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工作管理制度范文1
【摘要】本案例通过分析QF 公司原有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依据工作要素评价法,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适用于QF 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方案,并对新的薪酬管理制度方案进行了评价。
【作者简介】王晔,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王瑞永,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一、QF 公司背景
QF公司是西部地区一家较大型的民营贸易企业,从创业至今,始终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QF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为宗旨,注重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引进了德国先进的SAP软件管理系统,对经营管理数据进行高效、科学的分析,从而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QF公司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提拔和使用年轻人,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35 岁以下,为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研究民营贸易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我们选择QF公司进行了调研,通过个体面谈、集体面谈、主管面谈、会议沟通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发放调查问卷120 份,收回109 份,其中有效问卷101份。经过分析,我们发现QF公司虽然在各方面成绩突出,但在薪酬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弊端。
二、QF 公司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QF公司76%的员工认为目前的薪酬体系激励作用一般。QF公司原有的薪酬主要实行年薪制。将员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三个等级,薪酬的70%用于每月发放,30%留于年终发放。只要是同一级别的人员,不分岗位、不分地区,工资一律相同。这样做表明QF 公司的管理者对薪酬结构的概念尚不清晰。工资结构单一,只用工资一种形式体现员工的劳动报酬,不能体现劳动者劳动消耗补偿的差别性,容易造成严重的平均主义。由于每个人之间工资不存在差别,原有的薪酬发放无法体现个人的价值。而且,由于薪酬分配没有体现员工的贡献与能力,没有体现地区差别、部门岗位差异,不能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严重压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QF 公司薪酬管理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对QF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薪酬管理方案。设计的前提是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对薪酬体系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即工作要素进行评估。根据每个岗位的责任、知识技能、工作状况来评价其工作,以此作为打分依据。具体评估要素及权重如表1所示。
以下对工作要素评价法做几点说明。
(一) 关于责任要素
责任要素包括风险控制责任、内外部协调责任、工作成果责任、成本控制责任和组织人事责任。控制责任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为维护公司利益所承担的责任,该责任的大小由失败后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的大小作为判断依据。内外部协调责任是指工作中需要与他人维持密切的工作关系,以便顺利地开展工作方面所负担的责任,该责任的大小以协调对象所处岗位、人员数量、频繁程度和失调后果作为评判依据。工作成果责任是指对工作成果承担多大责任,该责任的大小以其工作结果对公司的影响大小作为评判依据。控制责任是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因工作疏忽而给公司造成损失应所承担的责任,该责任的大小由损失金额多少作为评判依据。组织人事责任是指在正常工作中,对人员选拔、考核、工作分配、激励等方面承担的责任,该责任的大小以人事决策的层次作为评判依据。
(二) 关于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要素包括技术性、工作复杂性、工作灵活性、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技术性是指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时,需要使用知识和技术的精深、广博程度,评判标准为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工作复杂性是指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复杂程度,评判标准根据所需要的分析、判断、计划水平而定。工作灵活性是指在工作中需要灵活处理事情的要求,评判标准取决于工作职责的要求。工作经验是指工作达到基本要求后,必须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掌握的技巧,评判标准是掌握技巧所需花费的时间。综合能力是指为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所具备的多种知识、素质经验和能力的总体要求,评判标准为工作的规范性、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
(三) 关于工作状况要素
工作状况要素包括工作紧张程度、环境舒适程度、工作均衡性、工作危险性和创新与开拓。工作紧张程度是指工作时限、节奏、工作量和工作所需对细节的重视所引起的工作紧迫感,评判标准为工作节奏的可控性。创新与开拓是指顺利开展工作时对创新与开拓的要求,评判标准为工作性质。环境舒适程度是指工作环境对任职者身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评判标准为环境的舒适状况。工作均衡性是指每天工作忙闲不均的程度,评判标准为员工忙闲的规律性和时间的长短。工作危险性是指工作本身可能对任职者身体造成的伤害,评判标准为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
(四) 关于岗位工资系数确定方法
岗位工资系数=责任评估结果×40%+知识技能评估结果×30%+工作状况评估结果×30%。表2具体描述了每个岗位的工资等级系数。公司根据岗位评估结果直接填写,从而形成岗位工资等级系数。
四、评价与总结
新实行的结构工资制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制度,考虑因素较全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 岗位工资的确定是依据科学的岗位工作要素评估而进行的
我们从每个岗位的责任、知识技能、工作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不同岗位的人员工资也不同的结果。以上三个方面又各自划分为5项具体小指标,从不同关联角度衡量每个岗位的实际价值。依据这三方面的权重确立系数,进而制定岗位工资。这样的做法与大多数公司只按工种确立岗位工资相比,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 新设计的薪酬管理制度方案综合考虑选用了具有激励性的计酬方式
薪酬的计算方式一般包括按时计酬、按件计酬、按绩计酬三种方式。按时计酬的优点是员工收入稳定,给员工以安全感,有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计件薪酬能较大程度地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绩效薪酬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更具激励性与公平性。由于本企业的岗位数量达到40多个,所以在薪酬设计时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对一般从事简单事务性工作的人员,采用计时工资;而对承担一定责任的管理人员,则采用按时计酬基础上的按绩效计酬。这是从企业实际出发确立的创新性举措。
(三) 从薪酬激励效果来看,绩效薪酬的激励性最大
