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导师制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导师制心得体会范文1

昨天教工会上,书记领着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了2019年修订的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有6条,一改老《规范》8条的形式,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加严谨。保留了传统要求中的精华,摒弃过时的糟粕,抓住了当今时展变化的脉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内容要求上更具体更具有时代性,把“爱岗敬业”改成“敬业奉献”。既然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肯定是热爱自己的岗位,敬业比爱岗更深一层,可舍去前者;而补充了表现时代特点的“奉献”一词,在敬业的基础上还要表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乐于奉献,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严谨治学”改成了“终身学习”等。

新规范中语言更具有人文性,在“热爱学生”这一条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把“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改为了“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严格要求”有一种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感觉;“严慈相济”既有“严”的管教,又有“慈”的给予,充分表达出教师既要有父之严,又要有母之爱,两方面都要让孩子受益,更显人文关怀;“耐心教导”改成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友”给人以亲切、信任、平等、易接近的感觉。“良师益友”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能终身受益的好老师、好朋友,建立了师生平等关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新规范的修改,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的同时,要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照规范要求自勉,愿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真正像规范中所要求的拓宽知识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导师制心得体会范文2

为了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当然,要达到真正的培训效果,我觉得还得靠教师自身严格要求,即严谨治学的态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是韩愈的至理名言,也给我们阐述了学习、生活、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的至理。一直以来,我把它引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此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形成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促使自我在校本研修中收到实效,得以成长。

严谨治学之学而不厌。

夸美纽斯曾经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教师一生将成为不断学习进取、学而不厌的一生。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也因而我潜心于阅读中并乐此不疲。我先后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的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我也学习过《教育专业成长的途径》《不跪着教书》《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名书专著;对《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小学教学》等业务杂志更是爱不释手。在班级学习中,我和孩子们竞赛读书,比比每周谁读的书多,谁读书后体会更深刻。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将本已中断的自修本科又续上了弦。对于他人课堂教学,更是舍得花时间去研摩,以取“他山之石”。也许是“腹有书香气自华”吧,同事们总夸我 “你说的话总觉很有哲理性”“我们都喜欢听你讲话、做报告!”“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喜欢听你评课,你说的很在理!”等。也许同事的赞许有些奉承之意,但我确也觉得在书的世界里,我的心胸更宽阔,思维也更开阔了!撰写了《等待花开》《以学习促发展,为发展而学习》《班集体建设之我见》《为孩子的成长加油》等多篇文章在各级获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成峻极。”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靠勤学苦钻、学而不厌得来的。古今中外,凡是有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博学多才之士、勤奋好学之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前辈们勤学苦钻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取百家之长,才能在业务上做到源头有活水,汩汩而流,浇灌幼苗株株长大成材。

严谨治学之严于自律。

导师制心得体会范文3

在新规范里,我读到了“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严慈相济”和“志存高远”、“终身学习”这些新的词汇。联系自己在工作的成长,诸般感想就这样在对新规范的学习中油然而生。

爱学生是我们的职责,但爱学生也是一门科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曲莉梅说:“如何让学生仰慕你、爱戴你,一方面我们需要有爱的情感,另一方面更要有爱的能力、艺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充满深深的爱的情感。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塑造出充满爱的情感的教师,才能滋养出胸怀大志、知书达理、情感丰富、富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是《规范》的灵魂所在。“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严慈相济”便是对我们应该如何科学规范的爱学生做出的细致要求。

社会在前进,社会对人的要求也必然向多元化转变,以“分数”这一把尺子量出来的人又怎么可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呢?更何况,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就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既如此,又怎么可能用分数把所有的学生都“规范”起来呢?那些分数不好,但却有着其他独特个性和优势的学生便只能在低分的阴影下孤独自卑。新规范里“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特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均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让每一个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对学生最好的爱。只有这样科学的爱,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还能激发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特长,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优秀”不应唯分数,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就多很多很多阳光灿烂的笑脸,

导师制心得体会范文4

近期学习了刚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让我感觉现在做老师越来越难了。在细读之后,我发现这十不为,二不说,条条都是那么的真实和细致,具体规范到教师的具体言行。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也要认真审视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真是动用一切资源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最优质的学校。这一点,我自己也心有感触。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没有择校概念呢!唯一的答案就是,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大家只有一个孩子都输不起。如今的孩子不好教,在家一付老子天下最大的态度,而到学校却四处碰壁少了一些优越感。导致孩子多了一些抵触与叛逆。很多家长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家里三四个大人管一个还不容易管好,而到学校教师一教就是四十多人,可想要管好现在的学生难度很大。现在教师这个职业被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不仅要教好书,而且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自己的师德。要想成为一名的合格教师,我想应当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一个教师没有爱心,那他就没有资格谈教育。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教师殴打、虐待幼儿的视频。身为一名教师,我也为教师队伍中拥有这样的败类感到耻辱。我们教育对象是孩子,祖国的花朵。如果我们教师都用这种恶劣行为去处理很多事情的话,你如何期待这些思想上未成熟的孩子在未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说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有爱心的学生。

二、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以应付的态度敷衍自己的教学工作,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学校把教学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快乐地掌握相关知识,都是作为教师应该去反思总结的。所以只有带着一份责任去教书,才能教好书。

三、做一个会激励孩子的教师

导师制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选课对象;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26-02

