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文1

【关键词】SAP系统 物料管理 物流 MM模块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33―01

一企业物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企业对业务的管理中,物料管理是属于业务管理的基础与核心部分,其中工作流程的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能否形成高效的运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直接性的。这也是当前众多企业在应对产品种类繁多情况下,无法形成统一的策略进行采购,销售,对外招标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也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上的浪费。这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自然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零配件因订单多样少量因素,也会造成料帐不符等情况。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变化大,如果没有一个很好地策略对各种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就容易导致仓库管理凌乱,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企业物料管理作为企业的轴心业务,要确保其他方面的业务能否保持良好的运转,物料管理工作的好坏就起着直接的作用。因此,解决企业物料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当前势在必行的,这个信息平台所发挥的管理作用在未来也将对企业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SPR系统MM模块流程的概述

SPR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是由三层式主从结构构成,从而使用关联式资料库来整理各部门的资料。其中主要分为六大模块:

(1)企业管理系统

(2)销售运筹系统

(3)生产规划系统

(4)物料管理系统

(5)财务会计系统

(6)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以采购、库存管理为基础是SAP系统MM模块整体解决方案的最基本结构。通过需求确定、货源确定、订单处理、订单跟踪,收货和库存管理、发票校验等流程使得整个业务管理能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进行控制,同时SAP系统物料管理模块也是一款与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等其他业务进行着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其被简称为MM模块,也是EPR后勤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为企业提供了物料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其中涉及到了工厂的采购,仓管,财务等部门,MM模块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处理功能对所有采购处理都有着最佳化的特点,可自动评估供应商,透过精确的库存和仓储管理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与发票核查相整合,并和SAP系统里面的其他模块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MM模块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MM模块在物料管理上的实施与运用

可以说,MM模块中这几部分的互相作用,有序的完成,从而有效地在物料管理上的实施。在采购库存管理上,其组织结构由集团,公司,工厂,库存地点和采购地点,采购组组成。那么,MM模块能够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功能是什么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在实施SAP项目中,要有一个系统地完整的物料管理流程设计。要与各部门充分沟通,结合SAP系统特点对流程做进行调整和,从而规范各级使用人员的操作。还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多从本企业人员实际情况出发,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系统规范和管理规范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和优化SAP系统流程。从而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物料管理水平和完善制度。其次,还要再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规范管理流程,结合本企业之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先对应的调整,让本企业的员工在不断地认识和磨合MM模块制度的同时,更好地投入自己的角色,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做到角色与流程相结合。

第二是物料需求计划。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生产作业中需要大量的物料。生产这些不同物料所需的料品也是大不相同的。在MM模块中。从产品结构人手,建立起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元素包括销售件、采购件和加工件,把企业生产中3个主要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地组合在一起再通过系统的分析。各部门之间不再是孤立的状态。

第三,MM模块对库存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库存信息与财务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是存在着直接关系的。因此,业务财务状况的好坏也会通过MM模块反应出来。在以往,很多企业对于物料的管理只会采取简单的记录,对入库,存储、发货并没有形成计划管理的结合。而这对于物料库存管理便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如无法说明库存物料的品种、数量、存储时间是否合理,更无法说明库存物料在数量上是多是少等问题。所以通过SAP系统MM模块的运用,使得库存管理与计划管理能够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库存数量的有效控制。

第四SAP系统MM模块与财务模块的集成。在与财务模块的结合中通过对物料逐个定义价值。同时建立物料分类,物料价值通过物料分类与会计科目相对应。建立了物流和资金流的静态集成关系。MM模块与财务模块的集成对于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起到了非常大帮助,同时能够将业务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再反应到财务模块当中去,这对于减少人为的工作量方面也是有着众多的帮助。因此,通过SAP系统MM模块与财务模块的集成,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

