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高新企业员工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激励手段的薪酬模式已经逐步被具有全面性、灵活性等特点的全面薪酬管理模式所替代。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理论指导,高新企业很难选择有效的全面薪酬要素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墓于此,本文就全面薪酬影响高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期望为高新企业建立全面薪酬激励体系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目前,全面薪酬在我国企业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在高新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高新企业数量较多,但研发与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够合理。因此,通过全面薪酬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薪酬与商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全面薪酬是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全面薪酬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添加、合并要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全面薪酬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统一的阐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往往依靠的是研发人员,所以本文在选择全面薪酬要素时应紧扣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但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研发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研发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而奖金与福利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较大程度上吸引了研发人员的关注。研发人员的工作大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创新。研发人员往往与事物比如数据、信息、材料、图纸或者机器设备打交道较多,而与人打交道较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计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从而增加产出。研发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层面,而培训恰能满足研发人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培训逐渐成为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对专业和技术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减少离职。由此可识别出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为全面薪酬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而是儿种能力的整合,其核心部分包括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哟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2全面薪酬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识别

从所查阅的文献看,缺乏直接针对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寻找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变量,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融合的过程,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影响。企业要增强知识的积累,增加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的循环和反馈,加快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使企业创新形成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而全面薪酬要素对高新企业研发人员组织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在众多文献中得到了肯定.因此,本研究认为全面薪酬会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建立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模型(如图一).

3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卷量表。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全面薪酬的测量项目;(2)组织学习的测量项目;(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项目;(4)衡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全面薪酬衡量量表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7个方面,共22个测量项目。组织学习衡量量表包括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知识整合4个方面,共18个测量项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衡量量表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资金投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5个方面,共19个测量项目.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和书面问卷的形式,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调查高新企业研发部门的员工.在实际的调查中,选择了南昌的3家高新研发企业,对其它地区的高新研发企业的调查主要采用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最终回收电子问卷376份。为保证数据质量,问卷回收后,对每份回收问卷进行了检查和核对,将出现数据不全、打分较均等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来自29家新高新研发企业的有效问卷338份。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SPSS12.。作为描述性统计与信度分析的工具,AMOS7.0作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工具。

4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模型的验证

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得到全面薪酬量表、组织学习量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量表的Cronbacha值可信度均较高。通过AMOS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全面薪酬、组织学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自的模型拟合程度都是可以接受的,所有指标符合要求。经过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后,继续使用AMOS7.。来构建组织学习作为全面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如表一所示:

结果表明:全面薪酬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模型得到验证.全面薪酬通过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应为

5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对全面薪酬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模型中分别为。0.89,0.84,0.88.由此,可以得到一些能够通过全面薪酬建设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启示:在进行全面薪酬建设中,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对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的重视。

(1)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促使高新企业研发人员对奖金激励仍然特别重视。然而目前我国高新企业在奖金的制度制定以及实施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大体可以归结为:①奖金考核分配缺乏统一的依据和标准,奖金分配大多仍停留在简单切块平均分配的水平上,没有真正和研发人员个人所产生的效益挂钩。②对奖金的发放时机缺乏科学性论证,奖金的“档次”难以拉开,影响了贡献大的研发人员的情绪和期望。对此高新企业在奖金的发放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奖金发放标准。奖金的发放能否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一个重要因素是研发人员是否认可奖金发放标准。标准合理,就会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反之,就会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严重挫伤其积极性.要认真对研发人员对奖金发放标准的满意度进行了解与分析,从而设置出较好的发放标准。建立以个人奖金为主,集体奖金为辅的奖金激励制度。要做到奖金与个人绩效相挂钩,同时也要同集体完成的综合经济指标相结合。这样既增加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又不至于影响团队的合作。第二,科学地选择奖金发放时机,在奖金制度制定上要层次鲜明。要改善研发人员领取短期奖金的制度,延长奖金发放时间,从而增加奖金一次性发放金,以提高奖金感知强度,进而强化奖金激励。要保证奖金层次的跳跃性,从而消除研发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感,提高工作激情。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2

关键词: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建议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十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天水市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天水市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56家,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净利润8.89亿元,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净利润分别较2010年增长87.57%、44%和60%。

