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文1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探索

中图分类号:D6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31-01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当前,离休干部已普遍进入“双高期”,切实落实好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做好广大离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及老干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利用社区做好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的必要性

“四就近”活动的被服务者是老干部。老干部们由于年事已高,存在下列实际问题:一是行动不便,不宜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参加活动;二是年高病多,身体出现病弱或残障,需要助残康复服务;三是患大病、重病的人数逐年增多,急需医疗救助服务,需求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医护人员;四是独居、空巢老干部逐年增多,由于缺少精神慰藉,易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五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干部居住地与原单位也越来越远。所以就老干部自身需求而言,他们的矛盾、问题和困难,渴求在家庭中就地解决,最需要的是上门服务和就近服务。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发挥社区优势,利用社区资源,切实有效地在生活照料、就医保健、学习活动、发挥作用等方面为离休干部晚年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做好新形势下离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离休干部的迫切需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思想观念不够到位。虽然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道社区一直很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但对“四就近”工作的认识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许多社区工作者和老干部都对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老干部工作存在一些不理解:一是社区工作者存在畏难情绪,担心离退休干部级别高、资格老,怕管理服务难。另外,社区普遍活动经费较少、活动场所不够宽敞、工作人员人手缺少,怕工作开展不好。同时,错误地认为服务管理老干部是老干局和所在单位的事,与社区关系不大。二是老干部存在不信任感。一方面,部分离退休干部对社区开展的各种服务在认识上还有一些模糊,认为是老干部局及原单位在推卸责任,把他们往“外”推。另一方面,由于我县部分社区条件还有限,一些离退休干部对社区开展服务的条件和能力也存在质疑。

(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社区服务领域狭窄。目前,我县的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尽管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社区服务领域仍比较狭窄,服务对象主要以普通居民、辖区单位为主,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对离退休干部吸引力不强。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参与老干部服务工作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所以在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职责尚不明确的情况下,社区也不愿承担这份“额外”的工作。三是财政体制、支付渠道不畅通。目前的体制下,社区离退休干部服务专项经费很难进去预算范围,社区经费维持正常运转已捉襟见肘,更谈不上为离退休干部服务。

三、为进一步利用社区做好“四就近”服务的相关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按照省市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县委老干部局将开展“四就近”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县委老干部局牵头对各社区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前年确定城西社区为试点社区。县委老干部局还组建了“四就近”工作小组,并落实了各自的职责任务,相关领导还多次深入社区调查研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对老干部在生活、就医、活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二是加强宣传,增强社区离休干部服务工作的认同度。通过县委老干部局网站及社区宣传栏等宣传载体,一是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要使我们老干部工作人员明确,利用社区(农村)资源为老干部服务,是原单位管理服务的延伸,不是管理服务工作的移交,不能以社区服务代替原单位管理服务。二是要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我们的应有之举、应尽之责,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去缓解老干部的特殊困难。三要加强对老干部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社区服务老干部工作的优势,开展试点工作,使离退休干部逐步认同并接受在社区服务。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文2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我市现有离退休干部4764人。其中,离休干部662人,有本地离休干部550人(机关的离休干部176人,事业单位离休干部228人,企业离休干部146人),异地安置离休干部(包括驻蓬单位)112人;退休干部4102人。实任县处职离退休干部共80人,县处级以上待遇离退休干部192人。近年来,我市把老干部满意作为老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使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各项待遇得到较好落实,老干部安享有尊严的晚年。多年来,我市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确保老干部的两项待遇得到全面落实。在政治待遇方面:坚持落实好老干部各项政治待遇,及时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重要会议、集庆等活动都邀请老干部参加。每逢市领导班子变动,新上任主要领导总是第一时间走访探望老干部代表,向他们送去组织的温暖,并征求老同志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节举办期间,市领导都邀请老干部参加开闭幕式,并安排老领导在贵宾席就坐。在生活待遇方面:“三个机制”制度的有效运转,充分保障了全市离休干部“两费”足额发放、及时报销。凡是上级出台关于老干部生活待遇方面的有关文件,我市及时调查摸底,给予全方面落实。满意度调查中,老干部对两项待遇落实情况满意的达到97%。

