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柔性管理;应用;作用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背景

在进入到一个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当中之后,如果各个企业想要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那么就应当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环境当中展现出比较强的适应性,并及时做出精准的反应。怎样才可以促使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是各个行业相关企业都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柔性管理其实就是在此背景之下衍生出来的。和刚性管理进行相互比较,柔性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其实并不会依靠各项规章制度来限制员工的行为,而是将员工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放置在主体地位上,更多地为员工提供一些精神激励。这一创新型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满足时展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促使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二、柔性管理的含义

在经济管理科学中,柔性管理是一个刚刚被开发出来的崭新领域,截止到目前,在经济管理领域当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管理模式和以往刚性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在对以往企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的是,刚性管理得到了企业的重视,在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员工是一定需要遵循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否者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柔性管理模式却是将企业中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作为核心内容,切实依据企业文化及企业价值观,妥善施行人格化管理措施,在详细对每一名员工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进行分析的背景之下,施行非强制性措施,对每一位员工的心理上进行按时,从而组织的意志也就会在无形当中演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促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工作,从而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三、企业经济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

经济管理机制是管理者对企业施行的各种管理方法的集合,因为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操作者是人,但是操作者并不一定是公司所有者,因此企业需要指派一名经济管理机制代表,并明确的规定其职责范围,才可以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做出保证,促使管理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者应当实时动态的对经济管理机制进行评审,切实依据市场发生的变化,详细分析本企业经济管理机制当中存在的缺陷,并对现有经济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调整,才可以对本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及水平做出保证,最终也就可以在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二)企业管理出现一定错误

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多企业都希望能够获取到更多经济效益,因此会逐渐提升自身的投资量,扩大本企业的规模,以此为基础促使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样一种盲目的投资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因为某些企业没有详细分析投资目标的实际情况,难以回收投资本金,这样一种盲目的投资方式,会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资金,难以对企业资金链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日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四、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领域中发挥出的作用及具体应用

(一)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领域中发挥出的作用

将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及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在我国进入到科技时代当中之后,信息化产业发展速度逐步提升,因此可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针对各个行业相关企业来说,假如想要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那么就一定需要在原有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在脑力劳动时期当中,员工的工作时间及行为都会受到劳动强度的限制。所以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将柔性管理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调动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才可以保证本惬意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

(二)构建柔性组织结构

为了让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松散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应当有效控制全工作人员数量,留下少数精英在本企业当中工作,并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切实降低各个层次之间的差异性,减少层次数量,以此为基础提升决策效率及领导反馈速度。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当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为各种信息数据的反馈速度做出保证,并对信息反馈结果的精准性做出保证。所以企业管理层一定是需要积极和操作层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构建柔性管理组组织结构,此结构的构建可以为决策速度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管理及决策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此柔性组织结构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让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并让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

(三)产品生产多样化

柔性管理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推动企业产品多样化生产,凭借产品多样性抵抗各种市场风险,从而企业也就可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风险抵抗能力,假如发现某一种产品的竞争太过激励,但是另外一种产品的销量却很高,就可以适当的将竞争激烈产品的销量减少,将省下的资金投入到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中去,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做出保证,将其企业风险水平,推动企业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起来的过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

五、结语

在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当中,柔性管理是一种灵活性非常强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的要求更为灵活多变一些,并且信息交流沟通方式更为简单和畅通一些,可以将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精准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当中市场发生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促使本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因此各个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都应当切实提升柔性管理力度,找寻到适合本企业的柔性管理方案,以便于可以在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柔性管理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企业也就可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晨.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性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9(9).

[2]许芯珧.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8).

[3]李昊轩.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中国商论,2019(4).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2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效率 营运资本政策 经营绩效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发展不健全,特别是中小企业尤其严重。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提高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和企业经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Lazaridis(2006)、Uyar(2009)分别以雅典(2001-2004年)、伊斯坦布尔(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到现金周期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的一致结论;Afza&Nazir(2007)通过分析1998-2003年卡拉奇股票市场的公司样本,表明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两人在2009年又重新选择1998-2005年的公司数据,研究得出与之前不一致的结论,即流动资产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而流动负债比例与经营绩效负相关;Dr. Pranam(2011)选取2005-2010年印度的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实证发现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流动负债比例与其显著负相关。

(二)国内研究现状。辜玉璞(2006)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得出流动资产比例对经营绩效无显著相关性,而流动负债比例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张宁(2010)以1999-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营运资本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负债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但流动负债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李克娜(2014)选取2009-2013年深市中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表明现金周期与经营绩效负相关,流动资产比例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流动负债比例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

