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1
关键词:企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任何企业单位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都需要依靠财务分析的结果。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企业单位特别要注意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步伐。通过提高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实现企业单位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企业财富最大化、相关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全面了解市场发展行情,分析会计核算资料,保证社会诚信机制为主要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它是一项综合管理性的工作,与企业各方面都具有广泛的联系,能反映企业单位的经营状况。
二、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资金预算体制漏洞
一些企业单位的项目预算规划和编制项目预算是不合理的,甚至在预算时,还是采用几年前的类似项目累计方法,没有根据当时的财政政策和方针来进行预算,导致编制的预算机制不能适应当前的财务状况。从这一点来看,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预算应以责任中心为基础来进行编制,通过对具体实施机构的总体预算和计划。这种工作方式叫做责任预算,这样可以有效地明确所有负责人应明确责任和应注意的控制问题。
2.财务科目设置漏洞
我国经济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单位现在的性质和业务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企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科目的很多事项还没有跟上市场经济下的要求,在现行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财务科目设置分类不规范的漏洞。企业单位所生产的产品大多主要以提供第三产业劳务服务、精神文化产品和生产销售实质性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很难把当期的最低费用给摊销进去,尤其是一些无形资产,更是难以衡量和推广。如按照税收的征管办法缴纳税费,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失公平。
3.资金管理方式漏洞
由于国家资本管理方式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之前的国库分散支付模式转变到国库集中收付的方式,以前那种预算资金的分配层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对基金管理模式的改革,金融部门的资金不再直接分配企业机构。但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务预算指标,进而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每月计划,公共财政部门审查。
对于预算资金,由以前通过国库直接对各企业单位的帐户每月拨款和事业单位的付款,转变为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不会出现前的剩余资金机构的问题。但改革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同步改革,不能很好的适应改革形势,导致机构的资本管理漏洞,常常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用。
三、新形势下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1.完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
为了能从源头杜绝企业单位的腐败现象,间接的提高行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的完善会计核算的监督体系,可以根据企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状况,明确财务人员在进行财会核算的分工和自身的责任。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机制,避免财务串通的现象出现,实现资金管理系统的统一化,降低财务安全隐患。
在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中,增强会计核算的集中性。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集中能够进行细致的分工,企业单位在实行集中核算,以提高理财的效率,将企业所有的账户及会计业务都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处理,这样,统一的管理制度与核算促使会计核算更加精确和效率不断的提高。
2.完善企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
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主要是根据社会参与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收入与支出的事项所设的科目,一般都是围绕企业自身日常活动所发生的收支情况。
在现行的企业单位会计课么体系中,忽略了市场经济运作下的经济体制资本运动方式,在某些企业单位出现了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的漏洞,因此,建议一些企业单位在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实收投资”等二级科目,用来从新核算投入时所需的材料和货币资金、无形资产等。
3.提升企业单位筹资管理能力
筹资是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投资则是一个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的资本既可以是实物,还可以是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有价信息等。
有些企业单位的自身投资不足,为了能有效的提高企业单位的资金灵活度,应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发,来提升自身的社会筹资能力。通过提升企业的良好公共形象和强化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来提升社会筹资能力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掌握财务信息处理过中的信息,增强企业单位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对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单位的支持得到有效的保障。
企业单位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其承担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地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因为加强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曙梅.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6(05).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2
关键词:传统 企业 管理 学习型 特点 对比
随着时代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理论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进步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习型企业管理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企业管理
1.传统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现在很多企业实施的管理体制基本是按照如下模式运行的,首先企业内部按照分工和岗位的不同标准和要求设置三大块运转机构,分别是决策机构、职能机构和行政机构,并把这些机构进一步划分成系统化、具体化的部门。在这种组织结构运行模式之下,高层管理者动用自身权利和权威对低层管理者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低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向高层管理者请示、申诉、报告,并按照高层管理者的意愿和指令有序开展工作,这样的企业组织结构就是所谓的科层制组织形式,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正是建构在这一组织形式之上实施管理工作的。
2.传统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组织内的工作都有明确、清晰、系统的分工,专职专人负责,实现人员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二是每一个组织下面都包含诸多子组织,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建设,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指挥体系或组织级次体系;三是每个组织都要积极构建一套规范的的规章体系,以保证组织内各种工作的统一协调;四是管理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客观、理性、公平的态度,严格开展各项工作;五人事任用和提拔等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或者根据相关技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
3.传统企业管理优劣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由于有严格的规章约束,使得目标和政策的执行力度比较高;对外界形势的变化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且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对人员的聘用会更加严谨,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为人动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现象。
