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技术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性技术创新

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1

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国内面临劳动力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偏低、原材料利用率低、能耗大等严峻挑战[1];国际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为了保持制造业的先进地位,发达国家严格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使得引进方式获得先进技术的难度更大,解决这些问题的焦点在于中国企业自主技术能力的提升。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给当今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技术赶超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破解资源约束,优化产业结构,在新一轮科技发展中抢占先机的契机,密切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势在必行且具有重大意义。

2理论回顾与分析

2.1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与后发技术追赶的历史经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耗费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2]。“战略性”强调该产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能够实现产业主导技术突破所带来的潜在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新兴性”强调产业技术的先导性,认为该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及成长初期,核心技术和主导设计都不成熟,技术和市场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3]。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技术变革的有利时期通常是在技术的初创期甚至成长期,由于该时期发达国新的技术体系处于初创阶段,产业进入壁垒低,技术创新的盈利机会和增长潜力大,因此存在技术追赶的“机会窗口”[4]。因此中国做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旨在通过掌握新兴产业的领先技术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优势,从而完成跨越式发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

2.2自主创新与后发国家技术追赶路径

传统追赶理论针对后发技术追赶的研究,基于后发国沿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既定技术轨道的追赶情境[5]。国内学者陈劲1994年提出自主创新,并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终极目标应是实现更多的自主技术创新,提高发展的竞争性与持久性[6],国内外研究把自主创新分为三种模式: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本文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典型企业为样本,结合中国情境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技术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是什么”、“为什么”;分析在后发追赶情境下高技术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与技术赶超路径模式,为高技术企业技术赶超提供理论借鉴。

3研究方法

3.1案例企业选择

案例对象选取基于以下标准:①行业有一定分散性,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子行业,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②被选择的样本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使案例对象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终选择了两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

3.2案例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案例调研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进行,结合媒体报道、专业杂志、文档资料等二手资料作为信息来源,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来源进行三角验证。案例分析采用模式匹配和时间演化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为主线,从纵向维度描述不同阶段每个案例主体的技术能力演化过程;再把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围绕核心问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赶超路径是什么”,其关键影响因素、相互关系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有:技术环境、技术能力、技术来源方式、技术战略等。

4案例描述及分析

4.1政府引导下的高铁产业赶超路径:“引进—集成—创新”

(1)高铁产业的整体技术环境。大规模发展高速铁路,是中国在能源和环境约束下解决交通运输供给不足,同时带动大批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制造业提升与发展的战略决策[7]。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高速铁路研究的国家,同时善于技术引进再创新的日本通过积极与法国合作,引进法国技术创新的先进成果,集中力量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短时间内对高铁技术进行了系列改进与创新。此后英、德、美国等在该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技术追赶,这些发达国家在较长时间内,形成对高铁技术的国际寡头垄断格局。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高铁技术体系是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和德国ICE三大技术体系。(2)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与赶超过程。中国高铁及车辆技术的研究经历了近20年的里程。以2008年为分界点,将国内高铁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至2007年,该阶段前期主要依靠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进行技术突破,后期铁道部决定转而采取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德国、日本、法国的高速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收。从2004年开始经历了整机进口、零部件进口、整机组装、技术消化,提高国产化率的过程,中国北车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所蕴含的隐性知识,采用先模仿、再创新的方式,短时期内缩小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建立了时速200~250公里技术平台和动车制造体系。但是制造能力并不等于创新能力,当时中国北车在高铁车辆国产化改造中,对高速列车的九大核心系统的认知,还停留在参照引进的图纸从事低水平的研究阶段。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今,实施《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7]。这个阶段可以用两个跨越式台阶来描述高铁产业技术创新:第一个跨越,自主研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主要解决高铁技术系统耦合引致的技术需求,可以看成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的技术优化,依靠国内技术攻关,中国高铁在转向架技术、轮轨动力学、车体结构等影响列车提速的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第二个跨越,突破了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列车,同时依托时速500公里高速列车试验的技术需求,开展高新技术在应用中带来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气密强度、振动模态等十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8],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技术集成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通过集成世界4种最先进的高铁技术,我国高铁产业具备了产品完全自主开发能力、低成本进军国际市场优势。依托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在铁道部的引导下,国内高铁企业成功实现了对世界高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技术引进,高铁企业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铁产品技术平台,最终完成了高铁技术的跨越突破。通过对中国北车与国内高铁企业研发、制造能力的各阶段观察,发现中国高铁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定积累水平的初始技术能力阶段(第一阶段);持续改进与发展技术能力阶段(第二阶段);复杂产品的系统集成创新能力阶段(第三阶段)。中国高铁产业的成功赶超是在科技部、铁道部和行业部门协同下组织实施,铁道部通过统一向国外招标,一揽子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然后根据高铁所需要的项目性质,通过大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核心配套企业等组成各项目联合体;形成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科技项目经费为牵引,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作用,把多方技术创造性地集成;最终依托国内巨大运输市场需求,使高铁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据此提出以下命题:命题1:对于具备一定技术积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选择引进产业带动效应大的重点技术,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强化集成创新能力,这是后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命题2:以国家科技项目经费为牵引,由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建立协同创新平台,集成优势创新资源,是实现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与技术赶超的关键条件。

