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文1

【摘要】借助科技创新驱动,达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不仅是一个关键的理论以及现实问题,同时还是社会发展大局的主要战略选择。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科技创新 驱动 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党的十报告当中明确指出,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由一个核心的思想,变成我国发展和面向维护的主要战略。这也表明我党对于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特点的掌握。利用科技创新驱动,达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因此,下面进一步阐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将推进自主创新当作主要环节

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获得发展先机以及主动权,最基础的是借助科技力量,最主要的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拥有较强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可以在世界竞争不断加剧中掌握主动权,实现创新型的国家。从而朝着世界科技抢过迈进。自主创新,既能够理解成一种科技创新的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和创新的途径。在十报告当中明确的说明,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这个道路,将全球视野计划加快创新。提升原始和集成创新,同时引入并消化在进行创新的能力,还要重视协调创新,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创新能力。所以,坚持走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不仅要适应全球发展的浪潮,依照科技规律,同时还要发挥四个优势,也就是汇聚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结合各种经济成分的体制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还有使用两种资源和市场开放这一优势,进而走出一条赋有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

一、培育创新文化当作动力

国家文化,和科技创新拥有相互促进和激荡的紧密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着创新事业,而创新事业又激励着文化创新。由于经济和科技以及文化三者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突出了创新文化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进入新世纪之后,一批主要工程和项目捷报频繁传播,实验快堆,超级计算机和杂交水稻这些领域创新成果纷纷涌现,这也反映了创新文化的厚积薄发,凸显了创新文化富有的内涵,均是由创新文化思想作为支撑点,重点培养创新文化,不仅要主动让创新变成一种习惯,给社会经济发展内部动力以及整个社会的普遍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弘扬由爱国主义当作中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当作中心的时代精心,提升对于创新文化的信心以及自豪感。这样才能够让创新融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变成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加快军民融合当作主要依托

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全脱离以往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让社会能够迈向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这个路径,这就一定要解决军民分割和自称系统的这样的模式。经过国防创新系统和知识创新系统以及技术创新系统,还有区域创新系统,中野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协调合作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培养出一批军民兼容的战略新兴产业,占据科技至高处,将促进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让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真正的融入到社会经济体系当中,让其直接应对源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能够帮助改进构造,增加收益。在融入社会经济系统当中之后,和国防以及军队构建有关的主要产业以及广大中小规模企业将会直接进入到武器装备市场,得到生产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主要产业调整振兴,同时还能够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针对抓变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关键。采取军民融合式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多种民用资源当作国防以及军队建设服务,不仅能够拓展国内消费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带动一二三产业合作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探索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转变成科技创新驱动,要求产业政策要更加偏向于宏观导向性和指导性,主要在于要支持产业系统科技创新,找到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模式,这样才能够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给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文2

Abstract: The land area of the central city is small.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gradually formed "the central city incub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ound four districts" mode. The article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it mainly summarizes the methods of develo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in center of Tianjin.

关键词: 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启示

Key words: City Center;small and mediun sized enterprises;innovation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001-03

0 引言

2010年9月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大会,这是天津经过认真调研、深思熟虑,面向“十二五”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列,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代表着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达到2176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63家,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巨人“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其中,天津中心城区作为天津市的核心经济区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等六个城区,2011年GDP总量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六区区级财政收入总额达到了166亿元,是2006年的2.864倍,为更多财政向科技等产业倾斜提供了充足保障。虽然中心城区土地面积狭小,但地理位置优越,商贸商业发达,所以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创新经验和着法,现分析如下:

1 探索飞地模式,探索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空间的瓶颈

中心城区最大的比较优势源于土地,而最大的瓶颈依然是土地。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商贸商业繁荣,写字楼林立,服务业发达,土地寸土寸金,十分稀缺。也因为土地面积小,土地使用价值高昂,所以在发展科技产业的时候遇到了最大瓶颈也是土地。中心城区孵化,环城四区转化,已成为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与模式,这其中固然有创新研发小试、中试等内在科研规律对产业化空间的动力驱使,但更多的还是企业对生产制造成本核算的客观考量。

