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1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意在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运用整个学业全程所获的知识能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熟悉由设计概念产生到设计创意形成及设计最终实现的全过程,全面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规范及流程,能够熟悉生产工艺及材料以及掌握设计由图纸到实物的完整流程的操作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定位和价值观,学会生产实践的基本方法,并能够为完成具有全新设计理念和现实意义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采用和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办学的方法来完成,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适合的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会安排优秀的设计师作为学生的实习老师,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公司的运作及设计流程,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根据学生的座谈情况、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以及对通过与实习单位经理和实习老师的沟通、调研,我们发现这种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对学生的就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1. 毕业实习传统模式的问题分析
1.1 学生角色的转化问题。
在实习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角色的转化,要进入到公司员工这种身份当中去,摆脱学生的稚气,谈吐、思维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在学校,学生在老师眼中就像孩子一样,尤其在当今教育领域大多进行的是一种鼓励式教育方式,学生在这种鼓励中获取信心、获得创作的动力,让自己变得自信,但同时也使他们变得异常脆弱,抗击打能力、抗挫折能力大大降低。而这种心态一旦带入到实习岗位上,就很难适应,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对行业产生畏惧。这个心理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打击就业的信心,对就业造成困扰。
1.2 设计能力的应用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专业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设计师,驾驭设计、享受设计,但是,学生在刚刚踏入社会的阶段,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更多的是从事一些制图工作,尤其在比较正规的大型公司,这种阶段往往要持续很久,这就需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制图的规范化、效率化、整体化、细节化,是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达到的。所以这种技能上的培训断档又会对学生的就业造成困扰。
2.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制模式产生的背景
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欧洲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通过对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意图引用工作室这种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工作室模式在我国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学制形式的问题,因为相对于学群制、分段制、专业制等学制形式来说,完全学分制最能够满足工作室模式的需求,而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艺术类院校在我国还不多,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将毕业实习这一部分实行专业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培训、设计、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又不必苛求外在配套条件,可以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实施开拓出一种新的模式。
在我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常常会过多地关注虚拟课题的实践,以致使艺术设计教育很难适应企业、行业对高技能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专业工作室制毕业实习模式,无疑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3.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实施程序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是创建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工作室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工作室即是他们学习、培训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公司,工作室主要进行基于企业岗位的、任务驱动的生产性实训,进行校内外专业工作室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专业工作室中,教师全权负责工作室的运行,教师以企业设计师或者虚拟公司的老板身份参与管理、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设计制作生产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师生在现场教学与项目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作用。工作室的教师有两部分人员组成,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组成。对校内教师而言,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用的专业设计技能,如较强的专业认知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电脑制图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很少有专业教师同时具备,因此,专业工作室就需要由几名各有所长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可以解决学生从实训单位带回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通过专业工作室,教师的责任感、钻研能力、个人的综合设计能力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
专业工作室中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者公司的员工这样的角色。学生需要在工作室里完成教师布置的虚拟课题,在指定的公司里面完成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设计的再创造。通过这样的实践,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针对学生在实训单位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耐心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实训单位的需求,同时也能使学生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这就要求专业工作室的老师们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方面的问题,还要及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这种专业工作室制的毕业实习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实习模式带来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把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专业技能淋漓尽致的发挥,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设计艺术,2004,(4)
[2]吴国强,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J],装饰,2004,(9)
[3]邱志涛,包豪斯教学模式与当今设计教育改革[J],美术观察,2003(11)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2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沿用自本科院校,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老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对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分析研究,我对毕业设计模式有些想法和建议,特提出三种方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现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三种改革方案
1、改良型:维持现状,适当改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考核体系中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考核方式,毕业设计和学生毕业实践综合在一起,仍沿用以往本科毕业设计模式要求。
2、突破型:强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概念,将毕业实践内容与毕业设计内容接轨,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与真实性。
承德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的突破型改革,该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毕业设计课程模式进行了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指导中也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我们这里谈的学习领域,就是指把毕业设计课程分为几段一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再现,每个阶段都有目的、内容。
