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绿化规划生态环境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镇绿化在改善城区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持整个城区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城镇最初的花花草草的简单式绿化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已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镇规划中,园林绿化工作规范化日益提上工作日程。
1城镇绿化建设中问题突出不容忽视
1.1重建轻规。目前,随着国家对城镇绿化工作的重视,国家级、省级园林县城建设政策的陆续出台,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如何建设、建设方向不明,开展随意性强,没有长远规划。
1.2重建轻管。由于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
1.3盲目追求绿化率。为了实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在绿化工作中不注重绿化品位、效果。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
1.4绿化美感差。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殊不知绿化工作是“三分设计,七分施工。”
1.5绿化行业规范缺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因此造成一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6绿化养护资金缺少。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城镇绿化养护资金投入基本上仍由政府承担,面对城区绿化需要偌大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压力很大。
1.7盲目追求“速成”和“与众不同”。为了追求绿化覆盖率与绿量,大多数城镇在绿化中采用在加速绿化景观上做文章。“大树进城”“外来物种进城”成了快速绿化,快速改变绿化面貌的有效手段,“大树进城”、“外来物种进城”虽然有效地改变了城市景观。但从区域生态和大树移植的科学性看, “大树进城”给城市和原生地带来了双重的生态风险。“外来物种进城”对当地植物造成了生长危机,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应提倡“大树进城”和 “外来物种进城”。
2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2.1科学规划,完善城市绿化。应根据城镇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区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区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区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
2.2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根据城镇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镇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区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区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镇的乡土风情,提升城镇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一区一景、一街一树的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同时将城市规划区现有的林地、果园、茶园、草场以及河塘、水池等水面,纳入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统一实施规划与管理,切实保护自然生态。
2.3注重生态,合理配植绿化树种。绿化植物的引种、选择及物种的保存是推进绿化多样性、创造地域特色、形成景观特色、维护绿地稳定性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引种,要充分考虑绿化植物群落的需要,特别是花草、小灌木的生态侵入性与观赏树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对当地的乡土植物要充分利用,不能丢失,认真研究植物群落的特征和演替规律,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使城市绿化物种丰富,结构合理。
2.4保持特色,杜绝千城一貌。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现代城市建设应请专家对园林绿化作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园林小区,充分利用地方树种,突出特点,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
2.5回归自然,摒除工业化痕迹。现在城市的公园或公共绿地建设有“园林城市化”的趋向,人们往往热衷于对路面与广场进行精细的铺装,变换材质、花样与颜色,做出工业化味道很重的东西。这是脱离城市实际和现代绿化理念的规划与设计,必然埋下绿化安全的隐患。当前应构建大绿化格局和绿化生态网络体系,构筑乔、灌、草近自然植物群落, 不景观唯上,才能发挥城市绿化的最大效能。
2.6街道绿化,安全与美化并重。景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不能片面强调绿化的组织交通与美化城市的功能,而不重视绿化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景观道路如果忽视交通安全,在具体规划和养护管理中忽视转弯路口的安全视角、绿化带过高或开口设置不当,就会留下交通安全隐患。城区街道的绿化应尽量避免单一色调植物过长,摒弃一城一种树、条条道路一个样的低层次绿化,尽量在植物的色调、色叶树种的应用上下功夫,使我们的城市更生动更安全。
2.7重视管护,作好绿化养护工作。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同时由于绿化观念上人们存在着重规划设计轻养护管理,使得养护人员大多技术水平低下。然而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工作越发显得的重要,单纯的修修剪剪、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引进日益重要,只有在园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城镇绿化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的环境,才能实现城镇绿化与生态的相结合,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5)。
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管道项目;进度计划;编制进度计划
前言
每个管道工程总承包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拥有自己的一个完整的计划保证体系。它需要应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影响进度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考虑相应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以达到按期完成工程、节约工程成本为目的,编制出最优的管道工程进度计划,在执行该计划的施工中,经常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并将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则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伴随经济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是大幅提高。在现有的工程实践来看,在工程开工之前制定一个比较优化、合理的进度计划,是保证工程按时完工,达到控制投资、成本目标,及时发挥效益的必要保证。
一、管道工程进度计划编写存在的问题
