于企业的发展速度,无论两者存在哪一个,都是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隐患。 1.2经济管理部门空缺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管理系统中,企业的经济管理仍然是真空状态,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果。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除了陈旧的管理理念之外,还有落后的企业管理策略和没有危机意识。上述这些问题所导致的经济管理的问题存在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空缺,经济管理的各个项目都是由企业总部,在企业的总部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相应的经济管理权利,也就无法控制整个局面。监督管理的漏洞,使得企业不能正常工作,并且可能存在着有经济漏洞情况。所以,经济管理控制权的实行和加强监督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企业应该考虑是一个关键着眼点。

1.3经济管理理念陈旧

当下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理念的相对落后与陈旧。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涉及的管理工作,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价值的管理方式。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又会结合其他的程序,从而呈现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形式。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创新意识上的更新,使得经济管理的实施日益紧迫。在这里,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危机管理意识和战略管理的概念的形成。因为这一概念来指导管理决策是合理和正确的,而且这一正确理念也是衡量国家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管理思想落后,尤其是在危机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概念上,常常被用到一些形式上的工作上,不重视其观念的实践意义,因而经济管理的效果不显著。

2、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2.1 创新经济管理制度

要想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法,首先应该创新的是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制度是关键,也就是说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使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建立其完善的针对市场的企业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机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创新企业现存的制度,改革企业制度中落后的成分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措施,此种举措还能否辅助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在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该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第二,优秀健康的经济管理体制可以帮助企业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者立于不败,站稳脚跟,对企业内部来说,优秀的企业经济管理机制能够促成内部激励机制的形成。

2.2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监管

(1)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监管。首先在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的控制上,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与监管,让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策略之间相协调与适应。要想做到这一点的话,就必须要制定正确的企业经济管理内部控制战略。使其成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做出相应的变化,例如设置预算管理组织加强内部控制,设置奖励机制等措施,促进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2)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监督体系,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我们最为担忧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管理成为我们关心的一个大事。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管理,能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让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成为一种全局性的控制。另外作为企业经济管理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其对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予以组织、计划、控制,提高财务控制的能力,实现财务预算,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促进整体全面的财务管理形式。加强对经济管理的监督,完善监督体系,使得会计控制与监督成为经济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

2.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应该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重视情感因素,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加强企业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值得指出的是经济管理系统的首要管理对象是人,以确保员工的行为在经济管理系统下的有机运行。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知道,当陈旧的管理观念,存在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其必定会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消极的作用,影响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这也就要求我们务必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的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培养和谐的气氛。其次,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因为它会带来员工的现实思想和行为,并给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带来团结的思想内涵。因此企业应该积极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共同建立一个价值观,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的长久的发展。

2.4建设信息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在创新年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上,还应该用现代化的信息化的方式武装自己,跟随时代的步伐,紧随时代的潮流。那么所谓的信息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什么呢?在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现状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发企业现存的信息资源,全面开发,广泛运用,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学习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经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观念,将现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经验运用实际工作中去,实现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化,节省企业成本,降低人员消耗。建设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经济管理方式,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一片大好,企业自身的创新也在逐渐增强。激烈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在市场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企业建设信息化的进程。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越来越成为市场中独立的分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者,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分析当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对策,改变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推动企业现代化的进程。

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现代化;新趋势解析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局势下,经济管理随之产生,经济发展态势作用于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成效又反作用于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计算机等多样化工具融入进经济管理工作进程中,为经济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铺路垫石,推动了新型积极管理模式发展的进程,也就是说在高端技术的协助下,在未来的几年中,经济管理水平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一、概述经济管理与现代化之间的关联性