(二)亲情服务新措频举,老干部晚年倍感幸福。2008年以来,我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了一系列亲情服务新举措,广受老干部好评。一是为老干部送生日祝福。老干部生日当天,工作人员上门送上生日祝福。通过送花,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贺卡介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二是制作健康医疗随身卡。卡片记录老干部的基本情况,便于老同志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三是开设老干部服务专线。老干部有问题需要咨询时,只需登录政府门户网站,留言到“网上民声”专栏,工作人员会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四是编印老干部工作简报。报道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老干部工作方面的领导讲话、政策规定,让老干部了解当前形势,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三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为老干部送去生日鲜花和贺卡4000多人次,制作“健康医疗随身卡”3000多个,《老干部工作情况》已编印60多期,发放18000余份。此外,2010年6月,我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志愿者协会,并在全市80%以上的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把为老干部提供各类服务作为工作内容之一。

(三)活动阵地不断加强,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我市积极拓宽活动场所,创新活动内容,延伸活动触角,提升老干部文体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让老干部享有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首先,活动场所“建到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和城区改造有利时机,采取新建、改建、资源共享等方式,积极协调、统筹规划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因地制宜配置必备的文体器械,让老同志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文体活动的乐趣。近年来,全市共投入100多万元,扩大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近万平方米。其次,活动内容“投老所好”。通过定期发放文体活动问卷调查表,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使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应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目前,老干部活动内容已由传统的太极拳、书法、门球等形式拓展到10余种,参与率达到70%以上。再次,活动范围“由点及面”。以市区文化广场和农村文化大院为载体开展各类活动,让年高体弱和居住在农村的离退休干部也能定期参加文体活动,并引领社会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其中,影响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目前,全市已确定了40多个老干部活动点,参加活动的人数达上万人。

(四)发挥优势作用,老干部老有所为的意愿得到充分保障。我市离退休干部队伍中有许多身体健康、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特长的老同志,他们都有继续为繁荣富强献计出力的真诚愿望。为此,我市积极引导、搭建平台,为老干部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一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服务于经济建设发展大局。组建了15个参政议政顾问团,引导他们围绕城市规划、整治旅游环境、葡萄酒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调研,建言献策。二是发挥“四扶”作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思想扶志、发展扶业、生产扶技、文化扶贫活动,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发挥“纽带”作用,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队”、“青少年帮扶队”、“和谐文明倡导队”等队伍,号召老干部义务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多年来,经过有效组织引导,一大批老干部在安享晚年之余,充分享受到了“有为”的乐趣。先后涌现出广场文化活动带头人王富梅、致力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韩余宽、旅游产业顾问蔡玉臻、新农村建设者杨展中等一大批离而不休,退而不舍,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先进老干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过多年有效运转,我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调研情况看,离上级要求和老干部的需求,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与老干部需求增多的矛盾。部分单位领导对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待遇就行了,没有从深层次分析把握本部门本单位离退休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对他们的思想状况、精神抚慰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关注、支持的力度不够,无法满足老干部更高层次的需求。二是专业服务管理人员不足与离退休干部人数日益增多的矛盾。随着企业离休干部归主管部门管理以及退休干部人数的日益增加,老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不少单位,尤其是教育、卫生、供销、粮食等系统,需要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人数一下翻了数倍,服务管理压力陡增。由于受人员编制限制,部分单位专职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服务技能不足,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只能从面上笼统地对老干部进行服务,无法为老干部提供精神抚慰、居家护理等细致入微的服务。三是服务管理水平整体发展不平衡与老干部强烈归属感的矛盾。由于老干部管理单位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条件的参差不齐,带来了服务管理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条件好的单位老干部工作抓的相对扎实,活动开展得多样;但在离退休干部较多的大单位以及理顺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关系的主管部门,由于缺乏统筹协调,除待遇落实外,在满足老干部其他需求方面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因而从整体上影响了老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服务重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提升老干部满意度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宣传,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一要强化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形式,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表彰老干部发挥作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工作,让老干部赢得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二要积极推进孝德工程建设。把为老干部提供服务管理纳入全市道德工程建设大格局,号召和引导全市人民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要以各级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为依托,有针对性地为老同志提供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努力为老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居住环境。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文3

摘 要 有效做好国企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也是对他们在企业发展历史上所做贡献的一种肯定。通过对国企离退休人员管理现状的分析后可知,目前在物质帮扶、精神关怀、外地联络上还存在的问题。为此,需要在物质帮扶的识别和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另外,应重视三类居住特征离退休人员的精神关怀需要。在外地联络上,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派专人走访探望。

