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1

关键词:公立医院;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成效

根据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内控体系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作为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目标与内控体系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将合同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驱动管理体制变革,建立规范化管理格局,使医院具备强大的生命力[1]。

一、公立医院传统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归口管理。公立医院各部门根据需要组织采购和签订合同,没有归口管理部门会导致合同分布零散、编号不统一、登记不全面、无专人负责等混乱现象,使合同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指导,医院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风险和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容易陷入被动。2.采购行为不规范。公立医院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谈判采购、询价等,要根据采购的种类、金额、资金属性等因素确定。有些部门未经严格的采购程序便确认了合作方,甚至当合作事项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后才开始着手合同事宜,严重违反了相关采购规定,而且由于缺乏合同条款的约束,部门对合作事项的把控力度不强,难以全面实现工作目标、维护医院利益。3.财务预算、付款等功能难以实现。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付款功能是财务执行出纳和监督职能的关键环节,医院财务部门如未充分参与合同管理工作,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乏力、经营情况难以监控、资金使用缺乏计划。4.院内审核流程长。虽然多数医院有内部合同审核流程,但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从采购到最终签订合同,经办人员需要将合同资料分别送达多个管理部门审核签字,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审核环节。5.无制式合同。在没有符合医院特点的制式合同文本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科室在采购和合同谈判过程中容易被对方单位的思路影响,甚至直接使用对方单位的合同模板,导致合同条款不能有效维护医院权益。6.缺乏法律专业支持。医院合同种类多样,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规定的框架下签订执行,需要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法务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把关、及时解决相关纠纷。

二、公立医院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的建立

1.组织结构。(1)三级管理、内外联动。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负责决策医院重大事项,医院领导分管各职能管理部门,医院管理研究室为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二是聘请知名医疗行业律师事务所高管作为理事会外部理事,参与医院的重大管理决策。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聘请律师团队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从事具体的法务工作。这样,医院内部明确了职责,外部可以获得多层次、团队式的法律服务,从源头上规避了法律风险,可以及时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预案,使防控和解决风险成为医院的常规工作。(2)各部门分工明确、专岗专责。在医院领导总负责下,形成了医院管理研究室为合同管理中心,纪检、审计处和财务处为监督机构,其他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合同事项的权责架构。医院管理研究室设合同管理专员,对接各部门和律师;合同主管部门及会审部门设合同经办人或审核专员,实行“经办人—主任”二级审核制。这样,将责任落实到专部专岗,有利于各部门有效配合、相互牵制,提高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2.制度建设。(1)医院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法律和厦门市相关规定,出台了医院《采购管理办法》《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和相关解释文件,并适时修订。《采购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采购流程、预算管理、采购方式的选用、标准采购程序、监督检查等相关事项;《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补充、解除、法律责任等事项;解释文件对采购和合同经办涉及的具体名词、程序和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政策提示。(2)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协议。通过招标的方式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双方签订《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协议》,约定常年法律顾问对医院提供合同和规章审改、出具律师意见、参与项目会议和商务谈判、纠纷及诉讼处理、出具律师函、员工法律培训等服务。3.合同审核流程。建立“对外经济合同审批流程”,将合同发起、会审、流转、审批、修改报批、签订、执行等环节纳入流程管理,尤其对风险分值最高的“合同审核”环节进行重点把控[2]。(1)医院管理研究室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四个重要节点的审核:采购程序符合规定、会审部门按制度审核、律师按约定审改、合同主管部门按会审意见执行。通过关键节点的把控,确保了审批流程满足医院的要求,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即提高合同质量、把控医院风险、促进医院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提高管理水平。(2)财务处、审计处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如有必要)承担了院内会审合同的重要职责,保证了审核的专业性、合理性,使具体的合同条款符合医院实际发展需要。(3)将合同审核与签订流程合并,缩短流程线路,减少合同签订前的不必要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4)审计处、纪检监察办公室全面监督采购、合同审核和签订流程,并根据需要组织专题审计,保障合同管理工作满足合规性的要求。(5)常年法律顾问从法务和合规角度对合同逐字逐句进行审核,保证其专业性和独立性,与合同管理工作的周全性、保密性要求密切结合。4.财务全面预算和资金收支管理。(1)全面预算管理是采购和签订合同的“总阀”,医院财务处通过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决算等工作控制经济活动的全程,各部门获批准的预算内采购项目可以按医院采购和合同管理办法执行,预算外项目必须经相应审批流程批准,对符合“三重一大”规定的项目必须经医院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决策后方可执行,从而对各项目严格把关、监督落实[3]。(2)资金收支管理是监督合同履行的重要手段,医院各部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依照合同条款和财务审批流程,申报付款申请并获得领导批准后,将合同、发票、审批报告等凭据送交财务处,财务处按财务制度和合同条款严格审核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后,方可办理价款结算和账务处理。5.制式合同库。医院合同虽然数量多、专业广,但总体而言还是可以进行区分。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请各专业部门提供各类型合同过去签订的版本,组织财务处、审计处、其他管理部门(如有必要)、法律顾问会审,建立制式合同库。目前已建立制式合同,涉及医院运营管理及对外合作的各个方面。制式合同充分考虑了涉及的法律法规、双方的权利义务、各项风险、纠纷解决等内容,主管部门与合作方可以就模板进行协商、谈判,撰写具体合同内容。制式合同为经办人员提供了充足的谈判资源、提高了采购等工作效率,为医院避免了大量合同风险,保障了医院的合法权益。6.信息系统OA无纸化审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医院OA系统中设计开发电子“对外经济合同审批流程”。各会审部门能同时在线审核,方便快捷,提高了审核速度。签章系统、密钥系统、防篡改系统的搭配使用,使合同审核过程可有效追溯,审核痕迹和附件可永久保存、无法篡改。同时,便于建立合同管理大数据库,对合同管理各节点、时点的行为数据进行大量保存,使精准管理行为分析成为现实,可辅助经营决策[4]。7.存档管理。合同编号及存档工作是医院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便于合同的查找、账目核对和审查审计。首先,对所有合同实行四级编号,即“院区号—部门号—年号—合同号”,编号一经确立不可随意变改;合同发起部门在归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本部门发起的合同进行编号。其次,存档工作由各部门各司其责,发起部门负责从采购到合同签订、执行的所有文件资料的保管,并且将签订合同的纸质版送往院办、财务处存档,廉洁协议报纪检办公室存档,电子扫描版上传至OA流程永久保存。同时,合同审核经手部门要存储经手环节的相关资料。

