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创新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1

[关键词]低技术 制造业 技术创新 技术依存度

制造业主要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及再加工的行业。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于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环节,可以被称为低技术制造业。庞大的低技术产业群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低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是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主要技术来源仍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与转移,其技术创新效率低下。因此,如何针对低技术制造业的特点,研究其技术创新模式的阶段特征和演变过程,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指导当前低技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技术制造业的界定

低技术制造业是技术比较成熟的产业。关于高、中、低技术产业的衡量标准,至今没有统一。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OECD)是按研究开发(R&D)的含量对产业进行分类的:R&D含量小于1%,为低技术产业;R&D量在1%-3%之间为中技术产业;R&D含量大于3%为高技术产业。如果套用经合组织的定义,中国国民经济的低技术产业特征非常明显。按照《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中就有23个行业处于低技术制造业范围内。

一般认为,低技术制造业是指研发强度、知识员工比率都低于产业平均数的制造行业和部门,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塑料与橡胶业、交通设施业、家具业、饮料业、金属制品工业等技术与市场条件成熟的产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不同,低技术制造业的市场相对稳定,产出主要是必需品,因此产品缺乏需求弹性,该类产业主要使用已有的技术进行生产,技术不是企业获取收益的主要渠道,技术绩效与商业绩效也无直接关系,生产商很少关注技术功能而更重视产品与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依赖于产品差异、成本优势和对补充性资产的控制。

二、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分析

对外技术依存度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对外依赖程度的指标。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从科学技术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表示技术依存度,即: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技术出口经费)。由于目前我国没有技术出口经费的统计数据,且在我国的技术出口量很少,所以在规划的测度公式中将技术出口经费忽略为零,即: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采用上述方法,选取1996年、2001年、2004年以及2007年四个年份的数据对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996年平均高达48.22%。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快速下降,到2001年降至23.50%。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逐渐放开国内市场,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从2001年的23.50%迅速升至2004年的30.12%。2005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整体上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处于下降的序列之中。

三、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分析

尽管对外技术依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行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水平,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现有统计口径涵盖对象欠全面、技术依存度自身受经济开放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等原因,其数值的高低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弱的根据,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结合R&D强度指标对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清楚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

1、低技术生产阶段(1978―1992年)

这一阶段表现为对外技术依存度与研发强度双低,此阶段我国低技术制造业自身研发能力低,同时因经济开放度很低,也无法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这一时期,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由于整体实力不强、科技资源不足,一般通过大批引进成套实用设备以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企业只能从事技术水平较低和产业价值链中具有较低价值环节的制造活动,技术创新的内容只是进行适应性改造、开发一些零部件及简单设备。由于市场割据下区域性市场保护造成的重复引进,短期内特定产业和制造环节的生产与销售规模迅速扩大,同一产品的产量迅速大幅度增长,但单个企业的规模小、利润较低,价格竞争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2、技术依赖阶段(1993-2000年)

这一阶段表现为自身研发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低,对国外技术高度依赖。这一时期,因经济开放度较高,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有了广泛的技术来源,故都倾向于直接从国外获得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转变为买方市场,中国低技术制造企业开始尝试在引进部分关键设备与零部件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外形设计,这使得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在不断提高加工制造能力的同时,其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随着产业配套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逐步进入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过程,开始形成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双重优势,产生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

3、模仿创新阶段(2001-2004年)

这一阶段表现为在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的同时自身研发投入也在逐步提高,创新活动多以模仿创新为主。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开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低技术制造业也加快了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原来所引进的技术优势不复存在,我国低技术制造业不得不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4UK,收,并开始模仿创新。虽然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主要技术来源仍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与转移,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进行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活动,并在一些领域内实现了技术突破,形成了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了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4、自主创新阶段(2005至今)

这一阶段表现为高研发投入、低对外技术依赖度,此阶段的产业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企业技术的不断积累以及产业集群的不断形成,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形成了开放式创新的局面,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2005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力争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整体上看,企业为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始注重自主创新,减少了对国外的技术引进,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处在下降的通道之中。

