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智能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同智能化管理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1

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使了家庭实现了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这些高科技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楼宇的智能监控,是指以建筑为平台,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为目的,将各种监控设备与系统通过组合或集成,构成一个综合性安防技术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楼宇监控系统相比,现代监控系统多应用传感器识别技术及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这种系统将更合理、更高效、更快捷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们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广智能楼宇技术,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发展主要分为两种趋势:将安防系统、楼宇自控、消防系统的数据整合,交由统一平台进行管理;还有一种将楼宇自控、安防、消防、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形成IBMS系统,一个平台控制5个系统。

目前,监控系统在智能楼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控系统涉及电学、通信学、信息学、光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综合性技术。本章仅就有关应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一般监控系统组成原理如下:

(一)系统组成原理

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是针对独立楼宇的安全防范技术,主要通过门禁监控和视频监控来确保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通过住户自我监督防范来确保整个楼宇的安全。

(二)监控系统结构

门禁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综合了各类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诸多技术。它是解决楼宇出入口实现安防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门禁系统结构

1、密码识别技术

密码识别:通过检验输入密码是否正确来识别进出权限。

这类产品又分两类:一类是普通型,一类是乱序键盘型(键盘上的数字不固定,不定期自动变化)。

普通型: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成本低。

缺点:同时只能容纳三组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很差;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安全系数稍高

缺点: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还是不高;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成本高。

2、卡片识别技术

卡片识别:通过读卡或读卡加密码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按卡片种类又分为

・磁卡

优点:成本较低;一人一卡(+密码),安全一般,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

缺点:卡片,设备有磨损,寿命较短;卡片容易复制;不易双向控制。卡片信息容易因外界磁场丢失,使卡片无效。

射频卡

优点:卡片,设备无接触,开门方便安全;寿命长,理论数据至少十年;安全性高,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可以实现双向控制。卡片很难被复制。

缺点:成本较高

3、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通过检验人员生物特征等方式来识别进出。有指纹型,虹膜型,面部识别型。

优点:从识别角度来说安全性极好;无须携带卡片

缺点:成本很高。识别率不高,对环境要求高,对使用者要求高,使用不方便。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4、视频监控设备的现状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组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工作方式;另一类是嵌入式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①计算机多媒体方式的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的普及化,为基于PC机的多媒体监控创造了条件。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PC机的多媒体监控主机综合了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录像机等的众多功能,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

b、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多媒体远程网络监控不受距离限制;

5、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1)视频监控系统(cctv)应提供独立的网络数据库和独立的网络系统,支持通过基于TCP/IP的局域网,或者通过Internent从远程通过登录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的Web页面对系统监控和管理;

(2)较强的扩容性,要求有足够的设计冗余;

(3)将强的兼容性,可兼容第三方产品;

(4)产品成熟,稳定性高,适应7×24小时工作;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

0引言

近年来,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新建了一批现代一体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建设目标。然而,由于在信息系统建设时对一体化运营考虑不足,多数国内建成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难以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1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概述

1.1枢纽的定义

从词义上讲,“枢”本义为门上的转轴,可引申为重要或中心的部分;“纽”为器物上可以抓住而提起的部分,可引申为有关全局的关键。“枢纽”在《辞海》中解释为“比喻重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

1.2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及管理活动

在以往研究中,对于客运交通枢纽功能的划分较为模糊且层次不清。为此,本文对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将其划分为核心功能和附加功能两类。核心功能指枢纽的交通功能,而除交通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则统称为附加功能。

1.2.1核心功能

⑴换乘“换乘”就是人员转换运输工具的行动。枢纽功能中“换乘”定义为旅客在不同种类交通方式之间转换的过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种交通方式间的转换,涉及旅客再次安检及检票(如浦东机场转机时,从一号航站楼至二号航站楼转机),亦视为换乘。上述定义的核心在于,旅客转换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是否会通过枢纽公共区域。⑵集散广义上“集散”可以说是客流从需求点到枢纽的汇集和从枢纽到需求点的分散。而枢纽的“集散”功能则特指车辆及旅客步行从枢纽外汇集到枢纽;车辆及旅客步行从枢纽到需求点的分散。故而集散可分为车流集散和旅客集散两类。即除换乘以外的枢纽其它交通活动。