1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1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4年,全市有37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74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专门质检机构,39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21家龙头企业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32家龙头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占到龙头企业总数的8.1%、16.2%、4.6%和7%;全市涌现出了众兴菌业、长城果汁、神舟绿鹏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比2010年增长了1倍多。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优品牌,加快发展步伐的巨大推力。

1.2少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

目前,天水市现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27家,市级141家,县级253家,县级以下31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龙头企业(众兴菌业)1家。据统计分析,天水市80%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市、县级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仍比较少。主要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规模较大,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激烈,管理层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更高,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强烈。根据对64家龙头企业的调查了解,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比较多,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开展技术创新的较少。从创新效果看,64家企业共获得发明专利65项,其中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专利34项,占专利总数52%,有64%的企业没有发明专利,有34%家企业只拥有1~9项,进一步说明了大型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领跑作用,大多数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1.3个别领域技术创新水平领先

经过多年发展,天水市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已涵盖制种育种、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检测、运输销售、农资经销、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产业领域,但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目前仅涉及航天育种、菌业生产、蜂产品生产、中药材加工、果汁饮料加工等少数产业。少数企业在航天育种、菌业生产、蜂产品生产等领域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采用引进、改进等模仿创新的方式。从64家被调查龙头企业近3年研发资金投向情况看,50%以上龙头企业研发资金投向技术改造、仪器设备购买和人员培训,用于新技术开发、技术购买和科研人员培训的相对较少。加工企业中近20%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获得,37%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购买和引进现成技术成果的方式获得,30%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获得。

2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投入强度较低

创新投入强度指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反映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企业方可维持生存;占到5%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维持4%~6%的研发投入水平。2012年,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居世界第3位,但投入强度却处于第17位,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研发经费投入大国在投入强度上仍有较大差距。2014年,天水市456家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费用为3520.6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78%。从调查情况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最高的是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投入强度已接近5%,但80%以上的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低于2%,有9.4%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零。由于创新投入强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龙头企业经营业务都集中在农产品种植、初加工、简单包装、冷藏运输等低端领域,而精深加工、高端包装、出口创汇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创新机制不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制定机制、技术人才管理机制、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创新成果管理机制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天水市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从对64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情况的调查,制定了创新战略或规划的企业有45家占70%,建立了1项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22家占34.4%,建立了2~4项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33家占51.5%,建立了5项以上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3家占4.7%,还没有建立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6家占9.4%,大多数龙头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2.3创新人才普遍缺乏

目前天水市农业龙头企业中以家族式企业较多,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小富即安”“小则满”的小农意识较浓,市场开拓意识不强,有些农民企业家经营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不够。另外,许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渠道不顺,职务职称等待遇落实困难,科技人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企业普遍缺乏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从对64家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调查情况看,50%以上的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在10%~30%之间,个别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差距较大,最高的达到80%,最低的仅2%,大多数被调查企业技术人员较少,即使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高职称、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也很少,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

2.4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虽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仍不宽松。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司法保护力度不足,对侵权者的制裁力度不够。二是政府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消费引导不足,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三是创新服务跟不上。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金融环境尚不完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还不完善,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始终难以化解,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以及已上市创新型企业再融资和市场化并购重组还有很多困难;商业银行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与企业需求之间还有很多距离,技术创新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很低;科技成果出资入股并确认股权还不够完善,对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还不高。

3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3.1营造企业技术,创新良好环境

环境因素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环境建设可以使企业从各方面获得进行技术创新的便利条件。一是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优化政府采购目录,加大对国内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拓宽市场。二是全面落实创新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新设备加速折旧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规模“临界点”,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审批时间,延长保护期限,加大侵权的处罚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切实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后顾之忧。四是充分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孵化器作用,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

3.2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直接与市场联系,最了解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因此,龙头企业天然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只有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好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一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激励企业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加大企业负责人培训,提高管理者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敏感度和对市场变化适应快的特点,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加强校企科研对接。发挥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促进合作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3.3建立现代农业企业信息创新体系

企业要不断拓宽技术信息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技术市场等主动获取创新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应用于自身技术创新活动上。建设政府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信息网络的建立,并通过信息平台向农业企业提供整个市场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促进龙头企业产业化。在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改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大部分农业企业相对来说实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差,最初一般采取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模式。龙头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充分把握市场上的技术创新信息,通过研发人才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来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4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政策

