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队伍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范文1

【关键词】双师型 教师队伍 建设

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关系职业学校强劲发展的关键。

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几年来,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投入,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培训,还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校通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强化实习训练,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每学期校内也进行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促进教师技能提高。国家财政、省财政对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实训条件有所改善,给教师技能操作提供了一定条件。同时,国家逐步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将技能型人才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使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技能型人才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职业教育在一些行业、专业有着长期形成的“双师型”教师优势,如医疗卫生、幼教、体育、美术类等。从学校类别上来讲,技工类学校做得比较成熟。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1)师德师风建设较为薄弱。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由传统观念转向现代。我国教育高速发展的近30年中,随着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师资需求大幅增加,师德师风建设却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要使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尚需一段时间。有的教师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看重现实利益,忽略了奉献精神,斤斤计较,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2)我国的专业教育不同程度上缺乏实践性教育。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学生在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受到了削弱,专业实际操作明显不足。(3)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尚未完全建立。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转变不够,仍然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没有有机的结合,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性教学。(4)“双师型”教师技能操作评估体系滞后。教师培养起步较晚,实践经验不足,培养的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考核评价办法、评价体系尚未构建,不利于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指导、培训、考核;现在的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渠道不够畅通;不少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较差,教师培训时间过短。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1 法制化,规范化。政府要制定健全“双师”培训的相应制度,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国家对高职教育事业的支持性干预、宏观调节及政策导向,将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培养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对学校、企业、社会、政府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都予以明确。高职院校还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包括“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将“双师型”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地位与待遇、聘用与解雇、考核与奖惩以及引进与培养等以制度形式予以规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教师队伍建设范文2

【关键词】专职科研岗 队伍建设 发展规划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支学术水平一流、队伍结构合理的教师是高校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我校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属于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正在组织讨论制定“第二步走”的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要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自然离不了科学研究这一强有力的支撑。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包括专职科研教师64人,这是我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新鲜力量,但和学校预期发展目标300-400的专职科研教师队伍还差很远。要让这支队伍尽早健康地发展壮大,学校应该在思考整体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关注专职科研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与专职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相关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学校现有64名专职科研教师,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有31名,除3名是2011年全员聘岗中由教学科研岗转岗之外,其余都是近两三年在专职科研岗开始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处于事业发展的初期,也是需要学校、学院给予重点关心和支持的关键阶段。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之一,教学与科研需要相互促进,有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稳步地提高,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专职科研教师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工作的一支教师队伍,机械学院的专职科研教师这几年都是以进入研究所的方式来校工作。研究所为第一层考核单位,主要由研究所来规划他们的培养发展,薪酬由研究所承担。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薪酬由研究所(所长)负责,自然应以所长的要求为首要工作,学院的其他工作不能与之冲突;研究所承担工资,如果所长退休或研究所发生变故,那自己就会没有着落;专职科研岗教师和其他教师不一样,是二等公民,等等。这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校最近的人事制度改革,专职科研岗又是分出来的一类新岗位,学校有关专职科研岗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规划、政策和制度不完整或者不完善(或者欠合理),大家对专职科研岗认识不足,看不清发展前景,感觉前途比较渺茫,没有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所致。

我们认为,学校科学地制定专职科研教师队伍的发展规划和长效制度政策,明确定位好他们的发展空间,并积极创造良好的培养和发展环境是专职科研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前提。

一、科学的发展规划和长效的制度政策

首先要科学制定专职科研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主要包括队伍规模、设岗单位要求、岗位职责等。在目前学校多数研究所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设岗单位还是以学校的国家级、部省级研究基地和少数比较成熟的研究所为宜,设岗数要参考研究单位的类别、定位和科研任务需求等因素,岗位职责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适当灵活,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其次要制定与专职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相关的合理长效的政策制度,主要包括上岗条件、考核形式及标准、薪酬政策、转岗条件、聘岗条件等。凡涉及上岗、转岗和聘岗的条件,建议在不降低水平的前提下主要看教师的研究水平、贡献和业绩,特别是业绩不能只看数量,尽量灵活不要太刚性。即使是专职科研岗教师的能力、发展模式和岗位方向也有所不同,政策制度既要严格又要灵活,这样有利于教师各展所长,健康发展。薪酬政策一定要根据国家科研政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既不能让学校和教师承担违反国家政策的风险,又要让年轻专职科研教师有基本保障,千万不能让他们产生“打临工”的感觉。

二、明确定位发展空间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教师个人的自觉需求,更是教师队伍科学健康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入教职工思想工作的主要手段,专职科研类教师队伍也不例外。

