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父母育儿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父母育儿心得范文1
关键词:大班幼儿;人际信任;父母信任教育;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84-03一、绪论
信任使群体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罗特尔对人际信任的研究表明,个体人际信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教师、同伴等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诺言是信守还是违背的现实行为和态度。父母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采取的信任态度和信任措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人际信任观念和人际信任水平。而处于5~7岁阶段的幼儿是人际信任开始建立的关键时期,所以父母的信任教育对幼儿的人际信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分为父亲信任问卷和母亲信任问卷)。对家长发放问卷53份,回收50份。
儿童信任实验法是笔者对幼儿进行了分巧克力和送巧克力的实验。实验采用故事访谈的形式进行,为儿童创设一个和陌生小朋友分巧克力和送出巧克力的情景。在分巧克力实验中,要求被试从两种分法中进行选择(由教师分或由陌生小朋友分),选择由小朋友分表明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较高。分巧克力实验中请被试选择送给陌生小朋友巧克力的数量,并预期小朋友返还巧克力的数量。送出及返还巧克力数量越多表明被试的信任水平越高。每个实验情景中,除了“陌生小朋友”外,还让被试评价信任对象为“同年级同学”“同班同学”“好朋友”时的选择。
2.研究对象。在50名幼儿中,男孩28人,女孩22人,分别占56%和44%。父亲学历在本科以下有15人,占30%,本科及以上有35人,占70%。母亲学历在本科以下有16人,占32%,本科以上34人,占68%。
三、结果
(一)幼儿的人际信任水平的基本情况
1.幼儿人际信任基本情况。在对幼儿选择分巧克力的方式进行统计后,发现在老师和陌生小朋友中,37个选择让老师分,13个让陌生小朋友分,它们分别占总数的74%和26%。在老师和同年级小朋友中,62%的小朋友选择老师,38%选择同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和同班小朋友及老师和好朋友中选择老师的百分比分别为38%和14%。
笔者得出:在陌生小朋友和同年级的小朋友和老师中,幼儿更多地选择让老师分。在同班小朋友和好朋友中,幼儿会更多地选择同班小朋友和好朋友。
为了检验被试对陌生小朋友等四种不同对象采用方法的差别,又采用Friedman非参数检验得到P
在对送巧克力实验进行统计后发现在对陌生小朋友和同年级小朋友中,幼儿送出1块巧克力的人数最多,分别为28人和26人,都占总人数的52%,认为他们会返还给自己最多的也是1块,人数分别为20人和21人,占40%和42%;幼儿选择送给同小朋友的最多数量为2块,总人数为23人,占46%,认为会返还的最多数量为2块,总人数为20人,占40%;送给好朋友3块的人最多,有26人,占24%,认为会返还的最多数量也是3块,有14人,占28%。
由上述的分析看出,幼儿送给好朋友巧克力最多,人数也最多,按送和返还数量的多少依次为同班小朋友、同年级小朋友、陌生小朋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幼儿对四类对象的信任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好朋友、同班小朋友、同年级小朋友、陌生小朋友。
从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对人的信任水平是受信任对象和他人和自己的关系影响的。
2.幼儿人际信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1)幼儿性别与幼儿人际信任水平的差异。
分巧克力方法选择和送巧克力实验的性别差异。在分巧克力中,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针对陌生的小朋友,82.1%的男孩会选择方法1,只有63.6%的女孩会选择方法1。在针对同年级小朋友时64.3%的男孩选择方法1,59.1%的女孩选择方法1;在针对同年级的小朋友,42.9%的男孩选择方法1,31.8%女孩选择方法1。所以看来,男孩比女孩更多地选择方法1。也就是说,相比较女孩来说,男孩对外界不够信任。
在对送巧克力给陌生小朋友实验进行组统计后得出,男孩送巧克力的平均数是0.89,要比女孩的平均数0.82高,在期望返还巧克力数量的平均数女孩(1.00)又比男孩(0.86)高。这说明相对于女孩子,男孩子对外界不够信任。
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送巧克力p=0.321和返还巧克力p=-0.640,所以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父母育儿心得范文2
[关键词]活动性;儿童;父母教养
气质是由生物学决定的非常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儿童气质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影响儿童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活动性是儿童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之一。活动性也称活动水平,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个体运动的快慢以及通过运动产生的不同能量消耗,它体现为活动速度和活动强度两方面。