四、结论

第一,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是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阶段特征和技术追赶的重要战略路径。即便对于发达国家和国际领先企业而言,获取外部技术也是正常现象。因而较低水平的技术依存度不应成为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划尤其是近期战略规划追求的唯一目标。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模式 研究

1 对技术创新及模式的研究

创新方式的主导模式及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大致经过5个阶段,即创办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阶段,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创新模式。

创办期和求生存期是企业创立和初始发展的阶段。处于这两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多采用模仿创新。通过模仿和扩散,形成新的技术能力,从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高速成长期,企业的实力加强,有了主导产品,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开始盈利,扩张欲望增强。因此企业此时的技术创新可以有意识地向自主创新进行转变。

企业成熟期是企业生命中最理想的一个阶段,进入成熟期企业在市场上完全站稳,盈利水平达到了高峰,管理日趋成熟,此时的企业创新能力非常强,企业适于采取自主创新战略。由于资源短缺等原因民营企业在进行重大技术创新时,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资金分摊和风险共享,从而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企业进入衰退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想僵化症”等企业病,企业创新精神受到了排斥。但衰退并不是必然命运,只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制度、技术、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战略,企业也会不断获得新的成长。

民营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创新模式,各种创新战略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民营企业可以进行创新组合,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配合使用多种战略,以产生最好的创新效果。

2 国外一般的技术创新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一般由跨国公司充任创新主体,跨国企业一般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二次创新。标致兄弟创立的标致集团就是一个从个体企业发展成为国际性跨国公司并在技术创新方面获得成功的最好典范。

3 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创业的基础是创新,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立业之本,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有其阶段性。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大致可分为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二次创新。

(1)模仿创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当今许多企业参加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百度是一个善于模仿的企业,从模仿Google起家推出网页、图片和新闻搜索,以及模仿盈利模式推出baidu主题推广,再到模仿hao123推出网站网址(干脆把hao123收购),现在继续模仿和新浪爱问iAsk推出百度知道等等无不可以看到模仿的影子。

(2)自主创新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有效方式。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一些企业勇于拼弃原有的技术优势,积极投身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希望企业能够研发出行业领先,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3)二次创新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战略。民营企业采取二次创业战略,是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志和转折点。面对国内外的挑战和威胁,我国民营企业必须要进行二次创业。例如重庆摩托车产业,经过自身的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后,企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产品的衰退期的到来,现有的技术水平显然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重庆摩托车兵团冷静的分析了市场竞争态势,紧紧围绕中国的市场需求,实施不同的策略,开发新机型。使得重庆摩托车产业又一次走出低谷,迎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3.2 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民营企业的家族制度性质根深蒂固,这对其技术创新行为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2)从总体上看,生产企业多,制造能力强,主要产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主导技术仍以引进和模仿为主,发展后劲严重不足。(3)加入WTO后,竞争加剧,创新成为必然选择。(4)许多民营企业由于经济规模偏小,企业创新能力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企业创新发展步伐缓慢。(5)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且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投入的资金中用于“购置设备”比重较高,而用于“购买技术”和“新产品有关的培训费用”等方面的比重较低。(6)创新要素的错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重资金轻人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形成了创新要素的错位。资金固然是技术创新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创新人才的作用更显突出,然而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相当匮乏。(7)技术创新的环境和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多数企业希望政府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政府资金支持”、“提供技术、市场和政策信息支持”,同时多数企业希望构造“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法律环境。(8)创新观念的错位,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开展了技术创新,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简单地把上项目和开发一、两种产品与技术创新等同起来,造成创新观念的错位,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3.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夯实人才基础,促进创新工作持续发展。家族企业必须转变思想,重视技术创新,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把企业的权利下放给真正的“能人”管理,让家族企业不再以“家族势力”为核心,而是以“能人集团”为核心,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通过务实、灵活和行之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引进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政府应开展智力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立特聘专家制度,采取柔性引智方法解决急需人才问题。要充分利用本地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优势力量,加快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形成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交流、评价、激励和留人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2)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人为主体、外资和社会投入为重要组成要素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减税、财政补助、优惠用地等相应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引导、扶持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有效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构建基础平台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服务。针对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内部的开发机构,也没有技术创新所必须的检测、试验的基础支撑条件,从区域经济发展和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建立关键产业的检测、认证、试验分析平台(中心、基地),建立面向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培训平台(中心),建立区域科技情报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服务。