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实施模块化设置法,首先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然后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接着分解组合岗位任务,凝练岗位能力,形成系统化的行动领域,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逐步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再针对每一个学习领域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教学场所等多方面进行描述,最后设计出学习领域所属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因此,需按职业需求,制定科学步骤,即: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群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过程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
(2)“教、学、做”侧重的转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化,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用任务驱动法去完成教学目标,以“做”为主,重点突出“做”这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和实践的途径多元性,实践方法以“做”为主,实践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的辅导为主导。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以学生分组完成的作品为考核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基于工作任务,因此,要尽可能地真题真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企业(行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设计任务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进行完整的“做”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对于设计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梳理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使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行业工作方式和设计规范,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体会社会与学校间的差距,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及早转型为社会人夯实基础。
3、革新型:以人为本,各取所需。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由刚性的规定变更为柔性的选择。通过自由选择,学生得以扬长避短,使个性与特长得到发挥,广大学生都能体面地毕业。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自2004年开始对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个核心教学内容实施“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
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是指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所采取的一种综合实践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服务技能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就业。
(1)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教学内容在同一企业完成
学校充分发挥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的优势,帮助学生选择一家企业进行实训、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外界业务设计。设计作品首先在市场定向的要求下确立,然后在校内、校外专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本着社会服务性与市场开拓性并重的原则深入加工,最终形成毕业设计作品。即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真实市场,而非虚拟创作。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全力展现自己的才干,从而赢得实习企业的认可、接纳,最终与实习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实现学生就业工作与岗前培训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实现毕业即就业。
(2)“双师”指导,谋求双赢
确定一名企业内有经验的设计师,即企业内的指导教师为“师傅”,全程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内的“师傅”密切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环节各项工作。“双师”指导的功效是:学校得“质”――教学质量,企业得“才”――人才。
(3)毕业设计成绩以学校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评定
因毕业设计课题源于学生实习中的实际项目,所以客户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与接受度、实习企业对设计过程和作品质量的评价以及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评价都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与纯美术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这不仅体现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活动或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是与社会活动、生产加工相对应的职业实践,是艺术设计观念的物化,也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对实践性的要求。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环节教学方法,一方面适应了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4)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的管理实施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3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实践性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于振丹(1965-),女,吉林吉林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与设计教育。(辽宁 沈阳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09DB25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61-02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属于实用艺术范畴,它是现代化、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综合的方式进行的艺术设计、装饰设计的一种创造方法,是一门和社会接触非常密切的实用性社会科学。加强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只有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才能使艺术设计教育真正达到与企业、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理想目标。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在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重新设定教学大纲及教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无论是设计理论、设计软件操作训练,还是主题设计都应紧紧围绕实际应用这一主线,强调课程间的交融,力图使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真正成为设计学科的底蕴支撑,使所学专业内容达到学以致用,使课程本身结构及学科之间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具体来讲,一是课题组所有专业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了总体的调研;二是了解、借鉴了多所先进职业院校同类专业的教学与实践的环节、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组织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积极参与国家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基础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国内外教学理念、训练方法,参与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广告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的设计基础能力的重要性;四是鼓励课题组教师到企业第一线锻炼学习,通过对现代设计行业的深入了解,取得第一线实践经验并且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广泛学习与了解,认真研究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人才培养,将原教学计划进行修改,根据我院电脑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特点,在实践环节上突出动手实践能力与设计创新实战能力的训练,加大与设计企业的合作力度。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内容的实施及过程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法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创新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以往艺术设计系各专业课程偏重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与市场相脱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保守,没有区别于普通美术院校。在实践能力上,学生缺少对设计应用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以报告或座谈的形式,面对面介绍设计前沿形势、岗位需求,提高师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明确专业实践不仅是专业实习的内容、任务,更是各专业课程实施实践教学目的的核心过程。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好实践教学规划,形成以校内实验、实训室为纽带的专业基础实践、专业课题实践与综合实训及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注重能力培养的互动型实践课程体系。
