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文1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过程与方法: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重点:

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会画出在方格纸中三角形底上的高。

教学准备: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51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认识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

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3)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练习十第1题

2、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

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3)教师: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练习第54页第4题。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

先看书第53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

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

(2)

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

(3)

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

(4)

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

(5)

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第54页练习十第2,3,5题。

2、第53页课堂活动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5~57页的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到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发现任意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想引入:

教师: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猜测)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找寻规律:

1、教学例3:(初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师:每人用3根、5根、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看在摆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摆时每两根小棒要首尾衔接,相离相交都不对。

(学生在猜测与交流中发现4根同样长的小棒无论如何都围不成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4根同样长的小棒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而用3根,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2、教学例4:(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

要求:4人一组开展量、算等操作活动,讨论三角形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①每个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每条边的长。(可用mm作单位)

②4人依次把自己所画三角形的各边长记录在下表中。

③计算并填空。

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3)三角形(4)每边长任意两边之和

与第三边比较

(2)

讨论。

①结合量、计算、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解释为什么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而用3根,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③3根小棒的长分别是10

cm、4

cm

和18

cm,用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注意:答案不止一种)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就可以肯定这3条边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练习十一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知识?采取了哪些方法学到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5~58页例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体验用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6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做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创设情景

(1)“啪——”的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小勇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配上一块,可是,玻璃已经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死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2)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后,再请学生口答:应该拿哪一块呢?为什么?

学生1:拿第一块,因为那块最大。

学生2:第一块虽然最大,但是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无法确定。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拿只有一个角的这块玻璃去配,其形状大小是不确定的,另外的两个角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学生3: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邻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2、揭示课题

教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三角形中两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说明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中蕴含了某种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探究新知:

教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

1、讨论验证的方法教师:现在我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先想一想自己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可能有下面的方法)

方法:

(1)量角。

(2)把三个内角对折或剪、撕下来拼合成一个平角。

(3)通过图形的转化得出结论。

(演示:两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我们知道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同学们现在有什么发现?(等于把正方形的内角平均分成2份,360°÷2=180°)

2、学生自主操作,验证猜想(课件出示探究任务)

(1)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验证一下。

(2)

把你的想法和操作过程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当发现学生采用“量”的方法完成后,一定要激励学生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提示:还可以通过折、剪、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进行观察。

4、汇报交流

学生:(量角)量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测量有误差,实际结果可能在180°左右。(板书出三类三角形内角度数的加法算式)

教师:为什么要测量3个三角形?(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而所有的三角形有无数个,三角形按角分,一共有3类,我们就一类一类地进行验证)教师出示3类三角形粘贴在黑板上。

教师:刚才,同学采用的是“量”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对折或者撕下三角形的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

及时请该生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教师:同学们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直角三角形下面板书:180°),现在请大家也采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来验证其他两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学生验证完后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分别在两类三角形下面板书:180°教师用课件完整地展示三类三角形拼成平角的过程。

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5、取任意两个三角形进行比较再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

(2)因为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右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大于左边三角形的内角和。(

6、知识回顾:

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要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碎玻璃去配”了吗?(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中两个角被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取其中有两个角的碎片,延长两条边得到的三角形就与原来的三角形相同。)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第56页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结: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如果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第57~58页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五、拓展升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文3

5.1面积和面积单位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妈妈卧室的地面面积有60平方米,丽丽卧室的地面面积有(

)平方米

A

.

5

B

.

40

C

.

200

2.

(2分)大拇指盖的面积大约是1(

A

.

平方分米

B

.

平方米

C

.

平方厘米

3.

(2分)学校篮球场占地面积约是6000(

A

.

平方米

B

.

C

.

平方千米

二、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4.

(1分)比一比。

_______面积最大,_______面积最小。

5.

(1分)圆所围成的_______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6.

(1分)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450_______

一种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80_______

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是3_______

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_______

7.

(1分)物体的_______或_______就是它们的面积。

8.

(1分)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_______的正方形。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9.

(5分)估算枫叶的面积.

(每个方格表示1cm2。)

10.

(5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图形,在面积较大的图形下面画“√”。

(1)

(2)

(3)

11.

(5分)①号与②号长方形的面积相等,①号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②号每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2.

(5分)下面六个图形中,给面积最大的涂上绿色,面积最小的涂上红色。

13.

(5分)将面积相等的图形练一练。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4-1、

5-1、

6-1、

7-1、

8-1、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9-1、

10-1、

10-2、

10-3、

11-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分数的理解:分数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数量关系的刻画,分数是过程的记录,并不只是结果,是分数关系的表征,并不仅仅是对象的本身。

理念与策略:

1、找准起点。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走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以1/2为基本模型构建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

2、充实素材。应用了课件的优势和学生手中的材料,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从不同角度体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动。提供充分的实际操作时空,让学生选一选、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数学意义,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开放选择:习题拓展,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数学参与。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过程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师:同学们小新想邀请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对,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来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对,他们走进了蛋糕房,这有4个蛋糕,怎样分给他们才公平了?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出一个人有多少块蛋糕吗?