1.2.2附加功能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在其交通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人流的集散,而旅客的大量集散必然会衍生出除交通以外的许多需求,从而产生了枢纽的附加功能。总结起来,现代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一般还担负着一定的商业、旅游及公共服务方面的附加功能。

1.2.3管理活动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实现必须依赖于有序、高效的管理措施,即通过多种管理活动,以提高旅客集散和换乘效率、乘客满意度,保障枢纽安全、高效、有序的运输过程,最终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结合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功能,将其管理活动总结如下:⑴客流组织客流组织功能主要包括组织旅客有序乘车,诱导乘客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为乘客提供票务、候车、行李托运和提取、信息咨询以及检票等基本服务。⑵停车服务停车服务指的是为公交、出租、长途以及社会车辆的停车服务,包括停车诱导、停车服务、寻车服务等,同时也需要为机场大巴、旅游大巴提供相应的服务,方便到达旅客的快速疏散。⑶旅客信息服务为旅客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满足乘客出行和中转换乘的要求。主要包括路径导航、换乘查询、运营信息、商业信息、旅游信息等⑷设施设备管理对枢纽服务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实时监控其运行状态,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⑸周边道路交通诱导对枢纽周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与市内交通信息平台对接,获取市内主要干道交通信息。通过对进入枢纽及驶离枢纽的车辆道路拥挤、通畅信息以及路线诱导信息,实现枢纽周边交通诱导功能。⑹应急管理实时监测枢纽内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迅速确认处理,维持枢纽内的运行秩序。⑺行业管理综合交通枢纽行业管理部门涉及政府部门、交通指挥中心、行业管理部门,枢纽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与这些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以及对行业发展进行规划等。

2信息需求分析

构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首先应对其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信息需求的产生源于系统的服务对象。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管理者、旅客、车辆三类。其中管理者通过使用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枢纽运营管理、协同调度、应急指挥等枢纽管理业务,也为旅客、车辆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还需要向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支撑其行业管理的交通信息;旅客通过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得所需的服务,实现自身的乘车、换乘、商业、资讯等信息化服务;车辆通过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取所需的服务,实现车辆停车诱导、路线诱导等信息化服务;同时,服务提供者(枢纽管理者)与服务对象(旅客、车辆等)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提升枢纽运营管理、乘客服务水平,促进枢纽智能系统的健康发展。

3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需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①各服务对象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需求;②枢纽管理活动的实现。所以,在分析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时,需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内容,需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需要从服务对象信息需求产生的角度,分析业务流程,得出相应的功能模块;另一方面,需要从枢纽管理活动的角度对其功能模块进行检验及完善。

4系统状态

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存在两种状态,日常状态及应急状态。由此可知,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行也应存在两种运行状态,常态模式及应急模式。常态模式下,枢纽人流到发均衡,故而系统运营目标是为枢纽内旅客提供满意度最大的信息服务;应急模式下,枢纽目标是引导枢纽内旅客的快速消散或到达指定点,故而应以枢纽系统最优为目标,通过日常运行监测、应急指挥、多交通方式协同管理等手段来实现;这两种模式状态是相互转换、相互联系的。日常运行监测发现突发或异常事件,系统自动触发应急模式,同时,应急模式下需要多交通方式协同调度的支持。系统状态转换如图1所示。

5结语

近年来一直不乏对于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然而,在系统的分析中往往脱离了枢纽的功能及服务对象,从而导致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中逻辑不清,思考不全面等。同时,由于未考虑枢纽的实际运营状况,对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不同状态间的切换也缺乏考虑。

作者:王书玲 杜豫川 刘新 单位: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国鑫,罗石贵,苗聪.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框架体系研究[J].公路,2012(5).

