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短篇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短篇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短篇文章

经典短篇文章范文1

一、高中课外经典名著阅读的意义

1.名著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名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多阅读经典名著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经典名著既有文化经典著作,经典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语言文字理论书籍,还有当代文学以及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同的文学作品产生的背景不同,其内涵也不一样。经常阅读这些名著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通过借助文化经典著作,审视当下流行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作用。

2.名著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可见语文教育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而语文的学习需要阅读。大量阅读是一个人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广泛阅读经典名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是语文能力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高中生必备的基本功,而阅读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阅读经典名著,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对于学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解读文章的能力。

3.名著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阅读主体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名著阅读能否顺利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单纯地依靠课内阅读很难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所以,课外的名著阅读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高中名著课外阅读效果的方法

1.学校是培养学生的首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的学习环境、资源和设备的配置以及相关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师、生、校三方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要为永久性的图书馆选最好的图书。要让孩子们感到并意识到什么是任何时候也不能被忘却的东西,学校的面貌及其独特性恰恰表现在这一点上。不能允许有一本无人问津的书放到这个图书馆里,同时也决不允许放过任何一本有价值的书。”因此学校应该对校园图书馆进行科学有效地投入和管理。

除了丰富图书馆藏书之外,还应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开放时间服务和借阅制度服务。有的学校图书馆定期开放,往往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形同虚设。为了学生,图书馆尽量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借阅方便并结合图书馆的藏书量和学校师生情况实行合理的借阅制度,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2.教师需从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推荐书目及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几个方面加强指导。现在很多的经典名著通过电视、电影等媒介以画面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虽然这种艺术形式简单快捷,但是却属于再创作,让人无法体会作品的多种可能性及独具特色的语言。学生会因为时间或是兴趣等原因选择此类“快餐”,但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再创作和原著的差别,认识到原著阅读的重要性。

现在喜欢娱乐性质的流行读物的学生颇多,关注严肃读物及经典作品的人很少,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推荐书目方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加以引导,培养健康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推荐名人名家作品,也可以结合当下特点,为学生推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文章。

有效的阅读是一门学问,因此需要教师在技巧和阅读方法上给予学生一些帮助和实质性的指导。

除此之外,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评注和读后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将阅读的感受和感悟记下来,有助于理解记忆。评注是几种常见的读书笔记方法之一,主要针对于作品的精彩的词语和作者的表达技巧做相关的批注,同时也可以将重难点标注出来,在自己的本子上或是作品的留白部分记录下来,与教师或同伴一起探讨交流。

对于名著阅读写读后感是非常必要的,读完名著,及时地写阅读心得,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将文章的语言、结构、人物、事件等做重新的审视,实现文本的再创造。将这种情感的碰撞记录下来,并与同学或老师一起交流,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学生作为学习的实践者,应该自觉地制定良好的阅读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和监督自己。

名著阅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同于一般的短篇文章,经典名著结构复杂、情节错综,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很多学生往往半途而废,很难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因此学生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明确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指导。阅读计划可以按时间长短分为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计划结构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阅读目标、阅读书目、阅读要求、阅读进度及阅读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制定阅读计划的安排,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因为进度而忽略阅读质量。每次读完一本书都要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不要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经典短篇文章范文2

关键词: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论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大大的有名,几乎广为人知。所谓的“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在海面以下。海面下面的部分就是作家没有写出的部分,是省略掉的部分,但这一部分读者却可以感受到、好像作家已经写了出来似的。“冰山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约的艺术”。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贝茨曾说:“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1二是“经验省略”。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2

从小说技巧的意义上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有代表性。也正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把他的“冰山文体”推到了极致,马尔克斯认为海明威始终未能在长篇小说领域里博得声望,而是往往以其训练有素、基础扎实的短篇小说来赢得声誉3。可以说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更能体现“冰山文体”的特征,因此这篇文章将通过《白象似的群山》来看海明威的“冰山文体”。

《白象似的群山》堪称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小说情节很简单:一个美国男人同一个姑娘在一个西班牙小站等火车的时候,男人设法说服姑娘去做一个小手术。评论界理解这篇小说普遍表现出一种道德主义倾向,譬如贝茨就认为:“这个短篇是海明威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经写出的最可怕的故事之一。”“对于姑娘来说,有什么东西毁了;不但她的过去,而且将来都是这样。她是吓坏了。”理查德・福特则说:“・・・没有人说出'堕胎'二字,但堕胎的感觉―失落、困惑、发呆―渗入每个细微的、讲究风格的动作和字里行间。”4这些解释背后都隐含了道德判断,人们普遍同情姑娘,而谴责美国男人。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篇小说。

整个小说运用的是很纯粹的限制性的客观叙事视角。比方说,就像一架机位固定的摄影机,它拍到什么读者就看到什么,没有叙事者主观的评论和解释,叙事者是非全知的,小说是限制性叙事。叙事者知道的几乎与读者一样多。只有“那个美国人”一句突破了纯粹的限制性视角,说明叙事者事先就知道他的国籍,此外我们对他的身份来历一无所知,因为叙事者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别的信息。

"They 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she said.