(4)向高科技要市场,立足于技术自主开发与创新。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不但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改变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

(5)正确理解技术创新,改变创新观念的错位。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创新同科技发明不同,发明创造是科学技术的源泉,但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首先要成为商品并市场化。技术创新首先要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就是要不断求新、求变,求特、求精。创新技术是提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保障。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技术创新,推动了产品技术革命,加速了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这正是企业必须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因所在。

4 技术创新模式现实路径及选择方法

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是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旦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产品就失去市场,企业进入衰退期。但部分企业在创新目标上贪新求全,急功近利,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创新目标的错位。实践证明,技术并非越新越好,脱离市场需求,漠视竞争环境,技术创新也会导致失败。

为了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采取技术引进的模仿创新模式。然而,这种技术创新要求其他的生产要素必须协调,厂房要改造,设备要更新,尤其是劳动力素质要提高,否则就会造成创新模式的错位。企业技术创新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技术创新必须面向市场。许多企业把“面向市场”简单地理解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把目光盯在市场热销的产品上,产品开发消极地跟着市场走,这就造成创新市场的错位。

第二,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首先,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格局,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明确投资重点和方向。其次,企业是技术创新研发主体。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动,确定研发计划、重点和项目,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再次,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作为利益分配主体,有权对收入进行自主分配。企业在选择和启动技术创新项目的同时,不能只就项目抓项目,要研究创新技术的转化工作,第四,企业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 结语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是有积极意义的。我国的民营企业通过研究自身的条件背景,选择出最适合企业应用的技术创新模式。紧跟市场、开发市场和寻求市场,寻找出一条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郭克莎,韩建军.中国最有影响的企业案例-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3,78-90.

[2]刘苏燕.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分析与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1).

[3]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68-170.

[4]魏杰.中国企业战略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0-40.

[5]张晓东.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4.

[6]吴永忠.技术创新的信息过程论[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23-45.

[7]杨晓峰,杨晓荣.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技术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0-80.

[8]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8,64-70.

[9]胡继灵.高薪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7-48.

[10]卡海耶尔(美).管理百科全书[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47-151.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3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格局;纺织工业;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lated Changes under New Business Pattern

Abstract: Currently, both the business pattern and the patter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entered into a new era, and meanwhile, big data technology is restructuring business model and people’s behavior in an open, equal and public-participated way. Under such background, technology-driven and demanddriven have become an impetus that complements each other rather than favors one more than the other for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lated changes under new business pattern deserve more atten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extile enterprises to learn and adopt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ep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these new models and find the best and adaptable path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pattern; product development; textile industry

技术创新是提高纺织产业社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化解行业发展困难的工作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科技、国家科技和学院科技三足鼎立、协同发展,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呈现出全球化竞争与加速流动的趋势。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下,世界商业和制造业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涌现出新的发展潮流。

1 技术创新面临的新形势

1.1 知业社会到来

回看人类的产业发展历程,农业社会在地表层面上开发了自然的物理世界;工业社会进而从地下到太空对物理世界进行了深度开发;“知业革命”就是利用自然矿藏之外的信息与智力“矿藏”,进行第三次“人工世界”的大开发,进而回头更加深度地开发第一和第二的物理与心理世界,实现 3 个世界的和谐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社会的特征是地表资源的大开发,工业社会的特征是地下资源矿藏的大开发,而知业社会的特征是信息和智力的大开发,以重视和利用矿藏的方式,重视和利用数据。