[2]田苗,丰伟.综合换乘枢纽信息协调平台建设框架研究[J].铁路信息化,2011(5).

[3]覃,龙俊仁,宗传苓.深圳市福田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1(5).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过去6个月内至少3个月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西方国家人群中患病率为l5%~25%,年发病率为0.8%。临床常常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常收到良好效果[1]。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门诊就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诊断标准符合《2009年内科消化诊断指南》的中诊断标准[2]。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42.3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平43.5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口服多潘立酮lOmg,一日三次,饭前20-30min口服;阿米替林10mg,一日三次。对照组单纯给予多潘立酮lOmg,一日三次,饭前20~30min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完全消失,观察4周后无复发;②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停药一周内复发;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09,P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一例女性病人的泌乳反应,没有出现腹部痉挛、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神经过敏、倦怠、嗜睡、头晕等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腹痛、腹泻症状发生。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欧美的流行病学高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19%-41%,我国某市一份调查报道,FD占该院胃肠病菌专科门诊患者的50%,F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构成 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主要是以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为表现,但经过检查并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医学上将这类患者从广义上统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naldyspesia,简称FD)[3]。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病程经年累月,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需要重视的是,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才能建立功能性疾病的诊断[4]。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主要是对症,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并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予以适量镇静药。其次是对症予以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药一般用于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促胃肠动力药一般适用于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FD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性有效。通常患者治疗后症状可以好转,但饮食不注意或休息不好就容易复发[5]。

多潘立酮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因此几乎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DA2)受体,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由于DA2受体也同样是胃肠道的主要受体,因此DA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多巴胺介导的胃平滑肌松弛。在胃肠道中,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作为一种促动力药,能增加消化道的动力,抑制恶心、呕吐。阿米替林为临床最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其药理作用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使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作用相似于丙米嗪,可使抑郁症患者情绪提高,对思缓慢、行为迟缓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能有所改善。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常用的有三环类抗抑郁如阿米替林治疗[5]。

研究结果表明,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上腹胀痛、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组痊愈38例,有效9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2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5.09,P

参考文献

[1]胡家露,樊代明.内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00

[2]刘新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异常[J].中华消化杂志,2010,22(5):44-45

[3]郭建强,谷成明.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9,40(1):58-61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儿童哮喘 热哮证 肺功能 中药咳喘合剂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6-0269-02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我院自制制剂咳喘合剂在临床应用已有5年以上,对儿童哮喘热哮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且副作用少,已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科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1月用咳喘合剂治疗儿童哮喘热哮证58例,并对其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6~14岁,平均8.2岁,病程6月~3年。对照组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14岁,平均8.1岁,病程6月~2.5年。两组年龄、哮喘发作程度、病程、性别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制定的诊断标准中的二级和三级者,中医符合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热型哮喘者。

1.3 纳入与排除病例标准

纳入标准:1) 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且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属于二~三级者;2)中医属热型哮喘者;3)年龄在6至14岁。 排除标准:1)合并肺部感染者;2)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属于四级者;3)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原发病所致哮喘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咳喘合剂(本院制剂,药物组成有蜜麻黄、杏仁、白前、蝉蜕、甘草、姜半夏、葶苈子、地龙、浙贝母、川芎、金荞麦、鱼腥草等,制剂批号:苏药制字z04000267),二级或年龄小于10岁者15 mL一日3次;三级或年龄大于10岁者20 mL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以西药美喘清(天津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25 μg/kg,每日2次。两组均以3 d为一疗程,用药1 wk后判断疗效。

1.5 肺功能检查

采用英国Micro Medical 公司生产的MicroLoop肺功能仪进行检查,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呼气容积 (FVC)、 最大呼气峰流量(PEF )、PEF变异率 (PEF%)的改变。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推荐的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为25%~35%,或治疗后FEV1(或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 FEV1(或PEF)增加量15%~24%。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 及t检验。

