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投资基金估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投资基金估值方法范文1
国内股市的市盈率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已经降至了一个和国际资本市场并驾齐驱的估值水平,但是因为国内上市公司不给投资者分红,刨除不分红这一块,国内股市的市盈率还是挺高的,这才是如今股市跌跌不休的内在原因。
步入2012,不知道地球的末日何时到来,倒是看到股市的末日情结越来越浓。有股民把2011年沪深股指的收盘点数进行了模拟化处理,沪市的219942点译为“你要救救市哦”,深市的8918.82点译为“不救要拜拜哦”。虽然这种音译有点调侃的意味,但是也反映出投资者对股市的失落心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面对沪指迭创新低,2100点乃至于2000点岌岌可危,守无可守,多数投资者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来应对,远离股市,寻找新的财富投资增值途径,失去赚钱效应、缺乏市场影响力的股市正在一步步走向被边缘化的悬崖。这种状况若不能加以改变,即使从央企到民营企业想方设法,打破了头,拿到上市额度,也会发现市场无人喝彩、无人买单。近来,华宝兴业基金对外的谢绝参与一切新股发行询价活动的新闻,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投资最为坚定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不看好新股发行的效应影响下,会有更多的证券投资基金站出来宣布拒绝参与新股发行询价。虽然这里面有证券投资基金因为投资亏损,导致基金份额被基民赎回而缩水,因而囊中羞涩的因素在内,但是也反映出基金对于新股由爱到恨。
针对股指跌跌不休的窘况,业内人士就如何对股市开刀做手术,使其恢复正常状况,也是各敲各的锣。有人认为,股市的下跌,主要是由于新股扩容速度过快导致,建议停止新股发行。这是一个标准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有人认为,股市的下跌,缘于股改完成之后,流通股巨额增加,市场资金面供求失衡,建议投入更多的资金救市。笔者则认为,股市的下跌,是因为股改之后,整个股市的估值体系发生了紊乱,使得投资者赖以判断股市价值投资的标的物失去了投资基准,目前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无法反映出公司的投资价值。股改的第一步,我们实现了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从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轨迹来看,上市公司的价值在于市盈率,而市盈率的价值在于分红。但是,国内股份全流通后,由于上市公司依然抱着过去股份未流通时不给投资者分红的“老眼光”,对待新的投资者,使得国内股市的市盈率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目前已经降至了一个和国际资本市场并驾齐驱的估值水平,但是因为国内上市公司不给投资者分红,投资者拿不到应该到手的投资回报,因此目前看似较低的市盈率,如果刨除不分红那一块,其实国内股市的市盈率还是挺高的,并不具备投资价值。这才是如今股市跌跌不休的内在原因。
毛伟人曾经告诉我们,抓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根本所在。既然导致如今股市下跌、投资者入市意愿乏力的原因在于股市投资没有给予投资者应有的分红回报,那就从改革股市的分红制度入手,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将其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要求,全额分红给投资者,使得长线投资者在炒作股价未能赚钱时,可以通过分红,获得相应投资收益,则国内外的长线投资资金自然就会买入国内股市的股票,股市的投资之春也就自然而然到来。
证券投资基金估值方法范文2
一、货币市场基金的概述
所谓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单位,将募集的资金专门投向以货币市场为投资组合领域和对象的共同基金投资方式。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债券(含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或其他流动性良好的短期债务型金融工具,其期限为一年或少于一年,政府、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高信用等级的企业等是这些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主体。因此,货币市场工具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特点。但是货币市场具有批发市场的特点,单笔交易金额巨大,动辄以百万计,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投资。而通过募集个人小额资金组织共同基金的形式,建立货币市场基金,使个人投资者能够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活动,在保持个人投资流通性的同时,享有一定的投资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形式的投资品种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专门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相对较小。货币市场基金有着共同投资基金的一般组织形式与基本特点,但货币市场基金是专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类型,具有期限短与流动性高的特点,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投资额,也可随时通过签发支票的形式退出基金,其灵活性比一般的共同投资基金更大一些。货币市场基金没有股票市场基金和普通债券基金波动性大,因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组合产生的资本利得并不大,收益相对稳定。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将大量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统一投资到原来风险就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通过规模组合的方式,使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在流动性上互补,从而使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降到微不足道的水平。
(二)基金单位面值固定。货币市场基金为了提供给投资人类似于准货币的流通性和便利性,依照国际通行的短期资金市场投资基金惯例,普遍采用将每个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维持固定不变,如始终保持1元/基金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资产计价与会计核算模式。基金每日计算基金收益,并以份额形式定期将基金投资确认的损益结转到基金持有人账户上,通过份额增减反映基金持有人收益变动情况。持有人可通过赎回基金份额、签发支票等形式获得现金收益。
(三)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基金实际价值由其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的市场价格,即市场利率所决定,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基金实际价值的变动。如果以基金市场价值作为账面净值,不利于投资人进行现金管理。为了减少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的波动,基金管理人一般采用成本摊销法(AmortizedCostMethod),在基金初始投资时,用购买货币市场债券的实际成本作为其账面净值,将投资的溢折价在债券剩余期间进行摊销,增加或冲减基金的账面净值。使用这种方法,在投资人看来,类似于投入一笔稳定的本金并在每期获得确知的利息收入。
