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1
关键词:科学技术 管理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时代意义
(一)科学技术管理具有时代性
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极大地促进和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思想和认识;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工艺方法与技能;管理包括国家管理、地域管理、单位、行业、业务管理等,履行管辖、控制、监督、处置的重要职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神经中枢”,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技术的进步势必导致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深化的作用已被人们所共识。
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管理就迅速发展,今天的科学技术管理对社会各个层面空前的影响程度,俨然在社会思想文化、社会生产和社会变革中都起到重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对生产力系统各个要素和层次结构都产生了渗透和影响,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社会中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改变着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对发展观念的认识,对财富本质的认识,改变着企业的策略,城市的发展,改变着国家的战略。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不仅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还通过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是由政治实力、文化实力、软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件实力构成的。在现今激烈的全球竞争形势下,科技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第一硬实力。因此,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正不断向高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国际上看,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先导和战略保障,要坚持把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同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科技管理创新新动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胜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高端,率先发展。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在新的起点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十以来中国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很大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又始终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这成为制约我国在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就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出的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强大的发展优势,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突破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新的发展体系,推动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以科技管理创新的巨大能量推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要点
(一)坚持自主创新
推进科学技术管理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不能回避的现实是,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过去,我们主要用发展的高速度拓宽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必须依靠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科学技术管理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推动企业成为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主体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释放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通道。企业是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最为敏感。由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让科技要素、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创新性是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特征。从科学技术管理的创新过程来看:即从创新设想的提出、确认、开发,成果的有效应用于市场,都是创造性的活动;知识产权贯穿于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始终。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注重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这样容易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给他们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才能将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引导和凝聚到创新和发展上来,有利于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大趋势
人类历经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不到300年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革命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从总体上说,未来高科技及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发展上的推动力的影响之大,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
(一)进一步明确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正如指出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二)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重点任务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管理创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全球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挑战;提供为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管理支撑;我们必须面对相对紧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取得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未来应瞄准重点战略目标部署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组织队伍,尊重科学规律,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创新自由。应按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支持和引导高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首要位置;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快发展天空和海洋技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战略性的贡献。
(三)落实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转入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下构造新的有序结构的阶段,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式,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国防科技体制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
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够得到合理回报,特别是要抓紧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务政策。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设计拓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支持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科技工程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2
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农业科学技术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
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改善“三农”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由谁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呢?换句话说,谁是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呢?综合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笔者认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实施者。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实施者,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在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应该而且必须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也进一步明确,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三、企业在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以企业为载体,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坚持“大、高、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科学技术研发中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体制中,国家的计划、科研单位的研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不可能相互吻合,这就使得科研与开发应用始终是“两张皮”,科技、经济严重脱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种现状必然也必须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在我国农业科技系统主体结构中,应该有一个以农业企业为重点的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择优支持一支精干的重大基础或公益性研究力量(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任务、经费、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我国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实力和水平。其他力量则纳入市场轨道,进入企业或科技进步相关的第三产业,使得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开发能力大大加强,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集团应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力量。此外,大中型企业具有资金雄厚、科研实力强、市场竞争意识浓、又具有先进的管理及人力资源优势,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主力军。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从源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经过生产技术定型到商业成功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源技术发明、研究、开发、中试、工程设计、试生产、扩散等一系列相互紧密联系的阶段。这一复杂的过程具有目的性强、涉及领域部门多、投入大等明显特点。大型农技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先进的生产或加工技术,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品生产并销售出去,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强烈,也只有不断地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农技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企业,集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机制灵活、营销手段有力、市场反应迅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强大推进器,是现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应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高科技战略紧密结合,当前应着力改造和培育一批技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民营科技企业。