在现行行政区划体系下,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瓶颈,中心城区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红桥区就开了个好头。2010年4月28日,红桥区政府与山东省德州市政府联合成立了红云高新区领导小组和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决定采取“政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设“七局一办”,由红桥区和红云高新区管委会共同负责高新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等事宜。双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会晤,并提出创新性的利益分成机制,红桥区与庆云县共同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落户高新区的企业所形成的税收双方进行分成,实现互融互惠、合作共赢。

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异地联合开发区,是天津市与山东省发展飞地经济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环渤海区域产业相互配套、功能相互衔接进行的大胆探索。

河东区与宁河县也探索性地开展了尝试。2010年9月,河东区与宁河县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决定建立东宁高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小巨人产业基地。该产业园座落在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内,面积2平方公里(3000亩),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面积126万平方米,公共配套面积14万平方米,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区、软件开发产业区、环保技术产业区、生物技术产业区、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产业区、其他产业区和公共配套区7个功能区。

2 老旧厂房楼宇盘活改造,为科技载体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中心城区以前很多区域是天津市老工业企业聚集地,随着工业战略东移计划的实施,许多工业企业外迁,大量工业旧厂房闲置,面临改造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这个大背景下,很多城区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战略,利用厂房迁移后的空闲场地新建一批科技楼宇;对老工业区、闲置废旧厂房投资改造,提升一批标志性载体;对不适合城区产业定位的通过政策引导更新转变,想法设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和平区鞍山道科技金融大厦前身是天津警备区招待所,2012年和平区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引导社会企业家投资2500多万元进行装修改造,提供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金融产品推介、企业上市等一站式咨询、代办服务,重点打造路演推介服务平台、企业项目信息资源库、投融资服务平台、专业中介服务平台、交流培训平台、行业发展平台等。截至2012年6月底,已签约入驻科技总部、金融机构20多家。

河北区绿领产业园前身是天津纺织机械厂厂房。该厂始建于1946年,随着本市工业布局调整,纺机厂外迁建厂,6.1万平方米厂房被闲置出来。2011年初,经河北区政府批准,绿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与天津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整体租赁闲置资源,用于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利用老厂房发展新产业。通过创意策划、腾笼换鸟,对老厂房进行整修改造后,载体面积增加到10万平方米,成为新型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标志性园区。截至2011年底,园区已聚集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照明、新型能源、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了传统仓储物流和加工业,产业结构、从业人员、产值税收的层级均得以显著提升。

河西区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原为天津市第二监狱原址,总占地面积15732m2,建筑面积10400m2。2010年12月河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出资注册成立孵化器管理公司,投入1700万元进行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软硬件升级改造工程,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房租减免力度,搭建了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管家式贴身服务”。

3 充分发挥区街优势,推动街域经济与科技产业协作发展

街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和亮点。区街一级地理面小,工商、税务等服务功能全,易于形成文化和服务范围,在发展科技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11年以来,河西区尖山街努力为驻街企业服务,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尖山街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发展纳税经济促进街域经济发展,不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楼宇经济发展,进而带动企业落户尖山地区的工作思路。该街实施了“重点企业优先服务、新兴企业跟踪服务、中小企业大力服务、科技企业贴心服务”的工作举措,2011年一年引进10多家高科技中小型企业。

南开区鼓楼街加快转变街域经济发展方式,依托街域资源,在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经济实力和水平。截至2011年底,该街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同时,按照市、区有关部署和要求,鼓楼街将发展楼宇经济与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加强与楼宇主办方沟通,做好楼宇资源开发利用,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进驻,掌握进驻企业第一手资料,为入驻企业提供优惠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二者互利共赢。

4 不断提升金融、商贸等中心城区优势产业创新实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创意的注入,天然地与科技相同,与创新相连。在注重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的同时,天津中心城区也注意促进金融、物流等服务业转型升级,成为科技服务企业。渤海商品交易所成立于2009年9月,坐落于河北区意式风情街,是我国第一家现货商品交易所,也是河北区高端服务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成立2年以来,注重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继推出原油等18个现货交易品种,2011年全年实现1.2万亿元的交易额,缴纳所得税和营业税7000多万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现货交易平台。以董事长阎东升博士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团队首次提出并实现了现货交易模式,并将此创新成果申请了中国专利和PCT国际专利;通过构建市场服务网、资金结算网、仓储物流网和信息网,服务于实体经济,体现现货交易、实物贸易、电子商务功能。企业成立以来,河北区科委多次深入企业,积极提供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目前,该公司正在准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小巨人”。

