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规教育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77-02
我校是新昆山人子女指定学校,外地学生在我校的比例为三分之二强,好多学生小学是在民办学校或老家学校上的,养成教育与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德育教育难度很大。要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德育进行分层分类教育?
一、初一年级的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净”“静”
1.静,首先指的是身要静。初一的孩子好动,这不是坏事,但他们大多好乱动,无节制。因此,我要求学生能坐得下来,能坐得住,这样才能去学习、去思考;其次指的是口要静。初一的孩子喜欢说话,这也不是坏事,但他们好乱讲话,好喧闹。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保持安静,在课间不吵闹,在自习课上不讲话,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思考氛围;第三指的是人要静。学习要想有好的效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它需要人静得下来,心无旁骜。因此,我要求学生心要静,学的时候不能想着吃、喝、玩、乐,不能总去看着别人在做什么事,而是要静下心去做自己的事。
2.净,这个字对学生的要求就是穿着打扮。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干净、整洁、朴素大方,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不攀比、不铺张浪费的习惯。教室卫生要洁净,只有在洁净的环境里,人的身体才会健康,心情才会舒畅。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要求班主任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班级、包干区的劳动值日,包干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心灵要纯洁。初中生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我通过班级两侧墙壁文化布置,学习园地、荣誉栏的张贴利用用名言警句来熏陶,通过每周评选主题不相同的每周之星的评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再加上早晨的每日点评,每周的主题班会,我要求班主任利用众多方式来培养学生纯洁的心灵。
二、初二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是“进”“敬”
1.进,要求学生要有上进心,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也要知难而进。进入初二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在初二同学心中,自己像是学校的老大,刚刚入学的初一没本事,初三的又要进入中考备战阶段,自然最后剩下的就是初二的同学们,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因此在初二特定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就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初二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适应了学校环境,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我放松的表现。所以我要求班主任加强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常规教育,制定了《陆家中学学生一日行为量化考核方案》,要求班主任每天一考核、每星期一汇总,做好汇总表,每周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学生贴上五角星,汇总表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内,通过此项工作培养学生争先进位的意识。
2.敬,我在选择班级文化标语中给班主任推荐了这样一句话——“成人成才,崇德崇美”,我认为中学生到校学习,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怎样做人,也就是成人、成才。而且是先成人,再成才。敬,就是孝敬,听父母的话、理解父母的用心;敬,也是尊敬师长、尊敬老师、敬重长辈;敬,还是同学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敬,还是男女同学相互尊重,合理交往,健康成长;敬,更是敬畏之心、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珍惜光阴、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不留遗憾。我通过一个“敬”字,把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传统、美好道德情操融入其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言会来书写好“人”字,做一个真正的人。
三、初三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竞”“精”
1.竞,“物竞无择,适着生存”,人生就像是赛场,学校就像是跑道。我们的学生就是跑道上的运动员,初三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分水岭,是走向社会的第一道关卡。我相信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能力成就未来”,因此,我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意识,用“竞”这个词来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所谓竞,就是要有聪明的头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擅长的技能。我要求班主任通过“竞”来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还要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读书、朗诵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竞,是一面好的镜子,它能清晰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正含义。
常规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常规教育范文3
1. 教师对班级常规教育的认识不够
由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还固守传统教育的经验,从而使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在内容上,要求上都显得十分的僵化。例如:在我们幼儿园经常看到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围坐在一起,上课时,不许孩子随便讲话,有的孩子因为积极发言或抢断别人的话,就会遭到教师的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心灵,而不是利用强势压迫使人服从。我们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传统的班级常规教育的危害。
2. 班级常规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单一
班级常规教育应该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把握常规教育的契机,但有时我们教师却不能发现和不会把握教育契机,即使发现了,在进行常规教育时也只会用批评、命令、说教、甚至惩罚的方法,比如:幼儿午餐时,总会把饭粒撒在地上、桌上,有的教师只是一味斥责。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积极向上的环境,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提醒幼儿不要浪费粮食,有的等吃完饭后自己清理一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让幼儿了解农民的辛苦劳作,只有幼儿真正了解某些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结果,才会将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要求。
3. 过度强调常规教育,教师工作精力分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特别是上公开课前,我们会发现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条条框框,例如:发言之前要举手,操作材料不能乱拿,按事先安排的,到相应的小组中活动等。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幼儿的身心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收获了许多,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
在班级的常规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成为活动实施制定的小主人。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所在环境的创设应着重体现幼儿的参与,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区域活动阅读时光中,孩子们对图书角中的五彩缤纷的书籍及里面形象生动的画面十分感兴趣,时常里面挤满了来光临的顾客,可是里面的吵声、说笑声影响到其他区域中的孩子,乃至于过一段时间里面的书籍不是边角被撕掉就是封面不知去向,甚是可惜。面对这一现象,我把问题抛给了幼儿,让他们去解决。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感到规则是他们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