然而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通过摊销成本不断调整的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当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后,买入或赎回基金份额会对基金投资人和基金公司造成投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CompanyActof1940)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建立影子价格机制(ShadowPricing),用来反映以市价计算的基金单位净值。当影子价格偏离基金账面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一般设定为0.5%,基金管理人将依据影子价格对投资进行调整,把基金的账面净值调整到市场价值,确保这种偏离不会对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组织。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同样遵循着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相同的基本会计核算组织管理原则。因此在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组织上,必须依照有关监管部门制定的基金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规定,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确立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应当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章、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相互独立。因此,货币市场基金应以基金为核算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具有一定机构和人员的实体性组织作为会计主体不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基金界定为单独的会计主体。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将基金的经营活动与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二是方便将基金公司管理的各种基金之间的经营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真实、公允地反映每一个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
2.以日为期间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于估值日计算基金账面净值和基金单位净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告。而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基金净值表现的编制及披露》的要求,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应于每个交易日当天进行估值;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须以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估值(封闭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是货币市场工具,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波动、利率和汇率变动、货币市场工具发行主体经营情况变化,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工具价格造成基金价格与其净值发生偏离。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分期,以月、季、年为期间对基金进行核算与披露的话,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必须以日为核算期间披露基金会计信息。
3.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除了在基金成立时,基金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外,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资产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是通过建立影子价格机制,对基金账面净价做估值调整来实现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工具有较为发达的交易市场,容易获得其价格,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基金的净值,提供基金投资者决策相关信息。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投资基金,其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的债券投资基金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对基金买入、卖出投资债券的会计核算作进一步介绍,而只说明如何对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进行确认计量和估值调整的问题。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基金单位固定面值,且其账面净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会计核算必须经过一个估值调整的过程。这样,在具体会计核算中,货币市场基金需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二是当账面净值与市场价格发生偏离时,如何进行调整处理?
1.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美国证监会(SEC)对基金管理人进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处理,确定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要求采用两种方法,成本摊销法或区间波动法(Penny-RoundingMethod)。
基金投资每期的投资收益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已实现的资本利得、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按照《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则2a-7的解释,所谓成本摊销法,是确认前两个部分的投资收益,将其计入基金账面净值,但不在账面净值中确认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区间波动法是在将所有的收益均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基金账面净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市价来确认基金账面净值。而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要求,未实现利得应当在“投资估值增值”和“未实现利得”科目反映。
采用成本摊销法与采用区间波动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由于采用区间波动法除了需要将持有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资本利得计入账面,同时需要将持有债券的市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在账面反映。这样尽管可以消除账面净值与市价之间的差异,但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直接计入基金账面价值不符合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摊销成本法提供了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投资价值调整的内在一致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摊销成本法更符合中国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而采用区间波动法由于以市价为基础,其账面净值和收益经常波动,因此,摊销成本法更适应于固定单位价格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
三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通过登记簿来记录市价变动情况,不需要调整账面净值,而采用区间波动法需要频繁对投资账面净值进行调整,比成本摊销法繁琐。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摊销成本法更为有利。
在摊销成本法下,需要将基金购入货币市场工具时所产生的溢折价,在剩余期间进行摊销。这样又面临两种处理选择,是采用直线法还是实际利率法?