早在1938年,Richard和Newberry对胎儿和产后6个月婴儿的活动性表现进行了研究。随着上个世纪50年代心理学界对儿童气质的关注,气质活动性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健康问题的产生,很多心理学者和健康学者开始从活动性入手探讨儿童的身心问题。
上世纪70年代,随着生态学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等兴起,父母教养研究领域中出现了双向互动观,这种观点强调父母的教育观念、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状况等对儿童的影响,促使教养方式研究摆脱了微观系统的局限。活动性作为气质的一个维度,其形成与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都有关系。父母是子女的重要启蒙者和社会引导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活动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父母对儿童活动性的关注、父母以何种教养态度和方式养育子女,都将影响儿童活动性的发展。因此,在生命初期,气质特征或许更多受先天因素的制约。但是随着儿童与环境交往的日益增多,环境对气质特征的作用将日益增大。
一、活动性在气质结构中的研究
活动性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儿童气质的着眼点。选择活动性进行研究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活动性是当前被普遍接受的气质维度之一,它能经由量表稳定测量,并且与其他气质维度(如心境、趋避性和适应性)没有概念上的重叠。其次,气质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即稳定性和遗传性,也是活动性的两个特点。将活动性看作是气质的一个维度,这一点已经被国外许多研究证明。托马斯和切斯(1977)将活动性列为儿童气质的九个维度之一,并认为儿童5岁以前在活动性上的表现最为稳定。Buss和Plomin(1986)用活动性来描述儿童气质的维度。Gray对3~7岁儿童的气质进行研究,认为活动性是儿童的气质特质之一。Carey(1992)的研究认为,儿童气质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决定,与遗传有关,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与活动性的特点一致。我国在国外气质研究的基础上也开始对儿童的气质活动性进行探讨。黄春香(1991)、张劲松(1998,2000)、姚凯南(1992)等人的研究都认为活动性与气质一样都受遗传因素影响。刘文、杨丽珠(2005)通过教师评定研究3~9岁儿童的气质,证明活动性是儿童的气质维度之一。陶公民(2005)对学前儿童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的研究证明了活动性作为气质维度的稳定性。因此,活动性是最能被认可的一个气质维度,对活动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儿童的气质。
二、气质活动性的理论假设
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者(BUSS & Plomin,Rusalov,Anokhin,Thomas & Chess,Strelau)致力于探索活动性在气质中的作用。
1.Strelau的活动调节观点
Strelau(1974)提出的气质调节理论认为,存在两种与行为能量水平的个体差异有关的气质基本维度――反应性和活动性。反应性表明人们对刺激的反应强度不同,而且这种差异相对稳定。活动性被定义为涉及个体活动强度和频率的气质特质,它可以调节刺激影响,使个体达到或保持最佳激活水平。气质活动性在调节刺激影响时起关键性作用。为了强调这种调节机制的重要性,Strelau的理论被称为“气质调节理论”。活动性通过个体不断激发自己,直至达到最佳激活水平。Strelau认为,活动性是有机体的一个特点,它提供或保持最佳激活水平,具有基本调节功能。反应性和活动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相互独立的维度。
2.Buss 和Plomin的运动行为观点
Buss和Plomin(1975)提出了气质行为遗传理论,当时正是Eysenck的内外倾理论和行为遗传研究在心理学界盛行的时期,同时他们也参考了Thomas和Chess的儿童气质研究。Buss和Plomin把气质划分为三种基本维度:情绪性、活动性和交际性。Buss和Plomin认为活动性在气质的三个维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活动性的每种反应都与能量消耗有关,如精力和速度的变化。他们认为,“活动水平是全部身体能量的释放……活动性等同于运动。”气质的活动性涉及个体活动时的两种成分:精力和速度。活动性高的人很容易激发自身的能量,即他们消耗大量精力的同时活动的速度也特别快。“活动的精力和速度是最好判断能量消耗的两个成分。”在Buss和Plomin(1984)看来,个体由于高兴和烦恼所产生的差异可能与气质的活动性和情绪性有关。
3.Rusalov的动力――能量观点
Rusalov(1982)认为,气质是人类个体最重要的基础结构,它由活动性和情绪性两种特质组成。活动性是动力――能量程度的表达。它通过个体身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活动性的基本指标是节奏、速度、强度和可塑性。Rusalov和他的同事(1979)研究心理机能与活动性(如节奏、速度和耐受力)的关系,得出三条结论:(1)每种行为都是由机能系统产生的,活动的动力维持了整个有机体的发展。通过有机体的不断调节和适应,动力结构会发生改变,并引起动力――能量间的相互联系。(2)活动系统是分等级的,这意味着低水平系统是高水平系统的基础(从生物化学到行为水平)。所有的系统都是独立的,并且拥有同样的机能结构。(3)机能系统是在行为的活动下建构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互动的成分:①机体对行为与能量消耗的判断构成行为结果,这是由优势行为和心理机能活动决定的;②活动方式的确定是从众多可能出现的行为中选出一种可能达到结果的行为;③行为结果的反馈,一方面指导行为,另一方面评估行为。Rusalov认为,气质作为一种“机体系统”,其组成成分包括行为机能系统和生物特质系统,多种行为活动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变化,从而形成独立的行为特质。
