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技术与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技术与创新范文1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232-02
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各样的设计技术就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游戏的发展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无疑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如今,根据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发展与提高,运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通过采取这项途径,就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让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不断满足人们对游戏的需求,发挥游戏在缓解人们压力、丰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1 中国游戏发展现状
1.1 需求广泛
我国人口众多,有许多人对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国,青少年中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非常高,即使是在成人中,其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也不在少数。这足以见得游戏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游戏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游戏中发现乐趣,不断提高自身对游戏的正确认识。基于我国众多的人口以及广大人民对游戏的需求,我国非常重视对游戏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能够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业,而且还能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扮演好调剂者的角色。游戏具备诸多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1.2 不断进步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进步。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飞速进步。从游戏的内容、结构、数量等方面来讲,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游戏的视觉方面来讲,总体趋势是更加直观鲜明、生动形象,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让广大的游戏体验者享受到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增加了游戏的吸引力。我国游戏正朝着更加光明、长远的方向发展,科学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游戏发展的巨大变革。
1.3 利弊共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游戏的发展也不例外,它在发展中也是利弊共存的。游戏在满足广大人民生活与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会接触到游戏,从有利的方面来讲,这促进了青少年智力的开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游戏的弊端。游戏使得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是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游戏的存在是利弊共存的,必须弱化其中的弊端,才能够促进游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1.4 亟待改进
我国游戏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还不及先进国家,但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迎来了游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游戏在发展中会遭遇各种不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是游戏发展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与方法。从整体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对此进行纠正,减少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让我国游戏的发展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通过调整与改进,我国的游戏发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我国游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技术不足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媒体技术的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游戏发展的效率。正是由于媒体技术与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使得媒体技术成为了影响游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远不及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游戏的发展方面也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技术方面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游戏发展方面的不足。如果要改善我国游戏的发展面貌,就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难题。[2]
2.2 缺乏管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保持产业发展的平衡与合理性。游戏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游戏的特殊性质,导致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我国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游戏产业的管理,但是在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这既是管理不当所导致的,也是未进一步严格管理所产生的结果。管理上的缺失是游戏产业恶性循环发展的导火线,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才能够较好地解决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 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国游戏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促进了青少年的发展进步。从消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也存在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但是,不管游戏的存在是否具备科学性,鉴于它的合理性,都应该在广大人民当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但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只是一味地对青少年接触游戏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上的缺失导致了游戏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影响了游戏正常的发展道路。
2.4 人才的缺乏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高科技的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游戏未来的发展道路,影响着游戏发展的未来前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难以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导致了我国游戏产业实力的落后。顶尖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我国游戏在发展中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游戏这项工具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 新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发展的作用
3.1 优化游戏的质量
技术在各项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促进作用,在游戏的发展中,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游戏能否达到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在质量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往游戏的种类少、设计科学性比较缺乏,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之下,我国的游戏种类不断增加,科学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游戏级别不断上升,种类丰富的游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特殊需求的游戏方面,如提高智力的游戏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人们的需求。
3.2 改善游戏的视觉效果
游戏的视觉效果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游戏体验,也会影响到该游戏的受欢迎度,进而影响到游戏的整体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薄弱的时期,我国的游戏在视觉方面难以得到提高,不能够保证游戏界面的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让众多的游戏爱好者产生了不满。但是,通过运用新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其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国游戏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新数字媒体技术之下,我国游戏的发展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更高的突破。
