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精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篇散文精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篇散文精选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1

引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

“安徽出版集团和下属安徽文艺出版社近年来致力于创新文化内容和引进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推出更多读者喜爱的作品。”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在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新书会上这样表示。在此次订货会上,安徽文艺出版社带来了256种精品图书,新版图书50多种。其中的重头作品是由孟加拉国驻华大使蒙西・法叶斯・艾哈默德撰写序言的《穷人的福星》。该书描述了2006年全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尤纳斯创办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精彩故事,缔造了一个有关穷人脱贫并寻求财富的神话。在引进版畅销小说领域,出版社推出了美国悬念大师莉萨・杰克逊的代表作、位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作品榜首的惊悚悬疑小说《极度战栗》;汇集以色列当代女作家畅销小说精品的《以色列当代女作家小说丛书》等。在情感励志版图书领域,“亚洲版心灵鸡汤”的韩国温情手绘读本《蜜蜜心世界》系列也吸引了不少与会书商的关注。安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裴善明告诉记者,出版社此次推介的新书以其独特的文本特点和市场卖点吸引了到会订货商的兴趣,已取得订货达300万元的良好业绩,同比上年增长11%,为出版社2008年的主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本新书都凝聚着出版社全体员工的心血,相信一定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

多丽丝・莱辛的名字在2007年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她的作品也成为引进版图书中无可争议的亮点。浙江文艺出版社将于今年陆续推出莱辛两部作品。其中《特别的猫》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独特的文字笔调叙说人与猫之间动人的小故事,劳伦斯凭借对生物观察的精神,书写这些猫的生命景观。中短篇小说集《另外那个女人》则收录了“另外那个女人”、“爱的习惯”、“喷泉池中的宝物”、“老妇与猫”、“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六个中短篇。此外,出版社还将在今年引进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和《孤独及其所创造的》,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的《荒年日记》《异乡人的国度》和《内心活动》,以及20世纪拉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博尔赫斯的经典文丛。

名家文集年选陆续被整理推出

在外国文学作品日益体现出全球化跨国文化的强大力量的同时,国内诸多名家的头衔也一直是市场的金字招牌,他们的文集也在不断地被整理出版,满足读者们的需求。江苏文艺出版社日前推出了曾敏之的《人文纪事》、陈之藩的《寂寞的画廊》和的《不朽》等散文精选。张恨水、周汝昌、鲁迅和郁达夫等20余位名家的散文集也作为畅销的常销书目被再版推出。

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了中国作协选编的“中国文学作品年选”,囊括了2007年度国内微短中篇小说、散文、故事、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奇幻文学、悬疑文学、争鸣小说、儿童文学、校园文学、青春文学等领域的优秀作品。除此之外,长江社还推出了“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以“打造国内最好的世界文学名著平装本”为宣传口号,将读者们耳熟能详的《飘》《傲慢与偏见》《红与黑》等50部经典名著收录其中。

上海文艺出版社在今年初推出作家叶辛的《孽债Ⅱ》的同时推出了对16年前原著作出重大修改的《孽债Ⅰ》。此外,出版社还推出了易中天的第一部文学选集《高高的树上》,最为全面地收录张抗抗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鸟善走还是善飞》,以及秦文君的中短篇小说集《金童玉女》和散文集《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等。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2

3个漫画家一台戏

近日,人气绘本作家阿梗、何何舞和李欢分别携新作《卜鸟》、《薇妮的时光列车》、《墨涧花》亮相群光百货西西弗书店与粉丝亲密接触。他们的粉丝数量众多,一眼望去几乎全是年轻的面庞,也许,喜欢绘本的人永远不会老去,因为他们内心的孩子永远年轻、好奇,对于生活充满热情。

学院派的阿梗走到哪里都一身民族风打扮,发髻上的银簪子还是来成都淘到的。她是中国“十大新锐女漫画家”之一,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阿梗说自己从3岁有了记忆开始,就想用画画来愉悦和养活自己,也是从3岁开始拿着笔自己“乱画”到如今。而“阿梗”这个名字,意义在于“植物运输养分的茎”,是朴素、传输、生长的意思。她的微博签名是“返屋食饭,摁脚写诗”,自己解释说是因为生活是作画的源泉。除此之外,她还喜欢刺绣、酿酒、泡茶、养鸟,喜欢旅行和在旅行途中收集所有好玩的小东西,所以来成都后,她首先就打听怎么去送仙桥,惦记着的是签售完了之后顺便去淘物。

