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一对一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一对一教育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1

关键词:伊顿公学;教学管理方式;中等教育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借鉴他国有益经验以解决本国教育问题,这是教育者关注国外名校的初衷。

作为世界顶级中学,英国伊顿公学以其悠久的历史传世。骄人的教学佳绩、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当今中等教育界闻名遐迩。

本文旨在对英国伊顿公学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简单剖析,从而为我国中等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伊顿公学简介

伊顿公学(EtonCollege)位于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创办于1440年,是世界著名的寄宿制男校。和中国的“初中+高中”模式不同,伊顿公学把这两者融为一体。入学初,学生大约为13岁,经过5年的学习生涯,毕业时18岁,正好可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伊顿是全寄宿制教育,無论家里远近,概无例外。

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大都成绩优异。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这里曾造就了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还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等众多知名人物。

二、教学管理剖析

伊顿公学的教育制度,建立在对孩子心智的体会和启发上。学生的肩膀上不会整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他们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被抛弃,也不会在小小年纪盲目攀比,或者要么狂妄自负,要么自暴自弃。伊顿公学是这样做的: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对不同个性和才能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的循循善诱,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探索、确定未来的方向。

(一)师资配备

伊顿公学虽然名为“公学”,但它是十足的私立学校。凭借充足的资金,伊顿配备了精良的实验室、现代化的电脑网络和优良的体育设施。更重要的,伊顿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例远高于普通公立学校。

根据伊顿公学2004年人员设置手册,当年度该校有教职人员249人。专任教师165人,其中:艺术5人,古典14人,设计6人,神学7人,经济和政治8人,英文17人,地理8人,历史与艺术史14人,数学23人,现代语言26人,音乐7人,体育5人,科学25人。另有其他教职员84人,其中:住校天主教牧师1人,安南伯格学者1人,教学助理3人,非全职教师17人,教学中心职员3人,犹太语教师2人,访问音乐家57人。伊顿每年招收约250名学生,5个年级共计1250名学生。据此,伊顿公学师生比例约为1∶5。

以笔者所在的清华附中西安学校进行对比。本校同样也是全寄宿制学校,初高中6个年级共计66个班,平均每班学生40余人,全校学生总计2780人。当前本校有各科专任教师191人,教辅人员10人,教职人员共计201人,师生比例约为1∶14。

可能有人会认为伊顿公学属于顶级私立学校,财大气粗,不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两校在师生比例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还是令人非常震惊的。全国的寄宿制中学里,本校尚且属于师资力量比较靠前的学校,对于基础条件更差的农村寄宿制中学而言,师生比例更不容乐观,教师承担的教学责任更重,教学质量必然也更为堪忧。

师资配备是导致教学质量差异的最为显著直观的一个原因。我国寄宿制中学专任教师配备不足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严峻事实,加强师资力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必然之举。

(二)分级分层

1.分级制

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时的第一个成绩起,学校根据学生在各个学科的不同水平划分出等级,一般来说是14个级,较小的学科可以相应较少,每个等级设计相应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每个科目上的强弱,决定学生在该科目上应该放在哪一级。进入1~4级,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拥有超强的天分和能力,老师只是简单引导,主要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进入5~9级,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天分和能力一般,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创造性。进入10~14级,则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天分和能力较弱,对于这些学生,老师会极为耐心地进行指导教育,甚至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学生单独设计教案,让他们以能够通过考试为第一要义。细分的1~14级并不是固定的,学生在考核中有所进步,表现突出,可以提级;在考核中退步,则会降级。

这种分级制不仅可以一般性地鉴别每个学生的素质,而且可以深入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侧面,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国中学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将学生整体划入“快班、慢班”或“重点班、普通班”,这种分级制相对粗枝大叶,并且比较固定,甚至一成不变。显然,伊顿公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的压力大大减轻,它鼓励的是良性竞争,而非恶性淘汰。

2.分层制

分层制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通过考试,更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知识人”,为将来进入大学和工作奠定基础。

英国有全国统考,但相对比较容易。作为名牌学校,伊顿公学更看重自身对学生质量的把握。因此,伊顿有独立的考核——伊顿考核,学校坚持自己设计、自己出题、自己评分,这种考核的难度要比全国统考难度大很多。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会拿出一半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常规教材的讲授,主要是通识教育,用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通过全国统考。教师会拿出另一半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授超出“教学大纲”的知识,主要是专业教育,以使学生掌握更专业的、提升性的知识。通过伊顿考核,也必须以专业教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在学年设置上,前三年学生主要学基本课;在后两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好地与大学教育衔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计划

