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文1

一、当前时期下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现实意义

当前时期下,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在税务风险防范的前提下为企业挽回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代企业积极构建税务风险防范策略,能够促进企业很好地对税务风险加以规避,并及时地发现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以及合理化,从而使得企业税负水平显著下降,在为企业节约税收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很好地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能够规避税务审计,能够促使企业的纳税风险防控变得更为规范、合理,让企业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纳税,从而大大降低了被税务机关处罚的风险性。

(二)税务风险防范能够促使企业的社会职能得以实现

现代企业经营本质上就是经济组织履行其社会职责的一个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职责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基于信用形象,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加以反映;(2)基于企业经营为企业职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3)现代企业实际经营过程当中构建和谐的经济管理氛围。企业通过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有效地促使规避企业纳税风险,很好地维护了企业自身的纳税信用。此外,税务风险还可能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或者管理人员的变动和流失等。减少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的失误率显著降低,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税务风险对企业管理人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结构的稳定性,员工的饭碗也能够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还能够营造积极的纳税氛围。

二、当前时期下现代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当前时期下,企业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税务风险:

(一)企业利润被人为操控引起税务风险的产生

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得知,很多企业,尤其是对于大企业而言,为了进行再融资而发行了股票,对资产进行了重组,从而对实际的经营业绩加以瞒报,有效地规避了企业今后退市后所遇到的风险。甚至为了同市场炒作之间配合,会采取各类手段,例如:基于会计作虚假的报告,或者以关联交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各个时期经营利润加以调整,人为地对利益分配加以控制,从而使得潜在的税务风险产生。一般而言,企业会首先选择会计手段,这样产生的后果势必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损失,具体表现在企业账面收入真实度不足,成本从预算至结算过程也处于失真的状态。

(二)企业依法纳税意识非常薄弱

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管理者一般会对生产、销售与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度较高,往往对依法纳税、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完全忽略了。企业务必要开展依法纳税,然而在实际过程当中,企业为了促使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地显著提升,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管不顾,并未依法地承担纳税义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会做出偷税以及漏税方面的不良行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的税务风险水平显著增加。

(三)相关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低下

当前时期下,很大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全面、深入地掌握。我国制定的税务相关法律法规复杂性较高,变幻多端,绝大多数税务相关工作人员并不能熟练地对税务相关业务加以掌握。由于大部分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在税务方面的培训机会非常少,当出现税务上面的棘手的问题,他们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此外,由于税务工作人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法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不能充分地了解税收相关的政策,在实际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方面的突出性问题。虽然企业在主观方面不存在偷税、漏税等现象的故意,然而在对相关税务业务进行办理过程当中,往往由于对相关税法地了解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偷税以及漏税等情况时常会出现,最终使得企业出现不同程度地经济损失。

(四)企业管理效力方面的风险

税务风险防范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其税务管理水平地高低又受到企业管理效力的决定。对于管理效力水平低下的企业而言,由于管理者疏于对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采取管理方面的举措,往往会存在额外的税负产生。与此同时,管理效力水平较低的企业也不能对税法的变更、税务政策变更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企业今后盈利预期所产生的的影响进行深入地剖析。所以说,企业税务管理无法及时地对企业的税务相关问题做出相应地调整,进而诱发严重的税务风险事件的产生。如:对于进出口贸易盈利方式的企业而言,务必要时刻对进出口税率的调整情况加以关注与了解,且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详实地分析,根据所调整的进出口税率,来对税款款项加以预判。

三、当前时期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及化解对策

针对上述关于当前时期下企业税务风险方面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防范及化解对策:

(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当前时期下,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尚处于初始发展时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均未专门地设置税务管理部门,一些个别的企业虽然构建了税务风险防范体系,然而却未能设置科学规范化的税务风险管控部门,从而使得税务风险管控系统也形同虚设。所以说,企业若要强化税务风险管控,那么就应该积极地构筑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税务工作能够有序、正常地运行。