传统企业管理的劣势在于:一是层层递进的组织结构和体系无形中延长了垂直信息沟通渠道和指挥线,增加了沟通成本,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失真,同时还容易导致上下级关系不够稳定牢固,甚至产生管理真空,这种状况无形中增加了协调成本和检查督促的成本,影响企业高效运转;二是不利于取得最优化的整体工作效益。科层组织结构不仅把管理过程分割成各职能子部门负责,还把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分割成不同的岗位,管理过程的分割往往会使各个子部门在开展工作、构思行为的时候,习惯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甚至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不惜牺牲全局,这种利益分歧和分散主义的出现必然会增加子部门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协调运转,而工作岗位的分割,使得职员的工作范围仅仅局限在自己岗位之内,单调而枯燥的劳动,很容易打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当然更谈不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其工作潜力。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
1.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在社会进入信息化、知识化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内部通过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来建构一种有机的、充满人性化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符合时代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2.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就是它的团队学习特性,这是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强调积极构建学习的氛围,形成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扁平化的有弹性的学习型组织;其次从企业管理策略而言,学习型组织把学习作为内部驱动力,强调通过学习来推动柔性管理策略的实现;再次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学习型组织注重二者的合作、互动和交流,最终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最后从管理对象来看,学习型组织更注重激发职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从事创造性、智力性劳动的人。
3.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劣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型管理模式用扁平化组织机构来代替垂直型组织结构,在扁平化模式之下,各个级别之间的上传下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先进的技术所代替,不但可有效缩短管理距离,还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逐渐用文化人来代替以往只能单调机械工作的职员,不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有效挖掘了他们的工作潜力,激发了其创造性;三是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结构适应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用流程再设计来消灭时间成本,从而更有利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劣势之处在于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来辅助管理,致使管理成本增加,管理风险增大等,这是学习型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状况。
三、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管理模式的优势,规避其劣势,从而实现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3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企业管理;创新
一、财务预算管理内容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意义
企业的预算目标控制着企业的日常活动,并且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在确立自己的预算目标以后,企业所有的部门员工的工作方向,以及活动执行都是按照预算标准来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切财务预算对企业经营具有控制的作用;企业的财务预算还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因为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定以后具有控制性,它所提供各类工作标准,因此推动企业的管理制度化;财务预算有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的资金的预算工作,准确的现金预算能够为企业的资金使用提供预警信号,协助经营者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企业的财务预算还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预算目标是能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因此这会激励每个员工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工作,所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企业管理创新中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内容脱节。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是会为了预算而做的预算,并不是为了企业的创新内容而做的预算,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行为,并不是企业的管理的主要方面。虽然现在我国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把预算管理的执行程度当做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但是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却不是很清楚。所以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内容脱节。
(二)财务预算管理没有依据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编制。现实情况是企业的预算管理的制定缺乏指导性,更缺少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的规划,这样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指导性,不利于在企业中的经营管理的内容的发挥,他们在市场经济中也是依然缺少经验,不利于应用在市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做财务预算的时候,没有科学的企业发展的规划作为指导,所以在做预算编制的时候缺少客观性的原则,只是依靠企业的过去的经营作为企业的指导数据来对企业下一年的预算进行评估和编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经过考核这一关,这样的情况自然导致企业的预算发挥不出来应有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方式模式化严重。我国的企业大部分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经常使用增量和减量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让企业员工掌握,这种方式过于模式化,大家大都套用这种模式来进行预算的增减量工作,这种增减量工作有很大的漏洞,方法不灵活,所以说需要受到广大企业财务人员的关注。企业的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和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要,它影响着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企业的预算管理的效果。
(四)预算管理缺少审查监督作用。企业评价预算的主要依据是对预算结果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这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对预算结果的满意程度,管理者满意企业就会很容的通过预算,管理者不满,企业就很难通过预算。企业的这种做法不符合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在进行预算的时候缺少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而一味地依照管理者的意思办事,监督全力执行不到位,所以说监督缺乏。企业的这种非客观的因素影响着企业预算工作,是企业预算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的工作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同时需要有一定自己的制度作为保障,这样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有据可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真正在企业落实并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前提是制度的规定,然后要把制度和规定落实下去,所以企业需要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因为这是制度落实的前提。在制度完成以后,员工工作就能够按规矩办事,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制度发挥自己的效果,以至于帮助企业提升自己的效益。预算管理工作指引着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关系着未来企业的业绩的怎样,所以这个工作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完整的组织机构,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以及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大家相互合作,才能够保障预算管理的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使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前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大都采用固定的预算方法,凭借以前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营业空间,以此直接来进行预算工作,而不是对企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经营环境等作深入分析然后才进行企业的预算工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变化,传统的预算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时候,预算方法也应该做改变,弹性预算方法应用在企业的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依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做预算;二企业的市场情况稳定的时候可以采取固定的预算。