3.3 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并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会继续保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新数字媒体技术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我国游戏产业的进步与提高。新数字媒体技术引领着游戏发展的总体方向,左右着游戏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通过科学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不断发挥它在游戏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间接带动游戏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讲,具备深远持久的积极意义。[3]
3.4 促进游戏新时代的到来
游戏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磨时间的手段与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目前深受人们热爱的大型游戏英雄联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英雄联盟的各种国际竞赛的举行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较量。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实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的不断改装与升级,能够促进游戏发展质的改变,帮助人们迎来游戏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 新数字媒体技术下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措施
4.1 紧抓教育
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从教育入手,才能够促进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为了发挥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游戏发展中的作用,必须紧抓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环节指导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从具体方面来讲,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在师资力量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壮大,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新媒以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科学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够促进新媒体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4.2 培养人才
我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为我国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与新媒体技术关系紧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我国高校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媒体技术能否拥有更加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这就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游戏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就必须在教育中促进新媒体艺术专业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为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这样就能够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4]
4.3 注重反思与总结
游戏制作的过程通常是充满挫折的,通过解决难题、不断改进,才能够促进游戏制作质量的提高与进程的加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确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就要进行归纳,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游戏制作工作中减少问题的出现。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反思应该侧重于对技术更加科学的利用以及对游戏制作步骤的进一步科学化。在总结的过程中,应该找出游戏与游戏之间的共性,分门别类地进行游戏制作经验的归纳,这样才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4.4 加强游戏管理
我国游戏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游戏市场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市场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游戏秩序,不利于我国游戏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长远来讲,这会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难以保证我国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因此,为了优化游戏环境,必须加强对游戏的管理,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游戏权益。游戏市场的管理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更加需要我国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游戏产业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5 总结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在技术上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还要在后期游戏的管理中做好各项工作,从游戏诞生、发展、创新的各个环节改善其发展情况,才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促进我国游戏发展的根本性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志广.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 科技传播,2015(3):100-101.
[2] 孙宇宁. 试论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J]. 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43.
数字技术与创新范文2
就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创新思路,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数字技术;工业电子自动化;创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信息管理、企业工作流程控制、电气过程控制和人工智能领域。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数字技术高压试验中采用微机计算机监控变压器实验装置,用计算机测试系统以及其相关的辅助方法对高压大电流功率驱动集成电路进行测试和研究,是目前工业自动化研究的主要重点。本文就高压实验中常见的试验方式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
1、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更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如下:
1.1数字化技术具有可靠性
数字化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在目前应用之中与高端智能化电气系统紧密结合,应用数字化可以减少对其他传统设备的使用,使得电气系统的操作更加方便简单,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准确度和效率。在现阶段,光纤技术的不断应用之中,提高工业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工业生产安全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例如工业自动化仪表在应用之中逐步朝着网络化、数字化和模拟化发展,没通过在发展中将各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体系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不平衡和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和缺陷分析,能够在发展中促进发展改革创新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现价段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前工业电气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2数字化技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电气技术在应用之中由于其具有专业特殊性和危险性,因此在应用和控制的时候需要对控制精度和安全性能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数字化技术的丰富和创新也变得更加重要。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选用先进数字技术和设备进行应用,对科学方法和措施进行衡量和控制,使得其能够形成统一发展和应用趋势。数字化技术具有很强的通信能力,丰富的信息资料,在应用之中好具有着较大的智能化特点和统一标准。工业电气自动化之中,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节约了投资成本,增加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生产和控制依据。
例如,在使用仪器进行样品分析时,可以进行测试、样品分析定位,在线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以便在输入数据与输出分析结果时进行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还能与多项技术、多种机器设备之间进行连接使用,技术之间的串联运用,对于分析复杂的工业电气自动化问题更加有效,计算结果会更加精确,并用更加优化的处理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字化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产生了优质的性价比,而且在其他的工业领域中也被广泛应用。
1.3数字化技术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
因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所以,在操作方面都具有间接性,只要输入相应的操作指令和程序,设备就会自动开始运行,而且,本身也具有对指令的判断能力和辨析能力,通过传输设备。