在科学制定合理长效制度政策的前提下,专职科研岗教师在聘用前最好组织参加专职科研岗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的各项政策制度,特别是与专职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指导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憧憬自己美好的发展前景,增强他们工作的信心,同时也让他们明确专职科研岗教师的责任。

三、创造良好的培养和发展环境

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首先要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大部分由博士生转为教师,一般都会有些担忧适应不了新角色的要求,特别是专职科研这类新的岗位。这就需要大家的关心帮助,比如前面提到的岗前培训,与学院、系领导、资深教师的座谈交流,让他们从政策制度上了解与教学科研岗教师相比,只是岗位工作类型不同,其他一视同仁;让其积极参与学院、系里活动,增强教师间的交流等等,这些都能促进相互间地融合,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提供深度参与项目的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目标。专职科研类教师以科学研究为主,制造深度参与项目的机会可以极大地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是锻炼他们能力的极好方式。如今的高校,提倡“产学研一体化”,科学研究是 “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手,专职科研类教师就是这个推手的生力军。他们可以潜心研究,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增长。教师在大胆探索的同时,适时地制定可行的量化目标,可以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不能贪多贪快,要切实可行,脚踏实地,攻克难题,由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来推动长期目标的顺利达到。积极融入学科梯队建设,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出成果,借鉴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以促进量化目标的实现。

再次,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学校、学院管理下为教师创造一个舒心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做到平等、尊重、信任、关心、包容,这样更容易发现教师的长处,使教师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使教育的产品呈现多元化、多样化。教师在学校、学院提供的发展空间下,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不墨守成规,敢于去尝试,去拼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观念、行动上一起进步。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与科研的互补作用愈加突出,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孕育教育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对高校教学的反哺与促进作用愈加显现,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显得更为重要。2011年我院有3位教学科研岗教师转为专职科研岗,2012年学校的聘岗文件中,也提出专职科研岗可向教学科研岗位转换,这也体现教学和科研的互辅互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验理论,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学院坚持管导结合,发挥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科研氛围,以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出高档次的研究成果为主要目标。专职科研岗教师在学校、学院的关心支持下,如能够对政策和岗位有较为透彻的理解,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最喜欢的事业,真正做到敬业爱岗,有责任地进行不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开拓创新,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效应。

美国奥斯汀大学校长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就表示,“大学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帮助所在地区解决社会问题也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大学必须研究当地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面,这些情况既紧迫又容易察觉,把好脉方能更贴切地为地方服务。”这就要求学校应教学和科研共同发展,齐头并进,将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行列,建造有利的科研发展空间,提供强有力的生活工作保障,尽快地组建起有规模的专职科研队伍,让这支生力军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校更快、更强地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向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姚建建.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借鉴与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2010(01).

教师队伍建设范文3

随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及知识结构的不断演变、更新与丰富,师资整体素质提高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曾有人说过:教育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关键是抓好人,抓好队伍的提高,注意优化整体结构,促进师资素质水平的提高。为此,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口,把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能力水平作为软件工程建设的重心,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的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不断摸索中寻找着一条最佳的途径、方法。

(一)改善幼儿园教师队伍性别单一现状

学前教育是关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在新时期被定义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但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男性教师的匮乏将对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十分不利,男性介入学前教育领域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1.吸引男教师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学校方面,报考学前专业的男考生,应当积极给予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如优先录取或者降低分数线等。而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男生加入幼教行业。各级政府也可在工资待遇或培训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为男幼师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起一个交流平台,与本地区幼儿男教师进行沟通,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如举办幼儿男教师研讨会、男教师观摩课、男教师沙龙等。这样既可以让男教师们进行学习和交流,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同时又有助于男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人魅力,获得成功感,实现个人价值,坚定工作信念。

2.发挥男教师作用可以在男教师带班的过程中,让其建立一个以自身特长为特色的班级。还可以让男教师在幼儿园开设符合男生特色的特长班如手工课等,让男教师和女教师在自己特长的领域有所建树。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男性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对幼儿有其独特的作用。男教师在游戏活动时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多的乐趣。与男教师在一起,既可以满足幼儿锻炼身体的的需要,又可以让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幼儿阶段形成的性别意识对幼儿日后的性别角色认同及性别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幼儿园的课程正在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多元的课程,有些由男教师来展现,可以更好地诠释活动内容。

