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点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点规划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1

关键词:经编机;电子横移;横移曲线;横移优化

中图分类号:TS183.7 文献标志码:A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Electronic Shogging Motion on Warp-knitting Machine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electronic shogging system and selects non-stop modified trapezoidal acceleration curve which has good kinetic characteristic as the shogging curve. Then by analyzing this curve an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gging motion, the paper suggests increase the overlapping interval with pre-shogging.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aches the result that the pre-shogging angle is 8.4° on a Model RSE4-1 warp-knitting machine.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hogging, it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e-shogging angle can be further increased by 7.8° theoretically. Finally, by carrying out experiment on a RSE4-1 warp-knitting machine which uses Mitsubishi J4 servo motor and non-stop modified trapezoidal acceleration curve, it obtains the result that the pre-shogging angle can be up to 16° when the main shaft operates at 1 300 r/min.

Key words: warp-knitting machine; electronic shogging motion; curve of shogging motion; optimization of shogging motion

电子横移系统因其具有更换花型简便、花高不受限制等特点,在经编机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交流伺服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旋转伺服电机的高速响应性能显著提升,有效地降低了电子横移系统的成本,因而电子横移系统在经编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更加促进广大学者对电子横移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孟建军、夏风林等人对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秦文研究了旋转伺服系统的位置、速度、转矩控制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算法,郑宝平对电子横移系统的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对基于旋转伺服控制的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在选取合适的柔性横移曲线的前提下,利用变结构控制下的横移特点,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方式,寻找增大针前横移区间的方法,以改善电子横移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经编机的生产速度。

1 电子横移系统结构及原理

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由于高速度、高精度、高频率的运动特性,因而常采用运动精度高的全闭环式控制系统。因采用的核心控制单元不同,电子横移系统的整体结构也不尽相同。如图 1 所示,这里采用的电子横移系统由主控装置、执行装置、反馈装置和主轴信号采集装置等 4 部分组成。其中主控装置是系统的控制核心部分,包括工控机和具有电子凸能的DSP运动控制器;执行装置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以及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梳栉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反馈装置主要是伺服电机内置的旋转编码器,以及伺服驱动器和DSP运动控制器的内部相应的反馈信号接收与处理单元;主轴信号采集装置主要采用与主轴同步转动的旋转编码器。

实际生产中,可通过网络或直接采用U盘将花型文件的横移工艺数据输入到工控机,经解码后生成DSP运动控制器所需要的具有一定运动规律的横移指令数据(电子凸轮数据)。当经编机运行时,DSP运动控制器接收到来自主轴信号采集装置的旋转编码器信号,获得经编机主轴的实时角度位置,并以此按生成的电子凸轮数据将运动指令发送至执行装置的伺服驱动器,进而驱动伺服电机运动,通过滚珠丝杠的转换,驱动梳栉作横移垫纱运动。而伺服电机编码器会将伺服电机运动的实时角位移与角速度信号反馈给伺服驱动器,再反馈给DSP运动控制器以检测梳栉的实际位置,并根据实际位置的偏差修正下一控制周期的指令数据。

2 横移运动规划曲线的选择

在高速设备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合适的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构的速度。不同的运动规律,其速度、加速度和跃度等特征值有所不同,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机构的运动特性。

从动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为惯性力。惯性力过大影响运动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它的突变还会造成系统的柔性冲击,故在高速凸轮运动规律设计中,多选择最大加速度Am较小的运动曲线。梳栉最大速度Vm过大会加剧机械磨损,影响横移精度。从稳定性与安全性考虑,在满足运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最大速度。跃度J反映了从动件系统惯性力的变化率。减小最大跃度Jm,尤其使行程终点的跃度尽量降低,将有利于提高系统工作平稳性。

考虑到伺服电机的选型需兼顾响应性和转矩等的要求,在选择曲线时还需考虑其他的因素。其中,加速度均方根Arms反映了机构受惯性力作用后偏离平均位置的动力扭曲程度。梳栉的高速小位移往复运动特征决定了伺服电机须具备较小的动力扭曲幅度以保证高速状态下定位的精确稳定,因此要选择加速度均方根Arms小的曲线;动载转矩最大值Tm决定了凸轮轴转矩,进而影响伺服电机的功率大小,要满足横移高响应的要求就会限制伺服电机的功率,所以曲线Tm也会受到限制。

