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理 储能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89-01

常规能源是指煤、石油、水等自然资源。而新能源则是指应用一定技术而产生的一种能够再生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对于一次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新能源的开发也就显得迫在眉睫。汽车是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的主力军,l展新能源汽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意义重大,在新能源汽车中,储能电池因其优异的特质被广泛应用。

一、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因素

1.财务风险因素

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储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时,因其技术线路非常的复杂,所以,一般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这是一种实体经济,因此在前期资金的周转比较缓慢并且需要很长的实践才能看到效果。这也导致了企业的不能够持续投资。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或者是没有充足的资金,都会致使项目的破灭,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2.市场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就是指在产品研发生产完成之后,在产品销售时所承担的风险。产品研发完成之后,就要使其实现商业化,只有在研发产品被推出、销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才算是彻底的完成。它大致包括[1]产品的销售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定位风险。

3.能力风险因素

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能力风险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它是指企业的研发水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并且缺乏先进的技术信息,因此而带来的风险。能力风险主要包含[2]产业化失败、研发能力不够、应用效果不好等风险因素。

二、应对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措施

1.财务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主要是对融资风险以及资金链断裂风险的控制。在融资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做好融资的内部控制,比如说对融资进度的控制、融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经费的控制以及融资成本的控制等。在实行融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要对各个部门进行良好的分工,做好团队当中的行为控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同时,在融资的初期,还要对企业的当前现状做好风险评估,发现其中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这对于融资风险的发现和识别特别重要。在融资的中期,要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理预案,以备危机发生而拟采取的方案;根据融资危机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处理预案,做到风险的及时化解,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小。在融资的后期,要对融资过程中的危机进行相关的善后处理,也就是说对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危机情况做好经验总结,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与制度,并且马上回归到正常的经营秩序上来,这也是融资风险控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对于资金链断裂风险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对内部资金管理的强化,企业不要进行盲目的扩张,另外也不要随意担保,在财务的运作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2.市场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预防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应该做好产品定位工作,在对产品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生产。并且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要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相联系,避免制造出来的产品为过期产品,被市场所淘汰,这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浪费。其次,技术创新要以简单化为基础点[3],不能太过复杂,太复杂就会产生很高的事故率,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企业也要做好质量监管工作,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最后,在价格的确定上,要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应该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3.能力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应该制定完整的企业规划,做到全面发展。对于员工实行激励制度,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联系市场需要,并非是埋头苦干。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针对企业的产业化失败的风险,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前期做好技术措施和产业化方案。中期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产品服务于用户。在后期就要针对客户的喜好来设计改良方案。并且,在产品设计的初期,要做好产品的定位工作,一定要切合实际。针对出现的产品低于预期的情况,应该制定出应急预案。

总结

对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对于我国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企业都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但是其中也伴随着相当高的风险,比如说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能力风险,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预防这些未知的威胁,企业应当做好这些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若愚.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5(5)223-224.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一般原则;技术

随着汽车社会的逐渐形成,汽车保有量正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而石油等资源却捉襟见肘;吞下大量汽油的车辆不断排放着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了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本文主要从设计的一般原

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评析,全面阐述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以及局

限性。

一、新能源汽车是汽车领域创新的新途径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将成为21世纪前几十年汽车发展的主流,并成为我国汽车界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局,通过产学研的紧密合作,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自主创新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电池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自主研制出容量为6AH-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

二、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能

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在实用性能上大致相当,并且采用了新能源的汽车动力更强,更加稳定。以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为例,它有以下实用性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

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然而,充电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和充电时间较长一直是阻滞纯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障碍,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在电动模式时,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行驶距离有限仍是个问题。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它没有装载续驶里程较大的内燃机(ICE),再充电也需要很长时间。尽管如此,戴姆勒克莱斯勒的研究指出,大多数欧洲人每天行驶距离约50 km,而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是其2倍为97 km,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已足够。类似的雪佛兰Volt车每次再充电的续驶里程目标约为64 km,对于美国大约78%的上

班族来说已足够。目前,所选用制造商的23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平均值为185 km,行驶里程范围64~402 km。仅使用电动模式的10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平均续驶里程为68 km,行驶里程范围为26~97 km。

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成本比较

目前,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蓄电池组的价格依然昂贵,首批大规模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所需的研发成本将由消费者承担。通用汽车公司认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动续驶里程每增加16 km其成本将增加约1500美元,但丰田的Prius续驶里程增加16 km的成本为5000美元。在同档次的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普通汽车的价格要高出数千美元,甚至上万美元,以一般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为例,平均锂电池每安时成本达到3元左右,一辆车的电池价格大约6~8万,相比于传统汽车的10万元成本,新能源汽车大概要花20万元,所以新能源汽车虽然省了油,但几年后就需要更换电池组,价钱高达数千美元,这笔开支实际上高过了抵消掉了省下的汽油钱,所以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下不来的话,它也将很难投入到市场上。

四、新能源汽车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物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国外的进口石油。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

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对传统汽车动力技术最重要的变革,是推动汽车行业前进的巨大驱动力,它能使我们的汽车更和谐地为我们的出行服务,同时也不会像传统汽车那样污染环境。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必须要明白,都必须要看清楚,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如果政策上进行支持、技术上得到突破、成本上得到降低、市场上受到认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将来在我们的道路上一定会出现许多新能源汽车。

参考文献:

[1]林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陈柳钦.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动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

[3]杨妙梁.世界燃料电池车发展动向(三)[J].汽车与配件,2005(5):34-37.