可见,对于现金周期、营运资本周转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中外学者一致认为两者之间负相关。但在营运资本政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中,结论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股票市场、研究方法等的差异引起的。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及变量选取。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符合多元回归的研究特点,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

模型1: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经营绩效回归模型

ROE=α0+α1(CCC/100)+α2WCP+α3SIZE+α4DEBT+α5SG+ε

模型2:营运资本政策与经营绩效回归模型

ROE=β0+β1CAT+β2CLT+β3SIZE+β4DEBT+β5SG+ε

研究选取一定的变量组合分别表示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和营运资本政策。中小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作为研究的因变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用现金周期和营运资金周转率两个营运能力指标代表,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用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两个结构比率指标代表。另外,为避免控制变量对回归结果的干扰,借鉴前人的经验,选择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企业成长性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具体见表1。

(二)研究假设。

现金周期越短,表明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利用效率越高,公司的经营绩效越好。

假设1:中小上市公司现金周转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营运资本周转率越大,说明公司对营运资本的使用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假设2:中小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周转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比例越小,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假设3:中小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例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过高的流动负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短期偿债风险和破产风险。因此,流动负债比例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弱。

假设4:中小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比例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可以影响组织结构和决策能力,进而影响公司绩效。

假设5:中小上市公司规模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由于负债存在一定的税盾效应,当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时,企业绩效会随负债比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资产负债率到达一定水平再往上升时,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会降低,由此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就会增大,导致经营绩效下降。

假设6: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企业的成长性与企业盈利能力密切相关,营业利润增长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假设7:中小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增长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三)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业2011-2013 年深市A股中小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其中剔除了数据严重缺失和分布在4个标准差之外的异常值的公司、被*ST 或 ST 公司、 2011至2013年间主营业务由其他行业转为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之后,最终剩下397家样本公司,有1 191个有效观察值。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GSMAR,数据处理由Excel和stata11统计软件分析完成。

三、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现金周期、营运资本周转率、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各样本企业间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和营运资本政策不尽相同。同时,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成长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样存在较大差距,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从企业规模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均值来看,样本企业规模大小相当,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不大。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值为0.3804,最小值为-1.0346,差距较大,反映不同的营运资本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下,企业经营绩效明显不同。

另外,制造业中小上市公司现金周期偏长,平均值138天,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低下,且公司间差距较大,最短为负93天,最长达到526天。流动负债比例平均值高达88.39%,有些公司甚至达到100%,并且,流动资产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中小上市公司偏向适中偏保守型的投资政策和激进型的融资政策。

(二)相关性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现金周期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1049,且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初步验证假设1;营运资金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1206,且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假设2;流动资产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2100,且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净资产收益率会随着流动资产比例的增大而提高,与之前预期不一致,假设3不成立。流动负债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0245,不显著且接近于0,假设4不成立,表明我国制造业中小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与经营绩效无直接关系。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假设5、7。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初步验证假设6。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下页表4中,回归模型R2为0.2236,说明模型1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F值为68.26>2,sig.

1.现金周期与经营绩效(ROE)显著负相关,假设3成立且与相关性分析结论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0084322,表明现金周期延长100天,公司经营绩效将降低8.43%。

2.营运资本周转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4成立且与相关性分析结论一致。表明企业绩效会随着营运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而明显提高。

3.控制变量公司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5成立且与相关性分析结论一致。表明公司经营绩效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有所提升。

4.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6成立且与相关性分析结论一致。这是因为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果继续上升,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会降低,从而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导致经营绩效下降。

5.公司的成长性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7成立且与相关性分析结论一致。

表5中,回归模型R2为0.2151,说明模型2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即模型2中的自变量可以解释净资产收益率21.51%的变动。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F值为64.94>2,sig.