关键词 离退休人员 水利水电企业 现状分析 对策

关于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一直是国企经营管理中不可逾越的事项。之所以这样讲,在于就企业的市场职能而言其离退休人员应交由社区来管理,但从国企的发展沿革出发对于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则是对历史的一个交代。但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有效做好国企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也是对他们在企业发展历史上所做贡献的一种肯定。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诸多作者都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构建起了许多管理措施,且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但这里也需要指出,若要落实国企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对策构建则需要植根于企业的组织环境之中,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由此,本文也将结合笔者所在的国有大型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主题讨论。

一、国企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本企业需要面对一万多名离退休人员(不包括家属和内退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且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企业经营范围所在的湘黔鄂三省五大基地,还有2千余人散居在全国各地,其管理难度可见一斑。但就这些人员的居住特点而言,可以细分为:老两口或独自生活在本地、跟随子女长期生活在外地,以及到原籍生活并不定期回来等种主要类型。为此,以下也就根据这三种类型进行现状分析。

(一)老两口或独自生活在本地的管理现状分析

对于这一生活现状的离退休人员,往往是较容易管理的。如果生活在原有家属区内,则能及时接收到离退休办公室的各种通告。而且,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他们也一般能自得其乐。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即,每当身边的老同事、老战友去世时,难免会联想自身而产生负面情绪。从现阶段的管理现状来看,企业离退休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全关注到老同志的上述心理感受,仍拘泥于日常事务服务和管理范畴之内。

(二)跟随子女长期生活在外地的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退休人员都只有一个孩子,而他们的孩子此时也成家立业。在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下,部分离退休人员会长期跟随子女生活,甚至在子女所在城市购置了房产。对于这一部分人员,离退休办公室则只能通过本地人员进行信息传递,以及代劳部分的管理事宜。从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针对这一类型的人员管理显得较为松散,往往只是遇事才会与之联系。

(三)到原籍生活并不定期回来的管理现状分析

到原籍生活与在外地生活的离退休人员具有相似性,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而言,到原籍生活不一定有子女陪伴,更多的则是旁系亲属。为此,联系这部分离退休人员则较为困难。就管理现状而言,也主要是遇事与之联系,且在管理上显得松散。由于这部分人员可能并没有与子女相伴,从而在对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实际生活情况的掌握上存在盲区。

二、分析基础上的问题提出

以上针对三类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现状分析,能够较好的诠释出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压力。不难知晓,优化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便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来展开。

(一)物质帮扶方面的问题

分布在三省五大基地的一万多名离退休人员,大部分退休的早且因早年工资低、养老金又储备的晚,都依靠较低的离退休金过活。随着他们步入晚年,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开销也逐渐增大,生活困难的较多。为此,目前便存在着物质帮扶问题。客观的来讲,本企业历来重视对困难离退休人员的物质帮扶,但从人员筛选和帮扶方式上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在帮扶的时间选择上,则主要集中在两节前。从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帮扶的时效性,并也与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

(二)精神关怀方面的问题

无论是生活在本地还是远居他乡的离退休人员,都需要得到必要的精神关怀,这应是人生发展规律的客观使然,是必然存在的东西。但从现状分析中也可以得出,当前在这一方面还做的不够。笔者发现,离退休人员的精神寄托除了家庭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对企业发展信息的了解。

(三)外地联络方面的问题

如何做好对身处外地的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一直是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难点。尽管,目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下的信息交流平台使联络不再困难,但从联络的频率和形式上都无法满足精神关怀的需要,也无法切实做好其它帮扶和慰问工作。

三、问题导向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问题讨论下,首先得完成管理模式定位,并在定位驱动下来进行对策构建。管理模式定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1)传统模式定位。传统模式定位主要针对生活在本地的离退休人员,其定位包括物质帮扶和精神关怀等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而言,可以沿袭企业的传统模式;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通过加强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定期向离退休老同志传递企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2)优化模式定位。对于身处外地的离退休人员,长期以来都是通过本地亲属、同事、朋友等人士与离退休办公室接洽。尽管这种接洽形式能够帮助完成一部分管理事宜,但就企业的人文关怀而言则没有实现。因此,能否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上门拜访慰问来进行探望,则成为优化模式定位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优化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的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物质帮扶方面

