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随着国家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日益增多,不仅增加高校的收入,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高质量人才培养,也提升了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本文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在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层次多、涉及面广,有来自教育部、科技部、市教委及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会等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也有社会其他部门和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咨询及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1]。目前对于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国家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和科研项目预算开支进行管理;横向科研经费是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的“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执行。如此多的管理办法给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不便。
(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完整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是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包括人员费、设备费、差旅费等;而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费、支付依托单位课题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现有仪器和房屋的使用费和折旧费等。而实际上科研项目研究一般和教学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科研项目所用的房屋使用费、仪器设备折旧费、实验材料费、水电费、科研人员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从教学事业费用中列支;学校按科研收入提取的管理费,一部分用于支付垫付的水电费、折旧费等,一部分成了科研部门的日常活动经费[2];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往往是相互交叉进行,难以合理区分教学、科研各自承担的费用比例,造成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三)忽视了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高校在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严重失控。目前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各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多头管理现象,造成又管又不管的状况;财务账面只是反映资产的金额,不知道设备购置、利用率是否合理,设备管理部门只是负责购置设备的数量、品种,资产验收入库后,都属于课题组或负责人保管使用,特别是在人员工作调动时,不办理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还有的科研人员在购置仪器设备时,为了避开固定资产的验收,将其化整为零,拆分成材料,开具多张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四)科研项目经费结题管理有待规范
高校科研项目普遍存在着科研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评估,但在该科研项目支出中不作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原有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结题不结账”。由于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导致科研项目预算不细化,管理不科学,支出弹性大,为科研项目不结题提供了可能。许多科研项目中固定支出不能进行清理,结余资金不能分配,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浪费。而且科研项目长期挂账,增加了管理成本,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及管理的难度。
(五)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
高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是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的申请、立项、结项、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预算、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科技管理部门侧重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成果。财务部门侧重于科研经费的核算,不了解项目的预算和进展程度。这就会造成管理部门之间都从各自角度出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而科研项目的业务状况在管理上处于无部门监管的真空状况。
二、新时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新规定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订一套严格的科研管理办法。对于纵向科研经费应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文件中的规定,“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计划书)要求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3]。加强科研外协费的转拨管理,课题负责人不得以科研协助之名,将科研经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账户,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对横向科研经费应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制定适合本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开支范围和口径,所有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应全额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不得设立账外资金、“小金库”。
(二)建立严格的科研经费支出审批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明确规定科研经费和开支标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实行项目负责人和所在院系主管院长审批的审签程序,但对于科研经费大额资金的支出,必须由科研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批。建立高校科研经费课题负责制,简化财务审签程序,只要在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只需项目负责人和院系领导签批就能报销。同时缓解了科研经费签批程序多,报账难的问题。
(三)规范高校科研活动中的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高校对于科研活动中固定资产的管理,除科研项目合同规定外,凡是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的统一管理。高校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其核算、管理和处置,以达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科研项目负责人应配合学校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维修、报损等购置,尤其在项目结题时,及时办理资产的移交、清理、变更手续,防止帐外固定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利用率。
(四)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
高校财务部门应结合国家有关规定,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利用财务核算软件设置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账套来进行分级管理。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体系采用纵向经费严格执行预算控制,横向经费执行比例控制的办法。具体就是在财务核算体系中,对每一项科研经费设置四级明细代码。一级码为科研属性代码,即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二级码为部门代码,即科研项目所属院系;三级码为项目代码,即项目的具体名称;四级码为预算分级代码或比例代码,即纵向项目预算中支出明细科目或横线经费中比例控制的明细科目。这种多级管理模式代码的设置,使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在财务核算体系内都有完整的、独立的核算流程。当科研项目结题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科研项目决算表,其数据与项目申报预算口径一致,可以直接作为科研项目审计数据使用。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科研经费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不仅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还为财务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搭建实时沟通的桥梁,把科研经费执行情况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同时极大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服务[4]。
(五)制定配套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高校应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结余资金进行审核、结算。科研部门要及时和财务部门联(下转第39页)(上接第36页)系,共同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的结账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剩余经费的管理,明确科研课题的结账时间和课题剩余经费的使用方向。课题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签订的科研合同,按规定时间办理结题手续,及时清理结题经费,避免长期挂账报销,因特殊原因确实延期结题的,必须按程序提前办理科研延期手续[5]。对于不按时间结题的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结余资金退回拨款单位外,学校有权收回结余经费,并设立“科研发展基金”科目,归集已经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引进人才,其他研究发展项目的启动经费基金、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转的维护等。高校还应建立经费结余奖惩制度,鼓励将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总而言之,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高校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队伍,科研经费必将逐年增长。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和积极的眼光,本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点,不断积极地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使高校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菊芳.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1(10).