1.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1不成立,但与相关性分析的结论一致。从表2中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比例相对于流动负债的比例来讲低得多,在偿债高风险的情况下,好的资产流动性能降低公司短期偿债风险,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另外,我国中小上市公司大多处于成长期,融资难,资金匮乏,抗风险能力低,需要充足流动资产维护企业经营环境的的安全性,因此企业偏向持有更多的流动资产。

2.流动负债比例与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且相关系数非常低,只有0.0016679,假设2不成立,但与相关性分析的结论一致。从表2中发现,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流动负债比例非常高,这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还是依赖间接融资中的银行融资。但由于中小企业与银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其很难获得银行的长期贷款,企业营运资本的筹资来源只能是短期借款。因此对于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流动负债比例的增大意味着公司有足够的营运资金确保其正常运转。再者,在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占比较大意味着企业试图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以缩短现金周期,从而提高经营绩效。另外,流动负债比率增大可以总体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收益。样本公司的流动负债比例一直处于高水平,变化不大,因此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不大。因此,至少从现阶段看来,高流动负债比例带来的高风险还没有从企业绩效中体现出来。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中小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效率、营运资本政策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得出现金周期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比例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流动负债比例与经营绩效微弱正相关且不显著。该结论与之前普遍的研究结论有一定差别,主要体现在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上。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与大型企业不同,他们普遍存在融资难、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采用适中偏保守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以及激进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对企业经营绩效来说是有利的。

鉴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应适当缩短现金周期,加快营运资本周转速度,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适当提高总资产中流动资产的比例,保持较强的流动性,以应对成长期突发的资金需求。由于研究得出筹资方式的选择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大,因此企业在采取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时更要加强风险管理,控制过高的短期债务带来的财务风险。另外,中小企业应理性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成长性,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X

参考文献:

1.Ali Uyar.The Relationship of Cash Conversion Cycle with Firm Size and Profitabil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Turkey[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14):186-193.

2.辜玉璞.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3

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大力实施。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了人人创业的大时代。在阿里巴巴、京东等新创企业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而这些小型企业在企业起步阶段是很容易因为领导层对于企业的管理不当而导致企业破产的。因此构建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便谈一谈这些思路。

二、中小企业开展生态经济

如今,随着全球绿色革命的兴起,生态经济管理已经成功代替了原有的管理方式,成为了现今企业管理的新时尚。传统的四维管理方式被如今的五维管理方式所替代,并且在中小型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中环境因素已经成为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每个企业都要注意的新要素。随着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行。单纯考虑经济效益的中小型企业将会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被淘汰,而有着最新环境保护理念的小企业小公司将会在现阶段奋起直追。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运营一定要首先注意消费群众以及社会的长远利益,而不能只关注自己目前的蝇头小利。对于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项目要积极,对于企业内部的思想要进行改变,重视生态效益的提高。所以,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在经营理念上进行提高认知,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以及提高生态效益才是一个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关键。而企业生态管理的关键便在于对消费者们的有效服务以及有用商品的销售,还有对于经济上的有效生产和对环境污染的减少和稀有资源的浪费。这样的行为模式才是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形式。

1.生态管理是中小企业想要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小型企业想要改善与环境自然的关系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经济管理是关键。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非常多,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开公司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公司梦。无论是在最近几年刚刚成立的公司,还是成立已久却一直没有做大做强的公司都想着在现在这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能有一些起色。因此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我国的这些中小型企业不仅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损耗环境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因此想要改变如今的这种经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做到我国倡导的可持续性发展展露,最大限度地节约我国的物质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得益彰的统一道路。中小型企业必定要进行经营模式的改?,走国家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顺应如今的绿色革命大风暴,推行生态经济管理这种新模式。

2.生态经济管理是中小型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如今的这种绿色革命风暴的推动下,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的世界绿色产品市场正义每年10%的速度增长着。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绿色革命这场大浪潮的认识与理解。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高于同期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些数据的显示都说明了绿色消费已然成为了人们意识里的主流消费观念。那么面对着这一高速增长的绿色市场,企业推行生态经济管理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想要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环境保护观念的不断传播,如今的市民已经对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伴随着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绿色消费的理念也已经在逐渐的接受。因此,实施生态经济管理,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开拓市场份额。并且使企业在生态经济管理的状态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3.生态经济管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发达国家正在有效的实行着贸易保护。也因为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新武器的出现,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这不小的损失。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因出口商品不符合国外的环保条令,每年在外贸经济的损失上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持续发生,我国中小型企业利用生态经济管理这一方式已经是是在必行了。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打开国际需求,生态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了中小型企业的客观需要。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4

关键词:经济运行分析 企业管理 决策

1.经济运行分析开展的作用体现

第一,是对企业某一时期、某一时间点现状或动态的反映。就现状方面来说,经济运行分析反映的现状包括:当前的自然属性、当前的社会现状,还有企业的有关机构、资产、负债、人员等多方面的状况。而从动态方面来讲,经济运行分析反映的情况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生产发展状况、市场营销情况、企业财政情况、科研开况,还能够表现出未来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规模和结构,如:生产、营销、人员、资产及盈亏等规模和人员、产业、技术、产品与质量结构等等。

