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1 当前美术教育初探
中学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基础的一门教育门类,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美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美术教育的初衷仍然存在差距。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无法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对素质教育并未形成真正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没对美术课重视,甚至把它作为简单的副科,美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好转,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所以,中学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要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过程。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先说美术师资的缺乏,这在乡镇上的中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有师资的学校,专业人才也是屈指可数,甚至多数都不是配备的专业美术人才,而是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一般一个乡镇中小校仅有一名专、兼职美术教师,有的偏僻小学甚至没有美术教师。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术情操的引路人。然而目前中学美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素质偏低,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处于低水平线上,这使得中学美术教育很难有质有量的向前进行,这是当下我们值得深思的。
(三)美术教育设备不健全
由于现阶段美术教育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美术教育投入的很少,几乎无配套学具,以致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进行专业的美术技法训练,难以达到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效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陶冶情操、丰富人性、提高审美情趣,美术既可以表现世俗情感,也可以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它可以唤起人的生活亲切感。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领悟到一种符号语言无法企及的异常微妙、崇高和独特的情感氛围,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然而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增强人的审美修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生此时处在心智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很强,他们渴望美、追求美,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美育是促进中学生审美发展的需要。审美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发展是指个体的审美认同能力的发展,包括欣赏艺术风格、感知艺术形式美、品味艺术蕴味、展开艺术联想、实施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施中学生美育,正是为了有效的促进中学生审美认同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中学生此时正处在审美发展的决定性转折阶段,其审美感觉和审美趣味都总是在变化与发展中,而中学生发展的特点例如不稳定性、过渡性等同样体现在这种审美发展当中,这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品德、智力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换言之,青少年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反映的是情感表达与交流、创作性表达的能力与兴趣、审美趣味与理想诸方面发展情况,都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与众不同的表现,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美育通过促进审美发展,也将最终作用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美育对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人格是理性与感性、社会与个人相互协调而又和谐的人格。美育过程是直接激发和升华人对美的事物的情感、激荡生命活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的体验过程。由此可见,美育对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一、美术调节心理的切点
在绘画中学生全神贯注,完全被色彩的美所吸引,而眼睛传递给大脑的冲动越多,大脑的兴奋程度越高,表现出人的情绪就会高涨。美术活动之所以能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就遵循了这一规律。美术的绘画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心情平和,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关键在于美术能净化人的心灵,能把烦躁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再教他们发现美在身边。再通过缓慢地输入美术的艺术性,改变他们扭曲的心理,使他们看到美好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他们改变反生活的心理,从身边熟悉的人和物爱起,为郁积在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化的肌体,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扭曲的心理通过对美术的艺术稀释,最终看到外界的物象都是美好的,从而消除心理的障碍,使其心理得到艺术的净化。
二、美术对学生心理的调节
美术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艺术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美的行为方式,促进人体健康。有绘画天赋的儿童适应能力较强,活动表现积极,处理问题冷静、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很和谐,比较容易与人合作,而绘画天赋一般的儿童,则适应能力平平,做事胆怯畏缩,紧张消极,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活动。一些研究者对初高中以及大学生所做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大致相似,绘画天赋好的学生在集体中有自信,比较容易得到伙伴们的承认和尊敬。我们认为美术活动之所以能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的手脑眼结合的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不同的特点,不必牵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利益,不必借助更多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少有戒心,彼此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美术的艺术活动可以转化、消除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的内心得到净化,消除轻微的情绪障碍,减轻抑郁等心理症状,特别是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更能让学生融入自然之美,心胸变得更宽广,所有的烦恼都随之消失。
三、心理参与美术
人们对美术活动中的体验功能认识较深,但对其心智功能道德品质的影响却认识不很清楚。实际上,美术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为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融心理教育于美术教育中,即教育专家们讲的美育,美育在潜移默化中育人才更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需求。
1 教师的素质要提高
教学活动中,美术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美术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对中华美德要认清做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2 师生的关系要融洽
美术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内心所有的想法,学生喜欢老师才有兴趣学习美术技法,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学。尤其对于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要给予他们细心的关心和及时帮助,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和谐氛围中,更能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3 美术绘画净化学生心灵
美术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协助合作,达到促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感情得以升华,能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得到共同的发展。教师还可利用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各种小比赛形式,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同学们间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如何才能共赢,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一)学校教育只注重政治理论的宣传忽视法律知识的普及。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注重了学校的制度建设,学生的纪律要求。往往在开学的前两周开展入学教育,一般以集会的形式进行。领导在台上宣读一下,学生在台下听不听,听得怎么样则不在考虑范围。这似乎是一种形式,只要走个过场就算完成任务,这种做法当然起不到对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
(二)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由于是职业教育所以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造成学生社会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思想单纯、行动自由,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意识。
(三)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或者是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以及家长的意愿他们自觉不自觉的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一般来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没有经历过困难的考验,缺乏群众意识,以为世界是他们的,妄自尊大,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加之辨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给社会带来危害,成为社会的不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因为面对教育对象大多数都是90后的青年学生,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该:
第一、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剖析,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现实贴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另一方面法律课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意将教材的内容加以拓展——譬如“计算机犯罪”,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法律与他们的现实很近,就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知道法律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是事实上,我们大部分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采用了 “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讲”,以致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力,丧失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学生认为上课只要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记好课堂笔记,记住老师对问题解答的答案就可以了。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更失去了对文本的理解。殊不知,文本是学习的基本,失去了文本,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无源之水了。