直线法是在货币市场工具剩余期间平均摊销溢价或折价;而在实际利率法下,基金本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投资的每期期初账面净值乘以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按照“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限制+各期获得利息的现值”公式,通过插值计算获得。
笔者认为,由于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时间短、价格波动小,使用直线法摊销与实际每期应摊销额之间的差额不会很大,在基本满足核算准确性和重要性的前提下,使用直线法更容易操作,且能降低会计核算的成本。
在每期摊销溢折价,计提利息时,如为溢价,借记“应收利息”,贷记“债券利息收入”和“债券投资——溢价”;如为折价,借记“应收利息”和“债券投资——折价”,贷记“债券利息收入”。
证券投资基金估值方法范文3
“与汇添富那只产品的纯主动性相比,我们这只产品是有量化约束的。” 泰达宏利逆向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焦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基金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股票备选库,以明确定量、定性分析的具体运用领域把量化策略贯彻到投资的全过程中,回避受市场热捧而价格超高的个股,把握事件冲击等逆向投资机会。
据了解,这也是泰达宏利旗下首只量化基金产品。今年以来,跌宕起伏的行情持续考验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然而量化基金表现却一枝独秀。银河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一季度,上证综指上涨2.88%,同期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0.31%,而量化基金的平均业绩为2.92%。
逆向投资正当时
“其实对于逆向投资策略,投资者并不陌生,巴菲特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就是逆向投资思维的一种表述。”泰达宏利逆向策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焦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逆向投资策略就是对抗人性从众的心理弱点,避开机构扎堆的热门股、题材股,寻找被市场忽略或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成长类股票。
在焦云看来,逆向投资强调的不随波逐流,不是简单的和市场趋势作对,也不是简单的掘金冷门股,而是在研判大势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本身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以适当价格介入股价被严重低估的股票,获取估值回归带来的投资收益。
焦云指出,在市场整体震荡,短期内板块频繁轮动的情况下,每一种投资思维都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逆向投资策略瞄准被市场忽视、低估、看空的“非主流”股票,极有可能挖掘出一些蕴含着巨大投资潜力的个股,捕捉一些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据焦云介绍,逆向投资在海外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行为经济学先驱丹尼尔・卡纳曼和“逆向投资之父”戴维・德雷曼的努力,逆向投资理论从一种交易策略上升为一种主要的投资策略,据彭博社数据统计,现在全球已有100多只逆向投资基金,规模超过百亿欧元。
1月份,华安基金也申报一只逆向策略股票型基金,目前正在证监会报批程序中。分析认为,受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影响,A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将维持宽幅震荡的局面,但其中不乏个股结构性投资机会,这一市场格局为逆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好机会。
量化基金扩容潮起
除了泰达宏利,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在量化产品方面布局。比如工银瑞信3月刚刚发行了旗下第一只量化基金―工银量化策略股票基金;富国基金开始大力打造旗下围绕量化投资的子品牌。
所谓量化投资,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量化分析方法进行选股和操作管理。量化投资在海外已有逾30年历史,但在国内市场,自2004年光大保德信发行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才正式起步,至2009年底,量化基金方才相继跟进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6只量化基金成立。
“主要是现在公募基金产品发行越来越多,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相较而言,独辟蹊径的量化产品显得吸引力更大。此外,今年年初以来量化基金的不错业绩也支撑了这波扩容。”好买基金研究员刘天天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河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一季度,上证综指上涨2.88%,同期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0.31%,而量化基金的平均业绩为2.92%。
“在量化投资领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投资者,如詹姆斯・西蒙斯。” 有着8年海外量化投资经验的工银基本面量化基金经理游凛峰表示,“他们依靠数学模型和神秘的公式扫描市场,捕捉机会。”据了解,詹姆斯・西蒙斯管理的大奖章基金1989-2007年均收益率高达35%,而“股神”巴菲特在同期的平均年回报大约为20%。
在游凛峰看来,量化投资的优势非常突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基金经理进入数量化选股这个领域,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证券投资基金估值方法范文4
