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好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感好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感好文章

情感好文章范文1

抒发真情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情贵在真。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流动的羊群像绿毯上绣的白色大花。这种既使人惊叹又叫人放松的境界,连骏马和大牛都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老舍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和他一起沉醉在青翠欲滴、与云际相接的草原。《草原》语言朴实,每一句话都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写文章也要像这样,融入自己的情感,写自己的话,写真实的话。

抓住特点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认真观察,一景一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不同时间、空间,从不同角度,甚至怀着不同的心情,观察景物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例如观察云,只要你足够用心,站在同样的位置也能发现,天空中的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它的颜色、姿态绝不相同。观察景物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等),选择观景的角度(如仰视、俯视、远观、近看等),选取固定或不固定(移步换景)的视点。观察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要调动所有感官,用眼察看,用耳倾听,用心体会,和景物进行真诚对话,感受景物的特点。只要坚持认真观察,笔下的景物一定活灵活现,富有特点。

注意表达

好书不厌百回读。反复多次阅读写景名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揣摩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用意和技巧。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景物描写生动细致传神。写映山红,作者说:“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是杜鹃花的一种,因花开时映得满山皆红而得名。这里拿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作比较,表现了映山红质朴、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写景名篇,品味名家独特的表达形式,积累生动的语言,对于我们写好景物类的文章是非常有帮助的。

勤于练笔

情感好文章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读;对策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文本细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正确的文字运用方法。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度的解读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阅读,且在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要帮助学生分析,以此让学生真正理解好这一知识点。但是在实际中一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往往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教学,这样也就出现了替代学生在阅读中实践思考的现象。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对文意进行思考与阅读也会占据一定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师为了满足教学进度的要求,习惯性地采取了教学理解的方法替代学生的自由理解,最终也就造成了学生难以在阅读中实现有效的文本阅读。

2.拓展延伸的目的性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会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文章进行讲解,所以也就习惯性地将文章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拓展分析,并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但是从实际上来说,由于盲目的进行阅读拓展教学,只会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虽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对于课堂延伸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好文章意义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并逐渐深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并不是要让学生盲目的陷入到思考中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的措施

1.掌握好文章中的意义,实现局部上的细读

对于文章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段落与文字等都与文章中的主旨等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就要避免针对单一的模块进行阅读,而是要做好整体上的掌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采取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就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出发,真正掌握好作者的写作思想。其次,是要对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划分不合理的现象。对于整体阅读来说,就要从文章上出发,做好信息的综合与总结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好文章中的核心思想与价值,把握好结构以及风格等方面。

如,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在一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性的先引导学生针对关键性的段落阅读,也就是文章中大榕树的那一段落,以此让学生感受大榕树的美感,加深学生对鸟的天堂的了解。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只能让学生感受到表面上的热闹,并不能真正理解到文章的意义。所以,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大榕树为鸟儿所营造出的环境上来进行教学,并借助“安静―安全―安逸”这一思路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将文章逐渐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也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的词句等进行细化分析,从而学习好这一文章。

2.做好划分工作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上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好文章中的段落,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上的整合与内化,更好地学习课文。其次,教师就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并借助深入浅出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好文章中的大意以后,就要通过对局部的细节等来引导进行思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好文章中的重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拓展工作,保证文本细读的效果,同时还要结合好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姜艳.文本解读,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4):47.

情感好文章范文3

关键词:写作;真情;思考;感悟;自我

在没有应试写作的要求时,学生更喜欢写周记、随笔等,因为这样的写作让他们更自由地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作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他们的笔下总有些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想法。正是这些自我意识的存在,学生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才有眼光独特、彰显个性的精彩习作。

一、习作中的真情

沈从文说:“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须浸透作者的人格和感情。”所以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是作者的写作动机。

但常有学生说:“不是我不会写作文,而是我的心太麻木,没感觉,没啥可写。”可见学生写不好作文不是技巧不够,积累不足,而是“心”不在场,所以写作时极为纠结,笔下的文章也干瘪无物,只会流水账似的交代,表达不出什么感情。就他们的认知和储备而言,足以写好像样的文章。只有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心写作才能流露真情,才有个性化的创作。

用心写作的学生时有令人感动的文句,如“我拔去妈妈的银发,也拔去她似水的青春年华”,这样的描写足以表现该生对妈妈日渐老去的伤感,对“感恩母亲”的主旨有了升华。这样的文句再现了生活画面,不仅唤起学生的记忆,找回忽略的细节感,营造感性氛围,还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无论是温馨的亲情,还是澎湃的友情,抑或朦胧青涩的爱情,都是学生的真实情感。