"I've never seen one," the man drank his beer.5

比喻第一次出现,不是属于小说的叙事者,而是属于姑娘的。它多少提示了姑娘是有诗化倾向的人物。这个比喻后面一再复现,提示了小说人物的情调,也是冲突的一个焦点。而男人的反应是现实主义式的反应,没什么浪漫的诗意,因此姑娘有些不满,这里暗示两人之间的关系有点紧张。

The girl looked at the bead curtain."They've painted something on it," she said." what does it say?"

"Anis del Toro.It's a drink."

这里面也有所谓的“经验省略”,海明威并没有直接交代帘子上画了什么,写了什么,但姑娘和男人的对话却告诉了我们上面写有东西。另外我们还能知道上面写的是西班牙语,姑娘并不认识。

"They're lovely hills," she said,"They don't really 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I just meant the coloring of their skin through the trees."

这里姑娘再次谈到比喻,却是否定性的,这说明姑娘一直试图找到开心的办法,尝试摆脱沉闷的心境,并想引起男人的注意。但男人显然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群山上,他只忧虑一件事,就是劝姑娘去做手术。

"I'll go with you and I'll stay with you and the time.They just let the air in and then it's all perfectly natural."

"Then what will we do afterwards?"

从这里可以感觉到两人的冲突和分歧到底在哪里。男人烦心的是眼前这件具体的事情,认为使两人不开心的只有这一件事,而姑娘更关心手术后两个人是否就能开开心心再没有什么烦恼。

"I know.But if I do it,then it will be nice again if I say things are like white elephants,and you'll like it?"

这里白象的比喻再次出现,证明了姑娘极为敏感,她前两次运用这个比喻都没有得到男人的反应,就敏感地觉得男人是不是不喜欢她了。

"No,it isn't.And once they take it away,you never get it back."

这是比较难理解的话,“他们”指的是谁?对于姑娘和男人的过去没有交代,读者也显然无法知道。但是这句话透露出堕胎事件的症结似乎不在两人内部,还有个“他们”对两个人的生活构成着潜在的影响。

"Would you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stop talking?"

"I'll scream." the girl said.

男人一直暗示姑娘应该接受这个手术,姑娘终于烦了,情绪开始爆发,连用了七个please请求男人不要再讲了。到这里小说的内在紧张达到了高峰,男人就去放旅行包等列车进站。回来时问姑娘:你觉得好些了吗?姑娘向他投来一个微笑:我觉得好极了。小说就这样戛然而止。

这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短篇小说结尾,评论家称为“零度结尾”。这种“零度结尾”是平平淡淡地滑过去,像结束又不像结束,把读者茫然地悬在半空。不点明主题,不表示意向,拒绝解释和判断,甚至不像结尾。我们不知道男人和姑娘以后会怎么样,是不是做了手术?手术之后两人是分手了,还是依旧像从前那样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海明威似乎并不关心这些,他只是像一个摄影师,碰巧路过西班牙小站,偷拍下来一个男人和姑娘的对话,然后两个人上火车走了,故事也就结束了。小说省略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人物的身份,故事的背景以及情节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小说人物对话背后的主观动机是被隐藏着的。海明威省略了一切说明性的提示,即使我们能够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对话的节奏、速度到底是快还是慢,语调到底是讽刺还是温和的,也无法判断真正的心理动机。而这就是海明威的高明之处,只选择一个生活横切面,一个有限空间(火车小站),一小段时间(半小时),客观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尤其是直录对话,回避作者甚至叙述者的解释与说明,他绝不会让一切一目了然,他要把冰山的八分之七藏起来,因此他便使小说情境呈现出生活本身固有的复杂性与多义性。这反而是一种真正忠实于生活的本相的小说技巧,我们在生活中真正面对的,正是一些搞不清前因后果的情境。

