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实力有限,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收入水平,很多中小企业都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税务筹划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出现涉税风险,税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由于法律风险影响经营,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中小企业的良好稳步发展,应该将税务风险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税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的健康经营发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成长壮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小企业主要税务风险及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对于涉税行为处理不当,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着偷税漏税、纳税不足等行为,在涉税业务中违反税务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企业出现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税务筹划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活动以及涉税行为,造成了企业缴纳多余的税款。造成中小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管理资源不足,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精力投入不够。而且有的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未能上升到企业整体管理的层面,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2.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保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需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目前有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也是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甚至是造成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力量有待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管理人员负责。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中专业从事税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难以胜任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研究

1.提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税务风险管控的主动性。作为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涉税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对自身涉税风险的认识,主动适应税务风险管理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要求,树立起管控税务风险就是提升企业效益,规避税务风险就是创造企业价值的理念,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提高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全面、准确掌握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好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经营业务范围等,准确地了解和准确掌握好相关税收政策,按照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税务筹划,提高涉税工作管理水平。

2.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应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基础就是应该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完善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明确中小企I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防控重点以及具体防控业务流程等。其次,应该重点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特别是对存在涉税风险的财务会计、税务筹划等一线管理岗位,明确税务风险防控管理责任,确保加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过程管理。

3.提高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控制。一方面,应该提高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重点在中小企业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票据管理,经营、销售过程中影响增值税、所得税合算的内容,财务核算和税务筹划过程中的各项税务风险点等方面,准确全面的掌握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税务风险点的防控,通过采用合同控制、入账依据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控制、销售付款控制以及聘用税务顾问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及时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隐患进行防范处理。

4.注重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沟通。防范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问题,中小企业还应该注重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积极邀请税务主管机关部门的指导,对有关的涉税业务,或者是纳税争议,等应该做好协调处理,在保证各项纳税工作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中小企业应该将税务风险防范控制摆在重要位置,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税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完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税务风险内部监督与预警机制,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合法合规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 邱月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01).

[2]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J]. 崔丽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3).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2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任何企业都存在涉税行为,自然也都存在涉税风险,涉税风险是世界各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未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受到查处;一是企业滥用税收筹划,盲目“节税”放大了税务风险而受到制裁。企业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企业的纳税行为也是如此,在纳税活动上主要表现为少缴税、缓缴税以及不交税,以满足其经济利益,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为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税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点,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不可避免地要纳税,企业必然要面临一些税务问题和税务风险,如果对涉税行为处理不当,企业的经济利益就可能受损。

按照企业涉税环节,税务风险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别:在企业内部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制定上;对涉税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税务风险,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财务处理方式上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关联交易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内部融资等;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引发的税务风险,如纳税申报单额及时性,税款缴纳的及时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其二,企业税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甚至并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其三,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其四,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我国现行税制存在漏洞,税收法律制度有待健全;其二,税收行政执法存在风险,税务执法工作有待规范;其三,税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总是客观存在。鉴于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消除,也是企业无法左右的,所以要从主观原因入手,加强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尽量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税务风险不但会使企业受到法律制裁,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后果。首先,税务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税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相关决策;其次,我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施行后,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受损,这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再次,税务风险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收处罚成本,这回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行。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普遍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一般并不是某一方面的风险,而是一系列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阶段,企业要想有效化解各种税务问题,防范各种税务风险,就应把握好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科学、有效且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重视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依据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就企业税务风险问题下发了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指出了企业应重点识别的税务风险因素,提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其具体内容为企业税务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参照《指引》的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办法,构建科学、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当然,在政策层面上,《指引》中的内容还有待完善,如内容抽象、范围窄、约束性较弱等。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其特殊的原则。企业要按照税法规定,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相关税务,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纳税遵从原则,这也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原则。此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应遵循的特殊原则有成本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有效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可以为企业化解税务问题、防范税务风险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