学校在选定教材后,会由各系主任根据教材制订出自己本科的教学计划。每年9月1日,学校会将教学计划和教材一道发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手里。教学计划是如此清晰、明确,以至于虽然时间只是当年9月,每个人其实已经知道明年3月的某个星期,将上什么课,甚至留什么作业。

因此,当学生拿到教学计划,他就有了相当大的主动性,他们不必只是盲目地跟从教师的时间表,仅仅“等待”上面布置下来的学习日程,而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项与短处,自己调节学习计划,有机地安排时间。聪明的学生甚至可以超出教学计划,选择更为有效的课外读物,使自己更为“超前”!

(四)奖励制度

伊顿公学奖学金分为国王奖学金和欧比德奖学金两种。

获得国王奖学金,在校期间学费全免,并且还享有其他特殊待遇:在食宿上,他们可以不住在大众化的普通宿舍楼,而住在老学院庭院中的老校舍,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并可在自己的专用餐厅就餐;在服饰上,他们可以在常规的伊顿燕尾式校服之外,再披上一件黑色宽大的披风,增添了无限的风度。(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国内某校曾采取的“绿领巾”制度:调皮捣蛋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将佩戴“绿领巾”,以与大多数学生佩戴的“红领巾”相区分。伊顿采取的是“奖励先进”方式,该校采取的是“贬抑后进”方式,个中优劣,不言而喻。)

不同于国王奖学金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只颁发一次,欧比德奖学金在学生在校期间年年颁发,并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每年全校各项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十三名学生可以获得“卓越者”荣誉称号,连续三次成为“卓越者”,或累计四次成为“卓越者”,即可获得欧比德奖学金。此外,校长可为具有某种特长的突出學生特别授予欧比德奖学金,这种学生也可以获得免交学费资格。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2

一、队列队形练习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2、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校容校貌

根据我校对广播体操、体育课集队时做到快、静、齐,精神焕发。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加强,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

队列队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使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协调地发育,使全身的肌肉协同、对抗而完美地收缩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减少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驼背,鸡胸等脊椎,胸廓结构变形等问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4、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国外的体育理论家、学者强调指出,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姿势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哈巴史夫斯克的专家们指出:“挤掉”队列队形练习时间,这对急剧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是十分有害的。根据此专家们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不应少于课时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二、队列队形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严密课的组织,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它象一条线把教学内容串合起来,使体育课显得有条有理性,连贯性。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游戏、教学内容的变换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抓好四列横队变成八列、四列横队变成四路纵队、一路纵队变成多路纵队或还原,四列横队换言之:圆形、方形、梯形、半圆形、八字形等练习,使学生较熟悉这些队形的变换。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发出所需的口令,学生就能迅速变换队形,使队伍调动做到省时、合理,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因此,队列队形变换运用,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合理运用时间,严密课组织性和完成教学的任务。

2、调节情绪,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队列队形练习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体育课开始部分,我们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中的“有效”、“无效”口令,或做与口令相反的队列动作和组合口令连续做队列队形动作等练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做操的兴趣,把队列队形练习与做操相结合。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八字形、十字形和变方位做操。学生最初站住时,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圆形,熟练之后,可以适当变换队形。这样避免了学生对四列横队做操产生的单调性。学生做操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做操的质量,丰富了准备活动内容,给准备活动注入了活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队列队形练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教材内容所安排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单调和害怕,改变在跑道上跑的单调性。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分队到并队、列队到合队跑、对角线绕场跑、8字形追逐跑和开口螺旋跑、蛇形跑等形式,这样使耐久跑变得多样性、趣味性,学生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有了显著进步,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器材数量,学生的人数等情况,在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所需的教学队形。不但便于教学,而且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我们在篮球教学中,常用学生排成方队或直线队等形式,这样队列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次数,也使在体育教学中的练习起到安全作用。

三、搞好队列队形练习的几个环节

1、开学集中、重点抓

开学初学生经过一个假期,思想和纪律较松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专门进行训练,练习性有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和学生之间互相观察。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同时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平时上课时应重视教学中所安排的队列队形,这对提高教学的质量起着积极有效的编排队形。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队列队形教学内容和秩序,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经常练习,课课抓

每节体育课的开始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内容上做到“精”,形式上突出重点,对于难的练习可连续出现或阶段复习,使其动作逐渐正确、熟练、规范。

3、通过比赛、层层抓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队列队形练习,我们可以在班级间、年级间全校性开展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学生队列队形练习的素质。