1.2 商业3.0时代到来

大工业代表了商业1.0时代,PC主导的信息革命是商业2.0时代,移动互联网席卷下,人们将进入商业3.0时代,移动互联网将重构传统产业,必将带来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简言之,工业化是1.0时代,工业化+信息化是2.0时代,工业化+信息化+移动化是3.0时代。商业3.0时代将会呈现如下鲜明的趋势: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产业链上所有的要素都将重新组合;用户将真正释放,产品概念将再次定义;移动互联网重构一切,3 年公司可能超越30年公司;金融、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等将率先发生革命性变革。

1.3 工业4.0时代即将开启

工业1.0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2.0形成了生产线生产的阶段,开创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工业3.0的标志是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充实到工业过程之中,实现了生产的最优化。工业4.0将通过网络技术来决定生产制造过程,实现实时自动化管理。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WIFI、数据采集(RFID、一维和二维条码)、GPS/GIS、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汇,制造业正在进入智慧互联新时代。

1.4 “再工业化”推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组

目前,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占据显著优势。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主要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是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随着推动新工业革命先导技术的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期,高成本国家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新制造装备生产更具个性化、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未来在制造领域的实力对比将重新向发达国家倾斜。而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产出方面追赶发达国家的速度将较此前显著放慢。这会影响到全球产业的地域布局,进而导致全球产业格局出现大重组。1.5 大数据时代正在来临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根据IDC监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意味着人类在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之前产生的全部数据量。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找到背后的规律。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大数据为商业3.0时代带来新的特征:商业体系互联网化;新商业要素从“资本、劳动力”扩展到数据;新商业模式以数据分享与驱动手段,实现柔性化制造、个性化营销和社会化物流,从B2C到C2B、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客制化;产业格局从“大企业+小企业”发展到“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经济形态从“大规模、标准化、低成本”发展到“大范围、个性化、高价值”。

1.6 大互联(Web3.0)时代到来

Web1.0是门户时代,Web2.0是搜索/社交时代。Web3.0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开端,在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盛行。一开始仅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了“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

2 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同时也是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为很多工业部门提供重要材料支撑。但纺织工业发展面对的挑战也是不可回避且亟需破解的,这也亟需改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并进行创新模式的转变。

2.1 拥抱互联网思维

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催化,甚至不是技术催化,而本质是思维工具的迭代。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至今,已有研究者较为系统地提出九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以专业的视角全方位剖析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涉及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组织转型、文化变革等企业经营价值链条的各个方面。

用户思维是对市场、消费者的理解,法则有三:得粉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简约思维是对产品规划、设计的理解,法则有二:专注,少即是多;简约即是美。极致思维是对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的理解,法则有二:打造用户尖叫的产品;服务即是营销。迭代思维是对创新流程的理解,法则有二:小处着眼,微创新;精益创业,迅速迭代。流量思维是对经营模式的理解,法则有二: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社会化思维是对关系链、传播链的理解,法则有二: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大数据思维是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法则有二: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平台思维是对商业模式、组织形态的理解,法则有三: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跨界思维是对产业边界、产业链的理解,法则有二:携“用户”以令诸侯;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式创新。

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向互联网思维转变得越早,受益也将越多,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在新一波浪潮中失去竞争优势。

2.2 做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

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是不同类型的创造性活动,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体现着不同的价值,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支持政策。科学以探索发现为核心,主要是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科学发现,特别是纯科学的原始性创新突破,也就是纯基础研究。技术以发明革新为核心,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应用研究。工程着重解决“做出了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开发试验。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将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区别和联系,比作为水、鱼和鱼市场之间的关系。

科学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是论文、著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公有的知识”,评价以学术水平为主要价值导向,注重国际同行评价;技术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专利、图纸、配方、诀窍等,在一定时间内是“私有的知识”,评价更多地参考专利数量和质量;工程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一般来说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主体”的,评价更多地参考工程实体的质量和水平,技术和工程都注重应用部门、用户和市场评价。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增进认知、分类管理、统筹推进,确定科学、技术与工程在创新活动中的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促进技术、工程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发挥技术创新在支撑当前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企业应做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解决 3 个突出问题:一是在理念上理清科学、技术、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二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但也只能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己所能及的创新活动;三是在科技项目方面,应解决创新链各环节相互脱节、各自为战、无序发展的问题。