针对QF公司薪酬水平与同行业比较较高的特点,如果想加大激励力度,可以采用高弹性的薪酬模式,即加大绩效薪酬的比例。所以我们提出,绩效工资作为QF公司有关人员的一部分薪酬组成,从而增强其激励性。
(四) 新设计的薪酬管理制度方案较好地体现了工资的几种不同功能
因为劳动有潜在、流动、凝固三种形态。工龄、学历、职务主要反映劳动的潜在形态;劳动态度、劳动条件主要反映劳动的流动形态;劳动成果和工龄主要反映劳动的凝固形态,而职工的最低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结构工资全面反映了这些因素,并且选取较为合理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王瑞永.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管理模式设计——以某绿化公司工程项目部为例[J].经济论坛,2009,(10).
[2]王跃.民营企业薪酬体系的影响因素及设计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4,(3).
企业工作管理制度范文2
工作方案
为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作为贯彻落实《佛山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品质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配套方案之一,本方案仅适用于2021年,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引导更多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开展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在全市树立一批先进质量管理标杆企业,促进我市制造业质量全面提升,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质量管理成熟度”5A级企业30家以上,4A级企业40家以上,3A级企业200家以上。
二、工作举措
(一)积极营造重视质量管理的社会氛围。
在全社会宣传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将宣传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标准作为“十四五”期间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每年“全国质量月”期间,集中组织宣传、培训等活动,形成学习和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热潮。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尤其是宣传我市企业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成功经验。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标准、纳入考核目标等手段,持之以恒地推动先进质量方法和标准的应用,加大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作出优质服务承诺,推动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引导服务企业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内容。(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商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企业优化运行流程,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对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推广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加大计量投入,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和过程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计量器具,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提高企业计量检测管理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服务认证,引导各类服务企业获得服务认证,帮助更多服务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三)开展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和应用路径研究。
积极组织行业协会、高校等专业技术机构对适用不同行业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加强对推广工作的专业指导。深入推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领域实验室建设,鼓励引进国内名校名院在佛山设立质量创新发展研究机构。研究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市企业应用的有效路径,总结、提炼我市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探索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客观规律。(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四)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结合我市质量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化与先进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组织企业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标准的研制、宣贯与推广,加快研制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稳步提高服务标准水平,及时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转化为企业标准或联盟(团体)标准,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全面推进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实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五)加强质量管理培训和交流力度。
每年举办多期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等培训班,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引导企业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质量人才。大力开展QC小组、六西格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员工发现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服务业各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成立质量讲师团队,发挥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优秀企业人才资源的优势,广泛开展质量培训、质量论坛、研讨交流等活动。鼓励我市优秀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种质量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积极性和实践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相关行业协会)
(六)总结推广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工作成效。
及时总结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工作经验,完善评价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展培育成效。多渠道搭建交流学xxx台,引导我市获得评级企业向国内行业标杆企业学习,组织开展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认真总结成熟优势企业的成长经验,并在我市大力推广,有效带动行业整体升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服务满意度。(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商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
