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应用

一、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传统供水企业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业管理突出或强化了社会责任,弱化了成本控制和效益管理。(2)价格由政府制定,供水成本和水价严重倒挂,供水效益普遍较差。(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多,投资回收期长。(4)供水企业产品通过管道输送到终端用户,输送过程中的损失高达30%~40%,直接影响供水效益,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5)供水企业的基本建设资金多属国家投资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管理要求高,安全风险大。

二、当下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标准低,对经营决策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供水企业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重生产轻管理,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长期停留在报账、算账等财务核算基础工作层面上。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会计凭证审核、财务数据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等基础事务的处理上,在预算管理、预测分析、事前事后控制方面投入精力较少,形成的财务报告不系统,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支持力度有限,财务管理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好,继而影响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供水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很难符合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按照管理的要求,供水企业内部的净水厂和抽水站等基层单位,均建立了财务核算体系,实行独立核算,目标管理。但是一些基层单位由于管理不规范,不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或违规调整会计方法,或选择性地披露信息,或不按时报送报表,导致供水企业获得的会计信息存在很大缺陷,使用价值不高,无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将会计信息披露给社会公众以及供水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使得后续的会计决策以及管理决策缺少会计信息的支持,最终对财务管理质量产生影响。

3.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平衡投资决策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对供水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供水企业预算制度不健全,对未来的整体经营规划不明确,预算管理方法简单,风险预测机制不完善,不能科学地衡量投资决策和风险之间的杠杆关系,使得供水企业的扩张在财务角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反,供水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人员对企业的投资扩张决策较为激进,最终给供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4.融资困难,存在占用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等专用资金现象

供水企业为追求长远发展需要增大融资规模,以便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支持供水企业的业务发展,但是以水价与成本倒挂为主要原因造成的企业长期亏损阻碍了融资步伐,导致融资困难。长年累积,供水企业维持正常经营周转所需的现金流量得不到保证,势必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代收的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等专项资金,造成安全风险。

5.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创新

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供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照搬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意识,知识更新速度慢,对于现代财务管理的新理念缺少系统的专业认知,专业化的实操水平不够,面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财务领域、经营成果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无法给出专业的处理意见,最终使得供水企业的发展缺少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管理作用受到限制,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漏洞无法堵塞,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完善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1.在供水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在供水企业内部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整体经营规划作部署,提出总预算成本,再分解到制水生产、管网配送、水质化验等各个环节,通过跟踪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考核评价预算执行结果,及时纠正调整偏差。将企业的经营目标渗透到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步骤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是在企业内部构建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按部门职能不同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将各项成本,特别是对材料消耗、管网漏损等可控成本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依据成本绩效原则,严格考核,使各项成本费用都处于有效控制中。第三,制定奖惩措施,落实业绩绩效评价,使企业的责任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渗透到管理的各个流程节点之中,自觉地精打细算,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投融资成本,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效益。最后,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建立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资金使用,运用财务手段紧盯用水大户的水费收缴,跟踪欠费清缴动态,及时回笼资金,提高水费回收率。

2.对供水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集中化的精细管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供水企业突破价格限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对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赋予了财务意义,将财务管理触角延伸到供水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实现财务管理与供水经营管理的协同发展。财务部门要积极调整思路,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优化财务管理手段,使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向经营管理转变,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树立服务型财务理念,为可行性研究、材料设备报价评估、合同审核谈判、水费纠纷处理、水价调整等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支持。通过对财务工作的细化、分解和整合,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形成各部门围绕企业目标协同作战的局面。不断完善财务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与财务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建立网络分析模式,与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为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3.对供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为了适应市场变革,供水企业要不断加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开展一些有正对性的培训工作。财务人员应当不断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快更新财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应立足于当前供水企业的发展现状,探求当前供水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规范业务流程,引入管理会计思维,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推动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和供水企业的市场化变革,供水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当前发展状态下存在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拓宽当前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重点解决当下存在的几点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供水企业实现效益增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安.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J].学术论坛,2010,33(12):155-158.