1、 对管道工程进度计划初步设计编制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主要作业的逻辑关系分析模糊。
经过调查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人员对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逻辑关系的了解程度差异很大,基层控制人员对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理解比较模糊,缺乏统一的认识,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对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比较清楚,对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对进度控制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认为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是一项很复杂变量很多的工作,有意义但不希望给原有的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
2、对管道工程进度计划阀室施工内容、站场施工内容、储油库施工内容、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内容和作业的逻辑关系分析不足。
3、 对进度计划编写标准机制的未建立模板。
管道局在几十年的管道建设工程中积累了大量进度计划主要作业相关知识,这些核心技术和方法往往掌握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头脑中成为隐性知识,传承的方式也基本上停留在导师制的模式上,一旦上述技术人员和专家离职,他们所掌握的的方式就不能够方便地为企业所用,之后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需要继续学习和摸索。
4、对已有的进度计划资料利用不够充分
管道局建设有远程培训中心,由于没有建立管道知识库,因此也无法构建以知识库为核心的进度控制人员培训体系。新员工和晋升员工的培训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传统模式上。
二、管道工程进度计划改进方案
1、初步设计编制内容与逻辑关系
初步设计编制内容分为:初步设计内业准备、线路定线及站场选址工作、勘查、测量工作、外协工作、初设报告编制、专项报告编制、技术规格书文件、专项报告文件、支持性文件、投资概算编制、初步设计内审及提交工程。
初步设计内业准备内容分为:接收初步设计重新委托、接收和审查原可研报告、线路完成线路选线和优化工作、工艺根据最新市场数据完成工艺系统核算工作。
线路定线及站场选址内容分为:线路定线工作(含山体隧道)、大中型河流定线工作、站场位置确认及选址工作。
勘查、测量工作内容分为:线路段初步勘察与测量、隧道初步勘察与测量、大中型河流穿跨越初步勘察与测量、站场初步勘察与测量。
外协工作内容分为:线路报批、外电报批。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分为: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山体隧道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中型河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线路水工保护报告编制、工艺稳态水力分析、工艺动态水力分析、工艺操作原理编制、初步设计总说明报告编制。
专项报告编制内容分为:防洪评价、职业卫生专篇、消防专篇、安全专篇、环保专篇、节能专篇。
技术规格书和数据单内容分为:线路、防腐及阴极保护、工艺、自动控制和仪表、通信、电力、给排水及消防、供热、采暖通风与空调、机械。
专项报告文件内容分为:安全专题报告、技术专题报告、操作专题等。
支持性文件内容分为:设计依据、会议纪要、设计基础资料、评价报告批文、许可及协议文件。
投资概算编制内容分为:投资概算编制。
初步设计内审及提交内容分为:初步设计报告公司级评审及修改、初步设计报告出版并提交、初步设计概算出版并提交。
初步设计编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2、施工图设计内容与逻辑关系
项目实施阶段内容包括:施工图设计、物资采购(钢管物资采购)、防腐材料(过滤器、收发球筒等国内生产的材料设备)、物资采购(进口球阀及执行机构)、计量调压、压缩机等国外进口设备(含工艺、仪表、电气、通信等多个专业的设备采购)永久性征地、临时征地(通过权办理)、一般线路施工、隧道穿越施工、箱涵施工、梁跨越施工、悬索跨越施工、斜拉索跨越施工、复壁跨越施工、盾构施工、定向钻施工、顶管施工、大开挖施工、阀室施工、非增压站场施工、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储油库施工、伴行路施工、调试与投产。
3、阀室施工内容分为:总图施工、土建单体施工、设备基础施工、工艺安装施工、仪表施工、电气施工、通信施工、阴极保护施工、外电施工、单体调试。
4、站场施工内容与逻辑关系
站场施工内容分为:站场总图施工、站场土建单体施工、站场增压换热设备及配套设施基础施工、站场工艺设备基础施工、站场增压换热设备及配套设施施工、站场工艺安装施工、站场仪表施工、站场电气施工、站场通信施工、站场阴极保护、站场给排水与消防、站场供热工程、站场采暖、通风与空调、站场外电工程、站场单体调试。
5、储油库施工内容与逻辑关系
储油库施工内容分为:储油库总图施工、储油库土建单体施工、储罐基础施工、储油库工艺设备基础施工、储罐制作及附件安装、储油库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试压吹扫干燥、储油库仪表施工、储油库电气施工、储油库通信施工、储油库阴极保护施工、储油库给排水与消防施工、储油库供热工程、储油库采暖、通风与空调、储油库外电工程、储油库单体调试。
6、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内容与逻辑关系
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内容分为:站场压缩机总图施工、站场压缩机土建单体施工、压缩机组基础施工、站场压缩机工艺设备基础施工、压缩机组安装、站场压缩机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站场压缩机仪表施工、站场压缩机电气施工、站场压缩机通信施工、站场压缩机阴极保护、站场压缩机给排水与消防、站场压缩机供热工程、站场压缩机采暖、通风与空调、站场压缩机外电工程、站场压缩机单体调试。
三、展望
进度计划是管道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指导性文件,科学合理的安排进度计划及确立主要作业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效益。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进度计划编制对控制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期对于进度计划的编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对于管道工程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作业逻辑关系虽做了相关研究,但仅仅是针对建设过程的几个重要工序和环节,对于整个庞大的系统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对于管道工程进度计划编制研究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总结前期的工作后,就仍需继续研究的工作和内容做更深入的探讨和展望:
由于管道项目每个具体的项目施工都有自身的特点,文中做出的管道建设进度计划编制,仅对重点复杂项目的作业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工序相对少逻辑关系相对简单的项目未做说明。(作者单位:1.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吴俊,刘百兴,何为,杨学红. P3软件在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应用[J]. 人民长江. 2011(16)
[2]李丽萍,于宏新.基于项目流程的工程项目流程构建.管理科学研究[J].2010年4月. 80-83
[3]辛秋燕. P6在大型核电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案列[J]. 项目管理技术,2009(1):39~40
