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事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事件范文1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经济空间发展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发展,为促进信息技术服务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也逐渐向着更加智能以及将传统领域方面相互融合的阶段不断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样一来,就让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变得相对复杂,最终导致网络安全风险逐渐增加。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近年来河北省质监局深化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发挥信息化特有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应用了覆盖全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系统、搭建了质监数据中心,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核心机房接入了互联网、省公务外网、公务内网、质监业务网、财政专网、总局数据网和视频网等7大网络,支撑着质监系统省市县三级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监管执法工作;随着“互联网+”行动不断深入推进,质监业务数据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质监数据中心理论计算存储量为7.0T。面对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隐蔽的网络空间,要求我们不但要从技术上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还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网络安全事件实战演练,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2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2.1工作原则
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当中,主要的工作原则是要服从领导指挥,对突况做出快速反映,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置,每个部门之间要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工作职能,完成好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2.2事件分级
通常情况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一是特别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二是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三是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四是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2.3领导机构与职责
在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过程中,省局网信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配合并协助省局完成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如果在发生比较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需成立省局局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员由网信领导小组相关成员组成,负责事件的处置、指挥和协调。
2.4监测与预警
(1)预警分级在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过程当中,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由不同的颜色进行表示,比如红色、橙色、黄色以及蓝色。(2)预警研判和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对监测信息进行研判,认为需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可能发生重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时向省局网信办报告。省局网信办组织对上报信息进行研判,对可能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时向省委网信办、质检总局网信办报告。(3)预警响应1)红色预警响应第一,省局网信办根据省委网信办指示组织预警响应工作,联系相关单位或部门和应急支援单位,组织对事态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判,并共同协商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多项预警相应应急工作方案,有效的组织并协调组织资源调度以及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相关单位以及部门对于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要求相关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且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联络通讯畅通。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监测以及事态发展信息的搜集工作,负责人员要对应急团队进行正确指挥,其他相关单位要辅助完成工作,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一定要上报到省局网信办。第三,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应急支援单位应时刻保持待命的状态,并且还要根据红色预警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详细的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另外,还要保障应急设备、软件工具以及车辆等使用正常。2)橙色预警响应第一,相关单位或部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省局网信办指示组织开展预警响应工作,完成相关的风险评估工作,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第二,当橙色预警相应时,有关单位以及部门应立刻把事情的具体状况上报到省局网信办公室。省局网信办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有关重大事项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或部门。第三,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应急支援单位保持联络畅通,检查应急设备、软件工具、车辆等,确保处于良好状态。3)黄色、蓝色预警响应事发单位或部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指导组织开展预警响应。