2 结果

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36.21%,临床控制显效率为67.24%,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分别为33.33%、64.81%和94.4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外因诱发,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其治疗一般均遵“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古训;辨证属热型哮喘者居多。我院根据名老中医经验配制成的咳喘合剂,具有宣发肺气、止咳平喘、通畅肺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作用,凡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且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属于二~三级者可对照中医属热型哮喘者以咳喘合剂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合剂中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及伪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其水或乙醇提取物及挥发油能镇咳、祛痰,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杏仁小剂量应用,逐渐产生微量氢氰酸,能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起到镇咳平喘的作用,又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使病变得到改善的功效;地龙有舒展支气管及抗过敏作用;川芎嗪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贝母、半夏、鱼腥草、甘草均有镇咳祛痰作用。诸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西药美喘清为β受体激动剂,是哮喘防治指南中推荐的治疗方案之一。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监理;措施;U415.1

1.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Architecture)、现 代 控 制 技 术(Control)、 计 算 机 技 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任务,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职责范围,以及监理机构与其它单位和部门的关系。

2.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业主间的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控制和管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业主间的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业主签订监理合同以后,首先是业主向其授权,然后业主再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监理机构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2.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主要任务

目前,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大部分未进行委托监理,因此,下面主要分析在施工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任务。

2.3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3)审核系统承包商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工程业绩;(4)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对比分析;(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6)帮助业主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2.3.1施工准备阶段

(1)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2)审核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3)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督促其做好技术交底;(4)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5)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6)监督完成 相关系(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7)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8)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2.3.2施工安装阶段

(1)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存在问题;(2)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3)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4)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的计量认可;(5)进行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2.3.3系统调试阶段

(1)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2)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3)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调试计划进度控制;(5)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2.3.4系统试运行阶段

(1)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2)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3)审核系统技术和人员培训资料;(4)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5)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2.3.5系统验收阶段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2)按设计要求和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及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3)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4)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5)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书;(6)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监理、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人员,则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加强专业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我充电,以适应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需要。

合同智能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O64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规模的扩大,技术的发展,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方而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此讨论和研究。

一、弱电智能化概述

1、功能需求分析与系统的总体设计。重点是掌握此工程的设计要求与系统的效能定位,就是以功能要求起始,其总体设计可以体现该工程的功能特色或者部分亮点;

2、弱电承包商的选用是工程成败的重点。按照弱电工程的特征与现阶段国内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成败的分析显示,一般以系统主承包商或是业主对各子系统实施整体协调、管理以及控制的工程实施方式较多,择用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是工程成败的核心。以某种价值来说,系统主承包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共同的有机结合。

二、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实施要点

(一)弱电智能化技术管理

施工单位需按照签订的合同与相关技术标准,于工程的过程中,把每个弱电系统与其各个子系统加之其他专业间的工程界面定位好,其中专业包含装饰、消防、土建、机器设备以及医疗。而且需要明确工种承包商、设备供应商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范畴,得以使各部门在各工程界面的职责部分落实,系统开通之前就需确定弱电工程界面,而且这属于弱电智能化系统中技术管理上的重难点之一,要确定整个工程界面,务必把设备材料供应,系统技术,设计加之施工这些界面确定。此外,因为弱电智能化工程设计关联专业面广泛,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审核设计图纸资料同时控制技术环节,特别要控制设计图纸与资料审核的部分,合同中的监控点表、设备清单以及施工图属核心部分,必须保障这三个的现实状况是相同的,并且图纸是需要能显示出监控点表上的各个监控点,设备清单上的设备数量、规格务必实现规定的标准,同时要和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相符,务必与图纸的要求匹配,且需时刻发现问题设定出相应的应急策略,实现保障工程工期不拖延,质量达标与降低返工,如此才可保证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完整性。