(一)经济管理的概念分析。经济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其综合性色彩是极为浓烈的,其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基础。经济管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多个方面均有所表现,而社会经济最大的特征是将社会整体发展情况呈现出来,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管理的辅助。由此可见经济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在稳固性经济管理体系的支撑下,社会经济才会有更大的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概念。经济管理现代化就是在先进思维、模式以及手段的协助下,使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注入活力。理念的转型以及新型方法的应用,使新时期下的经济管理体系处于不断被调整与完善的模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经济管理便衍生出来,其更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趋向。(三)经济管理与现代化。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中,企业经济管理体现出众多现代化特征,常见的有民主化、网络化、人性化的、扁平化等。经济管理现代化已演变成国人高度重视的专题,这主要是因为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同时也与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相匹配,强化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

(一)管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新时期下,社会经济处于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中,其地位处于不断被提升的状态中,此时经济管理的权限范畴随之被拓展。强化管理的主动性,从而确保经济管理对企业内外部多变因素能够快捷的、有针对性的做出应答,此时企业经济管理更具有变通性。现代化经济管理创造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常见的有经济管理理念、模式以及手段等,在因为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与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之间的适应性,并能够协助企业获得最佳效益。(二)管理方式民主化人员专业化。经济管理的专业化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是基础,拥有管理技巧与素养是关键,当然拥有一定的现实管理经验,对经济运行机理有一个全面性认识,对国际上高端经济管理模式有基本认识,能够自如的应用新型管理工具均是极为必要的。经济管理民主化目标的实现对与众多发展中国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经济管理决策若能够通过全体职员的一致性表决,才能体现出先进性与人性化,对经济管理采用这样的决策方式,其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相一致。但是由于众多发展中国家长期沿袭僵硬化管理模式,使民主化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进程中遇到了众多障碍点。(三)管理方法科学化与智能化。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进程中若要彰显现代化特色,其对多样化科学管理方法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为了使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将多样化经济指标整合进客观经济运行进程中是极为必要的。而经济管理现代化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均需要多样化科技成果的协助,从而使经济管理效率有一个“质”的飞跃。此外,在社会经济良性运转的态势中,国内经济管理方法越来越向智能化领域靠拢,具体体现在高端信息技术、通信方法以及自动化仪器大批量、高频率应用等方面,在其配合下,经济管理运行状态更体现出高效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等多样化特征,信息资源在经济管理进程中的传递体现出快捷性,强化了现代化经济管理各个流程之间的紧凑性,其唇齿相依、相互促进。

三、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人性化管理。经济管理新常态下,企业对个体与文物件的管理不再采用一致化的方式,认识到个体价值以及在经济管理进程中承担的地位,以人为本这一新型管理理念的提出,在推动人性化管理模式构建与应用等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人性化管理模式中,个体成为了管理工作的核心,重视的是培养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同时对其潜质进行挖掘,其能够为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益,企业职员也将会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实现竭尽全力。人性化管理体现在尊重人才方面,此时企业可以推行激励体制,对个体良好行为以及优秀成绩给予物质上的奖赏,同时组织资历深厚、技术高超、经验富足的人员进行培训,继而派遣其参与进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活动中,从而使其认识经济管理的意义,同时掌握一些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技能与手段。企业以达到预设经济目标为宗旨,对那些影响经济管理成效的职员进行“教育—培训—技能—经历”良性管理形式。(二)民主化管理。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之一便是管理的民主化,其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企业“一人说的算”现象的出现。民主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应用,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强化了企业领导与基层职员之间的关系,使其体现出和谐性与融洽性,这对新时期下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视域去分析这一管理形式,其在广纳职员建议以及汇聚“金点子”等方面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上述目标的实现绝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管理者积极的走进基层群体中,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其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使员工获得一定的归属感,积极配合管理者制定的规章体制,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工作岗位上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懈努力。(三)扁平化组织结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长期沿用,使基层群体按部就班的执行高层决策者下达的口令,这在个体潜能以及主动性的发挥方面起到了负面作用,也不利于企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建设与应用,使管理进程体现简洁性,其是对线条型组织形式的取缔,其最大限度激发职员工作的热情,使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强化了企业在组织各类活动之时的应变能力与决断的准确性。这一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设,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管理的专业化,处理好功能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职能部门的设置必须以企业发展规划为核心;二是处理好企业与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管理,具体体现在为业务单元创设足够的发展空间方面,科学的对其配置资源,实施个性化管理手段;三是处理好业务单元与职员之间的关系,积极的与职员进行思想交流,职员也应该主动的把优良的建议反馈给业务单元。(四)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在对经济管理的进程中,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在推动企业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其工作的重点与目标在于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此时经济市场的主导权移交至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现在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不只是对技术与生产模式的管理,而是以客户为中心,对其主观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创新营销等行为方式,留住老客户脚步,吸引新客户目光,不断的壮大客户资源体系,为企业企业经济管理事业的壮大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五)沟通方式网络化。任何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均需要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密切合作,从而确保事业运行过程中相关缺陷的及时发现与弥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在线交流已经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者与基层职员思想沟通的有效渠道,体现出便捷性,并且这沟通模式的建设与应用,使信息传递环节体现出时效性,其为企业事业高效运转以及多样化科学管理规划的编制发挥出巨大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经济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摒除过去管理理念,学习高端的经济管理思想与技巧是关键,同时参照我国基本国情,不断的尝试应用多样化管理工具,建立健全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渠径,从而确保经济管理功能漓淋尽致的发挥出来。为经济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李国辉.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