2.3 寻求需求导向与技术驱动的平衡

企业在开发产品的时以需求为导向,还是以技术为驱动,多年来业内对此话题争论不已。需求导向策略就是跟着市场走,从产品体系、结构、布局、品种、数量、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满足不同层次、维度的需求,例如吸湿排汗的服装可以满足运动员等特定人群的需求。技术驱动策略就是跟着技术走,能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市场,甚至推动产业革新及消费趋势变革。例如,海尔推出的洗土豆的洗衣机就是这样的案例。

可见,二者同样重要,只不过在消费品制造业,多数企业的口号均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因此,需求导向成为形式上的主流。然而,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说可以创造需求,其实际效果应该甚至超出需求导向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从优秀到伟大的过程就是需求导向加技术驱动协调发展、灵活变化的过程,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彼即此的事情。

同时也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有培育出有效市场需求之后,才能成为真正实用的技术。最适宜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但一定是市场最需要的技术。技术可以创造需求,但并不能盲目发展技术,特别是可能被市场束之高阁的技术,而是注重技术创新定位的重要性,即与市场需求的契合与平衡。

2.4 引入“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纺织技术创新,应因地制宜地采用“源创新”、“流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为当前和未来提供多方面的技术保障。

“源创新”挖掘新型市场,运用技术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引导新的消费方式、创造新的市场。例如,现有技术可以将老年人的脉搏、呼吸频次等生理指标的测量技术附着在服装上,并通过手机通讯,将老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理信号实时显示给家属,可在超限时自动报警。源创新就是技术驱动型的创新,是利用需求为消费者创造新技术。

“流创新”需持续保持。流创新在原有生产体系中挖潜改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稳定质量、创造产品的差异化来迎合细分市场的需求的措施。此类技术创新会连续性地增加价值,但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飞跃和升级,其带来的优势都不能持久,要维持竞争优势,需要持续进行“流创新”。

“集成创新”促产业速升级。集成创新运用已有技术特别是外专业的技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分析,针对某一特定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功能创新、性能组合互补,创造出新的商品和市场需求。从超出纺织行业的范围找出成熟技术,并与纺织原有技术相结合,将是在短期内实现创新的有效方法,也是快速推动纺织经济升级的有效手段。

“原始创新”要大力支持。原始创新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其往往是在基础理论和高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发现或发明,具有科学创新层面上的意义。中国纺织产业在原创性研究方面与国际差距尚大,建设纺织强国需要大量的原始创新来支撑,而原创性研究的开展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5 完善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信息技术为企业竞争战略提供了必要条件:移动互联网带来人的高度协同;物联网也会带来物的高度协同;银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兴未艾。互联网将人联网、物联网、金联网三网合一,进入信息化普惠工业企业、制造业的时代。

在新产业格局下,企业应完善内部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信息资源收集、跟踪研究;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科研项目申报与执行;企业技术资质申请与管理等。在完备的体系保障下,进而打造企业强大的设计力、技术力和管理力。

3 下一步的技术创新方向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核心之一。目前,全行业已形成共识:科技强国是纺织强国建设的首要战略目标,科技贡献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与质量取决于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与程度,以智能技术提升劳动生产力、突破纤维资源瓶颈、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强化基础研究、技术向生产环节之外的消费环节延伸,是科技创新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均衡性、包容性问题。

3.1 提升劳动生产率是首要问题

劳动生产率提升是纺织工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转型的首要目标,智能技术的应用是重要标志。新型纺纱、织造、印染、针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以高效、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作为标志。在线监控、数字化设计、RFID射频识别等信息化技术在化纤、棉纺、印染、服装和家纺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推动纺织工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

3.2 突破纤维资源瓶颈是根本任务

保障纤维原料供给是产业安全有序发展的根本。纤维材料产业已确立重点推进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技术及其产业化,即一方面解决量大面广的纤维资源,另一方面是高技术纤维的开发与产业化。如提升化学纤维差别化率的在线添加技术、连续聚合技术、纳米改性技术、原液着色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PTT、PLA、PHA等生物质合成纤维等关键技术突破,仿棉纤维的研发等。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亚胺、连续玄武岩等纤维基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些代表纺织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进程有待加快。

