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1
关键词:自动化 智能化 工业制造
中图分类号:F270;F4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09-02
1 工业互联网概念详解
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GE公司CEO杰夫・伊梅尔特提出。工业互联网依靠机器以及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分析软件,打造智能机器,实现人、机器和数据的无缝协作,开创机器与智慧、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必须是一家软件企业;工业互联网小小的变化会带来巨大的成果;商业模式的变化能够带来更好客户的结果;互联网将改变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伊梅尔特表示,今天的制造业是数字化信息推动生产力,人们必须要有业务模式的创新再加上技术创新,GE非常欢迎颠覆式的创新,有了颠覆式创新人们又能够成功地到一个新领域竞争,而互联网要发挥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开放的生态系统和放开的生态链,与方方面面的合作伙伴、企业、客户一起合作,这种方式将会带来下一个发展时代巨大的竞争优势。他表示,工业公司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这不仅会带来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会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推动全世界未来生产力的增长。
简单来说,工业互联网无非就是数据、人和机器组成的一个智能化体系。在具体的生产之中,生产设备与大量信息相互作用,人类通过对于数据的掌握和把控,构建一个全新的、智能的、立体的体系结构。这既包括具体的生产人员,如研究员、监督者、生产工人、技术专员,也包括消费者等外部人员。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里,工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变化,大家在它们身上享受到了巨大的利益和实惠。现代化工业为人们带来了机器、设备、现代化设施等先进事物,而互联网则提供了计算革命,带领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它们的结合是机器和智能的结合,钢铁和智慧的合作,人和数据的共同协作,为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推动时代的发展。
2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2.1 自动化的知识工作
这个概念是由麦肯锡公司率先提出的。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其实是个终极问题,这个总结的人其实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词去形容这个事情,所以就统一称之为“知识工作”。 现在需要看一下什么是“自动化”,在笔者的第一份工作中,一个总监问,计算机的本质是什么,大概想了半年,笔者最后给的结果就是“自动化”。比如你写了一个脚本做了一个批量任务的执行,那么这个是个自动化的过程,比如你写了查询系统,让别人来查询,那么这个查询的过程就是个自动化的过程。所以本质上,今天几乎所有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个自动化的系统,它自动化了信息管理的流程。其实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就有了自动化,就是“工业自动化”,比如人类发明了很多很神奇的工具,比如轧棉花的机器,他就能够自动地把棉花跟棉籽给分开,再比如脱粒的机器,可以自动地把谷壳跟米粒分开,这些都属于自动化。自动化的作用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无疑是革命性的,它最大的作用是把生产制造的边际成本降下来。在没有自动化技术产生之前,制造和信息流通,每增加一个unit,就需要多一个人力成本;但是自动化技术产生后,每增加一个unit,需要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实际上是个终极问题,它其实是在试图自动化“人的能力”,人的识别能力,人的创造能力,人的分析能力,人的推断能力,它的终极目标其实是想造人。但是就目前的技术程度而言,强人工智能还没有看到出现的可能,那么就退而求其次,看看能不能把一些特定的任务做成自动化的。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几乎就是未来人类的方向,后面会有无数的杀手级应用出来,大家也算是生逢其时,机器会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活都干了,最好和最坏的时代正在到来。
2.2 系统安全
工业互联网在这几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工业互联网想要在各个企业、国家、组织之间真正流行,获得更大的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首先,解决安全问题,如果这一点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关系到一些重要的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更影响到家电、汽车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3 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互联网重塑了商业零售世界,而今天,互联网正在推进工业产业加速进入下一个时代。这一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快,互联网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工作方式,它将人类从传统工业时代的科层化管理和集中式控制的模式里解放出来。互联网设备和操作互联网的人们可以不再用顺序和线性的方式进行工作,而可以进行并行的工作,并且以分散的方式展开各种交易和生产活动。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和无组织的创新特征,使得原有的企业管理方式趋向瓦解。它颠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资源密集型的生产特点,而以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作为主要特征,凸显网络和创新的价值。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更加支持环保的工作方式,并且使得服务经济大行其道。
顾名思义,工业互联网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来发展工业,是工业生产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是一个由人类、机器和数据共同组成的一个生态体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一个新的复杂体系结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不断发展,同时,我国的工业技术也正处速发展阶段,这两者的结合,可以说,对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工业设计、工业生产、工的业监督还是后续的处理,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这一切更加的简便与高效。首先,从工业设计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工业设计更加的细致和精确,拥有更高的容错率。同时,互联网带来的全球信息时代,使设计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环境,方便及时做出调整,降低成本和风险。在工业生产阶段,全方位的互联网操控使得生产制造更加方便和高效,全自动的流水线生产,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强了精确度和准确性。另外,生产之中产生的错误,需要靠完善的监督体系来控制,同样,互联网技术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发觉生产上产生的错误,进行技术处理,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获得更大的成功。在工业生产的后续处理之中,比如返修、售后、客服等,互网技术同样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快速、高效、方便的互联网技术处理,使得这些环节的流程进一步简化,整个生产流程能够更加完善、流畅。