(二)提高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地专业学习和培训,强化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税法、不同种类的税种申报与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地学习与掌握。应该注意将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门别类,包括:税务总监、税务经理、中层税务经理以及税务操作员等方面的层级,并依据层级不同,相应地对税务风险管控方面的任务加以分配。对于职位高的工作人员,其所负责的范围越广,其工作任务也就越多。此外,办税工作人员应该养成良好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对涉税业务进行仔细地处理,以有效预防人为失误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产生。

(三)强化企业税务风险意识

企业还提高对税务风险分析评估报告的重视,从分析结果出发,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效益及成本进行考虑。在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下,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在遇到不能接受的税务风险时,要第一时间使用相应措施加以解除。比如,不能对承担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者是企业无法对该类风险进行控制,则要选择排除或回避。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企业要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解决措施,将其遏制在萌芽阶段。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文2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税务风险 防范

税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一样,是企业风险体系的重要构成,且随着经营模式和经济行为的复杂化而逐渐攀升,因其涉及企业诸多业务活动,故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但若基于切实、完善的内部控制,即通过专设部门岗位、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审批监督等,可有效解决税务问题,减小税务风险损失,可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当下国际上就税务风险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普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在开展涉税活动时,因未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而出现少纳税或未纳税现象,由此面临着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刑罚、形象受损等风险,二则是企业涉税行为虽适用于税收政策法规,但因认知不足缴纳了不应承担的税款而引发的税负加重风险。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税务风险,均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故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途径,强化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十分必要、迫切。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关系

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而这均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存在一定关系。

一是在经营活动中,因企业对当下税法理解不深入、不全面,遵循惯例缴纳税款,造成漏税或多交,如在签订员工合同、办理业务、作出重大决策等活动中忽视纳税因素,房地产只缴纳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等。但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重视涉税管理,强化税务管理,则可避免税务盲区,减少风险隐患。

二是在财务管理中,其实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当的税法操作,如直接将差旅费作为补助分发给员工,而不作补充票据;假借报销补贴、津贴的名义用于逃避个税,找票冲抵;企业收入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增值税、所得税计算有误等,均易引发税务风险,而这与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审计不善有很大关系。

三是在纳税行为中常因违法税法有关规定而增加税务风险,如税款缴纳不及时、纳税代扣义务履行不到位、为进行零申报等,致使企业面临罚款、补缴、加收滞纳金等风险。若企业具备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且业务流程规范,奖惩措施到位,工作人员必然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办公规避上述风险。

如上文所述,企业税务风险概率的升高,除了受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变动影响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部控制的不到位、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故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突破口,给予及时补救和完善,进而减少税务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一)优化内控机构,明晰岗位职责

企业应基于对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全面而正确的认知,将税务风险防范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并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为重要依据,结合自身运营特点和税务风险管理需求,优化内控机构,明晰岗位职责,以此为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不仅要专设税务管理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如集团类等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可以在区域总部、事业部或子公司内部专门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也可以聘请专业、合法的税务事务所担任税务管理一职,并加强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的必要沟通和联系;还要明晰岗位职责权限,严格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以此实现岗位科学制衡,但在配备岗位人员时,应注重考查其胜任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务风险。

(二)构建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评估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有效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企业基于配套指引、经营现状以及现有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制度,客观分析税务风险的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构建切合实际、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明确税务管理流程、要点、控制方法等内容。同时还应加强税务风险评估,即借助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准确识别内外税务风险,并就潜在或固有的税务风险加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此估计其发生概率、损失范围,为企业积极应对风险、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如ATO税务风险管理实践表明,综合利用管理理论、会计准则、计算机和数理技术,可使税税收管理更科学、更规范,可见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十分可行。

(三)强化授权审批,规范会计行为

企业涉税活动众多,若不加以规范化管理,则易增大税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故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注意强化授权审批,规范业务流程。这就要求企业逐步从高频率、涉面广的日常经济业务着手,如根据金额大小为其设定不同的审批权归属、责任、具体流程等,但在确定审批主体时应保障其权利和责任分配合理,以此有效防止因审批不到位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与此同时,会计行为不当也会造成税务风险,如入账不及时、篡改记账科目、随意调整纳税时间等,故应尽量使税务活动和会计行为保持步调一致,如基于真实存在的经济交易活动,遵循会计准则及时、如实、准确编制原始凭证,并按照时间先后予以编号,此外还应定期核对账实、账证、账账信息,以此及时发现、处理税务风险,将损失降低最低。