4、课外活动针对抓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3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为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何为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生动有趣的英语情景,以引起学生内心的愉快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愉悦的心理感受。情景教学优于上述的传统教学之处就在于它考虑到了情感因素也是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它的目的就是要激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培养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教育学的研究也表明: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设定情景中进行的交际活动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与学生间的活动可以表现两个连续的信息交换途径。一条是知识信息交换途径,另一条是情感信息交换途径。这两条途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两条途径都不同地影响着教学过程。情景教学使这两途径畅通无阻。通过激发学生积极而健康的情绪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在设定了一些具体的情景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把学生放在主置。情景教学的运用就是为了激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把健康的因素渗透于娱乐之中,从而使他们在轻松、兴奋、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准确地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语言运用的技能。

一、创设情景的几个方面

(一)利用视听手段、实物或其他教学辅助媒介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所编选的对话都有一定的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实物、模型、图片、简笔画、投影仪、录音、录相以及教师的体态语言、表情、动作等,向学生提供情真意切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仿佛如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有话想说。 借助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外语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单词、词组和句子,训练学生思维。又如借助一段优美的音乐介绍课文的背景及其他相关知识,这些先进的教学媒介把声音和图像结合在一起,新鲜而有趣,学生如身临其境。根据学生的反映,这样的教学是令人愉快的,轻松而富有效率,也有助于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负担。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这一特点有利于他们接受具体的知识,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情景教学法就是对付这一现象的“灵丹妙药”,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帮助他们把生动直观的图像与抽象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彻底的理解和长久的记忆。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身不由主,个个跃跃欲试,在这样的情景中,人人兴趣盎然,个个争先恐后地进行“交际”活动。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主动要学。就像舞迷一样,一听到舞曲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动了起来,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作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活用了语言。此时,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结合,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再通过教师画龙点睛,不失时机的点拨,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进而熟悉语言现象,吸收语言要素和内化语言规则。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获得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猜谜语和做游戏

猜谜语和做游戏有趣而令人愉快,中小学生都非常喜爱。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谜语和游戏既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单词、句型和一些语言材料,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三)模仿动作和表情

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就像进入真实的语言氛围中去练习英语。所以说,具备表演能力对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创设生活情景进行表演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生活交际的英语运用。

二、学以致用,精讲善练

俗话说:“学以致用。”英语课堂上,教师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大量的口头实践练习进而获得技能技巧作准备的,所以必须始终突出训练这条主线,做到精讲善练,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如同“演员”。教师讲得要精,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呈现新的语言知识时,教师要审视教材,力求做到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再用新温旧,强化巩固,这样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学生方能长久记忆。如此循环往复,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起他们求知的火花,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规律,加以归纳、总结,辅之以适度的点化,使其升华。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愉悦。总之,教师的点化讲解是为学生的练习作铺垫的,讲是练的基础。教师没有精辟的讲解,学生的练从何着手;练是讲的归宿,学生没有适时适量的训练,教师的讲又落在何处,讲与练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应有机结合。

教师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整体―逐句―整体”教学对话后,学生即可分角色进行对话活动。学生的练了机械操练教材中的对话外,教师要努力创设类似的新情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触景生情,情由景生每有话欲说。这样方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在英语课上“自编自导”“翩翩起舞”。至于对话中个别典型句型、知识点的操练,教师要精心设计题组,充分运用“变式”,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进而达到熟练掌握,脱口而出的程度。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4

关键词: 意义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 启示

一、意义学习的概念

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有意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因为他所学的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的观念相互产生了影响,产生同化作用,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二、新旧知识间的三种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有三种基本关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下位学习又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较上位学习要容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情境,将概念教学置于一个下位学习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下面针对三种关系一一举例进行解释。

(一)下位学习中的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1.派生类属学习

即新学习内容只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包容性更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由该原有命题直接派生出来。例如,在讲授虚拟语气的时候,学生在已有认知――现在事实相反、过去事实相反和将来事实相反的三种虚拟语气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而学习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中也要求用虚拟语气,表示愿望。如(1)If only you would listen to our advise.(要是你听我们的建议就好了。)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愿望。(2)If only I had not been busy last week!(要好上周我不忙该多好啊!)过去完成时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这样,这个新用法被引入到了虚拟语气的概念中,既扩充了虚拟语气的概念,又获得了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在虚拟语气中应用这一新观念的意义。这种类属作用的结果,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同时,原有的概念或知识也得到了充实或证实。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也就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了支撑点,从而消除了陌生感,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就容易多了。