[2]钱颖一.学院治理现代化: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2)

[3]郭永平.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5(09)

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质量控制;经济管理;经济效益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各行各业的工程建设、产品制造、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质量”含义,进行以质量为根本的经济建设活动。无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具有相类似的内涵评价标准,我们需要提供一种能满足一定检验标准的有价值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或服务。为了达到预先设定的质量目标,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施以质量控制和监督,最终达到保证质量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经济管理的含义包含两层:一是宏观概念,统指政府在履行宏观调控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二是微观概念,指在企业和部门中凡是有关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的、目的都在于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统筹规划、工作实施以及质量控制,因此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范围内的组成部分,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质量控制可以促使经济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只有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企业和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才会更有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和部门的领导早已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质量保证的产品或服务,会让企业和部门遇到很多问题,如产品的返修、服务的投诉、甚至对顾客进行的赔偿。

如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让产品或服务带给顾客的是放心使用和满意的评价,那么我们就能更专注于企业发展或部门的建设,从而给整体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更高效率。因此,作为企业和部门领导,他们就要选择一种管理模式来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工程角度看,多数企业为规范质量控制选择了运用国际ISO9001等标准进行管理;从检测实验室看,多数单位选择了质量管理资质认定体系和实验室认可体系,相应的其他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几乎覆盖了所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而对政府部门,由于提供的是无形社会服务,因此更多依靠制定更加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考核规定来进行质量控制。

2、质量控制是评价经济管理工作好坏的必要因素

质量控制通过监控与调整预设质量目标的过程,达到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需要有质量控制的标准来参与评价。实际工作中,不进行质量控制或者形同虚设的质量控制很难对经济效益和健康管理带来促 进作用,这也反映了经济管理工作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控制。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企业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否有效,一定会在企业和部门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上做出反映。企业和部门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如果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控制就是有效的。反过来,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必须拥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否则评价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将会片面,整个经济管理工作也缺乏进步的推动力。

二、质量控制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1、从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

质量控制是一项工作, 也是一种观念,它在帮助企业和部门提供更高比率的合格产品的同时无疑也会增加企业和政府的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因此,要想把质量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我们必须在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 质量控制观念。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 要对质量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 度。正确的认识,就是说企业和部门的质量控制是关系每个企业和部门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产品或服务的好坏将影响到广大的顾客群体。因此,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是为了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还是只为了拿张认证证书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这是一项原则问题。质量控制本身就是为了提升管理水平服务社会的,这个观念是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前提。有了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就是说既然企业和部门选择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就要有踏实接受的态度。因此, 质量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而出发点必须是企业管理层对质量控制的正确认识。