(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专业知识结构

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品质培养,都应该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目前必须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1.做好招师工作,扩大招聘范围将招聘幼儿园教师的范围扩大,以便在众多的人才中精挑细选,从中挑选出优秀的教师加入教师队伍。通过网络、报纸、杂志、各种新闻媒体进行教师招聘,力求将最优秀的教师纳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活动课的开设以及增加教学实践的比重,使学生能够集“艺术性”和“学术性”两种模式之长,充分领悟幼儿园教师所特有的专业技能。在招聘教师时,要有严格的流程安排。招聘过程要经过资格认定、技能测试、笔试、面试等四关,并应有专业招聘人员对招聘工作的全部流程进行监管,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在选聘教师时,既看教师的外部形象,同时也注重教师本身的素质,更应当把“爱孩子”作为选聘的重要标准。

2.关注教师成长提倡教师加强自我修养,鼓励教师多进行教学反思和随笔的写作。能够坚持记录教学观察,将每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和做得事情记录下来,并能够及时的进行思考,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教学互助,共同分享教学感受。规定每学期必须听多少节课,并且在听课后和授课的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关于本节课的亮点和缺点。同时,还可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幼儿园各项活动,如早操、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等,并当场组织评课,使新教师更直观地学习幼儿教育的方法,综合提高业务水平。对于外出学习后的老师,一定要进行公开交流学习,将自己在外出学习时期学习到的最新的理念和最新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大多数老师,达到“少数人培训,多数人获益”的效果。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长期以来,幼教师资培训都存在观念陈旧,培训目的不强等问题,导致受训教师实际素质很难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只是想着如何将简单的知识教给孩子,而不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以及方法,这样也容易将自己简单的定位于“教书匠”这个类型,这样容易导致自己的知识面窄,缺乏深度。针对这一问题,应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强调从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入手,努力转变陈旧教育思想的理念。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现有水平,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发挥自我表现优势,以此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切实保障教师权益,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我国,提高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是一个长期累积而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幼儿教师身份不明,地位偏低,工资和待遇水平较差,缺乏必要的法律与政策保障,未能真正享受到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幼儿园注重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幼儿园的发展,在打造整洁规范合理的校园物质文化,形成严谨踏实进取的校园制度文化,构建团结奋进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上下功夫,创建优质校园文化,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1提高认可度,保障权益一直以来,我国幼师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幼儿教师这个行业的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如2000年国家新启动的,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宗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不包括幼儿教师。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从幼教行业内部做起。应当切实落实有关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规定,保障幼儿教师的基本权益。同时作为幼儿园的一份子,要保障教师对幼儿园管理的民,让教师也能够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来。让幼儿园教师能够享受到和小学、初中老师一样的待遇,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推动整个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的提升。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的人才,而新的人才需要新的教育,特别需要能够实施高质量素质教育的教师。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创新。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必须逐步提高。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幼儿园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核心,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重视和加强幼儿园的师资建设,促进幼儿园教师素质的专业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才能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孩子。

参考文献:

教师队伍建设范文4

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从整体上直接抓住问题的核心,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醒悟的思维。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如实物投影,电脑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培养。例如,教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时利用电脑显示“角的乐园”大门图,把学生引到“展览馆”去看各样的角,电脑显示课本第38页第一幅连续图,旁边写有“展览馆”字样,这些是什么物品?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什么物体的形状似角,如三角板,红领巾,钟面和扇子等。又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借助电脑软件先出示各种颜色各异的蝴蝶和各种对称的建筑物,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折各种对称图形的纸,最后观察演示屏上动感折对称图形,通过创设这样的直观情境,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楚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组成图的元素(动物、人物、背景等的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计算机上,演示学生可以选择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图片,自由组合成“对称图”,或结合电子绘图技术,将简单的图形拼接成需要的图,努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敢标新的思维

陶行知说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求异思维的开端。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更应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学会提问题。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好问,多疑,课堂上爱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学生本身就是一种爱学习的表现。在平时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在知识的理解运用中发现问题。如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每组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把圆柱装满水往圆锥里倒,有的把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教师及时启迪发问:“从你的操作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式地探索,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条理地抓住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中等生只是在条理上稍差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些……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的新奇念头、想象力以及别出心裁的活动,要加以鼓励。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具体材料的发散性质疑,针对其中几点进行归纳,改变传统的演绎为主的数学教学为含有创新意味的归纳为主的数学学习。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设想创新,大胆想象。教学中要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突破常规,质疑问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才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理解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存在的误区在哪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后,学生就提出为什么没有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实验,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关系吗?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完善,提炼和概括,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扶,在重点处点一点,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从不同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求异、求新的思想得到扶植。

