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培训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培训课程

教育培训课程范文1

一、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创新

党校教育定位决定了其在教学机制与教育方式上存在自身特点,党校课程的开展需要与社会紧密联系,它服务于党员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稳定发展,控制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教学过程。从党校质量管理方面上看,其产品就是学员,党校质量高低可通过学员学习效果反应出来,党校需要采取有效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坚持高效、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教育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了解党校的实际情况,管理者要具有系统管理的思维方式,并且将管理目标与管理过程结合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可将管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经分层后,有利于降低管理难度。

(二)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可通过建立管理组织系统而实现,管理组织系统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其中主要有质量活动、质量环节、质量关联、组织结构等,所谓组织结构就是指设置执行结构与决策结构;质量环节就是指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所有流程的顺序;质量关联是指将质量活动在相关单位中落实;质量活动指的是质量管理中的活动与环节;质量信息指的是将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为闭环系统,所有质量信息均可通过流程管理显示。

(三)党校课程教育改革。党校课程教育改革非常必要,教育改革要注重可实施性,可以通过建立党校信息平台、教学管理一体化等,使党课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党校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质量的评价以教育标准和教育目标为依据,利用系统对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数据信息,同时还要判断党校教育是否与现阶段的社会需要相符,对教学效果、教学流程等进行判断。党校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手段与教育理论,对现阶段的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二、党校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党校管理者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结合以往的管理制度,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另外,管理者要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责,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相应考核与评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党校还可组织交流会,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讲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在日后如何做才会变得更好。党校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党员的上课情况、考核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将党员考核成绩纳入对其的年终整体考核中,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明确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性。

(二)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党校队伍,对党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好实现师资网络的形成。扩展并不断完善党校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将教育途径与思想政治资源结合在一起,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实现党校课程的系统化教育。党校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专家进校授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不懂的问题,还可踊跃提问。

(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党校可以适度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参与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党校老师进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既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也可亲身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党员干部感受到自身价值,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党校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对党校课程培训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另外,党校还可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先烈的纪念馆,参加义务劳动,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让他们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党校老师可以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其对基层人民的了解,党员干部了解基层人民生活后,他们便能够及时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案,并设置相应的目标,以这种形式开展党校教育,让党校课堂不再局限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得到实践,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群众的生活环境,增进对基层人民生活的了解,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教育培训课程范文2

我们的实训课程以中小学干部管理实务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管理策略和管理技能为目的,以实际操作和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内容上强调问题的真实性,在过程上注重课题研究与培训同步并进,在价值上追求实用、实效。

我们坚持“研训一体”的工作原则:以研究促培训,让研究服务培训,边研究边培训。充分发挥教育党校与中小学校联系紧密、理论研究空间大的独特优势,坚持研训一体、研究与培训相伴;知行结合、注重实训;分层分类开发课程,体现区别性及针对性。我们总结了前期有关实训课程的开发工作,完善了课程开发团队,建立了专家顾问组,聘请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校长为顾问。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子课题的分配,制订了实训课程开发计划。

在培训中,我们注重实践体验,加大学员参与中“训”的成分和力度。在实施过程中,以本区培训机构(者)为主体,专家、行政领导、校长、学员等参与到课程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中,拟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结构、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资源以及实施与改进课程。

在研究中,我们以教科研实训课程为切入点,整合海淀区教育干部培训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中小学课题研究》,还开发了第二批实训课程,汇编了相应的培训资料,研制了《中学教学主任听评课手册》和《中学教学主任岗位标准》。