4.我国在气质活动性方面的研究
由于大多数儿童气质测量研究都是小规模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年龄适用范围,因此,研究者之间的相对独立导致气质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的模式。我国尚处于翻译与修订国外气质理论的阶段,因此对我国儿童气质类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儿童气质研究逐渐成熟,心理学统计方法逐步发展,这为我国的儿童气质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多年的气质研究结果,通过纵向观察法,同时进行跨文化实验室研究,综合各派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我国儿童气质的基本维度,包括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和专注性。其中活动性是指儿童的活动强度和活动速度。活动性维度包括两个特质:强度和速度。活动性是儿童气质的最初表现,在儿童个体差异中,活动性水平的差异最明显。五个维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气质整体。只有五个维度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儿童的良好个性气质。
三、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
1.父母教养手段与儿童气质活动性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的活动水平是由基因遗传特性决定的,认为父母和儿童的活动性是一致的,即儿童的活动性与父母遗传有关。但是父母和儿童的活动水平总体上不是完全相关的。例如,Lee(1973)研究了温和型父母和严厉控制型父母对儿童气质活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和型父母对男孩表现出的纵容和保护明显低于控制型父母。李丹等人(2005)对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气质和移情特点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父母实行民主与温情教养的儿童能作出直接移情行为反应和直接加间接的行为反应,其活动水平也要高于其他几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由此可见,温和、民主的父母对男孩的保护和纵容是积极的,倾向于对男孩的活动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此相反,敌意、严厉型父母更倾向于负面强化儿童的活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Welk等人(2003)对小学3~6年级儿童的活动性及父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手段对儿童活动性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并通过许多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父母对活动性的直接推动和明确鼓励是儿童活动性发展最有力的影响因素。另外,该研究还表明活动性强的儿童的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和参与儿童的活动。
2.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的性别差异
在活动性上男孩比女孩更能获得父母的支持,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性上男孩比女孩得到更多的支持。sallis和Tavvtor(2001)对223名4~11岁儿童进行研究,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的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对女孩活动的直接支持比男孩少,但同样的支持对女孩活动性的影响大于男孩。研究还发现女孩的活动性和适应性比男孩低,到青春期时男孩和女孩的活动性都有下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女孩比男孩更明显。张建端等人对1150名学前儿童气质特点的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结果。这些研究表明,儿童在运动方式及体能消耗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即社会对男女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期望的不同造成的。
虽然儿童活动性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Gandour(1989)对52名15个月大的学步儿的活动性及其家庭环境的刺激强度进行研究,发现低活动性的学步儿如果生活在刺激强度低的环境中,其探索能力就更低,如果生活在高刺激强度的环境中,其探索能力则变强;高活动性的学步儿如果生活在低刺激强度的环境中,会表现出更强的探索能力,在高刺激环境中则表现出较弱的探索能力。这一结果表明儿童活动性受到环境的影响,然而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原因。
3.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