华夏回报基金自2003年成立以来就以独树一帜的产品特点博得了广大投资人的青睐。截至2007年6月20日,华夏回报基金成立以来,分红34次,每份基金份额累计为投资人现金分红1.5111元;华夏回报二号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6次,每份基金份额累计分红0.8811元。
市场人士认为,大盘震荡,短期观望为主。如果准备长期持有,随时都可以买入。为求稳妥,可以分期买,比如采用定期定额的方法。
收益相对稳定
华夏回报二号是华夏回报基金的复制基金,虽然在华夏二号的基金招募说明书中强调华夏回报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华夏二号基金的未来表现,但华夏回报基金仍然能够为我们描绘华夏回报二号基金未来可能的轮廓,可以为关注该基金的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在投资理念上将延续华夏回报基金重视股票和债券等投资工具的合理配置以及品种精选的做法,追求在尽量避免基金资产损失的前提下实现基金每年较高的绝对回报。以绝对回报为投资目标和理念决定了华夏回报二号属于预期风险较低的混合型基金。除了绝对回报以外,基金约定在已实现收益水平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时,基金就可以进行收益分配(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绝对回报标准,为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使人想起了华夏回报成立两年半来分红多达16次的事实。
截至6月30日,华夏回报二号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达到94.43%,成立以来每年均实现正回报。成立以来共分红16次,累计分红率38.88%,累计为投资者分红超过8亿元。2006年4月、5月、6月各分红三次。这样的分红频率和数量令多数基金只能望其项背。而可以合理地预期华夏回报二号将沿袭这一作风,成为追求稳定回报投资者的选择。
然而,华夏回报二号毕竟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运作的一支新基金,难免会有投资者担心华夏回报二号能否再现华夏回报的优秀业绩。
投资信心提升
银河证券分析师王群航对于这只混合型基金产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投资者关注:
第一,此基金完全复制华夏基金旗下的品牌基金――华夏回报基金的投资目标、分红政策、投资理念和策略。华夏回报基金成立近三年来,投资理念经历了牛市熊市的考验,在大盘跌破千点时基金累计净值也保持在1元以上。截至2006年7月7日,华夏回报基金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为95.39%,基金共分红16次,累计分红率高达38.88%,总计为投资者分红超过8亿元。
第二,此基金与华夏回报基金由同一基金经理石波管理,石波具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具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和6年基金经理从业经验,经验丰富,擅长选股,其投资并多年持有的一大批牛股都为投资者赚取了丰厚回报。2005年末以来,华夏回报基金看好中国A股,采取“满仓操作、适度集中”的进攻性组合,通过“行业轮换、精选个股”等措施降低组合风险,抓住了市场投资机会,华夏回报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居于平衡型基金第三。
第三,此基金是复制华夏回报基金基础上新发行的一支基金,基金认购价格为1元,可以满足投资者购买“便宜好基金”的诉求。同时华夏回报二号基金与华夏回报基金一样,追求绝对回报,坚持到点分红,有望随市场的长期上涨,为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
第四,中国经济逐年向好,为牛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一直困扰中国股市的内部制度问题得到解决,估值水平大幅提升,股市迎来空前利好。随新股发行的重启,意味着一批新的上市公司所代表的优质资产注入资本市场,华夏回报二号基金面临着较好的建仓时机。
华夏回报二号基金与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采用相同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以及相同的基金经理,但在投资运作上完全独立。有意投资中低风险的混合型基金,追求“绝对回报,到点分红”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认购华夏回报二号证券投资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有两个因素可以使这些投资者提升对华夏回报二号的信心。
证券投资基金估值方法范文5
本刊讯金元比联基金旗下第4只开放式基金金元比联价值增长股票型基金于7月27日起在建设银行及各代销网点发行。
好股票,不仅要“物美”即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还要“价廉”即估值合理。该股票基金的最大特色就是投资于具有良好成长潜力、价值低估的“物美价廉”的股票,帮助投资者实现“以今日合理价格购买明日中国企业之增长”。
那么,该基金是如何挑选“物美价廉”的股票呢?金元比联价值增长基金将采取“自下而上”、“四重过滤”的方法构建股票组合。首先,会采取模型识别法对所有股票的估值与成长前景进行数量化扫描,形成可投资股票集合,构成本基金股票一级库。其次,对股票一级库中的所有股票进行流动性筛选,形成本基金股票二级库。接下来,对入选的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剔除“伪成长”的上市公司,甄别具有真正成长潜力的“明星公司”,从而构成本基金股票三级库。最后,通过估值考量,选择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形成优中选优的股票组合。金元比联价值增长基金的股票配置比例为60%-95%,债券、现金等资产配置比例为5%-40%。
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将由曾经管理过5星级基金的万文俊先生亲自执掌,他同时也是金元比联基金公司的投资副总监,具有11年证券从业经历。目前由他担任基金经理的金元比联成长动力基金,自2008年9月成立至今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已超过40%,业绩在同年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中名列前茅;今年以来已经实现两次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累计派发红利1.3元。