最后,经过对报表的分析,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统计。MM模块提供了各种采购与库存信息的标准查询和报表统计功能,如果还无法满足你上面的需求,需求者还可以通过自己设定的方式,按照要求格式开发的所需的统计报表。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与分析,概述了企业物料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目前企业物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SAP系统物料管理模块(MM模块)功能的分析,阐述在物料管理上的实施与运用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优化企业物料管理水平。在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水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Norber Welti著简学译《成功的EPR项目的实施――SAP》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

[2]韩世明SAP公用事业解决方案简述电子信息化2004年2月

[3]苗君《关于通过ERP系统提升采办管理水平的问题和建议》中国经贸2010年

[4]罗鸿等《EPR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一月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文2

关键词:ERP;企业管理

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的推移而使用和消耗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库存计划管理。订货点法是根据历史记录和经验来估测未来的物料需求。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的管理专家约瑟夫•奥利佛博士首先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物料需求计划MRP理论。

一、ERP的内涵

ERP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它的核心是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载体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型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按照ERP管理思想设计的软件产品。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

二、物料管理概述

1.物料管理的概念

为了产品销售,所有需要列入计划、控制库存、控制成本的一切“材料”即称为物料,这里材料的含义是相当宽泛的,其范围包括原材料、配方成分、配套件、标准件、毛坯、副产品、联产品、在制品、产成品,还包括设备备件、工艺装备,甚至能源也可以属于物料,这是一种不能库存的物料。实际上在ERP中通常使用的物料清单(BOM),其中最基本元素就是物料。物料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项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料管理就是科学的、系统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各部门的活动,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地在合适时机向企业各部门提供合适数量和质量的物料。

2.物料管理的具体内容

物料管理工作的范围从采购计划接收物料原材料入库出库配套产品计划与控制产成品入库发货或销售售后服务等。在物料系统中,输入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输出为产品,系统目标是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成本。物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料需求,物料采购和库存控制三大部分。物料需求计划是企业制定物料采购的基础,物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又要受物料库存状况的反馈控制。下面是三者的关系图:

(1)物料需求

要分析物料需求结构,首先需了解产品结构,而销售产品是直接由市场或客户订货确定的,它处于产品结构的顶层,相应地,对销售产品的需求也处于需求结构的最高层,又称为“独立需求”。销售产品的形成要依靠处于产品结构下层的零部件、配套件、毛坯、原材料等完成,因此可以说对销售产品的需求决定了这些下层产品的需求,称为“相关需求”。根据以上分析,说明独立需求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独立需求一旦确定,则可以根据产品结构计算得到相关需求,从而制定生产计划。

(2)物料采购

物料采购计划是企业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和库存情况,结合市场供应状况而制定的。一般采购时要确定最优定购量(即经济批量),按该定购量进行采购是可使库存成本最低,同时又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物料采购通常有定量订货和定期订货两种方式,定量订货是指当库存降至一定水准时,便以既定的数量去采购,这种方式是用于属于买方市场的大部分物料。定期订货是制定后的时间和周期预先确定,订货数量根据库存情况临时确定的订货方式。ERP系统将给采购管理的日常工作带来质的变化。关键将放在如何降低成本上。

(3)库存管理

传统上对库存管理的理解是对物料的进、出、存的业务管理,但这种理解在ERP系统中是不全面的。“库存”是指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服务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而“库存管理”就是“与库存物料计划与控制相关的所有业务”。库存管理工作应该包括物料的存储、收发、使用及计划与控制等相关的各个方面。库存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帮助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管理库存物品,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料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三、ERP系统下企业物料管理方案探讨

1.建立适应ERP管理系统的物料代码体系

物料信息作为ERP等管理系统的核心基础数据,如何给它以准确、直观的标识和描述,使之成为组织内统一的信息交流语言,形成统一的物料信息代码体系就是重要前提。物料代码已经成为沟通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共同语言和不同数据库信息链接的纽带,它在处理订单、产品结构、生产提前期、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跟踪在制品状态及物资管理状态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但是,代码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给企业物料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成立公司代码管理小组。由公司标准化室负责全公司物资代码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制定以及代码体系的系统维护和管理,物资管理部、采购部和设备部等在统一的代码编制原则指导下对所管理的物料制定详细的编码细则,并对物料进行物料代码的编制,发送到公司代码管理小组,经代码唯一性查对后由小组启用,各部门应随时将出现的情况向代码管理小组局域网反馈。