Colder和Lochman(1997)考察了儿童攻击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不良监管和严厉管教,会增加高活动性儿童的攻击行为。Bradley(1991)也发现儿童的活动水平可能影响父母对惩罚方式的选择,当活动量很大的儿童和安静的或中等活动水平的儿童表现出同样的不良行为时,高活动水平的儿童可能会引发父母更严厉的惩罚。不良监管也会对高活动性儿童的适当学习造成困难。为了避免惩罚,儿童就要回避一些自己愿意的行为。因此,不良的监管和严厉的管教被认为与儿童的高活动性存在正相关。在不良教育下,压力会使儿童的活动更具有攻击性。父母参与性较低致使低活动性儿童得不到必要的情感支持,从而抑制和避免了儿童潜在的积极活动,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发生。另外,严厉的管教也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特别是对高活动性儿童而言,因为高的活动水平通常会引发父母严厉的管教,导致儿童出现消极的自我概念和抑制性的行为。
刘琳等人(2005)选取62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DHD儿童的活动性明显高于正常儿童。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知识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家庭矛盾性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4.父母教养意识与儿童气质活动性
社会认知活动(如父母的鼓励、父母的支持和父母的参与)也能影响儿童的活动性。Hatter和C’auses(1990)研究发现,父母的干预虽然能对低活动性儿童的活动表现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也会阻碍高活动性儿童对活动的探求欲望。具体来说,父母的鼓励被认为是能有效引导儿童行为结果的主要方式,其中父母的鼓励与参与对女孩活动性的影响高于对男孩的影响。父母的支持也被看作是引导儿童的兴趣和身体活动性的重要标准。高活动性父母比低活动性父母更可能参与儿童的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黄春香等人(2001)对76名2.5岁儿童气质特征与家庭背景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父母若能积极参与儿童的活动,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其子女的活动水平就相对较高。这证实了Harter等人(1990)的研究结果。
父亲和母亲倾向于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儿童的活动。母亲通常提供理念支持,即她们经常参与儿童的活动,或者支持儿童的活动。父亲通常通过自己的行为鼓励儿童活动,例如带子女外出活动。虽然父母倾向于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儿童活动,但这两种方式对儿童的活动性都有影响。Kirsten(2003)对180名9岁儿童研究发现,虽然父亲和母亲在儿童活动性上的鼓励水平相似,但方式不同,不同的支持方式反映了父母的性别差异对活动性的影响,母亲通常以哺育和组织的角色出现,父亲更多地采用肢体或游戏的教养方式。杨丽珠、杨春卿(1998)对幼儿的活动性及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母亲教养方式的放任性因幼儿活动性的不同表现出显著差异,幼儿的活动性水平越高,母亲越易对幼儿表现出放任。
5.父母教养能力与儿童气质活动性
父母的学历程度与儿童活动性存在密切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系。宋芳等人(2005)研究了190名3~7岁儿童的父母教育程度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借以探讨父母教育程度是否对儿童活动性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父母越无责任感,母亲学历越低,儿童越易出现行为问题;母亲学历越高,儿童气质越平和;父母学历越高,儿童学习问题越少。原因可能在于母亲与子女接触的时间比父亲长。高学历父母大多好学上进,更注意家庭教育,愿意以身作则,或许也有些遗传的影响。此外,父母的体质也是影响儿童活动性的因素之一。父母身体状况差,则儿童的活动水平较高,这可能与父母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教育孩子有关。家庭的经济水平对儿童的活动性也有影响。社会经济水平低家庭的儿童,其活动性要低于社会经济水平高家庭的儿童。这主要是因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参与活动受到的障碍更多,比如因为家庭收入低而付不起活动费用。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虽然想参与各种活动。但是无法参与,导致他们的日常能量消耗低。与之相反,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儿童情绪愉快,适应性好,活动性高。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展望
综观现在的研究,虽有一部分研究涉及家庭对儿童活动性的影响,但在研究上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从文中阐述的研究来看,有的根据气质类型的划分进行研究,有的研究临床病例,还有的专门研究问题行为。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儿童活动性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研究非常少,没有涉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没有探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另外,现有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儿童在心理上如何认识它、理解它,这种认识和理解又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许多对教养方式与气质活动性的研究虽然注意到要在真实环境中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但在实践时过于简单化、形式化,较少深入到家庭,深入到亲子交往的实际中去观察、实验,缺少行为变量的研究,也缺少纵向追踪研究,多为相关性研究结果。仅靠研究者的短暂访谈和问卷调查还无法真正把握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关系的实质。