第二,是对企业速度、效益、效率的反映。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从速度的反映上讲,它既可以对物质生产部门如产量产值等生产方面的增长和发展状况有所反映,又能够反映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相关情况,如服务等投入的增长好发展状况。再就效率效益方面讲,各种类型的企业,其物力、财力、人力甚至是时间上的投入均可以同劳务或是生产方面产出成果相比较。

第三,是对企业情况的反映,同时也是同企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反映。经济运行分析不但能够反映出企业情况,同时也能够针对与其相关的经营活动进行反映。概括地讲,可以反映出的主要情况有: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凡同自身企业存在配套关系、协作关系或是合资关系企业的相关情况;生产或是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同本企业相似的同行竞争者的相关情况;购买或使用过本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人群的基本信息及其做出的反馈信息情况;企业所在的领域或是即将要开拓的市场的有关信息情况等等。

2.企业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必要前提

其一,准确的企业统计是正确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保证。经济运行分析不仅是企业进行政策计划和制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也对企业活动起着监督作用、保证着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因此,作为它生命线的统计数据,只有保证数据自身的有效、及时与准确,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无误。企业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从两方面加强:一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统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考虑社会需要建立内部报表和数据库。二要在统计队伍的建设上加强,不断的进行统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其二,充分掌握了解有关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是人们关注的重要数据,同时要进行经济运行分析也要从它着手。如果要的了解财务信息的详细具体情况,第一步就是要针对财务数据自身来展开分析,以恢复经济事项的最初情况为标准,还原由于核算原因而调整的数据。但因财务核算这一固有体系的局限性,使得财务核算的结果常常不同步于经营信息,所以若要做出正确结论,就必须在考察企业时将实体经营信息同财务信息结合起来。

其三,要充分的了解经营信息。在判断企业经营是否正常运行时,单通过掌握的财务数据来判定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就某一期来比较财务数据会发现,在运输费用上较之上一期有了明显的增加;而在对实体经营指标作对比时会发现较之前一期销量有较大增长。由此可认为,运输费的增长是源于销量的增加,从而做出运输费用有所增长是正常合理的判定。分析者能够对经营信息充分掌握了解,是要以企业具备一个完善的数据信息体系,以及包括信息、资金、物质三资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为前提的,要使企业开展的经济运行分析是基于分类管理、及时信息、真实数据、准确证据之上的。

3.企业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应遵守的原则及相关注意事项

第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分析,但要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二者相互验证。这是由经济运行分析的最终结果是具体数据决定的,所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示更为合适。

第二,坚持综合分析同各专业部门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进行时,各专业部门应首先分别进行资料收集并作出经济运行分析,此阶段要注意部门之间信息资料的共享互通,然后综合部门在根据各部门的分析报告进行汇总,得出最终总体的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第三,坚持以企业经济运行的个性内同为主,个性同共性内容想结合的分析原则。探求个性中隐藏的共性、偶然中暗藏的必然之处,展开全面了解剖析,在经济现象之后不断发现其实质,寻求客观经济运行之规律,最终提高经济运行管理能力。

第四,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相结合进行分析。基于现状分析,合理推断未来发展,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要做拥有长远目光,提前筹划、开展前瞻性工作。

第五,以客观经济指标完成程度的通报为基础,侧重开展经济运行质量分析,尤其要特别指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和矛盾,实现企业经济运行工作开展的化解危机及矛盾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赵家廉.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与预警系统的建立[J].中国煤炭,1999,25(10)

[2]李国清.加强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管理观察,2009(31)

[3]王天博.构建评价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新途径探究[J].管理学家,2011(12)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经济管理;发展

引言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先进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的引进,使得企业的相关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使得企业的管理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经济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及发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快速稳定的企业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经济体制下,怎样的经济管理模型才是合理的,怎样对企业的经济进行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较为重视的问题。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经济管理指的是一种对企业的资源及其价值进行管理的活动,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相关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其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都逐渐从以生产为主的管理转向以经营为主的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任务就不只是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生产经营的规律进行相关产品价格的制定、对相关的成本或费用进行控制,还要把企业看成是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根据市场的客观规律及相关需求,对整个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管理。只有把握好现代经济市场的特点,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的几种管理模式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主体的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手段及侧重点都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经营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企业经营的性质及其侧重点的不同,在这里将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型、信息型和财务型。