三、动手操作新知,培养敢自主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并尽量展示出学生思维的全过程。例如,在讲“圆柱表面积”这一几何概念时,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把圆柱体侧面展开,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再想一想,展开后的图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最后讨论研究怎么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学生通过有次序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思考,发现了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就是长方形,发现了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于是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这样,学生深刻领会了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技能。

责任编辑 龙建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文/平远县东石中心小学 刘福传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令人堪忧,在我镇的87位教师中,30~35岁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14.1%;35~45岁的35人,占教师总数的41%;其余的是45岁以上的。45岁以上的教师多数是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时期的高、初中毕业生,是从代课教师转成民办教师,再从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所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知识功底较差,知识结构老化,教育理论知识比较匮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别是近五年来,没有一名师范院校毕业生再分配到我我镇小学充实教师队伍,所以教师的年龄结构逐渐老化,且愈来愈明显。那么,针对这种现状,如何建设教师队伍呢?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之保持向心力、执行力、战斗力。学校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龙头:首先要求要有领导才识,面对大局,能够自觉地讲政治、讲原则、讲团结、讲奉献;面对困难和问题,敢带头、敢挑担、敢负责、敢批评;面对师生,有容量、有威信、有亲和力、有凝聚力。其次要求是师生的楷模,既为学校的领导成员,就应是师德模范、教学能手和教研骨干。就应该真正得到师生内心认同和肯定,是师生追赶的目标、学习的榜样。对我的要求也一样,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善于及时吸收别人先进经验,善于及时捕捉教育信息的校长,所带领的这支队伍才具有旺盛的精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工作过程讲究“目标诱导—计划指导—过程督导—及时疏导—评估促导”,把学校工作由虚变实,落到实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学校应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突破口,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创建山区优质的教师队伍。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集中组织教师对其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做到对内容的深入领会。同时与教师签订禁止“三乱”、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包保责任书,以“两考三评”为契机,通过师德考核细则,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严格的日常量化考核,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教师中开展评选“师德标兵”活动,通过师德征文和经验交流会深化师德建设,在理论与实践的历炼中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2. 营造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坚持校本研修的层次性和多元化,坚持“理论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搭建学习的平台,丰富教师的理论内涵,为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学习为途径,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继续以深化“三新”为重点,结合新课程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学习、结合优质资源学习、结合教学中的随机问题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分层引领的方法(专家的引领、校本培训引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外出学习汇报引领),同时引领教师读书,丰厚底蕴。倡导教师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采取指定读书与自主读书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给教师推荐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订阅《广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等杂志阅读,学校从网上下载有价值的材料印发给教师阅读。同时要求教师进行自主读书40学时,记好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开辟“教师读书成果”专栏。

(2)实施师能培训工程。培训的内容可以是新课程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文本的示范作用,课堂教学艺术探究等等。培训的方法:一是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说课、说课、听课、评课,用集体的智慧攻克教学的难点;二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结对子,开展传、帮、带,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开展教学实践大比武。

(3)建立和健全选拔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为重点,对这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分别制订不同条件,层层选拔,依次提高。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选拔评比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也使他们成为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从而带动全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4)以教育科研为载体,为教师“强筋健骨”。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动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优化教学思维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抓教育科研,首先要摒弃专家、学者才能搞科研,普通教师水平低搞不了的畏难情绪。让每位教师都具备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其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指导。

三、努力提高班主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技能型 人才培养

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不同,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的专门人才。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是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各种专业技能素质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入世”后市场经济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师资问题,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不够高,不利于职业院校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尽快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便成为职业院校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大量短缺,教师素质还不能适应高职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双证”人才,必然要求有“双师型”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有机融合的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目前,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的需求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的较大差距,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就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只能讲不能练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的客观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据调查,高职院校66.6%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大学门―高职院校门。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差;“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师生比过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生比超过1�20,有的甚至高达1�30以上;教师的培训层次偏低。出国培训少,反映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移,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理论课教师、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高职称、高学历和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45岁以下教师比例过大;师资培训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人事部门的人事政策和学校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等。

三、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

1.教育理念滞后

我国自古把技术、技能看成是雕虫小技,掌握一定技艺的人只能被称为工匠,地位卑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我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更晚,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大多是从普通高校选调,学科教育的背景较深。

2.师资来源渠道单一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的高职院校还规定本科生只要211高校的毕业生。而越是办学水平高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学科教育的痕迹和背景越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骨干调入高校任教的门槛较高,因而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单一,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师资结构。