学生常说:“写作文不就是堆砌辞藻吗?尽量写长句,多排比段,字数自然就够了。”他们往往会积累大段的精美文段,套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也常出现华丽却没有实际内容的语句,或者大段看似气势磅礴,却和中心毫无关联的排比句。语言只是工具是形式,无论华丽还是平实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真情是榫接内容与形式的必须。只有关注自我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让学生讲真话,写实情,只有情和意和谐统一才能算好文章”这样的写作导向也是老师们的评价标准。

二、习作中的思考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自己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的是能独立思考的人,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完善,考虑问题更加周全。所以我不喜欢学生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总是鼓励合理的想象和瞬间的独特灵感。

成长的“困惑和思考”,这也是习作中常见的话题。这些问题,会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学生的智力是通过不断思考而开发的,他们的写作也体现了这一过程。当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总是很活跃。所以,无论是时事新闻还是街谈巷议、无论是军事还是文艺都是学生思考的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有话说的,我都赞许他们个性化的思考和创造。

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一个思路清晰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自然条理清晰,思辨性很强。有的同学展示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知过程,不仅能联想延伸,还能逆向思考。这样不仅拓宽了写作思路还加深了文章的深度。写作也是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他们如何富有逻辑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写作,这会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何有效沟通的技巧。

三、习作中的感悟

感悟是学生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是写作的灵魂。感悟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学生有感而发,又在写作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提高感悟能力。

曾有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也感悟着自己的人生:“蓦然惊觉,生命的辰光已走过了年轻和浪漫,年轻特有的激情也被磨平了棱角,许多梦过、憧憬过的美好事物,已随风凋零,剩下的只是徒然的累累忧伤。”这文句传达出的信息是否似曾相识?这样的自我感悟是生命旅程中常有的旋律,人不就是这样长大的吗?个体的感悟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写作的快乐与自由源自心灵的自由奔放,有真实的自我才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深刻的自我思考和感悟才有创新的灵动文章。这样的写作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思路更清晰、观察和感悟能力更强。

我也相信学生们勃发的青春、丰富的内心会成就他们笔下最灵动的文章,而文字必将是他们抒发自我的有效工具,抒写真实的自我,展现生命的成长与困惑。“自由写作、快乐写作”,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文章越大气、越有灵气,就越与众不同、越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写作、展示自我”,让学生以日常积累为后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个性化为支柱,在写作的天地里书写性灵之作。

参考文献:

[1]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06

情感好文章范文4

关键词: 学生作文 “质” “文”

一、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古人形容读好的文章如倒嚼甘蔗,渐入佳境,可现在中学生写的文章,大都是空话、假话和套话连篇,越读越没味道。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中学生为什么就写不出这样浸透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动人心灵、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呢?

仔细分析,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学生本人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阅读量匮乏,无内容可写;二是教师教学指导不得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

首先,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中学生基本上过的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式的生活,生活内容相对封闭单一,必然导致他们视野短浅,胸襟狭窄。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即使一些就发生在身边的曾引起广大社会反响的热点事件,也不闻不问。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青少年,必然对天天生活的城市的市政建设、家乡面貌的巨大改变漠不关心,也不会去关心周围人群的喜怒哀乐,即使亲人的冷暖他们也熟视无睹。要求这些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承担起现代中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岂不是太难了?

其次,现在的语文教育无法保障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量,使得学生的语言积累极其贫乏。阅读量的有限,导致文学素养的低下。这样的学生,写作不会生动地叙事,只会粗线条地概述;不会细致形象地描写,只会干巴巴地用几个抽象的形容词来表述;不会引用名篇佳作中的诗词、名句,不会使用常见的文学典故;一些文学名著只知书名不知情节,不知道阿Q、祥林嫂,不知道《诗经》、《红楼梦》,更不知道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无怪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干瘪,缺乏灵气。

最后,很多教师没有遵循写作教学的科学规律来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必须确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一条基本理念。“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古往今来真正的好文章从来都是先感动作者自己再感动读者的。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就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这个核心理念。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往往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片面注重所谓“写作技巧”的指导,给学生传授一大堆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布局,甚至怎样编造感人情节等应试得高分的“高招”,重技巧轻感悟,重方法轻情感,这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做法。

二、使学生写出好文章的对策及尝试

搞清楚了问题症结所在,就能“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了。

我认为,要写好文章,还得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才是写好文章的根本。文章哪得清如许,总须源头活水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抒写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质”与“文”两方面努力写出有质量、有创意的作品。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是在内容(质)上解决文章材料来源的问题。“多角度”就是鼓励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创新与编造的区别。比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命题作文《责任》,有一位学生叙述了一个雨天放学时冒雨回校到教室关门窗的“好人好事”,然后发了一通议论:“人生要尽到责任,尽到责任的人生才是快乐的。”这篇文章缺少细节,明显是编造的。其他学生习作也存在类似情况。我在讲评时以此篇为例启发大家:编造也许是一种方法,但肯定不是最好的写法,虚假的东西一眼就看得出,在虚假基础上作的议论抒情也就根本没有感染力。生活中人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司机开好车,老师上好课,工人上好班,警察管好交通、破获案件,士兵站好岗,学生读好书,等等,都是尽责的表现,这样的人或事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都是写作的素材。学生听后深受启发,明白了感人的作文其实就来自生活的道理,后来的习作内容就充实多了,也生动多了。很多学生写到自己亲人尤其是父母担负着家庭和事业的巨大压力,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感情。