表 1 中通过对不同的横移运动规划曲线各特征值的对比发现,无停留修正梯形规划曲线速度最大值较小且加速度最大值在常用的横移规划曲线中最小。另外因舍弃了一般修正梯形的恒加速区段,所以加速度A也连续变化,从而消除了跃度J的突变。且加速度均方根值和动载转矩最大值在各曲线中最小,符合低惯量伺服电机的选型要求,是较理想电子横移曲线。

3 提前横移量的计算

3.1 提前横移策略的提出

在采用花盘凸轮横移的经编机上,花盘外周通过滑块、转子和梳栉撑杆等直接传动梳栉作横移运动,由于花盘外周曲线良好的运动学特性和机械结构的高刚性,可认为花盘凸轮旋转时外周径向的变化量即为梳栉的横移量。而所有的成圈机件和花盘凸轮均是由经编机主轴进行传动的,其动力与信号耦合同步传递,花盘凸轮式横移机构可通过花盘外周曲线实现梳栉横移与前后摆动的精确配合。

以常见的RSE4-1型高速经编机为例,前梳GB1针前横移对应的主轴角度可达到144°(当采用9°横移花盘时),使梳栉在较大的主轴角度内完成横移运动。根据这一原理,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也可通过提前开始横移、延后结束横移的方式,达到增加梳栉横移时间的目的。

在电子横移系统中,由于控制系统固有的扫描式执行特性,横移控制器对伺服驱动器等执行装置的指令为非连续式的指令数据,不能实现对梳栉横移量的无间断连续控制,即梳栉的实际运动曲线达不到与指令曲线一致的动力学特性;此外电子系统也难以达到与机械传动一致的高刚性。这就要求电子横移系统在延长横移时间时必须采用与其特点相对应的方式。考虑到在横移结束阶段梳栉由较高的速度锐减至停顿定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通过提前横移的方法来增大针前横移区间。

在电子横移系统中,执行装置的伺服电机按指令的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进行转动,并通过滚珠丝杠机构传动梳栉完成横移运动。此过程中,梳栉的横移规律是可通过横移指令曲线计算得出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上机试验测试,可获得经编机梳栉横移的增加量。

如图 2 所示,无停留修正梯形曲线除了加速度和跃度连续之外,在曲线开始和结束段由于采用简谐运动,其速度和位移量都较小且位移变化最缓慢。如果将梳栉横移提前开始,此时导纱针处于刚摆离或即将摆入织针平面位置,相比于横移运动其他阶段在相同时间内梳栉的横移量最小,对于测量和精确控制梳栉的位移量也最为容易。

3.2 提前横移量计算

成圈过程中导纱针的运动是由横移和摆动复合而成,图 3 为导纱针围绕织针运动的示意图。

图 3 中,曲线B1B2是当导纱针摆出针平面后再横移的导纱针运动轨迹,曲线A1A2为采取提前横移的导纱针的运动轨迹。导纱针位于针间时,导纱针与织针的容纱间隙?可通过计算得出。但在实际生产中提前横移量的计算还应考虑纱线的粗细。

若纱线直径为d,则针织实际可提前横移量δ=?-d。以RSE4-1型经编机(机号E32)为例,可测得其织针针头厚度a为0.20 mm、导纱针针头厚度b为0.20 mm、最大容纱细度19 tex,则可得:

3.3 提前横移角度的计算

采用无停留修正梯形运动规律为横移曲线的梳栉在横移运动中位移量用组合位移方程表示为:

式中:m为某次针前或针背横移的针距数,E为机号;Φ为完成此次横移运动对应的主轴转过的角度;S为横移曲线为无停留修正梯形下主轴转过θ对应的横移距离。以某RSE4-1型经编机(E32)为例,实测出的各梳横移位置角度见表 2。

由表 2 可得GB1理论针前横移区间为50°。为了增大GB1针前横移区间,提前横移角度θ,则采取提前横移策略下实际横移区间Φ=50°+θ;由于主要研究针前横移且针前横移仅为 1 针,则m=1;位移量S为提前横移量δ。将Φ=50°+θ、S=0.041 mm代入方程得到:

采用图解法解得θ=8.4°。

3.4 提前横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DSP运动控制器

控制单元作为电子横移系统的核心,对经编机主轴角度、电子凸轮数据、横移反馈信号等各种数据需高速、实时地处理与控制,以保证高速状态下梳栉横移运动的精确控制,因此需要选择运算性能强的控制器作为电子横移系统的核心。