引导龙头企业加大R&D的投入,不断提高创新投入强度。一是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通过提取企业技术创新准备金、开展多渠道融资和合作创新等各种形式解决技术创新活动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的支持,补充企业研发资金需求。二是完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各种农业企业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并联结金融机构及其他投资主体,构建农业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投资(下转第9页)体系;健全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分散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促进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设立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专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3.5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问题 对策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人企业。在认同和制定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人士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中指除国家确认为是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组织等。根据国外一些实际的做法,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新(改进)产品的营销或新(改进)制造工艺或设备的第一次商业使用,它是包括、组织、商业和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我们知道,企业要生存和,必须获得永久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取得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需要创新。所以中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缺陷和其他条件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与大型企业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大小、水平的高低,特别是能否持久深入下去,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中小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量发展起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乡镇、集体、个体创办的,管理者大部分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系统的和培训,整体素质低,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乏战略眼光,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导致企业要么经营保守,安于现状,要么市场流行什么,就生产什么,盲目跟随。而没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企业的发展规划,树立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没有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从而导致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进一步弱化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作用。一些企业长期没有按规定提取技术开发费用,更不用谈专款专用,有的企业连续几年都没有技术开发支出。这些都给技术创新带来很大的负面。

2.2 技术创新定位不准

中小企业中创新定位不准的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将“创新”与高新技术相提并论,存在“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总是自惭于简陋薄弱的开发条件,面对创新不敢为,局于一隅,不敢或不肯越雷池半步,企业创新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产品长期清一色、年年老一套。即便是搞一些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也“挑肥拣瘦”,仅仅从事一些低风险、小难度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短平快,难成大器。另一种则是不屑于小产品的创新开发,更不注重企业的小改小革,认为小产品本小利微、影响小、收益少,难有作为,小改小革成不了大气候,对企业长期发展无足轻重,因而盲目攀“高”,一味追“高”,言必“高科技”创新,行必“高科技”创新,最终是欲“高”而不达。事实上,创新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是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改小革同样也是创新,“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优势”,关键是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既要积极追求,着力提高创新起点,又要从身边事做起,不以“技”小而不为。

2.3 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差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渠道两种,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生产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企业的利润偏低;其次,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权问题等必须承担各种捐款和摊派,导致企业资本积累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少,所以仅仅靠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源性的资金加以补充。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中小企业要从外源性渠道获得资金也比较困难。从银行信贷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的主体利益得到强化,已逐渐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有了承担贷款损失的压力,其关注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必须保证所贷出的资金和利息可以安全及时地收回;中小企业方面,一是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使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二是自身信用差,逃废银行贷款现象严重,这两方面都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企业要发展,必须密切观注市场动态,包括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条件及时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而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规模小、整体素质低,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难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即使获得了信息,也很难判别哪些是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在如何选择技术,使之与市场需求、自身优势相一致,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方面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依靠其建立起来的信息渠道,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进行各种培训,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信息收集与调查,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帮助企业确定发展的方向,在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等环节方面提供帮助,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不多,即使有,也是费用高昂,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负担。

3 促进中小技术创新的对策

3.1 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形式

(1)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重要的产品创新是指全新的产品创新,或通过组合已有的技术而取得新的;渐进的产品创新是指通过使用新材料、新配件等改进产品的性能或降低产品成本,或通过改变产品的局部而改进产品整个系统的功能。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大有小,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较大;后者较易做到。中小企业所实现的重要产品创新和渐进产品创新有很多,20世纪许多重大的产品创新都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

(2)服务创新是近几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把新思想、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通过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推出新的服务,比如各种衍生工具等,兴起的服务等也是服务创新的成功的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3)工艺创新是指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提高新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创新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3.2 因地制宜地选择阶段性的技术创新战略

在活动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和市场竞争制胜法宝。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面对的市场结构及自身特性,它们更需要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活动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具体来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是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一是技术创新面对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还是防卫型;二是研究开发何种技术;三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然,在不同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有所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技术创新战略也因市场、顾客、技术成熟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各不相同。中小企业在创业、成长、成熟、停滞各个时期,都要受到、经济、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有所不同的。

3.3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因此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鼓励和指导,特别是应完善融资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政府有关部门应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一是可促进中小企业改进信用状况;二是使得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价有一定的依据,减少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且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使中小企业贷款变得相对容易。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利用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使得风险投资能有一个有效的退出市场。