[2]周芦慧.基于绩效管理下的高校科研管理经费财务管理[J].会计师,2011(11).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
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07-02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高校科研水平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态势,科研收入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除国家、地方政府拨入的纵向科研经费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经费来源广、数额大,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科研经费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出台了各种科研管理制度,从项目的申报、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平台,充分共享资源,整合科研管理业务。
(一)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互封闭,形成信息孤岛
高校科研经费采用科研部门、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分级管理的机制。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管理,协助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填报预算、签订合同和办理结题。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包括项目的经费立项、经费的使用、经费的汇总、经费的报表、经费的监管。
科研管理部门使用的是项目合同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使用的是经费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均属封闭系统,系统之间没有对接,数据不能交互利用,资源没有进行充分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负责项目管理的科研部门不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负责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的研究状态。
科研部门注重的是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以国家批复的课题编号和签订的合同号为基础进行管理的,而财务部门注重的是经费管理,按项目的财务编号来管理,财务编号与项目编号没有一一对应,项目信息不对称。
(二)资源共享不够,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信息不准确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传递不畅。受其影响,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如某些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时,科研人员不仅要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项目信息,获得科研部门审核,还要到财务部门现场办理经费立项。财务部门经费立项时,按科研部门审核单逐笔入账,并逐笔冲销科研到账款。这种模式下的管理流程非常落后。一是工作重复,浪费人力和时间,二是系统之间的信息会有偏差,不利于同步管理。
(三)科研人员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人员是科研经费的主要责任人,对经费的使用负直接责任。现有的管理模式,没有提供供科研人员自主获取经费使用情况的平台。科研人员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当前余额,已使用经费的执行情况;不能随时知道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不知道哪些预算已执行完毕,哪些预算还有结余。
(四)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经费管理的理解,角度不同,沟通困难,难于达成共识
每一项科研经费管理都有其特殊性,同一笔科研经济事项,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理解有偏差。财务人员核算时,会考虑每一项科研任务的特殊性,根据财务制度要求,合理进行经费的核算和归类,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向财务人员提供项目预算资料和信息。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将项目的资料和信息纳入到财务信息平台,科研人员只向财务人员提供纸质资料,不便于财务人员操作,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二、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能适应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要求,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人工账务中解脱出来;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能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使得经费的使用与预算一致;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能促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公开化,科研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能实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当前余额和每一笔支出的预算控制余额。
近年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高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数字化建设,校园信息建设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校园信息建设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人事、学工等资源整合起来,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顺畅了,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数据交换提供了便利。
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设想和构建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构建,首先应梳理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流程,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财务部门对科研人员开放信息平台,方便科研人员网上自助报销,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经费余额、项目额度结余和打印结题报告。
(一)实现科研经费立项信息化
1.经费到账数据对接给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从银校互联系统中下载科研经费到账清单,传输给科研管理系统,实行系统对接,数据共享。
2.科研管理系统中的立项登记。科研项目负责人登录科研管理系统,填写立项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经费分解明细等信息,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定期数据返回给财务部门。
3.财务部经费立项处理。财务部门接收反馈的数据,按类自动编制财务编号,导入到财务系统中批量处理,自动生成凭证,完成科研经费立项。
上述立项流程,科研管理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按承担的责任,分工共同完成立项工作。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分清了责任。所有的立项工作都在网上完成,节省了课题负责人现场办事的麻烦。两系统数据对接,保证了科研信息的同步,提高了立项的准确性。财务数据批量处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推行网上报销模式,实现经费的自动控制
所谓网上报销,就是搭建、利用一个网络信息平台,让报账人在信息平台上填写报账信息,由财务人员直接从信息平台上获取数据,自动生成凭证。
高校科研经费数量多、金额大、来源广,每类科研经费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核算管理模式也千差万别,允许报销禁止报销的规定细致繁多。为了缓解财务人员报账压力,推行网上报销模式,根据每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开支范围和口径,将开支范围对应的会计科目植入到每类科研经费报账模块中,通过各种设置,将经费的管理办法用信息化方式控制起来,用电脑计算替代人脑记忆,从而起到提高效率减少差错的作用。
科研经费报销模块的设立,首先按科研经费的来源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再按照各类经费对应的管理办法,归纳出开支范围。按开支范围的不同分类,制作相应的报账模块,如973、863支撑计划分属不同经费来源,但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相同,适用的报账模块相同。将报账模块赋予给每一科研项目,每一个项目对应着相应的报账模块。科研人员登录财务报账系统,在财务系统指定的报销范围内报销经费。
网上报销系统,除了限定每个项目的报账口径之外,还应控制每一项支出的预算控制,保证网上报销给科研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强了经费管理和预算控制。
(三)开放信息化平台,科研人员自主在网上提交财务部门所需的信息资料