(一)申报条件。
申报佛山市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企业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在佛山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3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符合国家和省、市的产业、节能、环保、质量等政策,依国家规定取得相关证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3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
3.导入卓越绩效模式1年以上,经济效益好,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申报和初审。
1.市市场监管局通知,布置具体工作安排;各区市场监管局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和指导本区内企业做好申报工作。
2.企业根据通知要求提交申报材料,各区市场监管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把关,初审合格后,报送市市场监管局。
(三)专家评审。
市市场监管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材料评审总分为500分,分为领导、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共五个部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分为5A(450分以上)、4A(400分至449分)、3A(350分至399分)三个等级,具体评价项目及分值见《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附件1)。材料评审初步评价为3A级及以上的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具体评价项目及分值见《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附件2),总分70分以上的企业“予以通过”。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情况,确定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的等级。
(四)评定和扶持。
2021年9月底前,根据专家组的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意见,确定佛山市企业管理成熟度评价企业名单,颁发牌匾并给予资金扶持。
四、附则
获取扶持资格的相关资质、认证、认定在1年内被取消,或以弄虚作假、不正当手段骗取扶持资金的,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摘牌或收回荣誉证书,追缴扶持资金,并向社会公告。
附件:1.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
2.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
附件1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
本附件给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的评分项、分值以及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满分为500分。其中总分350分至399分为3A,400分至449分为4A,450分以上为5A。
序号
评价维度
基本要求
评价要点
证明材料
1
领导
(60分)
领导作用(30分)
1.高层领导应确定组织的管理架构,明确职责权限,确保组织运营合法合规、公开透明,不断提升组织治理能力;
2.高层领导应履行确保组织提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的责任,重视质量教育和质量队伍的建设。
3.高层领导应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的评审,提炼具有组织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图、职责说明书、质量安全责任落实的证据、质量教育及质量队伍建设规划、高层领导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的证实性材料、特色质量管理模式等。
文化建设(15分)
1.组织应形成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为核心的特色质量文化,建立质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机制和渠道。
2.应营造诚信守法,有利于组织快速反应,改进和创新,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
3.应具有质量诚信意识,高层领导率先垂范,在组织中倡导诚信、践行诚信。
企业文化及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质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机制和渠道、高层领导营造诚信守法的环境的证据、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的证明性材料,如守重证书、质量信用报告、执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等。
战略推动(15分)
1.应设定明确的质量战略目标,包括满足产品(服务)要求所需的内容, 建立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2.高层领导应组织制定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重要的质量决策和质量活动,有计划的推动组织的质量提升;
3.高层领导应关注质量战略目标和公司战略方向的相互促进。
企业制定的质量战略目标及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质量发展战略及高层领导参与重要质量决策和活动的证据、高层领导关注质量战略目标和公司战略方向的证实性材料等。
2
质量
(140分)
质量基础
(40分)
1.组织应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充分发挥其在组织运营中的作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或效益;
2.提供满足产能、成本、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立设备预防性和故障性维护保养制度,合理开展更新改造,保证基础设施的各项性能长期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描述企业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水平及成效,如管理体系建设、各类体系认证证书、参与各级标准化工作的成果。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图片、设备先进性的说明、设备管理相关制度、设备管理的绩效指标及达成情况,如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率等。
质量保障
(35分)
1.组织应识别主要产品、服务及经营全过程,根据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识别并确定关键过程,明确各相关方对关键过程的要求,并将其转化成包括质量特性在内的绩效监控指标;
2.组织在关键过程实施中应考虑采用先进质量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确保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可操作性;
3.开展监测与控制、改进和创新,减少过程波动与非增值性活动,运用适宜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如QC小组、精益生产、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等,推动影响质量水平的关键过程的改进和创新,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
4.采取合适的方法了解顾客对产品(服务)质量的关键要求,围绕顾客需求,实现满足需求的质量供给,定期测量顾客满意度并进行改进。