(四)畅通信息渠道,提高防范效果

信息流通不畅也是税务风险的因素之一,因为税务信息作为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构成,只有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才能彰显信息价值,因此企业在构建税务风险防范体系时,也应将信息获取途径和流动性考虑其中,最好建立涉税信息沟通机制,如全面整合适用于企业的税收法律法规,并予以及时更新;收集最新法律规定和政策变动信息,保证财会系统及时更新、升级以及处理税务问题;借助企业内网传输、共享相关信息,以此加强税务、财务、业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此外还应注重外部信息的交换,可定期与税务机关、行业协会、外汇管理、技术监督等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沟通,用于及时掌握涉税信息变动,以此迅速响应,积极应对,从而有效防止税收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或者最大程度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红利。

此外,还应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动态把握税法变动情况,并加以及时调整和适应,以此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税务风险;同时更应严格落实内部监督,定期检查涉税业务,若发现问题应探明原因,及时纠正,加强防范,针对重大涉税业务或易被忽视、易出问题的涉税业务,应切实做到查漏补缺,妥善处理;为进一步保障企业依法纳税、安全纳税,还可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税务审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是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但其不是束手无策、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并立足自身实际,切实完善内控制度,以此做到早预防、早控制,将税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松,许梦妍.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20).

[2]张振东.基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会计控制完善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10).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文3

Abstract: the tax risk is one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risk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economic matters as well as more profit-' operation, financial stress, and other reasons, it is possible for business tax risk, it and business risk, financial risk, business risk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work, are also important aspect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control,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s, standardizing operating processes, can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he corporate tax risks.

关键词:内部控制 防范 税务风险

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s prevent taxation risks

一、 引言:企业风险与税务风险

(一)企业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基本涵义

传统风险的含义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但现代风险却更加侧重于不确定性,而非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对于企业涉税行为而言,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统称为税务风险。由于税收征纳行为的单向性与涉税主体的不对等性,税务风险却更加侧重于传统的含义,因为企业如果产生涉税风险,其后果往往不利于企业。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企业经济业务导致纳税行为不准确,会导致企业多缴税或少缴税,对企业的经济结果反映不利。其二,由于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的税务行为具有永久的追缴权,因此,税务风险时间上具有不可撤销性,这也是税务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更加特殊的地方。

(二)企业税务风险需要引起重视的意义

随着税制规则的完善与企业纳税意识的增强,企业税务风险已经受到了税务主管部门的重视。2009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确定了首批占我国企业税收20%左右的朽户企业集团为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其中大型国有企业占三分之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三分之一。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这是我国首次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方面正式下发的一个指导性文件。这反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普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因此,企业严格执行税法的相关规定,涉税事项进行合理判断,以尽量减小税务风险是当务之急。

二、 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对于税收政策没有用深入理解,从而导致企业承担了不应承担的税款,或者错误地按企业惯例进行操作,误认为不应该交税,但实际上形成了漏税。比如。税法规定,折扣或者折让必须开具在一张发票,才可以减少应税收入,而部分企业却在制度上可能作出了相反的规定,但又按扣减后的金额计算税金,这样就形成了税务风险。如地产公司拿地,只考虑了土地出让金,却没有考虑到过户时的契税、印花税、开发过程中每年都要缴纳的土地使用税,这样使得开发成本加大,造成资金吃紧,只好设法推迟纳税等模式缓解资金压力。

(二) 企业的财务行为不规范导致税务风险

这方面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行为存在着不符合税法规定的现象。事实上在较多的企业都存在。如:某企业将津贴、交通补贴等让员工以报销的名义找票冲抵,逃避个税。此外,代扣代缴行为不规范也是财务行为导致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 其他导致税务风险的原因