大多数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有严格的预算,每一类经费的支出都必须在预算范围内,我们通常将经费的支出预算称之为额度控制。为了保证项目每一项经费的支出按预算控制执行,多数高校都会利用核算系统的预算控制系统,将每一个科研项目的预算额度录入预算控制系统,控制每一项经费使用的额度。通行的做法是,由财务人员在经费立项时,将预算控制额度录入系统中。需要变更预算时,科研人员将变更说明交由财务人员操作变更。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可以开放信息平台,由科研人员自主将经费预算和变更预算录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并将科研项目的具体预算上传给财务部门,方便财务人员对经费的管理和控制。
(四)开通网上适时查询功能,供科研经费参与主体实时获取财务信息
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财务系统对外封闭,科研项目的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数据存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科研部门与科研人员不能实时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不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
财务部门应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开通网上查询功能。查询平台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全面、多维度,应涵盖全过程信息需求,包括科研到账经费查询平台、经费余额查询平台、经费的使用情况、网上报账信息、经费使用情况汇总表、经费的额度结余情况等等。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财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学校各部门和科研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
[2] 王海红.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初探. 会计之友,2013(10)
[3] 乔志芳,冯妍.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科研经费管理――以××大学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7)
[4] 张兴乾.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经费过程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5] 董文凤.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讨.会计之友,2011(33)
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范文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tate fund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has been allocated, but the management and the u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lacks of standardization. Especially in the budget managemen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unscientific budget preparation, the lack of seriousness of budget execution, insufficient budget control, the lack of benefit evaluation in budget execu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budget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introduc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alize budget template and fine management, strengthen budget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und use.
关键词: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budg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240-02
0 引言
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能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是目前的预算编制存在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经费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预算执行缺乏效益性评估等问题,本文基于这个研究背景,提出应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的一体化、实现项目支出的实时查询管理、实现预算模板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分离,规范预算实施
高校对科研课题的管理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一般是学校科技处负责项目管理,财务处负责经费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造成经费与项目管理脱节,且科技处对项目仅仅是汇总性的管理,缺少对已申请到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导致无法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由于上一环节的管理缺失,财务处对科研项目信息了解不完整,无法及时掌握每个项目的开展进度,也就合理控制项目实施进度和科研经费的使用相结合,导致无法有效地控制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1.2 经费管理重立项轻预算,预算编制不科学
申请项目时,申请人不能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学校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都认为先申请到项目比较重要,没有严肃认真地编制预算,也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重要性,一般是估计地编制预算,考虑不是很周全,财务人员很少参与,预算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因此,编制出的项目经费预算不够细化、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的预算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2.1 预算的内容不全面
申报项目时,负责人一个人编制项目预算,一般没有财务人员参与,而大部分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知识和财务制度的了解比较少,预算管理意识不强。另外,在编制经费预算时缺乏科学的测算方法和依据,往往按照个人的想法、估计进行填报,很少考虑会计科目和财务预算制度、项目额度控制,无法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科学性和精确性,因此,在预算一开始就影响了经费执行管理。
1.2.2 预算项目与会计制度不相符
如在填报“设备费”的预算时,很多课题负责人都将玻璃容器等列入预算内,但在会计制度中,玻璃容器属于“低值易耗品”,应列入“材料”的预算中;另外,有些课题负责人将赴美国的交通费列支为“差旅费”,没有正确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分项目负责人不理解“会议费”和“差旅费”的区别,将项目组成员出差去外地参加会议或培训的费用列入到“会议费”预算中,而财务是在“差旅费”预算中。以上列举这几种情况都会造成预算执行内容和项目预算内容不匹配。
1.3 预算执行缺乏规范性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一经领导批准,必须按照立项计划严格执行。未经预算变更申请程序,不得随意修改,并且设备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预算不得调增。但是在预算执行中,存在超预算列支经费、随意调整预算、套用科研经费等现象,都造成科研经费使用不能严格按预算执行,预算管理的职能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同时严重削弱了预算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1.4 预算执行缺乏效益性评估
当前,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是将项目的决算支出与预算支出进行对照,查验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现象,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效益性评估,只对情况、培养学生情况等等M行大概验收,对经费的使用效益缺乏系统的、具体的评价体系,所以对经费的使用效益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评估