海明威的“冰山文体”除了给他的小说带来简约质朴的语言、经验省略的技巧以及隐匿思想的风格外,同时也使他的小说在境遇的呈示背后有某种神秘色彩的气氛。他所保守的秘密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这个世界不是我们很容易就能了解清楚的,总有些东西是被隐藏的,总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获得直接的经验的,也总有些东西由于我们观察角度的不同展示给我们的内容就不一样比如《白象似的群山》要是由美国男人或姑娘自己来写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

总而言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白象似的群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明威式的风格影响了无数文学青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其他的作家。

注释:

①贝茨:《海明威短篇小说选》,31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②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114―119页,北京:三联书店,2003。

③王宁主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483―48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经典短篇文章范文3

关键词:中文 母语 写作课 教法 探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14-02

作者简介:孙新峰(1972―),陕西洛南人,文学硕士,宝鸡文理学院写作学教授,校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校高层次“优秀拨尖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陕西文学文化批评。

笔者是一所地方高校文学院的写作课教师,所任教的学校不大,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与一些名校、强校一较高下。笔者的学生敢于操作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文体,而且写得有模有样;在全国90后学生普遍不读书、学风浮躁情况下,他们坚持文人基本品格,保持了对母语学习、文学写作的浓厚兴趣,作为一个长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欣慰和成功。

作为写作课教师,笔者从“模仿”起步,先做“匍匐式”普及工作。在写作课堂上,不选那些名篇名作作为范文吓倒学生,而主要直接选取本校高年级学生发表的优秀习作供学生进行形神兼备的模仿。当学生看到经过自己的再思考、再创作,“美文”也能从自己手中产出的时候,就不自觉地爱上了写作。时机成熟时再做“眺望式”提高工作,贯彻“创意写作”思想,鉴赏名家名作,让学生知道要用思想、用心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同时借助学校“金笔杯”校园征文大赛,将一些写作出色者选,跟踪培养。在这些“写作苗子”的感召下,全体学生写作兴趣高涨,激励竞争、比学赶超成为主流。

一、懂得感恩,写好亲情、乡情、文化类散文

感恩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写好这类题材也是人之本分。这类文章主要有三个目的:一练学生眼力,看其生活储备,能不能从生活中选出有意味的连贯性意象;二练学生的话语逻辑感觉,看其能否纵深分析,横向拓展,使得未来的文章有层次感,结构清晰;三练学生思维,看其能否找到所选之象与所表之情的深度关联。

笔者鼓励学生以小见大进行选材,找准动情点,写好关节点(相对连缀的情节与细节,有时空的嬗变),靠真情动人;尤其在结尾部分,讲究回环,注意生活意象的意义提升和开拓。学生佳作有《圆圆的烧饼,满满的情》《烟斗情》《“木头”父亲》等。比如在《“木头”父亲》中学生写道:从那天起,我知道,父亲并不是一块“木头”,他是一个我必须用满满的爱真心回报的最爱的人。……爸,我决定了,下辈子不做您的女儿,我也要变成木头,变成一棵树,为您遮雨挡阳;变成一条板凳,让您随时歇息;变成一双筷子,让您尝遍佳肴美味……学生不仅学会了写文章,更学会了做人。学校为此专设“感恩堂”专栏,集中编发学生的优秀习作。在日前结束的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感恩书信征文大赛中,笔者指导推荐的35篇文章,6篇获一等奖,笔者也被授予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乡情写作也是写作教学中一个重点。怀乡和恋乡类文章写作,最终的指向是怀古或惜今,或两情兼具。在教学中,笔者以著名作家刘成章的《关中味》等文章为范本,学生摹写出了《陕南味》《天津人》等充满着乡情和文化韵味的作品。如在《陕南味》一文中,学生以陕南腊肉为切口,指出陕南人就如同陕南腊肉,经受得了烟熏火燎,四季变换,形成了坚韧、执拗等人文品格,让人激赏。

二、会讲故事,会用“大象征”手法写小小说

小说写作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意象艺术地讲故事的能力,会用基本的抑扬法、对比、象征、反讽、隐喻、误会法,甚至欧・亨利法等,而这些技法其实都可化归在大的象征手法中。

在小说写作教学方面,笔者特别选择了徐光兴的经典小小说《枪口》、潘高鹏的《医“术”》《画“法”》、杨谭林的《神丸》等颇富象征意味的小小说作品,进行精细分析,深度摹写,曲笔写意。学生中涌现出了《井》《棋“术”》《海葬》等佳作。特别是2011级学生程丹的万字小说《牡丹枕》被有“小人民文学”之称的《延河》杂志在2012年第11期发表,其《贞节碑》小说亦出手不凡。2013年6月,学生李婕的小说《山神》一举夺得陕西省环保创意文学大赛一等奖。