目前,根据联合国给出的工业统计标准,中国已是世界上工业互联网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可以与美国相比拟。但是面对工业互联网的全球竞争,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都希望借助这一新的竞争手段甩开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巩固自己的持续优势。 “而国内企业易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ES、WMS、APS、一体化平台等产品涵盖供应链、仓储、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企业信息化全流程,不同的功能模块能相互组合,极高的灵活性大大满足了不同规模和行业企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MES可以实现对上层ERP对接支持并通过ERP提供BOM、订单和计划来安排生产工作,使工厂的整体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企业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这些解决方案能为企业监控生产数据,让企业仓库井井有条、高效无积压;有效解决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有效降低消耗和浪费;帮助管理者分析海量的信息数据,为决策的制定献计献策。
4 结语
工业互联网不是一次营销变革,而是一场生态革命。没有技术升级的互联网转型是一次“死亡之旅”。 工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变化,人们在它们身上享受到了巨大的利益和实惠。现代化工业为人们带来了机器、设备、现代化设施等先进事物,而互联网则提供了计算革命,带领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此刻,一定要保持并提升原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渠道及品牌战略。同时结合趋势,使自己的发展契合消费者结构的演变,在技术上跟上数据为王的潮流,在资金上合理利用金融市场,让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培楠,万劲波.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两化”深度融合[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2):215-222.
[2]陈向力.工业互联网:当智慧遇到机器[N].计算机世界,2013-11-25(048).
[3]邢帆.工业互联网是IT业的新机遇[J]中国信息化,2014(19):14-15.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2
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的日益提升,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多类行业中迅速崛起并推广,极大提升了传统生产、物流与生活的信息化程度,为物品快速识别、实时定位与有效监管,提供了技术手段。本文从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入手,阐述计算机物联网相关技术,并从其应用环节与领域进行了探究分析,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相关行业应用。
关键词:
物联网;无线射频;应用
1计算机物联网概述
以激光扫描、无线射频(RFID)、多源传感器技术为基础,利用无线传输数据链所构建的现代计算机物联网,构建起数据采集、声光电多元传输的信息框架,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快速采集与数据传输处理,有助于实现主体对实体目标的有效定位监管,提升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实体间的实时互联共通。计算机物联网的基础为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信息交互框架,实体如同人类一样利用射频识别、无线通讯等技术被赋予客观感受,实现实体与人间的交互,可实现产品的源头追溯、实时监管与快速定位,优化生产供应链条、提升货品流通领域的科技创新,被广泛应用于路况信息智能指挥、物流供应链管理、家庭电子器件智慧调控、互联网医疗远程服务等行业领域,从传统物品监管服务上实现了创新管理与系统一致性写作,实现了多源数据的共享利用,推动了国内工业制造、医疗服务与物流供应链领域的转型升级与行业革命。
2计算机物联网相关技术与数据分层
当前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其相关的核心技术为多源传感器技术、无线射频技术(RFID)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按照互联网网络协议分为5个数据层,其相关技术与数据框架具体细分如下:
(1)物联网相关技术:
①多源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框架中借助声光电等传感器接收设备,过滤与采集特定实体属性信号,实现物品实体的编码快速精细识别,实现智慧社会中的实体快速智能化多源感知;②无线射频(RFID),即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读写器扫描实体物品电子标签,获取物体相关的属性信息,快速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电子标签RFID识别;③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硬件、互联网传输网络、多类型传感装置等载体或设备,实现多元与多源数据的采集、传输与编辑处理,进而实现多源数据的综合有效管理,从而推动物联网数据的快速处理,提升办公审批效率、增加工业生产产值、改善民众传统生活水平。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即为多源信息快速处理,其关键环节在于计算机物联网的优化维护,其发展升级根本在于对传统数据算法和分析原理的技术创新。
(2)物联网数据框架体系:
按照网络框架协议,物联网系统可分为数据信息感知层、数据物理互联接入层、网络数据传输层、关键技术支撑层与应用接口框架层,通过构建物联网平台,实现实体电子标签属性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与识别,建立起物品识别、交互互联与技术服务相关的综合性框架网络。
3当前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建议
伴随科技的创新发展与国内关于物联网的资金投入,当前尽管已经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体系发展框架,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关于计算机物联网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国内物联网建设方面的法规不健全。
由于物联网行业涉及计算机、互联网、数据识别共享等多方面平台,数据获取与处理较为复杂,相对存在一定的纠纷环节,当前国内关于互联网相关的法规较为欠缺,尤其传统的经济合同法或民法等法规,不完全适用于现代计算机物联网领域,成为行业发展的诟病与消极因素。
(2)物联网与公众安全性方面。
由于物联网建设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关于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相关规范不完善,缺乏通用数据格式,关于核心数据、云端SSAE标准制定与信息加密等环节相对薄弱,关于数据标准编码、数据整合监督、信息安全保障方面,任务依旧十分严峻。
(3)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待提升。