抛开企业定期对离退休人员提供物质福利不论,对于那些家庭确有困难的离退休人员(主要是退休人员),应建立起有效的帮扶机制。对此,需要通过拟定科学合理的困难帮扶管理办法,困难人员筛选、建档、动态调整等环节,建立起帮扶的长效机制来。关于帮扶的力度,不仅需要与帮扶对象的困难程度有关,也应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经营效益相适应。

(二)精神关怀方面

结合各基地的实际情况,首先应着力加强社区(基地)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和鼓励离退休人员的文娱体育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增强健康、和谐、欢乐的文化氛围。让广大离退休人员能在自娱自乐中“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愉快生活,安享晚年。特别是对于那些空巢、孤寡家庭的离退休人员,对他们进行精神关怀尤为必要。上文也已经指出,他们在自己的交往圈子里能相互给予精神慰藉。因此,离退休办则主要向他们定期传达企业的发展状况信息,经常走家串户、嘘寒问暖,把关心关爱活动落实到空巢、孤寡老人家庭。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他们特有的情感诉求,也能转移他们对“生老病死”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各基地尽快建立完善“居家养老”帮扶机制,给予无人照顾、自主生活有困难的离退休老人提供必要的义务帮助服务。

(三)外地联系方面

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身处外地的离退休人员普遍都十分关心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此,他们一般是通过与企业本地人员的电话、书信交流时获知。那么,各基地离退休办也应该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为他们带去企业的关怀。因而可以在时间允许、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针对性的前往外地去看望这部分离退休人员。所谓针对性是指,看望的对象主要涉及对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如,劳模、技术专家、企业老领导等)。

另一方面,结合离退休老干部管理问题来进行拓展,不难看出:针对老干部的管理属于国企离退休人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独立的工作内容。具体而言,管理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组织老干部参加户外活动。受“空巢”家庭结构的影响,老干部在其内心常处于孤单、寂寞的状态。通过离退休办或是工会定期组织老干部参加户外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逐渐走出寂寥情绪的影响。

2.经常开展老干部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老干部处于这个年龄阶段,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极为关键。老干部一般都有定期体检的福利制度,因此,企业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就应放到为老干部营造一种愉悦的生活氛围上来。

3.不定期的向老干部传递企业改革发展及生产经营情况。老干部在退休之后,心情往往比较失落。通过不定期向他们传递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一者让老干部感受到自己仍是企业的一份子,改善其负面情绪,二者通过情况通报,也能形成老干部退休后仍为企业着想的内心激励。

四、实证讨论

下面,结合我单位常德基地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上的一个经验实证进行讨论:

2013年11月,常德召开了本基地“离退休人员标准化服务管理”研讨会,调研组与基地社保办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了讨论。

会议指出:应公司标准化管委会要求,本着进一步提升离退休服务管理水平、实行离退休服务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初衷,拟定了对离退休服务管理的服务内容、服务设施、基础管理都做了具体、细致的标准化规范草案,为使草案更“合民情,接地气”,要求工作在基层的管理人员对草案仔细研读,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显而易见,该标准化草案中进一步理顺、规定了离退休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录等内容,适用于我公司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离干无工作配偶和遗孀。标准化草案的实施将为推动公司后线服务管理提升,协调解决基层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总之,通过对国企离退休人员管理现状的分析后可知,目前在物质帮扶、精神关怀、外地联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在物质帮扶的识别和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另外,应重视三类居住特征离退休人员的精神关怀需要。在外地联络上,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派专人探望。

参考文献:

[1] 马兰.做好新时期企业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思考[J].时代经贸,2014(6).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文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干部工作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离退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后,居家养老、就近就医等各种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层出不穷,且愈发凸显,如何因人而宜开展个性化服务,切实改变他们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燃眉之急,提高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份,我们结合在全市开展的老干部工作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上门访谈等形式,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双高”期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

一、离退休干部及其养老情况

目前,我市现有离退休干部__人,其中,离休干部__人,副县级以上__人,其他退休干部__x人。离退休干部的平均年龄__岁,年龄最大__岁,最小__岁。其中,60—69岁__x人,占总数的56.2%;70—79岁__x人,占23.8%, 80岁以上__x人,占20%;从生活居住地看,城区 __x人,农村__x人,常年在外与子女同住__人;从健康状况看,相对健康的__人,略有小病的 __人,常年患病、但能够自理的__人,因病不能自理的__人;在本地与子女一起生活的 __人,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80%,夫妻双方健在__人,占总数的85%,失去配偶而独居的__人,占总数的15%。