[2]王增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0):38-39.

[3]许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商论,2012,(15):216.

[4]冉启万.试论如何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J].知识经济,2013,(18):137.

[5]赵广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3X):138.

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税务风险;企业;防控措施

“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中国近几年GDP持续增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正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济行为日益复杂,近几年很多企业在运营中陆续出现税务问题,因此在企业管理当中,税务问题不可忽视,深入了解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才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一、解读税务风险

所谓税务风险,是指所造成损失的一种不确定因素。税务风险是一种未来的某一时段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会给企业产生一定影响的风险。目前,对于税务风险,没有给出明确定义。税务风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分类:

(一)税务风险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税务局等执法部门的少缴税、晚缴税的风险;一类是来自自身的多缴税、早缴税的风险。

(二)不同内容的税务风险日常管理的风险,例如因违反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产生的风险等。

(三)不同性质的税务风险根据涉税行为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可以将税务风险分为:偷漏税等税收违法违规的风险和多缴税款等不违法违规的风险。

二、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未能对税收政策进行全面深刻了解社会环境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会产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此我国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如果企业未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依旧按照旧政策实行,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不能使信息得到高度利用,埋下了税务风险的隐患。所以企业应该及时掌握最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以及仔细解读其他相关政策。

(二)企业缺乏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好的领导者,有些企业领导在看待企业效益中,只在意了企业在经营中的效益,往往忽视了税务问题在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纳税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义务以及责任。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纳税意识,想要投机取巧,利用各种“骗局”,企图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想要漏税、欠税,日积月累之下,终有一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行为不仅是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更是对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一种自我伤害。并且,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会在企业内部出现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审核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完善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都存在危险隐患。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就是规矩。没有规矩,没有管理制度,这个企业就会是一盘散沙。如果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解决税务风险的关键,如果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会出现职责划分不明确,部门协作以及企业内部的运作都会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存在税务风险,更有可能产生其他原因使得企业分崩离析。内部监管机制的设立十分必要,这需要完善监管制度,没有内部监管机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相关财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没有监管机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呈现未必是客观真实的,缺乏客观真实的数据,会对企业管理者进行之后的经营产生偏差。由此下去,企业将进行恶性循环,直至倒闭。企业自身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产生的各种“后遗症”都会为税务风险提供环境。由此可知,完善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从根本上制约税务风险的问题。

(四)企业财务人员的问题一个好的企业,只有一个好的领导者还远远不够。一个企业当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员工,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员工一定是财务人员。企业的收入支出,资金的统筹规划都离不开财务人员。每个企业都可以自由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来进行企业的管理规划,术业有专攻,财务人员在企业税收筹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筹划是否得当,是否可以有效进行,是否科学实际,这些都是影响税务风险的因素。然而,如今企业中有很多非财务专业人士,财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有些企业选择从未做过财务相关事宜的亲属来担当企业的财务重任,由于业务水平低,账目不清楚等等问题会日益显现出来。有的财务人员,只是空有文凭,专业知识不牢固,没有上进心,敷衍了事。更甚者,有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利用所学专业,做假账,利用一些手段来满足自身利益,从而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当中要慎重选择。由于政策是具有客观性的,而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因而对同一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也各不相同。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自由裁量权,会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三、探究企业税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及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交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世界发展和我国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随之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优化。企业要敢用人,会用人,善用人,选择优秀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应该始终坚持学习,及时掌握并深入了解国家出台的有关税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利用自身所学,利用相关优惠政策,为企业规避税务风险。如果企业对于税务机关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不理解或心有疑问,都可以和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有效沟通。因人不同,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同一政策的理解会产生偏差。税务机关享有解释权、处置权和自由裁量权。与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沟通交流,了解相关政策的具体要求,可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二)增强防控意识,构建风险预测系统企业如果想要规避税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提高税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并建立风险预测系统,首先先评估税务风险,然后采取应对措施,这是规避税务风险的有效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国家日益完善了征税管理制度,加大了力度,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相关政策都更加完善健全。企业相关人员不可再抱有侥幸心理,应该遵纪守法,增强防控意识,构建税务风险预测体系,进行有效防控,才能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文3