3.3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存续保障

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是纺织工业赢得社会和政策认同、获取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重要保障。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在全行业获得广泛推广应用具有战略意义,包括无PVA环保浆料、膜技术处理废旧聚酯瓶片清洗废水回用技术、粘胶行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和回收技术、印染行业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废水分质分流及处理回用技术、太阳能板集热系统、空压机热能回收技术等。

3.4 基础研究软硬兼顾是必要手段

支撑产业发展的纺织基础研究需要软硬兼顾。以产业需求、消费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及时融入新技术的元素,才能有效支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矛盾的化解。特别是软技术,如标准的完善、技术导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流行趋势研究、供应链管理技术、物流技术等。

3.5 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是更高目标

纺织行业亟需引发新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纺织技术。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主线,纺织服装产业与IT产业、时尚产业的交叉融合,注定要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营销方式方面做出表率。如人体工学技术(三维测量和试穿技术)、设计和裁剪技术、体现健康和功能性理念的智能可穿戴技术等。

参考文献

[1] 白春礼.当今世界科技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J].中国科技产业,2013(7):12.

[2] 王飞跃.“数据矿藏”对于“知业革命”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9.

[3] 万建民.商业3.0时代[J].中国企业家,2014(13):3.

[4] 张茉楠.全球制造业变局 中国如何突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8-11.

[5]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白春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什么支撑?[N].光明日报,2014-

05-15.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生命周期

一、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中小企业特点

中小企业,通常是指规模(雇员人数、资本额、营业额等)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与自然人企业。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为数众多,所处行业众多,此外,同行业企业自身之间在生产规模、技术、管理结构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很难得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的一致性概括,在这里,我们只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对照把握,相对于大型企业,有如下特征:1.分布面广、数量众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2.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3.人力资源素质级管理者水平较大企业要差;4.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5.经营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化,较大企业而言更适应市场需求。

(2)企业生命周期划分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形成的标志主要是美国学者伊查克.麦迪思博士发表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本文主要参考麦迪思博士的划分方式,取其中的产生、成长、成熟三阶段来来研究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及问题(由于衰退期是每个企业都想尽量回避的阶段,因此此阶段在此不予讨论)。

二、技术创新模式概述

技术创新模式通常是指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关技术的产生、选择、组织、应用与扩散方式的综合。它涉及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组合、配置方式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就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的模式也不同。从技术开发的角度而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顾名思义它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积累和突破,没有获得外部的的直接支持。自主创新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果一般都属于企业自身,这能为企业在竞争中带来先发优势。但其缺点也能突显,企业在开展自主创新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研发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技术。

模仿创新主要是通过对领先创新者的方法进行引进学习,但模仿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它仅是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合作创新是一种多个创新主体共同进行创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新兴技术和高科技技术领域尤为显著。

三、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综上可知,中小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因此,中小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以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同时,一定要考虑所选模式是否有利于解决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遇到的正常问题,使中小企业能平稳的快速的从一个阶段过渡下下一个阶段。

中小企业初期模仿创新模式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由于这一阶段物资的匮乏,本身底子就弱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在自主或合作创新上投入过多的资源,而且生存这个更大的目标在此阶段一直威胁着企业,所以除了模仿企业别无选择。模仿能使中小企业大量的节约投入、降低风险;同时,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创新成果也可以迅速地为中小企业带来收益,从而缓解中小企业在初生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

当企业平稳的不如成长期,由于已经在前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资金问题也大大得到缓解,尤其资金的缓解会带动企业的机械设备等设施的提高以及优秀工作人员的积累。这时候的企业应当以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等非实体式技术合作创新为主。这类合作创新模式目标比较明确,可控制性也比较强,能够有效的遏制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盲目性。