提供企业内部质量保障相关的绩效监控指标及相应的结果,如关键过程的识别与管理模式、关键工序制造能力的设定与实测结果。组织在生产制造、质量保证过程中运用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及水平,与同行业的对比情况说明等。企业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的相关机制、开展相关活动的证据及取得的结果、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方法等。
质量安全
(15分)
1.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质量问责制度和机制,围绕产品(服务),向客户提出公开的质量承诺,承诺内容可测量;
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收集、评估潜在的质量、安全、运营等风险,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作好应急准备,以减少危害, 保障运营的连续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质量安全隐患,实现防范风险的目标。
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相关制度、承诺等证实性材料,如:实施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质量安全“一票否决”等相关制度。说明企业在应对质量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层面的建立的方法及相应的监控指标。
质量水平
(50分)
1.应对主导产品(服务)执行标准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明确其关键质量指标当前水平和趋势,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评价;
2.应对主要产品(服务)及其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当前水平,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分析;
3.应建立并实施投诉受理、调查和处理的工作程序,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企业主导产品(服务)执行标准先进性的评价、企业产品质量所处行业地位与竞争对手、国内外产品的分析结果。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等。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当前水平,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企业建立投诉处理的方法和相关案例等证实性材料。
3
创新
(130分)
创新机制
(10分)
1.应建立组织的产品、技术、管理进行持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服务)的质量升级;
2.应建立实施、测量、评价创新活动的管理制度,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相关管理制度,如研发实验室建设、研发投入管理、创新成果转化等制度等。
技术创新(50分)
1.应研究、引进、消化、吸收适用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形成组织的技术诀窍或专利;
2.将组织中的各种知识资源,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为动态的知识体系,推进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说明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管理模式、创新投入及独有的技术诀窍和核心专利技术等。
管理创新(40分)
1.开展一线班组建设,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并取得成效;
2.导入先进管理模式并有效运用,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形成体现行业和组织特点、具有推广意义的质量管理新模式。
开展一线班组建设和质量改进的活动成效及相关证据、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如质量管理体系、QC小组、精益生产等取得的成效、企业在行业内形成的独特的管理模式等。
创新成果(30分)
1.获得各级政府、科技部门、机构认定或科学技术奖励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
2.应有相应数量和水平的技术专利,并与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比对分析评价;
3.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实例、新产品市场销售占比情况。
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的相关证实性材料,如政府质量奖、高新企业、研发机构;现行有效的技术专利清单及对比分析材料、专利获奖证明;专利转化先进标准的证据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市场销售占比的数据等。
4
品牌
(40)分
品牌培育(10分)
1.建立品牌培育体系,创建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品牌文化,以质量为基础,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识别和确定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建立自主品牌;
2.高层领导根据内部及外部的环境,组织制定与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品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说明企业品牌建设的规划和品牌文化的定位、品牌规划及实施的证实性材料等。
品牌管理
(20分)
1.通过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
2.采取注册商标等品牌保护措施,防止并积极应对品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及品牌自身利益;
3.采取合适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反映品牌的价值;
4.构建品牌危机处理机制,妥善处置突发品牌危机事件。
说明企业在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评价、危机处理等方面制定的制度及开展相关品牌管理活动的证实性材料。
品牌成效
(10分)
1.组织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方面的相关测评结果,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的品牌进行比对分析评价的结果;
2.品牌对销售提升的影响。
如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品牌溢价、品牌效应、品牌国际化等方面关键绩效指标,曾获得的省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注册商标数量、品牌价值评价结果、第三方出具的品牌排名等证实性材料及与行业内对比分析的结果。品牌对销售的影响等。
5
效益
(130分)
经济效益(90分)
1.财务绩效方面的关键指标当前水平和趋势,如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质量成本比率、利润总额、净利润率、资产贡献率、资产负责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人均产值等;
2.对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比对评价。
提供证明企业经济效益的财务数据及上一年度第三方审计报告、说明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的分析状况。
社会效益(40分)
1.获得国内外各类奖励及表彰情况;
2.依法纳税总额和人均纳税额;
3.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安全环保、行业引领等方面的当前水平及趋势。
提供企业获得的各类社会荣誉、奖励及表彰的证实性材料。企业纳税总额和人均纳税额的数据、企业在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安全环保、行业引领等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附件2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1