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作用服务方式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光景。此项工程的组织者是文化部与财政部,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标志性的创新工程,对于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极其作用的意义,在实际运作当中起到了极大的惠民作用。此项工程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其中,将我国优良的文化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整合,再借助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让这些文化资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共享,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基层人民的文化生活,尤其是经济较落后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拥有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也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缩短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的文化差距,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1 文化共享工程使得县级图书馆得以发挥所长
县级图书馆一直以来面临着发展前景不畅的困境,文化共享工程的构建使得这一现状大为改观,图书馆施展起来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县级图书馆在我国整个公共图书馆体系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以起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文化需要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此项工程当中,县级图书馆属于其中网络建设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贯彻和落实国家文化政策的工作当中起到基层的作用,同时也是“文化共享工程”推广和普及的重要阵地。县级图书馆界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将自身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完成国家文化建设委以的重任。
2 县级图书馆于文化共享工程中体现出来的优势
2.1 场馆建设方面的优势。我国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曾经明确指出要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不断推进,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要大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已有图书馆的基础之上,要扩建更多的图书馆和文化馆,提升县级图书馆自身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这样以来各地都开始将重金投入到图书馆的修建之上,许多图书馆开始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2.2 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优势。文化共享工程整体的网络建设都是由县政府统一采购装备设备到县级图书馆。其中包括服务器、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等自动化先进设备,这样一来,图书馆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2.3 馆藏资源方面的优势。县级图书馆要面向当地的环境和人民的需要提供文化服务,购进有关农业生产知识、医学保健等书籍资料,在一定层面上要对馆藏进行不断丰富,这一点是其他文化部门难以企及的。
2.4 环境方面的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多数县级图书馆都已经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并且都拥有自己的局域网,已经可以基本上实现自动化管理服务体系,给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2.5 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县级图书馆也随着与时俱进,不断在人力资源方面狠下功夫,不断为在职的工作人员提供与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机会,这样就培养了大量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许多图书馆还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作为机遇,引进各种具有特长人才,不断扩大原有的人员队伍,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 县级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中的举措
3.1 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切实制定与本地情况相符的发展方案。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到本地的文化现状,制定出来的方案要与实际相符,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要将方案尽量纳入到当地的发展规划当中,当成构建精神文明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此来解决人民文化权益无法保障的问题,同时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大步迈进,这一点一定要认真抓好。同时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大力支持,针对有需要的项目可以提供转款。要将总体规划分成部分认真进行完成,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让每一步都能看得出效果,认认真真地完成规划好的目标。
3.2 加大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为技术革新提供保障。当代科技发展极为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科技和新方法,给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有利条件,共享工程不仅仅要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同时还要便于用户进行使用和操作,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保障,通过人才的培养计划,构建具有过硬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钻研一流的技术,给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3.3 提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速度,完善共享工程服务平台。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馆领域当中,传统图书馆正在不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本馆藏的主题是大量的书籍,现在已经被光盘或者是网络所代替。文化共享工程配备了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给县级图书馆搭建了一个科技服务的平台,读者们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在网上尽情查阅电子图书,充分将数字资源的优势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县级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共享工程不断向前发展,既有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谭祥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J].图书馆建设,2008(02).