企业应从税务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实施框架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预防模块、风险识别与评估、事后支持与改进四部分构成。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目标设定以此为基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搭建实施框架,并将管理流程细化为事先、事中、事后三大模块;事先模块就是预防模块,设计预防模块要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控制度和组织结构;事中模块就是风险识别与评估,通常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事后支持与改进模块的重点是企业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以保障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3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运营过程中税务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要实现高效控制税务风险的目的,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一,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税务成本,保障银行的经济利益;第二,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违规税收管理的风险,避免银行因为违反了税收制度的规定带来的声誉风险和资金损失;第三,商业银行业对税务运作进行严格的管控,可以营造良好、安全的经营发展环境,保障银行依法经营,以此促进银行长久有序的发展,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内容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涵及成因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税务事项的处理方式与税收法规存在差异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缺乏税务风险管控意识,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税务政策不够清晰,税收制度有待优化,税务机关执法的规范性不强,执行尺度也有差异,商业银行无法准确把控税务风险;三是商业银行内部从事税务管理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税务人员缺乏风险敏感度,对税务风险感知能力差;四是商业银行业务繁杂,风险点多,管理难度大,系统在处理税务事项方面自动化程度较低。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明确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容,是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在经营业务管理范围内,从税务控制、决策以及银行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避开税务风险,节约税款,降低税务成本,保障经济利益。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银行信息、常规、投资、筹资、战略目标以及运营管理等,在各项管理中,识别评估银行可能会发生的税务风险,通过研究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和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税务成本,提升经济收益。

(三)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

1.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总系统的设计

商业银行为了将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可基于税务管理流程设计科学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总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风险目标设定、风险内部环境研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活动、风险对应解决、风险监督反馈机制以及风险信息共享与交流等多个环节的设计。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子系统在设立过程中,需要考虑战略、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子系统等几个环节的设计。通过综合分析和运用总系统与子系统,设计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及时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

2.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商业银行既要设计税务风险管理总系统,同时也要研究设计子系统。目前,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风险战略子系统和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

一是风险战略子系统的设计。风险战略子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明确商业银行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决策,围绕税务风险总系统的设计方案,来设计风险战略子系统的管理方式,达到精准的目的。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需要对投资环节、筹资环节以及收益分配环节等环节进行设计。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对税务风险识别、管理监督、评价应对等体系进行设计,通过这些体系对税务风险子系统进行全面研究评价,科学构建系统的整体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是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的设计。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在总系统的设计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展开设计,达到实现日常精准控制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目的。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需要对银行与税务关系环节、纳税申报环节、会计核算环节等多个环节进行设计,通过对日常管理的多个环节的风险控制以达到有效控制企业日常税务风险的目的。

三、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往往都会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可能会忽略了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由于商业银行在经营阶段,缺少一定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缺乏标准化、流程化。因此,商业银行在没有得到成熟、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很难实现完全的风险预防和管控,这将导致税务风险管控无法在内部持续有效地开展,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发展,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隐患。

(二)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环境不成熟

对商业银行来说,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非常重要,银行想要达到预先设定好的经营目标,必须实现良好的动态化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想要实现这一管理目标,必须要有成熟且稳定的内部与外部控制环境作为保障。很多商业银行在成立之时,都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稳定的内、外部控制环境,中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提高对税务风险管控的重视,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与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管控责任未得到真正落实,导致银行员工对税务风险控制观念及意识不强,税务风险管控文化没有得到积极发扬,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难以建成和持续。

(三)税务风险评价及预警指标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预警指标没有统一标准,相关机制不健全。有的商业银行没有税务风险评价相关方面的经验,尚在探索阶段;有的商业银行虽然有了一些经验基础,但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分析中,依然缺乏系统的方法和专业的税务人员;有的商业银行没有结合实际经营和行业发展现状,调整评价标准和指标,仅凭借历史经验和非专业的兼职财务人员来完成税务风险的各项管控。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展税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工作具有随意性,同时存在很大的差别性,这不仅影响税务风险的长期管控效果,还会导致银行行业的不稳定发展。

(四)税务风险数据内部沟通机制不流畅

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全面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很少相互交流沟通,部门工作职责相互独立,部门人员各司其职。这种模式下,税务风险数据在银行内部无法有效的传送和交流,给税务风险全面内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限制。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品种繁多,上中下层级复杂,分支机构设立广泛,税务风险数据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量都是巨大的,如果缺乏及时的传送的交流,出现风险的概率也是成倍增加的,因此,想要把控税务风险,必须要高度重视银行中税务风险数据在内部能够交流通畅。