1.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国家税务的深入了解,对国企税务管理工作不重视,错误的认为国家企业不存在企业效益这一问题,导致管理工作者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倾向于形式化和过场化。并且,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财务人员对税务管理认识不深,接触时间较短,税务管理手段比较薄弱,使税务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2.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往往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没有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统筹规划,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用我国税收政策的作用,反而损害了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之下,国企的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税务管理工作也不重视,造成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混乱。

3.税收业务不强

目前,我国国家企业很大部分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运营方式上带有很大的政治色彩,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税收管理并不重视,导致税务管理工作者无法有效的对偷税、漏税进行有效的划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门实时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而我国国家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抱着国企工作是铁饭碗的错误思想没有及时的对时下的税收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其业务操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的安逸情绪中落后于时代,导致了国企税务业务能力虚弱的现象。

二、提高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水平重要措施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其他的税务管理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筹划,也就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提升税务管理意识,提高税务管理法律观念,增强税收业务能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来实现税负最低。

1.提升管理意识,精化税收管理工作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意识,才会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国家企业的管理意识。虽然国家企业属于国家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但仍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质。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工作机构,由专业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掌管税务工作,提高税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必要的话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二次细化,最终将国家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精细化。

2.提高法律观念,加强税收法律培训

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法制度体系并未完善,税法约束范围仍有缺口,这就必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法律约束力,在保障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情况下认真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训,熟练掌握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从法律政策的角度上进行税收规划和统筹,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严格禁止偷税、漏税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避税。企业高层领导更应该要重视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工作,借助外部培训机构或者专业税务机构的力量,不断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法律观念和业务能力。

3.增强业务管理能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

关于目前国企税收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税收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完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税收管理内部运行机制,才能对企业税收规划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纳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微观上,国企的税务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人员出身,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统筹管理能力。然而,企业税务管理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差,因此,不断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

三、结语

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会计改革;税务改革;关系;配套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于会计管理工作以及税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以及税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正面临着制度改革发展的局面,如何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协调配合,已经成为当前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做好配套问题的处理,以确保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1.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开展企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完善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披露透明度以及防范会计风险的基本要求,会计改革主要包括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手段、会计管理模式以及会计管理理念的改革,因而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现代化。税务改革则主要是指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改革以及企业税务工作制度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税务管理一直遵循税制简化、税基宽泛化、税率低趋势以及征管严格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关系研究

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会计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税收工作的基础,而税收则会在法律以及制度层面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因此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也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即共同实现企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具体关系如下所示:

(1)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的完善必须以国家税务法律政策作为制定的依据,会计体制的改革仍然要受到国家税务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会计改革开展过程中各项工作措施的调整也要以税务改革中的相关要求作为指导。

(2)税务制度改革则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属于国家在宏观方面对于经济体制所进行的调整,另一方面属于企业对自身税务管理制度的调整。但是在具体改革措施制度的制定上,仍然要结合企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以及财务会计情况进行完善,因而会计制度改革对于税务体制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配套管理完善策略研究

(1)会计与税务管理部门针对改革工作的开展应该相互借鉴。首先在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只是组织会计专业的学者专家来进行会计制度管理制度或者政策的修订方式,应该同时组织税务管理方面的学者或者专家建言献策,以便于在会计制度中能够反映税务管理制度的诉求。同时在税务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加强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处理的培训,以便于在税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适应。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两者在制度层面的配套协调。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税务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信息数据。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其中关键内容便是实现信息的共享。由于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会汇集整理大量的信息数据资料,以便于进行会计核算以及出具财务会计报表。因此,针对税务工作中没有完善数据资料的情况,则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的材料,将财务会计数据经过整理调整为税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为企事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3)强化会计管理与税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会计制度改革中,会计业务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由财政部门负责主导开展,而税务管理工作则主要是由国家国税以及地税部门主要负责,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同,因此在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工作协调管理上也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管理,应该做好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共同的协调监管来确保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工作的配套。