2 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基础设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手绘创意表现能力、电脑软件设计表现、综合材料运用与创意能力为主的专业基础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手绘、手工造型表现能力,使其掌握形态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与规律,掌握多种材料性能、工艺手段及多种设计软件的表现能力,用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进行主题创意的思维训练与表现能力训练。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使专业基础训练达到成为专业设计能力的底蕴支撑,达到基础专业性、时间快速性的目标。
3 课题式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1)以课题设计形式设计,开展专业教学。设计课题可由教师或学生到企业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课题,了解企业背景与需求。把企业的制作任务、设计方案、商品包装、产品广告、企业形象等实际项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与相应的手绘设计表现、电脑设计表现、商业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技能学习有机结合,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以实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市场意识、经营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一个项目的渠道、素材收集、功能论证、方案设计及其表述到实施过程和评价依据等都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在印刷工艺课、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教学中,进行必要的现场教学、企业调研,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使用价值与功能的具体认识,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实战经验,实现设计标准市场性、效果客户化的目标。(2)结合专业协会、企业等设计大赛内容,确定专业教学课题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大赛,在教学、资金等方面给予学生大力支持,使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设计大赛来开阔眼界,与时尚接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拓展实践基地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空间。(1)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从事、参与社会上的设计活动,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随时了解市场信息与设计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2)发动艺术设计系的专业教师广泛联系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针对具体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将设计原理及设计知识与技能在实践运用中加以理解,为今后从事设计行业积累丰富的经验。此外,还应加强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生产流程、基本技能,参与企业的实际开发的工作,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3)我院与省内知名设计企业、公司建立起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了大批具有第一线工作经验的设计师作为校外实训指导教师,能够安排大量学生到设计企业第一线进行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了学习与工作、课堂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使专业设计教学实践成果更多地实现产品转换。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讨论、调研、确定课题整体方案;第二阶段:具体学科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框架研究;第三阶段:具体专业课中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探索;第四阶段:总结整理,形成教学实践论文;第五阶段:作品成果汇报,找出不足,提出下一步改革目标。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社会人才需求规格调整了高职艺术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建构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标准的实践课程体系为研究方向。课题组还探讨了普遍存在于辽宁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存在的
盲目、封闭、自由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提供的资源和要求,强调以就业为核心,采用实用、实战、实际、实操、实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初步实现专业设计课程内容项目化、训练流程化、知识运用化、技能实践化、要求公司化、成本经济化、效益市场化的实践目标,有效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有助于使学校专业教学直接转化为职业技能教育,实现艺术教育行为的产业化、商品化。教师对设计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观念更新了,通过多种教育教学实践,学生也能切身感受到实践教学的作用及设计实践课程的重要价值,改变了以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对专业理论与设计基本技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广告设计、书装设计、VI设计、手绘POP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得到了验证。此外,几年来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参与校内校外画展及设计大赛,举办课后作品汇报展,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创设多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师生积极参与企业设计服务活动,并在各项参赛项目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教师的科研实践成果
以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教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实践成果。第一,教师主持了多个科研立项项目。第二,教师出版了多部相关论著、教材。第三,教师发表了多篇相关领域的论文。第四,教师发表了多部艺术作品。第五,教师参与了多个企业服务的项目,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学生的专业实践性成果
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之星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包装设计大赛、绘画、动漫设计与原画大赛、大学生科研等实践设计活动,其中获国家级人选及奖励12件,省级作品32件,市级47件,大学生应用实践科研15项、专利12项、大赛作品6件、优秀毕业设计20件、组织学生作品展十余次及写生作品展多次。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4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意产业”又被译“创造性产业”或“创意经济”,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全球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出高达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业快2倍,比制造业快4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创意产业基地。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创意、创新人才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行业的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创意产业是建立在艺术设计教育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英国学者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一书中,就强调了创意阶层对于创意产业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从根本上看,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创意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从其他国家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无不归功于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古往今来,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渗透美学韵律的技术,自然也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将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命题。