何何舞被粉丝亲切地称为ENO.,她惯于跟国内知名专栏作家、耽美合作画插画,擅长水彩手绘,画风大气却不失精致,亦有工笔描绘之处,深受读者喜爱。用知名专栏顾天蓝对她的评价来说:“ENO.用色偏冷,却能给人以华丽之感,是超越了俗事之美艳的奢华与清远,是仙境一般超脱纯净。画中人物,无论男女,总有冷冽浪漫之美感。这是属于ENO.的个人特色,即与众不同之处。我们爱一样物件,一个人,便是看到她的独特,随之产生热爱。”生活中的何何舞是个典型的重庆妹子,很有女王范儿。

最难得的是李欢,虽然江湖人称“欢叔”,却能够把女孩子的小心思与小小恶念描绘得那么到位那么唯美,凭修长白皙的手指迷倒了众多女生。李欢是中国新锐CG插画家、绘本作家,同时亦是大学教师、美术学硕士。他的作品色彩斑斓,风格时尚梦幻,不仅深受年轻人追捧,同时兼具主流商业价值,被开发成为时尚周边产品,和韩国知名化妆品牌合作商品形象,在时尚圈极具市场号召力。

漫画的路还很长

国内漫画爱好者对于漫画的爱大多始于日本漫画,何何舞就表示日本漫画是她的启蒙老师,但阿梗对漫画的热爱却是从经典的国产动画开始的:“从那时候的《小蝌蚪找妈妈》,还有《西游记》的连环画开始,那应该是我最早接触的漫画了吧,也是我最喜欢的。”而李欢则笑称自己的偶像是阿梗,尽显搞怪本色。

对于现在粉丝随着年龄增加会慢慢远离漫画这个问题,阿梗说:“这个问题很严肃,也很值得去探讨,其实我们针对的读者群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年龄段里,我们也是希望作品能随着读者一起长大的,但是现在作品定位在青少年的层面上会比较多,所以也希望能对这一年龄段的读者进行帮助和引导。”而何何舞告诉记者,这是阅读的走向问题:“文字形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生活的一部分,而动漫图片形态还没有真正走进生活,所以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有时间就会看漫画,慢慢长大了,没有时间了,看漫画的人就越来越少。”李欢直言与其他国家成熟的漫画产业相比,中国漫画的商业品牌、发展环境、制作环境仍有差距:“但是我们的漫画家和他们是一样强的,所以还有很大的空间。”

3人代表作

阿梗:《卜鸟》

阿梗个人第二本水彩风格精选画册,精选收录其自2009年至今创作的水彩风格佳作,或彩色或黑白,或简单或纷繁,或浓艳或淡雅,无一不展现出她精致细腻的线条感、柔和雅致的色彩感,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除了收录精美插画之外,还独家附录3个短篇小品,精美细致的画面配上优美温情的散文,诉说着一个个你我熟知却从未留意的温馨浪漫又包含深意的小故事。

李欢:《薇妮的时光列车》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3

关键词:“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实施策略

黄源深先生于1998年和2010年分别提出英语教育应该以“为思而教”为价值取向,采用“学思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增强学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和语言思辨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学会分析、解释、推理、评估与说明,并进行自我校准。本文将简析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意义,并从培养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探索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施策略。

一、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意义

黄源深先生将“为思而教”定为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并指出实施该价值取向必须重视学思结合,塑造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导学生认知英语价值与功能,在英语文学阅读中进行探索,对比分析英汉文化,提升英语阅读思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翻译人才。而且,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的过程中学习英汉互译文化,培养英语思维,加强母语功底;从中观角度细化英语文学阅读,初步培养阅读思辨能力;再从微观角度出发,融合“开展文学阅读、扩大语言输入、注重体验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灵活应用英语文学阅读,提升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密度,让学生练习撰写英语阅读心得,创作英语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1]。