当中小企业进入到最为理想化的成熟期后,市场地位日趋稳固,销售收入的增长逐渐放缓,利润长期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周期变长,企业的资源要素将长期保持稳定的缓慢增长。而管理、组织创新以及创新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突出。这些都成为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容。首先,自主创新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嵌入产业集群和国际供应链,有力地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使之能够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自主创新还可以督促中小企业查找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增强进取心,长久地保持创新精神,保持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避免中小企业因创新精神的逐渐消退而进入衰退期。

参考文献: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5

Abstract: The mode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making, through summing up three model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which ar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mitative innov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high-tech companies in Shaanxi provi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odels of Shaanxi Province high-tech compani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ls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因素

Key words: high-tech companies;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ls;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56-02

0 引言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是创新战略制定的核心内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模式主要是技术的产生、选择、组织、应用与扩散方式的综合。陕西省高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能力也得到逐步提升。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划分方式。如按照技术创新的方法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该划分方式目前较为常用[1]。

1 陕西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与模式现状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研发实力较强,科技投入较大。2010年陕西省有1021家高新技术企业,居全国第十。从陕西省高新企业分行业构成比重来看,电子信息技术类企业295家,占比28.89%,数量最多;其他依次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占比25.86%,新材料技术,占比13.4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占比10.38%,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占比6.86%,高技术服务业,占6.27%,资源与环境技术,占比4.21%,航空航天技术企业42家,占比4.11%,数量最少。

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主导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60%。此外,2010年有258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过亿,375家超过5000万。学历在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超过了30%,其中研发人员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超过10%。企业R&D投入强度都在3%以上。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情况,对陕西省55家高新企业进行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1.1 技术创新方式 由表1可知,选择首创的企业有27家,重大改进的企业有14家,较大改进的有10家,消化吸收的有4家。由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人才等问题,导致陕西省高新企业全部采用首创并不现实,而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生产设备落后、无新产品研发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大改进或是模仿创新的方式。

1.2 技术创新开发模式 选择采用自主开发的受访企业占56.4%,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企业占72.7%,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的企业占9.1%,从国外引进创新的企业占14.5%。(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与高校合作及自主创新是多数企业主要采用的模式,同时大部分企业也会同时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创新方式,即针对企业核心产品及技术采用自主创新的方式,非核心产品及技术则采用合作创新或是模仿创新。

1.3 企业对政府的期望 调查表明,89.1%的企业希望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74.5%的企业希望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72.7%的受访企业希望得到政府财政资金支持,67.3%的企业希望得到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36.4%的企业希望得到担保、贷款等专项贷款支持,36.4%的企业希望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27.3%的企业希望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1.8%的企业希望建立利于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5.5%的企业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培养或引进人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陕西省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可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1.3.1 自主创新模式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取得核心技术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垄断利润,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于高新企业而言,技术及管理上的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陕西省大中型高新企业而言,主营产品的研发均为企业自身独立完成,部分产品通过合作创新完成。

1.3.2 孵化——成长模式 陕西省丰富的科技资源为高新企业的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高质量与大规模的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西安力邦企业集团、西安华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华迅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孵化器的孵化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1.3.3 合作创新模式 调研发现,目前部分企业都是基于人力、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创新使企业发展壮大的。合作创新的方式各异,目前陕西省高新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主要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常这类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项目基础和研发实力,但资金、人员及设备投入不足,因而通过与这些单位的合作,争取资金及技术的支持,获取新思路、分散创新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陕西省高新企业主要以自主创新模式为主,这并非意味大部分高新企业均已达到自主创新的水平,但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 陕西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内部影响因素

2.1.1 创新意识的导向作用 企业的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创新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创新的趋势、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目前,由于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高新企业文化趋向保守、创新意识仍不足。

2.1.2 人力及资金资源的投入水平 人力资源及资金资源是资源投入的两个主要方面。企业不同创新模式的选择源于企业的不同资源禀赋。企业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是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2009年陕西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研发人员的比重为65.18%,低于北京、上海等科技领先地区的水平。同时,2009年陕西省科技经费总额位于全国第12位,远远低于江苏等省份,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陕西省高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1.3 企业的组织运行机制及产权性质 有效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利于企业信息的传递、知识共享、创新意识的培育及创新活动的推进,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的组织结构、运行的程序及管理制度。通过这几个层面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取得竞争优势。此外,企业的产权性质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中所起作用也不同。私有化程度越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越大,因而更易采用自主创新的模式。