2 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2.1 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构建基于预算的、全面化、精细化、一体化的管理核心体系。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科研预算、经费预算、国库资金计划预算、基建预算、资产购置预算等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申报,提升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优化预算审批的业务流程,提高预算管理的审批效率,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使之与相关业务系统更好地交互,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具体特点,完成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分配、财务经费到款和拨款、凭证自动制单、电子单据管理、项目结题管理、项目额度控制管理、合同管理、科研决算报表及各类报表统计等模K。
2.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意义
2.2.1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的规范化
实施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科研数据平台的共享,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同时共享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另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高效率、准确地规范数据,处理数据,提高数据的加工和分析效率,为高校的科研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也使科研管理进一步数据化。
2.2.2 科研与财务一体化
通过学校既有的数据交换平台,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整合起来,避免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独立工作,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费管理状况,将科研与财务集合起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优化部门间的业务流程,整合部门间的业务内容,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密切合作。
2.2.3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升科研水平
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填报预算控制额度,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申报,预算控制额度审核和合同管理,财务处按照批复预算将项目下达到具体的预算额度内;在项目执行中,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查询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随时关注经费支出情况,避免超预算支出的发生;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财务人员报销审核时对项目支出额度进行控制,防止结题经费超支,减少财务调账。
3 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校的管理办法,出台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宣传工作,定期对全校科研人员进行培训,讲解,让科研人员了解科研、经费管理情况,加强预算管理意识,了解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通过各方的努力,加强高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外,通过科研小秘书的管理模式,减轻课题负责人的压力和精力,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
3.2 对科研经费预算进行模板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科技部、财政部的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项目立项时,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费的预算,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填报预算控制额度,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申报,预算控制额度审核和合同管理,财务处通过科研系统直接看到负责人填报的预算项目和数据;在项目执行中,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查询项目进度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随时了解经费支出明细;当项目明细支出超预算时,财务系统会发出警告提示,确保经费支出符合批复预算;另外,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能对项目支出额度进行控制,避免超预算支出情况的发生,减少财务调账;在科研项目结题审计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导出预算执行总表和明细表,大大提高人工归类整理的效率,减少误差。
3.3 实现与预算控制明细有效对接,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
通过建立财务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科研项目预算控制明细与财务会计核算科目的有效对接,在系统中实现科研项目经费及其明细科目执行情况的实时查询功能。
3.4 实现科研项目预算信息共享,深化预算监督控制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实现财务数据库管理与科研项目库管理的数据互通,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信息实时传送到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实时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强化了预算管理监督职能。
3.5 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建立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我国今后的审计发展主要是开展科研项目相关的效益审计。因此,高校有必要引入科研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完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及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和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科研项目的科技含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全方位进行考核,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科研竞争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
4 结论与应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经费拨款急剧增长,高校财务核算工作越来越繁琐,所以推行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研经费预算模板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科研项目预算信息实时共享,强化预算监督流程控制,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使科研经费按照预算执行,经费使用更加合法、合规,不属于本项目的支出绝不在项目支出,超出预算的部分绝不在项目支出,不必要的支出绝不在项目支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爱武.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32).
[2]冉洪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与审计实施探索[J].会计之友,2013(12).
[3]张岚.关于完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14(1).
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横向科研;科研合同;风险管控;知识产权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一般是指高校接受企、事业等单位委托开展的科研活动或者是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类型的科研活动[1]。随着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日益重视,高校作为前沿科技成果的聚集地,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日益增速。高校与社会各领域和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横向合同数量日益增长,在不断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开花落地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是在上述转型过程中,科研合同从订立到履行,从过程管理到经费使用都存在风险点,要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需对上述关键风险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本文以某医学院的横向科研合同为例,分析横向科研的发展趋势,找出风险因素,并就相应的风险提出管控对策,以期提升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引导高校横向科研的发展。
一、某医学院横向科研现状