(4)做好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税务体制改革的结果,因此应该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作为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的关键内容。首先应该完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体系,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税务制度改革的要求,细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关要求,并尽可能的减少两者之间的职能交叉。其次,应该针对企事业单位的税务会计成立完善的税务会计核算,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做好基础工作。

4.结语

财务会计与税务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当前会计制度改革与税务制度改革深化开展的阶段,企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之间的联系,并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管理,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分离,进而确保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改革在企事业单位得到有效的实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贺敬平,王森林,杨晓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1(6).

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文5

内容摘 要: 近年来企业税收风险成为国家税务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对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及税务风险预防控制研究的文献仍相对较少。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探索了其内部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防范措施。

主题词: 企业税务 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税收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方面的把控,从而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但对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税务风险概念仍不明确,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税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使企业能达到防范税务风险、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经济利益的目的。

一、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不确定性被统称为企业税务风险,其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多缴纳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税务机关作为国家机关,对于企业的税务行为有法律意义上的永久追缴权,所以企业税务风险在时间上具有不可撤销性,即企业的税务风险将无限期存在,这相对于其他企业风险而言极其特殊。

二、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国家税收法规不确定和税务人员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税收规章制定也在不断完善,但目前仍有部分税收法规还存在不健全的地方。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税务行政执法部门较多,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交叉重复,再加上主管税务机关执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造成国家税收法规与地方具体政策执行存在不一致性,这些都使企业实际纳税金额不确定,从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2、.企业对税务工作不重视及缺乏税务风险意识导致的风险

现代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家税收政策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多数企业对税务工作不够重视,企业高层管理者更关注生产经营的业绩如何,资金的管理是否到位、成本费用的控制等等,却很少关注税务工作的管理与筹划,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专职的税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多数企业的税务人员只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研究国家相关的税收法规政策,对税收政策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透,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3、.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但由于国家对内部控制具体内容、考核标准未做出详尽规范,相当多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很难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真正衔接起来,而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方法也有限,不能对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做出完整、公平的评价,所以很多企业的内控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的作用。如果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的控制防范税务风险。

4、.企业税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企业税务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目前企业中多数税务人员自身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税收知识培训,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普遍较低,使企业的税务人员常常不能精确把握当前税务现状,缺乏对当前税务政策的有效了解,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的税务风险缺乏准确、专业的判断,对税务机关的不当行为不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风险隐患。

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其风险判断能力及税收筹划水平,为了节约成本,增加利润,企业的税务人员可能会做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这无疑会使企业的风险值上升。

三、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正确把握税收政策,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近几年,我国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及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准确的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动方向,这样才能更好进行税务筹划和风险防范。由于地域税收政策不尽相同,地方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也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与税务机关加强联系,进行有效持续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是在部分国家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方面达成共识。只有企业正确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并在税务处理及税务筹划方面得到地方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在执行税务政策方面的偏差,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2、.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力度

企业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税务管理,树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理念,提高税收风险意识。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进行一定的税务知识、税收法规政策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税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破除以往把税务事宜只看作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其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选拔或招聘具备专业素质、专业资质的税务管理人员从事税务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对现有的税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相关部门的税法知识、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其理论和实际业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力度,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应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将税务风险合理目标列入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形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使内部控制服务于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这既能使税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又能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具体来说,企业应在管理层、事业部等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税务管理岗位,或将纳税事项外包。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税务风险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相结合,设计合理的税务管理流程、控制方法,建立健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从而控制税务风险。

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搞好财务管理工作,规避风险,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企业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同时对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税务的筹划等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税务风险。

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崭新的企业财务管理观念,通过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等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5、.加强税收法规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关键在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必须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利用培训、讲座、竞赛、考试等多种渠道,帮助企业的财务、税务、销售、采购等涉税部门人员提高专业水平。督促企业涉税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学习,更新和掌握税务知识,提高税法运用熟练程度。增强涉税人员的纳税意识和责任心,减少企业在税务处理及筹划方面的失误,为企业降低和防范税务风险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税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税务监督的日益严格,税务风险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涉及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想有效防范,必须了解企业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并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经营环节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排除税务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

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不仅仅是税务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财务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责任。只有企业高层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税务风险意识,注重对财务、税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支持,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充分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Z]).