4.4 尽快建立完善的化服务体系

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取官助民办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培训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提高其整体素质,为中小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举办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参考

1 侯大铭.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看法与建议[J].管理研究,2001(4)

2 王乃静.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模式初探[J].山东经济,2001(1)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12-0076-04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1世纪尤其是在中国已加入WTO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政策体系,是一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激励、引导、保护、协调和规范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及其他相关创新主体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政策与措施的总和。包括国家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管理体制等创新外部环境,它们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还包括激励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等创新机制,它们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各种机制。

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财税支持体系及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等四个方面。

1 法律支持体系

中国尚未制定出一部不分所有制性质的关于振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个人独资企业法》、《公司法》和《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些立法或以所有制为标准或以企业组织形式为标准划分中小企业,也有一些法律法规从功能上扶持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2 金融支持体系

中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近99%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倾向于为国有企业尤其大型国有企业配置资金,优惠政策上几乎全对大中型企业倾斜,很多中小企业不能满足信用社、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贷款条件,贷款相当困难。对于直接债务融资,票据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同时发行企业债券的严格要求更让中小企业望尘莫及。风险投资在中国开始起步并逐渐成熟,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方面的重要突破。

3 财税支持体系

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方式分为以下方面:第一,财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专项补贴,如研究补贴、培训补贴等。第二,政府专项基金。通过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和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第三,政府采购政策。2003年1月1日,中国颁布实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无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只有一些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折旧政策方面使中小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并散见于各种税法规定或文件规章中。

4 社会服务化支持体系

中国社会服务体系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最近几年在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咨询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以来,不仅咨询服务的机构骤增,咨询业的收入迅速增长,而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人才服务机构相继建立。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与省、市、县人才市场的四级网络。此外,为新创高技术企业或进行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孵化器在中国也有了迅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 法律环境建设不够完备与具体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些条件,但是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常常越俎代庖,凡是较为重大的项目,从规划到建设管理都一把抓。同时,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法规政策上缺乏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措施,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缺少有关专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虽然中国于2003年1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由于它是调整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法律,故没能规定得很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十分有限,这就必然会影响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 融资环境差,技术创新资金缺乏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技术创新投入多元化格局,建立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种投资渠道。然而,当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因素,这说明技术创新投融资体制还不适应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需要。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

3 财税支持体系的缺陷

从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来看,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补贴的应用环节有待完善。二是运用政府采购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业务投资的机会也还有待完善。三是从税收方面来看,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扶持手段单一、力度不大。四是在税务服务上,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法咨询、纳税辅导、建账建制辅导等服务相对不足。五是“税费倒挂”现象依然存在,中小企业的负担仍然很沉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4 缺乏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缺乏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产学研联合不够以及大中小企业合作不够,中国中小企业在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开发指导、技术成果的转让与推广、法律支援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其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中小企业很难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才培训机构与储备系统,也很难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因此,如果没有建立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将很难依靠自身的实力进行技术创新。

三、对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体系

法律法规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通过这些法律,可以明确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

权益。

1 尽快制定专项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02年6月29日的正式公布,这对于规范政府的行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该法案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太笼统、不易操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弱者地位决定了法律对其保护是应该具体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方面西方国家的有关法律建设则先进了许多,其法律规定都是相当具体、明确的。所以,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必须以其为总纲,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某一方面诸如公平竞争、产业扶持、创新扶持、金融扶持等专项法规,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

2 清理现有的政府规章

按照政府许可的原则,对现行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规章、政策规定在前一阶段初步清理的基础上进行彻底清理,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按照WTO非歧视性原则,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再有歧视性待遇,从而实现“两个平等”,一个是政治平等,就是从长远考虑出发,所有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另一个是机会平等,就是在产业准入条件、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发放等方面向中小企业打开大门。

(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应该包括:

1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从长远考虑应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该银行的设立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中长期银行贷款及直接融资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但在目前阶段,专门设置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似乎不太可能,可将农业发展银行代替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也可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