(一)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不断增长。某医学院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在利用自身医学方面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产学研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及经费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度横向科研合同签约经费9892万元,占全校科研总经费的19%,而2019年度横向科研合同签约经费达3.02亿元,占全校科研总经费的33%。这一趋势表明在科研成果产学研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横向科研日益受到重视,在学校整体科研活动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二)合作内容更加多样化。既往横向科研合同以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类为主要形式,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推进,高校与社会各领域和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增加的同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合作形式不断增多,合作内容更加多样化,合同审核和过程管理也更加复杂化和精细化。(三)合作单位类型趋于复杂。某医学院横向科研合作单位的类别趋于复杂化,特别是与企业单位的合作逐年递增。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和产品的优势,越来越注重前沿技术的研发以及研究经费的投入。而高校作为前沿技术的聚集地,企业把与高校的合作看作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捷径和技术进步的可靠依托[3]。2009年度,某医学院的横向科研合作单位共229家,合作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政府机构(125家),且大部分为国内机构或单位,企业仅77家;2019年度,合作单位增至383家,除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外,合作企业的数量增加至189家,还扩大到社团组织、国外非政府机构、自然人等。(四)科研合同单项签约金额日益增加。近年来,高校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主要职能外,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的能力的提高,单项横向科研合同的金额也屡次创下新高。如2009年度,某医学院单项横向科研签约合同最高为700万元,2015年增至1100万,2018年增至7800万,不断创历史新高。
二、横向科研合同风险要点
横向科研活动的确立以及执行,一般以签署科研合同的方式对参与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约束。从前述数据分析来看,随着横向科研合同数量的增加、合作内容的丰富化、合作单位类型的复杂化以及合同签约金额的日益增长,加上不同项目的成果产出和结题要求不同,所涉及的合同内容和条款也存在较大差别,势必会增加合同管控的风险点。因此,在横向科研合同的全流程管理过程中,风险点和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一)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管理风险。科研合同的管理过程一般包括订立和履行两个方面,而隐藏在此过程中的风险点首先是对合作方资质的审查风险。在合同签署前,容易忽视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的调查,与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的主体签订合同[4-5]。其次是合同制定过程风险。科研合同的签署流程一般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相应模板起草科研合同,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法律专业知识不足,很难意识、了解、防范条款背后的潜在风险[6],或者存在片面追求合同经费的现象,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合同风险。再次是合同履行风险。横向科研的管理较纵向科研而言,往往存在重签署轻结题的现象,合同签署后缺乏对合同履行过程的跟进和管控,容易因履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造成的纠纷隐患。(二)知识产权条款风险。鉴于科研合同在智慧成果方面区别于其他性质合同的独特性,在科研合同履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专利权、著作权以及技术成果等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因此,在科研合同条款订立时,如果对项目履行过程中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分配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极易造成职务成果的流失。另外,随着对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近年来科研合同中出现了关于“背景知识产权”的约定。背景知识产权一般是指合同签约各方在合同生效日之前由合同一方产生或持有的,或者一方在技术开发合同有效期内产生或持有但是超出合同范围或与合同无关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著作权、未公开的技术报告和数据等,有时也被称为背景成果、背景发明或背景专利[7]。在企业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单位的合同中,经常出现要求高校一方授予其对高校背景知识产权的免费使用权,由此容易导致高校背景知识产权流失。(三)学校名称使用条款风险。作为国内医学领域的知名高校,某医学院在国内外的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界具有高的影响力,经常有社会机构慕名寻求合作,以解决其在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者寻求技术突破;但同时不排除某些机构意图借用学校或者学校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的名义,通过对其产品进行夸大或不实宣传,甚至从未合作过的单位或机构都会假借高校的名义进行不法宣传。如近5年来,通过某医学院官方“维权打假”专栏通报的、未经许可而使用学校名誉进行宣传的案例就有10余项之多[8]。如果在双方的科研合同中不加以约束,极易造成学校名誉权被恶意侵犯。(四)医学伦理管理风险。随着研究者伦理意识的不断增强,伦理审查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及重视,特别是临床医学科研项目,伦理审查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临床科研项目中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防线之一[9]。尽管2016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临床科研项目伦理审查监管机构,相关法律中对于临床科研项目的监管规定较为缺乏,加上部分研究者的伦理意识淡漠或者为达成签约目的而刻意隐瞒等原因,容易造成涉及伦理审查的项目在履行时未取得伦理审查批准,进而造成侵犯受试者权益的风险。(五)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风险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人类遗传资源包括人类遗传资源材料和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等遗传物质的器官、组织、细胞等遗传材料。人类遗传资源信息是指利用人类遗传资源材料产生的数据等信息资料”。由于人类遗传资源的遗传材料中包含了丰富的基因遗传信息,相关研究在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其的充分利用和法律保护已经上升为世界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10]。近年来,我国对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视,凡从事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采集、收集、研究、开发、买卖、出口、出境等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未获得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授予批件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或以其他形式对外提供。近几年,非法进行我国遗传资源采集或出境的事例频频发生,科技部官网公布的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案例就有6项[11]。作为医学类院校,科研合同中经常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相关研究,人类遗传资源成为需要重点把控的风险点之一。
三、风险管控措施