计算机技术飞速革新,产品数据标准与规范面临快速变革,物联网建设方面尽管无线数据传输与GNSS定位技术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但多源传感器识别与无线射频RFID技术仍处于粗放起步阶段,当前对该类研究的投入力度不足,关于物联网运行功效的评估体系与测试上,相对不够健全与完善。针对以上国内物联网发展中所存在与展现出的问题,应逐步健全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物流管理、运输监督与产品合作方面的秩序体系,制定物联网数据安全保障框架建设,探索物联网漏洞自检与修复功能,严格管理身份认证与监督机制,加强科研资金与技术资源投入,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无线射频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等,初步探索出适合国内市场运作实际的编码规范,培育物联网构建、运营与监管专业人才,服务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联网建设步伐。
4总结
伴随现代科技与信息处理技术的提升,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逐渐由空想理论模型演化为物品实体运营,依托无线射频RFID、多源传感器与计算机网络所构建的现代计算机物联网,尽管面临行业领域跨度广、产品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现实性问题,但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对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国内社会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实体智能化监管方面的认知,必将不断提升与日益加强,今后加强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安全性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存储框架,对推动新时期计算机物联网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81-85.
[2]周云,贾颜亮.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
[3]郎为民,王逢东.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现状[J].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2011(04):3-6.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3
以“融合”视角大胆试水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助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时间紧,任务重。然而,不少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心中充满迷茫。
在2015年5月底召开的一次工业拥抱互联网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说:“一些企业不是不知道‘互联网+’有多重要,可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2015》指出,工业界和互联网企业在融合路径上各有侧重:工业界现阶段的重心在于工业生产的价值挖潜;互联网企业更多从贴近消费端的营销等环节切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辛勇飞认为,不同于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配置,工业企业是重资产结构,其转型会有很多顾虑。融合创新的路径是多元、灵活的,关键在于各个行业要有融合创新的视野和眼光。
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国有工业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这些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应该秉承“审慎创新”的原则。“需要对先行先试者进行鼓励。”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初期个别企业在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将有助于加速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充分调动体量庞大的国有工业企业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的目的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但这些企业“触网”往往首先考虑能否立竿见影。为此,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信息化领域专家吕本富建议调整国企考核机制,推动工业企业加速“触网”。
在“无为”中积极作为
互联网无边界,可政策有地域。按照工商部门的规定,总部在北京的美团网必须在全国1000多座城市租用写字楼、注册公司,才能使自己的互联网创新业务获得“合规”身份。对此,美团网不知所措。
创业创新遭遇了制度瓶颈,考验着创业者,也考验着政府主管部门。
在“互联网+”时代,谁该是主角?政府又该做些什么?
“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指导意见》在“总体思路”中强调的这句话,引发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和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
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认为,“互联网+”还是要依靠市场和企业。政府的角色在于营造氛围,做好宽带、物流、基础研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说,“互联网+”是国家打造的一个全面开放的应用,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创新的高度创造更多产品。
政府需要在“无为”中积极作为。怀进鹏坦言,推动“互联网+”行动,政府应该通过采取扶持技术创新、搭建公共平台、创建重要示范工程等举措,顺应和引导市场建立一种有效模式。
辛勇飞说,政府要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标准、完善融资服务、培育应用市场等方面,予以基础性、平台性支持。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促进处副处长郑衍松认为,政府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方式,既要体现对现有法制、体制的尊重,也要体现对创新的包容。
科学审慎力避泡沫
互联网为创业创新提供了低成本的平台。围绕解决传统产业“痛点”的创业创新,正在华夏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清科集团统计,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计完成3626起投资案例,较2013年同期增长100.6%。
这会不会导致泡沫?社会各界深感忧虑。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医疗中国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涌向“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比上年剧增。
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少创业公司为了圈更多的钱,对外的数字已经“到了可以做梦的地步”,有的甚至在融资、估值方面“注水”10倍、20倍。“一旦泡沫破了,对创业者和产业将是沉重的打击。”他说。
互联网领域专家、八八众筹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何坊则认为,开始阶段产生泡沫不可避免,但在某种程度上未见得是坏事。泡沫破灭后,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会显现出来。
在巩固中升级技术统一标准
面对“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产业准备好了吗?