(三)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提高预算管理的控制力。企业的预算管理约束着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预算管理一定是依据所有目标来完成的。企业在执行预算的时候应该落实经营战略,加强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企业的预算目标确立以后,企业各部门个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都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活动。企业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和方案实施预算控制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企业把自己的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在整个企业的预算中执行,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工作有控制力,企业做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局面,以适应企业管理的创新工作。
(四)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科学考核。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应该注意规避在考核过程中收到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要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客观。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工作考核,目的是查看预算管理内容制定的是否科学,同时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侧面的评价一下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企业进行这样的考核,便于企业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整改措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要严格,进行预算例会制度、预算执行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的制度和监督制度面对这些都执行制约的手段,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急能够肯定预算的成绩,查找问题,总结原因,对后续工作的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惩制度客观,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五)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及时反馈。企业做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多变量的数据和数值,因此企业应该及时作出调整,对这些变化的数据做好分析和安排,以便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依据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规定,便于以后企业对预算的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先进性和现实性的预算工作,才能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本身是需要准确性的,员工的责任感就体现预算的准确性,预算准确方便预算信息的及时反馈给企业,便于企业做决策和决定,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增强预算的认可度,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
(六)对企业员工进行预算知识的培训。企业对员工做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纠正大家对预算管理知识的错误认识,避免员工成为企业预算管理落实的障碍性因素。企业要在日常管理经营中建立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各类条件,并且促使工作人员做好条件的准备,也能保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预算知识的培训可以是技术知识的也可以是文化知识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等都算在财务管理的知识范围内。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应该相互配合,大家共同为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做好人力支持,以此来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沂.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5)
[2]黄朝阳.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创新方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02)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4
1 传统管理模式
1.1 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
传统企业管理就是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的不同,把企业全体员工分别划入到企业行政、管理与职能这三大部门中去,然后再从这三大部门往下细化各个员工的工作职责,保证企业员工职责明确,责任清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的组织形式主要采用科层制,企业的管理层只要负责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制定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下属机构负责制订明确的实行计划并监督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然后把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传达给企业的管理层。
1.2 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
首先,制度明确。企业中的所有工作内容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否则将会打乱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麻烦。其次,职责明确。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有固定的工作内容以及确定的工作责任,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责任到人。最后,职业规划明确。企业中有明确的升迁制度,任何人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制度,这就为员工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企业员工自进入企业后就能为自己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只要按照企业的升迁制度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
1.3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行为都是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不会因为一些个人因素而中断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员工的个人行为必须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受个人情绪的影响。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缺点是等级观念过于严格,内部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各个部门之间协作性差,使得企业很难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 学习型管理模式
2.1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概念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指通过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自身的专业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需要同时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全方位的刺激员工的学习欲望,保证企业的员工能够积极的学习企业中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理念,最终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2.2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首先,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企业中的员工不管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不管员工已经处于什么样的工作职位,都必须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思想水平。其次,学习型管理模式的管理手段更加的多元化,其充分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使得企业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最后,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永远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