(一)完善审核制度,加强信息化全流程管理。针对科研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的风险,某医学院对合同审查实行“院系审核-科研业务审核-法律事务审核-校级领导审核”的四级审核制度,从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审核,有效降低了合同风险。此外,除了规范合同模板,同时要求提供合作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在国家企业信用系统中核实相关企业信息,进行签约主体及行为能力的审查。某医学院还建立了横向科研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替代了传统的办公软件的管理模式,使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为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加强知识产权条款审核。根据《合同法》规定,除另有约定以外,委托开发合同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合作开发合同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合作开发的各方共有;技术转让合同一方后续改进的技术成果,其他各方无权分享,而仅由后续改进方享有;履行技术服务合同和技术咨询合同产生的新技术成果,则遵从“谁完成谁拥有”的原则[12]。某医学院根据各类不同的合作模式,制定不同的知识产权条款模板,在保证学校知识产权不流失的前提下,极力争取应得的知识产权。同时加强背景知识产权条款的审核,明确未经我方书面许可,合作方不得在合作项目之外使用或者授权任意第三方使用学校的背景知识产权,有效防止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通过对知识产权条款严格把控,确保连续14年未出现任何横向科研合同知识产权纠纷。(三)规范学校名誉使用条款。为有效保护学校的名誉权,某医学院在订立横向科研合同时,明确要求添加关于学校名称使用的约束性条款。未经学校的书面授权,合作方在市场推广或向消费者宣传该技术(含技术产品)过程中,不得利用学校或者下属单位(机构)、专家、学者、医师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如果合作方违反上述约定,应赔偿学校相应经济损失,按照合同标的额支付违约金,并将该规定写进了相应的合同签订管理办法,有效防止了横向科研合作单位对学校名誉权的侵犯。(四)建立医学伦理审查模块。为提高对涉及人的医学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性、尊重受试者及公正性等重要伦理要素,某医学院建立了横向科研医学伦理审查机制,在合同四级审核环节同步启动伦理审查模块,将取得伦理审查批件作为合同签署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了《关于涉及的人类受试者技术转让合同文本语言的补充通知》,明确了关于研究相关伤害赔偿事项、申办方监查报告数据分享、数据安全监管计划以及研究结果发表等各方面可接受的样本语言,进一步完善了横向科研项目的伦理审查。(五)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控。某医学院将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机构设立在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框架下,进行有机统一的管理。在横向科研项目中,若是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或数据的相关研究,将取得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的批件作为签署合同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有效防止了人类遗传资源的流失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某医学院在应对横向科研合同中风险管控的实践,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各类风险的发生,肯定了相关工作的成效,其实践经验是值得推广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到,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强,合同信息安全的风险也在上升,有必要加强对信息化系统保密性管理,建立智能化风险预警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横向科研合同风险的管控和预防。
参考文献
[1]温雪馨,黄玛莉.试论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与服务[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26-27.
[2]蒋艳萍,吕建秋,田兴国,等.从制度建设谈广东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5(5):104-108.
[3]王婷,于滨,李电东.科研院校横向项目技术合同的签订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0):275.
[4]陈胜.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J].西部财会,2012(8):61-63.
[5]孙逊.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风险管理和监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30-31.
[6]李梦,单艳华.基于合同管控医院横向科研课题风险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6,29(6):409-411,415.
[7]人民网.技术开发合同中“背景知识产权”如何约定[EB/OL].(2018-08-23)[2020-08-10].
[8]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维权打假专栏”[EB/OL].
[9]刘丹,曾圣雅,邓璠,等.我国临床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7):829-832.
[10]何荣山,张才琴.论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知情权之法律保护[J].广东社会科学,2018(3):238-24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处罚”[EB/OL].
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范文5
(一)票实不符,虚列支出,多手段套取科研资金
对多所高校的科研经费审计中基本都发现此类问题,尤其在横向课题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课题组分派学生收集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购物发票等,隔一段时间便进行报销,导致课题经费大量开支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等。此外,车费、餐饮费等在科研经费支出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甚至还有人用科研经费购房、购车和家具等。
在课题差旅费支出中,非课题组成员在项目经费中报销差旅费用;更有课题负责人在差旅费中开支家人、亲属等国内外旅行费用,甚至有用作废机票报销差旅费的现象等。在课题经费中大量报销汽油费,不连贯或内容不真实的通行费、过桥费票据,开支个人车辆的保险费、维修费等。
在课题招待费支出中,课题组报销大量的、大额餐费票据,有些课题组将家庭餐费票据从课题经费中报销,报销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定,严重超出招待费标准和支出比例;收集大量餐费发票集中报销;没有相应的出差记录报销异地餐费等。通过经费划拨,将在学校后勤集团日常餐费等支出作为专家住宿费及住宿期间的餐费在课题经费中列支。
在课题通讯费支出中,报销家庭网络年费、非课题参与人通讯费用且金额较大。
(二)签订虚假经济合同,虚构合作项目,以联合开发等名义转移科研经费
一些课题承担单位以“联合开发”等名义将课题经费转至其他所属公司,由课题组随意支用,用于非正常用途。有的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法技术合同的方式转移课题经费,将课题经费转至与课题负责人有关联或自己控制的私营公司,经费使用脱离单位财务监督。虚列外协费、测试费等支出,将外协费转入毫无实验能力和实验资质的公司等。
(三)课题报销中手续不规范、不完善
大额材料采购不经过招标;材料管理缺少完善的入库、出库手续,合同管理不完善;会议费支出没有会议预算和决算,只有酒店出具的结算单和转账凭证,没有注明会议名称;购买办公用品实际为办购物卡;买办公桌椅实际为家具;买电脑显示屏实际为彩电、手机;给研究生发放的劳务费领用签字存在代签情况,特别是多个项目一人全部代签,并使用现金发放等。
(四)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结果与预算不符
审计中发现,大部分科研课题的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预算不细。预算和决算不符,特别是劳务费、管理费、外协费、设备购置费等项目;调整事项未经报批,有些课题组的个别预算科目实际支出比预算大,差异超过10%且金额超过5万元,应履行报批手续而未报批,影响财务验收。
二、科研经费管理乱象的原因分析
(一)对科研经费性质认识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高校的部分教师、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归个人或课题组所有,学校无需过问或干涉。学校对科研资金的管理态度基本上是谁争取到的资金由谁负责。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与规模,以及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收入的多少,而忽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认为只要科研人员能够顺利结项,在经费使用上不必太严,甚至有时会担心财务报销制度太严而出现科研经费外流的现象。
(二)预算编制和执行不严格
申报项目经费预算一般由科研人员编制,财务人员不参与,使得许多支出不符合相关财务政策与规定,造成预算可操作性不强,支出科目管理难规范,核算无依据。特别是在预算执行中,定性热荻啵量化指标少,有的科研项目前期预算和结题决算偏差较大。
(三)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技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技术层面的管理,常常忽视对项目经费的跟踪检查,财务人员不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无法判断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两张皮”的现象。
(四)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