儿童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的研究是儿童气质、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已有的研究一致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确实影响着儿童气质活动性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活动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气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又是辩证的,他们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儿童的行为反过来也会引发父母的新行为。随着父母影响儿童的单向决定观向亲子双向互动观转变,以及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的兴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活动性的相互作用将成为发展心理学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父母育儿心得范文3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1年度
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2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1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1年度第二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予以。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不设任务(或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并附指南要求的有关附件。从指南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选择立项。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已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公开。
三、申报资格要求
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0年2月29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3. 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4. 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
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只能主持或参与1项本专项项目。
对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项目,与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互不。
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1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预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 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
9.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ervice.most.gov.cn)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本次申报实行无纸化申请,请各申报单位严格遵循国家、地方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组建研发团队,减少人员聚集,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1年4月1日8:00至5月21日16: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1年5月28日16:00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4. 各重点专项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010—68598010,zfj@cstec.org.cn。
“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010—68572160,sisticp@cstec.org.cn。
父母育儿心得范文4
孩子的事,到底谁说了算?这是一个极有中国特色的题目,我想也是很多祖辈帮忙照看孩子的家庭里年轻父母一直在思考和纠结的问题。
中国家庭里涉及到“孩子的事谁做主”这件事情,情况纷繁复杂。
即使是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独立带孩子,祖辈在场时,年轻父母总要顾及长辈的权威和情面,于是,给孩子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和定下的规矩往往就成了情面的“牺牲品”。
而大部分家庭都依赖祖辈帮助带孩子,祖辈如果比较坚持自己的育儿经验,而年轻父母又有自己的育儿主张的时候,“孩子的事,谁说了算”这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我去法国老板家做客的时候,有两次碰到老板的爸爸妈妈也在他们家做客。我注意到,爷爷奶奶每次要给孙子吃什么东西或者要带孙子做什么事之前,都会问一下儿媳妇的意见,这令出生于典型传统中国家庭的我有点吃惊。
吃饭的时候,在说起中法两国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不同时,我提及了这个细节,老板的太太觉得理所当然,说:“我是孩子的妈妈,孩子一直是我照料着,我对他的习惯最了解,孩子的爷爷奶奶作为客人来我家拜访,有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当然要征求妈妈的意见了。”
对法国妈妈来说,我的孩子,我说了算!法国妈妈底气,在于――
独立的小家庭,不依赖祖辈
当然,首先,在法国根本不存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帮忙照顾孩子这种可能性,照顾也只是短时或暂时的。法国人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祖辈已经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就不必再为孩子的下一代继续奉献了。年轻父母也不希望由祖辈来带孩子,自己成立了新家庭就尽量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帮助父母有更多选择
法国有比较完善的托儿所和育儿师体系,法国父母可以通过这些公共服务让关于育儿的种种问题在小家庭内部解决。
在法国,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就可以申请到附近的托儿所放半天或一天。我所居住的巴黎地区的托儿所比较紧缺,更多家长选择Nounou(育儿师),有的是把孩子送到育儿师家里,育儿师一般同时带几个孩子;也有的父母会选择上门的育儿师,当然收费会比较贵。这些育儿师资质都经过国家审核,包括他们接待孩子的家也要经过严格审批。
社会的共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法国整个社会的共识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无论亲疏随便插嘴别人家孩子教育是没礼貌的行为。
在法国,结婚生子没人逼你。年轻人不轻易结婚生孩子,生了孩子就夫妻俩协同把孩子带大,周围也没那么多热心而“多嘴”的邻居奶奶、街坊大妈、七大姑、姨。
不像国内,周围几乎有养娃经验的人都会来指手画脚一番:你的孩子怎么这么瘦?你怎么给孩子穿这么少?你怎么不拦着孩子吃手指?你居然让他当街随便捡沙子碰花草……孩子的事情何止祖辈可以说了算,连邻居、路上无关的行人都可以插上一嘴。
法国妈妈的原则:“再见”事小,不说事大!
忙里偷闲看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我看到明星爸爸李小鹏出门时怕女儿发现便偷偷溜走,以防女儿不肯与来访的刘璇夫妇好好相处,但结果是他女儿一直在找爸爸,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见了,因而很焦虑难过。
我看过亲戚家的孩子,因为太粘妈妈,每次妈妈出门前怕他闹,就让奶奶抱到隔壁房间,但孩子一旦发现妈妈走了就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
我想起我的法国朋友的做法:她每次需要单独出门时,都会跟她儿子打招呼,简单说下为什么出门、大约什么时候回来,之后她一定会遵守诺言在答应的时间回来。这样的做法的结果是每次她出门都是母子二人温馨告别的动人场面,孩子大些时还会跟送到门口,欢快地与妈妈挥手送别。
在与孩子说“再见”这件小事上的中法不同看似微不足道,却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传统的育儿观更多地是把孩子当作一个需要被照顾、被宠爱的“小孩子”来对待,孩子只是“孩子”,最好顺从我们“都是为他好”的指令。
而法国父母是从孩子一出生就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新来到的家庭成员来对待,做任何和孩子有关或需要孩子一起参与的事情前,都会向孩子解释,比如带孩子去朋友家前会和他说:我们要出门啦,要去哪个叔叔家,他是爸爸的朋友……我的法国朋友就连在和孩子一起玩时,如果需要临时走开一下也会和孩子郑重地打一声招呼,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都被有原则地尊重着。
留出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
因为要回国生孩子,我从法国的公司离职时,我当时的法国女上司给我的临别赠言特别有意思,她说:“你将成为妈妈,你会特别爱你的宝宝,会爱得忘了你还是你自己、你还是你丈夫的妻子。为了你自己和你丈夫的幸福,一定不要忘了每周抽出至少一个晚上或者半天留给你们自己,享受属于你们俩的时光。”
父母育儿心得范文5
关键词:保健护理;早期儿童;发展;作用
儿童的健康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每个儿童有权拥有最佳人生开端",让儿童接受系统保健管理,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职责。早期儿童发展是通过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的全方位护理指导、建立科学的育儿知识、促进早期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工作。
1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基本概念