(五)未建立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和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管理经验和意识,银行内部未建立税务风险应对方案来处理临时和非临时发生的税务风险,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来控制银行经营管理不同环节中发生的税务风险,包括运营过程中、会计核算、税务计算、纳税申报、战略重大决策等各个环节,导致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对解决税务风险,以及管理控制税务风险困难重重。

四、完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对策

(一)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要想有效的防范税务风险,避免商业信誉和资金利益发生损失,必须要结合行业的发展特性以及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首先,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业务部门及工作人员与银行内部运营过程中税务风险管理的联系,加强银行与税务管理机关之间联系的密切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最新信息。

二是商业银行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监督体系,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控制与系统运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具体能够实施的税务风险控制手段:其一,重视商业银行日常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税务风险控制;其二,加强商业银行各项涉税业务、各项税款的核算缴纳的风险控制;其三,强化商业银行管理与控制常规纳税申报,加强审查与管理保存备查材料,加强评估和分析纳税申报与税金核缴过程中隐含的风险;其四,重视商业银行税务筹划,减少税务成本,最大化减少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商业银行想要构建稳定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作为保障,所以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银行的内控环境。

一是商业银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开展涉税风险知识宣传,大力倡导税务管理的文化理念,加强员工的税务风险教育,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预防理念和能力,保障银行税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结合自身业务特征、发展需求、实际情况以及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管理岗位,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并明确税务管理部门职责,制定每个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三是商业银行在设置税务管理岗位,安排税务管理人员后,应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培养多能化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提高判定银行税务风险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制定高效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和机制。

四是商业银行应设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奖惩激励规定,以此来规范和激励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行为。

(三)加强税务风险识别评估与预警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统一的税务风险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预警指标,能够保障税务风险的长期管控效果,促进商业银行长期稳定发展。

一是商业银行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税务风险自评估工作,先是识别税务风险,再是通过各种评估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评估风险的大小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发现税务事项处理偏差,并做出相应调整,降低因偏差导致的税务风险带来的经营成本和税务成本。

二是商业银行应依据主管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标准,结合自身的经营发展及税务风险管理需求,制定符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价指标、风险评估标准和风险计量公式,制定税务风险预警指标和预警机制。

(四)畅通税务风险信息的内部沟通机制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设立广泛、上中下层级复杂、经营业务品种繁多,税务风险数据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量都是巨大的,因此,想要把控税务风险,必须要高度重视银行中税务风险数据的流畅沟通。

一是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和主管税务机关之间密切联系和积极交流,及时掌握最新税收政策,及时在内部做出应对措施。

二是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同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秀税务风险管理经验和方法,弥补自身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完善自身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多项沟通,税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共享税务方面有关信息,明确部门税务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职责和权利义务,防止发生税务风险产生后无法追查风险源头,以及工作人员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四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升税务风险控制多功能化,利用其他措施提升税务风险控制水平及效率,监督部门应加强税务风险内控管理监督和检查力度。

(五)建立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和控制体系

一是商业银行处理临时发生的税务风险,应提前制定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应对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风险接受。商业银行如果认为风险影响不大,在其承受范围内,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其二,风险降低。商业银行可以减少可能造成风险发生的因素,达到风险把控;其三,风险转移。商业银行可以把自己承担的税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的主体上;其四,风险规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重组合并、终止业务等方式,减轻后期的损失,将风险转变为发展机遇。二是商业银行在对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后,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其一,将风险控制与银行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其二,银行需建立内部运营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全面控制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税务风险;其三,银行需建立税务方面的日常管理系统,包括会计核算、税务计算、税款申报缴纳以及与税务机关关系等体系,以降低风险。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施工企业;税务管控;风险控制;纳税意识