有的领导对课题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以及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片面认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就是课题组长全面责任而忽略课题依托单位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课题经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五)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高校为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一般都是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提取一定的管理费,剩余部分都归课题组自由支配,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只履行财务报销手续,科研经费下拨后如何使用,完全由课题组组长掌握,至于科研经费怎么开支,虽然也有规定,但这些规定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控制,学校审计和监察部门很少涉及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明确高校校长责任制,强化项目组长负责制
高校是承担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高校校长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科研、财务、行政等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全面支撑。科研项目组长应对所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承担相应责任。
(二)完善项目预算编制及执行工作
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和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细化经费预算内容,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增加可操作性。严格按照核定的预算以及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支出。另外,学校还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科研合同的订立行为,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项目协作费等支出的管理。
(三)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科研项目合同、计划任务书和预算批复,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应与科研任务具有相关性,不得将无关支出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票据进行财务报销,不得使用假发票;必须按照实际开展的科研活动据实支出,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
(四)建立落实各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
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监管,规范报账流程。支出应当符合项目合同的约定及有关科研政策规定,有关票据及清单应当符合财务管理规定。批准使用的项目经费,须由该项目负责人和经办人签字证明。财务部门要做好经费决算工作,更要加强财务监督,资产部门要做好财产物资的验收检查。其次,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工作,把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纳入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范畴,将审计监督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始终,使经费的审批报销手续合法、完整,账目核算准确,并配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违规现象及时纠正。
(五)强化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制度 监管机制
一、高校项目科研经费的含义及分类
高校项目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因承接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等特定科学和技术服务项目而获得的由国家政府、企业、基金机构、民间组织等提供的活动经费,充足的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队伍获得高科技、高效率的科研结果的重要资金保障,是国家对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的衡量标准。
根据资金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将高校项目科研经费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自筹科研经费三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承接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分配的科研项目,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划拨,此经费仅限于财政性收入,不包括成果创新收入,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要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预算和支出政策,实行预算管理制度,高校不得浪费科研经费或私自挪作他用;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与事业单位或企业进行的科研技术联合开发,由高校向合作方提供的科研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让等项目而获得的收入,经费划拨单位为项目合作方,而非国家政府财政机关,此类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制度,需按合同约定的融资用途、范围、支出标准执行。自筹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为了确保科研项目的及时启动和有效实施,由高校自行安排、筹集的资金。无论是哪一类来源的科研经费,都要由高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核算、管理、约束,不能归科技研究人员个人所有。
二、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管理
我国高校项目科研经费的收入来源主要有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部分高校自筹科研经费,无论哪种来源经费,从科研项目申请到资金拨款到位都比较复杂。有些经费往往前期调研准备工作较多,但资金款项最终不一定能够实际到位,或者同一项目科研经费已经申请成功,但经费下拨需要分两次或多次完成,首次资金划转远远不足承担前期调研支出费用,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科研项目的正常进展,无形中拖延了项目完成时间,妨碍我国科技发展速度。因此科研经费到位后,高校财务人员要及时确认收款,设立专项,由专业人员管理。
(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重点,预算管理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项目预期发展目标的完成程度。高校应根据国家科研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为科研项目的资金收支、结余情况制定准确、合理的预算指标,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围绕在高校科研项目的整个研发过程中,包括对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核算管理,科研经费的合理化使用与监控能够有效的推进科研项目的发展进程。因此对成本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审核,规范财务报销制度和成本核算流程,防范高校项目研发资源浪费、流失现象发生。
(四)分配管理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分配管理是由科研项目相关归口管理部门来执行的,其规定的平均分配比例由各高校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得超过经费总额的5%。提取的费用主要分配给高校科研项目相关管理部门,用以调节科研人员的成果分配收入和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因此为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型,如何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五)财务分析
高校应对科研经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定期编制科研经费的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真实客观的反映高效项目科研经费的收支结构,时刻了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运作情况,有效防范科研项目存在的财务风险和运行风险,为科研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准确、完整的决策依据。