2 创新直接融资方式

一是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在众多中小企业中,有许多无论到创业板市场还是到二板市场,其条件都不具备,但仍存在融资需求的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就是为这些中小企业服务的,特别是其中的高科技企业获得创业和发展所需资金就得靠这一重要来源。二是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新兴产业,以追求因企业成长而获得长期收益为目标的一种投资基金。其功能之一在于将成千上万份分散的中小额风险投资资金集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

3 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其一是建立综合配套的融资体系。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应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纠正过度流向大企业的倾向,安排一定比例(比如不少于1/3)的信贷资金给中小企业。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制度创新,除可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外,还可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实行诸如冲销坏账和补贴资本金等措施,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其二是拓展相应的银行中间业务。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开办信托、委托、保险、担保、咨询、保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其三是拓宽其他融资渠道。比如发展融资租赁业,尝试发行中小企业可转换债券等。

(三)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支持体系

1 实行财政援助

一是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就是政府为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某种产业、某类企业的发展,而且清楚地表明了政策意图。财政补贴通常是无偿支出,但补贴是有限的,,而且是非普惠的,是要体现财政效率原则的。二是政府采购。该措施可以规定政府采购单中划定一定比例给中小企业,规定大企业必须向中小企业分包一部分零配件和产品,规定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适度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等等。三是补助金。补助金制度是一事一时的临时措施,且纳入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种直接援助,补助金主要投放于创业、技术研发与地区结构改善等领域。

2 提供税收优惠

第一,取消按所有制性质制定的税收政策优惠,使各种经济成份在税收政策上待遇平等,为各类经济性质企业提供公平的税收政策环境。第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改变目前外资企业优惠多,内资企业优惠少,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的现象,要体现对中小企业的照顾。第三,加快企业折旧,对中小企业一定数额的利润再投资实行税收抵免,投资的净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税额中扣除。第四,对一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确需特殊优惠的中小企业,应实行先征后退或定向补贴的做法。第五,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前者的企业应税所得,只纳企业所得税,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后者的企业应税所得,不纳企业所得税,而据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

3 切实减轻税费负担

在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中小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作为财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之前的过渡措施,可以借鉴局部地区采用的“一道费”做法,即取消形形的收费项目,代之以政府的一次征收,以此杜绝各部门、各方面向中小企业乱伸手、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四)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发达国家实践已充分证明,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相当重要。

1 健全社会服务网络

从世界发达国家看,许多国家除了在政府机构内部设立必要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外,还设有比较健全的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它们按市场化运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府主导型,即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参与和协助建立;(2)社会自主型,即由社会各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建立;(3)行业组织型,作为实施政策的助手和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4)混合型,即由以上主办者共同建立的机构。我国这方面的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还不太健全,即使是已经建立起来的,也需要进行业务规范,特别是应当对那些收费和服务严重失衡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整治,以提高服务质量。

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成立后,再联通区域、行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通过存量资源调整、社会各方参与,调动和吸引各方面的力量,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络。新设立的中小企业可获得社会化服务中心推荐的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的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和审计等服务,服务费用享受优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对中小企业创业者进行的创业培训,培训费用全免;对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培训费用给予补贴。

2 建立信息服务系统

首先,要把加快中小企业上网步伐作为当务之急。其次,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扩展市场,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自我革新能力和缩短革新周期,提高管理水平,寻找合资合作对象,提升高层竞争能力等。再次,实现内外网络并举,尽快实现企业运作电子化、网络化。

政府应集中资金,运用先进技术,加快对现有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信息传输平台、多媒体宽带网、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政府是各种信息最高权威的拥有者,在各级政府中,可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设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全国性、地区性中小企业信息网。

3 建立咨询诊断系统

中小企业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扭转经营管理的落后局面,建立咨询社、诊断所等机构,运用科学方式找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严格地说,中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具有真正的企业发展战略,因此在经营上表现了相当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要帮助企业在分析掌握政府对这个行业在宏观政策和法规上方向性的动态,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找准产业定位,重组产业优势。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3-0031-03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占据我国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创造GDP、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而且也是推进技术创新的活跃力量。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而复杂的竞争局面,为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将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中小企业的定义主要参照三项指标:从业雇佣人数、企业资产量、在一定时段(通常为一年)的经营收入。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划分标准基本上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一般来说,中型企业是指企业规模在100人至1000人之间,同时年营业额在1亿元至5亿元之间;而小型企业是指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同时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下。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从而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它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市场的占有率的提高及在消费者心目中地位的上升都至关重要[1]。技术创新往往是技术上采用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它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旨在得到一种新的或有某种改善或改进的产品,这里的产品不仅仅包括一般消费品,也包括设备、原材料及软件等;而工艺创新是设计并采用某种新的加工方法,包括改进和革新原有工艺条件、状况等。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

