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1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真正做到师生家长携手,共筑诚信长城。
二、制定目标,有的放矢
根据我们班情况和初中学生特点,我们拟定了以下一些开展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目标:
1、教育学生以诚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人对事要做到表里如一,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对作业和考试要做到如实反映情况,不抄袭、不作弊。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要尽量办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能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教育,开展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立足课堂,随时渗透
要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
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烽火戏诸候”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的,周幽王为了博取爱妃一笑欺骗诸侯,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自取其辱,身死国亡的可悲下场。教师要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四、开展活动,形成观念
诚信的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因此,我注重精心安排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诚信教育活动。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开展诚实守信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诚实守信的主题班会:由同学们收集历代守信重诺的故事,如立木为信、 晏殊信誉的树立的故事 ;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观看同学们自编自演的一些文艺节目,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诚实守信教育。针对当前社会存在并关注的诚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如三鹿奶粉引发的中国牛奶危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危机。通过召开诚信主题班会,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了诚实守信的观念。
2、收集诚信学材:广泛发动学生自己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典型案例等,尤其是寻找身边的诚信故事。让学生在搜集诚信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
3、主持诚信辩论会: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因此,我经常针对学生中一些有关诚信的认识不清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真善美,明白是非标准。
五、指导实践,树立榜样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对策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8所中学分别分层随机抽取80人,共计40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收集了有关国内外诚信教育与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共15余篇。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6 %,其中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文字、图表采用word2000系统制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具体分析
2.1.1 关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2.1.1.1 中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中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自身群体诚信意识强的学生有55人,只占14.2%;认为“一般”的占68.7%;认为差的有66人,占17.1%。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2.1.1.2 中学生对自身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调查显示,尽管中学生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认为中学生诚信意识状况“一般”和“差”的学生有85.8%,而有76.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可见,中学生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
2.1.2 关于初中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显示:“经常”“偶尔”请假的人中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排除一部分女学生因进入青春期例假的原因,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害羞或是不愿意活动出汗、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等原因,而提供虚假信息作为迟到、见习的理由。
2.1.3 关于体育考核与运动竞赛
在体育测试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由于组织不严密,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常常出现找人代考替考的现象。
2.1.4 关于体育教师的诚信表率
体育教师的言行具有示范性和后延性的特点,出自教育者的不讲诚信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对学生造成极不良的影响。
2.2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2.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文化市场上的污染无时不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错误思想极大的腐蚀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很强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各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2.2.2 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及教养态度、教养态度和方法存在缺陷将会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
2.2.3 学校教育的偏差与失误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的教学就有成效,“升学率”成了评价教育教学的唯一标准。这不仅背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教师和学生的投机心理,使教育过程出现大量非诚信现象。
2.2.4 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往往有些体育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注意自身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诚信意识,师德失范,影响了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除以上因素以外,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的欠缺,也会影响他们诚信品质的养成。
2.3 初中体育教学进行诚信教育的优势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而 体育是各学科中唯一一门从幼儿园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是学校中开设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优缺点往往在剧烈的运动中比安静状态更容易表露出来。
3.结论
3.1 中学生普遍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而对自身个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3.2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诚实的态度,上课迟到请假的现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3 在初中体育考核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出现一些诚信迷失的现象。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4 有些体育教师自身诚信意识不强,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不值得自己信赖。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4.建议
4.1. 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诚信教育
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诚信教育,要大力加强诚信方面的宣传,在全校形成诚信光荣可敬,弄虚作假可耻的良好氛围。
4.2 与课外活动紧密相连,加强诚信教育
在课余体育竞赛中,要求学生遵守竞赛规则和体育道德,要公平竞争,公正竞赛,求真务实,要尊重对手,要正确对待他人犯规,布置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诚信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4.3 建立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做到监督护诚
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定学生的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三是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四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教育。
总之,一个学校是否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是教育队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育体、育心、我们责无旁贷。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贯彻德育要求,把强身健体与德育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刘磊.论诚信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
[2]王启明,涂绍生,张自治.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重视;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14-1