在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保障支撑措施中,“巩固网络基础”成了首要任务。
过去20多年发展中,我国互联网完成了从基础架构、应用层丰富、产业创新完善的一系列突破,却一直无法摆脱缺乏核心技术、网络建设地域差别较大、网络安全问题凸显、资费水平偏高等困扰。
“互联网+”行动落地,首先要向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本身找突破口。辛勇飞说:“互联网有标准协议,工业也有标准协议,如果各搞各的,数据格式、接口都存在问题,数据链难以打通,就算不上是‘互联网+’了。”
他认为,政府部门应该顺应跨界融合发展需求,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立”的原则,引导加快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领域标准的研制。
与此同时,在进一步推进融合创新过程中,人才成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指导意见》指出,“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成为中国推进“互联网+”行动面临的问题,并将“加强智力建设”作为支撑“互联网+”行动的重要举措。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ICT产业研究部主任何伟认为,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只懂网络技术,产业界的人只懂自身业务,不符合融合创新人才的需求。
“我们已处于‘互联网+’时代,可是教育和人才培训体系依然停留在上一个时代。”车团网CEO严向阳说,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互联网+”意识的培养,增强从业者的实战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
针对当前“互联网+”过热现象,前阿里巴巴副总裁、众海投资创始人鲁众提醒,在关注“互联网+”时,不要忽视互联网的另一面――“互联网-”。
鲁众说,作为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一种基础设施,互联网本身没有好坏、对错属性。但如果“+”的一面被过度重视,“-”的一面被忽视,就可能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急需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
互联网既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会让一些人失去岗位。这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有关部门应该及早着手,加大跨界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做好相关预案疏导等工作。
互联网可能让穷的地方更穷、富的地方更富。电商时代,互联网去中间化的特点将消费者与厂家直接连在一起,传统批发零售这道防火墙没有了,势必造成产品匮乏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向产品丰富的发达地区。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4
历时6天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2年11月21日在深圳胜利落下帷幕。
今年高交会开幕时适逢党的十和十八届一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和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高交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到今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在国内外科技界、产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赢得了“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美誉。特别是本届高交会在总结以往办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办会思路,完善办会措施,在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方面迈上新的台阶,使得高交会更显特色、更富成效、更具影响力,为办成“世界科技第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想去年的第十三届高交会上“云”山“物”罩,一批高科技企业用“云计算”把参展商、观众引入云端境界,物联网又把人们带回现实社会。今年,高交会把“云计算”的云架构、云平台、云应用三大层面全部覆盖。而“物”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厨电、智能安防等领域一大批具体技术实用案例异彩纷呈。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预计2015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物联网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高交会把“云”、“物”汇聚一堂,实现了云技术成果与国内外云技术应用需求对接,也实现了国际技术交流商业合作和成果转化。
由此而言,云计算落地、物联网技术日渐成熟、智能化成为本届高交会最大的热点。这个现象预示着:互联网和新能源的融合将构建起新支点,成为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源动力。正像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著作里所预言的,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来自新能源与新通信方式的交汇。在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技术成熟的今天,这已经不是梦想。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5
两个方向
这场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当时,IBM曾设想,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信息。尽管这一设想尚未完全实现,但事实正如郭士纳所言,这个过程缓慢而坚定。我们很难预测具体的路径,但我们知道未来的方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最终得以完成,必将依赖几个重大的推动因素,而这些因素似乎可以归结为两个方向:云+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分布式能源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成熟 如果说两三年前,CIO们对云计算的认识还只停留于谈论阶段,那么今天,云计算已经完全到了普及和实施的阶段。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事实:首先,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在硬件设施、软件部署上已经实现,将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大幅普及;其次,随着CPU成本的飞速下降和虚拟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智能终端上的普及使用,端将更为普及,能力也更为强大;第三,数据分析技术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把商业数据、设备数据、人类行为数据以非结构化的形式在后台集中起来,进行非结构化的分析和挖掘,使企业对客户行为乃至设备使用有更深刻的洞察。2012年,全世界大概有十万亿个可以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的设备,而对这些设备数据的分析和洞察将使我们对于商业、工业的下一步发展有一个全新的理解。2012年11月,GE公司在美国高调宣布进入工业互联网时代。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初期是由商业和社交驱动的,那么当工业企业开始进入电子商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时候,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就真正地开始了。