1.纳税经办人员的素质限制。如纳税经办人员素质限制, 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 理解不透彻, 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意愿, 但在纳税行为上却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操作, 造成事实上的偷税、漏税, 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如现行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应按实际发生额的60%及销售收入的5‰孰低在税前抵扣,超过者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但往往某些涉税经办人掌握不清,以为满足收入比例条件就可全额扣除,这就给企业带来了纳税风险。

2.不恰当的纳税筹划行为。税务筹划面临的风险 税务筹划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 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风险。特别是某些企业负责人过于偏好“筹划”,或者过于相信通过人脉关系解决纳税问题,企业就只能无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而盲目进行税务筹划, 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三、 强化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举措

根据美国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沟通、风险评估、内部监督五个大的方面。笔者认为,通过这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改进,税务风险是能够得到防范与减小的。

(一)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活动的前提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空间界定,这主要体现在企业治理、制度建设、人员安排等方面。对于企业税务工作及税务风险管理,企业需要建立组织,形成制度,通过董事会在企业战略与经营计划中列入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通过税务部门、税务顾问的共同工作,按照《指引》的要求,对企业的重大税务问题、税务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确认。同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日常纳税事项进行明细指引。具体来说,一方面,企业应在管理层、事业部等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或将纳税事项进行外包;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考虑引入纳税风险防范的相关内容,参照“指引”,结合自身业务与管理架构,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二) 良好的信息沟通是防范税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企业经营管理除价值流转外,还存在着信息流转。税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之一,需要流动才有其价值。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体制中,要考虑纳税信息的流动性与途径,引起相关关键岗位的重视,以便采取措施。首先,要建立企业的基础税务信息系统。企业应及时收集相关的税收法规并定期更新,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处理流程与原则符合最新的税法规定。其次,要注意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经常性地就可能存在税务风险的业务或事项进行交流等。

(三) 加强涉税风险评估,强化企业风险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相关指引对于企业的风险管控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就税务风险防范而言,其侧重点应在于过程控制全过程、风险评估与企业信息沟通、监督体制等。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将税务风险纳入风险评估的全过程。税务风险评估可以准确识别与税收相关的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底线,包括整体税务风险承受能力和可接受风险水平。具体内容上,主要是对特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范围,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制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与规避。根据澳大利亚国税局(简称ATO)对风险管理运用于税收管理的尝试可以证明,企业进行税收风险评估是完全可行的。

(四) 在内部监督中引入纳税风险防范机制

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又一重要方面,对于纳税风险而言,重点要通过内部审计与涉税自查等进行预警。一方面,在内部审计时,对于纳税事项进行格外关注,通过重要性原则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定期对涉税业务开展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在具体操作上,企业既可在内部审计对纳税事项进行同时检查与评价,也可以聘请专业税务中介机构进行纳税审计,消除风险隐患。涉及到特别重大事项如并购重组等,企业应进行专项纳税评估与检查工作,将税务风险的判断融入到决策之中。

四、 结论

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直接的作用是为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服务。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税收价值,从而推动企业价值流转的良性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科尔斯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表明,税务风险管理做得较好的企业,平均每年为企业多创造高达38%的利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手段,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来防范与化解税务风险不仅有必要,也有可能,最终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郑朝晖.IPO40大财务迷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防范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诸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税务风险等均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而因为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化和政府相继出台的税务政策,企业也将会受到税务风险的影响而增加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此,企业就必须要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在税务风险的防范上做进一步加强,促进企业防御风险能力的提高,从而在动荡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税务风险

由于诸多税收政策并未在企业中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因而到最后企业不是承担了不应承担的税款,就是错误地根据以往的步骤进行操作,错误的认为不应该交税,殊不知其行为已经是漏税。比如,税法规定:“不论是折扣或折让均要开具发票,这样方可使应税收入减少。”但一些企业却做出了与规定相反的制规章条例,且又根据扣减后的金额对税金予以计算,由此便导致了税务风险的发生。如地产公司拿地,仅仅只对土地出让金进行考虑,而将过户时的契税、印花税以及开发过程中每年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忽略掉,这样便加大了开发成本,让资金吃紧,进而只能通过推迟纳税等模式来让资金压力有所缓解。