三、公立医院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的成效

1.推动医院内控建设。通过明确组织、健全制度、梳理流程、严格财务、实施模板、使用信息系统和存档管理,建立了以防范风险管控为核心,归口部门和责任部门为主体,监督监管部门为引导,医院内部管理为基础,法律顾问有效服务为支撑,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的公立医院合同控制实施体系,夯实了医院对业务层面的控制,推动了内控体系的完善。2.保障医院经济活动的开展。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合同管理为重要组成的医院内控体系和外部法务协助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通过预防、识别、分析各种风险,制定、实施相应的措施,做好事前防控风险和事中管理风险的工作,提高了医院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的能力,保障了医院日益活跃的对外经济活动。3.稳健保全国有资产。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实施以来,在医院合同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对合作方资质、资信、履约能力、权利义务、违约条款和纠纷解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落实,保证了医院利益、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张莹,李晓霓.试论如何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管理工作———以某医院经济合同审查工作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6,(10):29-31.

[2]龙灼华.如何加强和落实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67-68.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2

关键词: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自从2012年钢贸危机爆发以来,伴随钢铁不如白菜价的钢铁慢跌行情,钢贸企业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联合会等四单位所作的《2014-2015钢铁贸易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地区近70%的钢贸企业,全国其它地区近30%的钢铁贸易企业已经退出钢贸行业,全国钢贸企业数量从近20万家缩减到近10家,有一半企业正在退出市场,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钢铁领域巨大的交易量,中国可算是拥有钢贸企业最多的国度之一。即便目前近一半的钢贸企业已经逐步退市,但由于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中国特色钢材流通领域的运营方式下,依旧活跃着不少中小规模的钢贸企业,以此适应着中国特色的多层次性,多元性的钢贸需求。上文述及的《2014-2015钢铁贸易行业调研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年销售规模在10万吨以下的贸易企业占整根调研企业户数的达37%,10万吨--100万吨的企业户数占比约为47%,由此可见中小规模的钢贸企业依旧有着不小的生存空间,对于这些中小钢贸企业来说,普遍的贸易特点是市场份额较小、销售策略多变,基本上在贸易商之间以钢铁产品快速转让以赢取利润,在上挤下压的空间中得以生存。因此这些中小钢贸企业在采购环节更是呈现出决策快,渠道分散,规模不大,频率多等诸多特点。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钢贸经营外部环境,交易信息越来越透明,钢贸领域微利甚至亏损的新常态下,诸多的中小钢贸企业,面临资金不足,规模有限等问题,更要从采购环节开始在内部控制方面有所作为,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防范采购领域的各种风险。