分布式能源的普及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能源的革命,人类将摒弃化石能源,并最大程度地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他的构想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包括社会化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进行分布式能源的使用,从而改变传统能源的集中式使用。集中式能源在美国、中国最为强势,而分布式能源已经在欧洲、澳洲大行其道。集中式能源的使用是传统能源的权力结构决定的,譬如中国,几大发电公司如果不能放弃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管理和使用方式,进而投资发展分布式能源,中国就很难走出目前的能源困境。当前,中国60%以上的能源来自海外供应,能源使用结构的变化才能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而这一改变需要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的驱动。美国虽然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是美国在非常规能源特别是页岩气方面的突破,已经使美国从能源进口国变成能源输出国,这一改变将深远地影响世界能源格局乃至政治格局。未来的世界能源图景应该是分布式能源为主体的,这个趋势不可忽视。
新技术涌现
平台之争
虚拟化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的技术,这方面以美国公司VMware和Citrix掌握的技术为代表,但是相信中国公司会逐渐进入这些领域,因为这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最重要的是高效地利用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可持续演进的产品和服务。这就不得不提到客户终端应用的开发平台,我认为,未来的中国会出现很多模块化的平台级公司,以及基础的操作系统公司。
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毫无疑问是国内“云产业”最积极的引领者之一,其理想让人尊敬。但是,他还是在用电信运营商的思路打造云平台:先建立基础设施,再联合软件开发商做软件,这条思路类似于中国移动这种增值服务商的角色,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尽管云平台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很重要,但云时代最重要的是软件开发平台。他鼓励中国企业从开源软件环境入手来开发软件,但是只靠开源软件环境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因为,众多软件开发商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可以持续扩展的平台。这个平台类似于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应用软件可以在此平台上升级,而该平台最终将推动商业化软件开发的中小企业发展。硬件建设将不是问题,能够使软件开发效率大大提高的软件开发平台将是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2012年9月,阿里云系统被谷歌指称抄袭安卓系统,这个应该是阿里云平台的痛点。可以说,阿里巴巴的梦想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平台,更重要的是软件开发平台。
成都市政府曾消息说要打造中国软件之都,然而,如果没有自己的平台,而只是在iOS系统或安卓系统上做软件开发的话,那么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信息时代的富士康。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有三个平台,iOS,安卓系统和Win 8系统,它们的开放与封闭完全取决于商业利益之争,将来的格局如何还很难说。中国是个大市场,如果没有自己的平台级企业,就很难掌握将来的经济命脉。我看到,有一些中国企业是有这种做平台的倾向的,阿里巴巴和华为都在做;京东在做垂直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在自建物流,如果可以跟上游产业链有效整合的话,可以是一个差异化的纵向平台;腾讯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但是微信很难形成交易平台。互联网的精神不是垄断,而是自由和创业的精神,我相信中国企业会在这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传感器感知中国
只有传感器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准,并且与IT技术有效融合后,物联网才有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比如,传感器技术可以应用于汽车胎压测试,这就要求传感器低能耗,能够持续供电,不会出现故障;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洗衣机污渍检测,冰柜温度控制(包括血库温度控制)等。这些要求都是很高的。但是,中国本土企业很难做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传感器。目前中国的传感器应用还是依赖于从美国、日本进口,中国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仍然属于低端组装者的角色。
3D打印颠覆制造业
现在的制造业模式源于福特汽车奠定的流水线生产工艺,其基本逻辑是标准化和产业链分工。3D打印技术并不是新鲜事物,曾广泛应用于模型设计和制作,但是随着计算机3D设计技术的成熟和材料技术的突破,3D打印技术将真正颠覆制造业,真正实现按需生产。GE的科学家已经宣布,可以在四年内实现航空发动机部件的3D打印生产。航空发动机部件意味着高质量,极其低的缺陷和持续稳定的运行能力,可以说是3D打印技术的高端突破。3D打印甚至可以促进医学发展,因为人类器官将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通过逐层扫描、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在材料技术取得相应突破后,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意味着,制造业的重心将重返掌握高科技的国家和公司,而中国的世界工厂角色将不复存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对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颠覆,而中国甚至没有完全完成前两次工业革命。如果我们不改变思维,在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上面跟上全球的步伐,中国可能会像希拉里 · 克林顿所言,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管理升级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高效率地创造价值,这涉及到两个维度,一是价值维度,二是效率维度。云计算等新的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会使得企业与客户发生更频繁的互动;新的生产技术比如3D打印等新的制造技术的出现,将使得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发生彻底的改变。