例如,光缆、电缆、互联网等介质进行信息传递,同时,数字化技术自身还具有逻辑分析能力,能够自动化的进行信息数量、准确度的校正,降低成本的消耗,而且还保证了安全性。此外,数字化平台的开放性也带来了操作代码的标准化,有效的提高了程序的使用率,缩减了程序的编写时间;与此同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带领的产业发展方向已经趋向于电子商务,无论是管理,还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内部的存储应用,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及其处理设备,完善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环境,数字化技术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
2、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创新
尽管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具有其他技术所没有的优点,而且运营状况也良好,但是,这些并不能将限制数字化发展的不利因 素所排除,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时间很短,没有统一性的标准规范,专业人才也不足,更为主要的是数字化的运行基础,互联网的智能化程度还很低。所以,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也要有一定的创新。 2.1在现实中运用智能终端技术 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需要进行改进
和完善,主要的弊端存在于应用时限限制大,标准统一规定采用方式存在着大小不一和标准衡量欠缺,数字技术的操作人员短缺,智能化水平不高的影响。因此在当前采用智能终端技术进行分析和创新是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是用光纤作为连接设备,通过智能终端对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收集与控制,双重设备相互配合,其中一个用来保护电力中断、远程测控以及信号发送,另一个则给以跳闸双重保护,更加提高了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性与可靠度。此外,数字化程序借口的标准化是工业电气自动化能够有效运行的主要条件,所以,这就解决了个人计算机平台的自动化问题,有利于企业的事件相关电位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之间的连接,将TCP/IP标准作为通讯标准,这样,个人计算机就会在管理与控制自动化中建立一个接口。
2.2在数字化技术中混合使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的虚端子
这种虚端子是对传统的二次回路进行了改进,使其理解简单化,是在设计和装置两个方面的创新。同时,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装置之间的通信,对全站的线路连接、开关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变电站的远程控制。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的使用代替了传统的二次回路,对信号管理、环境测试等信息能够进行简便的控制,所有这一切的主要条件就是其自身所拥有的智能化。
2.3培养程序代码控制观念
在向设备下达指令之前,首先要把检测后的数据输入到电脑中,等到实际操作的时候,还要进行人工干预,对闸刀、开关等设备的设计进行确认,要对系统给以不断的完善,然后进行系统功能测试,使该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状态,就算没有人员的干预,这个控制系统也能够自动化的完成操作。
数字技术与创新范文3
关键词:数字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分析;创新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39
0 前言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应用的领域也开始更加广泛。尤其是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来说,计算机技术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且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中还可以促进其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与运作的时速,所以说,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运用数字技术
1.1 操作性较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结果,且对于数字技术来说,有着高效快捷等优势。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出现失误,造成损失。同时通过在工业自动化可以保证自愿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可以实现轻松与安全的运用。此外,对于数字技术来说,具有极强的识别判断能力,通过数字技术可以自动对任务进行识别,并具有可操行强的特点,这样只要保证数据的输入准确,就可以识别好每一个任务,同时也可以高效的完成任务。另外,实现微电子处理器与微电子应用技术的合理运用而已增强数字技术中的时代感与科技感,这样也可以说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我国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有着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1.2 性价比相对较高
对于性价比来说,一直被运用到了对商品的评价上,而对于数字技术的实际运用来说,也可以被看做是商品的形式之一,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性价比。在数字技术中,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它可以实现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以此来作出精准的判断,这样不仅节约了工作量,还实现高安全的目标[1]。且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工业自动化中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除了智能识别以外,数字技术在通讯等方面也具有极强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提供出有效的资源与信息,还可以实现人机之间的高效互动,这样也就提高了性价比。
1.3 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在现代科技中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将计算机技术与智能技术实现完美融合,所以对于数字技术来说,其可靠性首先就体现在了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数据组成的指令来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所输入的数据也是满足逻辑的,并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并不是随便就出现的数字,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错误,这样系统也就可以通过实现智能识别来作出相关的判断。
2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运用数字技术的创新
2.1 优化好操作系统
对数字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是保证操作系统高效性的基础。因此,也可以说操作性性能的高低已经成为了工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所以企业想要实现不但的发展就要及时对系统进行改革,同时还要保证操作系统与硬件等方面的有机配套,同时还要使其可以实现对信息与数据的自动化控制。其中应当要注意的是,要综合好各方面的因素[2]。
2.2 运用好虚端子技术
对于虚端子技术来说是对传统的二次回路所进行的以此较大的改革,同时也是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的一次改革。且运用虚端子技术可以更加精准的对设备进行控制与检验,并可以实现高效的交流。且就目前来说,这种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于认可。
2.3 利用好光纤材料
新技术与材料的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也开始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实际中,且其种类也开始不断增多[3]。如纳米材料、光纤材料等。其中对于光纤材料来说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且对于光纤材料来说,具有极强的保密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这样也就扩大了光纤材料的运用。如果将其运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这样也就实现了对数据的分析总结,提高了控制的效果。
3 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1 在雷达接收机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成熟,其应用的范围越加的广泛,已经逐渐在一些精密制造仪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雷达接收机来说,属于军民两用的高度精密电子仪器设备,这样就要求其具备高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其好也要具备较宽的工作频段以及高灵敏度,所以现今雷达接收机已经逐渐由模拟接收机转变为数字接收机。
3.2 数字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社会的需求逐渐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并且数字电子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加速了产业的升级以及换代,这也要求数字电子技术必须要与市场的需求相符合。数字化是电子技术的必由之路。现今半导体共同工艺水平不断进步,已经逐步达到了深亚微米,芯片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达到了千兆位,时钟频率也在想着千兆赫兹发展,数据传输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每秒逐渐达到几十亿次。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数字技术来说,作为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之一,想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这样才能分析出数字技术的优势,同时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来说,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健荣,丁兆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创新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15):89.