[4]徐汉章,罗慧超.混合动力技术进展及相关建议[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7(1):15-17.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3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的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涉及的方面很多,不仅包括风险的存在性、存在的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时间,还包括风险发生后的影响和损失,以及应对风险时所需要的风险成因和是否可控等方面内容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指标选取的原则、数量、可量化性等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建立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主要分为以企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和企业外部风险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分为不同的二级指标。其中企业内部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专利风险和管理风险五个方面;企业外部风险则主要是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二级指标又可根据不同测度分为不同的三级指标。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模型及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模型

(1)利用德尔菲法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打分,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

(2)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风险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l)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首先确定技术创新具体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识别的过程准确确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子。每一种风险都有若干子风险构成,我们将一级指标分别设为(B1,B2,…Bi,…Bn),二级指标设为(bi1,bi2…),其中i=1,2,…n。然后建立由m个评价结果组成的评价集合:v=(V1,V2,…Vm);2)构造判断矩阵。对第一步中根据德尔菲法确定的各风险因素得分,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四)评估模型在电动汽车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机制中的实证研究,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本文选取某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技术创新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三、结论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4

查看更多《汽车与配件》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汽车与配件》编辑部

       无

        (4)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研究 无

        每周要闻

        (8)电动汽车“登天之梦”与混合动力车的发展 无

        (8)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5.6%,17家重点企业(集团)全部盈利 无

        (8)毅合捷集团(vnt)涡轮增压器及再制造项目落户无锡 无

        (9)“chinaplas2013国际橡塑展”展现亚洲橡塑业活力 无

        (9)第五届汽车变速器及电驱动技术研讨会(tmc2013)将在苏州举办 无

        (9)《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出台 无

        (9)20t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无

        (10)耐世特成为上海通用首款电动车转向系统供应商 无

        (10)宝马将为i3电动车配置增程型发动机 无

        (10)日产利用车载电池制冷的冷藏冷冻车 无

        (10)丰田公布2012年度全球市场业绩快报 无

        (10)2013acma印度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获行业热烈反响 无

        (10)201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无

        (11)江森自控开发出用于微型混合动力车的锂离子蓄电池 无

        (11)丰田与宝马就燃料电池及跑车等方面合作签署协议 无

        (11)戴姆勒宣布与福特和雷诺-日产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 无

        封面故事

        (12)2012年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进步创新奖(二) 无

        东方时评

        (21)2012年新能源汽车年终盘点 吴憩棠

        专题

        (24)北美车展中的新能源汽车亮点 王怡洁

        发展动态

        (28)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能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魏玉宇

        专题

        (32)一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忻文

        发展动态

        (34)基于磁阻电机的低成本低电压混合动力新概念 钱人一

        新技术及应用

        (39)车用燃料电池堆老化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钱大

        市场研究

        (42)让铅酸蓄电池发挥正能量 王怡洁

        (4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运作创新之路 豪彦

        行业透视

        (46)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正式启动 吴憩棠

        产品介绍

        (48)奥特佳电动涡旋式空调压缩机 吴憩棠

        (50)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彦仁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5

2009 年 6 月 1 日,国家能源局对新能源进行了界定。新能源是指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对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除了上述普遍共识的新能源之外,新能源还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煤炭的清洁高效使用、车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加快发展新能源展业对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所加强。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为主的现代环保产业在辽宁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能源产业又是辽宁省经济的主导产业,且其主导型地位近年来也呈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能够促进辽宁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能促使辽宁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例如,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力建设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从科研、设计到设备制造的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消费者所必需的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有关测试和试验的技术规范不健全,产品认证体系亟待加强,标准化工作明显滞后,严重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各类要素和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目前,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各自为战,分头研制,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效整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各类要素和资源,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对新能源汽车的良好预期,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目前,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发展较快,其他方面还未形成规模。另外,电力总装机容量 2850 万千瓦,其中水电、风电、生物发电三项合计占总装机容量的 4.4%,远低于全国24%的水平。总体来说,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辽宁省新能源在全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技术开发水平低

新能源涉及生物、海洋、新材料、电子等高新技术,其技术研发需要巨大资本投入予以支撑,而且存在较高的研发风险。技术的薄弱表现在众多核心技术并未掌握,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同时,技术后劲也提不上来,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新能源科研力量分散在大学研究机构中,缺乏领军性的创新平台,去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另外,企业规模也偏小,研发能力较弱,缺少像通用电气、西屋、三菱、西门子等大型综合性设备供应商。即使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其研究开发能力还不如发达国家中小型专业技术公司。从全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技术障碍导致的高成本、小市场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技术水平低导致的高生产成本也抑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反过来,规模小又导致了高的生产成本,高成本又抑制了技术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加之辽宁省地处东北部,在经济、科研等综合实力上都在国内处于落后地位,在新能源技术上更是如此。就目前辽宁省的总体状况来看,虽然在太阳能源光伏技术以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上有一定的建树,但技术水平总体偏低,成为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融资渠道不畅通