4.2中兴通讯的技术赶超实践:“跟随———引领”模式

(1)产业技术环境分析。电子信息产业是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产业,作为科技主导的产业,它的首要特点是研发投入多、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技术环境整体处于复杂与高度不确定性。在国际经济衰退背景下,中兴通讯和华为逆势增长,在市场份额和专利权上都有重大突破。中兴通讯2012—2014年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前三,当今已拥有超过6万件全球专利申请,1.7万件已授权专利[9]。作为信息通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成功实现了技术追赶和多项突破,进入全球信息通讯企业第一方阵,居于引领地位。(2)技术追赶与超越历程。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兴通讯从技术追随者、局部领先者、到技术标准制定者,实现了追赶与超越的“三级飞跃”,企业的技术能力也经历了从弱到强的三个阶段:1987—1995年“跟着跑”———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形成自主产品开发能力。1987年中兴进入以固定电话为主的国内通信行业,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通讯信息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相差30年以上,在“后发优势”战略思维下,中兴通讯一步到位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并努力对该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根据技术轨道理论,在累积性弱的技术轨道中,企业容易学习和追赶,同时在技术发展中容易出现实现跨越的机会[10]。中国信息通讯业实现技术突破和赶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用通讯技术产业的技术轨道积累性较弱,移动通讯技术演化过程“整体上升、代际差别”存在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从而抓住市场重大变化带来的有利机遇实现赶超。在技术跟随战略下,中兴始终将技术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借助逆向工程等途径分析引进技术的核心隐性知识,挖掘核心隐性知识与自身知识的互补性,特别注意“学习机会”的大小,通过“干中学”进行技术积累,缩小与领先者差距。1995年中兴自主创新研发了10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标志着自主开发能力提升。1996—2005年“并肩跑”———培育复杂技术整合能力、实现技术多元化。1996年中兴实施战略三大转变,一是产品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拓展;二是产品市场由“一网”向“多网”扩展;三是从通讯传输产品进入手机生产领域。容量巨大的中国市场为中兴通讯这一阶段的跨越发展提供了主要优势,中国市场对电子类产品的需求升级给坚持市场导向战略的中兴提供了机遇。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市场机会的战略能力,使得中兴识别和利用每次市场机会,开拓了小灵通市场、研制手机产品,大规模进入大众消费品领域,充分发挥它在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奠定了中兴通过能力积累最终实现原始创新的基础。2002年CD-MA、GSM和PSTN三网融合标志着中兴的复杂技术整合能力迅速提升,在许多技术领域极大地缩短了与技术领先企业的差距,从2G时代的跟随者,跃升为全球3G时代的同行者,并且有能力进一步在核心技术领域突破,从而将技术战略从技术跟随型转向技术引领型。2005年以后“领跑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领域。随着行业地位的持续提升,中兴的技术研发从国内向国际研发合作发展,加大了海外市场和研发中心的扩张度,重视R&D,每年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10%,2013年R&D投入超过了10亿美金;在美国、法国、瑞典、中国设立了18个R&D中心,各个R&D机构形成了“蛛网型”内部知识共享网络,多渠道多方式的知识交流,提高了R&D网络的联系深度、广度和多元化[11]。国际研发合作有利于企业获得互补性知识,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有利于降低研发风险和研发成本,提升研发的规模效益;有利于产品适应东道国顾客的特定需求,增强在各国的适应能力,为中兴知识储备调整和准确捕捉市场机会创造了机会,也为实现产品和服务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准备了条件。目前在LTE/4G、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技术领域,中兴拥有数千件基本专利、核心专利,其中持有专利的90%以上为技术品质高的发明专利。在核心技术领域,作为4G标准的主要起草者、5G技术标准的主要创新者,中兴成为信息通讯技术的领跑者。分析发现:通过“干中学”进行技术积累,同时建立广泛的国际研发合作是中兴通讯利用机会窗口进行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基础;把握市场机会,尽早预见到由于技术变化带来的市场转型,继而占领新一轮技术转型先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最终拥有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成功实现技术赶超。命题1技术能力积累和构建广泛的外部研发联盟是后发追赶情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追赶的基础。命题2处于市场成熟、竞争充分产业环境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注重技术和市场的结合点,尽早预见到市场转型,继而占领技术转型先机是技术赶超实现的重要条件。