国联安主题
综合评价
国联安是中国首家获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背后的大股东是国泰君安证券和德国安联集团,具有强大的投研能力。国联安主题驱动基金计划运用主题驱动投资策略,前瞻性把握各主题板块轮动的机会。基金经理陈苏桥,为国联安公司研究部总监,同时担任德盛优势基金经理,有超过10年的投研经历,经验较为丰富。
万家稳增C/A
综合评价
万家稳健增利是一只债券型基金,不参与二级市场股票买卖,仅从一级市场进行新股申购,属于打新类债基。这有助于控制来自股市风险的同时提升其收益。目前来看,该基金公司在债券型基金的运作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基金经理张旭伟为该基金公司的管理部副总监,万家增强收益和万家货币的基金经理,投资经验较为丰富,以往管理业绩较为突出。
该基金管理人在充分研究宏观市场形势以及微观市场主体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地投资管理策略,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利率变化趋势、债券收益率曲线移动方向、信用利差等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进行评估,对不同投资品种运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并充分利用市场的非有效性,把握各类套利的机会。
博时策略
综合评价
博时策略是1只开放式基金,其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30%-80%,可灵活配置股票资产,即股市处于较低风险区域时增加股票投资,力求在股市走高时赢取收益。博时策略采用“价值+成长”的均衡配置理念,在不同经济阶段,动态调整成长股和价值股的投资比例。实践证明,价值、成长风格突出的资产可以获得较高收益,而价值、成长的混合则可降低单一风格带来的风险,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博时策略由周立和张勇共同管理,前者兼任裕阳封闭式基金经理,后者兼任博时现金基金经理,两人在股票资产和固定收益资产的管理上业绩突出。
上证央企50ETF
综合评价
工银瑞信基金是国内首只跟踪上证央企指数的主题ETF,即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票的构成及其权重构建
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票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上证中央企业50指数的成份股覆盖金融、地产、化工、黑色金属、采掘、交通运输等行业,且均为央企或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资本规模大,实力雄厚,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具有一定的资源垄断性或者自然垄断性,而未来央企并购、重组、资产注入还将带来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
嘉实回报
综合评价
这是一只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为30%-80%。基金定位于低风险低收益品种,这与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相一致。该基金公司历来非常重视对旗下产品线的建设,嘉实回报作为混合型基金中的低风险低收益品种,进一步完善了嘉实基金公司的产品线。
信诚优胜
证券投资基金估值方法范文6
不过进入2008年后,这一观点受到普遍的质疑。对此,各方研究可谓观点迥异,双方各持一词,莫衷一是。支持者认为机构投资者有助于降低市场的波动性,并列举了大量国外研究的实证观点;反对者亦有之,毕竟从时间序列上看不到市场稳定和机构投资者发展有何关系。更有甚者表示,基金在本质上是资本的怪物,追逐高额回报才是他们的使命,寄希望他们能迷途知返,担当起稳定市场的重任无异于缘木求鱼。
到底是我们误解了基金还是资本市场原本就存在着“非理性”的原罪。每一个参与者在贪婪和恐惧面前显然都无法避免,难怪有的基金经理感叹道,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即使是巴菲特也无法长期生存。
机构行为直接影响市场
股指在2007年不断上扬的行情中,诟病中国股市估值过高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基金经理们用“黄金十年”、“中国制造”、“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利好因素来打消人们的疑虑。股指也在基金经理热情洋溢的做多行为中不断推高,并与2007年10月间摸高至6124点。通过交易所的TOPVIEW
数据,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基金投资者主导了自2006年以来的主要行情走势,机构持仓与上证指数的走势高度吻合。
图1中,自2007年5月30日以来,机构持仓数据与上证指数出现三次背离。第一次:2007年5月30日后,股指大跌但机构持仓数据持续走高。第二次:2007年12月19日后,指数走高,但机构持仓数据持续走低。第三次:2008年4月23日后,指数快速走高,持仓数据维持低位徘徊。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证券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没有机构增减仓的行为,指数根本不会如此暴涨暴跌。近期,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基金公司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要有大局意识,要坚持价值投资。可见在股市跌宕之中,管理层还在重申一直强调的命题:基金是市场稳定的基石。但现实的窘迫却迫使管理层直接向基金公司喊话。
那么是何种原因产生了这一结果?真的只是羊群效应吗?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和跟随他人进行投资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就是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买卖相同的股票。西方学者研究了新兴市场中的基金行为,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基金平均在危机事件发生前一个月就撤出资金;二是羊群效应在统计上显著,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且开放式基金的羊群效应强于封闭式基金,但在危机期羊群效应较弱;三是基金倾向于惯易策略。相关的研究还有很多,但对于基金行为多大程度存在羊群效应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基金的投资行为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波动。