[2]张凌龙,田建辉.浅谈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6):34-36.
数字技术与创新范文4
在传统的定义中,印刷工业是复制加工业。印刷媒体是一种古老的媒体技术,在历次的产业革命中,印刷媒体不断融合新技术而持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尽管数字出版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对印刷业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为印刷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印刷业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正在向数字化的进程迈进,印刷业加工复制知识的手段、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基础技术变迁引发印刷工程教育的变革,印刷教育同样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大多数开设印刷工程专业的学校都在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重新审视今后的印刷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方面紧跟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步伐。在课程的实施上,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尖端,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不断适应新技术要求的与时俱进的产业技术人才。
一、开设数字印刷课程的基本条件
印刷技术专业是笔者任教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骨干示范专业,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上不断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增开数字印刷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基于对印刷技术创新的基本判断而作出的课程调整。
我国印刷业正处于印刷技术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在平版胶印中使行业内发生了更深刻变化,印前、印刷和印后技术设备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数字化应用正在由印前领域扩展到印刷全过程,这正是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基础。学校配套的数字印刷设备也为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数字化由印前走向印刷全程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排版数字化,而现在印刷技术正由排版数字化向印刷全过程数字化发展。事实上,数码印刷就是传统的静电复印利用数字化排版提供的数字化页面,实现了印刷全过程数字化,整个印刷过程无需人的干预,喷墨印刷就是这种典型的数字印刷。但是,印刷技术数字化不只表现在数码印刷的出现,CTP甩掉胶片和晒版,实际是印前制版的数字化,而当实现在胶印机上直接制版或自动上版,无需人的直接干预,在数字化系统控制下自动完成印刷全过程的时候,胶印印刷也可以被称为数字印刷,并且凹印、凸印、柔印等其他方式的印刷也在向数字化发展,都能成为数字印刷。从整体上看,印刷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新成果,还是印刷机数字工作流程,都体现出了数字化在印刷全程的应用趋势。
(二)印前数字化设备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对于胶印和印后数字化的发展,印前制版数字化在业内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从近几年产业变化的情况分析,几乎90%以上的印前生产都用计算机拼大版、数字打样。学校配备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热敏CTP印版冲印机、北大方正畅流JDF&PDF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印刷包装印前实验室流程软件系统,这些印前数字化设备的完善为印前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三)印后设备趋向自动化、集成化
事实上,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带动了印后设备生产商对印后设备数字化功能的研发,数字化折页、自动配页、订书、上胶、裁切等都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印后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印后工作的整合集成化。目前,为使学校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产生良好的实效,发挥印后设备具有多功能和多工位的效率,达到缩短工序、提高效率,实现一人适合多工序的工作需求,学校配备了数码高速多功能一体机、液压程控切纸机、压平机、腹膜机等印后数字设备,真正培养能适应印后技术自动化、集成化的印刷人才。
二、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实际应用
课程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社会需要。学校开设数字印刷技术课程从理论和实训两方面入手,既让学生掌握数字印刷的理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近两年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已逐步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课程,对打造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印前专业理论教学部分围绕正在迅速增长的数字印刷展开授课,复制工艺层面涉及像和转印、功能部件和结构,应用层面涉及数字印刷的各种应用。由于数字印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一体化特点,因而教学过程和方法应该考虑到这种特殊性。数字印刷与多门基础课程存在密切关系,性质上属最终专业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之一,为此需要介绍与数字印刷市场有关的信息。
实训部分通过结合目前已商业化的数字印刷技术、设备类型、市场目标、应用领域、产品种类和企业生产过程等设计6个学习单元,学校建立了每一个单元按典型产品的目标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字印刷原理,区分各种数字印刷技术以及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质量差异,在学校数字印刷实训室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与设备操作、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质量检测等有关的知识。