领导(20分)
高层领导如何亲自推进卓越绩效模式、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如何将卓越绩效模式在本部门组织实施、组织的文化建设及质量文化在各个层面得到贯彻实施的情况、企业质量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情况等。
2
战略(10分)
组织战略的制定过程、质量战略的制定依据、战略实施计划、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工具应用情况等。
3
顾客与市场(20分)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与市场的需求、如何了解顾客需求和处理顾客投诉、顾客声音的倾听和分析研判机制运行情况、如何定期评价和测量顾客满意度等。
4
资源(20分)
资源配置情况、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财务风险评估、供应链管理、基础设备及信息化程度在行业内的地位等。
5
过程管理(20分)
关键绩效过程的识别和现场控制情况、先进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一线班组建设及过程改进应用的方法、过程管理的结果等。
6
测量分析与改进(10分)
开展测量分析的方法、日常改进活动及成效等。
企业工作管理制度范文3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包括投资管理、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
【关键词】
投资管理;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
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
一、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
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划分出来的,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
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四,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深化资金管理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集团公司发展重要课题。而作为企业血液的资金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能否深化更是关系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实行集权式的现金管理将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良性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资产重组、行业联合、跨行业兼并等企业扩张行为的实现,涌现出了众多的大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管理必须切实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与时俱进地树立现财观念,开拓创新完善财务运作机制。强化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风险观念、利润最大化观念,不断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整体水平。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坚持“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现金流量第一的观念。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一个企业即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财务状况恶化,照样会使企业破产。因此,资金管理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必须实行强有力的现金集权管理,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
目前,不少公司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
本人从杂志上了解到一个装饰工程公司,这个公司在做装饰工程时,挪用工程资金,挪用材料资金,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后来,这个公司加强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
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
三、新形势下的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工作管理制度范文4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对成都Q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关系的问卷和个案调查研究表明,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影响较大。基本人口学变量对离职意向和公平认知的影响各异。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腾飞,企业的竞争演变为人才的竞争。能否成功的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员工离职问题首要的是怎样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2.数据来源、研究方法选择及研究过程
2.1数据来源
成都QI艺礼品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Q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工艺礼品的制造型私营企业。公司现有正式员11326名。笔者选取Q公司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Q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专业性工艺礼品制造企业,便于获得足够的样本。2)Q公司自1999年以来员工流失率一直比较高,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流失问题非常重视,因此,笔者的这一研究得到了他们的极大支持。3)Q公司作为一个中型规模的私营企业,在成都私营制造企业中很具有代表性。
2.2研究方法选择和研究过程
笔者对Q公司的326名员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同时使用了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和单一整体评估法。用工作描述量表(简称JDI)来测量员工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用单一整体评估法测量员工整体满意度。所有问题都采用Likert五级尺度来量度,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并从1到5记分。首先对Q公司随机抽取15名员工进行试调查,以此对所有问卷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项目会聚为与工作满意度5维度相对应的5个主成分,累计解释的方差达72.31%。说明问卷信度较高。
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度量采用Farh等(1998)量表,Farh等利用该量表在中国香港进行过研究,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Farheta1.,1998)。该量表的四个项目为:“我常常想到辞去我目前的工作”;“我在明年可能会离开Q公司,另谋它就”;“我计划在Q公司做长期工作”;“假如我继续呆在Q公司,我感觉我的前景不会好”。回答也采用Likert五级尺度度量。其中第三项目采用反向记分,离职意向的得分为这四项的总和平均值,得分越高,表明接受调查者离职意向越强。本量表在调查中的Cronbach系数为0.81。