(二)纳锐经办人的业务水平不高

如果企业纳税经办人的业务水平偏低,势必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的严重性。首先,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均在大量培训会计人才,而这样的大批量教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忽略了让会计人员学习税务知识,进而使会计人员无法较好的胜任会计工作。其次,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在会计人员中较为普遍,且缺乏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而各类失误在纳税环节频繁发生,致使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受损。比如,企业销售可给予客户相应的价格优惠虽是我国税法所允许的,但却需要将具体金额开具在同一张发票上,这样具体交税额方可与实际收款额相一致。最后,纳税经办人员没有深入的学习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因而违规操作就大大提高了企业税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行为不科学

站在客观角度上来说,中国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均普遍存在违反税法条文的情况。企业虽然制定有财务管理制度,但却缺乏科学性,进而让诸多企业都需要借助津贴、交通补贴,并假借报销为名,用发票充数,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以免发生代扣代缴的现象,将税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四)不恰当的纳税筹划行为如果企业想节约税款,就必须保证纳税筹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但相应的也会出现一些风险。特别是一些企业税务管理者对人脉过于相信,进而使得其把企业纳税筹划作为重点工作来做。再加上一些主观因素对其的影响,因而企业就会忽略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而造成税务筹划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自然也就让不良结果发生。

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对信息沟通的有效性进行加强

合理、有效的价值流转仅为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其中一项条件,除此之外,还需具备准确且真实的信息流转[2]。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蕴含的信息与数据非常多,而其中的一种就是税务管理信息。但就站在信息自身角度而言,若要将信息的价值展现出来就必须进行不断的沟通流转。鉴于此,企业在对税务信息加强管理的过程中,应将企业内部信息流转的途径和方式纳入考虑范围,如此方可做到科学有效的运用。且为了使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就需在刚制定相关制度时将基础税务信息流转管理系统建立起来,但必须保证系统的完善性。通过在第一时间对这一系统进行创新,便于企业对税务信息的变化和发展有一及时的了解,进而对相关税务政策动态和发展有一详细掌握,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保障,让税务风险相关防范措施均与规定的标准相符。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多与税务部门展开交流合作,如此可使企业相关业务的税务风险大大降低,更好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带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加强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内部风险控制

对企业来说,诸如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税务处理工作的落实以及决策的制定等都是最基础且常见的事情。但这就是在这些常见的工作中,既要看到其中隐藏的经济收益高低,还要将风险的大小控制好。首先,要把风险评估与预测工作做好,对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事件有一充分认识,在风险意识的指导下稳步开展,以免急于求成而掉以轻心。其次,要对参与该项目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问题引起重视,这些人员在具备专业的风险预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处理风险问题的上能够做到娴熟自如。特别是在工作中要抱有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定期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展开核查,避免出现误差或疏漏的情况出现。当然,企业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以评估税务风险与控制内部风险的制度,以提高企业税务处理工作效率为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若其不够完善,相应的就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不仅会让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受损,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地位。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若存在偷税漏税问题,且情节严重的,还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所谓内部控制环境,即是企业在进行自身管理时所采取的控制、管理方式以及认知,而这其中就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人员规划。而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进一步规范税务管理的行为不失为企业提高自身抵御税务风险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立足于此,还要在税务风险管理体制内加入进经董事会统一决定的企业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将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如果要想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就要多与税务部门及相关税务顾问进行合作,加强沟通交流,针对企业重大税务问题与税务风险管理,采取及时恰当的方式对其予以审核确认。另外,如果要让企业更好的抵抗税务风险,就要将企业的主观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做不断完善加强,对管理行为进行优化,进而引导企业的税务管理。

(四)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

企业只有重点提升纳税人员的综合整体素质,对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强培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关税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的问题。对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而言,应重视培训与学习活动开展,且开展次数也要尽量多一些,以使财务人员的税务专业知识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纳税人员整体综合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让其更加全面的了解税法,如此方可提高纳税经办人员的素质,使涉税风险问题得到有效规避。