5结论及政策启示

5.1技术赶超路径选择:技术能力与技术来源方式的协同

技术赶超路径选择受到技术环境、企业技术能力、技术来源方式等因素影响。企业技术能力是推动技术赶超的前提内因,是赶超成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企业涉足全新技术领域赶超时,能否在赶超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弥补自身知识与能力的空缺,“开辟新的技术积累轨道,积累新的技术与技术能力,是赶超成败与否的关键”[12]。在技术和市场已经高度国际化的技术领域,当新兴产业内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时,可以选择技术收购、技术引进等方式,通过消化吸收来提升技术能力,并在技术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调整研发模式,加快技术追赶速度。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技术特性采取差异化的创新策略。因此,后发追赶情境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阶段的技术追赶会表现出不同特点,可以选择的赶超路径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5.2后发追赶情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的启示

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2

护理操作中的问题

安瓿吸取药液法操作烦琐:此方法教材中的操作程序为先消毒安瓿和砂轮锯安瓿再消毒安瓿折断安瓿抽取药液。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过之后,进行消毒1次。两种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证明,进行1次消毒效果可靠,省时省力,经济方便。以我院急诊输液室1998年度输液量统计,平均每天输液235.5人次,共用安瓿628个,如按教材要求操作,以每个安瓿比实际操作多花10秒计,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时间需增加104分。通过科学研究与多家医院的长期实践证明,1次消毒可以取代常规的消毒方法。

皮试、肌注等单个治疗,铺无菌盘意义不大:此方法的常规操作程序要求为单个患者进行注射时也要铺无菌盘。在实际工作中,单个患者注射吸药后将针筒放入治疗盘中,然后即行注射,尤其目前一次性注射器已较广泛的用于临床,空针的原针头帽、空安瓿或空药瓶有较好的保护针头的作用,针栓部分虽然暴露在外,但对针筒内药液无任何影响。集体注射可铺无菌治疗盘,其目的在于针头套入安瓿内,在安瓿的口部有针头暴露的可能,而且放置的时间也较长。

口腔护理操作步骤太教条:口腔护理规定棉球的个数,规定上、下、左、右的先后顺序,致使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普遍感到困扰。

观念上的保守:有些细节书中虽然没有要求,我们有的教员却自行加上。如对注射操作之前的清洁台面和治疗盘,也规定了很多烦琐的步骤,并且往往加得过于复杂化,认为保险系数越大越好,步骤规定的越细越好。

问题分析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内容过于烦琐,而临床实际则简便有效。以致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往往不能按时完成繁忙科室的临床治疗任务,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熟练的老护士为了操作考试能达标,不得不像护生那样去反复练习基础的操作步骤。护理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易误导年轻的护士产生不按规范操作没什么关系的想法,甚至有可能将本应严格的规范行为也随意起来,而产生严重后果。

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滞后于临床实际,硬性要求照此执行,则会限制护理学科的发展,限制护士的业务才干、进取心和创造性的发挥。

改进意见

重视护理内涵建设:建立一种激发和调动内在潜能的新机制,将护理技术的改进和护理知识的更新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权威性护理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体系。对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更新有贡献者可予以奖励。区分不同层次护理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是提高护理群体自身价值和社会信誉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和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要组织由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员和护生共同参加的护理教学评估。

要求护生掌握操作原则:基础护理操作应知应会要求护生、护士掌握原则,而不要死记硬背每一个操作步骤,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致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如口腔护理可要求上下左右,牙齿内、外、咬合面、口腔黏膜均护理清洁,无遗漏,动作轻柔熟练,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3