二、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

加强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习英汉互译文化,强化学生的母语功底和提高学生英文翻译能力的前提基础。教师在进行英汉文学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制作精巧、生动的教学视频和短小而完整的课件,辅助学生在欣赏灵动的视频中掌握英语知识,并通过课堂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盲点。例如在讲解语态词will时,教师可以融合《乱世佳人》的电影视频,并在课件中选用其英汉互译的经典语录,用清晰的图文为学生展示以下内容:

“I’ll think of it all tomorrow,at Tara.I can stand it then.Tomorrow,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After all,tomorrow is anather day”(明天我要回塔拉。那时候我就能经受得住一切。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再让他回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然后,教师可以用红色的字体标注重点词汇will,指导学生认知这个单词在句子所起的作用,从中了解英汉互译文化,加强自身的英语翻译功底。讲解《英国文学・呼啸山庄》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这样一句话:“Fog hung in the trees, and in the distance, large, sharp, talk rocks called the Penistone Crages rose up out of the ground”,接着让学生从中寻找和判断英语表达方式,总结重点词汇和语法点,并翻译这句话,尝试用英语对其进行复述,分析这句话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更为标准的汉语译文“树林里雾气弥漫,在远处,巨大尖峭的潘尼石岩拔地而起,巍然耸立”,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对比英汉陈述的不同,总结翻译技巧。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网络平台构建英语学习网络,在“英语知识库”中添加多方面的优秀作品,如英语影视文学对译和英汉互译名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依然能够随时练习英汉互译,不断扩展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促进英语知识资源共享[2]。

(二)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则要求教师应成功融入“学思结合”理念,广泛引入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整理知识点,进行思考和分析,用汉语和英语解释所读内容,并总结自己的阅读体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3]。例如在讲解《欧美文学・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时,教师可以引入经典内容《Crystal vase and earthenware pot》(水晶瓶和陶罐的故事),先让学生阅读“One moring,on awaking,she saw on her window tow vases filled with flowers.One was a very beautiful and very brilliant crystal vase but cracked.It had allowed the water with which it had been filled to ascape,and the flowers which it contained were withered.The other was an earthenware pot,coarse and common,but which had preserved all its water,and its flowers remained fresh and crimson..”再学生进行翻译,为学生展示译文“一天早上,她醒来看见自己的窗台上放着两只插满花的花瓶。一只是非常漂亮、非常透明的水晶瓶,然而却有裂纹,里面的花也枯萎了。另一只是个粗糙、不起眼的陶罐,但它却蓄满了水,里面的花儿依然新鲜、红艳。”,然后和学生用英语分析卡西莫多在窗台上摆放这两只花瓶的用意,推测爱斯梅拉达看到这两个花瓶以后的反应,让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理解这段话。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这次阅读讲解活动,用英语告诉学生卡西莫多想用平凡粗糙的陶罐和有裂缝的水晶瓶来提醒爱斯梅拉达不要被弗比斯英俊的外表所欺骗,可是爱斯梅拉达最终都不明白卡西莫多的良苦用心,她美丽、善良而纯真,却有盲目痴情的一面,这也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英语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在解析《简・爱》(Jane Eyre)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书中较为短小精悍的语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巧记单词和语法,探索中英语法结构的异同。教师可以用课件为学生列举以下三句话:

1.I soon discovered that often , there were good sides to all the sad troubles in life .(我很快发现生活中令人伤心的麻烦事往往也有它好的方面。)

2.If you really want it, happiness is waiting for you.(如果你真想得到幸福,幸福也正在等待着你。)

3.That evening,I stood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sunset an the quiet fields.I allowed myself to imagine again the life I could have had with Mr.Rochester.(那天晚上,我站在我的房门口,望着落日和静静的田野,任由自己想象着和罗切斯特在一起我们会过怎样一种生活。)

接着,教师可以根据例句提出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that sad troubles?”,“What is happiness?”“Why was Jane thought that had with Mr.Rochester could be happiness?”学生能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更为标准的英语表述方式,认知英汉互译中的省略用语和意译,增强自身的文学翻译功底。