([2)]郑永泉.如何做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1((10)).

([3)]张莉.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

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税务改革 “营改增” 铁路运输 问题 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分工的不断细化,旧的税制体系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全面推进“营改增”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点。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一大步。面对税改中暴露的问题,企业应积极寻求解决措施。

一、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的背景

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开始“营改增”试点。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上看,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属于国有大型运输企业,具有高度集中和半军事化的突出特点。在企业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影响下,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实行以市场经营为导向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营改增”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引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

二、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

“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含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股改上市公司、控股合资公司及其所属基层单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汇总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由于改革的力度大、时间紧迫,铁路运输企业在改革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实际税负加重经营压力增大

“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实行价税分离,这样企业确认的营业收入将会减少,减少的比例=收入的增值税率/(1+收入的增值税率)。因此,“营改增”后税种变化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就十分明显。税率的变化对营业收入的确认也存在着影响,“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适用的11%的销项税率,相比较缴纳营业税时的3%税率上升了8%,税率提高的幅度较大。虽然增加了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但抵扣额却远远小于税率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以广深铁路对外公告的2014年度三季度财务数据为例,1~9月营业收入为110.4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5%;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下降33.74%。综合多方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短期内的盈利水平出现了下滑。

(二)税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税务管理体系,税务管理岗位和责任、税务管理方法及流程还不够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制定专业化的税务风险防范制度,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如果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在税务风险产生之时就会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势必会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实行“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都将使用增值税票,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铁路运输业经营范围覆盖全国,分支机构众多,涉及到业务和财务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基层单位的业务人员都未接触过增值税相关业务,税务工作也多由财务人兼职,这些都制约着税务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

三、解决措施

(一)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争取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

争取税收政策优惠和获取财政支持是企业增收节支的重要方式。根据试点方案“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指导思想,就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后企业利润下滑的实际情况,应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争取税务优惠政策和财政补偿。对铁路运输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减轻企业负担,将有利于提高铁路企业的积极性,更好的推进税改工作,促进铁路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制度

基于增值税管理的高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应及时顺应税制改革的变化,及时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适合铁路企业操作的增值税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业务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防范风险。

(三)制定合理的经营策划方案

在铁路运输企业收费相对固定、税负增加的严峻形势下需要企业转变思路采取措施积极面对,加强税务筹划合理安排企业经营活动,从加强企业管理中要效益。

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包括了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等项目。对于不能取得进项税额的工资和折旧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人工成本占较大比例支出的加工修理等业务,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利用铁路总公司以外的专业外包公司或将现有总公司所属的加工修理企业分离成一般纳税人企业。这样就可以将一部分税负转移,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进项税额取得越多,企业的税负就能减轻。

在外购支出中要最大限度取得有关外购材料和燃料电力支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零星业务难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企业因及时调整管理思路规范物资采购流程,控制在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采购商品和劳务。例如:单位办公用品和单位汽车用油等情况,都可以改为集中购买,积少成多的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

(四)加大企业内部税务知识普及,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务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它贯穿业务发展的全过程,与每一位企业员工息息相关。为了确保税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税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员工了解税务知识。对于税务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

四、结语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有助于实现包括铁路运输企业在内的各行业税负的均衡发展,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推进铁路运输业参与现代化服务业的竞争。铁路运输企业要牢牢抓住改革的机遇,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8).

[2]王小平.实施“营改增”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