2.3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缺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能够进一步节省企业管理的时间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学习型管理模式非常的人性化,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员工的意志,能够降低企业人才的流失率。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缺点主要表现为:该模式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同时还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风险,加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3 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对比分析
3.1 组织结构不同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垂直式的组织结构,企业管理过程中有非常强的等级观念,主要强调的是员工的执行力。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企业管理者拥有较高的决策能力,那么企业的发展会更加的快速,反之,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正好与其相反,它采用的是扁平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要求企业要不断减少管理机构,提高员工的参与性,提升员工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自身价值,减少企业员工对管理者的依赖。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者把员工按照小组进行分配,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通过有效的沟通,最终确定企业的决策,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3.2 管理理念不同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对于企业有形资产的管理,主要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设备、存货以及土地,通过对有形资产的管理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学习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强调人的重要作用,充分地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通过学习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给每个员工一个公平的展现自身才华的平台,不断开发个人创造性,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企业通过对人员的管理来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保证企业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3.3 管理内容不同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度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者非常重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设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制约,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中的员工必须要百分百的服从企业制度,一旦违背企业制度就要承担必要的惩罚。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员工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的提高,力争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员工能够自觉完成任务,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3.4 管理方法的实现途径不同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设置的管理目标一般都是企业的产量能够达到多少以及最终企业能够取得多少利润。企业想要实现管理目标需要不断扩大产量,拓宽销售渠道。学习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设置的管理目标主要集中于不断地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企业必须不断开拓创新,研究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利润率,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4 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国企业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制度的全面性,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对于企业中某些素质较低的员工,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制约其违法乱纪行为最有效的措施。
4.2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纯地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了。现代企业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管理理念,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想要让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重视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培训,保证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4.3 注重文化建设
企业应该注重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力量加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企业目标的快速实现。首先,企业要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能只是宣传企业产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其次,企业应该多关注公益事业,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认同,还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的负责任。最后,企业要注重文化建设,不能把赢利作企业唯一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理念,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的发展。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5
矿上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矿上企业的管理,促进其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刺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极为重要性的影响作用。接下来,本文就以提升矿上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的,对矿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进行深入探究,为全面促进矿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经验。
一、矿山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矿上企业管理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进行管理,还需要对煤矿的开采,采矿的设备、机械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所包含的管理任务繁杂多样,包含了极为庞大的信息量,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管理任务和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仅依靠人力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基于以上影响因素,为了能够完成企业管理工作任务,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工作完成都相对比较粗糙,隐含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矿上企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1]。
而如果通过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管理,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矿山企业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在高效的完成企业管理任务的基础上大幅度缩减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够大幅度提升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矿上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对信息化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更好的推动矿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限制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