5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推科技企业

红桥区把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2011年,先后走访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并成功与四所大学和民盟天津市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促成十几个项目在红桥区企业落户。成功创建中心城区唯一的“院士专家工作中心”。整合吸纳全市的科技资源,建立“专家人才库”、“科技成果库”和“仪器设备库”,建设“红桥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高高效快捷服务。促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沙龙正式成立,搭建起企业间相互学习沟通的桥梁。

河西区科委组织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志勇教授带领专家一行,赴河西区环渤海宜家网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并就双方产学研合作事宜进行了充分沟通。河东区已搭建帅字号企业研发中心25家,先后与南开大学、财经大学、北京航空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充足外脑。

6 将大项目、小巨人、亿元楼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工作联动机制

2011年,红桥区为保证五座亿元楼宇的打造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确定了各楼宇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协调推动虹桥科贸大厦四家单位搬迁工作,引进滨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和结算中心;二是完善金兴科技大厦硬件提升改造工作,进行业态调整,引进一批优质企业;三是推动卓朗科技引进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四是促进木箱一厂改造提升和腾笼换鸟,将其作为意库创意产业园的分园,引进一批创意企业和科技企业;五是利用育英职专引进天津城建设计院,并将其并入科教产业大厦亿元楼宇范畴,促进富康时代公司和重方科技尽快成长,增加税收。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文件汇编.

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文3

问题在于“技术与经济两张皮”而非“科学与经济两张皮”

笼统地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事实上混淆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技术开发的目的则在于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技术开发必须要和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从比较短的历史时段来看,科学与经济的“两张皮”是正常现象,基础研究的探索本来就具有前瞻性;但是从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的重大突破会带来新的产业变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并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因此,“两张皮”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与经济两张皮”,而不是“科学与经济两张皮”。我们出于国家长期发展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一项科学研究都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两张皮”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两张皮”的提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背景就是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属于两个不同体系,各自接受政府指令完成自己的任务,不需要互相结合。

为了解决“两张皮”,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思路是将科研机构和人员推向社会和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先是鼓励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校办企业,后来又将一大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改制为企业。应该说总体上这一思路是成功的,在这一轮改革中,“技术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联想、方正、中兴等著名企业都是源自此次改革。

但是,这一轮改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高校办产业、科研院所改制后,出现了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力量不足等问题。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两张皮”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表现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地源自政府资助,而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则明显有所下降。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外部研发支出比例明显降低。2005 年由企业委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占企业总研发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4%和1.07%,2012年分别下降至3.4%和0.62%。

由此可见,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与改革开放初期大不相同。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前者则是我国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第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在解决“技术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同时,把很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和机构也推向了社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的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能力。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恰恰就是在重建和强化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科学与经济两张皮”,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同时,尽管技术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但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两张皮”问题,而是现有体制下企业创新能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没有区分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同,因此在科技政策导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两难”问题。例如,一方面提出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要高校剥离校办产业;另一方面,又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科研人员提高成果转化率。两种思路混合在一起,常常使高校和科研院所无所适从。

从“科技成果转化”转向“企业引领技术创新”

既然“两张皮”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策思路也应该随之改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支出已经占了全社会研发支出的76%以上。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则越来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政府科技项目,能直接转化的技术成果比重不断降低。因此,不能再用改革开放初期以科研单位改革为主动力和主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思路,来解决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主要动力应转向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引领技术创新的作用。对“科学与经济两张皮”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急于在短期内解决,应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关注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对确实有潜在商业化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以由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筛选、转移和转化。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放活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引领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简政放权,通过适度削减产业化和应用研究项目资金预算,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干预和扰动,使企业在创新活动决策中成为真正的主体;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可以用来为创新型企业减税,尤其是要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抵免所得税政策。同时,对确实适合企业承担的资助项目,其经费管理制度应区别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实际情况,给予企业更大的自。