(一)知识型管理模式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就提出了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型经济管理这一模式在横向及纵向两个方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企业将知识充分运用于其开发、管理及发展等方面,进而创造出了动态的经济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市场各主体也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逐步走向知识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因其独有的特征而收到不少企业的青睐。首先是以人为本,知识型管理模式较为注重对企业人才的培养,强调以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力量源泉,此外还较为注重对知识及相关文化的管理,强调企业的文化建设;其次是对科学发展的重视,科学发展是现代知识发展下的产物,企业要想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就应该对市场的环境及自身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企业是面向市场的,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各种商品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需要一定的知识创新,建立系统的经济管理机制,将知识和市场进行有效的结合,以知识作为先导,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应对,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

(二)财务型管理类模式

财务型的经济管理模式的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以及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进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财务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集权型和分权型,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中,大部分的管理权都在母公司手中,不仅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还能有效减少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集权型财务管理的灵活性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子公司的发展;相反,分权型的管理模式灵活性较高,子公司拥有充分的管理权,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整个企业的运营风险。在实际的管理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经济的有效运行。

(三)信息型管理模式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信息的发展也变得愈加的快速。在现代管理中,企业需要结合大量的现代化理念,以此来将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进而提高企业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准确识别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济管理将会更多的与相关信息相结合,继而形成系统的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加强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三、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一)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理念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因素,就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有利于相关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管理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较深,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的创新性达不到要求,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存在一定的落后之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管理模式必将被淘汰。因此,企业应树立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借鉴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法,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企业经济运行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创新性战略目标

企业任何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合理的战略目标,企业的经济管理也是如此,经济管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日常的经济管理活动及相关经济行为的进行。因此,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经济管理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企业应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管理目标,从战略的角度对相关的经济行为进行指导,进而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促进企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其还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在不影响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对相关的经济管理方法及相关理论进行一定的深入探索,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企业日后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于企业而言,其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环境也在随时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市场环境下激烈的竞争。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的经济进行合理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充分结合市场的环境及自身的特点,选取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进行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经济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窦文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商,2013,10:15.

[2]过烨.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18:81.

[3]王薇.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21:66-67.

[4]沈莉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1, 18:131-392.

[5]付冀平.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浅析[J].中国市场,2011, 49:92-94.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6

关键词 数据质量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标识码:A

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睛雨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失真的数据会对企业经济发展规划产生误导,使各级管理部门无法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甚至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因此,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今后的长远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

一、当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经济运行中,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原始记录混乱。统计台账不健全,核算手续不严,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一些统计指标也不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这样也就不可能搞准统计数据。

2、数出多门依然存在。企业统计数据应由企业内部专门的统计部门,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存在“数出多门”现象。现在部分企业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统计部门,由于所设职能部门较多,而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畅,出现企业的同一指标有几个不同的数据的现象,给企业统计部门造成不良影响。

3、统计数据差错现象时有发生。统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统计知识陈旧,业务素质较低,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

二、造成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重视程度不够,统计工作开展不足。

在企业运行管理中,领导者常常更加重视的是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直接关注的是财务指标,而往往忽视了统计数据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只不过是加加减减、计算汇总,与企业运营好坏无关。统计人员本身也对统计工作信心和认识不足,缺乏对统计资料的记录和积累。

(二)缺乏完善的机制,影响统计工作质量。

企业统计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得不到规范和制度保障。工作任务不明确,人员职责不明晰,统计工作被边缘化。

(三)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很多企业无专职的统计人员,没有建立统计台账,不能按照统计制度要求正常填报统计报表。有的企业兼职人员由于工作头绪多,事情杂,统计工作只是马虎交差。企业统计人员的变动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统计知识陈旧,业务素质较低,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统计数据差错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源头统计数据质量较差。

(四)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某些企业为私利,干预统计数据。

从企业领导到统计人员,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对统计数据造假,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某些领导出于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干预统计工作,迫使统计人员造假。同时统计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三、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重视,加强管理。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充分认识到统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强管理,提高各级人员的数据质量意识。各专业统计填报单位要按照《统计法》明确统计资料管理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职责。

2、加强统计基础力量。设置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各级统计机构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并进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做到吃透统计指标,确保正确填报报表。

3、建立健全统计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方法。规范设置和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和完善的统计资料管理制度,要按照《统计法》的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据实准确地对专业统计活动进行登记,做到数出有据。各种原始记录登记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并作为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