一、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内控现状

中小钢贸企业的交易量小,周转速度快等特点决定了其在采购环节的短平快特征更加明显,这种采购速度快,供应商选择范围广,缺乏长期供应商的经营特色一方面虽然凸现了其决策上的高效性,但高效的另外一面也往往意味着重大的内控制度存在不足。

(一)由于中小钢贸企业业务单一,经营规模小,采购环节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般岗位设置精细化,专门化,一人多岗现象十分普遍。有的企业采购环节根本无法做到不相容职位的分离,以采购和验收环节来说,原本属于互相制约的双岗在中小钢贸企业内往往一人负责到底,如此一来内控制度的拟定和执行形同虚设,内控的制约作用无从谈起。

(二)在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内控不足的重要表现在于合同管理的缺失,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从外部来说,合同是明确买卖双方责权利的重要凭据;在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种种环节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领域。但是相当多的中小钢贸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表现极为不足。就采购合同而言,有些企业在采购合同管理方面极为随意,由于相对于销售环节来说,中小钢贸企业由于采购规模小,批次多,品种杂,在面临一些大型的供应商来说,缺乏话语权,面对供应商的强势地位,只有全盘接受供应商的固定合同条款,长此以往对合同管理难免疏漏,加之法律知识的欠缺,对于合同中的种种不利条款也无法识别,合同风险不言而喻。

(三)此外,中小钢贸企业在采购环节还存在验收环节的不足。从专业角度来说,钢材的检验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除了常规的重量,件数等验收标准外,钢材的规格尺寸甚至化学元素都是检验的要素,但很多钢贸企业采购时疏于验收管理,往往导致在销售后引起质量纠纷,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解决质量问题。

二、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内控缺失甚至失灵的原因

(一)由于钢铁流通行业的入门门槛较低,多数时间只要资金,采购及销售的渠道后就可以成立钢贸企业进行运作,无需固定资产、无需专业技术,正是如此,导致行业集中度较低,钢贸领域里的“夫妻店”、“兄弟店”、“父子店”家族型企业占据大半壁江山,很多企业里,丈夫管理销售、妻子管理财务、儿子负责采购的运营体系必然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长期以往,管理弱化无可避免,在采购领域更是如此,有渠道采购到已属不易了,谈何有关采购内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二)采购环节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中心,其控制重点应着眼于对可控成本的控制,但基于钢铁产品一日一价演绎过山车行情的现状,大多数中小钢贸企业对于采购预算,标准成本拟定很难落实,因此对于采购环节的绩效考评也无从谈起,正是因为如此,采购环节绩效考评的缺失也导致这些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措施难以为继。

(三)中小钢贸企业文化的缺失。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在共同价值观、企业愿景、管理及服务理念下形成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减少企业内部矛盾,增强企业各部门间的凝聚力。但是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2.9年,钢贸领域更是如此,如此短期的寿命预期,建立有归属感、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并非易事。在许多钢贸企业内部,由于钢贸采购入门门槛的简单化,导致人员流动频繁,在此环境下,渴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有着许多现实困难的。

三、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内控改进的方式

虽然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在上述原因之下存在许多不足,但在经济新常态下,钢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无法避免,特别近些年以来,许多钢贸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开始了不少新的做法,依靠供应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为企业经营的起始环节,对于采购领域的内控改进势在必行,对此,笔者建议中小钢贸企业在采购环节做好如下改进措施:

(一)从公司治理角度入手,改善采购领域内控环境

虽然大多数中小钢贸企业成立之初,就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一致,一言堂现象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较为突出。但随着钢贸领域风险环境的恶化,中小钢贸企业必须在加强企业治理结构上入手,一面要在企业组织上杜绝一言堂现象,二来要在机构、人员的授权和分工环节上对采购领域加以改造。做到采购环节有计划、有执行、有监督、有改进。

(二)完善和优化采购流程环节

内部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流程控制,就采购领域而言,规范的采购业务流程应该包括请购和审批、购买、验收和付款三大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又分成若干小环节。对中小钢贸企业来说,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构建合适的采购内控制度,如何对采购业务上述三大环节加强过程管理是重中之重。以供应商的选择为例来说,在钢贸领域向供应商采购货物,供应商都要求款到发货,因此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小钢贸企业由于订货规模的原因在面对大型供应商时存在种种不利因素,但随着钢贸市场不断下行的趋势,整个市场有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小钢贸企业应该在采购环节建立起自己的发言权,对于一些重点产品的采购一定要从供应商的资质,质量保证、交货期限、供货条件、售后服务、经营状况及付款方式等多方面来选择供应商,虽然无法采用招投标的方式,但选择2-3家供应商来比较是完全可行的。同时在采购流程优化过程中,加强对采购业务的分权管理,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请购和审核的分离,请购和验货的分离等,杜绝出现内控失灵现象。