(三)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

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必须从翻译市场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练习灵活学习与应用英语文学阅读知识,自由撰写阅读心得,创作英文小说、诗歌和散文,尝试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以此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4]。例如在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形象,翻译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尝试创作英文剧本。在解读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 Red Rose)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领悟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然后结合诗歌意象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作诗,在诗中弘扬真善美,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指导学生创作英文小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坚持在每周阅读短篇英文小说,如《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马克・吐温小说集》和《杰克・伦敦全集》,接着让学生练习写阅读感想,最后,教师可以指点学生结合小说六要素和英语表述方式创作英文小说。而且,教师应注重定期交流与分享学生的英语作品,通过客观的评比来促使英语教育活跃化。对于英语散文写作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坚持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精读《美丽英文全集》,然后以自然现象、时事政治、文化标志和个人理想等为话题练习写英语散文,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为思而教”的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思维,教师应注意融合“学思结合”策略,做好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的过程中学习英汉互译文化,增强自身的读思辨能力和英语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昌鑫,陈慧娟,欧阳春娟等.“五年一贯制”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4:1)

[2]蒋卓轩,张岩,李晓明.基于MOOC数据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的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3:2)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4

琦君,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7年生。早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是著名学者夏承焘先生的高足,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1949年赴台后埋首文学创作,成为名重一时的作家。其作品《春酒》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琦君忆童年:

下雨天,真好

琦君

一清早,拉开窗帘看看,窗上已布满了水珠。啊,好极了,又是个下雨天。雨连下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屋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

那是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六岁,睡在母亲暖和的手臂弯里。天亮了,听到瓦楞上“哗哗”的雨声,我就放了心。因为下雨天长工不下田,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一会儿。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有个盲人,雨天没打伞,一个过路人见他可怜,就打着伞送他回家。盲人到了家,却说那把伞是他的。他说他的伞有两根伞骨用麻线绑住,伞柄上有一个窟窿。说得一点也不错,原来他一边走一边用手摸过了。伞主笑了笑,就把伞让给他了。

我说这盲人好坏啊!母亲说,不是坏,是因为他太穷了。伞主想他实在应当有把伞,才把伞给他的。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眉毛细细长长,眼睛眯成一条线。我的启蒙老师说菩萨慈眉善目,母亲的长相一定就跟菩萨一样。

雨下得越来越大。母亲一起床,我也跟着起来,顾不得吃早饭,就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院子里玩。我把伯公给我雕的小木船漂在水沟里,中间坐着母亲给我缝的大红“布姑娘”。绣球花瓣绕着小木船打转,一起向前流。

天下雨,长工们不下田,都蹲在大谷仓后面推牌九。我把小花猫抱在怀里,自己再坐在伯公怀里,等着伯公把一粒粒又香又脆的炒胡豆剥了壳送进我嘴里。胡豆吃够了再吃芝麻糖,嘴巴干了吃柑子。大把的铜子儿一会儿推到东边,一会儿推到西边。谁赢谁输都一样有趣,我只要雨下得大就好。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穿钉鞋走田埂路不方便。老师喊我去字,伯公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睡觉了。”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母亲只要我不缠她就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糊糊的,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着娇艳的花朵,父亲用旱烟袋点着它们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下雨天谢得快,我得赶紧爬上去采,采了满篮子送左右邻居。玉兰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

唱鼓儿词的总在下雨天从我家后门摸索进来,坐在厨房的条凳上,唱一段《秦雪梅吊孝》、《郑元和学丐》。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听。晚上就在大厅里唱,请左邻右舍都来听。宽敞的大厅正中央燃起了亮晃晃的煤气灯,发出“嘶嘶”的声音。煤气灯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觉,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雨“哗哗”地越下越大,盲人先生的鼓“咚咚咚”地也敲得越起劲。唱孟丽君,唱秦雪梅,母亲和五叔婆听了眼圈儿都哭得红红的,我就只顾吃炒米糕、花生糖,父亲却悄悄地溜进书房作他的“唐诗”去了。

(选自《今日文摘》2007年第10期,有删改)