[2]李红珍.如何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发挥作用[J].青春岁月,2011(08).
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4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春耕生产、城乡清洁工程、计生、稳定和生产安全工作会议。刚才,听了五个部门的汇报,前段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相当明显。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区长提出的意见我完全赞成。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继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率先”意识
现在城区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新春寄语”讲话精神,轰轰烈烈的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们城区也不例外,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城区上下多形式、多渠道学习“新春寄语”,纷纷开展思想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但我总感觉到,我们的干部朝气不够,破旧立新不够,胆识还不够。我们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城区大发展,要做到“四破除”、“四增强”:要破除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认识障碍,增强“率先”意识,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要有敢于超前的行动;要破除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思维障碍,增强开放合作意识;要破除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障碍,增强创新意识;要破除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思想真正解放得快,看谁的创新效果好,看谁的“率先”意识强、领先的成果多。
我们要带头大胆解放思想,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干。上星期五,我与邓副书记、***部长、**主任、**部长、***局长及有关部门领导到社区,就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开展调研,发现一些闲置空地没有利用好,据说用起来条条框框多,手续复杂,我们当场拍板决定并作出纪要,在空地上盖房子,长岗路社区、建园社区、东葛路社区、河堤新设区采取临建的办法,修建三层楼房,一楼办公用或垃圾中转,楼上给环卫工人休息用,现在已经选址好了,我们3月4日带规划分局**局长去看了,没问题,由村建站办理手续尽快开工建设;大板二社区请求我们以区委、政府的名义给自治区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去函,区委办第二天就以区委、政府的名义行文送给区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环卫工人的廉租住房建设问题也已经进入程序。解放思想,行动上就是要雷厉风行,决策上就是要敢于负责。
二要突出重点,强势推动。今年我们各部门要突出各自的工作重点,强势推动各项工作。
(1)抓好春耕生产工作。各镇要抓住春播的机遇,要做好春耕准备,要备好种子秧苗(3月10日播完种,4月10日插完秧)、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及柴油机、抽水机等农耕设备;同时,要做好种养业的大动员工作,大力发展养殖业、种养业。今年我们要在种养业上大打翻身仗;农林水利部门尽快拿出修建水利设施的方案报区委审定,审定后立即实施。
(2)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政法、综治、司法、街道的干部要迈开双腿,走街串巷,进院入户,各镇、办事处、开发区要主动开展大接访,让矛盾化解在基层,不要让他们也上北京开会!要开展矛盾大了解、大排查,身怀感情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积极掌握信息,千方百计制止进京上访,一旦有情况,要立即报告。
(3)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重点抓保洁、治“五乱”。当前,刚才韦家桂局长就说,春节后各办事处放松了检查管理工作,确实,你们看一看你们管范围是否反弹了!严重的是垃圾乱扔和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城管部门要注重抓好保洁工作,确保路面干净;开展整治“五乱”现象,要加大力度整治摊点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等现象,第一季度就要过去了,我们要开展“流动红黄旗”评比比赛,以此来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实施。要进小街小巷和花园小区。“城乡清洁工程”已写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自治区、南宁市三月底四月初要召开表彰会,城区也要紧跟。
(4)要创新计生方法,做好计生工作。今年重点抓好广西流动流动人口计生现场会的承办工作,从现在开始,要做好要按照现场会的标准准备我们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材料,要总结经验和方法,树立典型,为开好广西流动人口计生现场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我们城区工地多、饭店多、外来务工人员特别多,我们要加强调查了解,摸清底数,摸清这些人员结构及来源,做到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
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城乡规划监察;重要性;“3S”技术
城乡规划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城乡规划管理包括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实施的管理和实施的监督检查三个工作层次,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是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笔者以一名城乡规划监察工作者的视角,以武山县城乡规划管理为例,浅议城乡规划监察工作的几个方面。
一、基层规划监察工作起步晚、底子薄、技术弱
武山县规划局成立于2005年,承担着全县的测绘、规划管理等工作。2009年成立了武山县城乡规划监察大队,为规划局下属的副科级单位。截止目前,全局共有干部职工21人,其中规划监察大队编制11人,实有人数16人,绝大多数为相关专业人员,专业对口人才严重匮乏,执法队伍整体业务能力有限,技术力量十分薄弱。
二、规划监察工作责任重、范围广、难度大
(一)规划先行、监察是保障
全县辖区范围2011平方公里,规划区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武山县规划监察工作由城乡规划监察大队承担,其职责主要有:组织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公示等程序的监督检查;对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行政监督,建立规划动态管理档案;对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进行查处;组织实施城乡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受理和解决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公示、实施过程中公众建议和意见、投诉举报、群众上访和行政复议等工作。
由以上的职能分工来看,规划监察贯穿规划工作始终,从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开始,到项目的报建、审批、公示、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划监察和监督,任何一个环节的懈怠和渎职都有可能引起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进而影响到城乡规划的实施。