(三)加强中小钢贸企业采购环节合同控制

合同作为市场经济环境里最常见的契约形式,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许多中小钢贸企业里往往忽视合同管理,采购环节里尤其如此,因此在采购环节加强合同管理对于中小钢贸企业防范合同风险,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中小钢贸企业在采购合同管理中应该做到:(1)重视对采购合同的分级授权管理,中小钢贸企业应该根据采购业务的性质和规模建立健全合同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确保实施合同分级管理制度;(2)强化采购合同过程管理。严把采购合同审查关作为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强化采购合同谈判、起草、审核、会签、委托授权、用印、合同执行档案等全方位管理,努力实现采购合同管理系统化。(3)强化财务部门对采购合同的监督管理,我们知道出于成本效益考虑,许多中小钢贸企业未必会设立专门的企业法务部门来管理合同,因此就需要在合同管理中发挥财务部门对合同的监督管理职责,采购部门在采购合同签约后应该交由财务部门备案,财务部门在向供应商付款时应审查采购合同的签约和履行情况、以及付款对象是否属于合同签约方,凡供应商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所交付货物验收未通过的业务,以及付款对象非合同签约方的业务,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对于有钢贸出口业务的企业而言,采购合同更是出口退税必备单据,因此中小钢贸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财务岗位对采购合同的监管职责,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四)提升中小钢贸企业人员内控素质

虽然很多中小钢贸企业呈家族化管理态势,但在新常态下,家族化的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再加上钢贸企业入门门槛低,人员流动频繁,相应许多员工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而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员工队伍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中小钢贸企业必须在人才选用及培养上双管齐下,提高采购部门员工的法律、专业、财务、谈判、验货等基本素养,使得采购部门人员对于内控职责的领会更加深刻,适应新常态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唯有如此方能将有关采购环节的内控手段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在经济新常态下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背景下,中小钢贸企业遭遇到很严重的经营困难,但随着许多钢贸企业的洗牌后,生存下来的钢贸企业如果能在提升管理水平、开拓新市场上多下功夫,发展前景仍旧乐观。但从当下开始,有必要从采购开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从采购中提升效益,让企业经营的第一步走的更加坚实和稳重。

参考文献:

[1]方国星,池国华主编.内部控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2:第二版.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联合会《2014-2015钢铁贸易行业调研报告》.

[3]王金霞.强化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J].科技信息, 2012(29).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3

关键词:内控规范 合同管理 风险防控

现今社会,大小企业随处可见,但其中有多少个企业是合理管理健康发展的,我们不得而知。身处法制社会,企业就应该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介于大部分企业的法律意识、管理意识薄弱,在合同的制定管理,内控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合理应用内控理论,加强企业对合同的管理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1.监督管理合同时的问题

其一,管理合同的单位一般权责分配不明确,出现问题时一般会互相推卸责任,单位之间一般都没有沟通,掌握合同的整体情况非常困难;其二,合同的格式与要求的不符,有的合同是书面方式,有的合同却是简单的传真件,在合同中,要素的表达不清楚,不分重点,某些重点条款有时还可能被简化;其三,许多企业只在合同签订前表现的很好,合同签订后态度就有所改变,有的甚至拿合同当作一张白纸,不履行合同上的相关规定;其四,合同签订后,大多数企业都会放任其自由发展,不会再跟踪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当然也不会发现合同履行时的不足而加以改正了。

2.风险辨识

2.1企业监督管理合同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2.1.1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并未签订合同时),合同双方在没有法律保障的合同上签约,未经过清楚的调查就签订合同,合同的对方可能不符合合同的要求,合同上的内容并不详细,重要规定被疏漏,甚至有欺诈可能,都有可能使企业受到侵害,将要承担重大损失。

2.1.2合同签订之后,并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或监督管理不合理,都可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

2.1.3合同签订后,双方遇到纠纷时,处理不当,既浪费企业方的精力,又可能损害企业的形象、信誉和利益。

2.2管理合同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2.2.1在准备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包括合同内容的预定,双方情况的调查,双方的邀约、谈判,共同起草合同内容等程序中都存在风险。