作家说琦君: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林海音

潘琦君女士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子《烟愁》,书名和封面的设计,正符合了这位玉洁冰心的作者的那份情致。琦君的散文,乍看来,文字是朴实无华的,但仔细地玩味,就会觉得那种淡雅,也是经过作者细心琢磨的。

这本包括了三十八篇散文的集子,是作者十年来作品的精选。在这以前她出版过散文及短篇小说集《琴心》、《菁姐》、《百合羹》。大部分的散文作品都是往怀忆旧的,所以常常在那里面可以看到笑影中闪着泪光。会有人把现在散文加以类别,使这位一向温柔的作家,也忍不住对她个人写作方向作坦白地倾诉,她说:“……许多童年的故事,写下我对亲人师友的怀念,也写下我在台湾的生活感想。这些,也许会被认为是个人廉价的感伤,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身边琐事,或老生常谈却自以为写了了不起的人生哲学。对于这些批评,我都坦然置之。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当我写到我的父母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生长在山明水秀的浙江杭州,先就爱上了大自然的钟秀。她的家境很好,父亲是叱咤风云的军官,在她的原籍温州和卜居多年的杭州,都有过显赫的名声,但无论在风光如画的西子湖或是那十八湾头的水乡,琦君的童年却也充满了忧伤。她是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的,但是完成这段大学教育,却也经过了一段坎坷的命运。这便是造成她的作品的那股“愁”味的根源吧!

琦君服务于司法界,还兼在两间大学教授文学课程,她自认为教书的乐趣最高。她有坚强的意志,却有一个相反的身体,但是她常说,无论她在怎样的头痛欲裂的情形下,只要上了讲台,侃侃而谈,古今文学的比较,李杜诗章的讲述,病魔立刻就无影无踪了。她在大学读书时,是江南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弟子,因此她对诗词有特殊的爱好和造诣。对于写作的风格,她喜欢引用牡丹亭里的两句词:“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却三春好处无人见。”

这也该是人生的最好境界了吧!

(选自《天下阅读》,有删改,江苏文艺出版社)

琦君与“中考”:

月光饼

琦 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地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1.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沈阳市2005年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

解题指导:

第1题主要是对情感体验的考查。参考答案: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第2题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线索的把握,第二个问题考查的是对语段作用的理解分析。参考答案: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光饼”。最后一段以抒情为主,体现了作者回大陆回故乡的强烈情感和暂不能回归故乡的无限惆怅。这段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升华,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3题是对文章局部情节的理解。我“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是: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第4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对于台湾的各种月饼作者感到比大陆的“更腻口”,而离开家乡数十年的作者感到家乡的月光饼“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5

关键词: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圣经.创世纪》中第十一章巴别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这只是圣经故事,但告诉我们语言的不同确实是人们交流的极大障碍,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打破语言障碍的途径和办法。翻译则能克服语言障碍,使得不同语言人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谭载喜在他的《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提到我国的翻译史时说:孔子周游列国,在各地言语发音不尽相同,彼此交流甚少的当时,也不得不通过象寄之才(即翻译人员)以“达其意,通其欲”。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信息的激增,国际社会交流愈加频繁,机器翻译已成为克服交流时所产生的语言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机器翻译的定义

计算机翻译通常叫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或MT),即全自动高质量机器翻译(FullyAutomaticHighQualityMachineTranslation,简称FAHQMT或MT),就是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利用软件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文本到另一种自然语言文本的翻译。

三、机器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利用机械装置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其中之一是如何用机械手段来分析自然语言。17世纪,人们首次提出使用机械字典克服语言障碍的设想。1903年,古图拉特(Couturat)和洛(Leau)在《通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德国学者里格(W.Rieger)首次使用了“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这个术语。195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机器翻译会议,标志着机器翻译正式迈出了第一步。1978年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一台64K容量的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20个标题的机器翻译测试。1987年在日本箱根举行了第一届机器翻译峰会(MTSummit),并决定以后每两年轮流在亚、欧、美定期举行。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微机的普及,相继出现了多种翻译软件,例如金山公司的词霸系列,实达铭泰的东方快车系列,Trados翻译软件等。到目前为止,由于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应用,机器翻译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不过,机器翻译的水平距理想的“全自动高质量(FAHQ)”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四、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

