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公司广告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公司广告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公司广告设计

服装公司广告设计范文1

17岁自己当老板。

18岁步入大学校园读书。

上学期间,开了全国首家“聊吧”。

2003年7月,开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50万。

另类女生:不爱学习爱“生意”

张美英今年21岁,从小独立性很强。上小学时,她跟着外公卖瓜子、花生,她很会算细账,一分钱也不差。在学校,她常把从家中带来的铅笔、泡泡糖之类“倒卖”给同学,本钱5分她就卖8分,同学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叫“生意经”。

“生意经”并非单纯挣钱,而是无形中培养一种潜意识,锻炼了能力。

初中三年,张美英的学习不怎么样,不知为什么,她就一心想着工作,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父母没有什么办法,于是托关系把她送到商丘市一家地毯厂。那时,13岁的张美英虚报年龄16岁,厂方一看就说不行,这哪像16岁的孩子,太稚气了!

其实张美英的口才挺好,家里人想让她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律师什么的。老师们也常说:“这孩子脑子好使,特聪明,就是做事我行我素,谁都不放在眼里。”

1995年,张美英初中毕业,父母把她送到北京的姑姑家。姑姑是北京服装学院的教授,父母认为北京是大城市,让孩子在那里接受教育,肯定比商丘强多了。

在北京,张美英进入朝阳区的一所普通高中。在高一年级几百名学生中,她是最“另类”的一个,课堂上从不翻书本,更没有交过一次作业。姑姑也很失望,耐心教育了好多次,说你应该以你表哥、表姐为榜样,勤奋学习留学出国。张美英对姑姑的话不以为然:“如果你们尊重我,就让我退学吧,我可以做生意,照样挣钱养活自己!”

高中二年级,张美英继续混日子。看来真的上学无望了,1997年9月,15岁的张美英高二没读一个月,就退学了。

风风火火,经商惨败后想读书

退学后,姑姑把张美英安排到服装学院的办公室,拖地、倒水、抹桌子,收发报纸和信件,一个月拿200元工资。

办公室呆板、枯燥,一心想往外飞的张美英就像笼中的鸟儿一样,没有自由和空间。学院有工美系、模特系和服装设计系,她和不少同学交上朋友,跟着人家瞎跑,啥都学,学服装设计,没有艺术细胞;又学广告设计,还是不行。

自己到底能干些什么呢?15岁的张美英开始给自己定位。之后,她一个人来到北京亚运村,找到一家新加坡驻北京的公司。公司主要经营高档蛋糕、奶酪等副食品,领导层大部分是外国人,张美英主动推销自己,说能不能让我试用一个月,不行的话就不要工钱走人。领导同意了,让她做起了导购员。

由于张美英人缘特别好,热情、细心、周到,许多回头客都愿意和这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打交道。起初,她每个月能挣上3000多元。后来由于诚信,她每个月最高拿到5000元。

不到半年,张美英被一香港服装公司老板“挖”走。服装公司的老板觉得,这个女孩清秀活泼可爱,做服装导购得心应手。在服装公司,张美英从导购员做起。公司有十来个导购员,张美英是做得最好的一个,没过一个月就当了领班,基本工资加提成每月拿5000多元。

感觉精力没有用完,她又私下做了另一家服装公司的兼职导购,这样两家加起来每月收入不菲。当然,做导购员也非常累,她的“站功”彻底练出来了,每天最长站7个小时。能吃苦,踏实肯干,是张美英最大的优点。

一直给人家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下班后,张美英常常这样想:这些公司挣钱也太容易了,像新加坡那个公司,一个蛋糕成本也就20元,能卖上200元。还有服装公司,一件衣服挣好几百元,利润空间那么诱人!