(2)制定制度和流程,规范原始信息及信息传递渠道。造成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定义和表达不规范、不准确而引起的。因此我们从制度和流程上,对各种原始单据、报表及其他信息载体中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并制定企业标准。

(3)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组织代码体系的使用和维护以及ERP管理系统的基础应用知识培训,加强各部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2.建立车间物料管理与过程监控系统

基于很多企业车间物料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建立一套“车间物料管理与过程监控系统”,配以相应的硬件网络,对车间物料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本系统能实现车间生产现场物料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修改和查询,实时监控整个物料加工过程和物料流动情况,保证物料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使用本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单位领导通过系统网络能够在控制中心,而不必亲自到达生产现场,就可以监控物料的加工状况以及物料在生产线上的流动情况。

3.加强物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物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在对企业现有管理高度适应的基础上,实现了物料管理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在对物料业务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物料计划、库存资金的实时监控,实现对资本性支出成本、维护成本和往来业务的实时控制;为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科学管理物料业务、精确掌握物料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通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和不断改进,物料管理信息化可在不改变业务流程和部门分工的前提下,帮助企业以信息化手段实现“规范物料编码生成、强化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灵活安排物料资金使用、规范物料业务处理、实时完成物料财务稽核、实现物料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应用”的管理目标。

4.适时做好库存量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ERP项目促进了企业工作,确定了库存量控制和储备资金。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减少库存:严格车间、班组的采购计划管理,提高计划准确率;及时对库存结构进行分析、调整;把技术管理与供应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遗留下来的超储积压配件,单独建账管理;对内平衡调剂利用,对外广招用户,折价销售处理;财务部门要不定期地会同机动、供应部门对车间的物料管理进行抽检,同时实行严格的料单领用制度;财务部门要制订严格科学的责任绩效考核制度并认真落实;总公司、各子单位、各相关责任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主要责任人都要在减少库存的工作中担当角色,使减少库存同时又避免缺货的目标成为公司范围的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津军:ERP物料管理. 管理信息化[J],2000(9).

[2]陈 婷:远光电力ERP物料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电力信息化[J],2007(5).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文3

关键词:ABC分类法;物料关联性;排列号;类标号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提出ABC分类法(ABC Classification Method),该方法就一直称为现代库存管理的奠基石。但随着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及联合采购(Joint Procurement)等新业务需求的出现,原有经典库存分类管理理论的固有弊端随之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探讨出新的管理方法来适应现有业务需求。传统的ABC分类法之所以不能满足现阶段业务的需要,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考虑物料之间的关联性,无论是MRP中设定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还是联合采购,都需要建立物料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在原有ABC物料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考虑物料之间关联性创造出新的分类方法满足企业库存管理的需要。

二、ABC分类方法及其局限性

1.ABC分类法简介

ABC分类法其核心思想是重点管理少数财务价值高的物料,体现了“二八原则”,又名重点管理法。其管理思想是从数量众多、关系复杂的物料中,通过分析、比较物料的价值高低并排序,分类归集,根据其不同价值的类别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按年度资金占用量将现有库存物料分为三类,如下表所示:

2.ABC分类方法的局限性

ABC分类法是一种经典的库存分类方法,在国内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践中能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但在长期的企业实际运营中也发现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分类需求:

(1)没有考虑物料间的关联性

ABC分类法只是从单一的库存价值维度将所有物料分为A、B、C三类。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目标需要不同物料的组合共同完成,因此企业中这些物料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比如物料储存可按照同一温度要求、码放层数、物料种类、危险级别等分类管理。但企业按单一的价值分类后,对ABC类中不同种类物料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这样使原本存在关联关系的各种物料相互独立,从而割断了关联物料之间的关联性。