2.2.2双方签署合同时,包括征求律师的意见,在相关部门审核,之后会签,最后双方签署纸质合同的过程中。

2.2.3签订合同后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包括对双方是否履行合同的监督、跟踪,可能出现的变化,或者终止合同,甚至引起纠纷的过程中。在双方签订合同后,应注意之后的追踪监督管理,防止双方态度向不利于合同进行的方向发展,及时的总结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双方顺利的履行合同。

2.2.4合同履行后的总结阶段,在合同顺利履行后,应做好对此次履行合同的评价,风险评估,记录档案等程序;再建立有关的奖惩制度,对顺利履行合同的一方进行奖励,惩罚未履行合同的一方。以上做法都有利于今后合同的更全面管理监督。

2.3用内控理论管理合同时的风险

2.3.1内部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在审计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所理解的内控的主要内容都是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对于内部的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运营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合同问题。

2.3.2内部控制理论流程上的局限性

大部分企业只是注意到了合同流程中所需花费的成本,以为这样不仅没什么作用,还为企业增加了预算,殊不知合同监督管理不当所带来的风险有多大。

2.3.3企业内部法人制度不规范

大部分企业都只是空有法人名头,却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作用,权衡利弊。合同监督管理制度只是空壳,实施过程中困难多。有的企业甚至用空制度来违规犯法。

3.风险防控

3.1企业内控理论

企业内控理论一直在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着,发展的过程大致是由内部牵制到内控制度到内控结构再到内控整体框架这几个大的阶段。上世纪内控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审计和制度设计两方面。

3.2内控五要素

3.2.1环境要素。每个企业的结构其实都大致相同,无非是企业中的人和人做的活动,其中人是主导因素,是组成企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企业人对内控理论的认识,有利于内控理论在企业中的更好实施,也有助于企业人之间的团结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3.2.2风险要素。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潜在着各种风险,所以企业一定要有可以辨认、评估风险的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随时的跟踪、评估和控制。

3.2.3信息、沟通要素。随着合同管理时环境的变化,应及时对应当时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沟通,以便于合同管理随时适应环境,这不仅对合同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使企业内控理论越来越完善。

3.2.4内部监督要素。在适当的效益和成本原则下,企业内部要对合同的管理实行适当的监控,并考核,对于违规现象要加以改正。

3.3合同管理时的风险防控

3.3.1准备阶段。合同的签约主体必须是合格的,这是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之一。如果主体不合格,那结果就是合同被撤销或是宣布无效。

3.3.2谈判阶段。谈判时合同签订的双方一定是在公平、自愿、平等的条件下,互相协商合同中的内容,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3.3起草阶段。合同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是表示合同双方意思的载体,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3.3.4订立阶段。合同订立前要经过有关部门的会审。这是合同签订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合同中的条款可能违反法律,合同内容可能模糊不清,双方权利责任可能不明确,合同内容可能未根据审查结果改正等。

3.3.5生效阶段。合同在被授权人或法人签署,加盖双方企业公章后立即生效。在此阶段可能出现签署人越权签署合同,委托签署的制度不完善,合同的印章管理不当,合同内容被随意篡改等风险。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当完善合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已签订合同的内容不被篡改。

3.3.6履行阶段。签订合同后,合同双方应履行合同中的权力和义务。这阶段中可能出现双方未履行合同内容的风险。

3.3.7变更、解除阶段。签订合同后,双方因意见不统一无法继续,而要变更合同,出现变更合同时手续不规范等风险。

3.3.8争议阶段。签订合同后因一方或双方未履行合同时产生的争议,此时面临合同被终止的风险。应尽量使双方和解,和平的解决问题,避免诉讼。如和解不成,则交由法院仲裁。

3.3.9终止阶段。因一些法律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双方终止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相应终止,但售后服务和质保金将会继续履行。

3.3.10后评价阶段。履行合同的最后阶段,此阶段中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通过评估和总结发现过程中的不足和经验,不足的要加以改正,好的经验要加以学习。最后还要将合同妥善保管。

4.结语

合同是企业管理中权利义务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具有法律效应。在利用内控规范管理合同和防控风险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制度的完善,防止一些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浅谈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2]胡自普.谈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J].中州煤炭,2007(2).