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重点解决教育干部培训中的问题,加强中小学干部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注重研究过程与成果的表达。我们的实训课程开发是与培训实践相结合的,每门课程都有具体的载体和平台,即培训班次,例如中小学教学干部听评课训练对应的是中学教学主任培训班,中小学德育干部会议管理训练对应的是中小学德育干部研修班,中小学干部讲话训练对应的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借助行动研究,我们建立了正式的课题研究小组。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育党校的培训教师,学员发挥参与性作用,有关专家领导提供咨询指导,三者是合作的、交互的,进一步密切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这样的课程开发体系使培训教师成为实训课程的生产者和研究的主体,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的课程开发大体经历了“训前调研―课程设计与准备―实施课程―课程总结与改进”的行动研究过程。基于多年中小学干部培训积累的经验和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我们以中小学课题研究为领头雁,以中小学教学干部听评课训练等四门课程为后续的工作布局,从点上做起,逐步形成实训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在认真研究中小学教科研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中小学课题研究的过程,注重列举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增加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及思考和练习,突出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性和操作性。

教育培训课程范文3

关键词:教师培训;隐性课程;“国培计划”

随着“国培计划”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后培训项目的实施方式也有了显著的改变。然而,在改革过程中,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作用相对于显性课程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一、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显性课程通常是指学校课程,是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隐性课程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全貌――实际课程。[1]隐性课程作为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了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隐性课程所负载的信息包含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环境的信息。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环境分别是: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与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负载着以学校建筑、校园规划、班级设置等为主的物质与空间环境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趣、情感;组织―制度类的隐性课程,负载着以学校组织方式、课程分配、学校评价、校纪班规等为主的组织与制度环境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c行为规范;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负载着以社会期望(包括教师期望、家庭期望)、师生交流、教育语言、心理环境等为主的文化与心理环境的信息,深刻长久地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信仰信念与态度风格。[2]

隐性课程广泛存在于与教师培训相关的方方面面,它主要通过暗示、感染等间接方式影响学员,并且对其心理层面产生影响。黄晓颖认为,隐性课程的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功能,扩充、强化、互补显性课程功能和培植兴趣功能等方面,并指出由于隐性课程影响的复杂性,它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3]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隐性课程对教师培训的意义不容忽视。优质的隐性课程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有针对性的开发与利用隐性课程,通过与显性课程的互补和优化,将学习主体、外部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创设“三大教育环境”,实施综合教育,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一条路径。

二、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自2010年始,新疆地区“国培计划”项目已实施五年,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笔者主要从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与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三方面进行描述。

1.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

校园环境、住宿环境和教室布置作为物质―空间类要素,作为长期稳定存在的隐性环境要素,对学员的培训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疆地区“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在提升物质―空间类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物理空间类隐性课程的信息承载功能。培训院校为参训班级安排固定的教室,悬挂装饰画,制作门标及横幅,并将学员创作的愿景或规划、学员行动学习成果固定在教室的墙上,为的是营造一种稳定温馨的学习氛围。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变革也对教师培训的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微课、慕课以手机终端为载体的社交软件辅助着教师培训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教师指导学员制作微课,管理人员使用手机软件各类通知信息,并传送报道培训的实时动态。培训院校建立网络研修社区,进行线上交流、研讨和学习,建立学员培训电子档案,持续关注学员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个人成长变化。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动态影像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团队不断挖掘隐性课程的新载体、新形式,从而设计动态的规划。

2.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

教师培训的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主要指以制度安排的形式存在于教育情境中的隐性信息,包括管理制度和活动组织等。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等以制度的形式存在于教学情景中。

教师培训中,教学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以组织―制度的形式体现并落实。一是根据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训的特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设置基于“参与式培训方式”、基于实践的课程。二是根据培训项目的要求,兼顾学段与学科特色,组织开展微课比赛、讲课比赛、优秀课例展示、优秀培训方案评比、演讲大赛、儿童舞蹈创编大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等“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总结有益经验,凝练优秀培训成果,提高培训成效,搭建学员之间互助交流的平台,丰富学员的培训文化生活。三是在坚持刚性原则的基础上,实施柔化的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班主任在管理学员的同时积极为学员提供服务。四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课上互动与课下的交流与研修,建立网络研修社区,丰富课上课下活动。