抽样研究采用对被试者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60份进行问卷调查。而个别访谈记录他们对离职因素的认识和分析,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对员工离职意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以更深入地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际状况。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性,笔者将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在Q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发放到拟抽样员工手中,员工填完后自行投入专门设置的回收箱中。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员工基本信息、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测试量表和离职意向测试量表。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以工作满意度的5个维度即:工作本身、上级管理、同事、晋升和薪酬以及工作总体满意度等6个变量为自变量,以员工的离职意向为因变量,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来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实际有效问卷52份,实际有效问卷率为86.67%o此次抽样样本全为在职人员。
3.核心概念界定
3.1员工满意度
本研究中的工作满意度采用目前三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第一,工作满意度是对于工作情景的一种情绪反应。第二,工作满意度通常是由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者超出期望来决定的。第三,工作满意度代表几种相关的态度。
3.2离职意向
不同类型的雇员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离职意向是反映员工离职行为的预测变量。本文采用陈宝杰(2004)的表述,即是指员工想离开本单位的程度。
4.总体样本分析
4.1人口基本变量与员工离职意向的交互分析交互分析又叫列联表分析,用于检验作用于同一组样本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联系。其中,每个变量(因素)都包括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值)。SPSS输出的表格常称为r×c表。分析表明,从学历上看,小学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离职意向强。从岗位上看,生产线类的员工离职意向较强;而6o%以上的技术类员工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离职意向也很强;绝大多数管理类员工离职意向较弱。从服务期上讲,服务期越长,离职意向越弱,服务期的长与短成反相关关系。从婚姻状况上看,已婚员工的离职意向高于未婚员工。
4.2员工满意度各维度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分析
在员工满意度各维度中,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在得分均值以下的比重最大,分别为48%和36%。由此可见,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影响较大。
4.3公平认知的卡方检验
薪酬满意度对Q公司员工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员工对公平性的认知直接影响员工对工作报酬和奖励的满意度。因此,笔者对薪酬满意度的公平性与员工的基本情况采用统计学的卡方检验做进一步的研究。
年龄和婚姻状况对公平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员工对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的要求要强于女性员工;而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更期望内部公平。这也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状况,男性员工接触的外部信息较多,对外部的薪酬有更多的工作职责,期望能够实现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而女性员工希望男女平等,同岗同酬,对内部公平更看重。学历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高学历的员工对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的要求要强于低学历的员工,低学历的员工更看重内部公平。工作岗位对公平认知有显著性差异。从事管理岗位的员工更看重个人公平和外部公平,而其它两类人员更看重内部公平。
5.个案分析
笔者的三个个案访谈对象是从Q公司不同岗位选取的,他们分别讲到了公司发展的现状和对员工实际情况的看法。
三个案例分别代表高层和管理类、中层和技术人员类及下层和生产线岗位类。从不同角度谈及对公司、对员工现状、对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各有其辞。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对公司和行业前景比较看好。案例一中,z总作为公司的创办人和管理人之一,他对公司发展很有信心。同时,他也看到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二中,技术人才L在公司任职时间较长,他作为公司发展的见证人,尽管他自己对职位上没有太多要求,但是,他还是看到了公司在长远发展上必须走“大胆放手、引进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之路。通过和他的谈话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中层人员,说话和办事比较谨慎,而且他对现状感觉很满意。案例三中,小s和小Y分别是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但同一岗位类的代表,他们代表着整个生产岗位类员工的工作态度,即“累”、“不挣钱”、“晋升慢”,因此都没有把这里作为工作的归宿地。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想积极创业的心态和闯劲。
6.思考与建议
第一,及时加速公司信息流动的网络化建设步伐,加强公司内部员工的有效沟通和对外部资讯的吸纳。
第二,在薪酬管理方面,尽量在薪酬设计方案上多样化。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福利制度多加考虑,使之更加广泛化、合理化。
企业工作管理制度范文5
1深刻认识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在军工企业中的地位作用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先进适用的企业管理制度,没有扎实可靠的基础管理“内功”,任何闪光的企业战略都是空中楼阁,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也无从谈起。目前军工企业集团化也好,军地一体化保障也好,都离不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军工企业本身就不同于地方企业,存在着其特殊性。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提高军工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没有统一定型的模式,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通过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行,通过修订这些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强化生产经营手段,使广大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章办事,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定编、定员,有利于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要求具体,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是融合不同归口的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也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新保障能力的认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工艺管理等多项不同归口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融合的平台,成为木桶管理除短板管理方法之外的横向贴合度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交叉重复的管理环节,避免部门间各自为政同一工作不同要求的现象出现。