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 科技基础条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1-25-2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Qujing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Shi Jiachun

(Quji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Qujing Yunnan 655000)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Qu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s of Qu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bas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1 曲靖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十二五”以来,曲靖市把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整合集聚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2个,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7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机构1家,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2家,科技培训服务机构1家,行业科研院所4家。现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6个,产业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5个,企业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71个[1]。全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面的科技资源,为社会提供科研条件、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信息咨询、企业孵化等专业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水平,突破了一批产业核心技术、降低了创新成本、提高了创新效率。

2 曲靖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存在问题

2.1 平台数量少、布局尚欠合理、层次低。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数量不足。据2014年统计,全市895户企业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仅303户,设立研发机构的72户,以培育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仅1家。二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覆盖面窄。曲靖市几个重点平台主要分布在农业、环保、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则较少覆盖。三是布局不合理。从地域分布看,平台主要集中在曲靖城区,县市相对偏少,发展相对不平衡。四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水平低。现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国家级目前还是空白,省级有37个,整体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成果少、服务水平低。

2.2 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曲靖市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还没有形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手段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市场经济氛围不浓,科技资源的利用率较为低下,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内设的研发机构受企业规模、实力、科技人员创新素质的影响,服务能力不强,难于对企业或相关行业形成有效的创新支持。

2.3 扶持政策有待加强。曲靖市虽然也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但还没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如每年财政预算安排150到2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但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相关部门认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奖励补助政策,大多数企业因科技投入风险的不确定性而不愿投入,相当数量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金瓶颈现象十分突出,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等方面政策还有待建立完善。

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浅谈;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新技术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采取多种促进科技进步措施。如国家科委负责实施生物技术、信息、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五个高技术研究的“863”计划,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和开发。同时我国农业在实现商品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正转向高产、优质、高效并重发展。但从研究领域看,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城市的传统工业,缺少对传统农业改造的研究和探索。这严重阻滞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我国对农业的科技创新还不够快。但我国增加了对其的研究与发展投入,逐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1农业科技创新

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各方面的问题都很重要。一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二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农业安全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1.1农业科研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多系统型体制,简称“四个方面军”,即国家、地方(省和地市)、高等农业院校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科研单位等组成。他们各有各的分工和范围。截止2003年底,全国从此业人员9.57万人,科研5.7万人,生产经营2.57万人,省属机构47186人,地市属37502人。目前,全国高等农业院校60余所。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好,涉面越来越广,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1.2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的整体情况

50多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级农业科研单位认真贯彻“理论结合实际,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方针,不断努力,为我国“三农”和农业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查阅《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得知,从1964-2005年期间,全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农业和综合性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单位和部分企业等,共取得国家奖励重大农业科技成果1631项。其中种植业占的最多,1207项,74%。在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中,动植物新品种类成果占49.2%,应用技术类32.3%,新产品类18.3%,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动植物新品种类占27.5%,应用技术类45.6%,新产品类11.4%,软科学和应用基础类15.5%。结合获奖范围可看出,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多,发展方向广,但不足的是大奖项较少,国家奖励的农业科技成果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获奖等级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存在后劲不足,创新机制和体制不顺等问题,科技创新还不能全面支持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1.3农业科研成果与转化

科学技术是潜在生产力。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根本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只有把它应用于生产实际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就此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也作出相当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它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转化率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70%-80%,远远高于我国。分析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存在问题,主要是科研成果自身的障碍因素,及农民对成果吸收转化的障碍因素等。

1.3.1农业科研成果自身的障碍因素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无效供给;农业科技成果研究周期长,利用周期短,导致适用技术供给相对缺乏;农业科技成果低偿或无常偿转化,影响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农业科技生活转化的周期长,影响成果推广的速度。

1.3.2农业方面的障碍因素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高素质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现角色转换,留守人员多年纪偏大,妇女居多,文化素质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现行的农产品价格体系,致使农业比较效益变差,农业科技投入缺乏外部刺激和内在动力。所以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缓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2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创新走向大众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已成为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将产生巨大生产力,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2.1信息化趋势