2.5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1)事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主要在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之后,事发单位要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一是要马上对事件进行报告,先要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处置。二是事发单位的相关部门要将事态稳定住,保留证据,完成好相关的信息通报工作。(2)应急响应通常情况下,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四个等级当中,I级的网络安全事件是属于最高响应的级别。Ⅰ级响应:省局网信办在接到事发单位或部门报告后组织对事件信息进行研判,属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立即上报省委网信办,同时向省局网信领导小组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经网信领导小组批准后,成立专项应急响应指挥部。由专门的指挥部来实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部署,并领导相关完成好协调职责。对于指挥部的成员来说,要时刻保持24小时的联络。其他单位以及部门要确保应急处置机构随时保持应急状态,然后当指挥部发出命令之后,完成相应的工作。Ⅱ级响应:省局网信办在接到事发单位或部门报告后组织对事件信息进行研判,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属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指示事发单位或部门启动Ⅱ级响应。事发单位或部门的应急处置机构进入应急状态,在省局网信办指导下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处置中需要省局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应急支援单位配合和支持的,商省局网信办予以协调。事发单位或部门与省局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应急支援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提供支持。Ⅲ级响应:网络安全事件的Ⅲ级响应,由事发单位或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确定。事发单位或部门跟踪事态发展,有关事项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Ⅳ级响应:事发单位或部门按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响应。(3)应急结束Ⅰ级响应结束由指挥部提出建议,报省局网信领导小组批准后,及时通报相关单位。Ⅱ级响应结束由事发单位提出建议,报省局网信办批准后,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或部门。Ⅲ、Ⅳ级响应结束由事发单位或部门决定,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
2.6调查与评估
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由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并按程序上报至省委网信办、质检总局网信办。重大及以下网络安全事件由事件发生单位或部门自行组织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并将相关总结调查报告报省局网信办。总结调查报告应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等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事件的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工作原则上在应急响应结束后30天内完成。
3网络安全事件实战演练
省局网信办应协调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完善预案,提高实战能力。应急演练方案应明确演练内容和目的、准备工作、演练步骤和考核办法。
3.1内容和目的
应急演练主要内容包括机房突发事件、设备故障、安全事件等三个方面。
3.2准备工作
明确与演练内容相关的人员、环境、设备和设施应满足的条件、状态。
3.3考核办法
明确演练的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完成时限、分值以及评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每个演练项目考核满分为十分,如得分少于6分,应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事件范文2
关键词: 遗传算法; LMS算法; RBF神经网络; 入侵识别; 网络安全事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915.08?34;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21?0123?04
Network security event analysis based on swarm intelligence
algorithm optimizing neural network
GAO Feng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 A network security event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swarm intelligence algorithm optimizing neural network is stu?died. The genetic algorithm and LMS algorithm are used to optimize the hidden layer neurons quantity, basis function center, connection threshold and weight of each layer of the conventional RBF neural network, 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al solution,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RBF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event analysis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The network intrusion event data in KDD CUP99 dataset is used to perform the instance study for the network security intrusion events analysis model.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sis model has more recognition accuracy than the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conventional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and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normal events and four network attack events.
Keywords: genetic algorithm; LMS algorithm; RBF neural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network security event analysis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日益受到入侵、病毒的威胁,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及时有效识别和分析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3]。目前专家学者针对使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模型。本文通过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再利用LMS算法进一步学习连接权值,最后得到基于最小均方差算法以及遗传算法的RBF神经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模型。
1 事件分析及数据特征提取