2以国家标准为指导,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
军工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存在着其特殊性,应该说管理水平与地方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缩小管理差距的最佳途径就是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企业标准体系框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则是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企业应以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GB/T13016—2003《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标准为基础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体系管理规定》等基础标准,具体规范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编写要求;标准分类、标准工作范围;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从而确保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最终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合理不出现缺漏项。其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尽量将体系表的“果肉”部分充实。因为企业的成熟度不同,某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不同制度的指挥方向会有所调整,进一步细化分类根据本企业实际充实框架形成制度(标准)体系表,该项工作无法通过国家标准或相关参考书籍确定,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标准化知识和熟悉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利用关联图和鱼骨图等统计方法分析各部门主要工作事项和简要工作流程之间的关系,确保各制度(标准)内容间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从而为制度(标准)的适用性打下基础。
3标准制定要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突破地域、文化的障碍
军工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也有大多数企业所具有的普遍性,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和模式都不能完全依靠“拿来主义”,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适用、实用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为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个企业的员工构成地域文化不同,比如南海的地域文化和天气炎热带来了企业职工、在修舰船的官兵穿拖鞋、吃槟榔等习惯,这种习惯在北方的企业是无法抵御严寒也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但在南海地区企业却是一个顽疾,为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些问题是无法去照搬和模仿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或者找到某个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只有充分了解习惯背后的成因,在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性化中间找一条通道使二者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制定出既符合本企业实际又不违背管理初衷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制度被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管理不考虑职工的接受程度可能最后会形成一种对立和抵触情绪最终阻碍了制度的执行,出现制度无法落实的尴尬局面。因地制宜疏堵并进,把习惯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比如在标准设计时可以把吃槟榔问题和吸烟问题同时考虑同时管理,安全防护用具、工作服设计和更换周期充分考虑天气等原因进行适当调整,使管理和习惯的矛盾最小化,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员工接受程度。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管理制度编制前我们要对正、负进行区分。对于正面的文化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行,通过修订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对于负面的阻碍企业发展的习惯、文化,要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加以明确、引导、限制,不宜照搬照抄,使标准执行难,最终阻碍了企业保障能力的提升。合理把握制度的“度”。制度的惩罚措施必须适度,如果超出了某个限度,制度的作用将走向反面。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标准)体系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相反,如果标准、制度不适合企业或者制度自身“不靠谱”,那么这些制度必定会成为害群之马,在客观上损害了制度(标准)应有的权威和尊严,从而使企业管理制度变成“文件”束之高阁。人们常常把制度当作约束和控制人行为的工具,认为控制力度越大,制度就越先进,效果就越好。于是在制定制度时主观地将标准定得很高,要求过于苛刻,最后导致制度在执行环节出现各种问题。标准定得过高,使执行的人员因过度敬畏而产生的负作用或者最终执行难度过高而导致人们产生精神疲劳而不再理会。就像长在树上的苹果,我们跳起来可以摘到的,人们会努力去摘争取摘到更多,如果跳起来离苹果还是很远,最终人们要么会选择放弃,要么会选择“捷径”,可能会出现为迎合制度来投机取巧。再如现场管理制度因专业不同标准要有所区别,对于轮机修理车间如果把标准定得和MTU车间相同,那么对于轮机修理车间来说肯定会因为标准过高而无法执行。管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也能很好地说明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度”的把握的重要性。同样,制度不能过于松懈形同虚设,也要有约束力。应该宽严有“度”。
4制度要落地生根,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预警”功能
企业应对制度后的后续工作做出明确安排,应该说标准的制定只是完成了企业标准体系的一半工作,实施后的培训、跟踪、监督、修订也在标准化工作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就像好的战略规划关键在于合理的战略实施计划一样。任何工作只有设计没有好的落实,那么也只能作为文件束之高阁,成为人们思想上的标准而不是行动上的标准。将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内容在《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做出明确要求,定期检查考核。得力的跟踪和保障措施也能为管理制度的修订收集信息,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标准化办公室要在准备阶段组织好标准化国家标准及标准化专业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在体系构建前期随着基础标准的,要适时地对的标准进行宣贯、内涵解读、要求讲解。标准大量后要明确各业务处室在标准培训工作中的分工及培训广度和深度。很多企业依靠咨询公司制定了华丽的管理制度,符合标准化工作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合企业的,但因为标准后咨询公司撤出,本企业没有能做好后续的培训、跟踪、考核进而导致管理制度没有落实成为真正的“文件”,花费了人力物力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新的管理制度的推行在企业内可能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前期也会有抵触情绪,需要管理层下决心并以身作则。管理制度不适用可以在发现后对不适用的内容进行修订,尽量避免标准不适用为了生产而绕开管理制度的要求,领导带头违反规定走捷径的情况发生,不要到需要“灭火”时才想到管理制度,才想到用标准去处理责任人,救火员身份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推行的失败,要将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其“预警”功能。