生:每人两个。用数字2表示。

师:像刚刚这种分法数学上我们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书:平均分)

师:这两块蛋糕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

师:这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几个?

师:那么“半个”就是“一半”,半个蛋糕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是的,当整数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请分数帮帮忙,这半个蛋糕我们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副板书:1/2)

师:读分数时我们从下往上读,为什么能用1/2表示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简单的分数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由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回顾平均分,从整数过度到分数,初步感知分数产生的意义。“一半”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1/2”是生活数字化的结果。学生借助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构起知识桥梁。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师:一个蛋糕应该怎样平均分了?请你用课前老师发的圆片代替蛋糕试着分一分。

师:找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关注:

学生操作的语言表达

教师引导对折重合,虚线描折痕,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师快速的涂色(斜线表示)

师:你们也是这样分的吗?那好,现在请孩子们把圆放进课桌里面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圆,这个圆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追问:这一份是谁的1/2?

师:老师也分了一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PPT演示)

小结:分后的两块月饼大小完全一样,这种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设计意图: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1/2,让学生上台操作,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全班一起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初步感知和理解

二分之一的含义。

三、认识几分之一。

师:这个月饼被我们分成了几份?怎样分的?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这半个月饼就是?

追问:半块月饼是谁的1/2.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那这个2表示什么?

生:分成了2份。追问:怎样分的?

师: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书:二份中的一份)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这根接力棒红色的部分请你用一个分数表示。这条线段的红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师:孩子们,不同的三个物品,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

师:平均分成了几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2.

师:圆红色的部分用一个分数表示,现在圆有什么变化?红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现在了?

师:为什么大小不一样的圆都能用1/2来表示?

生:因为是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谁能像他这样有条理的再来说一说?

师: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个圆。这个圆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吗?

小结:看来要想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认识1/4、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为什么填4。

认识1/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

写作()/()

为什么填4?为什么填1,你是怎样想的?

认识1/5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块,还有吗?

(这三个分数结合PPT讲)

思维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两份是?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过月饼、接力棒、线段三种不同物体、以及大小不同的圆强调平均分成两份,理解分数意义。然后在理解1/2的基础上认识1/3、1/4、1/5,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化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分数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四、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先写分数线,表示把月饼平均分;再写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最后写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同桌间互相说一说1/2各部分的名称。

五、动手折1/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文5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习内容有:

时、分、秒;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

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习内容有: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搭配。

(来源:文章屋网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范文6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个长方形长增加5厘米,宽减少5厘米,它的周长(

)。

A

.

不变

B

.

增加

C

.

减少

2.

(2分)

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

)。

A

.

相等

B

.

不能比较

C

.

面积大

3.

(2分)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A

.

1平方米

B

.

1公顷

C

.

1平方千米

D

.

10平方千米

4.

(2分)

电线杆高约是15(

A

.

平方米

B

.

平方分米

C

.

5.

(2分)

(2016·喀什模拟)

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三个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长方形

B

.

正方形

C

.

6.

(2分)

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6米,这个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

.

9平方米

B

.

36平方米

C

.

49平方米

D

.

64平方米

7.

(2分)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长的

,求这块菜地面积的算式是(

)。

A

.

20×

B

.

20×+20

C

.

20××20

8.

(2分)

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的周长相等,(

)的面积大.

A

.

正方形

B

.

圆形

C

.

一样大

二、非选择题

(共17题;共45分)

9.

(2分)

把一根6.28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 m2;若围成一个圆,则圆的面积是________ m2。

10.

(11分)

填表。

图形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________

8分米

________

456平方分米

18米

15米

________

________

40厘米

120厘米

________

正方形

24厘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4平方米

________

180分米

________

11.

(1分)

一块石头放进鱼缸内后,水面的变化如下图,这块石头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12.

(2分)

一根火柴代表1米长的栅栏.下面花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

周长:________;面积:________

13.

(1分)

(2015·泗洪)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4.

(1分)

街心花园中,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四周有1米宽的水泥路.如果水泥路的总面积是12平方米,中间花坛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5.

(4分)

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

16.

(1分)

(2013·东莞)

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图形面积的________.

17.

(1分)

下图长方形的面积是896cm2

它的周长________

18.

(1分)

下图有多少个小方格.

________

19.

(2分)

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周长:________cm

面积:________

20.

(1分)

两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使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那么所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21.

(1分)

先估计下面图形的周长,再测量需要的数据,并计算面积.

________

22.

(1分)

(2016三下·简阳期中)

学校操场边的花园的长比宽多2米,宽是4米,那这个花园占地面积是________.

23.

(5分)

下图是由5个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的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是44厘米,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24.

(5分)

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草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5.

(5分)

下面是马庄小学三(1)和希望小学三(1)班教室的平面图.

如果马庄小学三(1)班有50人,希望小学三(1)班有30人,你认为哪间教室挤一些?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非选择题

(共17题;共45分)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