3.“双师型”教师培养投入大

“双师型”教师既要提高基本素质,又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培训费用较高。目前,高校普遍在建新校区,资金缺口本来较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4.目前的职称评审体系与高职教育的本质不适应

现行的职称评审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没有区别对待,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要求,而对技能考核则没有要求,这与高职教育的本质不相适应。

5.教师实践培训时间和机会少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太快,教师授课任务重,而高校编制太紧,编制审批部门不是按高校相应师生比来批编制,仅是逐年略有增加,编制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学生数的增加,学校很难抽出教师参加专门的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训。

6.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待遇偏低

许多高职院校从事实践教学非教师系列职称教师的津贴比同级教师系列职称教师的津贴要低很多,使得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觉得地位低人一等,容易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

高职院校应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潜力,采取“外聘内训”等多种措施,开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由于来自普通高校,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许多人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认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因为不能胜任理论课教学而为之。因此,要加强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使思想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并积极主动投身于职业技能培训之中。

2.加强培训,终身学习

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每年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的生产建设一线,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一些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企业经营运、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良好机会,使他们既能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又能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增强专业技能。教师回到学校后,在教学中能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结合、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都是校企合作的典范。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就业拓宽了道路,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创造了条件。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了解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产学合作的契机,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拓宽“双师型”师资引进渠道

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把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具有工程硕士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优化专职教师队伍结构。同时,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把兼职教师作为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有计划地聘请与本校专业相关企业的、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能够熟练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还可以吸收一些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达到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目的。

5.建立激励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院校的一部分,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研究轻动手操作,高等职业院校尚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在考核评定、职称评定、教学成果评定等方面应制定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考核评定方法。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创造一些发展环境,营造一些和谐空间,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在制度保证、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对于积极进行专业实习实践、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的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待遇上给予提高,在职称、职务晋升上可以优先等,使教师有“奔头”。

6.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与教材,先进的教学艺术与管理模式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培训档次与质量。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摆在各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其有效途径,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雅芹,王璐,温伟.基于高职的培养目标谈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J].职业圈,2007,(09):32-33.72.

[2]吴二利,付占国,那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8):19-21.

[3]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4):56-58.

[4]杨富民.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改革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7,(15):29-30.

[5]唐贵伍.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3,(03):8-10.

[6]于爱红.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99-101.

[7]高红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01):60-61.

[8]朱春瑜,朱本坤.工学结合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57-58.

教师队伍建设范文6

1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纵观人们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尽管说法不一,但理解上基本是一致的。从外延上讲,“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应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从形式上看,“双师型”教师应持有“双证”即理论教师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从内涵上讲,即从能力和素质要求上讲,是作为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而绝不是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简单叠加。

1.1 “双师型”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与素质:1)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2)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3)良好的职业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和研究能力;4)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1.2 “双师型”教师同时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能力与素质上有着特殊的要求:

1)相关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应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职业道德。

2)相关专业的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专业、工种所需人员的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准确进行技能操作示范。

3)此外,“双师型”教师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

1.3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中,对“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描述

(1)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及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其以上职称。(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我们认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原则上也适用于中职。

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比例较低,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智能性岗位,技术工人还相当紧缺,因此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如果职业学校的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缺乏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更谈不上掌握一技之长了。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走校企联合、产教结合之路,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学科型教学体系,构建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就必须有一支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否则职教改革将难以深入。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职教师资队伍现状的需要。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职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比较复杂,基本由技校毕业生、师范院校、工科院校毕业生构成,大多数教师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尽管他们的学历层次不低,但由于缺乏企业经历生产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人对生产现场比较陌生,对操作技术一知半解,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缺乏全面的了解。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成为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3.1 制定明确的“双师型”教师标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条件

根据“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结合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师的配备实际,在认真听取、广泛征求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 上,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进一步细化,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对专业教师在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及教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努力的方向。

3.2 立足现有专业教师队伍,加大专业实践培训力度,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要转变中职学校人力资源培训观念,实现由学历达标培训向专业实践培训的转变,使教师通过专业实践训练,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创新,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1)每年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对于新引进的专业教师,在上岗之前,应先安排他们到企业见习一年,积累在企业工作中的经验,经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2)通过加强实习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习教学任务,在实习课题设计、实施及毕业设计中提高实践能力。在实习厂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3)利用寒、暑假期,聘请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4)要与企业、科研单位结对子,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将教、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紧密结合。

3.3 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

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对中职院校来说,已不是为弥补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3.4 制定激励政策,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中职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根据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其次,中职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在晋级、评职、评先、评优给予优先,设立“双师型”教师特殊岗位津贴等激励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促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家祥,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