四、小结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关键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应该成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主体,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故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切实推进企业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3
关键词:设计艺术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0 引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缺乏创新性的国家显然不是先进的国家。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愈加重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的理论,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设计艺术学专业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1 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能否用现有的非逻辑思维或者逻辑思维,将其进行整合并发展出以前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目前我国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对高素质、高水平设计人才的需求。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求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紧随时展和社会发展的脚步,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高等教育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科研能力,对于未知的事物还要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而是既能参与艺术设计实际工作,又能进行科研攻关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2 艺术类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2.1 专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帮助
设计专业的课程包括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艺术设计等,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设计专业,生源数量达到了10万人以上。设计专业是很多学生都比较青睐的专业,也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热门专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计专业发展背景是历史转型阶段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存在显著的矛盾和问题,并且我国的设计专业发展时间不长,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不够成熟。虽然这表明了设计专业教育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诸多问题,如高校专业建设缺乏指导,严重阻碍了专业教学的正常进行等。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的专业方向和专业名称一直不规范,先后使用了工艺美术、美术设计、工艺设计等很多名称。如果专业设置不规范,那么专业建设势必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必然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但是却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高校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2.2 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设计艺术专业高校的教学方式都是美术教学、绘画教学与设计或者工艺教学相结合,而非专业高校的设计艺术教学则仅仅是简单的绘画教学和设计教学,教学比较重视装饰艺术的发展,忽视了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方向和课程设置都不够科学规范,教学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也不够清晰,学生在学习时基本都是简单临摹甚至直接套用模板进行设计。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对设计技术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很大的困难。并且,我国很多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都是采用示范或者范画的方式,相比之下,学生就不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将课堂教学作为学习的唯一途径,不懂得发散思维和自主创新,学习内容变为了单纯的绘画学习,学生的作品没有思想和灵魂,也无法体现出创造力。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设计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我国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方面尚未取得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力度不足,教师水平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3 培养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艺术已经不仅仅是绘画方面的艺术,而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由于设计艺术这种特性,在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设计艺术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摄影、电脑设计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脑美术设计的发展,在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电脑设计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础摄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而数码摄影和电脑美术设计也是设计艺术学必学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在图形处理、文字处理等方面。计算机美术设计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设计作品有丰富的内涵和新颖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 培养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4.1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和义务教学存在的差别之一就是高等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目前很多高校为了保证出勤率,仍然采用点名的方法,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因此学习也应该能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意愿,以此为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4.2 重视实践教学
设计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设计艺术专业学生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重视表现技巧,忽视了设计的重要性;第二是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强。设计和纯艺术存在很大不同,设计需要将概念和创意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设计艺术来说,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应该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有进入公司企业实习的机会。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投入资金和人力建设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作品表现出来。
4.3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联合起来,每年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设置一些奖项和赛事,让学生能够得到实际锻炼,并且加深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方面,国外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成功案例,不仅能够起到宣传高校的作用,还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高校还可以和用人单位建立专项科研基金和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落实自己的创新课题,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科研水平。
5 结语
培养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鸿明.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J].学术交流,2014(03):85.
[2] 姚晓晗.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探讨[J].电子制作,2013(20):50.
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地理 创新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5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会面临新需求、新任务、新挑战和新目标。从地理学科本身来看,网络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地理学习和创造性的地理活动。下面谈谈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本人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创新研究的一些体会:
一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地理课程新资源
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制作多媒体地理课件时,需要大量地理素材资源作为支撑,如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课件等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实际经验,谈谈对这几种地理素材的收集途径。
1.文字
最基本的文字收集方法一般是采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搜索关键词;或是进入K12等资源共享平台,搜索所需要的内容。近两年,随着百度文库的出现,查找文字资料更加方便,且很多是不收费的。在搜索的时候,既可以选择所有格式,也可以选择搜索某一种指定格式,如DOC、PDF、PPT、XLS、TXT等。
2.图片
最基本的图片收集方法是通过一些搜索引擎和资源共享平台。随着近几年搜索引擎的不断升级,使我们收集图片更为方便。例如在百度搜索图片时,可以进入其搜索图片的专用页面,指定所需搜索的图片格式,如JPG或GIF,指定所需搜索图片的尺寸。同时,可以借助网络上的一些共享软件,如Photoshop CS等对图片进行格式的转换、尺寸的修改、增减文字和其他一些简单的编辑,以满足实际制作课件的需要。
3.声音
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找,但由于地理课堂的时间有限,往往无法找到贴合课堂需要的声音文件。这时,就需要我们去学习使用一些声音处理软件,用来录制、截取、编辑、播放声音文件,常见的音频工具软件有:Gold Wave、Sound Forge、Cool Edit Pro、Wavestudio、Sound Edit等。
4.视频
视频是最直观反映一些地理现象的地理素材,也是多媒体地理课堂上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程资源。以往的视频文件,有的清晰度高但文件过大,不利于地理教师的收集和转存;有的文件容量小却不够清晰,造成了学生通过视频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性下降。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FLV(FLASH VIDE的简称)格式视频文件以其高清晰和低文件容量的特点,成为56、优酷、土豆、酷6等视频网站的主流格式,通过一些FLV下载器,可以很方便地收集到这些视频资源。
总之,地理素材的收集要持续,并要不断地丰富和扩容。网络时代,地理教师也要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新的地理素材的文件格式,学习各种新的收集和处理地理素材的软件,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地理课程新资源。
二 借助网络手段,营造师生交流的新方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其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传统的师生沟通模式一般有面对面谈话式、书信交流式、周记或作业式等,这些沟通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但也有许多的不足。怎样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让师生之间更有效地沟通呢?下面我结合几种网络交流方式来谈谈如何借助网络手段、营造师生交流的新方式。