三、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高校项目科研经费是由科研管理部门自己申请、争取的,导致很多人认为科研经费的使用权、所有权归项目科研组所有,高校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上大多认为不应该过多干涉,这种财务管理观念表现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制度不重视,同时科研人员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具有专业性,缺乏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经验,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经费使用混乱,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等埋下了隐患风险,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高校项目科研经费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分析和评价机制,预算执行结果与项目科研人员的业绩奖惩是分离、不挂钩的,使得对项目预算的执行过程不具有约束力,无法真正发挥预算管理机制的作用。一些高校科研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并未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两个部门缺乏沟通、配合不积极,导致项目预算不全面,与实际执行情况偏差较大,若再作预算调整需重新等待一系列的审批程序,也有可能出现未通过再审批程序情形,这些都将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只是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包括部分项目直接费用,几乎不关注间接费用的核算,忽视了与科研有关的公共资源、水电费耗用、科研设备折旧费等应计入科研成本的费用支出,加上有些设备、资源为教学和科研同时服务,很难准确区分科研成本,对于科研项目相关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也是缺乏的,导致科研成本信息失真,没有真实地反映出科研项目的真正经济效益。
(四)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科研经费报销制度不符合规定,时常出现替代或不真实违规报销行为。因科研项目需要而购买的研发材料或固定资产以能源材料费或设备维修费等形式报销。研发成果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项目没有列入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中,此类资产管理缺乏价值有效计量,成果处理不规范,形成资产浪费和流失。
(五)结余经费管理不合理
我国高校科研项目决算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对科研结余经费的处理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完成的科研项目在结题验收时仅注重科研技术和成果的验收,没有提出明确的付款时间,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屡屡出现,结余经费的后续特定用途不清晰。决算程序不规范,按照实际报销的科研经费支出结构填列各项指标即可,缺乏与预算成本的分析比较。
(六)监管不到位
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的财务监管不到位,审计制度不规范,从经费下拨到如何使用,都缺乏严格的科研项目实时跟踪和结题审计制度,高校的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管控职能,简单的项目完结审计结论对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和今后未来将要进行的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无法起到相应的警示、借鉴作用。在科研相关人员监管方面缺乏严厉的经济处罚制度,责任追究力度不强。
四、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意识观念管理
高校领导层、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观念意识,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规范经费管理程序,不能支付其他费用。财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有意识地加强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观念,定期组织座谈交流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制度管理
1、预算管理
高校应制定一套符合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定且切实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约束、规范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程序,充分发挥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监控作用,确保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预算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预算编制工作应由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完成,财务人员协助科研人员正确理解经费预算管理含义、目标,将每一项可能发生的费用精细化、明晰化。在科研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定期将费用实际支出情况同预算比对、分析的结果告知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实时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促使经费预算管理全面、科学进行。
2、成本核算管理
根据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财务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区分科研和教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重视划分与科研相关的公共资源、能源消耗、设备折旧等间接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摊和归集,确定各个科研小组应分摊的费用,严禁报销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或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真实地反映科高校研经费成本支出情况。
3、资产管理
高校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因科研需要而购买的配套设备,要严格按照实际购置的固定资产品名开具发票,规范固定资产的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和登记程序,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当科研项目结题后,做好资产转让、移交等处置手续,对于留用的科研设备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避免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对于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应建立相应的验收、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资产共享公共服务平台,防止科研设备重复购买,避免科研经费浪费,提升高校整体科研合作实力。
4、结余经费管理
建立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的结款时间和结余经费后续使用途径,规范结题决算体系。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应在六个月内办理课题结账手续,对没有正当理由且不按照经费结算管理办法执行的项目,应下达强制性付款通知。科研结余经费最终应转为高校后续科研发展基金,并严格按照规定用于今后的项目开发和科研费用支出中,防止将结余经费长期存放在余额账户里,促进科研资源合理化配置。
(三)完善财务监管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高校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制度,主动接受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管理。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监督运行机制,实施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审计程序,掌控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增强科研经费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公开性,科研人员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对科研项目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对成绩突出者进行嘉奖,并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对于弄虚作假、挪用科研经费等违法、不道德行为,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经费金额逐渐增多,有关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高校专设的科研部门必须转变观念,面对不断发展壮大的科研新形势,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办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优化、改进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新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为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玮.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