目前电子横移系统的控制器多选用高速DSP运动控制器,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子横移系统的快速响应性。使用的DSP运动控制器运算能力越强,控制器向横移执行伺服发出运动指令的周期越短,对于同样的横移伺服系统的条件下,电子横移系统的响应性能也越高,提前横移的时间也会减小。但是为了达到电子横移系统在高速下高精度的要求,在选择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数据处理能力强的DSP运动控制器。

3.4.2 伺服系统

为了获得更好的响应速度和定位精度可以采用速度和位置混合控制模式。在混合控制模式下,在横移运动伊始加速阶段为了获得较好的响应性也是采用位置开环,伺服电机实际速度仍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规划速度。

为了准确得到在混合控制模式下伺服电机对速度指令的跟随情况,在基于三菱伺服系统(包括MR-J4-70A驱动器和HG-MR73电机)实验平台上,通过三菱MR-Configurator2测试软件,实时跟踪测试了指令速度与伺服电机实际速度情况,实验平台组成见图 4。

加速过程中控制模式的切换通过运动控制器中P%的值设置,设置P%=40%,实验主轴转速为1 300 r/min,工艺为1-0/1-2//。得到的速度曲线见图 5。

由图 5 可知,伺服电机实际速度整体滞后于规划曲线。指令速度在 6 ms处发出,6.6 ms时伺服电机开始加速,7 ms之后伺服电机实际速度曲线形状接近规划曲线。约8.5 ms左右伺服电机指令速度加速度减小、曲线趋于平缓。伺服电机在初始加速阶段从运动指令发出到伺服电机跟随指令并达到一定速度加速运动约需要 1 ms的时间,根据对应的主轴转速可以算出 1 ms内对应主轴转过的角度为7.8°。

3.4.3 滚珠丝杠及其传动

在采用旋转伺服电机的电子横移系统中,电机的旋转运动需经过滚珠丝杠才能转化为直线运动。滚珠丝杠的精度对电子横移系统的运转精度影响很大,对横移的提前量也有影响。

就整个横移运动而言,滚珠丝杠的精度不高会造成横移不到位的情况。而对于这里研究的提前横移策略而言,滚珠丝杠的精度不高使得在每次横移变向运动的初始阶段,电机在该精度误差距离内未能有效地驱动梳栉进行横移运动。梳栉的实际运动曲线滞后于电机的横移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两者的偏差量即丝杠的精度误差量。梳栉从横移开始到完成的提前横移位移量δ所对应的时间变长,这样一来反而有利于提前横移角度的增加。

4 验证试验

根据以上分析,利用伺服电机加速曲线特点和响应滞后得到在主轴转速为1 300 r/min时针前横移开始时间可提前16°。为了验证这一推论,设计了以下实验。

提前横移策略验证实验平台与伺服电机加速滞后实验平台相同,数据采集则交由LMS Test振动测试系统。通过管理层软件中横移参数设置每把梳栉的横移区间所对应的主轴角度来控制横移时间。实验将在经编机原来横移角度的基础上将GB1针前横移角度提前16°,即GB1针前横移开始时间对应主轴角度141°,其它横移区间仍采用原横移区间。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梳栉在横移方向上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信息交由与之相连的PC端软件LMS Test.Lab分析处理。测试系统中LMS Test.Lab Angle Domain Processing add-in for Signature软件的角度域分析计算功能可以直接得出主轴角度与梳栉横移方向位移的对应曲线。

实验工艺为1-0/1-2//,将机器状态调至最佳后速度逐步提至1 300 r/min。得到的曲线中选取针前横移部分见图 6。

从图 6 可以看出,梳栉的针前部分位移曲线平滑无位移突变,与无停留修正梯形位移曲线吻合。虽然加速指令在141°时已经发出,但在最初的5°梳栉位移量基本为零。加速开始后位移量变化非常缓慢。特别地当主轴角度为156°时梳栉位移量为3.9×10-5 m,小于 4.1×10-5 m,说明导纱针此时未与织针接触。实际上,当经编机运转速度达到1 300 r/min时运转良好,未出现擦针现象。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推论是成立的。