[关键词] 经济数学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商职类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目前就教学层面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商职类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经济数学课程是商职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能力、业务素质诸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院经济数学课程在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一定的教学理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做法,下面拟就操作层面如何推进教学创新,总结、思考如下,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一、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经济数学培养创新型商职人才的核心

用什么样的教育观来指导人才培养工作,这是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最高原则,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所持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英国李约瑟博士在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后,曾经提出一个困扰中国学人的世纪难题:“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大学教会了我创新。”这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作用与效果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有许多好的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例如,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等,但是面对未来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专业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继承轻创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严重阻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因此,要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将来能引导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从而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确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经济数学课程提出了“三个融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创新人才培养。“三个融合”就是“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所谓“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就是强调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就是强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就是强调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教学,一定要以一流的科研为背景,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使现代教育理念真正贯穿于经济数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经济数学课程教师经常通过教研活动、组织学习等方式开展转变教学思想讨论,召开教研室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引导经济数学教师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为经济数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二、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基石

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石”,所谓创新人才,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途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经济数学要实施创新教学,必须全面改革和更新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近几年来,经济数学课程在我院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根据“重视基础、趋向前沿、反映现代”的思路,对经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选用高质量的教材,自己编写适合我院的教材辅导材料,按照经济类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力争创建经济数学名牌课程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倚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教学队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和正确指导,所以说,教师的精力投入,教师授课质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近几年来,经济数学课程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优质课评选”在全院推出公开课、观摩课,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推动经济数学教师的业务成长,在一系列活动的参与和举行中,帮助经济数学教师不断增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重科学研究训练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科学素质、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一个人的科学素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很难通过某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培养的,必须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此,经济数学很早就提出了“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在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显性课程”课堂教学与“隐性课程”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以学术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加强实践性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三元结构”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增强、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可如此操作: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求要依据“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增加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讨论会、报告会。二是改革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设计实验、专题实验四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将一部分实验改成自选的研究型、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选题目、自订方案、独立完成。三是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数学科技活动小组,让学生共同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人的创造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有条件的。就学校教育层面而言,浓厚的学术氛围的熏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浓厚的学术氛围的作用,一方面能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的科技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参与意识、科学事业心和科学探索精神。为此,经济数学课程始终把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4

这位老年患者姓刘,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多年来饱受腰腿疼痛的折磨,甚至达到了只有通过平躺在床上才能稍微缓解疼痛的地步,更别提下床走路了。据病人家属介绍,刘大爷因为腰腿疼痛曾去过多家医院进行保守治疗,但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加严重。为彻底解除病痛,刘大爷躺在平车上被家人送到我院脊柱外科就医。

我们为刘大爷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发现刘大爷不仅有腰椎退变性侧弯,而且还合并腰椎滑脱和腰椎管狭窄。如果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不仅对于背部创口附近肌肉的创伤很大,还会对椎管造成伤害,而且术后康复时间比较长,对老人原本较差的身体是一个严峻考验。

认真分析刘大爷的病情,多次会诊讨论后,我们决定为老人家采用微创腰椎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这次手术仅在刘大爷腰的外侧做了一个长约3厘米的切口,通过工作套筒从腰部大血管鞘及腰大肌之间进入并分离显露手术节段椎间隙,经减压后植入合适大小的、预填充好异体骨的椎体融合器;后方经皮置入四枚螺钉固定,再缝合切口。

整个手术仅仅耗时2小时,术中出血100毫升,避免了脊髓损伤、血管肌肉破牡炔⒎⒅。术后第三天,刘大爷即能下床活动,腰痛及双下肢症状完全消失。刘大爷出院当天,对病区医务人员们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并说道:“你们不仅帮我减轻了痛苦,还让我能再次下地走路。”