4.1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核心是歧义的处理。在词汇的层面上,词汇的歧义主要是一词多义,如英语单词“note”可以指“笔记”、“短信”、“注释”、“纸币”等。以下是词汇歧义的例子:

原文:Thank-younotesareheart-warming.机器译文:感谢笔记温暖人心。人工译文:感谢信温暖人心。在结构层面上,常见的结构歧义有and(和)结构,如nicegirlsandboys,它既可表示“好女孩和男孩”,也可表示“好女孩和好男孩”,这种歧义只有人工翻译才能消除,计算机无法识别此歧义,可见歧义的处理是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关键。

4.2人类翻译目标集中于目标语言,如果有必要的话,译者会采用灵活的方式以使翻译传情达意,有的时候会使用意译的方法,这是机器翻译所无法达到的。以文学翻译为例,文学翻译是“传达作者的全部意图,即作者对在读者思想感情上产生艺术作用的全部意图……”。即使对于专业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学翻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对于没有任何认知能力的机器。笔者曾让机器翻译了下面句:以下是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爱默森长篇散文Beauty中的原句。原文:"ButthisbeautyofNaturewhichisseenandfeltasbeauty,istheleastpart."—BeautyRalphWaldoEmerson机器译文:但是这哪个看见并且作为美丽感到的自然的美丽,是最小部分。夏济安译文:可是凡是耳目所能辨认出来的美,只是自然之美的最低部分。以下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早期创作的一则优秀短篇小说《竞选州长》中的原句。原文:"Ihauleddownmycolorsandsurrendered."—RunningForGovernorMarkTwain机器译文:我沿着我的颜色拖并且投降。张有松译文: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以上机器译文荒唐可笑。由于机器没有思维、推理、判断能力,缺乏人工译者的综合知识和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等,无法对原文产生全面的了解,做的只是机械转码,无法突破思维障碍。要获得地道完整的译文,必须对机器译文进行人工修改、加工。

五、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

机器翻译的质量虽然不能和人工翻译相提并论,但有许多优势是人工翻译所不具备的。我国著名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专家董振东说:“美国要开发一种口语翻译机,专门用来审讯与美国人语言不通的俘虏。如果用人来做翻译,由于语言不通,即使翻译被收买,对美国人信口胡说,美国人也不会知道,而机器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机器现在有没有发明出来,能到什么翻译水平还不得而知,但这至少是一个相当好的发展领域。”因此,发挥机器翻译的自身优势是决定机器翻译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是解决人工智能的技术问题。“假设要从人工智能上有所突破,那只能在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上寻找出路。”为了探索人工智能,使电脑模仿人脑,进行更多的智力劳动,模糊计算便应运而生。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都是通过对人脑的结构和推理方式的模拟来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只有人脑才能和人脑相比”——这看似废话,对于机器翻译来说,却是技术上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口。:

六、结语

目前,机器翻译的水平较5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要彻底克服语言障碍,使MT投入实际应用,还需数学家、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认知学家、逻辑学家等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从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上有所突破,相信机器翻译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参考文献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6

裘山山。军旅作家。著有散文集《女人心情》、《五月的树》,短篇小说集《裘山山小说精选》,长篇传记《当代第一比丘尼》,中篇小说《咱们是邻居》、《男婚女嫁》、《无罪辩护》等。

新年刚过,一位朋友打来电话。本来说是“拜个晚年”,却突然谈起了衰老与死亡的话题。他说过年期间他专门去请教了一位医生,他问医生等他老了以后如果不想活了,怎么了断才是最迅速最没有痛苦的?那位医生也就很平静地告诉了他一种方式,大概是吃什么安眠药。

他的话让我心里一阵阵发毛。如果不是隔着千里电话线,他一定会看到我的脸色发白。因为我们差不多是同龄人,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老。具体地说,我从没想到过自己会老,更没想过老了怎么办。冷不丁地听他这么一说,我顿觉老突然降临了,猛地凑到了我的鼻子尖上。