5 结论

(1)通过对无停留修正梯形运动规律分析,运动起始阶段的速度和位移均很小,提出了当导纱针摆入织针针间时就提前开始横移,通过提前横移的方法增大横移区间。(2)根据RSE4-1型经编机梳栉横移区间,采用无停留修正梯形运动曲线作为梳栉横移规律时,可推算得到可提前横移角度为8.4°。(3)DSP运动控制器的性能、滚珠丝杠的精度以及伺服系统的响应性都会影响提前横移角度。DSP处理数据速度越高、滚珠丝杠精度越高、伺服系统响应性越好,可提前横移角度则越小。其中,伺服系统的响应滞后可使提前横移角度增大7.8°。(4)以基于三菱J4型旋转伺服电机、采用无停留修正梯形横移曲线的RSE4-1型经编机为实验平台,实测主轴速度在1 300 r/min的情况下针前横移角度可提前16°。

参考文献

[1] 孔震,蒋高明,夏风林,等.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原理探讨[J].针织工业,2007(9):12-14.

[2] 夏风林.新型经编装备技术与发展趋势[J].纺织导报,2010(9):55-61.

[3] 孟建军.高速经编机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模糊综合评价[J].纺织学报,2008,29(12):100-102.

[4] 秦文,夏风林,张琦,等.基于速度控制模式的经编电子横移控制算法[J].纺织学报,2011,32(6):141-145.

[5] 郑宝平,蒋高明,夏风林,等.双PID控制的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设计[J].纺织学报,2012,33(5):135-139.

[6] 刘小瑞,吴努.凸轮机构通用运动曲线方程设计[J].机械设计,2011,28(8):28-33.

[7] 夏风林,葛明桥,蒋高明.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运动的优化设计[J].纺织学报,2009,30(5):106-109.

[8] 张琦,蒋高明,夏风林,等.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控制模型选择及动态响应分析[J].纺织学报,2012,33(1):126-131.

[9] Xia Fenglin,Ge Mingqiao.Motion rule of electronically pattern system on a high speed warp knitting machine[J].Fibers & Textilesin Eastern Europe,2009,17(4):64-67.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2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依靠高能耗高投入和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其主体思想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降低单位产出中的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经济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使其成为了易于采取低碳营销管理的产业领域,有助于引导旅游景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从而引导社会和旅游消费者建立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从而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旅游经济的结构。低碳经济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客观上要求在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和思考,即旅游景点的低碳营销管理模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其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为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旅游景点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的低碳化管理和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

二、目前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旅游经济走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诸多旅游景点发展模式得到了低碳发展模式的初步化改造,旅游产值中单位产出中碳排放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毕竟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起步相对较晚,归纳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使得旅游景点低碳经济导向的营销管理对于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不高,由于得不到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发展战略上的确认,使得其低碳化营销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确定下来;第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如何设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得低碳经济营销管理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坚实的业务支撑,打造循环经济虽然已经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共识,但其落实下来还存在较大困难;第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管理企业自身内部低碳化营销管理的具体部署,使得内部低碳化管理水平不高,同时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得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根据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低碳经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要求特别是对我国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化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第一,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加大从旅游景点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宏观思维出发,以此来制定满足其战略发展实施需求的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并在相关机制上确立其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旅游景点进行低碳营销管理模式探索,服从和服务于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基本要求和前提,但同时也必须指出,低碳经济模式和取向能够显著地改善目前旅游景点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并为其向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长远发展机制;第二,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朝着建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行,以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旅游景点中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面向旅游景点业务的全方位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和价值增值环节的循环式改造将会大大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产出水平,另外对于开拓新的旅游营销模式和渠道模式也是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三,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优化旅游景点管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流程,降低内部管理中的碳排放水平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旅游消费者向其宣传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在提高其低碳旅游消费理念的基础上增强其低碳旅游环保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旅游景点的低碳化营销管理的运作,这种产业链条的联动是旅游景点低碳生态模式发展的基础。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3

1、发展区域特色的工业旅游。要因景点制宜。各工业旅游景点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有工业企业类型、景点规模、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发展目标选择等众多方面差异,因此我们针对一个具体工业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一定要根据景点具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开发与管理方案,既要注意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更要注意到各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中的个性问题,这样才能选择一条最适宜一个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的道路。各景点开发与管理中最忌的是不加选择地全盘照搬照抄,最提倡的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要充分注意同中之异。

对于工业基础好的城市而言,还可以通过发展工业旅游,打造富有城市特色并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工业旅游作为一种稀缺的旅游品种,其稀缺性本身便代表着一种竞争力。加之城市品牌的不可模仿性与垄断性,城市可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利用城市文化的共同性,加强企业间联合,形成规模效益,最终培育城市旅游品牌,提升城市旅游的竞争力。