腰椎退变性侧弯、腰椎滑脱和腰椎管狭窄都属于老年退行性疾病,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脊柱外科开展的腰椎手术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经典的腰椎开放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等。尽管常规手术能在短期内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手术创口大,出血多,而且对脊柱后纵韧带复合体破坏较大,从长期来看存在许多并发症,有可能导致疼痛的复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新型脊柱微创手术是利用人体自然间隙,如椎旁肌间隙直至椎弓根,避免破坏脊柱后方结构,手术的创口更小,只有3厘米,手术时间从原来的3个小时减少到了现在的2个小时、术中出血也更少,常规的腰椎手术出血量在500~600毫升左右,而新型脊柱微创手术出血量控制在100~200毫升,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该项手术难点在于常规的腰椎手术是会在背部开一个切口,直接可以看到手术部位,而新型手术由于是从腰部侧面的进入,所以脊椎暴露不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对腹部的大血管神经或脏器造成伤害,其次由于需要植入的椎体融合器体积比较大,手术的难度也增加了,所以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只有条件较好的医院才能开展。

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精神 学习兴趣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了国家的战略高度上,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十几岁的学生来说,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处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本来就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当在初中数学中遇到了不等式、方程组、函数、三角形、圆、球等知识时,他们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好奇心,比如:三角形为什么这么常见?同心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同心圆用圆规就那么容易画出来?怎么在空间中想象球体、锥体、柱体?等等。每接触到一种新的知识,他们会自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并不等于兴趣,要想学好自身不了解的知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才能集中注意力,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创造自主学习环境

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不仅需要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学习框架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角色转换。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指导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由原来的“师道尊严”向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从对老师的敬畏变为对学习的兴趣。符凤红老师认为:“注重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教学活动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目标必须层次化,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跟得上,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主、愉悦地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与之前的学习方法相比,这种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在严厉的老师面前夭折,学生将好奇的对象和新奇的想法开诚布公地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而这些“新奇的想法”极有可能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关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激发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实现师生互动。老师也很喜欢这种形式,这样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而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提问被解答并被老师赞扬之后,对当前的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而课堂效率会提高,课堂教学也将更加完善。

二、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提问,积极解答,并可以举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实际体会到的例子,形象生动地解释教科书中的晦涩字眼。

例如给学生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相似,以及三角形的全等等知识点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于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将它们相应的顶点(用实线或虚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多面体,提问:“两个相似三角形通过加一些线条还可以变成别的图形吗?”诸如此类。当学生突然由复杂的相似证明转移到用相似三角形构建别的图形的时候,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可以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塑造学生成功感

一方面,要不吝褒奖。老师不能吝惜对学生们的褒奖,对学生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希望他们继续保持。比如,在学生作业方面,对于学生们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不能片面地只评判其正确率的高低,更应该看到其中积极的方面,如字迹工整等,鼓励其他同学向该同学学习,勉励学生继续保持好的方面。然而,对于出错的部分,我们要使其认识到作业出错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性。通过不吝惜褒奖,鼓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进行更多的学习创新的探索。

另一方面,要注意分寸的把握。充分塑造学生的成功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但我们鼓励学生、褒奖学生仍然要注意把握尺寸。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不同的引导。例如,有些学生需要的鼓励多一些,有些学生则需要比较严格的督促,但是对于鼓励,所有的学生都会感到老师的关怀、老师的激励和自己的成功。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督促学生更好地发挥在学习中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以褒奖为主,激发他们的成功感。这样,学生也才会更有自信,对学习才更有兴趣,从而树立创新精神。

总之,从兴趣入手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6

关键词:产出效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竞争战略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27-02

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巩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出能力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需要全面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运用适当的技术创新机制制定相应战略,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知识先导型企业尤其要解决好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

一、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出效益的矛盾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在对现有技术组合有效运用,然后创造和吸纳各种新技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它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以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占据市场有利位置获得产出效益为目的。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以运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两种模式为主。但这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环节与产出效益环节上存在很难协调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发投入不足与产出效益不显著

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表现为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两个方面。由于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在进行R&D经费融资时,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一是企业自身能用于技术创新的自有资金有限;二是政府支持投入有限,虽然政府为引进科技项目和人才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但中小企业由于数量大,可以使用的扶持额度也较小;三是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资信差、抵押难等与大企业相比的弱点,很难得到银行大额的资金支持。

而在人才方面,人才欠缺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障碍。我国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在创立初期,大多数在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比较缺乏,模仿成分较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不足会直接导致创新产业成果的不足,相应的产出效益也会变得不显著。

(二)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与产出效率不高

一方面,内部管理机制影响导致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构建符合本企业情况的创新机制是企业立足的必然要求。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缺乏健全和规范的规章制度,内部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不够,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内部创新机制的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到产出效率,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效率不高的结果。只有在企业内部拥有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有效激励下,才能促使技术创新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率,继而提高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