(2)关联物料难以关联管理

关联物料关联管理的前提是找出关联物料的集合,在ABC分类法中很难直观找出关联物料,以及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按同一产品的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信息作为关联信息,但这些关联物料又可能出现储存要求不同、运输方式不同、结算条件不同,因此应引入多种关联维度,优化订购模型,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减少库存损耗。然而实际工作中,关联物料的识别还是依靠物料管理人员的经验,制定的采购计划也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因此管理十分困难。随着人员流动的加剧,新任员工很难较快地熟悉这些关联物料信息,因而在管理中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3)联合采购难以实施

在按价值维度的ABC分类管理中,不论是按数量采购,还是按时间采购,都是以单个物料作为对象来采购的,只是不同类别的物料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而已。随着企业对物料之间联合采购探索的日益深入,发现联合采购策略能够更好地降低采购总成本,尤其是订购频率低的物料和订购频率高的物料组合订购,能够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而ABC分类时,不同类别物料采购频率差异较大,联合采购不同种类的物料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然而,现阶段的ABC分类法割断了物料间的关联性,联合采购模型难以实施,因此需对其进行改进。

三、改进后的ABC分类方法

1.改进后的ABC分类法的思想及原则

在原有ABC分类法的基础上,加入不同物料之间的关联性信息,整合仓储、采购及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突破传统以物料库存价值进行简单分类的局限性,降低物料管理成本。

改进后的ABC分类法需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

(1)价值性原则:即按物料资金占用量进行分类,这是物料分类最基本的原则。

(2)关联性原则:物料分类时考虑物料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企业业务流程集约化原则,对各种物料按不同的关联标准进行分类,以利于的物料管理,降低企业总成本。

(3)稳定性原则:即每种物料的类别在一定时期内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变更物料时,操作简便,对其他物料无影响或者影响尽量小。

2.改进后的ABC分类法具体介绍

该分类法是在ABC分类的结果上进行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针对A类物料,按总价值排列次序对其进行编号,已编号的物料与其他有关联的A类物料不予编号,形成的连续编号称为A类排列号。假设A类中a种物料与B类中的b种物料及C中的c种物资具有关联性(a、b、c=1,2,3...),则将原A类中的该种物料归为AA类,Ai,A称为类标号i=1,2,3...a;将原B类中的b种物料归为A,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Ai,B,i=1,2...b;将原C类中的c种物料归为A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Ai,c,i=1,2...c。

重复以上A类编码步骤,对除已归入A大类的B、C类物料外的B、C类物料按照关联关系排列次序进行编号,编号时对已编号的有关联的物料不再予以编号,以形成B类排列号。假设B类中d种物料与C类中的e种物料具有关联性,则将原B类中的d种物料与C类中的其它e种物料都归为B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Bi,B(i=1,2・・・d)、Bi,C(i=1,2・・・e);

再次,将C类中已归入AB大类后余下剩余有关联关系的物料归于C大类,并按以上方法对其进行标号,记为Ci,C类。

最后,将余下的未进行编码即无关联关系的A、B、C类物料分别进行编码,分别记为Ai,m、Bi,m、Ci,m。

可见,在原ABC分类法的基础上,现可将所有的物料划分为AA,AB,AC,BB,BC,CC六类,并赋予每一种物料一个类标号。另外,还可对AAABACBBBCCC分类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在类标号后标注关联关系,如为同一生产厂家,可标注1;如为装量规格,可标2;同一运输、储存方式,可标注为3等。

四、改进后的ABC分类法即AAABACBBBCCC分类法的优点

ABC分类法只能从价值维度把物料分为ABC三类,而改进后的AAABACBBBCCC分类法按价值和关联度把物料AA、AB、AC、BB、BC、CC六类,分布如下:

这样现有的AAABACBBBCCC六类考虑关联度后可分为第一类AA、AB、AC,第二类BB、BC,第三类CC,这样既考虑了价值又考虑了关联度。

1.可快速定位关联物料

AAABACBBBCCC分类法不但对物料进行了分类,还赋予每种物料一个类标号。通过类标号可以查找该种物料所属的类别,快速定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物料,获得这些物资的价值、关联关系等详细情况。如上方法中C类标号Ai,c代表该种物资所属的类别为AC大类,它与所有类标号为A类的Ai,A、B类的Ai,B(i∈(1、2、3....))的物料具有某种关联关系。

2.方便关联物料联合采购

通过类标号定位出具有联合采购特性的关联物料信息后,企业便可具体分析采购信息,建立科学的联合采购模型,计算出关联物料的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经济订购批量)。在企业安全库存不足时,发出联合采购的采购点避免人为计算,以减少用于分别采购重复支付的固定费用,如:运输、仓储费用等,降低企业的采购总费用。

3.有利于实现业务流程的系统化管理

随着业务流程的精细化,越来越多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选择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物料管理系统是其中的代表,计算机系统通过识别类标号查找物料类型自动匹配已建立好的对应的该类物料订购模型,并运行模型对应的程序计算其数量和订购点。而需要更改采购策略时,只需修改采购模型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减少人员工作量;因此提高了数据运行的准确性,不同知识技能的员工也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物料管理工作。这样的分类为物料管理的系统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减少了人为失误的管理风险。

4.有利于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员更替的影响

由于AAABACBBBCCC分类法能快速定位出关联物料并更利于系统化管理,因此在人员更替时,新员工不需要太多时间专门熟悉物料之间的关联性,只需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便能胜任物料管理工作,保证工作流程顺畅。可见,该分类法减少因数据传递不畅而增加的风险,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减少员工处理数据信息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信息的管理成本。

五、结束语

AAABACBBBCCC分类法是对原有ABC分类法的一种改进,考虑了物料之间的关联性,为企业的联合采购、系统化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具体归类特定物料集合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关联物料之间的维度,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摸索,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模型。另外,在该分类法中如何建立适宜的物料各环节的管理模型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库存费用等,还需要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朱荣艳.基于核心因素细分的Y公司库存管理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王锡莉.ABC分类法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艺,2009,(5).

[3]邵蓉.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2,(9).

[4]丁雪,施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控制[J].价值工程,2008,(7).

[5]杨方燕,郭刚.基于ABC分类的安全库存化算法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33(1).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文4

关键词:药品;生产现场;GMP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的制药大国,然而在世界上仍然称不上是制药强国。对其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医药产业不仅在品种和整体技术水平有着明显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普遍存在着较低的药品生产企业的GMP管理水平。

一、药品生产现场GMP管理存在的问题

1、药品质量意识淡薄,忽视配套设施建设

现不少药品制药企业将GMP认证证书当做是获准药品生产经营权的准入凭证,一旦通过认证就万事大吉,忽略管理,在此种思想的传播下,某些企业从未对员工持续进行基本法律法规培训,造成员工对该方面知识空白,有的企业造假培训记录,只为应付GMP认证检查。许多企业忽视对员工进行GMP基本知识、专业技术与岗位操作规程培训,使员工对自身岗位环境要求、操作管理注意事项与岗位责任都不明确。部分企业在对实施GMP的认识理解上存有误区,对GMP硬件改造的深度、范围与资金问题缺乏把握,追求高标准、高档次,使企业GMP硬件投入过高,加大运营成本,忽视了软件建设,以致“软硬件”不配套,为药品生产质量埋下隐患。