三、发挥环境的指引作用
《纲要》中强调了无论各种环境应是满足孩子多方面需求的,能使他们获得经验的。对于班级常规教育,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例如: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在宽敞的教室里横冲直撞,跑来跑去,于是我就考虑是不是教室的空间太过宽阔?于是我便把教室环境做一些改变。穿插不同的区域环境,让教室不显得太空旷,孩子们在教室跑步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在不同的区域的地板上贴上小脚,在角色区内挂适量的工作牌,不同的教育内容摆放不同样子的座位。环境的暗示,还可以提醒、指导幼儿的行为,久而久之幼儿受环境的影响。
四、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每一个活动结束后过渡到下一个活动期间,总是会引起混乱的时候,比如:在吃早午点过渡到喝水这个环节,快的小朋友早就没事了,他们趁着老师照顾其他没有吃完的小朋友的时机,逗留在卫生间或其他隐蔽的地方打闹,秩序比较混乱。于是我在这些环节安排了一些小型的民间游戏,让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这样即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又使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班级教师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和配班老师一个负责提醒和协助幼儿收拾活动器材,一个提前在语言区的地毯上等待幼儿,这样避免了收拾好的幼儿无事可做、去别处玩或打闹。
五、引入游戏情境,将常规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游戏情境中
常规教育范文4
一、 预习
预习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在教师上课前阅读新教材,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使得头脑中相关的旧知识清晰起来,增加它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使相关旧技能熟练起来,便于探索学习,区还能使学习心向指向未来学习的内容。预习后学生上课时容易和老师配合好,发挥师生双边的能动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长期的预习还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为了看懂课文的内容,会有意识的查字典认识生字,在脑子里概括文章大意,遇上不懂或难懂的地方会与人交流或上网查阅,碰到一些课外小实验还会动手做。中物理的预习,第一要会阅读课文;第二要能读懂课文内容;第三要能摘录课文重要知识,第四要会提问题。由于初二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强。指导学生预习应注意以下要求:一、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包括前言)在课内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帮助学生利用词典解决生字、生词以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解释。 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采用布置预习思考题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中心内容和要点。 三、在学生对物理课文的结构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物理课文的一般结构。物理课文的一般结构是: 1. 提出一个物理现象或一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实验) 2. 分析现象(观察演示实验,推理、推导等)形成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或得到一个新的物理规律。 3. 新概念,新规律的文字、数学表达式、单位、适用条件等。 4. 新、旧概念或新、旧规律的比较(区别与联系) 5. 新概念、新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注意点)。四、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划出重点内容和不理解的内容,以便上课时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自己不理解的或重要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对不理解的内容要学会变成问题,向同学、教师、家长和网络请教。学生认为重要的章节或内容要鼓励他们写一些读书笔记,除摘录重要内容外,还可写些学习心得体会,教师要事先示范读书笔记的式样和方法。 五、引导学生自觉上网查寻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归类整理,与教材提供的内容作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追求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 上课
上课是指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常规教育就是上课时对学生学习行为要求的教育。 八年级是开始学物理的年级,尽管大多数内容比较浅显,都是从生活提练出来的现象或规律。但由于多数学生不知道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更无学习物理的习惯,因此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教师要在上课时重视对学生开展物理学习的养成教育,以形成良好的物理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物理课堂学习行为习惯主要有四方面: 一、 学观察。会观察就是要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实物、挂图、数据、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影片等。学生要仔细的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的操作规范。要养成学生从看到的图表及数据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观察思考习惯。二、 学倾听。会倾听,首先要会尊重他人。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用心听教师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对物理规律的推导等讲解,还要养成倾听其他同学课堂上的发言的习惯。三、学说话。课是一个开放的、师生互动、人物互动的课堂,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课堂,学生要有不怕讲错的精神,要敢于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他们看到的现象正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和流畅性。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以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全班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更多的学生有对机会学习和运用语言。四、学动手。课时,除了看、听、说以外,还要学习动手,包括写听课笔记,做实验,做课堂练习等。(―)写听课笔记。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认真写听课笔记,首先是对新知识的一种记忆,听课时笔记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 预习中还不理解的内容,经老师讲解后明白的内容。2.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别强调的或板书的内容。. 记录在听课过程中还没弄懂的内容,以便在下课后问老师或同学。(二)做实验。 验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实验,操作时应分工合作,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学生实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制度不随便离开实验桌到别组观看或借用器材,不准大声喧哗,爱惜仪器,节约材料。(2) 实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做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要充分了解。(3) 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填写实验数据,不拼凑数据、弄虚作假,更不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4) 要勤于思考,认真分析数据,举一反三,科学推理,准确表述结论。(5) 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好器材,物归原处,如有损坏,应如实报告老师。
常规教育范文5