一、绪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是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当今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是一个挑战,对人们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是一个挑战。针对不断出现的一些诚信问题,我们加强初中生的诚信教育也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中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加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的诚信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这也是诚信教育建设中颇具意义的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广大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城市而言还比较低,所以,加强农村教育,尤其加强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已成为初中学生行为准则之一,这对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而加强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更需要农村初中班主任肩负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农村初中班主任努力对诚信教育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从哲学上看,诚信属于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诚信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对其他社会关系培养诚信起着引导、规范和决定性的作用。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价值所在,加强诚信文化及管理体系建设是提升整体国民诚信度的重要性措施,也是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国家信誉的重要举措。
2.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的诚信也是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本,对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离不开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增强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3.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诚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诚信是人类共同呼唤和缔造的美德,诚实守信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诚信主要表现在信用、信誉上,我国自古就有许多关于诚信的名人名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名句,反映了自古诚信的重要性就不从改变过。诚信教育可以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能使广大中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
总而言之,诚信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已经成为大家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成为国家强盛、文明的重要标志。
三、农村初中班主任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诚信教育是对中学生人生的一种道德投资,是社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社会文化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方法与手段,需要初中班主任对确实可行的诚信教育方法进行更深刻的探究,摸索出适合于初中学生的教育途径。
首先,加强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诚信教育本身离不开教育,诚信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在另一种程度上来讲,诚信还是一个能力范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讲诚信,希望自己“言必行,行必果”,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能做到“言行一致”。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具备“行必果”的能力,所以,加强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显得很重要,这样,我们也能缓解出现在学习乃至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当今出现在中学生中的诚信考试问题也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其次,拓展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因材施教的方针对广大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因为,如果我们一味地进行统一的教育方法,可能使学生感觉到神经疲劳,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情绪,从来不利于更好地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因此,我们可以拓宽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正反教育的模式,提高中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
再次,建立诚信教育制度。加强诚信教育离不开制度上的规制,也离不开对诚信的宣扬制度。对于中学生而言,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肯定,是一件能令他们开心自豪的事,所以,建立诚信制度对中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肯定、认可,对于中学生塑造自身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对中学生的行为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制,有助于中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最后,广大农村初中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步阶段,其品德与行为都处于一个质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所以,家长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农村初中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家长共同为诚信教育努力,给中学生塑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使广大中学生更好地接收诚信教育,真正做到诚实信用。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以及国家前进的源泉,是促使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语文课程作为承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另外,为了满足时代在不断前进过程中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还应该对教学形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1.增强教学人员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知识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在我国教育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无法满足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创新的激情和兴趣受到抑制,从而使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阻碍。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相关教育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教学理念的改变势在必行。
1.1树立创新意识
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时候,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对自身的创新观念进行正确的树立,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人员,在教学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要善待所有的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中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1.2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对创新人才更好的培养,相关的教育人员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机械性的学习,思维得到不丝毫的运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丝毫的吸引力,还容易造成学生厌学的情况。因此,想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出师表》一文的讲解时, 由于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吃力,尤其是课文的翻译和理解,更是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在进行这一文的讲解时,在翻译以及课文解释的环节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让学生自身对课文进行翻译,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用这样的方法完成整篇课文的讲解。在课堂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课堂气氛高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极高。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丝毫和思维的发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学生创造力以及主动性的发挥。
2.创建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2.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人员不能只单单依靠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一定的束缚。因此,教师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对其进行积极思考,引导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怀疑课本,怀疑教师的怀疑精神。笔者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都会在每节课中留出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并引导他们进行准确的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创新思维的提高。
2.2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在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想象力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可以供学生发散思维的知识,相关的教育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促使他们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另外,还要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对相关知识进行质疑和提问。在传统的教育中,相关的教育大多是建立在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但是,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会有两三个甚至更多个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现状的精神,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意识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我们教育事业中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开展素质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中学语文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主要对教育人员教学思维的创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训练,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温运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1(12):182-183.