儿童早期国际上是指0~8岁的儿童,其中0~3岁是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儿童早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促进儿童早期发展(early child develop-ment,ECD)是指针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的儿童身心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丰富的良性刺激、平衡的营养、满足儿童需要、预防疾病,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发展的内容包括:促进营养、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等。
2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对象
2.1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早期干预 针对儿童的干预是一种直接干预,即将儿童送到当地保健机构,由专业人员直接对儿童进行促进认知发育心理刺激,干预强度较高。
2.2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 针对父母的干预是一种间接干预,即直接与父母接触,通过改变父母育儿行为,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改善家庭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刺激,达到改善和促进儿童发育水平的目的,同时母亲在干预活动中也有所收获。如家庭访视等项目。一项探讨儿童保健与认知和语言发育关系的研究,对来自美国10个地区的0~3岁的儿童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单纯培训母亲与对儿童进行干预效果无区别,早期家庭儿童保健经历比其他类型保健经历与3岁时儿童较好的表现更相关。这种关系未随家庭收入、环境质量、性别或种族而变化。
2.3儿童和父母共同进行的干预 将以上两种干预方式结合起来,一种结合是在家庭干预过程中也同时进行针对儿童的干预;另一种结合是在婴儿时期(12月)以家庭干预为主,如对低出生体重儿或未成熟儿的干预,当小儿长大一些后,再进行针对儿童的集中式干预。
父母与儿童相结合的干预比单独儿童心理发育干预效果好;同样,当将儿童强化教育项目与家庭支持相结合时,比只有家庭支持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更强的影响。
3 资料与方法
3.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6年5月参加我中心健康体检的240名4个月~3岁的正常儿童(会员)及家长。
3.2方法
3.2.1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测评图表、智能测评表、体检表。
3.2.2全面体检与评估 ①干预前全面体检:躯体指标,整体发育、营养指标、测试(Ca、Fe、Zn、Hb、微量元素等);②干预前智能测评: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商(DQ)的测定。
3.2.3发育状况及智能的阶段性评估 每月测头围、身长、体重1次,根据生长发育图并结合儿童身体状况进行发育评估。每6个月进行智能测评1次,针对儿童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行为等五大能区发展情况与亲子活动指导老师沟通,并提出活动侧重点,为个性化活动方案给予指导。对家长提出配合要求,确保儿童在各能区均衡发展。针对测评总体状况由儿童保健、营养、心理、早教等领域的专家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与具体问题提供专业性咨询指导。
4 结果
对参加我中心早期儿童发展促进活动4个月~3岁的240名儿童在活动前、活动6个月、活动1年这三个阶段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商(DQ)测定。见表1、2。
5 讨论
综上,对五大能区的评估由表1、2可见:活动6个月时,DQ平均提高了11.96分;优秀率提高了14.17%;中上等率提高了15.83%;中等率降低了10.83%;中下等率降为0.00%。1年时,DQ平均提高了21.08分;优秀率提高了32.5%;中上等率提高了35.83%;中等率降低了49.17%;中下等率降为0.00%。结果显示,上述方法极大开发了儿童潜能[1]。在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培训及健康教育中,100%的家长参加了培训指导。通过每周亲子活动后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及咨询中发现:有90%的家长能够掌握并运用于育儿过程中;5%的家长感觉应用有困难;2%的家长觉得难以掌握;3%的家长认为无所谓,仍按原来的方法育儿。绝大部分家长通过科学育儿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这说明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促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参考文献:
父母育儿心得范文6
眨眼又过了12个年头。
孩子都快12岁了,见证着她一点一点的进步。如今都快毕业了,希望她能努力,能靠到理想的学校。这孩子成绩从漂浮不定到成绩优异,的确付出了不少努力。在家有空的时候,就拿起一些学习资料,看了看,然后就试着背出来;晚上临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脱口而出地背起当天学习的课文,公式等等;每到要测验的前一天晚上,她连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也忍痛地拒绝了,甚至复习到11点……
不但付出努力,而且背地里还做尽“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