施工企业因其点多面广、流动性强、经常跨地区施工等特点,给其税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业主代扣代缴的税金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获得相应的完税证明以及其他的相关证据,同时,由于对纳税工作认识不到位,以及没有真正理解纳税工作内容,导致了纳税工作,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为有效规避税收风险,建立和谐的税企关系,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总体思路应该是:增强纳税意识、提高纳税诚信度、进一步提高纳税的规范性、有效防控税务风险的发生。

一、重视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并认真执行国家各项相关税收法规。施工企业的纳税情况作为财务信息的一部分会定期进行披露,接受公众的监督,企业只有具有良好的纳税信誉度,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进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其他行业企业的认可。施工企业相关人员,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总会计师要高度重视税务工作,积极研究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法的学习和宣传,充分理解税法规定,强化依法纳税意识,合理合法进行税务筹划。

二、强化施工企业相关税种的风险控制

施工企业要“提高纳税意识、依法诚信纳税、规范纳税工作、防范税务风险”,随着一些税收新法规的实施,施工企业需在税务管理方面强化薄弱环节,从而规避税务风险。

(一)企业所得税的管控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企业所得税是必须申报的税种之一,通常都会根据施工企业的所有收入进行汇总后缴纳,施工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纳税规定按时提交经营管理信息和产值汇总表,并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的指定地点办理纳税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外管证台账,规范本单位的外管证,如果需要对外管证进行延期,需要在外管证到期之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新的外管证,同时将原有的外管证上交,如果外管证过期并未办理延期,就会产生税务风险。施工项目不得在施工所在地缴纳所得税,同时要做好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解释,主要应按照《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证明的通知》为依据,同当地税务机关协商解决。

(二)营业税的管控

施工企业主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各单位应认真研究《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根据《条例》第一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人为“在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条例》第五条规定:“如果纳税人存在建筑工程分包行为的,需要根据实际承担的工作量计算营业额,而不是根据施工合同计算营业额。”《条例》第十二条中所规定的日期主要为确定合同后的实际付款日期,如果还没有签订相关合同,就要以应税行为当天来计算。同时,《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收讫营业收入款项的界定,主要是指纳税人在税收行为完成之后所缴纳的款项。其中《细则》第二十五条对预收款方式做出了如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就是应该收到预收款的时间。《条例》取消了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的规定。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总承包人的法定扣缴营业税的义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的营业税申报应该由分包单位来完成,即使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有其他协议,也必须遵照《条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也规定施工项目应当向收款方(分包单位)取得发票,根据此规定,施工企业必须取得分包单位的发票作为入账依据,规避税务风险。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要求按时交纳营业税及各项附加费用。施工企业的营业税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施工所在地缴纳。按照《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纳税人自需要纳税申报的日期之后半年内没有进行纳税的,需要所在地区的税务机构对其税款进行补充征收。在这一期间,如果施工企业没有取得营业税完税证明等文件,那么在对施工企业的税务稽查中,施工企业容易发生重复缴税的现象。

(三)个人所得税的管控

各施工项目应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并按时上交个人所得税,规避税务风险。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施工企业应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法》,并按照相应规范做好个人所得税扣缴工作,同时可以根据个税的税率档次进行纳税筹划。

(四)印花税方面

要按时交纳并及时取得完税证明。施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税务机关的印花税征收条例进行印花税的交纳,印花税一般实行就地纳税,鉴于施工企业一般在项目所在地签订合同,故应向施工企业项目所在地交纳。同时,还要根据印花税的规定,对于不需要交纳印花税的部分(比如:法人单位内部签订的合同协议),应报经当地税务机关协商备案,避免在税务稽查中被罚款。

(五)营改增税收动向

做好政策宣贯、培训和业务对接准备工作,指导项目做好纳税规划,规避纳税风险,降低税负。根据营改增最新进展情况,建筑业营改增方案预计会在2016年实施。建筑业改征增值税后的税率可能为11%,营改增后施工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能将税负进行转嫁,是否有足够的进项税抵扣。据了解,施工企业有些项目分包和部分材料采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比较困难,比如很多砂石料供应商为个人,不能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施工企业将无法进行抵扣。和目前建筑企业普遍执行的3%的营业税税率相比,营改增后,如果税务管理不好,可能增加相关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做好营改增转型培训工作,及早谋划,防范风险。紧密跟踪建筑业营改增税收动向,积极研究和学习相关政策,为建筑业全面实行营改增转型做好准备。一是在相关会议上,可以聘请“中税网”专家对施工企业相关领导讲授营改增知识,引起领导重视;二是组织营改增培训,安排各单位总会计师、生产经营和设备物资等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三是要求项目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就地、就近进行培训。