1999年7月,17岁的张美英辞职了,她要做自己的老板。

此时,张美英手里已有3万元钱。在北京西单,她租了一个柜台卖鞋子,自己当老板也是员工。每天拎着鞋子挤公交车进货,20多双鞋子放在一起比她的个子还高,7月的天气如火烤一样,她满头大汗,好几次中暑晕倒在地。

生意真难做啊,10公里的进货路上,有苦,有累,手磨起了泡流了血,更多的是心在流泪。

更使人想不到的是,张美英看上的鞋子款式,顾客却看不上。货积成山,两个月下来赔了一万多。没有办法,她含泪撤下柜台,把货摆在马路边,边“狂甩”边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生意失败后,张美英总结的教训是:不了解市场,欠考虑,太冲动了。而且,她觉得个人素质需要提高。举例而言,有好几次老外来买鞋子,比比划划,自己不会英语难以交流,失了不少机会。

面对打击,回到河南商丘的张美英不免又大哭一场。自己才17岁,黄金一样的年龄,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张美英第一次感觉自己太欠缺了,外语不好,计算机不好。1999年底,她产生一个强烈的愿望,想上学,学技术学本领。爸爸妈妈非常同意女儿的想法,劝女儿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上一所自己喜欢的大学。

考入大学,开了国内首家“聊吧”

重新拾起书本,这一次,张美英的认真是发自内心的。

学什么专业呢?张美英向人咨询。父亲说:计算机专业是潮流与方向,学会计算机能走天下。老师和同学说:以你的个性,最好学文秘或导游。张美英一时拿不定主意。

“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其实只有我最了解自己。”张美英说。之后,她选定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她相信自己将来还要走经商的路子。

2000年9月12日,通过考试,张美英顺利地走入郑州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系。交上第一学期的4000元学费,捧回《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市场营销》等课本,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毕竟,圆了今生的大学梦,为自己为亲人争了光。

住进8个人的寝室,一种别样的温馨涌上心头,这比当初在商场打打杀杀的氛围强多了。她所在的班级有68位同学,张美英性格开朗与人为善,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她的笑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白天,她用心听老师讲课,不懂就虚心求教;晚上,她会背上书包自觉上晚自习,忙碌而充实。

刻苦加上悟性,使张美英的学习成绩一直居于前列。第一学期她还拿了150元的奖学金。父母很欣慰地夸道:“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学习尽管忙碌,“生意经”张美英做生意的念头一直没有放弃。2002年暑假,已读大二的张美英不“安分”了,先报了一个学开车的学习班,一个月考了驾照后,就无所事事了。

张美英想做个项目,她看中了健身房,想做一个消费层次高的,设备器械一流的,面积不敢说郑州最大,但要最科学的健身房。这个想法很好,同学王双峰、李梅很快加盟进来,一起对郑州市场进行调查,他们还制作了详细的计划书,形象推广方案等。结果不查不知道,按理想设计先期要投入100万,当时张美英只有3万元,虽说男朋友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但她还是打住了。

健身房计划流产后,张美英闷闷不乐。失意、压抑与无奈袭上心头,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这个社会的节奏真的太快,行人步骤匆匆,如果有个人,把他的快乐给我一些就好了!”张美英说。

一天,她沿着桃源南街向学校走,在离学校400米的地方,她看到两间出租的房子,100多平方,月租2800元。

“如今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把这两间房子建成一个精神家园多好,温馨、舒适,有情调,把快乐相互交流,把忧伤向别人倾诉……”张美英这样想道。也许开一间聊天室,提供精神服务,比商场还挣钱呢。

想法迅速在张美英心中酝酿成形。

回到学校,她把想法向同学王双峰、李梅说后,他们都说可行,马上对市场展开调查,用一个月时间,他们走访了100多幢写字楼,300多个居民小区,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近两万人当中,16%的人愿意在情绪不好时聊天。

如今网吧、酒吧各种“吧”遍地开花,张美英也爱“吧”,给聊天室起了个温馨的名字――“聊吧”。这在河南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第一家。

随后,张美英先期出资两万元,交房租,请人帮忙店面装修,购买设施。大家集思广益,说“聊吧”和咖啡厅不同,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收获,要简单别致,古朴温馨……

在注册工商营业执照的时候,工作人员从没听说经营以“聊吧”为主,但最后还是按新事物进行了注册,执照经营内容一项填的是“聊天”,兼营的项目是“餐饮酒水”。

2000年10月6日“聊吧”开业。因为是新生事物,新闻性很强,聪明的张美英成功地“利用”了媒体,通过电台、报纸的宣传,许多人知道了郑州桃源南街有一个大学生开办的“聊吧”,内设吧台、茶水、信手涂鸦的墙壁等。