根据数字印刷设备与技术多样化的特点,学校数字印刷课程以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喷墨印刷和其他数字印刷技术设备为物质载体,按各种类型数字印刷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生产工艺、产品特点和质量检验要求等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操作技能。
三、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措施
反观近年来,学校数字印刷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实践,摸索出了初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起来,就是在课程建设中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改革不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地区或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 能力培养为重”的原则,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广泛吸收先进经验,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新教学手段互补,取长补短,形成课堂、 多媒体、实训教学并用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实践性教学
与普遍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学习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所以,学校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中,加强实践性训练,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指导课探索,并联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检验,构成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社会企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
数字技术与创新范文5
【关键词】协同创新;资源;图书馆;平台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资源日益丰富,数据成倍增长。过多的数据信息让数字图书馆在处理的时候造成极大的困难。大量冗余信息存在于高校图书馆数据库中,给读者访问和分析信息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使用数据库检索出来的结果由于精确度不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利用,导致资源利用不高。目前,大多数数字图书馆对信息开发和利用十分有限,即对海量数据无法深入地开发和利用,这些问题成为在数字图书馆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使得数字图书馆必须面对资源管理和数据处理的严峻挑战。
因此,数字图书馆迫切需要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某种技术和方法,能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未知关系,发现隐含在其中潜在有利用价值的、原先完全不了解的信息和知识。
“协同”一词最初源于协同理论,其原意是指从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同一性等基本原则出发,协调好各要素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使之在和谐、配合的前提下获得整体发展与统一。协同创新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所谓“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协同创新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协同创新的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二是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因此,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企业、政府、知识、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2.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条件
2.1数据库资源是建设的基础
文献资源是高校科研创新的基础与源泉。长期以来,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图书、期刊,多样的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源,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期刊资源、各种数据库、视频库、资料库的积累量越来越大,从数量上为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一些图书馆注重收集网络教学资源,如各种网络公开课、讲座等,建立网络资源导航,这些资源也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重要的资料来源。
2.2需要网络化、数字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利用图书正在逐渐成为读者获取最新知识的主要方式,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要在数字资源建设基础上,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步伐,构筑网络化、数字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用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多元化的服务手段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积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读者提供利用、传播、分析信息的技术平台、检索平台和互动平台。
网络化、数字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基于开放链接的数字图书馆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包括图书集成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网上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网上个人数字图书馆等,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
3. 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设想
3.1 建设思路