一、制定合理的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无需强求一律,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这一条,我校只作如下要求:上课须穿适合运动的鞋,布鞋、软胶鞋也可以。常规条文应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其内容不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要求。因此,拟订好体育课堂常规,提交校领导研究、批准后,就应该成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共同准则,且不宜经常变动,必须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二、常规的公布与实施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新入学的学生安排专门的体育常规教育课,让新生了解常规的内容,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在校的老生,则要先总结他们上学期执行常规的情况,然后指出不足,并提出新要求,希望学生在新的学期里保持原来遵守常规的行为,改变不遵守常规或违规的行为。教师在口头上强调体育常规内容的同时,将常规打印出来,发放到各班级进行张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常规内容的了解,增强他们遵守常规的自觉性。
三、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落实工作
1.教师以身作则。一个常规制度的实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常规是贴在墙上的、抽象的内容,而教师却是一个具体的、时时影响他们行为的范例。可以说,教师就是一个标准,就是一个制度。因此,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规定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指定地点上课,教师不管严寒酷暑,都要提前到操场等待学生的到来。如果教师能很好地遵守常规,处处以身作则,对提高自身的威信、更好地落实常规会积极的作用。
2.学生间互相监督。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有关体育课上服装方面的规定是不需要我多费心的。如有的同学穿了皮鞋,上课前其他同学或体委就会提醒他去跟别班的学生换一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提前跑过来报告:“老师,某某今天穿皮鞋上体育课。”学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全靠他们平时对常规的了解和教师的严格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间更自觉、更好地执行常规。
常规教育范文6
【关 键 词】 常规教育;幼儿;班级
皮亚杰曾用他独特的临床研究法观察和分析了3岁~6岁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得出的结论是:该年龄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规则系统行事,并且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改变规则。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学会遵守的大多数规则是从成人那里接受来的,规则是成人教给的,属他律性的。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如何让幼儿习得规则是值得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避免过多的限制
虽然整齐划一的组织管理方式已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否定,但在常规教育中,还是会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如吃饭时不准讲话,先拿到食物的幼儿也必须等到教师下令后才可以开始吃;教室内不允许乱跑,要轻声说话;上厕所排队等。也有些教师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遵守教师规定的“规则”。在活动中,有意识地限制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我认为有序的环境固然重要,但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吸引力的、能刺激幼儿各方面发展又相对有序的环境,才是我们设置教育常规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平时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真正需要,还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二、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
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常规要求的建立应是科学的、符合幼儿心理的生活特点。每一个常规的指定,教师都要反复思考,用最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共同讨论共同提出,并做到合情合理。所以,在常规教育制定上应着重体现幼儿的参与。你如果希望孩子在离开座位时把椅子靠近桌子,那你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很可能别人走路时会被撞倒而受伤,并且教室的空间会变得很小等。如此,除了让孩子有参与感外,教师最好能做出积极回应及时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教育计划,与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顺着孩子的关注点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把孩子的热情巧妙地引向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你会发现与孩子一起讨论非常有趣,而且还能借此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也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促使幼儿“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形成到精神、从认知到心理。”
三、注重常规教育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一般根据规则的性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面对集体颁布规则和要求。这种集体性的要求,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我觉得统一的规则往往会扼杀幼儿的个性,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并且每个孩子原有的常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幼儿应有不同的常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指导,将目标落到实处。通过个别教育指导幼儿,这种与孩子更亲近、更尊重孩子个性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儿将常规要求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如在教幼儿如何使用剪刀一课时,我在指导女孩子时,(下转12页)(上接10页)着重体现剪的技巧,而在指导男孩时,特别那些随意舞动而不知道剪刀危险和用法的孩子时,我就得先教育幼儿要安全操作,然后才教授使用剪刀的技巧,再根据个别幼儿的能力高低增减学习内容。在常规的遵守上,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年龄相同的幼儿在个性和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同样是剪刀的使用问题,女孩子天性胆小容易服从老师的规定,而男孩子则会通过亲自尝试来验证老师所灌输的经验,甚至还可能发现新的方法。虽然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是不一致的。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以帮助幼儿将常规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
四、家长是常规教育的重要资源
很多孩子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长在家没有规定严格的规范。即使制定了一些规定,也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这些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也就再难形成了。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配合有很大关系,因此,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中去。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进行辅导、巩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常有教师抱怨: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一过假日就得重来。这里面固然有家长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教师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或利用电话,把孩子在园的表现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及时和他们沟通,及时提醒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采取的态度、方法。家园共同配合,做到目标一致,让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得到持续发展。
影响常规教育的因素还有班级人数太多,易造成混乱;游戏材料不足,易发生冲突;标记设置不周全,易造成无序;评估标准不科学,易误导教师等,但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达到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张亚军.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