三、完善施工企业税务管理要点

(一)积极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积极申报省级“A级纳税人”,提高施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由省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联合评定,获得“A级纳税人”后,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对申报纳税、税务登记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事项,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可以当场办理相关手续;另外还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等优惠政策。

(二)报表填报及资料报送方面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建立良好的税务报表工作制度,不但要按时上报税务报表,同时还要把税务交纳情况,税务交纳种类,企业缴税之后的完税证明以及其他税务相关证明文件及时上报和办理,使施工企业的纳税工作能够成为一个完善的链条,避免施工企业的纳税工作发生混乱,给施工企业的纳税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对纳税表的审核,不但要根据税务管理要求合法纳税,同时也要做好企业内部纳税工作的管控,保证纳税金额和完税证明能够相对应,提高纳税管理工作效果,保证施工企业的纳税管理工作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三)规范管理账簿、台账、标书等

规范管理账簿、凭证,做好税务管理台账,及时足额解交税款,纳税资料要按年度整理归集装订好。坚持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杜绝发生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施工企业应要求新开工项目取得中标通知书1个月内,必须向施工企业总部提出办理外管证申请,并提供如下资料: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须包含施工期限、付款条件等主要条款)、成立机构等文件。

(四)做好项目总体税收筹划

施工企业需要在充分研究并掌握税务政策的同时,加强对项目管理部的要求,不但要贯彻落实税务政策,还要将施工过程中需要交纳的税费进行有效核查,做好申报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现行的税务政策,合理减税,保证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整体效果,达到降低施工企业税务负担的目的。同时,积极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遇到税务问题要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向税务机关人员请教、咨询税收政策,尽量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四、结语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5

关键词:企业 税务风险管理 问题 成因 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诸多知名公司陷入“税务门事件”,税务风险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企业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决定了税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成为了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因此,为减少、避免企业因发生税务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研究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本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对策,已成为当今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风险评估的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税务风险是影响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性因素,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建立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价的机制,以识别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并对其加以评估,采取应对机制和策略的过程。因此,税务风险评估对单位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资质的税务管理人员去从事税务管理工作,税务管理通常由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兼任。但财务部门管理层次较低,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税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协调,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收集、交换和沟通机制,所以,税务风险评估的专业化程度低,且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二)税务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价缺乏确切的量化指标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的考评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实现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管理手段。目前我国的企业税务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等栏目列出,没有单独反映企业税务信息的报表。虽然企业每年都会提交税务审计报告,但与提供的财务报告相比,却缺乏一套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税务风险管理的绩效,因而无法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价值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影响到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二来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无法为企业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性意见。

(三)专门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建立,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尚不健全

企业集团公司往往跨行业跨地区从事经营活动,母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着大量的关联交易,各公司之间横向与纵向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体系对企业集团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型企业集团基本上都建立了内部信息处理系统,但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税务信息系统,因而不能及时完成税务信息数据的记录、汇总、统计和处理,影响着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一旦子公司出现涉税事项处理不当的问题,集团公司的财务或税务主管就只能成为一名“消防员”,而不能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进行远程指挥来解决。另外,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由于税企双方没有约定哪些具体税务信息、在什么期限内需要进行传递与沟通,因而当企业漏报或迟报一些重要税务信息时,税务机关如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形成税务风险源。同时,一些税务机关也缺乏积极性,通常是坐等纳税人上门咨询,才根据其需要提供相应服务。税企对话途径较少,不能及时对重大涉税事项进行探讨与决策,最终就会较大地影响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四)税务风险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稀缺