调查显示,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生活孤单、自理能力减弱是当前离退休干部的四大特点;身体越来越差、依靠越来越强、“圈子”越来越小、活动越来越少、余热越来越弱是离退休干部、特别是年事已高离退休干部的一个发展趋势。

总的来看,居家养老是当前离退休干部的一个主要生活方式。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居家养老中,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悖,生活质量日益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体状况日益堪忧。由于自然规律,离退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后,体弱多病,自理能力差,特别是“空巢”、独居老同志和常年因病卧床的,生活起居无人精心照顾,医疗需求、家政需求日益迫切,导致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二是精神世界日益空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不停地为生活而奔波,其子女能在身边陪同、照顾的越来越少,致使他们精神寂寞没人陪,出现了一些诸如思想偏激、精神空虚、生活无望等心理健康问题。三是生活困难日益凸现。部分离退休干部配偶没有工作,子女下岗失业,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因“养”致困、因“医”致贫是导致他们生活困难的直接原因。四是家庭矛盾日益增多。部分老同志家庭存在着诸如老年再婚、财产继承、遗嘱公正、子女赡养等维权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法律上的援助。

二、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实践

近年来,我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针对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特点,始终把“多样化关怀、个性化服务、亲情化照顾”贯穿在具体工作之中,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由社会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新路子,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完善现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体现人文尊重。我市自1999年建立现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以来,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变动和离退休干部增减,适时调整联系对象,着力完善联系制度,不断适应“双高期”需求,真心实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十几年来,该市现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已经实现全覆盖,共解决老同志“双高期”实际问题551件次。

二是建立老干部工作“双联”制度,推进整体发展。 建立以老干部工作部门联系涉老单位、工作人员联系离退休干部为主要形式的“双联”制度,着力解决老干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老干部思想生活存在的实际困难。邀请组织、财政、卫生、民政、人社等涉老部门召开3场联席会,解决老干部普遍关注的增加津贴、提高护理费、抚恤金等重大问题5件次,工作人员与23名困难离退休干部建立联系对子,开展走访座谈180场次,解决政策释疑、聘请家政、住房维修、遗属补助等实际问题9件次,得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一致好评。

三是建立实施帮扶机制,解决特殊困难。20__年,按照“单位尽责、财政支持、特事特办”原则,我市建立实施了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同时,紧密结合离退休干部“双高”期需求,不断扩大帮扶范围,着力完善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先后帮助教育局副县级退休干部毛有昌等9名离休干部解决家庭生活拮据、住房维修、看病住院、抚养残疾子女和3位离休干部遗属生活困难等具体问题17件次。

四是定期大走访大调研,深化亲情服务。20__年以来,我市坚持每年春季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老干部工作大走访大调研,逐户走访看望老干部,及时掌握老干部所思所想和生活情况,认真协调解决老干部生活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并继续坚持以发放 “亲情服务卡”为载体,深化亲情服务活动。几年来,共开展大走访大调研8场次,建立了资料完善、功能齐全的老干部信息库,制作发放以老干部个人情况和老干部急需急救联系电话为主要内容的“爱心卡”1100余张,方便老干部外出和生活,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普遍欢迎。

五是开展笑颜义工,做好个性化助老。成立笑颜义工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招募100名笑颜义工志愿者,组建4支“襄阳市笑颜义工老河口市助老服务队”,把20个社区100名确需帮助的离退休干部作为作为服务对象,定期开展健康咨询、家政服务、心理疏导、陪同阅读、交心谈心活动。百名志愿者坚持每周一次上门服务,开展为离退休干部叫医生、买药品、洗衣服、做卫生、拉家常等活动,得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一致欢迎。

六是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离退休干部居住社区,建立了“四册一卡、六项制度”,稳步推进利用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四册一卡”即:离退休干部个人档案册、老党员花名册、离退休干部健康档案册、联系手册,制作了“爱心联系卡”;“六项制度”即:离退休干部“四就近”工作领导制度、学习制度、联系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先后组织近200名党员、团员、青少年成立社区“四就近”服务管理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干部提供“服务上门,亲情到家”的个性化、人性化关怀和服务。