[3]赵锋.企业外因型营销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必要性、要点分析、优势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迈进了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承发包双方通过施工建造过程来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内容、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和合同金额,并通过合同条件来约束和保障双方的权利、义务,所以实现有效、可控的合同管理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要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也就至关重要。

2.合同管理具备周期长、标准高、逻辑严密、内容广泛的特点。而将合同管理过程划分阶段、划分时段,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对其不同阶段、时段的信息进行跟踪、记录、研究,保证了建筑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掌控。

3.合同的网上管理,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节约了合同的管理成本,也节约了企业上下级单位业务人员异地往来签字、盖章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人工成本,也减少了办公设备的消耗和纸张的浪费。

4.以往合同管理人员要花费很多时间制作、收集和整理合同,而合同在网上传递、评审后,管理人员腾出了大块时间,将精力投放到合同条件的研究、变更索赔地分析等专业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5.实现了数据的网上采集,便于数据收集、整理和不同数据间的对比、分析,更容易发现风险,总结经验。同时,也方便了其他业务部门查询和使用数据,减小因数据传递时间长、传递环节多而易产生错误的概率。

6.合同在网上评审,加强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以往只是造价人员关注合同条件的局面,加强了资金、技术、质量、工程、材料、安全等部门对合同条件的关注,有利于合同管理的全面性、完整性。评审过程在网上公开,增强了合同评审的透明度,加强了过程监管,有利于反腐倡廉、树立良好的管理氛围。

二、合同管理信息化的要点分析

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的建立,需要确定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功能需求分析,制订解决方案,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系统试运行,跟踪、完善系统,正式运行系统、系统信息维护九个步骤。为了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现,要特别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制定与信息化要求匹配的合同管理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合同管理阶段;其次是制定合同管理环节标准和要求,包括合同信息的录入、上传,合同的网上评审,合同执行过程中记录的留存,不同合同文件的分类、归档等;为了防范信息外泄,要制定可行、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合同信息的保密性。

2.建立统一的合同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合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要求合同执行的各级单位应充分利用统一的合同管理办法,实现合同的集中管理。特别要注意标准录入合同基本信息、规范上传合同文件、避免合同评审的形式化、及时留存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记录等。如果没有规范的标准,合同信息资源平台就无法建立;如果各级单位合同管理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自为政,像一盘散沙,那么企业的合同信息化系统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了。

3.通过良好的技术保障,建立稳定、易操作的管理系统来实现软件功能。技术人员会根据管理目标、管理办法和标准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分析不同功能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前置事务、后置事务,明确需要输入的信息和应该输出的信息;对比较复杂的环节再分解,优化处理。因为流程图具备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特点,所以采用流程图实现系统功能是非常好的方法。合同管理的流程图可分为总流程、事务流程和环节流程。总流程是将合同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不同阶段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事务流程反映不同合同管理阶段中各项事务间的逻辑关系;环节流程则明确了某一项事务中环节活动间的流转过程和先后时间顺序。好的流程图可以直观地描述整个活动中的全部信息流,使阅读者很容易掌握。

4.建立优秀的合同管理队伍。优秀人才的作用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了,同样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的关键也离不开优秀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由于信息化文件的录入、上传、评审、归档、检索、传递等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管理办法和标准,还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以确保合同管理各阶段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合同管理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立足本职岗位,强化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重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企业要积极创造学习氛围,定期举行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培训,分阶段、有侧重地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

三、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所在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实现了合同信息的网上录入。信息一次录入后,就可以在整个信息网路内循环、多次使用,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同时保证企业中的市场营销、人事、行政、财务、造价、技术质量、工程安全部门的数据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在相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决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

2.实现了合同网上评审。参与合同评审的上下级单位的业务部门结合自己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自身的审批权限独立评审,评审过程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评审过程透明,评审结果受到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评审采用分级授权,下级单位评审后再由上级单位评审,评审时间长短有严格的限制,从制度和流程上提高了评审工作的积极性,有效节约了评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由于合同管理的周期长,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在合同外部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合同实施的条件不断变化,合同内控条件也要随之调整,以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通过合同信息的网上跟踪,针对付款、变更索赔、现场签证真实过程的记录、描述和分析,实现合同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即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也提高了各部门对合同管理过程的了解,便于集中各个部门的意见,确保合同管理在项目部及上级单位的控制下良性发展。

4.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质量、安全或进度的风险都可能会导致施工成本费用的增加。合同管理要求合同的风险始终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成本的支出也在受控状态。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风险的发生,首先应制定风险管理预案,识别不同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源,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状态定义,提出处理风险的提示,并落实到人;通过合同风险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级单位、不同部门预先掌握本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制定出风险管理预案。若出现了突发事件,也便于各级单位掌握真实情况、分析产生原因、结合预案,快速、及时地处理,避免事态的扩大。