5持续改进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工作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现代企业 薪酬管理 作用分析
一、薪酬管理制度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从现代企业来看,薪酬管理制度是衡量员工贡献大小,保证员工工资合理发放的重要手段,其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薪酬管理制度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合理设置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从薪酬角度获得肯定,有利于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便于企业实现对员工的全面管理。
(二)薪酬管理制度实现了对企业员工贡献的衡量
通过薪酬管理制度的设定,企业能够实现对员工贡献大小的衡量,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管理品质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薪酬管理制度成为了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补充
在现代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制度同其他管理制度一样,起到了积极的管理作用,实现了对员工的有效管理,不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从制度上来看,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补充。
二、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对于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来讲,其内容主要是指现代企业根据企业制定的特殊规则,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贡献大小进行有效衡量,并按照企业内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支付给员工一定的薪酬待遇,其目的是肯定员工作出的成绩,鼓励员工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做贡献。其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体现了决策的科学性
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来设定的,在管理制度和薪酬标准的设定上都比较科学,体现了决策的科学性。
(二)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过程
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对象为广大员工,因此薪酬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资管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支。所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使企业重要的管理过程。
(三)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是员工管理的有效手段
通过有效的薪酬管理,现代企业实现了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实现了对员工的有效管理。所以,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员工管理的手段来体现的。
三、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要点
对于现代企业来讲,薪酬管理制度的设计十分关键,我们既要满足员工对薪酬的现实需要,又要降低企业的工资成本支出,我们要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实现尽可能的平衡,使员工和企业处于双赢的局面。从目前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设计来看,其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要结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现代企业在设计薪酬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根据企业独特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来设定,要使薪酬管理制度体现出企业特色,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要坚持全面有效的原则
由于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是面向广大员工的,因此必须体现出全面性和有效性,要保证薪酬管理制度能够对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发挥作用。
(三)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要在兼顾公平的同时体现出差别化
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首先要注意兼顾公平,要保证绝大多数的员工能够在同一标准下和同一规则下获得薪水,其次,还要避免大锅饭现象,还要根据员工的贡献大小,体现出一定的差异。
四、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的注意事项
由于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不但关系到广大员工的基本薪酬待遇,还关系到员工能否有足够的积极性为企业工作,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所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在实施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确保薪酬管理制度能够在企业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应保证扁平化
扁平化的概念主要是在同一层级的员工中根据员工的等级和贡献设定薪酬标准,使员工在相对公平的氛围内能够有合理的个性化差异。
(二)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
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现代企业应在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采取激励措施,可以采取长效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应加强对团队的管理
目前现代企业中存在多个专业团队,这些团队作为有机的整体,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团队的管理,发挥对团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晓丽.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 [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4年01期
[2]郑子莹.论民办学校激励性薪酬制度的创新设计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3]苏英梅.当前我国国企的困境与深化改革的对策 [D];厦门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