首先,要实现图书馆现有数据库资源的整合重构,对于通用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等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提取出潜在的与校内重点学科、专业设置相关的创新信息知识资源,建立一站式检索平台,方便教学部门检索利用。对于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其内容本身已经体现其行业、区域、学科专业特色,可将其直接纳入图书馆服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但应注意特色库数据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数据格式应尽量与共享平台保持一致或能够转化、兼容。其他的专题数据库,如语言类
学习库、计算机类数据库等对学科专业教学具有直接关系的,可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纳入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其次,对于非图书馆资源库,特别是教学部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引进或自建的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后,可整合纳入共享平台。
最后,完成资源的整合重构后,为配合创新学科内容和教学任务,还需要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教学部门或教师共同参与互动的平台,协同创新主体在这个平台可以围绕某一教学的协同创新目标,展开协同创新工作流程,完成协同创新工作。
3.2 体系结构
根据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思路,平台的体系结构至少应包括3个层面,最底层为知识资源层,为平台提供丰富的基础教学资源和便于开发的统一检索界面。第二个层面为协同创新层,各个创新主体可实现创新教学任务的协同开发和管理,对底层资源的动态调度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资源的创新,完成协同创新目标。第三个层面为面向用户的应用层,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接口和权限,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信息和知识服务产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用户还可以通过统一检索界面直接访问知识资源层的数据。这种3层体系结构中用户、协同创新主体和知识资源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作为用户来说,可以直接通过入口单纯访问创新主体的教学知识创新资源服务,也可以通过统一检索系统,直接访问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如果用户访问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某一协同创新目标,则身份可以自动转化为协同创新主体,即用户与协同创新主体身份可相互转化。作为协同创新主体来说,可以利用丰富的知识资源库进行协同创新,又可以在某一协同创新结束后,作为用户共享协同创新的成果。
3.3 运作维护
图书馆服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框架搭建完成之后,还涉及一些具体功能的运作实现及其维护。平台日常的运作与维护应设立专门的系统管理员,确保解决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由系统管理员对创新主体进行逐级授权,明确各自在系统中的分工,不同的创新主体授予不同的权限,协同创新项目完成之后还要及时清理创新主体的账号。另外,对用户也要进行权限的分配来保障平台系统和相关信息的安全。在协同创新层面,为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性、互动性,需要加入 IM 即时通讯软件,各个创新主体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在线通讯、传送文件、小型视频会议、语音通话等。同时要利用手机短信等功能实现协同创新教学资源的主动推送。对于知识资源的发现和更新,则通过自动化的数据挖掘、数据推送等技术及时纳入知识资源层,并对创新主体做出提醒,更加方便管理和使用。另外为保障平台的安全,还要有专人做好杀毒、防木马、异地数据备份等工作。
4.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保障
4.1 健全协同创新体制
图书馆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不是一两个部门可以完成的,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协同不能靠口头的约定,需要制定健全的协同保障体制。要建设协同创新小组,协调解决创新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协同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编制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为项目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精干的行政人员和资料管理人员等人事管理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经费使用制度;建立协同创新成果管理制度;小组成员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培训、继续教育制度以及相关的档案管理、报告和检查评估等制度。
4.2 组建协同创新机构
协同创新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过程,这种理念或过程的实现需要一定的载体、特定的机构来完成。组建新的协同创新机构要围绕协同创新的目标和需要来进行,可依托更高层次的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专项工作协同创新中心小组,实施项目负责人制。例如针对规划类的平台研究项目,设立项目委员会,作为该项目的指导机构,该机构成员可以由上级的协同创新中心委员会指派人员,也可以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项目委员会下设工作小组,负责专门的业务工作。秘书处,直接对项目委员会负责,负责共享平台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总体负责人事管理制度,协调各小组内部运作关系;技术小组,负责项目基础平台的搭建、数据的加工、数据标准、规范的制定、数据的等技术保障工作;外联小组,负责收集项目外部调研的相关材料;财务小组,负责数字图书馆协同创新服务共享平台项目费的预算、决算计划制定与实施,经费运作、收入、支出等相关工作内容。
4.3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涉及对数字图书馆已经购置的各种数据库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资源的二次开发、处理和共享利用等工作,必然会牵扯到各种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对于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来说,只有使用的权利,而不具备所有权,因此在利用这些数据库资源进行共享平台建设时,要做好与资源出版商的协调沟通,通过签订合同,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一旦因共享平台的建设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开发、加工而导致的侵权问题的产生,一切法律问题均由数据库出版商承担。利用合同确保数字图书馆对这些数据库资源享有知识产权法所规定的充分合理的使用方式和明确的传播共享范围,避免侵权问题的产生。对网络信息资源,因其分散无序的特点,数字图书馆要对其进行搜集、下载、收组、整序之后再纳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供用户使用。