三、酿造诗意,锻造诗味

由于传统诗歌文体教学重格律、章法,使学生望而生畏,仅有的一点诗情也快被湮灭了。

诗言志。笔者首先鼓励学生会自选合适意象,会用“简的意”,表达“深的情”,不管押韵和平仄,能写出诗意、诗味即可,诗思、诗趣、诗乐先不要想。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读诗、写诗成为风尚。如有学生写下了《我不想念》:我在流年里散步?筑不小心跌进了时光的店?筑于是,点了一杯想念?筑我把想念灌进喉里?筑喝进肚里?筑放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筑某年某月某日?筑某个阳光晴朗的午后?筑我把她拿出来晾晒?筑瞬间,思念爬满了心壁?筑我的心成了蓄满雨的云?筑只怕轻轻一触?筑就会泛滥出大雨滂沱。说不想念,表达的却是最深切的想念,多么真切、鲜活、形象的生活和艺术感觉!在有了基本的感觉之后,笔者和学生一道,开始品评舒婷、北岛等著名诗人的代表性作品,让学生体味当下文学真正风行的是什么样的诗歌,然后让大学生改写和摹写。诗歌文体教学收尾也颇具新意,笔者要求每个大学生以诗的形式谈自己对诗歌写作的认识,因为如哽在喉,有话想说,学生写作激情很高。

四、会做学院派评论文章

学院派批评已经成为当下文坛批评的主流和主导。大学生更是学院派批评新军,其文学感觉、批评素养直接影响着母语学科的长远发展。在写作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小题大做,精心“育苗”。如对学生程丹6000余字的短篇小说习作《贞节碑》的分析,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撰写读后感,自己也撰写了将近8000字的评论文章示范,结果许多学生把读后感写得优雅、诗意、唯美,让人击节称赞。注意挖掘、培养学生对文学鲜活的第一感受是笔者的一贯做法,如果文学感觉死了,那文学研究之河自然也就干涸了。在全面激活文学艺术感觉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全国、全省文学评论界有一定影响的文学评论家风格多样的评论作品,让学生精读、体悟并分析文学评论和一般的文学读后感的异同,然后写成读后感进行课堂交流,并当场打分评议,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评议进行质询,培养学生商榷、讨论、反批评的能力。认识清楚了,学生在以后写作文学评论就会游刃有余。

五、精读一个或多个作家的系列作品,养成长期研究意识

经典短篇文章范文4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二、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封神演义》《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三、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会不会因为兴趣而读书,喜不喜欢找一些好书看,重不重视阅读,这都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习惯。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去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接触一定量的课外有益读物,归根结底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哪我们如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1.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2.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经典短篇文章范文5

关键词:对话合作 语言行为 写作 简洁

0 引言

在对不同的语篇进行话语表达的手段分析时采用言语行为理论,这样就从另外的一个视角对语言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开创了理解语言的一种新途径。在不同的程度上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验证和发展。但是国内外现在在分析短篇小说的时候还没有人采用言语行为理论。就拿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来说,他的短篇小说比较的简洁和含蓄,形式不是很复杂,同时也没有像迷宫一样的结构,文章的主题也不多重复调,没有理念的隐含和哲学的观点,比如他的《如白象般的群山》就是对话小说当中比较经典的代表作。

1 对海明威以及小说《如白象般的群山》的简单介绍

海明威是上个世纪小说史当中比较有名的大师,他所独创的“海明威风格”则是含蓄、明快和简洁,对于整个世界的文学都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他的小说《如白象般的群山》主要采用对话体的叙述形式来描写的,主要讲诉的是一对情侣对于现在以及以后所要面对的问题所持有的不同看法。整个小说如果只是从表面上来看的话,其实就是一对情侣在边喝饮料边等火车,没有一点其他的意思。但是在整个小说当中,作者在对人物对话描写和对景物描写的时候却在很多地方都蕴含着非常多的潜台词,这样读者在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也正是这种艺术的魅力使得小说的语言特别是对话的奥妙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2 对于会话理论的介绍