我们都知道,税务风险管理人才是综合性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税务、会计、风险管理等专门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应对多变的税收政策、复杂的经济环境、动态的企业经济活动事项等作出相应税务风险管理决策的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正积极建设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设置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企业现有的这些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都普遍不高,不能为企业有效地管理税务风险,有时还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影响税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也就是说,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尚稀缺,因而在税务风险控制谋划方面没有显著的成效。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知名财经院校已经启动了专业税务风险管理师等培训项目,但由于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管理层和部分财务人员,每年虽有一定数量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输出,但培养的数量实在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广大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税务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匮乏,大大增加了企业税务风险的程度。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不够重视。很多大企业的董事会等决策层因税收法律意识淡薄、财税知识匮乏,而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他们简单地认为,税务是企业财务核算与申报层面的事,只要不做假账,不虚假申报,就不存在税务风险,没有必要纳入企业战略层面去考虑,因而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中,较少地考虑税务风险因素并建立系统的税控制度。二是部分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他们认为减少税务风险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缴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税务风险,但是多缴税款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造成了企业的财务损失,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就时常发生类似损失。

(二)企业内部监督难以到位

要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得到切实、良好的执行,并能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施以恰当的内部监督。而企业内部监督不到位,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无法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一些大中型企业业务范围比较广,业务量也较多,财务会计核算分工又细,但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却不熟悉本企业核算的全面情况,对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也缺乏充分了解,加之企业管理层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又缺乏税务管理功能,相关信息在税务层面不能进行整合和分析,因而不能客观地评价、预警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在处理税务方面的问题时,企业有些过分依赖于外部税务顾问和中介机构,导致自主处理税务问题的能力弱。

(三)国家监督的范围有限、效力难以保证

我国的国有大企业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泛,而财政、审计部门的人员数量无法做到每年对所有的国有大企业进行监督,目前,大都采取抽查的方式,且波及面窄、滞后性强,导致一部分国有大企业的税务遵从度不能提高,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隐患。另外,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真正全面掌握税收、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是较少,他们对税收法规制度的变革很熟悉,但对会计与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尚欠缺,而一些企业在处理税收方面总是利用不正当的会计手段进行税务操纵,做假账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税务检查又难以发现,导致税务监督效力难以保证。

(四)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较低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对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却缺乏税务风险管理的知识,在经营管理决策上缺乏长远的税务风险管理观念,偏向于近期的涉税利益;有些企业高层管理者甚至认为只要搞好与所辖税务局人员的关系,就可以解决企业的税务问题,或者认为企业的财务部门可以处理好涉税问题,企业聘请的税务顾问可以解决税务风险问题等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这种素质与观念状况,必然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另外,作为普通管理者的财会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均未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财会人员的管理范围有限,而且大多数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仅限于会计方面,对税收法规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深,造成了事实的偷税、逃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解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全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税务管理,提高高层管理者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其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中去考虑。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税务风险后,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正确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将风险消灭在源头上,使企业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同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凡是与税务有关的岗位与人员都必须树立起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能将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仅局限于财务部门,企业的员工都是税务风险防范的主人,要把税务风险看成是企业生存的大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把税务风险控制在可防控的范围内。

(二)在企业内部设置税务管理机构,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置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应岗位,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税务管理人员,全权负责本企业的涉税事项,对本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税务监控,对财务部门的涉税核算与纳税申报进行审核。同时,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在税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中,还应建立税务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和更新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法规制度,取得、分析企业的业务信息,定期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三)采用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客观地评价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用金额、百分比、损失或罚款的次数等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的指标主要有税务风险事故发生率、税务风险事故损失程度、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收益等。在评价时,我们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指标数据,需要同以往年度的税务风险管理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揭示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如甲企业通过计算2014年税务风险事故发生率由上年的3‰下降为1.5‰。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企业还可以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案、管理决策的执行情况、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税务损失控制等项目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得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等级(优、良、中、低、差)。

(四)营造良好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

企业的涉税事项几乎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税务风险也潜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及各交易环节。因此,作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加强与其他各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为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税务咨询服务,对各业务部门的涉税业务予以指导,将有助于强化各业务部门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识别税务风险。另外,企业与税务机关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效率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如果企业能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加强同主管税务机关的联系,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增加涉税利益。税企双方还应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定期探讨一些企业相关的重大涉税事项,约定企业涉税处理的具体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魏相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想[J].商业会计,2011,(27):27-28.