再造价值链
旧的价值链会被解构,新的价值链、价值系统将会出现。
在创造价值方面,阿里巴巴等企业在谈论一个新概念:C2B,就是说商业的路径要以客户为开端,未来世界的生产方式将由客户来定义。海尔公司倡导的倒逼模式,可以说是对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适应,是C2B的另外一种诠释。然而,真正的实现还需要企业的不断摸索。举例来说,如果3D制造已经普及,那么它就会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采购、粗加工、精加工、装配、运输等环节。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方式也会发生根本变化:在过去,我们研发新产品前要做市场需求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矫正研发计划;但是现在企业可以迅速掌握关于客户需求的海量信息,而客户的单个需求也能成为企业生产的基本动力。跟客户之间距离缩短,互动速度加快,对企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与客户共同创建新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而非选项之一,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公司将被淘汰。
这一点不仅应引起企业的注意,对政府也有启发意义。我看到有报道说,一位公务员辞官回乡后在河南农村种植各种水果蔬菜,但把销售点放在北京,通过互联网把订单传回农村按需生产,快速配送,保证质量。比起这种模式,更多的农业还是粗放型。今年陕西政府补贴经济作物,苹果生产成本里有三分之一是政府补贴,但因为不能与市场挂钩,苹果丰收后烂在地里。如果政府换个思路,资助建立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广大的客户需求和农村生产能力对接起来,省掉中间各种低附加值、低效率的环节,将会是对传统农业的有效颠覆。
知识工人成主体
在效率模式方面,企业价值创造的流程和自身管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会极度加快,知识工人将成为企业主体。当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专家时,企业的目标就是如何激发更多人的智慧,而不是按照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分配任务。这个转变不仅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挑战,更是对企业经营哲学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架构和知识分享将不遵循过去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更加平等和民主;不能获取信息、创造知识、带来价值的员工将不能在企业立足。如果不能以正确的方式看待员工,看待知识分布的方式,看待企业价值产生的新方式,那么这个企业将很快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其次,灵活的小型组织将会更为普遍。在传统时代里,大型组织才能整合大量资源,也形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金字塔型结构。然而,互联网时代将不需要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大型公司将被逐渐解构,小型组织遍地开花。苹果公司就是一个例子。iPod颠覆了音乐出版行业和生产Walkman的索尼们,iPad、iPhone和App Store颠覆了软件行业和手机制造行业。苹果只提供平台,让别人去做软件,却给传统手机供应商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未来的软件开发平台上,十来个软件工程师就可以组建一个公司,开发极好的产品,根本不需要依附于大的组织。他们将成为价值网络的一部分。
第三,在未来的世界,知识工人可以找到平台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提供标准的客户服务。这样一来,人们互为服务提供者,也互为客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互联网精神就还没有发挥到极致,就还会有新的平台产生。互联网精神就是工作者和使用者界限模糊化,世界变得更加平等和扁平,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套用彼得·德鲁克的话说,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创新和营销。那么,企业要做的就是聚焦最核心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和营销。
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
未来互联网普及后,只有整合性的平台级公司和将自有产品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的公司能够存在。社交网络只是互联网技术普及的第一步,当产业界真正开始拥抱电子商务时,第三次工业革命才真正开始。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顺应潮流,领导企业变革的将是两类企业:一类是在新价值网络中具有平台级整合能力的企业,另一类是将信息技术与自身产品高度整合的企业。平台级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价值网络内的更多企业。例如,阿里巴巴就是一个把产业、金融、物流等相关服务高度整合的平台级企业,而且将来可能会涉及制造业。平台级企业掌握着客户的真正需求,是最有发言权的企业。
将信息技术和自有产品高度整合的企业则更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推出“Nike +”的耐克公司,利用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创建了一个网络社区,将客户有效地黏住。汽车行业、农业、家电行业等对传感器的利用,都将大大改变人类生活。
无人驾驶汽车将大有用场 有消息称,通用汽车在两个月前终止了跟惠普公司长达25年的信息系统外包合同,并为此招聘一万名软件工程师,将业务转至公司内部。这是一种战略信号,无人驾驶汽车将很快登上历史的舞台。2012年11月份,美国加州政府已经通过相应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就在同一个月,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京津高速上试运行。GPS定位和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汽车行业将不需要司机。更智能的是,汽车的所有零部件将都由智能化终端控制,何时需要加油,何时需要检修,可是完全自动化的,不需要人工的介入。现在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包括德尔福公司都在开发类似的技术。所以,我认为汽车行业将会很快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农具也智能 全球农机巨头美国迪尔公司(John Deere)从一家单人铁匠店起家,开始只做最简单的农具,而现在,他们把传感器应用在农具中,可以测量土地的墒情等状况,并将数据通过卫星传递到总控中心。中心可以向农户提交一个解决方案,包括怎么改善土地耕种、施肥、使用农药,甚至是精确地犁地。最传统的行业跟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只需做出一点改变,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6
关键词:反垄断;技术创新;阿里巴巴;平台经济