我不可能将它挥走。就像二十岁时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四十岁一样,现在四十岁的我,怎么也想不出自己七老八十的样子。尽管我知道,无论我想与不想,我终究会七老八十的。除非遭遇不幸。我肯定不愿遭遇不幸,那我就不能不老。

但在此之前,我是说在我和朋友谈到这个话题之前,我从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总以为老是老人的事,最多是我父母亲的事,与我无关。我虽然不是青年了但我至少还是中年,甚至我在父母的眼里还是孩子。老实说,到现在我连中年的感觉都没找到,更不要说老年了。或者说我连父母亲的年迈都还没适应,更不要说自己的年迈了。很多时候当我对父母说你们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时,都觉得别扭,总觉得我的父母亲不是老人,成年人而已。

以这样一种心情,自然不会想到老。就是老找来了,也会拒之门外。有一次一个年轻记者来采访,大概为了让我高兴,就说,我小时候就读过你的作品,我差点儿跳起来说,我有那么老吗?因为不认为自己老,所以消受不了对老的敬重。

但是听朋友谈了这个问题后,我开始想这个问题了。一但想这个问题,我就频频地遭遇这个问题。

前两天在电视上,我看见一个老太太竟然有个很老很老的儿子,我忽然明白,即使是做一辈子儿子也会老;昨天我又遇见一个很早以前就认识的弱智女子,已经衰老得不成样子了,我又忽然明白,即使是一辈子无忧无虑也会老。一个屡屡受挫失意的人会老,一个总是春风得意的人也会老。

今年春节,我在父亲干休所的布告栏里,一下看见两张讣告,两位与我父母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在大年初二那天相约去世,这让我突然惊恐地意识到,死神时时都在光临人间,不分时间地点,不分高低贵贱,也不分幸福与否。

我们从婴儿那个房间里出来,奔向四面八方,最终又全回到老人那个房间里去了。

我们在两个房间之间踏出千万条路,却只有一个终点。这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弄不明白,是不愿意去明白。

一想到自己也会老得坐在电视机前打瞌睡,老得吃什么都没胃口,老得穿什么都没有样子,老得不敢过马路,老得大把大把吃药,我就觉得我比怕死还要怕老,我就能够理解朋友所说的要“自行了断”的心情。

朋友说,他认为人老了都应该像他那样明白,自行了断拉倒,免得再拖累他人,也免得消耗更多的社会财富。他认为花那么多的人力财力去维持一个明知已很难维持的生命是一种浪费。只要本人愿意,就应当允许他结束生命。他还说人应当坦然地正视死,死就是回去,不是什么坏事。老到生活质量很低、浑身病痛的时候,活着才是受罪,才是坏事。

所以他打算一旦老到没什么意思的时候,就果断地结束生命,回去。

我觉得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不知怎么,却很难接受。

是的,很多时候,人们明知这个人的生命已无法挽回,还是不愿放弃努力,人们明知病人本人也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想活了,还是想让他活着。人们不放弃并不是指望奇迹发生一一也许会有奇迹,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尽最大努力来表达自己的爱,安抚自己的心。我想,让人的良心安宁,让人表达出自己的爱,比什么都重要。

是的,如果所有的人老了以后都能像我朋友说的那样去做,及时地自行了断,的确可以节省许多社会财富。可是反过来想,人们创造社会财富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人,尤其是衰弱年迈的人,不惧怕贫穷和衰老吗?其实我知道,我的这位朋友正是那些不愿放弃努力的人中的一个,我知道这些年来他一直在照顾老人,并且非常地仔细周到,我还知道他会一直这么做下去。他所说的老年之后的种种想法,仅仅是一种思考。尽管我觉得他的想法过于悲观,也不能不承认他的思考是超前的理性的。

并且我还觉得,提前想到老有许多好处,除了你会更理解老人关心老人之外,你还会更善待今天的生活,会变得更通达、更宽容。一想到那些所谓的名利,那些让你夜不能眠的恩怨,都会因为老的到来而失去意义或者自行消散,你肯定会在一瞬间减少许多烦恼――当然,完全没有是不可能的。