目前,众多大学都在提出创办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是指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研究生创新环境高于研究型大学的平均水平,创新环境是评价各大学研究生平均占有的科研成果数量的指标。传统的实验课程设计几乎都预先设定了实验过程和结果,学生根据预先设定的步骤进行验证即可。学生无法体现自己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思考和创新想法的发挥。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实验课程内容及设计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必须是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进行选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准备和实施试验、分析处理数据、独立撰写论文和报告等工作。自2012年笔者开设大学生创新性课程《冰冻切片技术在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以来,共开出了三次课,课程从创新角度考虑,在时间安排和实验内容上更加自由和开放,设置了与以往本科生上课时不同的实验计划和内容安排,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下面把课程开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给以总结,以利于后续课程及再次开课时借鉴。

一、优化选课对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程虽然是面对全校公选的实验课,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课程还是需要专业限制。笔者开设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程在课程大纲编写中对选课学生进行了要求,明确提出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与生物相关类专业的学生,且前期修过《组织学》相关课程的同学才可以选课,可是在学生网上选课时并没有被限制,在笔者开设的三次课堂上有明显的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如英语、信息管理、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学生,且大部分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针对这样的现象,只有真正想做实验的及对实验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才可以通过自学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即使是对口专业的学生,对于一门创新性实验课,没有基本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的支撑也很难做到创新。对于文科类的创新性实验课程(如文学鉴赏、市场调查等)学生没有专业限制可能还可以接受,但是对这些专业性强的学科要达到创新,必须要对选课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和年级限制。

解决这样的问题建议可以将现有的专业性强的创新性实验分为两类:(1)不限制专业,全校大学生都可以选,选课人数可以控制在60人,强调重在参与,弱化创新意识,只是去了解某一种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做就行(同现在的传统本科生的实验课一样)。这样做完全起不到创新的作用,失去了开课的意义。非对口专业的学生如果真对实验感兴趣,可能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业,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完成学业,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2)严格限制专业和年级,要求学生有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选课学生不超过30人,5―6人为一个小组(同专业的可以分为一组)。指导教师仅在实验方法上给以指导,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后初拟实验方案,在实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开展实验材料的搜集或制备、实验操作、结果整理及撰写实验报告,真正的做到创新性地去做实验。

二、严格学生管理

笔者开出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程,第一次在暑假前(2012年7月份)报名人数30人,通过师生见面会,索要了学生的电话,并建立了该门课程的专用QQ群。实际到课的人数为20人,一直到网上提交成绩,没有见另外10人退课(系统上仍显示名字)。2014年进行网上课程提交开课计划后,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通知开课(原因不详)。2015年度原计划开出时间也是7月份,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没有开出,第二次申请后9月份才开出,网上名单显示30人,中间学校没有安排师生见面会,第一次上课时来了17人(另外13人也可能把上课的时间忘了,没有办法联系),后期做实验时来了13人(有4人以做其他试验或周末上双学位课程为理由口头退选),最后提交试验报告时只有11人(2位同学以为小组写一份实验报告就行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交试验报告)。2016年9月份开出课程时,系统显示选课人数28人,第一次上课时到课16人。

为什么一说选课学生很积极,一到上课就退缩。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外创新实践教学让未曾承担过任何项目责任的学生进行选课,却没有提供相关文件对注意事项进行详尽的解释,这中间缺少管理机制,选课随意盲目,不来上课的学生没有惩罚措施,可能使很多本想真正做创新性实验的学生没有实现。由于习惯了传统的实验课思维,在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时,不知工作如何开展,提不出有创意或有效的解决方法,碰到挫折就放弃,因此建议两点:(1)让大学生明确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是要真正动脑、花时间的,不是混学分的。学生在选课前一定要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在激发自己的科研兴趣后再选,不只是为了学完这门课获得一学分。一旦选了,就必须完成,如果完不成或半途而废,以后学校的任何创新性实验均不能选修,学校还可以把有这类不良信誉的学生作为能否免推研究生的考查指标。(2)网上选课时适当增加学生数的1.2倍,师生见面后教师也有选择学生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及选课目的有权终止部分学生的选课,这样也可能会给一部分学生一些压力,至少在选课时会多思考下自己为什么要选这门课。

三、合理安排时间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程大都安排在周末(30个学时的课程一般安排3个周末),所以如果不是对实验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一般对这个时间都会有所抱怨。建议把上课的时间改在寒暑假进行,这样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把课程上完,或者上课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安排。目前笔者开设的课程除了在初期(10学时)上课集中外,其他时间没有严格按照课表上的执行,因为学生分组后都是分头行动,大家的实验方案不同,材料不同,取材要求和时间不同,只要小组成员的课余时间一致就可以开展了,只是这样的安排会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

建议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对于消极怠工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强制干预。当然,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也应该制定必要的措施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依据,更好地促进创新性实验在学生中的开展。只有指导教师、学生和项目管理者三方通力合作,学生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创新性实验的课程任务,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完善高校的创新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小荣,冯锐.大学课程的项目化实施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2):85-87.

[2]黎萍.创新性实验教学浅探[J].广西教育,2010,(2):120-121.

[3]王健,卢文玉.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349.

Reflections of Guiding Graduates' Innovative Experiment Course

―An Example of "Frozen Section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Pathological Histology"

GU Chang-qin,LIU Xiao-li,CHENG Guo-fu,XIE Chang-qi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0,China)

导师制心得体会范文6

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规范》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规范》提出教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规范》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它需要广大教师共同遵守。在“5·12地震”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在全社会赢得了高度赞誉。他们早已先行一步用行动来诠释师德和保护学生安全的含义。在我看来,能不能保护学生应该是检验教师的一个道德标准,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时候就经常说要“爱生”,而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化到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所以,保护学生安全,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的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改,通过规范的形式来激发我们的道德愿望,激发社会的普遍美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教师在规范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也必将更具人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