1前言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平台企业将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涌现出网络购物平台、外卖平台、网络社交平台以及娱乐平台等,标志着新经济的崛起以及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对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提升消费者的福利水平都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经济中的头部企业集中的市场资源越来越多,部分企业出现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收集以及侵害客户隐私”等垄断行为。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的违法事实被罚款182亿元,该罚款的金额成为了反垄断行政处罚之最,被称为我国反垄断的“第一案”,被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回顾整个事件,2020年12月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涉嫌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开展了调查;2020年4月10日,对阿里巴巴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处以其2019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阿里巴巴迅速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当全球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数字技术时,数据资源的争夺就会愈加激烈,技术创新是当前企业应对严峻国际环境的唯一出路。企业要想实现技术创新,就离不开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对先前学者文章进行研读时,发现对于平台经济反垄断的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与消费者的利益相关联,着眼于对企业甚至行业技术创新的文章相对比较少。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反垄断与技术创新的勾稽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2反垄断阿里巴巴的原因
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成为了一种国际趋势,欧盟、美国、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都在通过立法和执法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措施。在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司法部控告IBM垄断了数字计算机市场,发起反垄断诉讼;到1998年微软因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对网景和Sun两家公司进行打压而遭受到托拉斯诉讼;再到当代美国司法部对Facebook、Apple、Amazon、Google四大巨头企业的诉讼,可以看出美国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反垄断从未停止。其他的发达国家也纷纷采取措施,比如:自从2007年微软在欧洲的垄断事实被坐实以后,欧盟相关的反垄断机构不断地强化对国内外高科技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其中对谷歌做出共计90亿美元的罚款最令人瞩目;此外,德国反垄断机构对Fa-cebook发起的反垄断诉讼等,这都说明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是全球化的趋势。相较于国际上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的层层推进,我国的反垄断就相对比较的薄弱,主要是源于反垄断法的不完善。但在最新的经济会议上,明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在2月7日《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等种种行为展示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的决心。中国互联网的增量空间变少,资本红利见底,巨头开始加大行业的壁垒。我国平台经济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市场与政府的合理分工。政府一方面大力度甚至超前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又一批相匹配的人才,鼓励“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初期给予互联网产业大量的政策优惠,鼓励研发创新,不干预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因此,诞生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拼多多等一大批互联网巨头。根据CNNIC的最新《报告》可以看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挖掘,互联网潜在客户资源已经微乎其微,互联网之间的内部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很难再挖掘新的用户,互联网的巨头们为了不让自身流量流失,开始用原始积累的资本去限制其他企业的创新或者直接资本并购,这就形成一个严重的问题———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导致恶性垄断的产生,对行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巨大的危害。根据总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利用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商家实行“二选一”是阿里巴巴的违法事实,这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危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抑制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阿里巴巴作为我国互联网平台的独角兽,自然在这次改革中是不可避免的。阿里巴巴的违法事实是“二选一”,可是,我国的其他网络平台在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行为,如美团对饿了么、阅文集团等,这些平台却没有如此高昂的罚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阿里巴巴集团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中属于巨头,所涉及的领域已经延伸到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营业的规模比较大,产生垄断的危害对于整个行业的创新也十分的深刻。同时,反垄断阿里巴巴对于其他的互联网平台的巨头会产生比较大的震慑作用,以督促其他企业自省、规范,最明显的表现是自阿里巴巴进入反垄断调查以来,同类型龙头企业的股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如腾讯、美团等,尤其是行政处罚落地日的下跌更为明显。
3反垄断推动技术创新的路径