测度机构稳定市场的指标
考察基金对市场的稳定作用,可以用一个重要的指标――股指的年度波动率来度量。通过观测历史数据,在2007年以前,上证指数每年的波动率一般在20%附近。市场波动率只是在进入2007年后,才出现剧烈的上升。在4000点以前,市场的波动率只有20%,但从4000点到6000点再到3000点,市场波动率一直高达40%多,目前波动率更是高达44.26%。
景顺长城总经理梁华栋表示:“在市场无效率的情况下,一部分机构和散户可以利用市场的波动来低买高卖进行套利,这也是国内市场比较不成熟、波动率比较高、散户那么多的原因。”
机构散户化的根源
与之对应的情形是,基金业在近两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混沌期。这一时期延续了五年之久,自1992年到1997年,基金在一种缺乏规章制度、监管不力、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投机盛行的状态中发展,最终以中国证监会“规范老基金”而告终。
第二个阶段是幼稚期。1997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参照主要发达国家基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引进了托管等制度框架,使得中国基金业逐渐步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但是,由于市场整体规范程度等原因,基金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发展的速度和规范的程度仍然差强人意,这一阶段的发展最终止于2000年的“基金黑幕”事件。
第三个阶段是超常规发展期。2001年,我国发行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第二年在监管层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基金业开始了超常规发展的历程。经过几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6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已达398只,基金持有市值达到2.57万亿。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增加,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由原先的不到5%提高到40%,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主流力量。
虽然,基金资产规模已占市场流通总市值的约40%。以2006年为例,该年末A股流通市值2.40万亿元。其中,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QFII、保险公司、企业年金、证券公司、一般机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42.52%,比2005年末该比例提高了12.39个百分点;相应地,个人投资者持有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从2005年底的69.87%下降到2006年底的57.48%。但是,这一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化的特征,从结构上看,尽管2006年和2007年年机构投资者群体迅速壮大,入市资金占沪深300成份股流通市值的50%左右,但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战略性投资群体比重不足20%。
关于机构散户化的观点有三:
一是基金资金来源散户化。即投资基金的资金中有80%源于个人投资者,散户特征明显,具有鲜明的助涨助跌特性。市场暴涨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疯涌申购,直接迫使基金由于契约的限制在6000点上方继续大买股票,反过来推动市场进一步上升。但是市场一旦震荡下跌,个人投资者减仓,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压力会迅速增加,进而加剧市场震荡。这种力量循环变化,将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二是基金经理年轻化。近几年中国基金行业高速发展,一些资深的经理纷纷转投私募基金,基金行业的人才青黄不接,大量的年轻人开始被推到资本市场舞台的中央,虽然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从业以来从未经历过熊市考验,对风险的认识程度也不够,基金行业对收益率的考核迫使他们频繁追涨杀跌,散户特征集聚放大。
根据WIND统计,现任383名基金经理中有115人的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更是只有7名。而截至2008年6月17日,所有在任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2.099年,其中有许多基金经理甚至是“80后”,根本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考验。
在华尔街往往有这样一个常识,即培养一个合格的证券分析师一般需要8年的时间,只有经过完整的牛熊市循环,才能真正理解市场的涨跌轮回。早在20世纪60年代,华尔街也一度被年轻人所占据。正如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恩在1970年春天所写:“天才就是上涨的市场。”一旦上涨的股市开始下滑,鹰的眼神就会变得空洞。
三是基金类型同质化。如果以基金的数量结构为例,73%的基金属于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而这些基金又控制了88%的资产。单一模式的投资方式直接造成持股相近度和投研决策同质化。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各路基金追求流动性的结果必然是股价暴跌。以宏达股份为例,该股自2007年年初14元附近开始上升,当年9月份就到达83元的高位,随后停牌等待重组的消息。由于重组达不到预期,2008年4月21日复牌后开始连续暴跌,最近已经跌至20元附近。这种暴涨暴跌的例子在2007年可谓比比皆是,面对如此的局面,投资者难道不应该质问一句,基金的信托责任到哪里去了?