本文主要针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入侵事件进行识别分类,使用神经网络建立分析模型,使用已知的正常事件和入侵事件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入侵事件分析模型进行训练,提高其泛化能力,然后使用已知的正常事件和入侵事件类型的测试样本对入侵事件分析模型进行测试,检验其分析效果。
网络安全事件范文3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之下,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社会生产变得更为高效,因此,各个行业领域都已经将信息化和智能化作为自身发展的主流方向。计算机网络的自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们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但也是由于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使得信息的获取并没有具体的限制,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技术来非法窃取相关的个人或企业或国家的信息,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预估的损失。而且,由于网络黑客和木马病毒的增多,再加之人们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高,使得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流程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实际上就是对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判断,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的价值、系统运行的内在安全隐患、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以及对安全防范措施的测试等,以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定。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流程主要包括监测、觉察、传播、理解、反馈、分析与决策。监测就是利用系统中相关的数据感知组件来实现对所监测的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察觉就是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作为态势评估的依据,一旦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就实现安全事件的报告。传播实际上是一个分类评估的过程,即对异常事件的不同部分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安全态势进行模拟建模的过程。反馈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中的实时性特点,对数据的最新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的过程是在确定网络安全态势数据最新情况的前提下,来判断对其是否支持;如果支持,则能够确定网络安全态势的类型;如果不支持,数据感知元件就会继续进行监测。决策就是根据确定的网络安全态势类型和数据模型的具体特点,来对其态势演变的方向进行预测,并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
3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关键技术
网络攻击行为逐渐呈现出广泛化、复杂化和规模化的特点,给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才得以实现的,因此,现就其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
3.1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中重要的技术支撑。数据融合技术主要是由数据级、功能级和决策级三个级别之间的数据融合所构成。其中,数据级的融合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细节数据的精准度,但是由于受到计算机处理速度和内存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功能级的融合处于数据级和决策级之间;而决策级的数据融合,由于数据具有抽象和模糊的特点,导致其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少,且精准度较低。在计算机网络中,由于不同的设备功能和安全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描述网络安全事件的数据格式也是不同的,要想实现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就必须建立一个多传感器的环境,而数据融合技术就是其最重要的技术。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将基础数据进行提炼、压缩和融合,为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主要应用于估计威胁、识别与追踪目标等。
3.2计算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的计算技术就是通过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来实现对大量网络安全态势数据信息的处理,将其集中于在一定范围内的数值,而且,在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率、网络性能和网络资产价值发生改变的同时,这些数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些数值的大小变化情况能够直接、实时、快速地反应出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和威胁程度的大小,监管人员可以以此为根据来实现对网络安全情况的把握。通常情况下,如果数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变化,说明态势是相对安全的;如果数值的变化呈现出了较大的上升或下降,则说明存在安全威胁。
3.3扫描技术
扫描技术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手段。与传统的网络防护机制相比较而言,扫描技术更为主动,能够对网络动态进行实时的监控,以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为依据,通过对安全因素的判断,来实现对恶意攻击行为的防范。扫描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包括了系统主机、信息通道的端口和网络漏洞。对系统主机进行扫描是实现数据信息整合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网络控制信息协议(ICMP)对数据信息进行记忆与判断,通过向目标发送错误的IP数据包,根据其反应和反馈的情况来进行判断。对信息通道的端口进行扫描,实际上就是对内外交互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进行监测。漏洞扫描则主要是针对网络黑客的攻击,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
3.4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就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使其能够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在计算机的主屏幕之上,在通过交互式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之后,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发现其中的隐藏规律,从而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网络安全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常常不容易被提取出来,因此,利用可视化技术的时候还要注意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3.5预测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发展具有不可确定性,而预测技术则可以根据对象的属性,结合已有的网络安全态势数据和实际经验来实现对未来安全态势发展的预测。预测技术主要包括了因果预测、时间序列分析和定性预测等内容,既能够通过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态势预测,又能够通过因果关系的数据建模来实现对结果变化趋势的预测。