目前,辽宁省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建立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而且在辽宁省,融资难度大、所能筹到的资金总量也很小。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大企业争贷,而对中小企业却不愿借贷,并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也很短,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样,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金不足,风险投资业一开始就会面临融资难度大、壁垒多、融资量小等问题。国家虽然对风险投资持支持态度,但由于法制不健全所导致的既缺乏有效的激励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使其在我国各部门、各地区尚处于探索状态。虽然辽宁省在发展风险投资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成效甚微,由于社会上一些公司的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挫伤了老百姓的投资积极性,使得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居民对正常的集资活动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融资不足的问题。

三、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新能源产业结构

辽宁省应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特征、趋势和规律,紧密结合区域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适宜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中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地理和技术等资源重点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利用辽宁省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发展智能控制与精密制造装备,提升智能技术在产业领域的运用,推进装备制造业向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的高端化发展。凭借技术创新型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力量,将产业链创新作为新能源产业运行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注重产业链整体技术突破和联动发展,进而带动新兴产业的成长。在省级产业规划层面充分协调,注重产业配套,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对辽宁省新开发的产业园区,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为建设新型产业集群留足发展空间。建立完善垂直分工、合理布局的战略性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完善产业链条。辽宁省政府应该每年各自拿出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以共建模式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产业基地发展,引导新能源产业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集聚,优化新能源产业运行的空间组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辽宁省应采取传统制造业企业搬迁、旧厂区改造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项目规划和土地审批。要充分发挥高新园区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建立一批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高经济效益等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新能源产业区别于传统能源化工产业的根本是技术创新,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抢占市场先机,占据产业竞争力的制高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以保证新能源产业技术路线的可持续稳定实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一方面,要从内部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企业员工技能考核机制,努力成为学习型企业。建立行业信息共享资源系统,并组织建立企业联盟机构,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定期交流的平台,促进管理层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产业科研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大科学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造等产业创新能力和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条件平台,明确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和科技产业服务机构的目标和任务;培育支持和带动产业技术发展、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辽宁省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评估体系。通过招标形式,调动产学研各方的力量联合攻克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签订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清洁能源;排放控制;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

1、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

氢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气成分单一、纯度较高、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并燃烧完全,CO 和微粒的排放量较低,发动机在低温时的启动和运转性能较好。其缺点是其运输性能比液体燃料差、发动机的容积效率低、着火延迟较长及动力性有所降低。

甲醇汽车:用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汽车

3、如何让新能源汽车发挥最大作用

3.1提高效率

汽柴油内燃机热效率小于30%,如果算上机械效率以及其他的能量传递损失,则总效率仅占燃料放出热能的15%左右。毫无疑问,如果能够提高热机的效率,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危机。

3.2大力发展新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够成熟够成熟够成熟够成熟 专家分析,使用新能源汽车好处很多,在节能,节约使用成本,简单方便上都有很大的好处,但专家分析,虽然电动汽车舒适、干净、噪声小,但蓄电池动力需要从技术上解决开发出有足够能量的电池:而氢能源汽车需要解决降低生产成本、储存及运输等难题。另一个是安全性问题,电动汽车有一个几百伏的车载电源,一旦发生碰撞,可能导致人触电而死亡。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到世界各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和方案,哪怕是备选的方案都看不到。业内人士认为,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虽然新能源和节油是必然趋势,但是需要长期的过程,一是技术研发和适用的过程;二是成本的控制和生产应用过程。可见,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问题至关重要。

3.3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

2007年底,东风本田进口的混合动力车思域(Civic)正式在旗下6 4 家中国特约店上市;2008年1月22日,上海通用宣布君威混合动力车正式投放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这个汽车大国,似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但业内人士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是混合动力的先驱日本丰田还是本田,皆还未在中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据知情人士透露,厂商还是在试水混合动力的阶段,全年的目标只有几百辆左右。而更大的挫败者是丰田。早在2005年12月,世界首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 ― 丰田普锐斯就 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然而,这一车型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状况一直令人尴尬。由混合动力开始的这一幕新能源车大戏,何时才能出现? 这成了所有人心中的问号。在日前举行的2009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2010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达到1 万辆,何时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还需不断努力。

4、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义

新能源的开发早已引起了全球汽车厂的注意,20 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使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体现在如下2 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可使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我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 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

我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结束语

在全球汽车交通能源面临重大挑战的21世纪,我国汽车工业唯有坚持节能降耗和开发新能源并举的双重战略举措: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以解决现阶段产 业发展、能源安全和节能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才能促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世界 前沿。

参考文献:

[1]卡洛斯・戈恩.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商务周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