3.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

心理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际关系又大致包括教师与学员的人际关系、管理人员与学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学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学员情感的重要因素。授课教师与学员在课堂上的互动程度、教师对学员的帮助意愿和教师的交际能力是教师与学员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待学员的态度以及为学员提供的服务构成了管理人员与学员的人际关系。学员之间的课堂与课后交流、班级的归属感和合作竞争意识又是构成学员之间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

为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搭建交流平台,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积极组织各班级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及素质拓展训练,搭建起学科专家、班主任与学员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促进班级的凝聚力。二是对各班级的学员分小组进行管理,并鼓励学员在课余时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分享;同时学校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搭建小组、班级、项目的学员之间的交流平台。三是开展人文关怀,在学员生日时,学科专家、班主任及其他学员一起在生日当天为学员送祝福。四是鼓励学员在微信群、QQ群、课前半小时展示个人研修成果、交流分享学科教学和管理经验,讨论确认小组学习目标,为同伴间的交流和学习创设环境。此外,在培训时,为学员发放文化衫,可以让学员尽快地融入学校中、培训中。

三、教师培训隐性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反思

目前,对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发挥隐性课程的培训功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视程度较低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对隐性课程了解的深入,隐性课程的开发已经逐渐进入教师培训管理者们的视野,但是这种理解还是极具模糊性的,还没能真正地进入大规模创建的阶段,只是在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与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和利用。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开展培训工作时,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给自己的行为添加隐性课程的元素,但是缺乏系统性的联系,缺乏从整体上对隐性课程开发的规划,缺少长期进行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制度性设定。

2.对隐性课程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隐性课程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一是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动态支持上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现代教育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其动态调整的基础上,隐性课程的开发也是持续的、动态的。二是深度挖掘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尤其是学员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有待进一步挖掘。学员作为成人,有其特定成长环境的丰富的经验积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与教师的关系”[4]。学员作为价值观、人生观比较成熟的个体,使得学员之间的影响变得非常普遍和有价值。学员群体内在的各种形式规范,是他们选择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方式和规范的潜在依据,“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也是调整、引导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5]。开发利用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在立足于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抓住学员之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效的。

3.对隐性课程利用率有待提高

隐性课程资源多种多样、非常丰富,在空间分布上也无处不在。对隐性课程的利用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和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一部分隐性课程,所以也就谈不到利用的问题。二是面对多种多样的隐性课程,在开发实践中,教师和管理者缺乏对这些资源的甄别。因此,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择优筛选,开发具有价值的隐性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教师和管理者根据培训目标,甄选出适宜的隐性课程,但是使用时没能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三个方面,培训院校和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但是,由于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还需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10.

[2]陈 满,帅 斌.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探微――隐性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系列研究之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46.

[3]黄晓颖.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J].汉语学习,2011(1): 82.

[4]何玉海.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34-36.

[5]冯惠敏,黄明东,甘 雯.隐性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4(1):16-18.

俞 菁(1989―),女,新疆趼衬酒肴耍助教,文学硕士,新疆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汉语教学。

教育培训课程范文4

一、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听、说、读、写、画、唱、跳这些基本功。这次,我听了几天课。这些老师们都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邱婷老师,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注重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巧记单词,她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相同的读音单词,帮助学生认读新单词。阅读中的任务设置也很到位,阅读时采用了略读和细读。在教学中,老师充分体现了阅读课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帮助学生化解了重难点,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邱老师在教学中,也注重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教学,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言。

还有廖老师的课,也让我开了眼界。廖老师课堂教学技巧娴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突破重难点,老师运用了抢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自制了教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愉悦了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理念和思想的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还使我们明白了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势必会被动挨打,还误人子弟。

三、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

这次培训,领导、老师根据我们学员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安排的一些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课程,如精读,让我们重温了以前学过的一些语法知识;还有语音课,语音老师准确的发音让我们佩服,她对每个音素的生动讲解让我们对牢记在心;她还给我们上口语课,让我们感受了标准的英语口语,掌握的了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在这几天里,我们不管是英语口语、语音、语调,还是听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四、了解了最新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