(二)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

(1)加强弱电智能化和土建、装饰、供电、照明、电梯、消防、医疗等专业的相互合作,一般来说,弱电工程属于一项配合工种,所以在施工现场务必和上述专业紧密合作以及协调,保证对应设备协调配合。

(2)按照节约成本的基准,需对所有弱电智能系统服务的技术人员、安装人员、调试工程师以及工程管理人员的人数实行合理配备与分配,在保障限制时间内完成工作的情况下合理划分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防止导致不必要的耗费,而且需对各个工作阶段的施工进程实施监控与联系,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无法限期完工的阶段,调动高效率的施工队伍加工,实现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对阶段的工作量,对每完成一个工序或一个工种的施工后,实施对应的安装与施工记录,便于查找。此外,当安装单体设备或接线、穿线时,务必需按照图纸中有关的标准、对应工程验收规范的标准租售隐蔽工程已完工交底检验,同时务必对单体设备实施测试,而有关测试需做好记录,做成相关的、完整的弱电工程技术档案以及资料,便于往后查阅与审核,得以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

(三)弱电智能化质量管理

而弱电系统质量的管理重点是表现在设计、施工、调试三个方面。设计上,必须检查且确定每项子系统的相关设计、设备选型、功能描述务必实现合同、业主以及功能标准分析的基准。施工上,需要根据施工技术与有关的施工检验标准对系统实施分阶段质量管理。调试上,于调试前,必须实施有关文档检查工作,按照设计、规范、合同的标准整合大纲,记录、检查、确认配备上述标准的每个测试数据,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根据规范与调试大纲的标准实施审查。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各阶段的管理措施

(一)施工前准备

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准备时期必须要对各个分项的施工图纸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审核,施工工程师应该对施工条件、质量要求以及施工范围有充分的了解。应该按照相关施工设备的性能、施工标准以及施工设

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要求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施工设备进行选择和使用。

(三)技术交底

机电施工技术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保障,在保证系统施工进度、确保系统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专业工程师相互进行了技术沟通之后,还应该对工程施工的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交底。系统工程施工交底应该有层次、分重点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常常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进行,同时应该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交底的内容一般有施工技术的选择、施工工艺的规范标准、系统工程质量安全要求等。技术交底作业应该由系统工程主要技术负责人分层次的展开,从上至下直到基层施工技术人员,同时必须要保留相关资料和文件,并通过交底技术人员签字确认,之后再归档保存。技术较低工作是为了提出更好的施工安全措施,从而避免在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质量风险,其中主要包含的项目有:大件物品的运输、高空作业、大型设备的调试以及其他风险较大的施工作业。

(四)资料整理

施工资料指的是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合同签订到正式开始施工,再到系统工程竣工的全过程的详细记录。施工资料必须要做到全面、准确,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和仿制,不得丢失。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必须要

着重的进行记录和保存。

(五)交付前准备工作

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的推进,当施工作业即将交付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调试工作,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顺利运行,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检测标准以及检测计划。工程检测工作必须要结合工程技术文件、施工设计、洽商记录以及产品技术文件来开展。检测计划的制定必须要与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相符合。当办理委托手续的过程中,必须要向相关检测部门提供竣工文件、设计文件以及合同技术文件等。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做好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

(六)工程实施阶段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必须要对项目的整体性进行掌控,对于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以及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外部环节之间的联系要有充分的掌控。

(2)注重动态管理,对于系统工程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应该动态的对其内部各要素进行“计划一执行一控制”的调整,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工程内部各个要素在静态管控与动态调整中不断的完善和推进。

(3)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手段,对管理信息数据进行量化,同时把定性与定量经验相融合,从而构建起系统管理模型,经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工作来进一步的提升系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实行开放式的管理结构,注重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

(七)验收阶段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验收环节我们必须要着重处理好系统工程资料审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系统设计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其进行审核;另外还应该组织第三

方测试机构会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弱电智能化的应用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增强而越来越广泛,在弱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从技术和施工两方面出发,加强智能化管理,才能使弱电智能化系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