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一定的理解空间和时间,精心策划,循循善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产生的新的思维与见解就不会被教师所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了,思维空间更为开阔,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重要性 对策
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拥有众多的学科作为基础,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学科群,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对一些体育现象的解释,如: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不但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更重要的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其专业技能、及其他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2.增强体质,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及身体素质的训练,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中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很多企业要求学生3000m体能测试良好,否则一票否决。
3.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个轻松舒适能挣钱的好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一方面,学生要承受机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4.培养体育习惯
大学生将来要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担,通过锻炼强健体魄,获得健康,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二、提高体育教学的对策
职业中学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趋完善,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趋向成熟,但是职业中学学生还具有好动、好胜、自控能力不强等特点。我们应根据以上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下面我就职业高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提出几点策略:
1.精心备课,树立形象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要简洁,语言精炼,吐字清楚,声音宏亮;还可以根据教材情况编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一要准确,说中要害;二要用积极性语言,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同时职业高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可能发生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容人之短,不怀成见,老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做严师又要充当益友,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易近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导。学生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还要具有广阔的心胸,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
2.创设宽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软式排球移动时,不要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兜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法融于游戏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了。
3.采用科学多变的教学手段
是否能有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师来说是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新颖的手段是最能诱发好奇心的内驱力,能有效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师应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要尊重传统,也不被传统束缚,充分利用,选择适合职校生的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每节课做到新颖有效。
4.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是双边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左右着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宏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多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即能对学生循循善诱,学生即跃跃欲试,很乐意去练习。当然,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方面教师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难点、重点,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学习,多听课、多开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
总之,职业中学的体育教育应注意到职业中学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体育项目,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兴趣,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手段是解决不了的,这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现在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合理地对学习、生活、交往及身体发育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处理好各种困惑、矛盾和冲突,增进自我调适和自我维护身心健康的能力,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法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 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⑵ 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⑶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⑸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断乳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大脑技能显著发展而趋于成熟,而且这时中学生的性意识也开始觉醒。但我们的教育(家庭、学校)又与学生的这些发展变化不同步,致使他们的生理成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行为的倾向性。首先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中学生感情丰富强烈,但两级变化明显,摇摆易变;然后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最后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行为易越轨,承受能力差和受暗示性强。
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44-01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基本知识,初步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智能,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观察力,从而促其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上都是90后,年龄在13—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叛逆,但渴望接受新鲜事物,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又是思想波动最明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取代美育的功能。初中生正处在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这个时期的审美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时机。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人的和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素质教育,实质就是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美术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教育的综合功能来看,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使德、智、体、美、劳有机地统一起来,和谐发展。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中,美育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仅是自身,而且也渗透到德育之中,“以美辅德,以美辅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美育对德智体各方面教育均能发挥主要作用。18世纪德国杰出的思想家席勒也曾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出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指出:“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透露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这种和谐的人格结构、智能结构将是一种均衡互补的优化结构,是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所应具有的典型特征。
三、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观的中心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形式个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试论美术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重要性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
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以来,我发现平时古板的教学活动已经让这些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如果我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效果势必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建较好的学习气氛,我利用学生们常见的物品,如黄豆、绿豆、红豆等作为作画的材料,先在纸板上用笔画了简单的图案,然后借助胶水,运用美术造型知识,拼贴起自己喜爱的图案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想象力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美术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美术不仅仅是创造美的过程(也就是俗称的画画),它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学科,包括创造美和发现美(俗称审美)两个基本方面,同时,美术不是我们脑中虚构一个世界,而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有一个很好的观察力不仅对美术有帮助,对其他各科如英语、语文、生物等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美术学习是最好的锻炼观察力的方法,美术学科在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3.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初中生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很漠视现实生活,对亲人、朋友渐渐的疏远。培养其美术兴趣,可以转移他们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可以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在学生管理中的负担,也可以让学校提高了对美术课及美术教师的重视;家长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接触和学习绘画的条件;社会也为爱好美术及有美术特长的孩子提供了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艺的空间。
综观上述,中学美术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