人说“万事开头难”,但“聊吧”却是开门红。房租、水电、税费、人员工资等每月要6000元,这并不愁人。第一个月持平,第二个月赢利4000元,第三个月竟赢利5000元……这让张美英兴奋不已。

2003年1月到4月,最高的一月能赢利1万元。“一般每月挣个三五千元,就是在非典时期,学校封校情况下,聊吧也一直在赢利。”张美英对记者说。

回想当初开业时,那时的张美英压力还真不小,但她还是心平气和地走过来了。“聊吧”这个新生事物,少不了一些是是非非。起初,有些人认为是精神陪护,也有人说,到这里的大都是有钱的贵族,是有“想法”的。对此,张美英认为“聊吧”与心理诊所不同,这里的聊友只是倾听,而且经营制度很严格,工作时间不准出门、不准留联系方式等,就是使有压力的人找到了一个缓解压力的地方。

商海搏击,当上公司的总经理

“聊吧”赢利,足以证明张美英的眼光独到,恰到好处的捕捉了商机。“在学校,我的《高等数学》学得不好,但《市场营销》还算可以。”张美英说。

从2003年3月起,手头有一定积蓄的张美英产生“扩军”计划,要么把“聊吧”做成连锁性的,辐射郑州乃至全省;要么另辟蹊径,开一个能摆到桌面上的公司。

学业太忙了,许多想法徘徊在心头不得实施,21岁的女孩子不免有些苦恼。

2003年6月的一天,在看一本杂志时,张美英忽然发现“商机”――商务智能电话,这是一种新型电话机,可手写输入,可发电子邮件,有日程提醒,具有辞典功能,总之方便快捷,能高效办公。杂志上说,目前这种商务智能电话正在全国寻求。

在这个信息时代,电脑在步步升级,手机越变越小巧,固定电话也该“革命”了,张美英非常看好这个产品,于是将电话打到北京,得知河南目前还没有商。

双休日,张美英到北京看样品,联系事宜。北京总厂看来了一个风风火火的小女孩,而且还是个大三学生,总厂负责人摇了摇头,说你很有个性,将来也许能成为商场的经理人,但我们不能把权交给你。

此时,张美英已认定这个产品的前景,是非做不可了。“我有没有能力不是凭口说的,还是看我的工作业绩吧。”张美英说。

洽谈的最终结果是张美英胜出。

2003年7月18日,正值暑期。张美英忙得不可开交,“聊吧”先交给朋友打理,她注册了一个公司――郑州海天红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张美英说,资金不全是自己的,有亲朋好友的相助。至于说公司名字为什么叫“海天红日”,她说有“海阔天空,蒸蒸日上”之意,这个名字她一连想了好几个晚上呢。

公司选址在郑州市金水路上的金源大厦,目前有员工十多个人,张美英任总经理,北京总部派过来一个区域经理,下设办公室主任、文秘、会计、出纳等。张美英说,公司的所有人员是从网上招来的,他们都很优秀,年龄也都比自己大,但大家都习惯喊自己“张总”。

“张总”这个名词对一个21岁的大学生而言,是不是有些“刺耳”?张美英笑着对记者说,这其中饱含了一种肯定,一种对人生积极务实的肯定。

作为总经理,要担起责任。目前,公司一个月开支要2万多元,存有20多万元的产品。目前,在直销、经销、三种运作方式中,张美英加大了力度,目前整个销售前景看好,在河南省境内,已有信阳、商丘、南阳、濮阳这种产品。当然,商场如战场,面对竞争对手,张美英说要稳扎稳打,踢出前三脚。

可以说,此时的张美英已是身价百万。

大三女生当上了总经理,这条新闻目前已在郑州大学校园里传开,大部分同学心生羡慕,当然也有人表现出了担忧,张美英将怎样处理学业与事业的关系?