一、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说:“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具有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在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综合素质佳、创新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人才。
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为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毕业生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它广泛涉及科技、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劳动主体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具有艺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理论、传播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彻始终。从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到设计实践课,我们都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图形创意”课,注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集中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念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2.增设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不仅有益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够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目前,我们重视实践教学,在校内建立十多个工作室,艺术设计专业以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主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在校外与多个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开设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实现教师的双重身份。缺乏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是目前制约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采用以老带新传授经验,鼓励、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参与艺术设计实践等方式,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聘请合作企业中优秀的一线设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负责教授如广告设计、印刷工艺、工程预算、材料加工工艺等专业课程。这种“双轨制”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技师精湛的技艺,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技艺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提供实现学习与工作心理角色转换的良好环境,这些都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4.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调研。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开展实际的调研与实践。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中去搜集第一手资料,如到大型超市、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车间或工程施工现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设计分析以及市场预测判断。总之,要让学生在实践的一线摸爬滚打,亲身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从中得到锻炼,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了由课堂向职业场所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模拟训练,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获得相关领域设计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5.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机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学校应鼓励师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以提高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进而改变艺术设计专业纸上谈兵搞科研的现状。当然,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学校、企业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创造一体化的教学创造,提供政策上的优惠。通过这种机制所取得的成果,也必将惠及学校和企业自身。
三、激发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以更积极的心态努力适应、分析市场的需求走向,追求造物的专业化,认真揣摩、分析使用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发展的流行趋势。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从造型的“程式化”教育向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并在教学中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对不能只是教技法,而是应该使学生学会思考,能够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抓住这个核心,就可大大扩展学生设计思维的创造空间,也能极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大脑资源,使之能应用于设计之中去。具体方法如下:
1.兴趣是动力源。常言道:“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实际确是如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创新的自觉性,就不可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也就无从挖掘潜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来。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把兴趣视为设计的创造原动力,必须从设计独特的问题开始,以“疑”激趣,调动思维进入到创造性设计的“角色”之中,把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打破了重双基轻智力、重技能轻创造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
2.开启多样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从一点出发向知识网络空间发出一束射线,打通与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殊途同归到达思维的预设目标。它包含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等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具有偶然性、独特性、多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式,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同一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不断地扩展、延伸,逆向深入,采用转化、变换、迁移、构造、变形、组合、分解等手法来开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
3.激发思维潜力。心理学家指出,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调节下,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分为再现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而创造性又是抽象思维与想象活动的协同作用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此外,根据科学研究显示:人脑90%的潜在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大脑皮层的利用率只有1/5,而大学生又正处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急剧发展和形成的阶段。故此,艺术设计教学必须积极地去开掘头脑中的潜在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丰富联想、想象,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5
1 信息时代的弊端
1.1 过度依赖网络
当老师布置设计题目后,很多学生第一反映就是上网查找相关案例信息。在查阅了几个甚至几十个案例后,再来思考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做的结果是设计思路受到已有案例的影响和束缚,难以有所突破和创新。
1.2 缺乏亲身体验
设计与美术作品创作一样需要对生活的体验,不同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是,设计是一种服务,是基于问题的求解,没有经过充分的项目实践,将不可能有好的设计作品。不少学生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尺度、空间、物理性能等缺乏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设计作品停留在形式的表达,对于功能需求、制作工艺、材质、空间尺度等设计要素考虑不足,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实践和体验。