当前,国际分工正呈现出由垂直转向水平的新特点,一个国家或地区已不再一味地追求完整地占领一个产业,而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尽力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同时把相对低端的技术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给或主动转移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形成新的分工体系,即水平型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大量的国际产业资本、生产能力和先进技术逐渐转移并聚集到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世界性的加工制造业集群区,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从而使我国这个“世界工厂”逐步呈现向高科技中心转变的趋势。在此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周边地区的同行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国外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和先进工艺,通过技术联盟,国内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次级的国际生产与技术研发基地。

中小企业人员少、规模小,并且一般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一般是通过技术引进方式,或者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开发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2]。在投资项目选择上,中小企业一般着眼于现在而非将来,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创新。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企业大量涌现,由于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性,决定了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大量的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思想束缚少于大企业的特点,往往在技术创新中表现出比大企业更高的效率。因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动力。尤其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经济一体化这样的大趋势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创新就会落后,不创新就会被淘汰,能否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就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虽然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创新的高效率,但是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却面临了很多的问题与挑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往往资金不足,所以必须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渠道两种,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生产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企业的利润偏低;其次,一些中小企业资本积累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少,所以仅仅靠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源性的资金加以补充。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中小企业要从外源性渠道获得资金也比较困难。从银行信贷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的主体利益得到强化,已逐渐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有了自担贷款损失的压力,必须保证所贷出的资金和利息可以安全及时地收回;而在中小企业方面,一是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使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二是自身信用差,拖欠银行还款现象严重,这两方面都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较为困难[3]。

(二)中小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大多不够完善,因此激励机制往往缺乏有效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激励手段单一,更多的是采用短期物质激励,忽视精神层面的激励,这容易导致员工只是暂时受到激励,不能保持长久性;二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的甚至没有绩效考核体系,单凭管理者的印象来确定人员的绩效,进而确定工资级别,其工资和奖金往往和实际绩效关联不大;三是缺乏系统的业务或技术培训,企业管理者注重员工产出,而忽视员工学习方面的投入;四是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找到归属感,导致企业人员流动大等等;五是在激励员工技术创新方面,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上激励机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阻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人才,因此,是否具备创新人才成为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受传统就职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优秀的技术人才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工作,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工资水平低、研发资金短缺、社会地位及其发展都不及大型企业,使得他们很难引进人才。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科技人员70%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以及大型企业等,而在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比重却非常小。

(四)中小企业缺乏信息获取渠道

信息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我国提供科技信息的中介行业还没有得到发展,信息中介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然而中小企业如果自己投入资金建设一套获取信息的渠道,成本又太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如果缺乏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就不能寻找创新机会,更不能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前景。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措施

中小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需要采取信任及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地发挥出来。为此,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措施,来有效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可灵活应用短期物质、长期物质及精神或内在层面激励相结合的措施。

短期物质激励是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相对成熟的部分,主要是要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绩效反映在薪酬上的变化。短期物质激励可以针对员工的绩效及不同偏好制定一个“菜单”,包括金钱、家庭支持计划、带薪休假、医疗保健等多种方式的不同组合,供员工“自助选择”。长期物质激励即股票期权计划,美国普遍推行ESO(经理股票期权)和ESOP(员工持股计划),是一个值得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上积极探索的方向。股票期权计划把管理者、技术员工的利益和股东利益及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使委托人和人的目标一致,从而最大化降低委托成本,并在长期利润的驱使下进行持续的创新[4]。

除物质激励外,对员工(尤其是技术型或专业型的人才)更需要采取精神层面或内在层面的激励,即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提供更有更有挑战性的职位工作,提升工作纵向负责的深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树立为企业学习榜样对象或者颁发荣誉证书等,满足员工内在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激发出创新积极性。