四、结束语

为了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要拥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也要具备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向精细化管理大步迈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消耗,为节约型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姜洪艳.基于管理流程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信息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2).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5

关键词:服务管理 企业内控 决策能力等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需要针对业务和管理流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高速公路服务区要重新梳理了内部控制制度,把内控制度嵌入到业务流程的具体业务活动中,融合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内控,强化公司印章的保管、使用审批及监督检查存在漏洞。合同章的保管、使用由部门掌控,公司下设多个贸易业务部门,贸易分公司作为中间管理层,对贸易部门的管理未形成有效制约机制。部门负责人又是业务员身份,不相容职务的重叠也给其舞弊提供了方便。

公司缺乏专业人才,在市场行情分析机制、市场大幅波动决策机制等方面缺乏完善的业务经验,信息掌握、风险分析和评估能力、决策能力不强,制约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控管理应按照“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原则,开展内控建设,提炼形成专业内控流程标准公司未对甲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组织机构、资信情况、资产实力状况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导致损失后追偿的可能性较小。

二、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内控管理的治理结构

结合领导班子每位成员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所长,管理层成员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管理层每位成员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并且对其所负责的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识别风险和把控风险的能力,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重大决策实行可追溯的个人责任制度,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均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完善决策失误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

内部组织机构调整,缩短管理层次。提高公司全员风险意识,形成企业风险文化。经营管理层形成安全―效益―规模的经营理念,强调在风险可转移、可化解和可承受的前提下,进一步追求效益,然后争取扩大规模,稳健的经营理念和决策环境成为公司风险文化的基石。加强业务培训和经验传授,具体业务流程中,从业务的谈判、签约到执行的过程中,每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识别风险能力较强,态度上主动愿意接受公司内控的制约,防范风险的执行力较好。

人力资源方面,完善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调查考察制度,引进人才时,公司更加注意人员引进环境的任职调查,更加注重德才兼备,更加注重员工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培训。

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为企业营造安全的法律环境。上述措施解决了公司内控主体的问题,保障以各层管理者为主,所有员工均构成内部控制主体;高层管理层履行例外、非程序性的控制活动,中、低层执行常规性、程序性的内控。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设置目标

根据公司可容忍风险度,确定贸易部门流动资金占用上限为2000万元人民币,授信额度是资金定额按1:1配套,如出现特殊行情等情况另行申请,将风险锁定在限额内。

(二)风险识别

执行合同之前以传签、会签和专题会的形式对意向项目进行合同评审,对新业务、新模式、新客户、新产品等以专题会形式进行风险评估。

(三)风险评估

评审过程中,贸易部要对业务内容、贸易模式、客商资信情况、经济效益可行性等方面作综合的阐释和判断,其中经办人员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和了解,进行贸易品种分析和业务市场判断等;法律室关注其合同条款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适用性,财务部则关注其商务条款及经济效益预测等,综合相关部门评估意见后交由相应级别的决策者决定执行与否。

(四)风险应对

采取措施转移风险至第三方,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风险,再衡量项目还需承担的风险量,结合公司可容忍风险度进行决策。

(五)控制活动

贸易业务执行过程中,及时、动态的掌握业务情况,对评估的风险采取手段应对,随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反应。高速公路服务区坚持稳健原则,并在日常业务中进行总量控制,同时注意加速持货周转速度,缩短存货期。

四、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财务方面的具体措施

(1)建立辅助台帐,记录开证授信额度,并与财务帐内的资金占用总额累计,控制在4000万元以内,动态进行跟踪并预警。

(2)对每一笔出货单均要核实回款情况,严格执行款项未收回之前不签字不放货的刚性原则。

(3)考核办法中增加对潜亏存货的减值准备提取,杜绝业务部门操纵部门业绩和赌市场的“赌博”做法,保证存货的良性、均衡周转。

五、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内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印章和资质证书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检查和监督力度。

(2)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审核会签管理制度,确保公司所有合同的100%审核率;建立合同集中归口管理制度;定期对合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常态机制,加强合同考核管理及指导。

(3)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对项目执行的检查和监督作用。

高速公路服务区所反映的只是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所引起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认真思考如何应对目前企业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切实依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从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入手,全面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以达到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视角 合同管理 内部控制 措施