4结语
网络安全事件范文4
当前,无线网络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之中,具有高灵活性、可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但是,由于无线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点,造成用户量大、密度不均、应用多样和环境复杂等问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本文着重分析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以及隐患的来源,对校园无线网络安全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无线网络;安全;防范
高效无线网络校园是现在很多高校建设的目标,因此,高校在为用户提供基本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外,还需要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用户可以在校内或者校外访问相应的资源。网络安全设计实现对内外接入时避免面临网络安全的问题,保证网络资源及网络设备的安全是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1无线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1访问权限的控制
学校一般拥有大量的外网地址,但是对外提供服务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少数几个地址,因此需要在出口设备上严格限制外网对内的访问权限,只有允许的地址或者允许地址的特定端口才是可以被访问的,其它地址一律禁止外网发起的主动访问。
1.2攻击主机的主动识别和防护
动态监测外网主机对资源平台的访问,当外部主机发起非法攻击或者大量合法请求时,网关设备会主动将非法主机进行隔离,从而保证资源平台的安全性;
2无线网络安全主要的设计内容
基于“接入安全”的理念,将学院园区无线网络认证过程设置到离学生客户端最近的网络边界处,通过启用Web认证模式,无线控制器和学校目前采用的AAA认证系统的协同工作,当学生在接入无线网络的时候,网络无线控制器和ZZ-OS认证网关进行对接,通过portal的方式将认证页面推送到客户端,然后将学生认证所需要的用户名和密码上传到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通过与ZZ-OS认证系统的对接,获取学生相关的认证信息,如果认证通过,则无线控制器将通知无线AP接入点,允许该学生访问相关的资源,学生使用浏览器即可完成认证过程,不仅保证了接入学生的学生合法性,而且学生能快捷便利的使用无线网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体验感。
2.1学生数据加密安全
无线AP通过WEP、TKIP和AES加密技术,为接入学生提供完整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安全。
2.2虚拟无线分组技术
通过虚拟无线接入点(VirtualAP)技术,整机可最大提供16个ESSID,支持16个802.1QVLAN,网管人员可以对使用相同SSID的子网或VLAN单独实施加密和隔离,并可针对每个SSID配置单独的认证方式、加密机制等。
2.3标准CAPWAP加密隧道确保传输安全无线
AP接入点与网络无线控制器以国际标准的CAPWAP加密隧道模式通信,确保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内容安全。
3安全准入设计
无线网络为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基于端口的有线网络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无线用户接入管理的需求。为了解决接入用户管理的问题一般高校都会部署AAA服务器,通过AAA服务器实现无线用户身份认证。通过引入AAA服务器虽然解决了“谁”可以连接无线网络的问题,但是如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呢?无线网络部署的初期一般采用SU的方式。SU方式需要无线用户在无线终端设备上安装特定的客户端,通过该客户端完成用户身份的校验。但是随着智能终端的出现,接入无线网络的终端不仅仅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也需要接入无线网络,而SU模式并不适合安装在智能终端上。为了解决智能终端接入无线网络的问题很多设备厂商推出了Web认证,智能终端不再需要安装客户端,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完成身份认证。针对智能终端Web似乎是一种比较完美的身份认证方式。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崛起,用户希望在物理位置移动的同时可以使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如果依然采用Web方式进行身份认证,用户将会感觉很麻烦,影响用户对无线网络的体验,为了解决认证方式繁琐的问题,无感知认证应用而生,无感知身份认证只需要用户首次进行终端相关用户信息配设置后续终端接入无需用户干预自动完成。
4安全审计设计
无线网络为了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上网体验,一般终端接入网络时采用动态地址分配方式,同时公有地址不足是所有国内高校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地址不足的问题一般校内采用私有地址,出口网络设备进行NAT转化。在私有地址环境中采用动态地址分配方式,管理员将会面临一个问题:当发生安全事件时,网监部门只能为管理提供一个具体的外网地址和访问的时间点,仅有的信息中要准确定位问题的具体负责人。传统的日志审计平台只记录了出口设备的NAT日志,可以通过公网地址和具体的时间找到对应的私网地址,但是由于地址采用动态分配的方式,能难确定该时间段对应的地址是哪个用户在使用或者说需要查询多个系统才能确认最终的用户,如果多个系统中有一个系统时钟不一致,可能造成最终信息的错误。为了加强出口行为管理和日志记录,解决安全审计方面的问题,安全方案采用elog应用日志及流量管理系统。elog配合出口网关可有效记录NAT日志、流日志、URL日志、会话日志等,并可存储3个月以上,满足公安部82号令相关要求,学校也可对相关安全事件有效溯源。日志对于网络安全的分析和安全设备的管理非常重要,网关设备采用统一格式记录各种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支持本地查看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统一的输出接口将日志发送到日志服务器,为用户事后分析、审计提供重要信息。NAT日志查询(如图1所示)。在充分考虑校园无线网络安全设计的前提下,对网络自身的数据加密、信息泄露以及网络攻击进行严密防控的同时,提升用户信息安全意识,从用户自身入手防止出现简单密码、默认密码和用户主机杀毒等问题。做到“防范为主、有据可查、追本溯源”,才能更好的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提高校园信息的安全性,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林刚.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J].科技信息,2011(25).
[2]冯博琴,陈主编,吕军,程向前,李波编.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
网络安全事件范文5
关键词: 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措施;检测;方案设计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网络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它贯穿于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安全检测是保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测,我们可以提前发现系统漏洞,分析安全风险,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1 物理安全措施和检测方法