2.相关类属学习

相关类属学习是指新学的观念纳入原有观念时,原有观念的本质属性得到扩展或深化,新的命题或概念获得意义。其特征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观念获得意义,原有观念被扩充、修改或限制。需要注意的是,新学的知识只是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概念,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

(二)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must,can,may这三个情态动词后,再一次学习情态动词的用法时,将情态动词分为四类:①只作情态动词:must,can(could),may(might),ought to;②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实义动词:need,dare;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助动词:shall(should),will(would);④具有情态动词特征:have(had) to,used to。

新学习的观念总括了原有的观念,新的观念就具有了意义。上述情态动词,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见到过,将它们归纳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对于情态动词有总体的把握,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并列组合学习

并列组合学习指新学习的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而它们并列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新的意义。

如:(1)He has studied in this University since 2008.(2)He has been the monitor of the class since he entered the school.学生知道since+过去时间点,句子要用现在完成时,这是已知概念。与此类似,后一句since后面跟了一个过去事态的从句,也相当于一个过去的时间点。通过并列类比,使学生能较快地接受新的句子中的时态。根据这种共同特征,新关系与已知关系并列结合,增加了对新关系的认知。

由此可见,有意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做是学习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习材料的理解,反对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主张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不断充实和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三、意义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举例解释

奥苏伯尔认为,进行有意义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可以用来与新的学习内容发生联系,可以为新的学习提供固着点。即在学习者的心理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学习者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那么,学习材料就具有了所谓的潜在意义,学生才有可能将具有潜在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即获得精确分化的认知内容和意义内容。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对指导我们的教学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引例释疑,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固着点,既符合有意义学习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由具体向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英语当中有很多语法原则是需要记忆的,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教师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句子成分的时候,可以把句子比喻成树干,九种成分就是树的枝干,如句子成分“树干”中,九种成分认得清:一主二谓三表语,四宾五定六状语,七是宾补八主补,九是成分同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对比方式,充分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旧促新,以新带旧,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知识。如在“He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go home at once.”这个句型中,学生都知道suggest这个词表示建议的意思,后面从句当中的谓语动词用原型。但是,当学到“His pale face suggested he was ill.”这个句子时,教师要使学生记住suggest还有“暗示”的意思,并且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随句子时态发生改变。

(二)归纳整理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从而使新旧意义同化、重组成更为高度分化的新的认知结构,最终实现融会贯通。这种联系组织得越好,学生就学得越好,有意义学习才能最终实现。

奥苏伯尔认为,新旧知识之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判断学习是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的区分点。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就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之间能够建立起某种合理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强加的、硬性的、任意的联想或人为地赋予它们某种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就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之间能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内在的、逻辑的联系。

学生通过引例释疑的讲解及反馈质疑的强化,大脑中储存了许多信息体,但这些信息往往是零星的、不完整的。教师必须抓住知识的中心与要领,统揽全局,打破知识的章节之间的界限和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的知识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及时地把这些信息浓缩归纳,进行信息组块活动,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为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体系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被动语态的时候,要进行归纳:“一般现在,过去时,变成被动用be done, be随人称,时数变,掌握用法很简单:完成主动have done,被动将be加中间。将来,过去将来时,would/will+原形,若要变成被动态,将do变成be done形。现,过,进行be doing,被动be+being done。”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不仅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更为轻松,在不断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变苦学为乐学的今天,这种尝试无疑将是非常有益的,这是今后学习新知识的固着点和生长点。而归纳整理是有意义学习最终实现的标尺。

有意义学习理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它来指导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使他们的词汇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5

关键词:队列队形 教学

当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出发,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占有一定分量的队列队形练习,在实施中却有被忽视的现象,造成学生的队列队形练习质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我根据这一现象,谈谈自己在队列队形教学中的做法,以期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一、队列队形教学的意义。

1、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2、可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校容校貌。

根据我校对广播体操、体育课集队时做到快、静、齐,精神焕发。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加强,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为学校的其他文化学科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可以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

队列队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使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协调地发育,使全身的肌肉协同、对抗而完美地收缩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减少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驼背,鸡胸等脊椎,胸廓结构变形等问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4、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组成部分。