这个问题也让张美英头疼,怎么说呢,刚刚坐上总经理的“宝座”,就要开学了,而事业正值起始阶段。她先是给班主任老师说了这个难题,老师说:从一开始上课我就感觉你是一个很独特女孩子,你能有今天的成绩老师感到高兴。但下一步,要处理好学业与事业的关系,真不行了就先暂时休学吧……

服装公司广告设计范文2

北京的5月是美丽的。

沙尘暴没有了,晴朗的天因为昨天下过了雨,泥土和空气中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林墨吟背着那个大黑包钻到地铁里去找工作,已经有半年时间,她一直在这种状态下游离着,钱不多了,她想给自己买件夏装,没有舍得。

身上是一件男式的格子衫,加上肥大的牛仔裤,她真是北京的异乡人,奔来奔去,因为人瘦,更显得那件衣服肥大。

人多的时候她就坐在角落里,人少的时候她就靠窗,大多时候,她会像沙丁鱼一样在地铁里被挤成一条,遇到马腾的时候,她正是一条的时候。

人很多,马腾说,我们好像是一条条沙丁鱼。

她抬起头,看到一个清秀俊郎的男子,如那些上班族一样,手里提着一个电脑,穿得干净整洁。

她笑,露出一颗兔牙。他也笑,他的牙齿真白。她想,这样洁白牙齿的男子总给人好感。

那是他们第一次相遇,林墨吟记得那个男子有很白的牙,还有,他给她挤出一方小天地,用手圈住她,他高她一个头,她正好在他臂弯里。

不过几分钟而已,却给了她极温暖的感觉,在北京一个人漂久了,一点点温暖就足够让她心里泛上淡淡的甜来。

第二天,她早早起来,为的是赶上那一班地铁,在心底里,她是希望再次遇到他的。

果然遇到,一如昨天的清秀与俊朗。

他们开始聊天,她笑他的口音,很明显是南方人,而她是东北女孩子,用她同学的话说,一张嘴就是大耧子味。可他说,你的声音真是动听。

这是第一次有男人说她的声音好听,他的气味也让她迷恋,他好像用了香水,有槐花的味道,淡淡的,微凉的,她贪婪地吸了几口,真是好闻。

这是一个讲究生活品位的男子。

那一周,林墨吟是快乐的,因为,她觉得心里装着什么东西,轻轻一点,就是满树盛开的花,那花,就叫喜欢吧?

这个春天,因了这个明亮的男子,林墨吟觉得真的到处都是槐花香呢,她轻盈地跑着,不再觉得辛苦,每天7:40,准时出现在地铁里,然后相视一笑。

那,应该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吧?

林墨吟找到了一份很辛苦的工作,要三班倒,是在一个服装公司做广告设计,常常会工作到深夜,最影响她的是不能再准时出现在地铁里了。

有时很晚下班,她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地铁里,忽然觉得很茫然。

她想起马腾的味道,槐花的味道,清新黑亮的头发飘散在额前,池有多么饱满的额头,即使他一个眼神亦让她心动,她想,那就是爱情吧?

可是他们只是过客,彼此遇到,一个月而已,他还能记起她来吗?

那天,为了再次遇到他,她请了假,早早地出现在地铁里。

看到马腾跑过来的时候.她的心跳着,脸也红了。

马腾说,好久没有看到你了,在忙什么?

她支吾着,我的班不太正常。她想,是不是应该告诉他,她喜欢他的气味呢?

他们离得很近,只有几厘米,甚至,他听得到她的咚咚心跳。

她不知道,他为了等待她,天天这个点来坐地铁,而他根本是不坐地铁的,他自己有车,只是那天车坏掉了,他跑来地铁,结果遇到她。

他忘不了那双清纯的眼睛!梳着马尾的女孩子,背着一个大兜子,穿着格子衣牛仔裤,正是他最喜欢的类型!

他想,应该告诉她,他是为她才来地铁的。

但她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上司打来的,公司有点状况,她的策划案丢了。她说,别急,我马上过来。

本来,她是想告诉他她喜欢他的,可她急匆匆地下车,然后一路跑着走了。

他看着她的背影发了半天呆,他想,人和人的缘分也许只有这么浅吧,他以为她那么跑是去找男友的,因为她那么好看的女孩子,怎么会没有男朋友呢?