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基础,如果无法保证实体设备的安全,就会使计算机设备遭到破坏或是被不法分子入侵,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安全,首先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手段来控制接触计算机系统的人员,确保计算机系统物理环境的安全;其次要采取是设备标记、计算机设备维护以及机房防盗等安全措施,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另外,通信线路是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信息管道,物理安全还包括通信线路实体的安全。检测网络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的主要方法是现场检查、方案审查以及调查问卷检查等。
2 网络安全措施及检测方法
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方便的可用性,但也使其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和威胁。入侵者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采用恶意程序来攻击网络,篡改、窃取网络信息,从而导致网络瘫痪、系统停止运行。在网络维护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手段,采用严格的措施与网络攻防行为对抗,保障网络安全。检测方法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2.1 网络结构安全要求
网络信息系统为了保证内部网络拓扑信息不被非法获得,在不对性能造成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动态地址映射隔离内部网络;在网络信息系统内部采用使用加密设备以及划分VLAN的方法来防止非法窃听;采取监控、隔离的措施来保护重要的服务器。网络结构安全可以采取方案审查和现场检查的方法来检测网络信息系统网络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安全。
2.2 网络系统设备安全要求
网络系统的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安全评估系统等。1)防火墙。防火墙的抗攻击能力特别强,它是不同网络以及网络安全域信息交换的唯一出入口,在检测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时,需检测防火墙功能是否正常,包括:网络数据包过滤功能、访问控制功能、网络访问行为功能以及安全审计、安全告警功能;2)路由器。路由器的检测主要包括对其管理功能的检测以及基本功能的检测,路由器是否具备路由加密功能、访问控制功能、审计数据生成功能以及身份鉴别等功能,是否只有授权的管理员才能对路由器进行管理;3)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它可以协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使信息安全基础的结构更加的完整。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主要包括:实时监测网络上的数据流,分析处理和过滤生成的审计数据;联动功能和自动响应功能是否正常;身份认识功能是否合理有效,什么权限的授权人员才有资格设置入侵管理规则,才能查阅、统计、管理以及维护日志记录,其他人不能任意的更改或删除日志记录;4)病毒防范系统。病毒防范系统应保证以下功能正常运行:病毒防范功能、病毒特征库更新功能以及审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病毒防范系统安全检测包括:系统是否能控制病毒侵入途径,控制并阻断病毒在系统内传播;系统是否能在病毒侵入时应及时的隔离、清除病毒,在日志上详细记录病毒时间的发生及处理过程;病毒特征库是否定期更新,定期统计和分析病毒的相关日志记录,及时的对病毒防范策略进行调整;5)漏洞扫描仪。漏洞扫描仪可定期扫描系统,发现系统漏洞,防范于未然。系统漏洞信息具有双面性,维护人员尽早发现它可采取措施填补,不法份子也可利用它搞破坏。在检测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时,应考虑到系统安全设备中是否包括有安全漏洞扫描系统,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对漏洞扫描器进行查阅、管理、统计、维护扫描报告,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制定扫描规则,比如说定义攻击类型、标准服务类型以及IP地址,授权使用者要定期的更新扫描特征数据库,并及时的调整安全策略,更新反病毒数据库或设置更高的保护级别。6)安全审计系统。审计数据是系统根据设置的审计规则产生的,审计系统应具备审计查阅功能、选择性审计功能。只有授权人才有权查阅审计系统的日志记录;采取加密保护措施来确保日志的安全,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日志记录。
2.3 网络系统可用性要求
网络系统的可用性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的技术手段有:网络冗余、技术方案验证、网络管理和监控等方面。其中,网络冗余是解决网络故障的重要措施,备份重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实时监控网络的运行状态,一旦网络出现故障或是信息流量突变可以及时的切换分配,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我们应适当的采用网络监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这些网络管理和监控手段,或是运用网络故障发现、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来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
3 运行安全措施和检测方法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运行密不可分,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备份与恢复
为了使数据保持一致和完整,需要对网络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以此来确保整体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备份和恢复的检测方案是:1)如果系统的硬件或存储媒体发生故障,使用系统自带的备份功能,进行单机备份,然后将数据存储到其他存储设备;2)使用经过认证的备份软件进行数据备份。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系统应能提供定时的自动备份,备份的自动化,降低由维护员的操作带来的风险;在自动备份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自动报警;为了确保备份的实时性,应该进行事务跟踪;应该指派专人来负责备份和恢复;应按照数据等级对备份数据进行分级管理;使用的备份软件应该先经过认证再进行数据备份,并能够与操作系统兼容。3)在建立系统时要进行设备备份冗余备份。局域网内存在备份服务器,备份的数据保存在本地和异地;为了确保备份的高效性,要采用多个磁带机并行的方法共同执行的方法;采用RAID等技术,确保备份的容错性。
3.2 恶意代码
恶意代码是指没有作用却会带来危险的代码。恶意代码本身是程序,通过执行可能会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漏洞来攻击和破坏系统。处理恶意代码的类别有两种:1)系统应审查从非安全途径,比如网络、光盘等途径获取的文件的安全;一旦发现恶意代码,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清除恶意代码;2)系统应审查所有从外界获取的文件;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防恶意代码体系,具有防恶意代码工具,在造成损失之前彻底清除恶意代码。
3.3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可以实时保护和防范网络恶意攻击以及误操作,它能够提前拦截和响应系统的入侵。入侵检测应保证在线有效运行:1)可分析处理和过滤安全事件报警记录,全方位的反映系统的安全情况;2)支持用户根据系统安全需求定义用户规则模板;3)能实时监测系统活动,寻找敏感或可疑的系统活动;4)和防火墙机及其他网络设备联动,实施阻断连接。