2、依据经济管理总体情况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

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是企业和部门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要在工作中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益,我们制定的质量规范标准必须要适当,过高的标准不容易执行,过低的质量标准又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整体进步。在推行质量管理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走捷径照搬照抄,以此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文件。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应将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并且以质量形成存在的问题预防为主,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排除质量环节各个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以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

3、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建立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

为了有效地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我们针对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建立一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这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进行质量过程监控,同时出现问题要能及时和自动提醒,以减轻质量控制的工作压力。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不仅应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灵活性, 即如果出现批量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系统将提醒企业和部门管理者问题也许不在于某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是系统流程上存在问题,从而促进企业修改完善质量标准。

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质量控制 经济管理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87-01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各行各业 的工程建设、产品制造、社会服务等方面 都提出了“质量”含义,进行以质量为根本的经济建设活动。无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具有相类似的内涵评价标准,我们需要提供一种能满足一定检验标 准的有价值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或服务。为了达到预先设定的质量目标,我们必须在 实际工作中施以质量控制和监督,最终达到保证质量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质量控制的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一个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 足要求的程度。”它没有将质量限定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以是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以上各项的组合。质量的含义,一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并符合一定的预设质 量标准;二是质量也意味着合格或者没有缺陷。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让产品或服务达 到质量的内涵标准,我们必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具体是为了监督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各环节上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使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活动。在服务和管理领域,质量控制是指针对服务现场的措施和状态予以的现场检测和纠正,以达到服务对象感觉满意的程度。

二、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经济管理的含义包含两层:一是宏观 概念,统指政府在履行宏观调控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二是微观概念,指在企业和部门中凡是有关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的目的都在于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统筹规划、工作实施以及质量控制,因此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范围内的组成部分,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质量控制可以促使经济管理工作更有效率。只有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企业和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才会更有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和部门的领导早已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质量保证的产品或服务,会让企业和部门遇到很多问题,如产品的返修、服务的投诉、甚至对顾客进行的赔偿。

2、质量控制是评价经济管理工作好坏的必要因素。质量控制通过监控与调整预设质量目标的过程,达到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需要有质量控制的标准来参与评价。实际工作中,不进行质量控制或者形同虚设的质量控制很难对经济效益和健康管理带来促 进作用,这也反映了经济管理工作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控制。

3、质量控制可推动经济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在质量控制工作的推动下,企业和部门提供的产品更完善,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更满意。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越做越好,实际工作将更上新台阶。依照市场营销理论,消费者需要的是满意的产品,同时随着更多满意产品的出现,消费者的期望也不断提高, 这反过来会促使企业和部门更加注重质量控制,于是企业和部门相互之间自发的竞争在质量控制的作用下,会推动整个社会产品质量的不断进步。经济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提升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经济管理工作也获得了进步,表现在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秩序的完善、经济状况变得更好等方面。由此可见,经济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三、质量控制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1、从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质量控制是一项工作, 也是一种观念,它在帮助企业和部门提供更高比率的合格产品的同时无疑也会增 加企业和政府的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因此,要想把质量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我们必须在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要对质量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

2、依据经济管理总体情况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 是企业和部门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要在工作中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是极为 重要的,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益,我们制定的质量规范标准必须要适当,过高的标准不容易执行,过低的质量标准又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整体进步。在推行质量管理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走捷 径照搬照抄,以此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3、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建立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为了有效地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我们针对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建立一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这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进行质量过程监控,同时出现问题要能及时和自动提醒,以减轻质量控制的工作压力。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不仅应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灵活性,即如果出现批量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系统将提醒企业和部门管理者问题也许不在于某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是系统流程上存在问题,从而促进企业修改完善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对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质量控制是现代 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的工作之一。认清质量控制与经济管理的关系,督促企业和部门领导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设定适当的质量目标和规范标准,并建立有效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和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达到顾客满意,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和部门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