国外的体育理论家、学者强调指出,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姿势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哈巴史夫斯克的专家们指出:“挤掉”队列队形练习时间,这对急剧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是十分有害的。根据此专家们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不应少于课时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二、队列队形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严密课堂课组织,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它象一条线把教学内容串合起来,使体育课显得有条有理性、连贯性和持续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抓好四列横队变成八列、四列横队变成四路纵队、一路纵队变成多路纵队或还原,四列横队换言之:圆形、方形、梯形、半圆形、八字形等练习,使学生较熟悉这些队形的变换。坚持一段时间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发出所需的口令,学生就能迅速变换队形,使队伍调动做到省时、合理,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学生其他活动的练习时间。因此,队列队形变换运用,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合理运用时间,严密课组织性和完成教学的任务。

2、调节情绪,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队列队形练习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体育课开始部分,我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中的“有效”、“无效”口令,或做与口令相反的队列动作和组合口令连续做队列队形动作等练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做操的兴趣,把队列队形练习与做操相结合。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八字形、十字形和变方位做操。学生最初站住时,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圆形,熟练之后,可以适当变换队形。这样避免了学生对四列横队做操产生的单调性。学生做操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做操的质量,丰富了准备活动内容,给准备活动注入了活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队列队形练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教材内容所安排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单调和害怕,改变在跑道上跑的单调性。我在教学中运用的分队到并队、列队到合队跑、对角线绕场跑、8字形追逐跑和开口螺旋跑、蛇形跑等形式,这样使耐久跑变得多样而有趣味,学生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有了显著进步,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器材数量,学生的人数等情况,在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所需的教学队形。不但便于教学,而且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我在篮球教学中,常用学生排成方队或直线队等形式,这样队列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次数,也使体育教学中的练习起到安全作用。

三、队列队形练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

1、开学集中、重点抓。

开学初学生经过一个假期,思想和纪律较松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专门进行训练,练习中有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和学生之间互相观察。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同时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平时上课时应重视教学中所安排的队列队形,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队列队形教学内容和秩序,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经常练习,课课抓。

每节体育课开始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内容上做到“精”,形式上突出重点,对于难的练习可连续出现或阶段复习,使其动作逐渐正确、熟练、规范。

3、通过比赛、层层抓。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在班级间、年级间开展全校性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学生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

4、课外活动针对抓。

对队列队形练习较差班级,利用课外活动教师重点辅导。同时班主任在体育委员负责下,让学生轮流喊口令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不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

认真搞好队列队形的练习,把队列队形练习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学生的纪律又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搞好队列队形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6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德育;策略

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无论何时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培养中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导着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诚实、守信、孝亲、礼义廉耻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永不过时的优良文化。中学德育教育中应该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新一代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中学生。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对中学德育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千百年,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学时期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德育教育中注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更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在传统的经典故事“孔融让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中学生懂得了何为礼让、勤奋;在百善孝为先中学会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勤俭、忠诚、诚信、仁爱、谦虚、礼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指导着中学德育教育,引领着中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二)能够培养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的实例比比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数先辈和前人用他们的行动教育中学生何为爱国、何为忠诚,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中学生充分了解到爱国的内涵,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志向,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能够培养中学生高尚的素质

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生思想价值观还不成熟,中学德育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高尚素质的重要课程,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培养具有高尚素质的中学生。在德育课上充分向学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经典的传统故事启发学生,能够不断培养中学生的高尚素质和修养,避免中学生误入歧途,形成错误的思想价值观。

二、对学校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中学德育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认识

我国中学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结合,但是并不深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没有深入研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也没有进一步探索,仅仅停留在表面。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对于中学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深入探索其内涵,将其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充分结合,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法和模式提升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效果,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将二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结合起来,运用传统文化更好的引导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从而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积极开展中学德育实践活动

传统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育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时代的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走入中学教育的课堂。中学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在思想观念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于中学德育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利用实践活动能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深入,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的理解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正确思想,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方能成就大的格局。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活动,例如:九九重阳节举办敬老爱老活动,学校老师可以带领中学生走进敬老院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利索能力的事情,与他们一起聊聊天;举办大型传统文化诵读活动,选择《诗经》、《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的传统书籍,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品味传统文化内涵,耳濡目染逐渐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培养良好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情操。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传统教育中一直对于中学生的课程设置都是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德育课程是近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的,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政府对于中学德育教育的支持和保障还不全面,导致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缓慢,加之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中学德育教育发展缓慢。因此,学校与社会要不断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教育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部门可以积极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学校也要将中学德育教育工作重视起来,社会各界创造良好的氛围,共同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品德,对于全民德育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传统文化传承千年,历史悠久内涵丰厚,中学时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学德育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建议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将其与中学德育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不断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品质,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作者:明信 单位: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绍轩.儒家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教育[J].西北师范大学,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