2 四大专题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简述
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和利弊,探索适合处于信息时代艺术设计专业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拓展创意思维。笔者认为,设计源于生活,设计改变生活,设计引领生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设计师不能闭门造车,要为学生创造外出体验和亲身感受的条件和机会,把学生放出去开阔视野,感受各种人文气息,了解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实际需求,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寻求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以便更好地领悟课堂所学的知识,做到“既放出去又收回来”,实现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去思考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和表现的手法。①依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本文将提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四大专题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构想,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把这四大专题实践贯穿在四年的教学中,具体如下:
2.1 专业采风
专业采风是针对本科一年级的学生,结合专业基础课开设的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采风,如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到典型的古镇或民居聚落写生建筑,和实地测量,根据测量的尺度数据画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装饰细节图,同时用艺术表现的手法画出环境效果图。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的作用有几点,一是让学生感受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有助于理解当地建筑和室内装饰形成的缘由;二是学生在现场感受空间尺度又实地测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体量感的认知;三是把所见所闻用速写或水彩、水粉等方式画出来,印象深刻,为以后的设计积累素材。②
2.2 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针对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的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参观、考察、调研,如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到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参观有代表性的设计工程。用速写或摄影的形式记录参观的内容和过程,并结合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相关信息,了解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表达。这种实践教学能把网络的信息与实际的工程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学习的方向。
2.3 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是针对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全面进入专业课学习时进行的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参观,与认识实习的区别在于选一至两个参观点深入细致分析。要分析设计理念、设计意图、功能分区、色彩搭配、材质搭配和性能、施工工艺、空间尺度、灯光布置等。如有些学生在做设计时始终对各种空间的照明要求不理解,即使知道要求了,也不知如何选择和布置灯具,空间的照度、色温、灯具的显色性如何等等。在专业调研实践中,除了在现场中感受光影营造的氛围,观察灯具布置的位置距离,还要测一测照度等,这样才能把课堂上学的声光电热等物理知识和空间环境结合起来,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依据。③
2.4 现场实习
现场实习是针对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在基本学完专业课后安排学生到设计公司实习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运作中,把所学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自从高校扩招以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现场实习环节难以集中安排到几家指定单位实习,通常都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由于实习单位的规模有一定差距,公司运营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实习生在实习期只参与绘图,实习内容较为单一,有些单位给学生提供了从与甲方沟通到设计再到施工全程跟进实习。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现场实习,都创造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关键是在整个实习阶段,教师应与学生和实习单位保持联系,把控实习过程,积极参与和及时辅导。④通过现场实习环节,学生就能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辅相成。
3 四大专题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多;另一方面是毕业生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实操动手能力弱和学生们做设计要么呆板没创意,要么爱玩概念,追求视觉表现,而在功能使用上不切实际,造成很多用人单位不乐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所以,构建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四大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考虑了与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具有分散性,从对事物的认知上具有递进性,从实习地点的选择上具有广泛性。具体分析如下:
3.1 分散性
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校外实践环节分成四个部分,分散到每一学年,这一点与当前很多高校在实行的“3+1”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3+1”通常是前面三年在学校上课,最后一年全年在校外公司实习。⑤这样的弊端就是前三年与实践联系不足,最后一年完全在公司上班,成了所谓的“放养”,学生们很少再回到学校来学习,变成“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四年的本科教学实际变成三年。而上述提出的四大实践环节是每年安排二至三周校外 实习,现场实习时间可加长,大约一个月,做到“既放出去,又收回来”,放出去实习,又再回到学校来学习。
3.2 递进性
在专业采风环节对建筑和装饰的认识只是表象的;认识实习是广泛参观经典的建筑、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专业调研是聚焦一两个工程深入分析;现场实习是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四次校外实践的内容安排从认识建筑到广泛参观,再到聚焦分析,直至参与设计工程项目,是一个严谨的递进过程,既做到感性和理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与课堂教学中从基础课到专业课逐渐深入递进相对应,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特性。
3.3 广泛性
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由于历史、文化、民族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在前三年校外实习地点的选择上要从帮学生开阔视野的角度考虑,尽量选择地域跨度大,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不同的实习地点。如第一年在华东实习,第二年在华北,第三年在西南,第四年在学校所在的城市,这样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几个地域的建筑形式和装饰特点就有过亲身体验,开阔的视野更有助于开拓创意思维。
4 结论
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互联网在信息共享和传递方面带来的便利,也要重视亲身体验和实地感受。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学校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造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创新的综合能力,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时代的需求。⑥
本文为2012年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DJ2012026)
注释
① 黄华明,吴傲冰,王萍.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3-6;16.
② 吴傲冰.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220-221.
③ 吴傲冰,王萍,黄华明.艺术设计专业强势本科的打造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08(7):58-59.
④ 吴傲冰,王萍,黄华明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06(21):84-85.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范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 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
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