3.4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的目的是在发生紧急事件或是安全事件时,确保系统不中断或紧急恢复。应急响应方案应包括的措施有:1)能够在发生安全事件或是紧急事件时及时的做出影响分析,并组成应急小组,在法定时间内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响应;2)具有完善的应急计划和多种切实可行的备选方案,要有由外地和本地专家组成的应急小组,在法定时间内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响应。
3.5 系统维护
维护的目的是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安全风险,不同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不同,其维护安全的要求也会不同,可以分这几种:一种是对所有系统进行一般性的检测和维护,这是几乎所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都需注意到的问题。另一种是对特殊的设备进行特别维护,对特殊设备进行维护,要针对特殊设备自身的特点进行。无论是一般性的检测和维护,还是特殊设备的特殊维护,在维护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系统具有完善的维护设备。
4 系统软件安全措施及检测方法
软件安全是网络信息安全应考虑的一部分。软件安全是指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完整性以及不被破坏或是泄漏。软件的完整性指的是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相关资料的完整性,系统软件在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1 系统软件安全检查与验收
定期检查软件,对软件进行有效管理,定期的检查是为了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来适当的改进现行的软件,以保证软件的安全。
在正式对软件进行加载之前,应该先检测软件,确定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之间是否兼容,检测人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对检测软件的结果应做好完整的记录。
4.2 软件安全的检测方法
软件安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双份比较法和软件安全设置支持系统法。双份比较法是指在计算机中安装两份软件,一份运行,一份备份,当运行的软件出现问题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时,就运行备份软件。比较这两个软件,如果备份软件也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则说明该软件存在造成网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的隐患,面临着安全的威胁;如果备份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是正常的,就将备份软件复制一份,再进行相同的检测。
5 应用安全措施及检测方法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其中,应用安全指的是解决用户在应用业务程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应用系统的服务将网络用户连接起来,一般包括电子邮件服务、FTP服务、WWW服务、以及文件共享等应用,无论信息的传递,还是信息的共享,在检测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时,必须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测试。
5.1 电子邮件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安全可以借助病毒防火墙等工具,查杀和过滤病毒,过滤收发电子邮件中可能隐藏的对邮件客户端形成危害的恶意代码;安装电子邮件过滤工具,以有效防御拒绝服务攻击,比如说垃圾邮件或是电子邮件炸弹等;应使服务器只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并安装电子邮件服务检测引擎。
5.2 FTP服务
FTP服务器的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应该在FTP服务器中安装检测引擎;应该使用强鉴别机制来认证FTP的用户身份;应该使用安全工具来保护FIP会话;应加密FTP的数据传输;采取专机专用的形式;另外,对FTP服务器的访问要进行日志审计。
5.3 WWW服务
WWW服务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本互联网应用,WWW服务的安全措施包括服务器安全状态、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服务器配置以及服务器软件等方面,在查找、检索、浏览及添加信息时,应使用网页防篡改工具来实时监测和刷新WWW服务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叶里莎,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测方案设计[D].四川大学,2004(9).
[2]王永刚,浅析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安全与防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3]赵军勇,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安全与防范[J].视听界,2011(8).
[4]李曼、台飞,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安全与防范[J].科技风,2009(6).
[5]张茹冰,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安全与防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
[6]宫兆斌,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2010(5).
网络安全事件范文6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指出,当前,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已全面影响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未来战争,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战略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主任方滨兴表示,“十二五”期间,信息安全业界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信息(数据)自身安全、信息利用安全及信息技术尤其是新信息网络技术的安全。通过对这四方面问题的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完善面向可用性的信息安全对抗体系和面向可信性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升面向可控性的网络信息管控水平,构建面向网络新技术的安全应用支撑体系。
就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问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崔书昆认为,在我国,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的保护势在必行。一是要把工业控制系统纳入到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的管理范围及防护体系中;二是要加快制定工业控制系统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的建设步伐;三是要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四是要提高业内人士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