基金遵守契约吗?
众所周知,中国采用的契约式基金方式,在治理结构上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分析人士也将基金无法稳定市场归结于一个核心的因素,即中国发行基金的方式。
实际投资风格与基金契约相悖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正是由于及基金投资无差异化,才会导致基金们被称为更大的羊群,不断在资本市场的K线图中追涨杀跌。2008年,基金经理比较的不再是净值的增长,更多的时候是比谁更能跑赢同行。按照基金契约的规定,基金在投资组合的条款中都会对基金投资的标底有严格的定义,诸如投资的范围,股票和债券所占的比例。有评论家认为:“有讽刺意义的是,我们拥有几乎世界上最严厉的基金经理人管制措施,却收获了几乎是世界上最多的基金经理不尽信托责任的案例。”所以基金开老鼠仓以及治理结构不健全,根本不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
推崇QFII
基金契约方式的分析师认为,QFII基本都在其说明书中明确投资目标在于资本的长期增值,与国内基金面临较大的短期业绩压力相比,QFII相对更注重长期回报。从长期绩效看,这点肯定会在两者的选股思路和业绩表现上体现出区别。但是,近期的市场行为,如南宁糖业事件也正说明,他们远非契约中所说明的那样严谨,逐利本性才是投资基金的本质。
对于投资者而言,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投资者基本上不关心管理人是否遵守契约,自己赚钱与否才最重要,是否遵守契约规定仅仅是学者们关心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制度的约束也不复存在。
市场原罪在于“非理性”
既然,基金无法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那么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
过去一年,沪指从3000点飙升至6000点再跌回原地,中国股市走完了一个牛熊轮回。研究数据表明,2008年前5个月,179只股票基金的选股能力、选时能力对其获取超越市场收益的贡献分别为-0.001元和-1.572元。基金经理们并不比掷飞镖的猴子显得更精明,其秉性也在其中显露无遗――基金投资充斥着“短视”、“散户化”的行为。中国基金行业的非理性与不成熟,并非全是专业问题。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基金公司在稳定市场、活跃交易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股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股市泡沫破灭的过程可折射基金的种种秉性,而基金市场的现状也正是社会整体形态的客观映照。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分析师在私下里表示,证券行业就是娱乐行业,而基金经理们就好比每年在年终评比中走到聚光灯下的“超女们”,选择他们的不是他们本身,而是这个社会的文化。这个社会在追寻短期利益的时候,难免会急功近利,而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速度和安全中寻找平衡。美国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限是5年,但在中国平均任期不足18个月,基金经理就是一个短命的群体,因为他们不断受到业绩考核的压力。在美国,每轮金融风暴都有那些快速成长的金融天才们倒在了欲望和贪婪面前,而这一次是美国的第五大证券公司,一个有着85年悠久历史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在受到意外的资金挤兑后轰然倒地,那些忽视风险的人决不仅仅是这群年轻人。
年轻经理的冲劲加上新兴市场的激情,可以共同放大非理性的效果。基金们不断追涨杀跌的行为是中国证券文化的一部分。当市场处于明显而强烈的上涨环境下时,失去理性的一定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们。当卖出行为被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所嘲笑时,基金经理们又怎能体现理性。从本质上说,基金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它们的契约中从来就没有稳定市场的承诺。基金是全体持有人资产的集合,而资产管理者所有的行为必须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追求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