2.1.4 企业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各异。当企业处于投入期至成长期,此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因而适合采取模仿创新的方式,引进技术,再消化吸收。相反,当企业成长起来以后,企业技术创新实力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加强会使企业倾向合作创新。

2.2 外部影响因素

2.2.1 政府政策 政策体现出政府对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及支持力度,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直接作用。它主要包括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方面。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陕西省对高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资金支持力度不大,企业融资困难;陕西科技知识产权水平不高、维权意识薄弱等都对高新企业的创新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有受访企业表示,由于政府对某些行业提供的优惠政策较少,致使企业宁愿将同样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工作转移至深圳等发达地区等。

2.2.2 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是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陕西省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此次调查发现,81.8%的企业使用过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法律和专利服务;63.6%的企业使用过信息服务、测试及加工中心提供的服务;45.5%的企业使用过技术和知识产权评估以及技术转让服务等;而对于猎头服务而言,大部分企业周围没有此类服务等。由此可以看出,多数企业都享受过某些中介服务,但是对于服务结果并非全都表示满意,主要是此类服务未能充分满足企业的诉求。

2.2.3 市场的不确定性及风险 市场进入壁垒、市场构成以及技术发展水平都会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其中市场构成的差异是市场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3]。技术、客户需求以及竞争者等市场因素的多变会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甚至使企业遭受损失。同时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及非保真性都阻碍了企业从外部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进而则会加剧新产品研发的风险。此外,如果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技术发展处于缓慢增长的态势时,企业更适合采用自主创新模式,反之则采用模仿创新或是合作创新的方式。

综上所述,内、外部因素共同制约并推动着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当高新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而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着重处理好体系内、外部要素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贺明等.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9-11.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6

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其知识与技术的产品密度大于原材料与劳动力的产品密度,一般提到高新技术企业都是指在当代高端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知识经济实体,“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制、生产与服务”。正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密不可分,因此新产品、新市场、新组织形式的开拓都是高新技术企业赖以生存的价值所在,“自主创新模式”的构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压力。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对自身技术领域产品的完整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模式是促使相关技术成果最终成为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产品的前提保障,符合高新技术突破的内生性。其次,高新技术的商品化过程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探索过程,还需要后续的推动环节,自主创新模式并不单单是创新问题,还是集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在内的系统性活动,因此它是技术创新、技术商品化以及获得预期商业利润的完整承载主体,缺一不可。再次,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构建除了是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选择与优化,还包括对外部有利资源的引进与整合,是企业原始创新与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封闭式创新不可能为企业带来商业成功,自主创新模式旨在打破封闭式创新模式的边界,强调研发活动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包括外部科研院、社会风险投资、政府机构、中高级人才市场等等,基于开放式的创新组织活动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构建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构建受到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竞争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的主要作用力来自于政策环境和技术市场,政策环境涉及到金融政策、贸易政策以及知识产权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离不开资金支持,政策的作用是为企业创造风险投资的引导力度,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对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但效果都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信贷体系滞后,而在技术市场方面,尽管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还需要通过技术市场的辅技术支持来规避风险,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能促使高新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更为顺畅。内部因素的影响作用除了企业自身的运行机制、研发能力外,还有赖于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提供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重研发、轻文化的现象,须知企业的创新价值观才是推动员工不断参与创新,敢于创新的土壤,营造宽容的有利于交流沟通的文化氛围可以让高新技术企业长久的保持市场敏感性。最后是竞争因素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与竞争对手展开的较量是创新的较量,因此拥有研发能力的原始创新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在前期的竞争中,技术的垄断占有主导地位,但随着技术研发进入成熟期以后,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进一步选择集成创新,即技术的整合创新,它考虑的不仅是企业对资源的占有,还是企业互动关系的综合,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因素并不局限于创新本身,创新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其是否能长久的占领市场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