(五)建立监督体制,财务部门增加监管

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同时也要成立相应的监察部门与审计业务部门。如此,在企业制定与执行经营策略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涉及经营收入以外的税务问题。比如,为了对经营税务风险予以有效规避,可采取对外招聘法律顾问的方式,以让企业税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受影响。又或者,可就相关问题向经验丰富的税务顾问请教,让其在企业财务部门担当重要角色。比如,在企业面临特大或重大经营策略时,企业的内部财务部门就应及时询问相关法律中介机构,进而知晓该如何正确处置。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文5

关键词:税务风险;种类;企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116-02

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可以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法规而导致利益受损,由于纳税行为没有符合税法规定而导致的未纳税、少纳税的可能性。而狭义的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法规规定而导致加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事处罚等多种风险。站在企业的角度,应该将广义税务风险视为税务风险,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防范控制措施减少自己承受广义税务风险的后果。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影响

企业的税务风险对企业有多种影响。这些影响可以从直接成本流出、声誉损失流出、其他风险等多个角度进行描述。

第一,直接成本流出。这主要是指因为没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的处罚成本、监督应付成本,没有利用好税收法律法规的条文而导致的利益流出等。例如,企业由于没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受到税务机关对其开出罚单而导致的税款流出、滞纳金流出等属于直接成本得流出;而由于其行为而导致税收机关对其进行重点监督,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应付,这就是属于应付成本支出。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企业没有利用好税务优惠条款而导致自身多支付税款,这也是直接成本中利益流出。

第二,声誉损失流出。这是企业税务风险的第二个较为重要的成本。企业的声誉会影响其社会形象,从而影响上下供应商的信心,影响其经营行为。例如,哇哈哈、创维、国美、苏宁、五粮液等公司都曾经深陷企业税务风险中,对其声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一度打击了股东的信心,对其股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大企业,这种影响更为严重,会严重影响其后续税务操作和社会形象。另外,随着国家逐步完善信用体系的建立,企业的税务操作的不合理势必对其信用产生影响,最终将影响其融资计划。

第三,其他成本流出。企业的税务操作不合理或者没有合理利用优惠条款,这些都会对企业的其他流出产生影响。例如,企业如果没有使用好行业的优惠条款,那么就有可能在计算投资计划项目的净现值会出现误差,如过高地计算了税务支出从而导致项目净值为负,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了企业可能的投融资计划和财务计划等。再如,企业的税务操作的违法违规有可能会导致管理层人员受到法律制裁,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税务资格的认定,如失去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可能无法开具可抵扣的发票等,影响企业经营。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企业产生税务风险主要原因可以从内外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部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税务办理人员和管理层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税务办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税务风险防范控制较难。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税务机关的宣传不足、国家税务政策的变动、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等多个因素。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主动性不强,对税收风险概念理解不清

目前大多数企业能够认识到企业纳税的义务,也明白如果出现偷逃骗税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很多企业较为遵从税务机关的权威性。这些企业认识到了自身作为纳税主体的义务,却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纳税权利。它们对自己的权利认识不清,对企业遭受的税务风险种类了解不够,容易出现种种不必要的现象。例如,对税务机关过分迎合、纳税缺乏能动性、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整体的税务筹划,导致企业多交税款,不能及时利用优惠政策等。

而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的概念理解不强,也导致企业没有能够从整个经营过程中进行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据李新爱(2011)的文献研究,仅“25%的税务风险来源于税务部门,剩下75%的风险是来源于业务部门和功能部门”。企业的税务风险源于各个环节,包括投资、销售、采购、人事等环节,由于管理层总是将对这个风险的认识受限于税务部门,其无法将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也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缺乏各个部门的配合,税务风险的防范控制也就成为较为无力的行为。

(二)税务人员对政策理解有差,税务人员素质不高

税务业务办理涉及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交易方法,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对企业的整体业务种类和产品属性有基本的了解,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税务人员能够了解较为全面的财务、会计、税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准则要求等,这对税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为广泛的要求。很多税务办理人员对这些业务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对相关的法律也没有及时的跟进,在实际操作中就容易出现政策选择出错的风险,这导致无意识的偷逃骗税的风险。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需要税务人员能够了解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种可能采取的税务方法导致的税收差异等,并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等进行针对性地筹划。但实际上,这会受到企业税务人员的素质的影响,企业税务人员如果对政策没有及时跟进,对税法规定和解释并没有参透也可能导致错误的筹划,导致税务筹划风险。而如果采用咨询外部税务人员的方法则可能因为外部税务人员对企业发展的理解不深入,对企业可以采取的方式了解不全面等,导致了企业可能的税务筹划风险。