2、放松GMP管理

在药厂具体的药品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企业都放松了GMP管理。生产岗位人员的频繁流动以及对员工教育的不重视都会影响GMP的实施。还有就是设备的维修养护,经常有这些情况,有彩钢结构的厂房密封胶(条)脱落,内墙壁脱落;洁净送风口未定期检测和检修,车间洁净度和洁净区温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一部分企业还有不规范生产的表现,例如用水管冲洗地面、设备,导致墙角、设备基座的缝隙积水,藏污纳垢,成为洁净车间的污染源;设备故障无标志或标志不规范,不及时检修、维护。

3、不注重培训和培训效果

培训本应该是一种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有效措施,但是有的企业却把这种培训作为应付GMP检查的一种手段,在认证检查过后,培训也就不再进行,甚至一些新进的员工可以不经培训直接上岗工作。因此,一些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对职责范围要求不明确,致使培训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举动,完全起不到增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作用。

二、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实施药品GMP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制药设备选择上的质量控制要求

在药品生产与加工中,如果药物暴露于外界空气中,遭到了各种污染之后,设备必须要对其进行净化,从而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例如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会有产生粉尘的制药设备,我们就需要在其中设计除尘机,并对其除尘的功能与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减小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有一些药品生产中,对其有无菌的高要求,所以在对其进行配料、包装等一系列工序中,都必须在一个高度密封的状态,不然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就降低了药品的质量。此时我们要求制药设备在生产中具有全密闭化,使隔离效果充分发挥作用。在位清洗是指在进行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对制药设备本身进行清洗和灭菌。可以在尽可能不用拆卸和不挪动制药设备以及管道等方便条件下,可使用受控的制剂设备清洗液进行循环的流动,以清洗制备的污垢。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的规定制药设备一定要容易清洗,特别是在更换生产药品时,一定要对所有的制药设备和管道以及容器等按质量控制规定进行彻底的清洗和灭菌,来消除残留药物的活性成分以及其产生的衍生物、清洁剂、辅料、剂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交叉污染问题,所以在制药设备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制药设备清洗的问题。

2、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加强物料管理

建立从原辅材料采购入库,到生产出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将所有物料的流转纳入统一的物料管理系统,从而确保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控。确保物料在药品生产管理工作中物料流向明晰,物料的验收、存放、使用符合相关GMP管理规范的要求,并具有可追溯性。

物料的购人、储存、发放及使用的流通管理,内容涉及供应商评估、物料购人、取样检验、物料储存、物料代码等,归纳起来可以要求为:规范购人、合理储存、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有效追溯。

3、加强生产现场质量监督

建立使用评价机制,建立、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等级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自律,树立诚信理念。对监督等级高、诚信度好的企业可以免于或减少检查频次。对监督等级低,诚信度差的企业实施全面重点检查。

抓好GMP跟踪检查和认证后的动态监管,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的监管工作,建立GMP全方位动态监管机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监管办法,规定认证后的随机监督抽查、有因检查、跟踪检查内容,重点检查认证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的整改情况和药品质量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提高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今后应不断完善和提高GMP技术指标,加强GMP软科学的研究,推行实施动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为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也为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参照国际惯例和向国际监管模式发展开创条件,摸索经验。

4、规范各项操作的记录

在GMP管理过程中,几乎80%以上的信息都是来自于记录,因此,记录在GMP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GMP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对记录进行规范。规范的记录在GMP管理工作中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提供准确的数据,反应出公司运营的实际状况,为GMP管理的下一步改进提供可靠的参考;②规范的记录,可以使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可以得到追溯,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查出问题的所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相关批次的产品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批次产品的追回和处理提供一定依据;③规范的记录格式容易让员工对记录的重点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把握,如果进行监控进行改动,很容易在表格上体现出来,引起员工的重视,利于新的方案的实施。

5、用正确的思想与理念进行药品生产GMP管理

将实施药品生产GMP管理理念注入药品生产企业的每名员工的思想中,指导药品生产实践工作,按照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真正作到GMP的实施不只是条款的符合,在实际药品生产过程中贯彻实施GMP管理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5.1系统的思想