(二)塑造全员参与创新的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面对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中小企业仅依靠企业家个人或部分专家的创新活动很难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满足顾客的全方位需求,全员参与创新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要使全体员工尤其是专业人才把技术创新作为自己的潜意识行动,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促使员工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工作的氛围,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要提倡勇于冒险及创新的文化,形成“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体制。对创新成功者要及时给予承认,并加以奖赏;对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不能冷落他们,对他们同样要给予鼓励、支持,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员工创新的顾虑。像美国的3M公司始终鼓励其员工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成功的员工,公司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英雄般的款待,动用各种措施给予表彰。即使创新失败或因试验付出代价,只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则不会由其负责,仍鼓励并支持其继续努力。反之.谁要是在公司任职三年内提不出任何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行动,则在公司裁员时将成为首选对象,这便是3M公司久盛不衰的奥秘。

(三)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

当前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技术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独立自主开展R&D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内部研发也不再是获取技术的惟一来源,开放式创新逐渐得到认同并被广泛采用,有效地从外部获得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在此环境下,中小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的“产学研方式”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及企业的重视。中小企业有灵活的机制,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有可投入的项目资金,有应用新技术的欲望,这便为科研院所提供了用武之地;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院所在技术前沿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表明,企业邀请院校或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这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实践,从而更好地确立研究课题及专业技术发挥;对企业而言,好处也是很明显的,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的科研实力,并产生效益。作为中小企业应用产学研方式的一个例子――厦门德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先是联合厦门大学承接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研究,然后又联合厦门理工学院组建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方通过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课题。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厦门德茂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的完善与应用,并产生了预期效益,实践证明了产学研模式的可取性。

(四)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融资渠道,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中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不足,技术和资金相对薄弱。对此,国家应逐步建立全方位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以及有关金融投资、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信息与服务[5]。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国家可制定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融资资助计划,并逐步建立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以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要。另外,从国际通行做法看,风险投资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广泛的技术进步,可以用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这样一种机制是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持久活力,而不是向企业注射短效的“兴奋剂”,我国可以谨慎地研究加以试用。目前,国家也从信贷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以更多的融资保证,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等。这些解除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措施,必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8,(10):10-11.

[2]杨 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吴菊梅.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点思考[J].民营科技,2008,(6):25-26.

[4]陆 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6):35-36.

[5]杨 静,孙玉娟.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大途径[J].江苏商论,2008,(4):116-117.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Zhang Chaohui

(Xiamen Data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361008, China)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6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是,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系统。其主要载体是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五)建立和完善适应我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大大增加,部分企业技术和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

----技术中心建设。到2010年,培育2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0家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600家省级技术中心。形成一批接近国际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的企业、行业或区域研发基地。重点企业普遍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到2010年,每年组织攻关关键或共性技术10项,实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100项,省级新产品1000项。使战略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上取得实效。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

----技术进步贡献水平。全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年增长达15%以上,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40%以上。专职研发人员占职工比例达10%以上。

----自主品牌培育。推进企业每年参与制订一批国家或行业标准,重点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或国际同类水平的其他标准比例不低于50%。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专利的品牌产品。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

(六)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是在现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指导和提高上下功夫,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动态管理,重视质量提高和产出水平,突出技术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七)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功能建设,着力培育其信息集聚与扩散的功能;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功能;技术服务与咨询的功能;人才交流与培训的功能。

(八)产学研的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交流活动。针对行业特点,提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是抓好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的培育和成果转化项目,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真正促进其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九)技术创新机制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作用,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

四、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创新环境。将企业技术创新条例纳入省立法规划并适时出台。通过立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确定指导思想、战略目标,规范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等各方行为和责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支持。

(十一)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全社会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要按照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定期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指南。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的创新活力。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创新能力项目建设、产学研联合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等。各地也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引导、扶持力度。

(十二)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重点支持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专业研发机构,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实现与院校的联合。每年扶持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并促进其成果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共建技术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和交流。

(十三)加强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每年选取30家左右省级优秀企业技术中心,优先享受政府专项资金。定期公布企业创新项目投资指南,吸引研究单位、外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参与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建设。通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能力建设和提高。

(十四)推动行业或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应用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真正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按照“十一五”技术创新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项目,公开招标攻关。鼓励建立以咨询、检测、培训和研究开发等各种形式的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发挥集成优势,鼓励中心跟踪和参与国家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重大攻关项目,使其成为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主体。鼓励大企业技术中心拓展为行业服务的职能,并积极引导其向行业技术中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