但无论怎样,我还是不会因为老的必然到来而沮丧。在把朋友的话想了又想之后,我仍想对他说,我会愉快地等老。

我不会为此悲观。我不悲观是因为我不给自己悲观的时间。我打算把老了以后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无闲生愁。

从雅的说,我要把现在无法静下心来细听的古典音乐一一地仔细地欣赏,我会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泡一杯茶,闭上眼睛,反复聆听那些大师们创作的美妙旋律,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先进入到另一个超现实的世界里去;从俗的说,我想学学打麻将,把许多人津津乐道而我一直觉得莫名其妙的那堆东西搞明白,我估计那时我的许多朋友都会围坐在桌前,我就为了和他们说话也得坐上去;从文的说,我准备练练书法,去参加各种书法比赛或者书法大展,也免得有年轻人要我题字时,我的臭字损坏我德高望重的形象。我母亲的书法很好,并且我母亲说书法和天分有很大关系,我因此对练好书法满怀希望;从武的说,我准备去大街上扭秧歌――如果警察允许的话,我绝不让自己每天陷在沙发里发呆。我要时常让自己跳得心发慌腿发软,时常让自己闻到身上的汗臭。

如此这般,我估计我的老年会比现在还要忙。只要我自己不冷落自己,别人就冷落不了我。我会忙得没有时间悲观,也没时间生病。其实我不悲观,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有一回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著名主持人写的文章,他说人们总觉得他作为一个重要栏目的主持人,显得过于年轻了。因此他希望自己快些变得老成稳重起来。我当时想,竟然还有希望自己尽快老的人。在那以后,我每每在电视上见到他就会打量一番,然后对他说,你还没老。后来我发现,我竟在等他老。这种等待就像是在等一个熟悉的朋友归来。

当然,我知道,我不等,他也会老,我等,他也不会老得更快。

这让我忽然意识到,在你无可挽回地衰老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和你一起老。这些人中有你的至爱亲朋,有你的儿时伙伴。你不是孤单的,不是清冷的。有好些人陪伴着你说说笑笑地一起往前走,走进老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老太太就是和你一起逛商店的女友,老头就是时常开玩笑让你脸红的小伙子。你的灰白的头发和眼角的鱼尾纹里,全是他们的目光,甚至连你的病痛也是他们的熟人。

同样,你也亲眼目睹着他们的变化,看着他们一天天地老,本来高大挺拔的身材渐渐弯曲,本来一头浓密的黑发渐渐花白,本来响亮的嗓音渐渐喑哑,你目睹着这个生命的变化过程,并且体验着这个过程。这是多么奇妙的事。一想到这一点,我的心里就会充满温情。我觉得人活到老,就是为了体味这样的温情。

所以我想对我的朋友说,等你到老,我也会老。我们一起老。那时我会到你的城市来看你,或者邀请你到我的城市来看我。我们选一个安静的有阳光的地方坐下来,慢慢地品茶。那时我会亳不在乎地选择最昂贵的好茶,比如刚刚上市的明前龙井。用洁白的瓷杯和滚烫的开水冲泡。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叶片上的脉络清晰无比,就像我们的心情。

我想我老了以后,会是个矮小整洁的老太太。据说人老了都会缩小,我年轻时个子就不高,老了会更矮。那时候你即使依然很高,却不会再挺拔了。我们坐在一起,随意地闲聊。没有任何人会注意到我们,那是一对极平常的老头儿和老太太。

你尽管告诉我你的烦恼,尽管对我说你的病痛,比如颈椎上的老毛病又犯了,头昏。我会把听来的一个偏方告诉你,让你试试。我还会对你说我也时常头昏,因为高血压。我们说完病痛,就感觉轻松了许多。于是我们聊起往事,几十年前的往事。我们会有许多共同的记忆。那时,所有的谜底都已揭晓,所有的恩怨都已消散,即使是一个曾深深伤害过你的人,你也会关切地问起他的近况,祝愿他一切都好。

当我们抬起头时,会忽然发现,几十年过去了,天没有老,云没有老,树没有老,一掠而过的飞鸟也没有老。当然;我们的微笑也没有老。一种比阳光更明朗的心境,让我们的皱纹和白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