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如传统的手工艺,也可能属于产品或工艺不再使用的工业,它们开展工业旅游,开发时,首先应注意保护原有的生产遗迹,结合周边的旅游项目,建设专题博物馆或者是手工艺作坊,在设计时要突出怀旧情调,尽量用原来的工艺并突出亲身参与、手工制作,满足人们对以前人类工业文明的好奇心。

2、走多方经营之路。一方面积极鼓励工业企业部门进行工业旅游景点的投资开发,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也应积极参与到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中来,或独立,或联合地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加强对地方各类工业旅游资源普查评价,更多地从社会效益、文化遗产保护、社区休闲场所建设等角度考虑景点开发,这一点对我国工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业旅游景点建设与管理而言具有十分现实而又重大的意义。

加强企业与政府间合作,实现工业旅游与常规旅游的协同并进。发展工业旅游不仅是工业企业涉足第三产业的投路石,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的一个推动器。作为城市旅游资源一个重要的分支,城市政府要对工业旅游资源统一进行规划,将其作为城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期进行开发。在配套设施的建设上,可以考虑城市政府与企业合作进行,通过将工业旅游企业之间、企业到传统观光旅游景点之间、企业到市区之间进行高水平的规划建设,达到美化、绿化、品位化的目的,完善工业旅游客体的功能,使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既能引导客流资源向工业旅游景点流动,促进工业旅游经济带的快速形成,又能使工业旅游的发展与城市发展遥相呼应,并为工业旅游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加强企业间联合,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实现工业旅游的连动效应。在城市经济中,工业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生力量,其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应该看到,仅仅依靠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工业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上由于工业旅游资源本身的垄断性和地域性,城市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间联合,有组织有步骤的整合工业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工业旅游的客流资源,形成城市工业旅游的连动效应。并在借助城市文化的共通性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旅游经济中的特色旅游项目,并整体提升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拓宽营销网络工业旅游的纵深发展要求,彻底消除企业对旅游资源的垄断障碍,将工业旅游资源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充分利用旅行社的客流资源,将工业旅游融入常规旅游和国内外旅游的网络体系,扩大工业旅游的影响力,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发展。

3、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发挥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工业旅游依托性强,旅游资源和藉此存在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工业旅游的目的地只能是工业企业及其周边环境,工业旅游除像其他旅游产品一样需要依托交通、通讯等全社会共同享有的基础设施外,更需依托工业企业及其周边环境作为其旅游吸引物。如开展厂区及工业科技旅游和工人生活体验旅游等。

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表现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积极参与的愿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是积极体验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在现代人这里不断强化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旅游者可以深入了解一种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商品或者是工艺,在统一的系列主题的引导下,系统深入地了解熟悉一种自己以前并不清楚的产品或工艺。这样不仅满足旅游者好奇心,而且还可以为工厂提供第一手的信息,促进产品的开发,它强调了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也让旅游者深刻了解到了工业企业文化的内涵,极具吸引力。

4、确立经营主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工业旅游景点的开发附属于其所经营的工业企业,是整个大企业棋盘中的一粒棋子,其发展的独立性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管理,处理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与所依附企业的关系是我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工业企业要为工业旅游景点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资金、场所等,另一方面工业企业要放权,让工业旅游景点独立运营,并使之成为实体,使工业旅游景点的经营者具有主体地位,让其能逐步地使工业旅游景点发展走上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当然,在工业企业进行工业旅游景点开发初期进行必要的扶持是需要的,但不能忘记市场规律,而要适时适当而止。

5、重视公益目标。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目标中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社会效益问题,这其中包涵发挥社会效益与获取经济效益相一致的情况,也包涵发挥社会效益在短时乃至更长时间内不能获取乃至损害经济效益的情况。作为我国工业旅游景点的主体开发与管理者各大工业企业应该承担起相当的服务于社会的责任,在工业旅游景点中注意开展科普教育,注意文化遗产的保护,注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注意为社区提供更加优美的休闲场所。对公益性目标的重视应该是我国所有工业企业部门所应该有的社会公德和义务,更加全面而又深入地开展公益性活动也是各工业企业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经营工业旅游景点的企业也不例外。