在言语的交际过程当中,人们相互之间都有合作以及希望能够取得交际成功的愿望,所以在人们言语交际的过程当中都遵循几条最基本的准则,这样相互之间才能够配合得比较的默契,使得人们的交际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这些基本的交际准则就是交际双方的共同原则,也是我们常说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数量的准则,指交际者所提供的信息量应该要和谈话的目标要求相符合,要在保证比较充分的同时也不能够多余;关系的准则,指双方在进行交际的时候,所提供的信息应该要和交际的话题有关;质量的准则,指在双方交际的过程当中,大家所提供的信息都应该要真实和可靠,并且还应该要有一定的依据;方式的准则,指双方在交际的过程当中,所提供的信息应该要尽量的言简意赅,不能够含糊不清。

在人们平时的交际过程当中,虽然都习惯了遵守这些原则,但是也会在有些时候违反其中的一些准则,主要的表现是:第一种是属于隐秘的,指交际双方之中有一人说谎了但是另外一人却没有发现;第二种是属于公开的,当交际双方之中的一方处于某种特定目的要违背合作原则的时候,往往会给对方一种暗示,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对方能够本着合作的原则,从而来超越字面的意思,在经过一系列的推理之后去领会到交际当中的一些言外之意,也就是会话的含义。

3 会话含义理论在小说《如白象般的群山》中的应用

有人这样认为,在戏剧文本当中,对话所涉及到的主要是两个层面的交流:宏观层面的交流以及微观层面的交流。而同样的在小说当中,语言作为话语的一种形式,不仅仅会涉及到小说当中的人物之间的交流,也就是微观层面的交流,除此之外语言还是作者和读者之间交流的一种媒介,也就是宏观方面的交流。

3.1 宏观层面的交流对合作原则的违背

从宏观层面来看的话,在小说当中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次的利用反语、委婉以及比喻等一些修饰手法,从而就违背了合作原则当中的方式准则以及质量准则,这样就会产生一种会话的含义,造成了一种悬念。

首先是运用隐喻,在小说当中采用隐喻这种修饰手法的话,就是对合作原则的公开违背。虽然很多的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对于读者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作者还是可以假定读者对象的,有时候甚至还可以进行设想:作者和读者对于交际的背景是有共同的了解。小说《如白象般的群山》在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对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相关的人物进行了介绍。如果只是从表面上来看的话,这对情侣只不过是在等火车,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他们在等车的时候恰恰是处在一个路口,也就是一个转折点。作者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就把车站设在这样一个路口,很明显,他是想要造成一种悬念,让读者自己去利用那些已经知道的背景知识去对这个隐喻背后所隐藏的含义进行推理,也就是这一次的旅行对于这对情侣来说可能就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需要他们在这个路口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者违背了合作原则当中的质量准则。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只有当那些假设的读者具有和这些相关的知识时,才会产生这种会话含义。

其次就是寒暄的谈话。其实在日常的交谈当中,采用寒暄的谈话方式是违背了格莱斯伦理。因为寒暄谈话虽然违背了合作原则当中的数量准则,但是它却没有能够表达出会话的含义。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在话题开始之前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避免出现沉默的情况,但是在宏观的层面上也就是作者和读者交流的层面上却产生了会话含义。正是因为读者注意到了谈话对于合作原则当中的数量准则的违背,所以才发生了这种尴尬。

最后就是非语言的行为,在这篇小说《如白象般的群山》当中,在人物的对话当中很多地方都穿插着多种表情和动作。基本上在每一次快要发生冲突的时候,女主人公都会将自己的注意力不自觉或者是自觉的转移到周围的环境当中。

3.2 微观层面的交流对合作原则的违背

首先就是运用明喻,在小说当中,这对情侣点了饮料,而女主人公对于周围的环境是比较有感概的,当读者读到“They(the hills)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时就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山和白象之间看起来是完全不像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把这两个词搭配在一起就比较明显的是违背了合作原则当中的质量准则,如果小说当中的女主人公是合作的,那么就肯定是另有所指。根据关联的准则,它所隐含的意义应该要和会话以及情境语境有关系,这样结合着女主人公当时的实际情况,就能够推断出其中隐含的意义:女主人公把自己肚中的胎儿看成是累赘,男主人公虽然察觉到了其中的含义,但是他没有对此加以评论,反而是要求女主人公停止谈话,这样就明显的违背了关联准则。

其次就是转化话题,在小说当中有时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如果只是从文字上来看的话好像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它所隐藏的意义却比较的深刻。在整篇小说当中,在人物对话的时候很多次都出现了转化话题的情况。

最后就是沉默,在谈话的过程当中,如果沉默的时机不合适的话就会使得谈话陷入到僵持的状态。在小说当中,男主人公一直坚持认为“It is not really an operation at all”,而且还要求对方对此赞同,但是女主人公却保持了沉默,言下之意也就是不赞同。这样两个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4 结束语

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的流传下去,主要就是因为他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以一当十,其中《如白象般的群山》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不管是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对于交际准则的违背,都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会话含义的强大语言的效果。

通过对人物间非语言行为以及语言行为的挖掘,对作者评论背后所隐藏的含义进行挖掘,这样对于小说当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读者才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申秀娟.海明威的女性意识――以《雨中的猫》、《白象般的群山》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01:100-102.