三、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在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方面尽管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加强社会管理工作要求相比、同离退休干部晚年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既有大的社会环境客观原因,也有涉老部门自身工作条件、工作能力等主观因素。具体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偏差

一是老同志所在单位认识片面。总认为个性化服务是老同志子女的事儿、是老干部部门的活儿,因而服务不主动、工作不积极、活动不配合。

二是涉老部门认识偏差。片面认为,都是离退休干部,思想应该好、觉悟应该高、生活应该好,导致在解决享受低保、医保、救助等老同志具体问题时不予倾斜照顾。

三是社会力量不够。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但至今仍然没有设立专门的敬老助老教育教学项目,造成助老专业人员缺失,即使开展志愿者服务,也是应付性、零时性、阶段性,成效不大。

(二)社区资源不足

社区建设普遍滞后,办公用房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出资在居民楼内购买的住宅,或是租用其他单位的闲置房,面积不很大,人员偏少、经费不多、资源不足,加之除了党务、低保、残疾、计生等既有硬性要求、又有政策支持、还有资金扶持的工作外,老干部工作仅靠强调、仅凭自愿,导致社区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断档、服务断层。

(三)医疗服务滞后

随着年龄增长,离退干部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由于受医疗经费、居住区域分散等条件限制,定点医院多为县级医院,服务和医疗水平还不够高,转诊就医的现象比较多;一些老同志所住社区医疗网点空白,大病医治距离定点医院较远,小病就医不方便。

(四)政策支持缺位

近年来,中央、省委在涉及民生方面,制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拿出了许多专项资金,诸如,民政部门安排有优抚金、救助金,人口部门安排有计划生育奖励金、劳动人社部门有就业扶持金,妇联有救助金,残疾部门有残疾救助等等,但对老干部这块儿却是一个“空白”。

(五)居家养老无奈

在做好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中,子女应该是最好的护理人、最佳的工作者。但子女迫于生存、迫于生活,无奈只有“舍老顾小”,以至于连“常回家看看”都做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尊老敬老养老提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强制进行,而没有通过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予以引导、鼓励、支持子女尽孝道。一些老同志反映,通过法律维权,无人情、无脸面,有苦难言。

(六)服务形式单一

从近几年工作实践看,离退休干部工作思路有所调整,但是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在生活待遇服务上,只注重检查督导生活待遇的落实,没有关注到离退休干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困难。在政治待遇服务上,只注重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普遍化、一般化、粗放式的服务方式,忽略或轻视了离退休干部,尤其是“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四、切实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的思考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是根据离退休干部“双高期”需求项目的设定来实现,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他们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离退休干部不同需求的服务形式。从整体上说,个性化服务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它是一种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主动开展以满足离退休干部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根据调查情况,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责任感

养老即是民生,关连千家万户,涉及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牵动改革发展。作为社会老人的一个特殊群体的离退休干部,进入“双高期”后,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关心和更好的照顾。因此,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养老纳入整个国计民生,在制定政策、安排资金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施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让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成为社会的良知共识、人们的自觉行动。各级涉老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弘扬孝心、尽心、同心“三心”精神,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规律,尽心尽职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二)统筹兼顾,切实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养老良好氛围

一是设置养老社会学科,为应对人口老化做铺垫。建议在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涉老专业课程,培育更多的涉老专业人才,并把该专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实施定向就业优惠政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做积极探索。

二是制定引导激励政策,构建政府担责、社会支持、子女尽孝新体制。国家、省级政府,应设立“养老”专项扶持基金,加大社会养老帮扶力度;在社区,按照居住老同志年人均100-200元标准,划拨相应经费补贴,鼓励、引导社区做好就进照顾、就进关心工作;在家庭,借鉴香港养老办法,对供养父母的子女,在下岗就业、创业等方面,制定生活救助、就业照顾、创业免税等政策和措施,从政策层面鼓励居家养老,延续孝道传统。通过政府担责,社会支持、子女尽孝,切实把“老”变成“宝”。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文5