再如写作《期待》时,我特别表扬有一位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他写自己在远离老家的城市读书,很少有时间回去看望爷爷奶奶,老人每见一次孩子都要等很长时间。文中透露出的那种无奈、压力和家长的期望好像使得他一夜之间长大了,特别感人。这篇习作写的就是现在很多中学生的生活,很有代表性。这样的习作说明学生开始学会把目光去关注社会、生活和人生了,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无穷的写作素材了。

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把眼光投向火热的生活,学会从平凡的人生中去发现、去寻找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文章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才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二)鼓励学生多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名篇名作,多读些精美短文,而不是一味只读教材。

阅读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素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这是在语言(文)上解决文章文采的问题。古人讲的“言之不文,行而不远”的道理谁都懂,但要让文章有文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仅靠几个漂亮的比喻排比等修辞就能使文章变漂亮,因此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绝对是必要的,特别是要扩大课外阅读的范围和阅读的量。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苏州市的中考在增加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分值,常熟教研室也增加了阅读等级考试的项目,每个年级都推荐了必读书目,这是一些可喜的信号。我每年都建议学生每人订阅一两份精美的文摘类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并在每期读后写一个读书笔记作为作业,这个作业很受学生的欢迎。我还布置了一个特殊暑假作业:让大家搞一本摘抄剪贴本,找来几十篇好文章,每篇后面写上二三十个字的评语。目的是让他们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素材。这个工作由于长年坚持,并鼓励其他教师共同来做这个事,已经收到得明显的成效。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模式。

要写好文章,仅靠每学期七八次写作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作文的外延也应当是生活。最关键的还是要转变写作的观念。其实,平时学生的写作练习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不是写在作文本上的才是“作文”。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的习作字数不一样。不论写在什么样的媒介上的文章,电子邮件、书信、短信等都是写作练习,只要写出了学生的真情实感,都应一律鼓励。写作的体裁也可以多样化,如读后感、书信、续写、改写、调查报告、科幻小说、征文比赛等。多样化的写作练习模式能使学生大大提高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生活和语文结合在一起,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感悟生活,他们文章的质量也会在多样化的实践中逐步得到提高。

当然,教师应该注意到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是有差别的,因此写作训练应该因材施教,不可按统一标准来要求学生,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

初中生还在学习写作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学生人生指导者的教师,应该秉着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学写作、学做人,拒绝说谎,拒绝作假,如此,他们的文章一定会像他们绚丽而充满朝气的人生一样充满活力、充满灵气。

参考文献:

[1]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二心集.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南腔北调集.

[2]钟嵘.诗品.

[3]王充.论衡.

[4]元好问.论诗.

[5]袁宏道.叙小修诗.

情感好文章范文5

关键词:写作 生活 情感 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这样两点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明白,学生首先要有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思考,才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是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孩子仿佛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似乎没有了自己的眼睛,失去了思考的大脑,变成了无知无觉的记忆机器,什么都去记答案,连文章也要背范文,套模式。是什么原因让一群处在金色年华的少年提起笔来常常眉头紧皱,无从下手?

其实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都可以倾诉笔端,青春絮语,人生感悟、亲情咏叹、成长烦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都可以寄托无限的情思,可为什么写起文章来依然愁眉苦脸,绞尽脑汁。问题的症结恐怕在于我们老师没有具体指导学生开渠引的“活水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知道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讲写作方法技巧提高的,一个觉得生活枯燥单调的学生肩扛一颗空洞闭塞的脑袋,带着一颗麻木不仁的心灵坐在课桌前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漂亮的文章的。对于写作来说生活经历很重要,情感体验很重要,思维心智很重要。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从生活、情感和思维上引导学生作文呢?