在药品生产GMP管理实施中,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药品生产的软件体系,才能将药品生产GMP管理转化为药品质量的提高。否则,往往会出现重硬件投入,轻软件管理。使GMP管理最终流于形式,由于软管体系管理缺乏或执行不当,甚至造成企业沉重的负担。

5.2全过程控制的思想

GMP的核心思想是强调药品质量取决于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例如注射用药品的质量标准要求每批药物的生产都要无菌和无热原,应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其符合相应的要求。

假设某批产品染菌率为1%,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无菌检查抽样量样本数为2,通过无菌检查的概率可达到98%。样本数增至98版

结束语

如果我国的每个药品生产企业都能本着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就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差错和损失,提高药品生产企业GMP管理水平,就能沿着健康发展轨道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建筑安全与功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建筑质量不能满足相关的质量要求,将会给居民带来人身财产上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对现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增强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1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1.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现场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责任划分与奖惩制度不明确,在部分施工现场,即使设立了相关的制度,但也形同乌有,没有有效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的力度严重缺乏,相关监察制度也未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还广为存在安全意识欠缺的问题。安全的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工程的进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没有起到自身的约束意义。

现阶段,大规模的建筑不断的开展起来,一些企业在管理中很容易出现脱离的现象,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通常存在责任划分与奖惩制度不明确的问题等,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存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充分的落实,施工人员没有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与安全生产的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些问题的不够深入研究都能致使事故的频繁发生。

1.2 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也各不相同;承包商与总包方之间没有进行紧密的联系,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施工企业在交底环节时也不够全面、彻底;工程竣工以后对工程的监察工作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欠缺,未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工作而直接进行施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与施工人员管理意识的欠缺,上述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建筑施工现场事故多发的原因。

1.3 安全教育的严重欠缺

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工作,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相对欠缺,不能有效的进行工程操作,安全教育工作未能充分的落实,会直接导致下面几种问题的出现:(1)脚手架的搭设不具有稳定性,致使浇筑结构与脚手架间的拉结点受力不均横,从而导致工程施工的风险有所增加;(2)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技术操作的现象,电线扯线与使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致使增加了用电风险,安全教育的欠缺重要表现在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不足。

2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力措施

2.1 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有效落实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方针,在确保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每项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小分队,主要以项目部的工作人员领导构成,主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对日常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此外,还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将安全责任管理制度有效的落实,对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具有的特性与要素,采取可行管理措施,对影响安全生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及时的消除。

2.2 促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

在建筑施工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只有生产具有安全性,才能确保经济效益的有效获取,安全生产对建筑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与健康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建筑施工现场必须要对每个环节都加以重视,所以,在进行生产管理工作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施工现场必须要对施工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2.3 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一,对安全生产培训人员所要培训的内容以及培训情况进行充分的记录,在施工以前,施工人员必须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作,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够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第二,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要求认真完成,有针对性,确保课时不少。分别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以及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等,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对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检查,定期的进行日常生产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

2.4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不断完善

在建筑监管机构中,由于工作人员编制与经费的问题,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只有部分建筑企业中设置了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但不能有效的管理现场安全工作,只是为了迎合监督机构的相关检查工作,对企业所有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巡查、抽查的工作方式,这就导致在建筑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出现涣散的现象,施工现场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对安全技术制度的有效落实没有进行有效的核对,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要完善安全机构监督与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

2.5 对施工现场物料管理力度的加强

建筑施工现场的物料在建筑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物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在对物料采购方面,必须要选择生产能力较强的厂家,同时,对物料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工作,保证其满足建筑设计的标准;在物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前期,还需要对物料的生产证书与性能进行有效的检查,满足要求后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行使用;物料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也要给予重视,必须要选取具有较高素质、责任心较强、有过经验的管理人员,实行买料、偶聊分开管理,避免一些商家与其进行一些不正当的交易,导致物料的规格与质量等有所降低。

2.6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

施工现场参与的人员众多,因此,如何提高每一个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对人员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首先企业应当引导进场的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施工参与积极性,制定详细的奖罚措施,对有功劳的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微信和内部的凝聚力。其次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使得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与完成。随后,企业应当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管理概念的职工进行管理。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建筑单位应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必须要对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树立安全第一的信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以此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范文6

关键词:项目;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bject is for, to the project manag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the center, the contract as the basi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law,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factors for effective planning, organization, direction and control, to obtain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counter measures.