[2]张.中学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文体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10(15):139-170.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5
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
师生关系好,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与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学校应该以学生为本,积极为学生学校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产生效能的必要条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 和 老师沟通,说出
他们的心里话。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精心设计,诱导提问,适时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使学生望而怯步,太易学生往往不假思索。使他们养成融会贯通,由表及里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的能力。例如讲每天细胞的更新,提问我们的身体会不会越来越小?答案令人啼笑皆
非,这时应耐心,不能挖苦、讽刺,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利用模棱两可的问题,引起学生思想上的矛盾,从而处于一种迫切解决矛盾的心理状态,比如T细胞由胸腺分化而来,不要胸腺行吗?学生的回答很纠结,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因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
3.进行直观教学。人们常说触景生情,没有景哪有情呢?平铺直叙学生便觉得枯燥无味。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模型,标本或彩色挂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注意不要杂乱无章,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不然学生议论哗然冲淡主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学生一起采集标本,制作标本,认识理解其构造和功能。
讲解生物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联系自然实际
我们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先带学生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大有益处,学生学起来也不觉得空洞。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为学生举例时,就会想到,泡菜,发面做馒头,做醪糟等。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与生物相关的事了。例如有位学生学习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后,自己开始在家做泡菜和制作酸奶,连家长都不敢相信。
在学习生物过程中自己该干什么
1.学会“看”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学会学习是高中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其中自学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预习呢?首先,通过看书我们要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我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点理解不了?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堂,那么你的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好。
2.学会“听”
听课听什么?要听老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内容;听老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的;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笔记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些同学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或习题做一些笔记,对于习题也只需记一些主要的分析过程,课后再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万万不可顾此失彼,因为忙着做笔记而忽略了听课。
3.学会“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言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其实,学习生物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和答题方法,学会思维。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
4.学会“练”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改革学生成长导师制
在20世纪末,在借鉴大学导师制的基础上,我国在中学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目前,这种尝试已经在全国的许多省市和一些重点中学展开。2005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印发《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并要求结合各地、各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06年1月,山东省实验中学举行了导师制启动仪式,在全校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2006年4月,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实验研究”在山东日照实验高级中学开题。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给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必要性
1.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毕业论文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思想观念新颖,意识超前,性格鲜明,不墨守陈规,思想开放,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喜欢标新立异,有活力,好冲动,好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和主流的一面;但同时,由于中学生思想不成熟,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分辨是非美丑能力较弱。这些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通过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化他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当时当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言行,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健康的人。
2.在学习方面
当学生从初中进人中学后,明显感觉到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在加大,不适应性明显加强。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这是摆在中学学生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导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小学那种完全依赖老师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雄心壮志,为振兴中华而学习;鼓励中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3.在心理健康方面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在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导致脑调节功能失调;还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考试成绩不及格及高考落榜等出现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孤独、空虚等心理障碍;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和矛盾,帮助和教育中学生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可行性
学生成长导师制与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与应试教育中重视知识方面也是辩证统一的,对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有利于中学老师进一步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有利于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使教学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规律;有利于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师生互动,把握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律和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形成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认识,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知识教学。其运行机制的出发点就在于“因材施教”,医学论文 通过小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辅导、学习指导、能力培养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导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个别指导作用,弥补课堂大班教学的不足。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巩固教学成果。
3.有利于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生成长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生导师的影响下,受到良好的知识熏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必将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受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感染,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对于学习的共鸣,实现学校教风的日益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校风的良性发展。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
在中学学校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必须以“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为原则,开始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该制度是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它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地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导心”、“导学”的作用。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四、导师的职责和要求
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方面。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职称论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职业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为将来的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在中学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这是一个创举,很多学校已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比如:浙江省的龙湾区永强中学。但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现实中,教师如何操作;对学生如何正确引导等等问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忠心希望正在实践这一制度的中学领导、老师发扬团队精神,不屈不挠,把学生成长导师制办成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亮点,同时,也呼吁更多中学能参与进来,为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郝进锋.论高等学校学生导师制[J],石油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