农业创新发展已与信息化密不可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60年代开始,80年展,90年代,已成为时展趋势,与此相关的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产生深刻影响,气象和病虫害测报预警、精细灌溉、精准施肥等将以全新面貌出现。

2.2智能化趋势

在农业中运用智能技术,对复杂的过程进行量化和集成,综合和分析,达到科学认识和决策管理,基础是系统的模拟模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水循环(SPAC)等模型研究;随计算机技术发展,农业专家系统(AES)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长足发展;1996年,国家863计划设置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在农业应用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已建立了虚拟土壤–植物系统实验室,在虚拟玉米方面得到很好应用。这些与国际接轨的成果,标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3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趋势

动植物育种,微生物发酵、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必形成一个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将使农业进入一个高生产率、高效率和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

2.4集成化趋势

随技术进步,农业技术分散性会减弱,慢慢走向规范化、集成化。

2.5可持续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创新;趋势;预测

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计算机技术被发明应用之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短短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带动了整个工业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创新。以下本文就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期间的技术创新进行探究分析。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其给社会所带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科技技术,极大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目前,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先进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1现代微型处理器。总所周知,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为此对处理器的技术改进是计算机技术中的重中之重。从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正向着越来越小的体形发展,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处理器已经相当小,但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微型化处理,受一些量子效应的影响与限制,目前处理器中所采用的紫外光源由于波长过短,已经不是适宜再应用在计算机处理器技术中,为此,我们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计算机处理器的研发技术。

1.2纳米技术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使得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与处理信息速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当前大多数计算机仍然是采用电子元件作为数据信息处理的基础元件,而电子元件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较为欠缺,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纳米元件,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元件的集成度,使得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1.3分组交换技术。通过分组交换技术将要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割,使其成为长度相等的数据段,然后再每段数据的前面加上相应的信息,来对数据发送的位置进行标识,然后根据这个标识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采用逐段的方式对通信链路进行使用,使得通信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2、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预测

按照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还会在未来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在此,笔者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测,认为计算机技术会向着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改革,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水平。

2.1大力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有效的打破当前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性能限制,从而发展出生物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的性能得到质的飞跃,而这种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纳米技术不受计算机集成以及处理速度这两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该项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以产生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无论它们的运算速度,还是它们的存储能力都远远超过目前的计算机。

2.2改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当前计算机在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是进行多任务的并行计算,这样可以利用同一台机器进行多个任务的处理。为了提升当前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应该重点发展集群性的计算机系统,强化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兼容性。

2.3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用实现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再加上各种软件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更是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目前软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信在未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软件技术会更加完善成熟,从而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更好的提供服务。

2.4多媒体性能。多媒体性能的开拓与进展把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转换器诸多互联网需要的设施的技术明显提高,其中包含有用户端、内存、图形片诸多硬件性能。互联网使用人不再像原来一样被动地接受解决信息的形态,而是更加以踊跃主动的形式来进入现在的互联网空间。除此以外还有蓝牙技能的发明运用,令多媒体通信技能无线电、数字信息、个人区域网络、无线宽带局域网等快速更新。基于新一代的互联网络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结合以前的各类多媒体工作,便可以令PC无线网络发挥得淋漓尽致,兴起互联网新时期的潮流。多媒体性能数字化是促使将来技能扩展的主要方面,数字多媒体芯片性能就会变成将来多媒体性能生命里的核心。

3、创新是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永不衰竭的源泉,那就是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下,才促使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相关的产业技术不断发展,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巨大的转变。而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中,要注意结合实际需要,并注重与传统产业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缔造发明许多有关计算机科技用品的假设都是因为受到社会需要而产生,但是与此同时,又受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比如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组织的规模等也会对计算机科技的缔造产生阻碍。另外,传统、专有、封闭的科技体制的文化、构造、机构产生了与计算机科技体制相似的由专有发展到开放的变化。由此可见,计算机科技的缔造基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及需求也带动了计算机科技的缔造,是协调合作的。计算机科技的迅速发展,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比起人们需求还要多的有效科技。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些,都依赖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在软件、互联网、纳米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必将会实现高速化、智能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计算机技术,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