4.4利用技术,建设图书馆网络社区
未来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虚拟图书馆及其社区的建设。分馆建设中需要牢牢抓住机会,融人或借助总馆的技术优势,发展图书馆虚拟社区,利用自服务技术方式实现图书馆在未来的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强大作用。
5.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5.1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是面向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即在复杂性科学问题的协同创新中,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学科结构、知识特点和研究领域制定所需文献资源的表现形式、服务方式以及功能特点。而数字图书馆一方则为创新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推荐最新的学术论文,提供经过系统分析和完整处理后的学术报告和调研报告,还可以向创新者提供动态、定制和多元化的文献传递、专题报告、咨询服务等。总之,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有以下要求: 一是准确把握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所需的资源信息的深度与广度,及时迫踪科研状态及其发展动态。二是全面系统地收集协同创新所需要的文献,然后将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通过信息的深度挖掘,提供具有指导性、建设性的知识。三是分析科研人员的兴趣和关注点的变化,掌握科研人员的科研进度对知识的需求,从而有目的性地提前订购特定的数据库,为更有效的协同创新工作提供支撑。
5.2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要求数据库文献资源个性化定制服务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是自主自愿的互动;在信息时代,任何社会组织都将会打破边界,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吸引更多读者自愿参与互动,扩大其社会影响。二是沟通模式直接;与传统管理手段不同,读者可与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直接的沟通。通过这些交流,数字图书馆常常能获得系统、全面及丰富的读者信息。三是主题描述自由;由于不确定因素,读者的文献需求可能会超出图书馆的库存范围,比如他们搜索超出图书文献管理预设的主题和关键词,但通过广域网依然可以搜索重要信息。四是无时空局限性;读者一旦有文献需要,就可以在网络联通的地方,建立与图书馆信息平台的联系,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做到所想即所得。
6.结语
数字图书馆通过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协同各个部门,积极参与数据库资源创新平台建设。一个功能完备且运行稳定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自组织的知识系统。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虚拟基础架构,可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过程中享受虚拟化带来的好处。在虚拟化实现的过程中,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都是虚拟化的前提和基础。协同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可独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运行,因此图书馆有广泛的平台选择空间。数字图书馆知识个体与群落的保值与增值过程是建立在以图书馆读者为核心的知识需求上的,当现有的基于传统组织模式的知识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时候,这种知识需求就会直接转变成为知识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经洪.网络环境下高职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科技信息,2013(21):224-225.
[2]费世英,李端明,纪晓燕.交互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6):33-36.
[3]马江宝.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服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4,3(23):59-61.
[4]张敏,邓胜利.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382-386.
[5]冯静. 浅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0(2):48-50.
[6]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74.
数字技术与创新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方法与创新;建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资料信息的应用和信息的管理、分析等多方面的工作上也相应增加了许多要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来说,传统的地籍测量已经不能够满足。所以,就需要运用数字化的地籍测绘,更加有利于对大量的土地面积进行量算与统计的工作,这就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工作进行的有效结合,而且更加方便地籍测量工作。在有效的信息成果进行管理和及时地更新便于更有效的利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实现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实现测图以及自动化地用图和管图等。数字化测图技术不仅能够在地籍测量过程中保证了绘图的准确性,而且对地籍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较好的有利作用。
1 数字地籍测绘的特点
1.1 劳动强度小以及自动程度的高