Key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 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 以合同为依据, 按照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这个过程因施工项目的多样性、固定性及庞大性的特点而显得十分复杂。一些关键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对一个项目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

一、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团队建设被忽视近年来,众多大型项目不断涌现,团队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特色、个性,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项目经理往往独断专行,不会为成员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不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共赢的合作氛围。

2、物料使用不合理在项目施工中,其所需要的物料繁多,项目施工管理往往疏忽物料供应和采购的问题,没有确定所需物料的材质和数量,也不对物料进行分类堆放,物料进场的安排不合理,该对物料进行的抽检抽样也往往只是走过程,对物料的出库发放也没有进行追踪,造成物料的丢失和浪费。

3、质量要求不高施工质量能否达到标准规范,取决于有没有完善的质检制度。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建筑材料及成品检测不真实,对物料及时、全面的控制较难实现。部分施工项目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完成每一道施工物料的检测,也没有贯彻执行自检、专检和联检的“三检”制度,导致后期施工质量不能保证。

4、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关系整个工程项目的进程。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未能将施工安全摆到应有的位置。也没有设立专职安全员定期参加安全培训,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

另外,很多建筑施工项目的责任制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会考虑到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某些上级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业务指导脱节,只是走形势、走过场,对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该按责任制处罚的却失之于软,这样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项目施工管理措施

1、 参与团队建设

技术负责人应对新毕业的学生和技术水平较低的成员进行指导, 培养员工学习的兴趣, 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规范、用于实际。要积极参加日常检查和工程例会, 通过和项目部其他成员一起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检查, 消除质量隐患, 了解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工程例会, 听取项目部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质量安全问题, 交流施工心得,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从“责、权、利”三者统一的观点出发, 技术负责人必须拥有必要的权利, 才能保证责任的落实

2、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 管好了建筑材料, 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 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 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 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此, 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以价廉物美的( 较好的性价比) 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 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项目施工中材料费用在建筑产品投入所占的比例很重, 一般为60% ~70%。因而, 搞好现场材料管理, 可以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充分发挥流动资金的经济效益。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 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 其内容包括: 材料计划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领发、监督材料使用和材料的回收。

项目开工前, 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在施工中, 根据工程的建筑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变更以及调整的施工预算, 及时向施工企业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计划, 从而保证材料按实际需求给予供应。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 必须根据进料计划、供料凭证、产品合格证, 进行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验收, 并且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 验收完后要对材料作好详细的记录, 并办理验收手续。进场的材料需要验收入库, 现场堆放的材料应做好防火、防潮、防变质等措施。材料的安全保管具体落实到个人, 做到谁保管谁负责, 谁丢失谁赔偿的原则。施工设施用料应根据工程定额用料计划领取材料, 凡超限额用料领取需办理相应手续, 在填制领料单时注明超耗原因。供应人员对定额或超定额领料单进行保护、核算。现场管理负责者对施工过程材料是否合理使用, 是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程交接手续, 是否按规定图堆料等进行监督。班组料必须回收, 及时办理退料手续, 材料管理部门需造表上报。

3、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首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术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监测性。

其次,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首先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

最后,施工机械是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最后,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4、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所谓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首先,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总之,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项目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断积累和总结新经验,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以降低成本、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这对于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整个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春刚.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企业导报, 2011,(10) .

[2] 彭云涛.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 福建建材, 2011,(01) .

[3] 高硕含.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初步讨论[J]. 科技资讯, 20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