限制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跟不上矿山企业的发展需求,无法对矿山企业形成有效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时间尚短,外加上企业对于实现信息化管理发展也不够重视,所以,在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率和其自身更新换代的速度。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软件设计水平较低,形成该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比较单调,具有比较严重的局限性,这一点,从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就可以明确的看出来,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本满足不了矿山企业管理的需要,无法对矿上企业庞大的管理任务进行有效管理;除此之外,系统运行缺乏灵活性,无法全面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达不到理想的设计效果,无法对企业管理任务进行自动和智能处理,也是影响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其二,我国缺少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方面的高端人才,无法保证对一些比较繁杂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比如,信息量大、管理任务多的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很难开发出来。
三、加快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速度的有效对策
(一)为系统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矿山企业进行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全方面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所以,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即使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前期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矿山企业也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以保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顺利构建,尽早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重视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矿山企业应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引起足够重视,并根据矿山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信息化改革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现状[2]。比如,由于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矿山企业应该加大系统构建资金的投入,同时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管理、煤矿勘探和开采管理、采矿机械和人工管理、煤矿处理和运输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的信息化,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另外,应用软件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如果对于企业管理项目的相关业务没有开发或购置相应的软件而只有良好的硬件配置,很难达到信息化建改革预期目的,也无法充分发挥其硬件资源的优势。因此,为了切实推进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矿山企业应该对应用软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保证管理系统的先进性。
(三)培养专业人才
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国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无法顺利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为了能够满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对于人才的需求,矿上企业应该重视起对专业人才的培养[3]。首先,对于企业现有的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于专业能力和技术的培训,对于一些比较优秀,有着更大发展空间的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甚至可以将其派遣到国外进行进修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发展,努力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其次,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人员,尤其是程序设计和开发人员的薪资待遇,扩大其晋升空间,在留住现有人才的同时招揽更多的外来人才,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全面促进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文6
1.人本管理发展不足
人本管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中还仅存在初级阶段。虽然很多管理者一直在喊着“人本管理”的口号,但是大部分企业还仅仅存在管理员工的行为,而并没有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的心理和职业发展方面。从企业制度的内容上来看,企业过多地采用偏重于严格纪律、硬性制度、强制手段、采用严格的理念来管理员工,而且缺乏一定的平等性。在这些企业中所坚持的人本管理还仅仅局限注重对员工的物质奖励层面,而且激励的方式也仅仅是货币的一次性分配,对员工真正需要的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提供的比较少,而且根本不会涉及到期权、股权等真正能够将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者自认为已经给了员工在同行业内最优厚的工作报酬,而员工还是频繁跳槽,尤其是优秀员工的离职,给企业造成了不理的影响。企业经营者不能理解员工离职的理由,反而认为员工背叛了企业。
2.人本管理系统性不强导致管理效力减弱
我国还有很多企业对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而且对人本管理的基本概念、重点内容以及管理运行情况缺乏一定的认识,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如何与人本管理结合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有些企业采用了人本管理,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成就就开始淡化了。还有些企业所采取的人本管理措施非但没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反而出现一些弊端,例如,企业对外勤工作人员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允许员工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自由安排时间,但企业有些员工并不能严格遵守自己的工作计划,因为职业倦怠和自身的私事而拖延工作、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上述情况皆是由于人本管理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不存在相互支持、相互联系,而且整个管理理念也缺乏科学的转化,导致所有计划、措施都只能是暂时的,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性。企业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理念之间衔接不良,不能互为助力,反而使企业管理松懈,使人本管理成为员工工作松懈的“理由”,直接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力,这是“人本化”企业管理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3.个别员工自主性与企业发展规划之间存在冲突
“人本化”企业管理重视利用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达成企业管理的目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中对员工主动性的依赖比较强,有些员工能够充分理解人本管理对自身发展的帮助,在企业的良好环境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的发展;但有些员工介由“人本化”企业管理提供给员工的优势,将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意愿凌驾于企业发展之上,导致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规划之间的冲突。例如,在企业与合作公司的项目谈判过程中,个别技术型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技术开发目的,不惜拖延项目时间,导致企业项目失利,使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受阻。这是“人本化”企业管理在实施过程当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人本管理的“尊重人”、“依靠人”的管理思想,使个别员工过分重视个人发展,在工作中不能完全以企业利益为重,企业赋予员工的自主活动空间以及员工对工作的主动责任,使得企业员工对工作态度的出发点与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冲突,由此导致了企业管理失效的后果。
二、造成“人本化”企业管理弊端的原因
1.对“人本化”管理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大多数企业的“人本化”管理发展不足,实际上是由于企业管理者或企业领导对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造成的。人本管理真正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自身发展的重视,其中即包括员工的职业成就的获得,还包括员工职业心理的发展和职业满足感的体验。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将员工发展视为员工的“升职”和“加薪”这种理解固然是比较符合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基本情况的,但这违背了个人职业发展的科学规律,基于这种理解视角的“人本化”企业管理,必然不能展示出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2.企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人本化”企业管理容易造成员工职业行为松懈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导致的。我国企业从传统企业管理向人本管理的模式转化过程中,势必要面对员工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的过程。企业管理者相信员工有主动发展的医院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忽视了员工的惰性,使企业管理制度只体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要求而对员工的约束力不足,那么就会表现为员工工作的惰怠和管理效力的丧失。