一、引言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法制经济,或契约经济。企业重要的经济往来基本上是通过合同形式建立并实现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一些施工企业频繁地通过招标投标,参与市场化竞争,与此同时,市场的缺陷以及合同管理意识的淡薄,使企业常常不可避免地遭受法律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影响。常见的诸如,合同主体资格预审缺乏、订立合同内容过于简单粗糙、条款有失公允、赔偿等处理纠纷约定不明、超越资质等级签约、借用他人资质获取承包资格、肢解中标合同非法转包或分包无资质的施工队等,导致施工项目难以控制进度,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使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信誉形象受损,索赔之路漫长艰辛,甚至诉讼失败损失惨重。这些由于合同管理不当最终引发的财务风险给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以财务视角探析合同管理中内部控制各关键环节风险识别,前瞻性地规避合同风险或通过内部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如何在认清当前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方向性地提出管理措施,推进单位合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保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持续力,是当下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当前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对合同管理参与度不高,内控基础薄弱

一项经济业务的出现,企业财务人员从前期合同谈判,到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以及最后合同结算的整个合同管理过程中,基本上很少参与,也无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财务人员只负责报销、核算、统计方面的工作,导致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二)缺乏一整套制度及合同保障体系,存在许多控制盲点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更谈不上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化合同管理控制,合同管理的内容及流程不明确,缺乏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对合同管理没有有效监督与控制,使得从谈判订立到履行、考核和纠纷处理整个合同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三)缺乏合同管理人才,整体素质水平偏低

企业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或管理人员知识面不宽,思想责任意识不足,对合同管理工作不够的重视。企业中尤其欠缺兼具经济管理知识与法律知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导致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施合同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三、从财务视角探析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

合同管理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合同订立、履行、纠纷处理是合同管理中的主要流程,具体涉及缔约谈判环节、文本拟定环节、合同审核环节、合同签署环节、合同履行环节、合同结算环节六个环节的风险识别。

第一,缔约谈判环节。应识别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某些要素是否不具备、信用状况及履约能力是否不足、对合同条款重大问题的识别力不足,以及涉及合同内容的专业知识是否能够支撑的签约风险。

第二,文本拟定环节。应识别内容是否已违反国家规定,合同条款是否存在重大疏漏、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或遭受欺诈,示范文本合同应识别权利与义务与实际情况是否产生冲突矛盾的风险。

第三,合同审核环节。应识别出是否未恰当修正审核后的合同,承办部门是否未按审核意见完善修改的风险。

第四,合同签署环节。应识别人是否超越权限,合同专用章是否使用及保管失当,合同是否存在篡改的风险。

第五,合同履行环节。应识别双方是否能全面有效履行义务,是否未及时补充约定不明确的重要内容,是否对履行不当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止损,是否未恰当处理合同纠纷的风险。

第六,合同结算环节。应识别财务是否违反合同约定期限、金额、方式付款,是否不及时催收到期合同金额,是否未按合同正确办理结算业务的风险。

四、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财务部门实施合同全过程内部控制

财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整个合同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做好合同管理要充分发挥关键环节的作用,通过合同订立前的风险预测、风险辨析、执行中的资金支付控制、合同收尾阶段的验收和履约监督等,保证合同管理程序的良好运行,实现全过程的财务管控。财务对风险的界定要有超前意识,应及时收集和分析与风险有关的各种信息,并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监控预警。此外,对合同生效后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收入情况、成本费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合同执行情况密切关注,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须经财务主管审核并签署意见,再由财务部盖具合同专用章,交由财务部统一存档。

(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全面有效管控

企业应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充分利用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以“合同”为中心,以“合同文本”“合同审批”“合同执行”“收付款管理”“预警提醒”“统计分析”为核心应用,通过各流程来建立起一个统一共享的合同信息管理平台,供所有合同相关不同角色的人员使用。把一些对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影响大的合同,挑出来作为合同的重点管理对象。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的全过程,都由财务部门及法律顾问参与,严格管理和控制,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实现全面有效管控。

(三)加强人才培养,普及全员法律知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人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第一要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企业的迫切需要。由于企业项目施工合同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因此需要法律意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知识水平高的管理人才。企业可采用外聘、定向培养、内训等方式,从人才市场引入合同管理人才,或定向培养合同管理专业人才。还可以由中高层领导带头组织学习《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相关知识,掌握合同签约技巧,强化法制观念,增强合同参与人员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提高全员合同管理水平。

五、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建立合同管理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变得尤为重要。财务的内控管理职能要想得到有效发挥,必须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做好风险识别分析,更好地履行内部监督控制职能,从而及时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真正为企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