6、扩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工业旅游作为2002年国家旅游局的工作要点,进一步的推进首先要打破局限于企业之间交流学习的定势,在对外宣传促销上加大投入,完善宣传促销形式。运用各种公众媒体对工业旅游进行大力度宣传和推介,提高全民工业旅游意识,使消费者了解工业旅游并激发工业旅游的需求与热情,从而形成发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与此同时,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对国家旅游局审批的41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应给予特别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合理规划对外促销旅游线路,科学编制促销手册,使其真正融入旅游行业当中来。在此基础上,发挥示范点模范带头作用,总结经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工业旅游的全面发展。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4

>>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研究 无景点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无景点旅游研究综述 “无景点旅游”发展研究 无景点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启示 对无景点旅游有关问题的探讨 论无景点旅游对旅行社的影响 “无景点旅游”模式发展对策初探 论新兴乡村旅游方式之“无景点旅游”的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设计与开发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解释在心理学发展中的价值 基于无景点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接受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 基于符号吸引理论的旅游景点形成研究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翻译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汉研究 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景点介绍中译英研究 司法解释与实践的脱节 理论智慧的实践意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徐昌.跟团游没有美景只有人头,无景点旅游悄然兴起[EB/OL].http://.cn/news/txt/2007-08/28/content_8756507.htm.

[3] 张凌云.旅游景区景点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2.

[4] 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EB/OL].http:///news_detail/newsshow.asp?id= A2006628165916114103.

[5] 辛红玲.十一国庆将来临,专家建议选择“无景点”旅游[EB/OL].http:///travel/2007-09/13/content_6711122.htm.

[6]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7] 戴睿云,李宝花.休闲为主、懒散出游,十一黄金周流行无景点旅游[EB/OL].http://.cn/news/txt/2007-09/21/content_8926101.htm.

[8] 旅游票价涨声一片,“无景点”旅游热市场[EB/OL].http:///sm/2007-09-21/335726.shtml.

[9] 闵航,玮琳.无景点旅游正流行[EB/OL].http://.cn/content/2008-02/19/content_1154734.htm.

[10]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1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77.

[11] 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12]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13] 徐嵩龄.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2.

[14] 陈赞.无景点旅游成时尚,旅行社面临新商机[J].今日财富,2007(11):44-45.

On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Attractionless Tourism

WU Yanji1,WANG Jiping2,ZENG Haiyang1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China;2.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5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

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6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旅游业也不可避免的逐步实现信息化。开发商在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前,一定要对该地的时间、空间等信息做到充分了解,从而做出最适宜的开发计划,使该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防止资源被浪费,资源的自身价值也将充分得到实现,也能最大限度吸引观光客;规划人员在确定旅游线路前应充分了解旅游景区的地理、属性等信息,进而规划出最适宜的线路,既能保证游客的要求得到满足,又能节约其旅游成本;游客在确定旅游方案前,对景区的服务、路线、沿途旅社、交通状况等要进行充分了解,以便确定出最佳旅游方案和旅游方式。从上述表述可知,现代旅游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也为现代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地理数据。因此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旅游业的各个部门几乎都能发现GIS 的身影,总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下面几方面:信息查询、景区开发与规划、专题制图、景区资源评估以及动态监测。下面具体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信息查询

现代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空间地理数据,如各景点的具体分布位置、规划游览线路图、服务点位置、出行道路、通信状况等都与地理属性密切相关。应用GIS后就能迅速、全面、准确的获知旅游地的地理信息,使用GIS技术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就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管理与调用,并在电子地图上对这些空间或非空间的信息进行集成,再利用已建好的数据库系统对其实行统一管理,方便检查。当前GIS被大量应用到旅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电子地图资源和有关查询页面也大量充斥网络,进而为旅游开发决策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使其在景点位置分布、旅游线路选定、目的地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旅游目的地在电子地图上必须醒目,可使用鲜明的图标标注出来,这样有利于将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所处城市和周边城市的邻近关系直观的展现出来。在选择旅游路线时,若只有两地,就使用有权图的算法,将最短路径计算出来;若线路上要经过多个目的地,就使用遍历多目的地的方法,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将确定好的路径使用鲜明的线性图标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来。将依据算法计算出的结果,在空间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并把得到的数据用文本的形式标注在电子地图旁边,使用户对结果了解清楚。电子地图上应反映出旅游目的地大致环境,因此可采取图层叠加的方法或指标分类的方法,在地图上反映出环境实况。电子地图上也应反映出旅游景点的各种服务设施的分布状况,因此应在地图上将其标注出来,让使用者能直观对其进行了解。在确定设施缓冲区范围前要了解相关点或线状标识的情况,避免出现设施服务范围定位不当的情况。范围确定后就能进行服务设施配置工作,并依据空间叠置理论,估算出较为准确的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及客流量。