地籍测绘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内容,而且还有许多的特点情况下,那么就有着非常复杂的绘图工作。因此,在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中,就需要很多大量的手工绘制和计算、记录工作,最后还要进行非常繁重的检核工作,如果遇到较大强度的劳动时,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失误问题。而现代的数字地籍测绘的方式也是以利用PTK和全站仪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外部的数据进行采集工作完成之后,然后可以将数据自动地记录到PTK工作手簿或者全站仪内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了许多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力,不但可以很好地提高对于地籍测绘的劳动效率,而且这种地籍测绘的自动化程度也非常高。全站仪和PTK手簿中的数据能够及时地通过计算机进行传输,可以让绘图人员在室内就能够进行相关的图形编辑工作,这样也能够将室内的工作时间缩短了很多。
1.2 数据精度高
现代的数字化的地籍测绘主要是利用了PTK和全站仪的测量方式,能够对传统测图在地图点的展点以及测定的误差进行有效改善,而且对于提高测定地点中物点方向的准确性和视距精准度等多方面起到较好的有利作用,进而可以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而且把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可以进行有效的保留,并且可以贯穿从传输到成图的整个过程。发挥数字化地籍测绘高精准的优势,也在很大程度傻瓜避免了发生方向、视距以及展点的方面出现的误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了测量成果的精准性。
1.3 信息量大
现地图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数字测绘来说就是最大优势。这样就能够对很多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分层存放,可以对没有制约因素的数据进行有效实现管理和存放。而且通过数字地图可以对不同数据进行存放,并且能够将信息存放至不同的层内,如果需要对信息进行提取或者是查看时,就可以对数据存放进行操作即可。这样就可以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长久性进行非常完整的保留。除此之外,数字化地图的测绘也能够根据在地籍测绘的数据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特性,进行不同方式的补充,以保证用户的不同需求。
1.4 信息存储和传递快捷
对于传统的测图之后进行的数据传递大多数都是依靠原图、复印件等形式进行相互递接,或者采取数据照搬的形式将传递工作顺利的完成,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很多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由于原图破损、复印件不清晰所造成的传递有误问题,这样不能很好地对数字的存储和传递保持较好的便捷性与数据的精准性。而现代的数字测图能够很好地将所测量得到的数据转化成为电子数据,然后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进行有效的保存与传递,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数据传递和保持的完整性和精准性,也可以给工作带来便捷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5 有利于成果更新
对于数字化绘图的成果,其主要是根据绘图信息的定位信息存储到计算机内进行制作的,如果在信息出现变更等情况时,就需要把数据信息代码和一些对应的坐标进行编辑处理之后,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就能够绘图进行有效地、及时地更新,这样就可以保证地面数据的可靠性。
2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
2.1 控制测量
在数字化地籍测绘中,使用成熟的GPS技术和逐渐普及的全站仪,来代替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这种使用高精度的静态GPS系统控制不但可以很简便地使用导线网方式进行绘图测量工作,很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控制测量工作的高强度的劳动和三角测量方法的技术局限性和繁琐问题。在进行实际测量工作中,使用的控制测量能够采用静态GPS系统技术,实现数据的严密平差。对于外部作业所采集的数据,如果是使用RTK技术,那么就不需要做图根控制点,如果是使用全站仪,那么就不需要在收集控制测量提前下做图根控制点。另外,也能够使用RTK技术做直接加密出来和图根控制测量使用导线测量数据等方法。
2.2 界址点和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
(1)RTK技术
RTK技术主要是运用于在开阔地进行测量,而且视线不会受到障碍和遮拦,所以就可以对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和较易看到顶部的建筑物进行测量。使用RTK技术能够减少了很多工作强度,而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够将在野外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保存,一般都是自动记录在内存或者是工作手簿中,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现场进行绘制地籍草图。
(2)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
如果有哪些不能到达底部的建筑物、是界址点在较为隐蔽时进行测量,就需要先使用PTK进行测量界址点,那么使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然后再使用全站仪根据RTK测设的图根点进行界址点的数据测量。使用全站仪的优势,主要可以提高测量坐标的准确度和精准度,而且全站仪有着自动进行记录、内存管理的功能,尤其是使用免棱镜全站仪,不但可以对建筑物的界址点和平面坐标进行直接测量,并将测得的数据进行自动保存到内存中去,而且可以在测量过程中进行绘制草图,这种便捷的操作就可以减少了工作强度。所以,现在数字化测图的最主要方法是全站仪测量。
3 数字地籍测绘的创新
随着我们现代GPS卫星的快速发展,Galileo技术也得到了全面实施,我国的数字地籍测绘也得到了很多创新发展,在航天设备技术的成熟、完善的背景下,能够充分地利用PDA组合模式、GPS以及远红外遥感模式都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地籍测绘的主要技术;另外,现代的数字地籍测绘与MAPGIS、DJC等数据库软件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数字测绘系统以此来提高地籍测绘的工作效率和数据测量精度,使得所测得的土地界线更加精准,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为测量成果的可靠性起到了保证性的作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测绘工作者使用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也日益增多,而且已经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这些测图软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在进一步的工作中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得到更好地普及和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新忠.“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