2.段新怡.大企业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2中):113-114.

3.王玉兰.构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3,(4).

4.杨晓.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21).

5.温小丽.中国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6.甘莉.我国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治;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引导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经济市场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市场竞争中参与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实力得到了不断的壮大和雄厚。依法纳税是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是社会纳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和企业纳税制度的缺陷等方面,使得一些企业在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企业纳税情况的监管,依法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必须简全军自身纳税体制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纳税自律意识。一些大型知名企业由于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依法纳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同时也使得企业社会名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在当前时期,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对税务风险的防治方面。就当前阶段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税务风险防治当面的缺陷和不足还表现得很明显,这就需要对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进行具体探讨,找出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税务风险概念分析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在税收政策的有效影响下,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涉税行为与现行的税法出现抵触,出现违反现行税法要求的行为,从而影响到企业纳税的规范性活动,而导致企业的利益由于纳税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摒弃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占有比重。税务风险的出现会造成企业利润的流失,摒弃税务风险中存在的不可知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也造成较大的制约性。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税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改变生产经营模式来适时调整企业运行效能,从而使得企业生产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决策能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调整方向,转变企业职能提供理论依据,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发展转变的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在对企业成本丽丽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的税务问题,在企业盈利情况产生不同的阶段性影响的效果下,企业决策者也可能由于市场环境的客观导向或者自身主观意识等方面来制定企业发展决策,而这些量化条件都属于对企业财务条件的“预测”范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征,这就使得企业决策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增加。

政治风险的影响

企业进行发展或者在投资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引导适时调整企业发展结构,转变企业发展观念,而国家制订的政策会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总遂平以及社会转型的需求进行调整,这就可能由于国家制订的政策发生变化而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加剧。尤其在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根据国家政策引导进行相应的投资管理,但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政策影响与税法约束的双重制约条件下,就可能导致企业税务管理的风向上升。

企业内部环境变化对税务风险的影响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会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环节进行相应的变化,会使得企业内部环节出现一定的变化,这就会间接使得企业的生产收益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得企业部分征税方面与税法的基本原则出现偏差,使企业产生税务风险。

企业纳税滚利的不准确性造成税务风险

企业财务税收管理的非专业化管理,企业财会管理制度出现一定的偏差,就可能导致企业税务管理方面出现一定的偏差,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与税法不相匹配,从而加剧税务风险的存在。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当前情况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从工作中重视对税务风险的防治观念,但是在制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额度时,很少考虑将缴纳的税金额度纳入预算管理中。这与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待税务问题的被动心态有关,他们认为税金作为一项法定义务,并非其所能控制,不需要专门进行管理,只要财务人员依据企业实际经营的情况,按规定申报缴纳就可以了。这种认识误区导致企业对涉税问题疏于管理和控制,进而很可能产生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就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的原理,即识别和应对遵从风险的一般原理运用到税收管理中,控制企业税收遵从风险,其主要目标是:1.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2.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3.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4.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5.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税法规定。

在传统意义上,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对企业的利益获得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税务风险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价值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又始终有各类风险现象存在,可以说风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在经理和规避每一次风险中而实现的效益增收,然而风险对于企业本身也具有制约作用,如果企业对风险规避不及或者遭受重大风险,就可能对企业本身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客观对待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问题。企业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需要考虑现有风险能够为企业价值的增长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以量化的方法正确分析企业风险与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且在对风险量化评估的基础上,尽量以最小的企业风险来提升企业最大的发展利益,通过对风险控制与企业成本关系之间的转化来使企业的发展平衡。

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分析

税务风险管理以及成本风险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相同的地位,所谓税务风险管理成本,主要指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规避风险和制定风险防治措施所耗费的支出形式,以及在遭遇风险的过程中,对企业经济利益方面所造成的损耗,这类资金归结在企业经营成本支持以内。税务风险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预防支出成本