一、让作文与成长同步,即回归作文的本原

作文就是要求学生用条理生动的语言文字记录生活的遭遇和感悟。叶圣陶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只有扎根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知其源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开渠引出活水来,作家创作尚且要深入生活,况且是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只单单告诉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还要换位帮助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生活,比如新的学期开始啦,初尝中学滋味啊,发校服了,学校要检查发型了等等这些小事都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注意自己的感受并及时记录下来. 总之,老师要善于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去发现、去启发并引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有时老师甚至要为学生创造生活,强迫他们观察生活。有一次为了加强课堂纪律,从进教室到下课铃响整节课我一言不发,一字未吐(带有点表演性)临出教室前“起身抓起一只粉笔在黑板上挥笔写下几行大字:题目:一堂“无声”的语文课;要求:……老师复又一扔,扬长而去,只剩下面面相觑的我们。”(出自学生文章),结果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大都写的相当成功,尤其是他们描写观察到的同学老师的表现及一节课自己的心理活动,写的很细腻生动精彩,这节课不仅警戒教育了学生的纪律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人人都可能写出好文章。好句子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所以特意给学生安排组织点活动、做点游戏,积极为学生创造点生活,强迫他们去观察体验生活,写起文章来也就轻松容易多了。

二、让文字与热情相伴,抓住情感体验

刘勰说过,“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教师的作文教学,除了帮助孩子们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授他们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李镇西老师说:“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好文章是内心思想情感的外泄,有则有,无则无。学生一入中学,种种不适,手忙脚乱,初二课业加重,学习内容加深,初三又面临中考,忙得晕头转向,好像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体味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稍有时间还想上网聊聊天玩玩游戏, 或者看电视娱乐放松一下。也懒得整理一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此这般,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将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激起写作的热情,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放宽了学生写作的内容范畴,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世界,以真情实感为原则,指导学生写随意作文,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写出来,不以“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为由限制学生写作,如一个学习程度不太理想的学生在作文中写了如何打电脑游戏,文章对他打游戏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写得还是挺精彩生动的,我及时表扬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大大调动了他的写作动力。因为我觉得从写作的角度讲,什么都可以写,作文就是情郁于中,不吐不快,所谓言为心声,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做真人,写真话,让学生真切意识到作文就是生活,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作文在情感需求上滑行,文章也就成了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释放。学生会喜欢上写作的。

三、阅读与训练并重,多渠道培养思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好文章需要开阔的视野、丰富的信息、深刻的思想。没有大量的阅读,完全依靠自然的成长成熟,学生的思想深度会很滞后,影响着文章的表达,因此博览群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生的选择和眼界还要我们老师把关,也可以发动家长遴选有质量有品味的报纸杂志给孩子订阅,让家长筛选有价值的文章每天找时间读给孩子听,养成固定性的“亲子”阅读习惯。另外可以利用多种途径丰富信息,培养思维,比如电视网络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名人艺人的人生坎坷经历,高质量论坛,思辨行的谈话等等,都能从媒体上得到积累,思想也会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思想才能越来越成熟深刻,也才能写出有思想见地的高质量的文章来。一些思维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我们可以把这些训练设计在平时的教学中或进行专项的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并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真正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并乐于思考生活,将已内化的认识外化为语言,变得能写、乐写、会写。

情感好文章范文6

张俊

一、观察生活的习惯: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包括写直接的、间接的、现实的、想象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各方面的生活;唯有深入到生活里,细致观察(用眼、用手、用耳、用鼻、用身体),深刻体验,为生活所触动,内心生发出情感和表达欲望,才会才思不断,才能妙笔生花。

二、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是没有要求的作文,作文是按要求写的日记,日记的价值在积累、在练笔、在思考、在做人。

三、记联想笔记的习惯:以语言或生活为思维之源,去联想、去想象、去表达,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

四、口头作文的习惯:说是写的另一种形式,如即席演讲,出口成章;对话交流,侃侃而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应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不懈追求。

五、想好再写的习惯: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想好再写定会使文章更优秀。

六、定时作文的习惯:把握好三种写作时间。指定时间:老师限定的写作时间一般为一节课,时间短,自会有适度的紧张感,这将会大大激活写作潜能;即时时间:当灵感到来时,迅速捕捉,及时行文;习惯时间:每天给自己定个固定的写作时间,当这段时间到来时,命令自己进入写作状态,静思默想,提笔言志,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

七、构思作文提纲的习惯:写文章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练习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好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的,不过有人是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八、多种作文的习惯:写作分两种:一种是指平时有意识进行的写作,包括日记、随笔、作文;一种是指无意之间融入生活中的一些写作现象,像口头表达、笔答问题、演讲词、申请书、请假条等,我们要把握这些写作机会来多练习。

九、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二分靠想,三分靠写,五分靠改。行文已毕,可暂时弃置不管,谓之冷处理,一两日后或自己或请别人再斟字酌句反复修改,或内容、或构思、或技巧,或改、或调、或删、或增,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写作的最佳境界就是“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十、发现自己、欣赏自己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优势,多去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长处和个性,进而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久而久之,我们的写作自信心和兴趣自然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评改时通过量化评分这个手段来鼓励自己。可从选材――写生活、表情达意――我手写我心、表现手法――修辞,描写、运用语言――引用名家或自己写出个性独到的语言,从而去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