3.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不稳定
“人本化”企业管理强调企业对员工发展的责任,同时也介由员工对企业负责任的态度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但员工对工作态度是随着员工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变化而变化的,员工在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观不统一,就表现为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失衡,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冲突。要处理员工自主性发挥与企业规划之间的冲突,就必须从员工工作态度建立入手。
三、规避“人本化”企业管理弊端的途径
1.细化人本管理的内容,体现人本管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人本化”企业管理的本意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以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满足员工需要的基础上,使员工通过自主的贡献企业的行为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实现企业发展规划。但是,企业管理者对“人本化”管理理念理解的偏差使人本管理的优势削弱,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有实行人本管理的决定,但认为人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大规模变动,甚至会引起企业组织建构的变动,因此在人本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展现其优势;还有些企业管理者因长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把握不好人本管理的“度”。本文建议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人本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在保持企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展现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细化企业人本管理内容的方式有以下两种:其一,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需要的充分理解,去细化员工福利当中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部分,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员工的发展需要进行多层级划分,针对每个层级的员工给予不同的福利待遇,如,年终奖的发放可以选择三种形式:发放13个月的工资、在年假之外提供15天的带薪休假、提供给员工职业发展课程。员工可以按照个人需要选择福利形式,企业也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福利政策改革;其二,企业可以请各部门的员工将个人发展要求和愿景写入工作计划,提倡员工在工作中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查,发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并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工作总结当中,企业管理者再按照员工工作总结的内容去调整管理行为,使企业管理与员工发展需要更加匹配。
2.采用双轨管理制度,强化人本管理的管理效力
针对“人本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效力降低或管理失效的弊端,建议企业管理者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人本管理制度的共同实施进行解决。人本管理可能发生管理效力降低或失效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制度中缺乏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制约,那么,只要企业管理制度全面,就能够使“人本化”企业管理的效力有所提高。双轨管理制度即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制度共同实施,首先,企业应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从企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编写开始进行精细化的责任确定。企业应将企业发展规划细化成为每个部门的发展规划,再细化成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员工的岗位说明书应该包括员工在工作中所担负的责任,在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量、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根据企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编制绩效考评制度和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将各部门的精细化管理规范综合起来,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并执行,这个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规划的实施而不断变动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存在为企业的人本管理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补充和奖惩依据,在人本管理制度无法全面涉及和控制的员工主动行为方面,精细化管理制度给予了妥善的解释,这能够使员工的个人行为在自主的情况下有所约束,提高人本管理的效力。
3.提高管理者自身能力,加强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度
人本管理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创造条件使人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制度性的决策的科学与否便至关重要。科学决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输入、处理到输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决策的每一环节和步骤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发现问题的桥梁,是确定目标的基础,是制定方案的原材料,是评估和选择方案的依据,是控制决策实施的链条,是检验决策的手段。对任何一项决策方案作选择时,都要考虑主客体物质变换的现实可行性,因此说,正确决策是人本管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企业管理者要想规避“人本化”管理的弊端,使人本管理在充分展现对员工的尊重基础上表达出企业决策的重要性,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度有所增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员工行为的要素包括员工个人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三方面,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决定员工行为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者有必要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来提高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度。管理者需要与重要的员工建立好个人关系,抓住员工的心理特征,通过不断的沟通去影响员工对企业决策的态度,使员工的工作态度与企业需要拟合。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大局和个体的主次关系
“人本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员工个人思想、行为与企业发展规划方向不符的问题,需要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来解决。如果说管理者自身能力提高、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能从外部改变员工工作态度,使员工的工作重心从自身发展转移到自身与企业协同发展上来,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直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使员工主动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调整到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的方向上。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实现“人本化”企业管理的最佳途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套被企业所认可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作风以及行为准则等。其所包含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习俗礼仪等价值观起到了核心作用,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实现员工行动的一致,思想的统一,促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企业的价值观在员工的内心不断被强化,并且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将会逐渐形成一套牢固的、稳定的企业文化。要想建设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认清楚企业发展的具体特点,建立一套健全的价值标准,通过信仰、语言以及仪式等来充实文化底蕴。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表达出企业的发展意愿和企业精神,而且会使企业全员有心而发地接受和认同企业发展意愿和精神,在工作的过程中以企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这样一来,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