以人为本,树立良好形象

省设计院离退休干部退休前从事外业工作时间长,离退休后身体及思想变化较大,为了使大家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爱心、真心、耐心、细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优质的服务,全心全意为老同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认真贯彻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的各项政策,在政治上充分尊重老干部。一是保证离退休干部与在职同级干部一样阅读文件,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发给在职同级干部的学习材料也一样发给离退休干部。二是在离休干部用车方面,在优先保证院里生产用车的前提下,尽量满足老干部医疗、生活用车。在生产用车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联系服务较好的社会车辆用于服务,费用由院里报销。三是邀请老同志参加院里的一些重要会议,不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由院里主要领导向老同志通报院情,介绍院里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听取他们对来年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院里的发展发挥余热。为了充分体现和谐社会党对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关怀,进一步推进“人文设计院、和谐设计院、温暖设计院”的建设,多年来坚持为80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祝寿,看望有病住院的离退休职工,为离休人员和慢性病人员申报报销医药费。对年满90岁的离退休职工,发放高龄生活补助,对老干部、老专家、困难离退休职工,每年由院领导带队,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到一些老同志年龄大,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组织看望空巢老人,帮助打扫卫生,美化环境。

丰富活动,力求老有所乐

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各种活动,既是老同志的精神生活需要,也是开展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职责。设计院注重从老同志特点出发,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活动。先后为离退休职工开办了多期柔力球学习班、书画学习班,聘请市书画协会的教师授课。在离退休职工中开展唱红戏、跳老年健身操、书法绘画大赛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另外,特殊节日,例如重阳节等,坚持组织老同志外出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加深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充分发挥了离退休干部的作用,也丰富了老同志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服务

新形势下的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省设计院为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制定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的工作要求,就是要紧跟形势,及时了解每个离退休职工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做到服务不拘形式,以老同志满意为目的。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范文6

__始终把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和支部一班人一块儿,深入到每一户老干部家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诉求,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他们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针对我院离退休干部党员多、居住散、有院返聘、有外单位返聘、有在家看孙子等实际情况,他把小组设在家属院,形成了院党委、支部、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建设和学习活动全覆盖。二是加强老同志学习活动场地建设。在他的强烈建议下,医院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老办公楼进行改造,建起了6个老干部活动室,并以此为主要活动平台,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支部实现了有场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形象。他带领的离退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党支部,市委先进党支部,__年出席全市老干部工作暨“双先”表彰会。

人们常说,人生有三大追求,工作事业,家庭爱情,健康长寿。离退休人员前两个追求基本完成了,就剩下健康长寿了,怎样才能使老同志健康长寿呢?他把保持老同志良好的心态作为健康长寿的钥匙和治疗疾病的良药来使用,积极引导老同志在自己的爱好上找乐趣。比如,看书阅报、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侍花弄草、养鸟垂钓、畅游河山等。医院党委为了满足300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在老干部活动中心未建成之前,在医用房子紧缺的情况下,为老干部改建活动室,拨发活动经费,为离退休同志学习、娱乐、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俗话说:“老友是个宝,人生不可少,老友见了面,有病好一半。”人到暮年老友经常见面,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能增进感情。离退休支部在__的带领下,结合老同志的实际做到每周有学习(二、四、六下午学习);每周日有比赛(麻将、棋类、游戏、唱歌、座谈等活动形式);每季度有外游(先后组织老同志去过北京、上海、台湾、桂林、青岛、张家界、郑州、洛阳、开封、淮阳、__等地);重大节日有演出。

__年12月支部组织30名老同志自愿参加“红歌比赛”活动;__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医院组织了老年运动会;__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支部在__人民公园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百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医院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__年,支部组织50余名离退休干部赴上海参观了世博会,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了这次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__年6月,参与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永远跟党走”歌咏大赛,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努力工作下,院支部获得了银奖。接着又参加了*省第四届合唱节比赛,获得银奖。

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和医院党委的要求,__结合支部实际,在服务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视老干部如兄弟姐妹”的理念。制定了组织生活、报告工作、民主评议、财务公开、学习、家访、看望住院老同志、创建“五好学习型党支部”、“争先当优”、“四个好”党员标准等九大项近100小项的服务规范,有效地提高了服务管理质量。例如,在集中学习时,支部委员负责开门锁门、擦桌扫地、组织学习、传达信息、开放音响、供应开水、发放歌页、收发《老年春秋》杂志、开关空调等服务。每年“双节”看望离休干部、八十岁以上的老同志、住院老干部、家庭困难户等近100户人家。及时解决了离退休干部刘福林、孙士灿困难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