1.即时通讯软件,如QQ
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即时通信(IM)软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在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拥有QQ号的概率是100%,可见这也是目前学生在网络上交流最主要的一种软件。因此,借助QQ和学生聊天,已成为了改善师生关系的新方式。记得有一次接别人的班,有一位地理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作业经常不做,我和他面对面交流了几次他都不肯说。后来,我加了他的QQ,经常和他聊天,到最后他告诉我地理学不好是因为有一次考试被老师冤枉作弊,产生了抵触情绪。通过和他在QQ上的互动交流,建立了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了他的抵触情绪,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2.博客、空间、微博
由于教学时空的有限性、班级规模的制约、教师教育理念的错位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理课堂有时往往师生互动不足,缺乏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而现在网上新兴的博客、空间、微博,比起传统的BBS论坛,其登录应用方便,管理操作快捷,沟通方式也更具有亲和力。因此,利用博客、空间、微博,可以更好地营造师生交流的平台,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比如,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我在微博上了即时的信息。学生在信息后就地震发生的成因、危害以及一些避震措施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既能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及存在的不足,又能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地理课堂的广度和维度。
3.网络探究教学――WebQuest
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创立的,核心思想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课程单元,所以将其命名为“WebQuest”(网络探究)。WebQuest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制作含有大量因特网导航资源的学习网站,教师设计供学生选择的具体情景任务,学生通过网站中提供的参考信息和大量资源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共同任务。以《长江的开发》这课为例,我首先在网页中将该课的课标要求展示出来。其次,为本节网络探究课制订了探究的任务,即长江的基本概况、流经的省区、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开发及危害等。而后,提供了数十个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的链接给学生,并通过过程描述和学习建议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向老师进行汇报,老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这种教学模式,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使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能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整合过程中将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地理教师只有坚持学习,并且将学习的成果结合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创新思维、大胆实验,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教学反思、改善后再实验,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点,使之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达到拓展地理课程资源、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殷德娟.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
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思维;特征;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要任务。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新教学的主要特征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首要条件,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情境,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然后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以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带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另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主动探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宽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
二、创新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做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除了国家改革政策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外,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新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通过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互相交流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全新的学习观
素质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观,那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这种学习观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用建构主义思想来表达,数学学习就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材如果没有学生去解读,那它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学生的学才能激活教材,而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学生才能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来理解和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并且把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2.全新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对什么是教学又有了新的不同的体会。在现代教育思想中,教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成为了教师的教c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师生互动,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在这两方面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不断发展提高的。这种新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全新的教材观
数学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版,但是什么是教材,教材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两个问题一直都是教育界在讨论的主要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就是“圣经”,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材来进行教学就一定是没错的。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材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不用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教材,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恰当地设计各项教学活动。
4.全新的教师观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是要和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做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讲授者,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诚与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中创新教学的基本方法
1.创设适宜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对学习内容具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情境教学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后根据这些问题的提示,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使数学新旧知识相互融合。
2.开展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规律,并且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除了要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以减少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来发现并掌握这些知识,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猜想和论证,并最终化难为简,深化知识。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启发,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得到积极的发展,形成多样思维。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总结归纳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和整理,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强化重难点,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与练习,在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开放性思维,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学会与人交流,在反复强化训练中,让这些新知识真正成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完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理解创新教学的特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晓峰.立足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1):12.
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6
关键词:电教资源导入趣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趣联想,积极探究,为高效课堂的成功奠定基石。
一、创设情境,激趣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激趣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二年级《整数除法》时,为了在课堂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趣思维;同时分散教学难点,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悬念,激趣探究
数学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令人深思”。例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三、设障立疑,激趣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5×5和4×6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学校操场的面积、一个城市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以旧导新,趣迁铺路
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老师提问: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五、激趣观察,构建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三角板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三角板,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六、创设情境,激趣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两位同学在教室活动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相离”这几个概念的意义。理解其含义,促进了在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问题,对新知识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