风险预防支出成本主要是企业为了防治税务风险的发生,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状况以及市场改革目标进行改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运作全过程进行监管,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激保障指数,来衡量在各个阶段企业可能遭受税务风险的情况,这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控制环节进行资金整合,在增加放线管理与风险监测的基础上,还需要就税务风险的具体指向性进行研究,并投入相应的风险防治资本,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由于企业决策经营失误而导致的税务风险问题,对企业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算作是风险成本支出。一些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与防治措施的过程中,由于对风险发生的阶段把握不准,使得风险管理环节与风险防治方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法完全契合,如风险管理环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前移,风险监督办法的实施相对比较滞后,就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治风险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企业税务风险应急防治办法无法在第一时间对风险产生情况进行核查,在风险发生的过程中,对企业本身所造成的损失,风险管理系统又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风险治理办法,之久使得企业会由于税务峰发现问题出现一定的经济损失。风险预防措施应当与企业经营环境、市场运行状况以及企业决策导向等问题进行直接联系,使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之间有机联系作为一个客观的整体,提高风险预防的精度。

风险纠正支出成本

风险纠正支出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了风险的存在,对税务风险隐患以及即将发生的风险根源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置所花费的一切费用。风险纠正支出成本是以风险预警为最初前提的,在企业相关风险应急预测部门对税务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之后,企业决策者根据产生风险的联动因素,对风险隐患进行处置。这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部门能够通过税务风险预测和风险评估等手段,对产生风险的玉照进行优先评估,并且识别出风险发生的种类;另一方面,企业决策人员能够及时制定出风险防治纠正手段,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营情况以及外部经营措施进行纠正,尽可能使企业的经营过程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这就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对风险评估措施以及风险纠正支出成本进行专业化预算,以相对较小的经济投入来避免企业发生税务风险后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在纠正预防风险问题的同时,需要对风险问题进行追加和补充,极可能使投入风险控制资本发挥最大的运行效能。

风险惩治支出成本

风险惩治支出成本主要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遭受的风险问题,对企业内部以及经营环境问题造成损害,需要对风险产生后的危害情况进行补偿所支出的企业成本。如企业在出现税务风险问题,使企业在社会方面以及法律层面出现一定的损害,使企业社会信誉降低,同时,企业在银行贷款以及在发展方面受到限制,这就需要企业启动风险惩治支出成本,来弥补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风险惩治支出成本一般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只要企业决策者在制定风险防治方法的过程中能够对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就能有效规避风险问题的发生。

风险损失支出成本

风险损失支出成本主要是指由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薄弱,缺乏风险防范机制所导致的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经济的、社会的、短期的、长远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各种经济损失。这种损失有的可以准确确认和计量,有的则难以准确计算。税务风险管理的损失成本是由于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利而对自身的一种惩罚。损失成本是预防成本和纠正成本投入不足的必然结果。

企业风险管理成本决策分析

企业在涉税经营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税务风险深思是难以避免的,但企业在获得社会利益的同时,需要对企业涉税风险支出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并且制定相应的企业税务风险应激标准,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能够做到及时排查和发现,并且就企业涉税风险要素做好决策成本分析,调整好企业风险防治预案,在企业获得社会收益的同时,又能够有效避免涉税风险问题的发生。

税务风险管理调控手段

税务风险管理效益高低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既定的企业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并同时获得多大的税务风险管理收益。税务风险管理效益最优化问题即在其他条件既定之下的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或税务风险管理收益最大化的求解。

(二)企业风险利益平衡调节手段

这是税务风险管理成本与收益的对称性要求。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考虑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该系统运行成本能否为企业所承受且达到合理的成本效益比。从技术层面上说,企业管理者就是要考虑税务风险监控、检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部署应达到什么要求和程度等问题。如果其过于简单,控制环节和检测点偏少,就不能起到对税务风险探测和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之我见[J].注册税务师,2012(9):32-33.

[2].陈湘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索与实践[J].时代经贸,2012(24):115-115.

[3].胡国强 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65-69.

[4].王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其成本的分析与决策探析[J].中国外资,2012(21):189-190.

[5].周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9):57-58.

[6].袁凤冰.浅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