除上述系统,绝大部分的系统都会提供大量的服务信息给使用者,其中包括旅游基础地理、旅行社服务、交通状况、餐饮与娱乐、酒店服务、多媒体形式的景点等,与之相对的系统包括饭店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等,上述系统能尽可能的给使用者提供详尽的旅游信息,使用者将依据其中的有效信息做出最佳决定。

三、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GIS技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决策者可据此展开旅游景点开发、管理工作。

(一)资源空间价值评估。当前,旅游业大多使用GIS 技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空间价值分析,并将分析数据用空间数据库统一分析整理,进而建立空间价值评估模型,再使用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对资源价值进行评估。在正式开发前运用GIS技术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价值,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使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二)发展前景分析。一个地区在开发旅游地前必须要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不能盲目开发。分析时可使用GIS工具,具体应分析当地的土地状况,为景点规划和场地开发打基础,再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当地的自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与旅游有关的要素进行分析,并使用GIS软件根据分析数据绘制相关图形,再将图形进行叠加处理,进而有效了解当地关于开展旅游业的相关情况、政策以及经济现况等,进而评估土地开发方案的可行性。

(三)环境空间布局分析。对旅游地的环境空间进行分析主要指分析环境廊道规划。也就是分析水体湿地和地形坡度以及植被布局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情况,可将上述因素的实际分布状况各自用图层进行绘制,并把这些图层叠加起来构制出分析图层,分析图层内出现重叠位置就是空间廊道的最佳分布位置,运用这张环境廊道分布图,就能对旅游地实现合理规划。

(四)分析景点的空间配置状况。GIS技术能实现旅游景点的视域和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状况的有效分析。运用GIS技术能在电子地图上精确标注出景点的区域空间信息,使视域分析的结果更加精准。分析景点的服务设施主要是指对景点内的植物、盆栽、小路、凉亭以及洗手间等各种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度进行分析,使其能贴合游客的时间需求和生理特征需求,进而让游客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加大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绘制游览专题图

绘制游览专题图是GIS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在这方面优势十分明显。许多系统都在应用GIS技术绘制出分层后的游览专题图,以供用户使用。GIS软件具有十分强大的绘图能力和文本编辑能力,可将地理数据录入空间数据库内进行统一管理,省却了数据调用的麻烦,在绘制专题图时可统一将数据的相关属性进行显示,同时应用约定模板,进而大大降低制图的复杂性,有效减少出图成本。应用GIS技术绘图还能对图形进行分层管理,同类要素将划分到同一层,各图层在进行修改时不会影响其他图层。也能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叠加相关要素后进行显示,如导游图和旅游路线图以及旅游交通图等不同种类的专题图。

四、资源价值评估

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主要指对旅游资源进行外在表现以及内在性质的价值评估,包括评估资源本身价值、评估旅游地的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评估其市场价值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主要关心人员是旅游管理者,其和游客的关系不大,但评估结果会对资源管理产生影响,应引起关注,主要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时能促进服务设施的配置合理性。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在进行资源分析时将各项因素综合考虑进去,使管理部门有更全面的数据支持,评估结果也将更加客观、准确。分析旅游资源本身时,主要分析其的质量特征和聚散程度,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给出评估指标;在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时,要将旅游地的气侯和交通以及服务设施配置等因素考虑进去,并结合游客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给出可行性报告;在分析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时,可将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和景区吸引力及其目标群体等情况综合考虑进去,并对旅游地进行缓冲区分析以及空间叠加分析,再使用加权为其在电子地图规划出服务范围,以便准确圈定其客源市场。

五、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的对象是旅游景点的各项指标,可将监测得来的数据运用波动曲线或柱状图表示出来,进而使决策者的分析及决策都有据可查。为了及时预知旅游景点的自然灾害状况,可通过连续观测的方法获取景点的地理环境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旅游景点的自然灾害做出风险指标、收益损害测度指标、灾害防范体系等。运用GIS技术将监测数据分析后绘制成图,使管理部门通过观察图了解旅游景点潜在的灾害威胁,以便使景点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定期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及对服务设施是否满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经分析后得出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进而编制出游客满意度指标,再结合分类后的统计数据,制订出短期内发展的具体方案。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