(二)督察途径单一、执法有局限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督察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自查”、“他查”、“查他”以及对“渎职、失职”的督察。目前,武山县规划监察工作主要以“查他”为主:对已办理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管;对建设过程中未按照建设工程许可证建设的项目进行依法查处,责令其整改或者限期拆除;对未办理两证一书的违法建设项目核发停工通知书并责令其整改或拆除;对未在规定期限内执行行政处罚的违法建设项目,移交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城乡规划法》规定规划管理部门对违法建筑只能做出处罚,却不能强制执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是唯一有效的强制手段。建设工程的特殊性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对违法建设行为“早发现、早遏制”,然而发现违法建设的初始阶段,法律没有赋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或强行制止的权力,但是,有关的法律程序和必要的时间成本,加上不可预知的因素,使这一有效的法律手段大打折扣,大大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实践证明在漫长的复议和诉讼过程中,违法建设行为不断延续,由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违章建筑从基础开始一直到整栋建筑接近完工,造成即成事实。即使最终通过法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经济损失。
三、城乡规划监察执法基础弱、部门协同难
(一)执法基础薄弱,利益矛盾复杂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法制建设的滞后和城乡规划宣传教育的缺失,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规划意识和城市意识十分淡薄,规划执法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由于规划监察涉及范围广、矛盾多、情况复杂,所以本身就决定着它是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而且,它还关系到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利益,涉及的矛盾和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往往在执法过程当中,群众不能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执法工作,甚至于群众不理解,对抗情绪十分严重,可谓是困境重重。在规划监察的过程和具体案件的处理中,既要注意执法的合法性,又要顾及群众的利益损失和保证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如何平衡和处理这些具体矛盾和利益,成为了执法工作的难点。
(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
规划监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执法过程涉及乡镇、国土、建设、执法局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各自为战,有时甚至相互制肘、推诿扯皮,行政执法力量不能有效整合,监察工作阻力较大。
四、新常态、新机制、新意识、新技术
(一)建立联动机制,形成规划监察执法合力
在城乡规划监察过程中,部门之间应形成联动机制,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对违法行为共同查处的工作局面。例如:对已取得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会同建设局、房管局等部门形成环环相扣的办事程序,对建设项目层层监管,避免出现不按照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违法建筑。对未取得规划许可的违法建筑协同供水、供电部门对施工现场停水、停电,及早抑制违法建筑的持续发展;对要的违法建设项目,会同公安,消防,法院等部门强制执行。多部门共同配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纳税人的成本,更能,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做好普法宣传,提高公众规划意识
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坚持执法与普法结合,在做好规划监察工作的同时,要利用印发资料、宣传栏、橱窗、新闻媒体、电子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城乡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法、懂法、守法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让城乡规划工作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理解与支持。加强规划公示,实施城乡规划“阳光工程”,增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设立城乡规划监督公众平台,为公众参与提供便利渠道,形成全社会、全民参与城乡规划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规划监察效能
人工规划监察调查费时、费力、耗资、效率低下。当今,随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兴起与日益成熟,充分利用“3S”技术集成,对城乡规划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已成为可能并为人们所共识。在此过程中,利用遥感技术(RS)获取地面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我国的北斗系统进行外业数据采集、规划监测、现场调查;建立城乡规划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叠加分析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发现现状变化图斑,并可对城乡总体规划进行数据库管理,可将分析决策模型处理结果图文并茂的提交各级管理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采用“3S”以及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建立城乡规划监察执法信息平台,不但能够简单、快速的规划核实取证工具,而且有利于健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综合规划监察执法机制,实现与电子政务平台无缝对接,使监察执法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违法建设的早发现和及时处置。当前,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未来规划监察的必然趋势,有效的解决了规划监察工作量大面宽与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虽然我们西北小城镇的技术力量和经济支撑还远远达不到城乡规划监察信息化的要求,但是眼光还是要放高放远,要积极学习借鉴新技术、新力量,争取早日实现城乡规划监察信息化管理。
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专业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平台;实训教学体系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中等职业教育多元整合式课程模式的开发”研究报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