另一方面,内部创新机制影响创新文化的培育。我国中小企业甚至于大部分知识先导型企业普遍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尤其是创新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内部仍未能形成鼓励创新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没有显著的创新意识,未能把创新理解为使它变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准则的意识。

(三)自主知识产权比例不高与产出独特性不明显

一个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比例高低可以反映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自主知识产权比例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其产出品独特性的高低,即产品在市场上不被模仿的程度高低。若一个企业没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那么它的产品就很容易陷入被别人模仿的境地,产生很多的市场追随者,造成同类产品的平均质量下降、顾客评价降低等负面影响,从而遏制了企业的更好发展。

从相关调研的状况结果分析,部分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上还是存在着机构人员缺位等现象。有相当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自主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从各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来看,我国企业的人员设置远不及外资企业人员设置。从各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地位相比较,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地位最高,事业单位最低,民营企业略高于国有企业。

二、构建合理技术创新机制,逐步走出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困境

结合以上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出之间的矛盾,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条合理的技术创新机制,以便让这类企业逐步走出投入与产出的两难困境。

(一)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机制――产出效益提高的前提

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确定一个创新投入强度比率值,即硬性规定营业收入的一定比率用做创新资金投入。其次,设立创新资金管理部门和岗位。其构成成员可以是公司高层或业务主管兼任,一方面负责申请政府的创新基金和银行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信用贷款;另一方面负责管理和监督创新资金的用途,确保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上来。再次,要制定技术创新投入的战略规划,将规划详细分解为长短期的战略目标,使之有效地落实。

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对物质资本和物质资源的占有,还应包括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和应用,而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才,在各种创新资源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引进一些有真才实学、能担当创新任务的人才,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招聘机制来甄选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使新进入企业的员工能较快熟悉本企业的创新目标,掌握创新程序。要设立专门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机制,可以请有经验的专家给他们介绍经验,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送他们出国学习先进技术等等。

(二)创新激励与文化培育机制――产出效率提高的推动力

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创新管理过程不完善和人才激励不到位。企业内部首先要设立相应专门的技术创新管理机构。管理和决策权限不能高度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要从各个业务部门收集关于产品的反馈信息,由此作为决策创新长短期战略的直接依据。其次,要健全和规范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内部若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导致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不够,从而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文化的培育与建设。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任务,所有的企业员工都是创新的来源,因此,在企业内部培养全员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这种创新可以体现在过程创新、产品工艺创新等环节。中小企业中的员工对既有产品进行改良,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创新不仅风险小,所需资金少,而且收益快。

(三)风险规避与合作创新机制――产出独特性的途径

在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中,特别是在产业集群的行业环境中,可以发现企业产品被模仿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在技术无法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模仿的普遍性势必抑制企业的创新动机。一个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比例高低可以反映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自主知识产权比例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其产出品独特性的高低,即产品在市场上不被模仿的程度高低。

首先,选择与高等院校合作。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和发展的需要,寻求新的创新资源的投入,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也有市场化的需求,这种需求的互补性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础。

其次,与本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合作。随着生产同类产品的不断扩大,行业内会出现分化,少数几个具备某些优势的企业逐渐成为同行业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研发资金、专业人才及承担创新风险能力上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龙头企业能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将大大促进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三、对技术创新竞争战略导向的思考

(一)选择合适领域,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首先,根据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自身实力和经营特点,在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时,要选择投资相对较小、开发期短、成功率高的实用性技术,这种技术适合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特征。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期应控制在一年以内。其次,要选择处于成长期、技术尚未成熟的领域,以增加成功的机会,因为当某一项技术已处于成熟阶段之后,即使再大力投资开发,收效也不会太明显。所以,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要把这点作为指导性的策略来考虑。

(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政府利用全社会的资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必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

(三)注重团队创新

为解决高技术竞争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应利用我国管理文化的“关系”理念,以团队合作精神创造为重点,以内部人才培养为重点,首先在人心的开发上取得突破,并在强调人才稳定的同时,逐步克服由于面子观念、等级观念造成的企业内部沟通困难,逐步形成知识、创新能力开发的中国式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有活力,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勇星,秦秋英,李由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8,(8):175-177.

[2] 陈双双,郑文哲.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分析[J].经济论坛,2008,(15):15-16.

[3] 张姗姗.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管理,2007,(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