反垄断为技术创新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的阴影也是一时的。反垄断对于互联网平台的股价短期内会造成负面影响是必然的,但随着反垄断诉讼结束,利空出尽、尘埃落定,相应的企业也会迎来大幅度的上涨,这意味着反垄断不但不会对龙头企业造成巨大的伤害,反而在一定程度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股价从2月中旬开始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4月中旬出现反弹,而这段时间正好处于反垄断调查的期间,4月10日行政处罚正式,这段反垄断诉讼也算靴子落地。这刚好验证反垄断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时的,反垄断的目的不是打击大规模的企业,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的秩序,从而刺激平台经济的技术创新。正如人民日报点评“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扯袖子也是一种爱护”。受到反垄断的规制互联网平台头部企业会释放出一部分的市场、客户以及技术,为其他平台企业提供了崛起的空间。美国的反垄断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美国司法部反垄断的影响下,诞生了一批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如:20世纪70年代IBM受到反垄断的诉讼,不得不释放出个人计算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给微软等公司占领PC领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如果没有开放技术,那么这些企业不会成长得如此之快;同样的,微软受到反垄断限制,不得不放弃此前的战略,退出浏览器的软件业务,这也为未来的谷歌、脸书的未来发展开辟了道路。换而言之,阿里巴巴由于该次反垄断的限制而释放出的市场,给一些平台得以喘息的机会,商家就可以在多个平台进行相应的平台促销,这有利于平台之间为了争夺商家客户流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和研发。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可以抑制巨头的资本的无序扩张,为创业者提供创新的动力。以2020年一时鼎盛的社区团购为例,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等都纷纷下场,各大商业巨头纷纷利用异常低廉的价格吸引流量,抢占市场,打倒资本比较薄弱的企业,形成相应的行业壁垒,再进行相应的抬价、抽成。这种模式就如同当年的美团和饿了么,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平台企业巨头拥有平台经济的头部资源:资本、数据、技术,不应当仅仅着眼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应当致力于技术的创新,“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上述的种种现象反映出:垄断导致资本的无序扩张,不仅影响着互联网平台本身无心搞研发和技术创新,更是阻碍其他行业和创业者的创新。一些底层的创业者兢兢业业创下的一片天地,一旦被巨头们看上,只能拱手相让,把项目卖给资本是最好的出路。这种现象导致垄断越来越深,巨头无心创新,创业者没有创新的动力。所以,我国出台的平台经济的反垄断将会有效地抑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资本的无序扩张,一定程度上保护创业者创新的动力;同时在相对公平竞争的市场上,巨头为了持续获得利润,就必然得继续创新,换句话说,反垄断也激活了“大企业”的创新活力。在国外科技的垄断和压制下,反垄断的出台可以使得国内自主研发更加的迅速。在当今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多端,经济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相较于国内的反垄断,国外更加的严苛,要想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外的压制,本身就要严苛,着眼于技术与创新,俗称“打铁还需自身硬”,正如美国对华为以及Tiktok的打压。
4运用反垄断手段,平衡垄断与创新
反垄断是一种监管,要弄清反垄断的目的,不能为了反垄断而执法。反垄断的本质是为了鼓励竞争,拆除竞争的限制,而不是为了抑制大企业的发展。垄断的本身并不是一无是处,十恶不赦,可控范围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对于创新是有一定益处的。就如熊彼特假定指出“大企业的垄断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有资金,有人力,可以通过前期积累的资源,更大程度地放到技术创新上来,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也更强,比如阿里巴巴的云服务,历经3年才研发成功,要是换成其他没有雄厚资本的企业,可能就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过强的垄断,则会抑制技术创新,垄断会导致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的利润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树立行业壁垒上,加大其他竞争者进入的难度,从而获得利润,这就会导致故步自封,也不利于其他竞争者的创新。垄断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但是超过一定的峰值就会破坏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利的影响,反垄断就是防止垄断过于强,是对互联网巨头的规制,是对行业的一种整顿,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平台经济的反垄断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才能确保互联网行业的有效竞争状态,从而推动该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反垄断是政府在合理时机对市场进行的一种行政干预,如何把握“合理时机”,就需要政府能够积极接受各方面反映的问题,保证了解渠道的畅通,并且能够及时给予一定的反馈,同时要对于重要的垄断风险方面进行主动的调查,了解市场上的竞争状态、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行业壁垒等各方面,这样才能了解市场上的真实状态,才能对症下药,建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外,需要执法部门加大惩罚的力度,令这些企业感受到“痛”,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反垄断与技术创新都是漫长且没有尽头的道路,要做到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垄断是企业发展获得超额利润的最终目标,企业不会停止垄断,政府也需要不断地反垄断。从美国对高科技领域的反垄断案中可以发现,从60年代至今反垄断从未停止,企业为了应对政府的反垄断,不断地投入研发,开创新的领域。反垄断的作用就是在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5结论
近些年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从而造就了一批超级平台,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平台垄断。在这个倡导全民创新的社会,要辩证看待垄断与创新的关系,利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采用反垄断的手段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永福,陈林.平衡好反垄断规制与创新激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31(004).
[2]方兴东,钟祥铭.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本质与对策[J].现代出版,2021(2):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