在这一次培训中,让我了解到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理念。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运用一些游戏,使英语课堂“活”起来。我们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培训课程范文5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二、培训目标

(一)通过培训学习,学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增强学员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说课、评课及相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学员能够熟练地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与开发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够对其他老师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三)学员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动向和新成果,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规范、方法、技巧,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基础。

(四)学员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期培训班将形成以下培训成果(全体学员均要完成的“五个一”作品):

1.一节45分钟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一节45分钟课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

3.利用教学设计、课件或专题网站进行一次模拟教学(说课)或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专业发展规划。

4.建立一个教学博客。

5.在博客上发表一系列培训日记(周记)、学习心得、技术总结、说课反思、教学叙事等。

三、培训内容

(一)理论模块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5.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6.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二)实践模块

1.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践;

3.信息化教学实践(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说课);

4.教学博客开发与博客圈管理实践;

5.教研与论文写作实践;

6.网络化学习能力与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四、培训方式

(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的特点,拟采取“以受训学员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个性化、网络化、高效率、灵活机动”的培训策略。坚持学用结合、学研结合,采取“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开发实践+技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二)加强分层次、订单式、专题性教学,使学员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恰当地把握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三)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理论教学采取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与互动对话为辅的教学策略,力争在短时间内拓宽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结合活生生的案例,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模式和包括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主要以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为主,即“范例演示赏析与评价学习借鉴基本技能训练、模仿技术研究改造、改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理念于活生生的案例、课例、课件范例和制作实例。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类学员,设计不同的学习界面供选用。教学评价以电子作品集为主导,师-生和生-生共同反思,学员自评、教师点评和学员互评相结合,建立基于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协调好学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指导。建立培训公共邮箱、qq群、博客圈,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我院定于2011年7月14日到7月27日共13天进行集中培训学习,7月14日学员报到;集中培训的地点设在广西师范学院长??G?

六、培训经费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工作的通知》(桂教师培〔2011〕41号)的要求,集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差旅费、培训教材和资料等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负责。为了便于管理,学员的住宿原则上由我院负责联系。

七、培训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实行项目管理、分层管理、协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单位组织考核。学员参加集中培训后的学习成效,由培训单位组织理论知识测试与实践考核予以评估。

(二)送培学校建立成长档案。学员所在学校对本校学员的工作采取“成长档案”管理方式,促进学员在岗进行网络学习和开展校本实践研修,实现自主发展。

(三)结合学员集中培训、在岗实践研修和终期总结的全面考核,成绩合格者再颁发《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结业证书》和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1)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八、注意事项

(一)学员报到时须交的材料。1.学员须将加盖单位公章的《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人员推荐表》和《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汇总表》的纸质材料一式2份交到报到处;2.为了在培训研讨中丰富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请各位学员在报到时上交自己3年来的代表作品(教案、课件、录像课、网站、博客、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刻录成光盘或拷贝在u盘),以供培训研讨用。

(二) 培训班负责人要做好培训终期总结和验收工作。在培训结束后的20天内,要分类整理和物化培训成果,撰写培训工作总结,并将培训的有关文件、培训方案、培训通知、课程表、学员培训签到表、培训工作总结、培训活动图片、录像、学员上交 “五个一”的学习成果材料(打印稿及电子版各一式一份)和培训报账的原始材料(票据、表格等)及其复印件(所交的书面材料均加盖单位公章)交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验收,并按照培训项目的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规定、培训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培训项目的报账工作和培训档案材料的归档。