[2]于晓宁.小说中的会话含义――析海明威的小说《白象般的群山》[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12:135-136.

[3]高康.《白象似的群山》隐喻解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8:108-109.

[4]梁莉.从文学文体学分析《白象似的群山》的两个汉译本[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8:50-53.

经典短篇文章范文6

关键词:大学语文;对话教学;内涵特点;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15-01

一、大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对话理论的主创者、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文学的本质是对话。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就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就蕴涵着引发对话的基本条件。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主题涉及人生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为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感受过去和现代的人们对世界、真理、生命的表达的同时,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去认识世界的本质、发现生活的意义、接受审美的熏陶,从而提升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如果是这样,也就达到了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真正目的。

在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掌握着传授知识的话语权,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少自主表达的空间,而在“对话”理念支配下的教学却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独白式、被动型的学习变为对话式、主动式的教学;教师由教学的权威变为教学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个体发展受到充分重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大学语文对话教学应该是变革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教学,是真正加强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教学。

二、大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仅要让他们想说,还要做到有话说。“有话说”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课文内容的“背景性”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的情况、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等。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会有一些疑惑的问题和对人对事的独立思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我在讲授徐志摩的诗时,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让他们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徐志摩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学们争相发言,包括徐志摩的籍贯、性格、婚恋、在英国的留学经历、作品、经典语录等,非常丰富。这些相关背景对同学们解读徐志摩诗歌的内容和风格特点很有帮助,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上好大学语文对话教学课的前提。

(二)设置话题

对话是围绕话题展开的,它是对话交流的核心,教师在课前应该对课堂讨论的主要话题做精心的准备。首先,话题要紧密联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话题可以多角度,辐射面可以很广,但不能随心所欲,脱离文本,教师手中应该随时都牵着一条“风筝线”。其次,要设置有价值的话题。话题要设置得科学、巧妙,不但使学生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伤逝》时,我设计以下四个话题“你如何看待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原因?”、“你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仅仅是展现爱情的悲剧吗?如果不是,请联系时代背景,谈谈它还有什么其他社会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如果你碰到了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请对比这篇短篇小说和你曾看过的小说在叙事方法上有哪些区别?并指出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叙事手法?”这些话题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关于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有的说他们的爱情悲剧主要是冷酷的封建家长制和社会环境造成的;有的说子君和涓生性格上的弱点是造成悲剧的内因;有的说贫穷是造成他俩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在讨论这些话题的同时,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就自然得到了阐释。

(三)教师介入

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给予适时的点拨、归纳、感悟、评价,就象一个节目“主持人”,既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又能把握全场,使学生的讨论不要脱离“正轨”。课堂讨论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感性形态,课堂充满激情和热烈的气氛,有些教师控制不好,话题讨论会信马由缰、无边无际,从而脱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在课堂讨论中,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和梳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抓紧“风筝”的线,使话题的讨论不仅有广度,更要有深度,最终回到课文中来。如《伤势》的第二个话题,针对大部分同学只是就事论事,思维限制在对爱情的反思上,对文章社会意义的提炼不够深刻的情况,笔者对此进行点拨,指出“这篇文章写的不仅是爱情的悲剧,也是启蒙的悲剧。鲁迅对青年一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揭示无疑是深刻的,但也含有希望他们寻求一条新路的热切期待,同时,他也借小说来反思‘五四’启蒙自身的局限性。”同学们或者点头认可,或者陷入沉思,之后,同学们总结说在分析文章的思想性时不应脱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现代社会婚恋观,同学们看法不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学生大胆表达,同时也不忘“教书育人”的职责,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肯定积极、健康的观点,指出错误观点的弊端和害处,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做人,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

(四)课后整理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下课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活动的终结;在对话教学中,下课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对话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或引发人的思考,或令人惊喜,或相互补充完善,这其中包含对话的过程和成果,都是弥足珍贵的,教师在课后应加以整理。这是一个回味与反思的过程,对于教师今后的课堂对话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较好的效果。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需要不断的探讨和实践,大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真正达到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建军.语文对话教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