她并不知道,明天,他就要回台北了,他在大陆的工作已经结束。

第二天,林墨吟匆匆跑向地铁的时候,发现再也没有那个清朗俊秀的男子了。

昨天晚上,她和老板莫名其妙地吵了一架,老板炒了她的鱿鱼,她也正好不想要这份没日没夜的工作,重要的一点是,她想和他再乘那一班地铁,那班地铁.应该开往幸福吧。

她来来回回坐了两次,都没有遇到他。

她很失落,她想,他病了?还是有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担心让她感觉不安,她这才发现,自己是这样在意他。

可她居然什么都没有,他的电话、电邮,他是做什么的,她一无所知,她只知道自己喜欢他,喜欢他干净明亮的眼神,喜欢他偶尔拿一本《美国国家地理》看,那也是她喜欢看的一本书。

一连10天,她准时出现在地铁里,但她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让她非常绝望,是的,那种绝望非常刺骨,一点点揪起的心,仿佛被哽住一样,她在心里想他的样子,为的是不让自己忘掉。

半年后,她回到苏州老家,在一家台资公司上班,她渐渐忘掉了北京。但北京有一样东西,她刻骨铭心地记得,那就是地铁,苏州没有地铁,苏州有的是小桥流水。

再过两年,她遇上现在的男朋友,两个人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两个人都不小了,男友也是从北京来的,他们经常谈起北京,比如天坛故宫,比如长城和那些老胡同。但她没说过地铁,她曾经的地铁,两个人的地铁,四目的纠缠。

此时她终于明白,那四目的纠缠和喜欢一定是爱情,没有爱情,哪来的纠缠呢?

她很后悔没有勇敢地把自己的爱情说出来,爱,的确应该大声说出来,否则,后悔的永远是自己。

半年后她结婚,她提出去北京蜜月旅游。男友说,好啊,我们去重温年轻时的梦吧,因为做过北漂的人都会怀念北京。

而她怀念的,是那年、那月、那个人!

从北京蜜月回来后,公司提升她为业务主管,马上要有台商来投资另一个项目,她负责接待,因为这个项目将来是她主管。

客人住在苏州饭店,她去请客人吃饭,因为客人想吃苏州小吃,然后夜游寒山寺。

此时的她已经是白领丽人,穿几千块一套的宝姿,不再是牛仔裤格子衬衫。那两件衣服她一直留着,也算个纪念吧,主要是,当初遇到他的时候,她就是穿着那身衣服跑来跑去的。

敲客人房门时,屋里的人说,请进。

很熟悉的声音,她想,这个声音,是在哪里听到过的。

她进去,看到一张脸,刹那间,内心似冰河开裂,心,硬生生地疼着。

怎么会是你?

他们几乎同时说。

他变了,微微的胖,穿一件极妥贴的西服,那时在地铁里,他亦是穿着灰衬衣牛仔裤的。

林墨吟,他叫起来,真的是你?

林墨吟的眼泪差点落下来,隔了山隔了水隔了这多年的光阴,他居然还叫得出她的名字?

她并不知道,她的名字,是他心里的刺青,那年走后,他跑回过北京找她,如她一样傻,天天7:40坐那班地铁,来来去去,只为能遇到她。

他来大陆3次,只为找到她,但每次都失望而归。

他坐在地铁里时,她已经在苏州。

他们曾梦里几度相遇。

他们眼里微微泛出泪光,他说,看,我都有些老了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小baby都3岁了。

她说,我也是,刚结了婚,那年地铁里相遇,我还正青涩呢。

那时你梳着马尾,现在你是短发。

那时你的头发很黑,现在你烫了卷发。

他们平静地说着,好像说着别人的故事。

面前的茶凉了下去,他牵了她的手,走,我们去看苏州夜色吧。

那一晚,他一直牵着她的手,生怕一撒手,她就跑了。她带他去了观前街,吃了很多小吃,青团子,红团子,还有那香香的莲藕饭。

他说,我曾经想过和你吃遍北京的小吃呢。

我也想过,她说。

他们一直很平静地吃着,说着闲话,好像是昨天才遇到的人和事,好像并没有过去6、7年。

夜深了,林墨吟带着马腾去听寒山寺的钟声。正是深秋,一点点寒意在月亮下升起来,桥底的水兀自流着,一江春水,好像没完没了。

寒山寺的钟声响了,1下,2下,3下,她的眼泪落下来。

马腾从后面环住她,林墨吟,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是不是?

那是《半生缘》中曼桢说给世钧的话,过了18年他们又相遇了,如今他们过了6、7年才相遇,可是,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林墨吟反身扑到马腾怀里,失声痛哭,他们已然错过了,他们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月亮还是北京的那个月亮,人,却不再是北京的那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