(2)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教育培训课程范文6

[关键词]英语语法 成人教育 课程设计 错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19-02

参加成人英语培训项目的学生来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渴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培训的效果不仅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接受能力和用功程度有关,还会受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推崇交际法,传统的语法教学受到了冲击,出现了淡化甚至避免在课堂上进行语法教学的倾向。[1]交际法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二语习得理论输入假说的支持者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通过语言输入像母语习得那样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各种语法规则和知识。[2]然而成年人毕竟不是儿童,外语学习也不同于母语习得。有调查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语法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3]下面从分析成年人掌握英语语法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成人英语培训英语语法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办好成人英语培训项目提供参考。

一、英语语法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因为成年人学习外语与儿童的母语习得在环境、内容、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语法自然习得的理论对成人英语学习并不适宜。[2]参加培训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靠每天几个小时的课堂授课,这与母语习得的语言环境相差甚远。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低龄学生记忆力好,模仿力强,不必强调语法。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强,逻辑推理能力强。成年人倾向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英语,而英语语法有助于理解英语单词和句子的构成及用法。

参加培训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学过语法的,但掌握的语法知识零散,没有形成清晰的语法知识体系。许多学生自学有困难,仍然需要教师讲解、说明和归纳。不能把语法与交际法教学对立起来,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能力,但是没有过硬的语言基础,就不可能实现正确、有效地用外语交际的目的。教师对语法知识的讲解、归纳及对比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法并灵活应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成人英语培训项目开设语法课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二、成人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人英语培训项目开设语法课程是必要的,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现择要点列举如下:

1.面向成人培训的分级英语语法教材建设有待完善;语法课的教学内容与综合英语和听说课的教学内容缺乏设计上的联系。

2.例句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表达的内容联系不紧密;有些句子中的难词数量过多。

3.学生报名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经历和学历背景差异较大。

4.学生想在课堂上发言,但怕丢面子,怕犯错,又常犯错。

5.学生普遍低估自己所犯语法错误的广度;表达基本能理解,但错误较多或不地道;用错了,自己还意识不到。

6.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意识不足;母语负迁移影响严重。

7.许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停滞不前,中介语“暂时性石化”现象亟待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成人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的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教材、教法和学习策略这三个方面解决。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在教材方面,最好是编写专用分级教材,如果暂时没有特别合适的教材,就应根据培训项目的时间长度和培训班学生急需掌握的交际功能项目选择讲授内容,精讲多练。以应用为本,以够用为度,不抽象空谈语法规则。

注重常用语法规则的产出特征。结合常用单词和句型,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在不影响语法课总体难度顺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的先后顺序,尽可能兼顾其他配套课程中的典型表达用语和句型,加强同一培训项目相关课程间语法项目的联系,使语法课为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起到支撑和辅助作用。

根据时代的特

,精选地道、真实的英语句子进行适量补充,满足学生交际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师生互动式语法课的教学效果显然要比灌输式的讲解效果要好。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应该是紧密结合的。教师讲课应深入浅出。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或研究的动力。讨论内容不能太难,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有成就感。鼓励基础好的学生抓住机会锻炼,起示范带头作用,创造机会,让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利用好课后时间,及时复习和预习,解决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第三,重视中介语“暂时性石化”现象,帮助学生打破英语语言能力停滞不前的状态。除了讲解语法知识,为学生提供足量的最优化输入,还要加强输出训练,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搜集学生常犯的典型错误,设计探究型练习,供课上分析时使用。练习量不需要很大,但应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在课堂上公开讲评或集体分析错误的类型,成因和改正方法。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但特别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很活跃。下面以成人英语培训初级加强班(a02)学生所犯的三组典型错误为例说明。

例1:他没有和我们一起去长城,因为他已经去过了。

a.he didn’t go to the great wall with us, because he had been to there.  b.he didn’t go to the great wall with us, because he has already been to.

c.he didn’t with we went to great wall, because he had been to.

d.he didn’t go to the great wall with us, because he had gone to.

e.he didn’t go to great wall with us, because he has gone there already.