(三)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税务机关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税务机关和企业所处的角色不同,其目标也不一致,这就导致二者存在较大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并不会主动地将所有政策全面宣传给企业,有很多适用性、比照性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宣传,或者对这些的宣传并不全面。同时,在新出台的政策上,税务机关有时候因为自身也并不是非常了解,无法回应企业的咨询,导致企业税务操作较为困难。

目前,国内的税法还是属于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税法的变动也较大,变动时间也较为不确定,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如果没有及时跟进税法法律法规和制度,就容易出现税务操作出错,税务风险加大等问题。而政策出于调控经济结构的目的,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税率规定均不同,因此,对于一些涉及多行业发展、多地区设立公司的企业集团而言,其税务操作会更难,也更容易出现税务风险。同时,税收体系较为复杂,既涉及到不同的部门,也涉及到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容易让税务机关和企业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上理解有出入,从而产生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企业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就是要达到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企业从整体经营层面考虑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部门对税务事项的处理符合税法规定,纳税申报、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等符合税法规定。因此,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主要讲究“合理性”和“合规性”。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控制。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理念,依法纳税,依法进行税务风险控制

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观念,不仅仅要做到及时纳税,正确纳税,还需要对自身的税务进行合理的筹划,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税务权利,进行合理的税务安排。企业领导层要能够认识到税务风险的概念,将税务风险的防范控制置于公司的战略层面,通过高层的协调和制度的协调,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整体防控,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进行税务筹划,根据税收法律的规定,对筹划方案进行审核,避免不合法和不正确的税务筹划。

企业还需要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设置相应的税务岗位、建立科学的约束机制等对风险进行识别。例如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可以确定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风险承受程度,对重大的监督报告进行审批和评价等,企业同时根据内部需要设置必要的税务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约束机制,做好岗位的制衡和监督。

(二)提升业务人员素质,时时关注企业的相关财税政策

企业税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因素。提升涉税人员的整体实力和素质是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企业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提升。在提升途径上,企业可以从招聘、培训、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提升,在招聘上要有所关注地选择一些合适的税务人员进入企业,对其学历和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进行必要的筛选;在培训上要能够加强对涉税人员的教育,结合案例教学和集体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涉税人员的教育和再提升;在考核上要能够完善考核指标,对涉税人员进行较为公正、系统的评价,并将这种评价和其职称、职位升迁联系在一起,这样不断提升涉税人员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的内容上,一方面企业要能够让涉税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和产品类型,并了解投资项目的意义等,这让涉税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行为,并能够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更有利于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筹划。另外一方面,企业要能够时刻关注企业的财政税务政策变化,对国家的经济调控方向、税收政策变动等有所关注,对于本企业的税务信息跟进学习,建立必要的税务档案,及时进行税务筹划等。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外部良好的沟通渠道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范文6

关键词;企业税务 风险 防范策略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分类

(一)税收政策遵从面临的风险

1.税收政策改变导致的风险。税收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法律、法规是税收政策法律形式的集中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税收法律制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企业税收人员有可能没有及时掌握新的税收法规而导致税务法规滥用、错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明晰和各级机关在执法时未按相关法律、法规或法定程序受理税务纳税事项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化,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常常重叠,且税务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其他因素影响,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造成有的企业该缴的税未缴,不该缴的税反而缴了,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3.纳税不能完全理解税务法规,造成本意以外的税收犯规,从而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彻,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意愿,但在纳税行为上却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操作,或者在表面上、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纳税金额核算面临的风险