例2:她告诉我们,她大学毕业后要去国外。

a.she told us that after she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she went abroad.

b.she told us that she would go abroad after graduate.

c.she told us that she would go abroad after graduated.

d.she tells us she would go abroad after she graduated.

e.she told us that she would go abroad after she college graduates.

例3:这位工人必须立刻送医院。

a.the worker must send to hospital at once.

b.the worker must go to hospital, right now.

c.this worker have to go to hospital immediately.

d.this worker must be take hospital.

e.the worker must be immediately sent to hospital.

例1中a~e这5个句子都有错误,但能通过上下文猜出句子的意思。如果在综合英语课、口语交际课、听力课和语法课上老师都不帮助学生分析和改正错误,尽管学生能进行交流,但语言表达不过关,很难有质的提升。从这些错句中可以看出,学生所犯错误是多方面的,涉及冠词的用法(the great wall必须带冠词the),时态的一致(had been there before发生在didn’t go to the great wall之前,应该用过去完成时),用英语表达“去过某地”与“去了某地”的区别(表达“去过那里”用had been there,表达“去了那里”则要用had gone there)。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已经去过了”,需要用“已经去过那里了”才行;在英语中用副词there表达“在那里;往那里”的意思,不用代词it,there之前也不加介词to。这些错误不是同一个人犯的错误。在课堂上讨论时,能够发现错误并能改正错误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犯了同样或类似错误的学生能弄清楚犯错的原因,但不会丢面子。为了巩固学习效果,还可概括提炼,以填空题的形式突出易错位置,在后续的复习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表达the great wall和he had been there before上来:he didn’t go to ________with us, because _______.

例2中的a选项没有语法错误,但表达的内容是她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外”,而不是“要去国外”。b,c,d三个选项都没有“大学毕业”的意思;after之后应使用句子或名词,但b和c项在after之后直接使用了动词;d项还出现了时态不一致的错误。e项不仅有时态不一致的错误,还用“中式英语”after she college graduates表达“她大学毕业后”,而未能用上after she gradua

ated from(the) college/university。

例3和被动语态有关。汉语的含义是“这位工人必须立刻(被)送(到)医院(去)”,其中的“被”常省略,但英语句子必须使用被动结构。这里还涉及动词的用法,表达“送某人去医院”用动词take(送;搬运),而不是用send(派遣;打发)。因此,e项虽没有语法错误,也使用了被动语态,但意思却是“这位工人必须(被)立即派往医院”。用must be taken to hospital 才能正确表达“必须送医院”的意思。b选项没有语法错误,c选项中的have改为has才符合语法要求,但这两句都是“这位工人(自己)必须立刻去医院”而不是要求表达的“这位工人(因病或因伤)必须立刻(被别人)送(到)医院(去)”。

可见,错误不可回避,不能低估,不可放任不管。与直接给出答案相比,分析错误能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主动发现错误,经讨论后修正错误印象深刻。通过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集体分析和讨论又不使学生望而生畏。在教学中应利用成年人分析理解能力强这一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找出异同点,尤其是易错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按英语思维的习惯口头表达或写作,避免生硬地翻译。[4]如果处在中介语暂时石化阶段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足量而地道的英语语言输入,并有意识地在输出或使用英语时克服造成中介语石化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就能使自己的英语能力产生质的飞跃。[5]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结束语

成人英语培训项目开设语法课不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英语这门外语。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零散的语法知识衔接起来,把语法当做提高英语交流能力的辅助工具。在语法知识的支持下,扩大词汇量,提高听说和读写能力。应根据参加培训项目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困难有选择地增加或删减语法讲解的内容和练习。精简内容,不是偷工减料,而是要突出重点。要打破中介语“暂时性石化”状态需要营造英语语言环境,不仅要重视语言输入的质和量,还需加强输出训练。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输出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但不能回避错误,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在运用中修正错误和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安红.成人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误区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187-188.

[2]郑翠玲.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6):112-113.

[3]赵联斌.被淡化了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长治学院学报,2005(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