1.税收法规界限不明确,导致纳税人对业务的划分出现困难。现阶段,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税收基本法,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众多,企业要应对国税和地税两套征纳系统。又因为国税和地税在同一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或者模糊不清,导致纳税人员无法正确划分业务种类或采用正确的税收方法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基的计算错误和税率的选择失误导致的税务风险。税收法规的不明晰,会计人员对税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或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税额,从而导致计算的税基不正确,或税率的选择错误,进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另外,办税人员或审检部门主观差错,也有可能造成企业在税额计算上的问题。

(三)税务筹划面临的风险

税务筹划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风险。企业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而盲目进行税务筹划,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导致失败而付出的代价。

1.经济环境变化风险。企业的纳税事宜与税收政策以及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会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制定减免税或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生产和投资,这时,企业的税赋相对较轻或稳定;反之,政府为抑制某产业的发展就会利用税收杠杆调整税收政策,这时,企业的税赋可能加重或不稳定。

2.税收政策改变导致的风险。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不够稳定,如果企业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就会使自己的纳税行为由合法转变为不合法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3.税务行政执法力度导致的风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国家对税收检查和处罚的力度不断加强。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地方各级税务机关,都不断出台新的规范税务检查工作的文件和政策。这就意味着纳税人在规范纳税操作方面的工作必须相应加强,否则纳税人会因对税务机关执法力度、程序与步骤不熟悉而导致税务风险的增大。

4.筹划人员的纳税意识风险。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很强,税务筹划的目的明确,那么只要筹划人员依法严格按照规程精心筹划,风险一般不高。但是,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或者对税务筹划有误解,认为筹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所谓的“筹划”尽可能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授意或唆使筹划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达到偷税的目的,从事这类筹划事项的风险就很高。还有些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节税目的,甚至不听财务人员的建议而自作主张,从而导致税收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提高纳税意识。

5.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其对风险的判断和筹划事项的最终完成结果。有的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减少成本,要求筹划人员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伪造、变造、隐匿记账凭证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上的风险。

6.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既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如果筹划方案是依据虚假的涉税资料做出的,就很可能产生失误,风险极大。

二、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在对外签定各种经济合同时,要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纳税主体资格和纳税资信情况,防止对方当事人转嫁税务风险;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产生涉税歧义和误解,尽量分散税务风险。企业不仅要有风险意识,还应利用现代现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务筹划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大量收集与纳税人相关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市场竞争情况,税务行政执法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当税收筹划可能发生潜在风险时,该系统还应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使筹划者或经营者能够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遏制风险的发生。

(二)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加强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使之破除以往把税务事宜只看作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新思维,积极理解支持财务部的工作。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财务、业务等涉税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

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加人WTO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都面临经营战略调整问题。在经营战略调整中,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防范税务风险,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营效益,但对优惠政策的利用必须恰当,符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如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为鼓励开发西部,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当年主营业务收人超过企业总收人70%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企业可减按巧%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不仅要注意投资的地区和投资项目,还要确保主营业务收人达到一定比例。

(四)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影响企业税负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1)税基。企业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与限额内,通过选择恰当的费用分摊方式来减少税基,实现各项成本费用和摊销额的最大化,以减少应税所得额,从而减轻税负。例如,国家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可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法,这主要指能促进科技进步、环保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长年处于振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可申请税务审批。(2)税率。不同税种的税率不同,同一税种内部也有税率差别。一般可通过改变税基,使适用税率降低。例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基本税率为33%,还实行了两档过渡性的税率27%和18%,这也是规避税务风险过程中常考虑的对象。(3)税额。这种方法最直接,即纳税人根据税收优惠中免征或减征条款,通过恰当的调整使企业的行为在形式上符合减免税条件,从而合法地减轻或解除税负。

(五)关注税收法规政策的变化,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

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面对这种风险,企业一定要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掌握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六)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税务筹划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使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无论是由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税务筹划,还是由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可能完全是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又非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所以,税务筹划与其他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正确的、成功的。

(七)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就业机会,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 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 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 加强联系和沟通, 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 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 才能避免无效筹划, 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止“对 协调与沟通”的曲解, 即认为“ 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 使之“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以达到少缴税, 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 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 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 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 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参考文献:

[1]赵艳.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