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管理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1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是因为在教育管理工作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还是墨守成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在中职教育中,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出现教学断层,且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按照课本从头讲到尾,没有形成自己对本课的独特观点,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没有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创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无法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教育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社会成员,文化素质较低,且有些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一定的勉强性,所以在校不遵守学校纪律,无心向学,甚至捣乱课堂教学,使教育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最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繁杂,没有针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与日俱增,各个学校为了扩大自己的招生量,随意设置教学内容,用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目观。但这造成的后果就是最后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甚至是无法在社会立足。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策略

(一)打造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中职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目前中职教育管理工作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照本宣科,还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针对此种状况,学校应该每周组织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并开展竞赛。或者开展校与校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弥补不足。教师也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全面的教学;创设具体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学习感到枯燥这一情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总之,这些新兴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二)加强实践课,并协调与文化课的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课和文化课的关系模糊,并没有思考这两门课的主次关系,有时可能会出现用文化课的要求去要求实践课这种现象。加强实践课教学既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理念所要求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但现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文化课和实践课,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一是对文化课的教学的重视高于实践课的开展,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学校认为只有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了,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就会有所提升,这是学校对文化课的期望过高的表现。二是要加大实践课的课程量,忽视文化课的教学。这一部分人认为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习职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文化课应该让步于实践课,所以学校对文化课的安排也大大减少,一星期下来可能只有几节或是教师把文化课改成实践课。显然,这两种观点都不适用于现在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实践课和文化课都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实践课是为以后学生参加工作做准备,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而文化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教师要在加强技能课培训的同时,协调好实践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三)教育管理要立足学生自身的特点,指定教育管理原则。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文化素质偏低,且有些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一定的勉强性,所以在课堂上无心学习,不注意听讲。这时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给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转变观念,从不愿学习转变为自愿学习。

总之,现在一些中职教育管理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推进中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作者:刘敏 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2

为了掌握我区域内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区来京务工青年的特点、社会影响,找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办法,团区委于9月初至10月上旬对全区来京务工青年进行了普查,完成了回收调查问卷、信息录入工作,并对系统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召集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区流动人口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加强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全区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

(一)本文中来京务工青年的界定

离开户籍所在地,在__区域内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居住30日以上的18至35周岁青年。

(二)主要组成人群

1、从事管理、研究、设计等职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2、在企业、工厂以打工为主的打工族

3、个体经营者

4、无工作、无居所人员

(三)数量及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共有来京务工青年199194人(根据各乡镇、街道提供的数据统计),分布在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就街道而言,前三种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在农村,二、三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

(四)主要特征

1、来源广泛,成份复杂。全区来京务工青年来源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河北、四川、山东、湖北、江西、吉林等地区;

2、居住时间短,流动快。来京务工青年居住周期较短,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以于家务乡为例,居住一年的外来务工青年占53.08%,居住二年的占22.18%,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4.74%;

3、从事职业多样,就业途径狭窄。外来务工青年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制造、加工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在谋取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来京务工青年是通过老乡朋友介绍、自荐或企业直招就任目前的工作,以张家湾镇为例,经劳动部门正规途径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仅占29%;

4、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通过调查显示,来京务工青年大学以上学历27504人,小学以下学历2467人,其余多集中在中专、高中学历,占总人口84.95%。据了解,大多数流动青工未受过专门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十分缺乏;

5、性别比率基本持平。来京务工青年男女比例约为1.13:1(男105651,女93543),男女比率基本持平,男青年较女青年略多。

6、组织归属度较低。来京务工青年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以马驹桥镇为例,党团员占4.76%,普通群众占95.24%,普通群众是党团员人数的20倍,明显呈失衡状态。

二、近年来我区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一)完善体系,搭建框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兼管流动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达到城乡完全覆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工作制度,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吸纳资源,整合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社会化的工作队伍。

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同时,强化了队伍建设,建立了三层人员组成体系,第一层是委员,由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第二层是联络员,由各乡镇街道团委书记或职能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第三层是社会兼职人员,吸纳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共聘请法律宣讲员20名,维权咨询员20名,招募网吧监督员150名,禁毒志愿者540名,形成了一支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对流动青年实现有效覆盖。

在新经济组织团建中,我们积极创新新经济组织团建,推行“联谊”模式,通过成立“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凝聚和覆盖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已建团组织92家,覆盖团员青年近万人。全区新经济组织建团率近50%。同时,为不断适应新时期青年工作新形势和青年群体新特点,我们在流动青年团建中,推行“联网”模式,通过加强与“八通网”等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把互联网作为联系青年的新的重要平台。

(四)建立阵地,联合互动,流动青年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深化。

在各乡镇、街道、打工子弟

学校共建立法制教育基地45个,成立社区、村级维权工作站50余个,设立区、市、全国级青少年维权岗29家,为打工子弟小学筹建普法多媒体教室1个,同时,积极创新青少年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把“两法一条例”等法律条文,青春教育、交通、消防等知识搬进了楼道,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楼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楼门等独具特色的楼门法制教育阵地,为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阵地和舞台。多年来在广大流动青年中持续开展“6.26远离宣传周”、“青春红丝带行动”、“12?4普法宣传月”、《公开信》发表纪念日宣传活动等多项宣教活动,共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印制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品10余万份。

(五)多措并举,解决困难,流动青年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以关爱流动青少年为主题,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成立了流动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了对流动青年的教育和管理。共接待青少年权益侵害投诉30余件,配合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审理青少年案件10余起。协调各委员单位集中开展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上网经营场所集中整治行动10余次,进一步优化了流动青年成长环境,减少了流动青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同时,团区委依托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积极争取市希望工程支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服务困难家庭子女,维护流动青少年合法权益。

20__年,团区委以扶助弱势青少年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希望工程”吸纳社会捐助和宣传工作力度, 联合各新闻媒体发起了“爱心在__慈善公益活动”,全年捐助贫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870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1000元;20__年,团区委持续推进“爱心市场”、“爱心之旅”等服务流动青少年工作项目,全区723人次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得到了资助,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16900元,得到了青少年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1月,团区委启动了“温暖1+公益行动”,并接受了青年企业家捐赠60万元,成立了“温暖1+”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就读、就业和就医。截至目前,已为83名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900元。

三、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一) 人口流动性大,掌握情况难度增大。

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难,根本原因在于人员流动性强。在许多地方,务工青年数量庞大,因工作、生活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小范围流动及跨区域流动的情况发生频繁,导致对来京务工青年青年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准确,来京务工青年“人户不一致”现象较为严重。

(二) 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管控效率低。

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相对于普通流动青年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于高危人群通常刻意逃避管理并且其流动性较普通流动青年更强。由于高危流动青年人群大多潜藏着违法犯罪的冲动,加上在受打击处理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反侦察经验,驱使他们在流动时有意识的逃避管理;同时,有些有已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危群体,为逃避打击,流窜性显著增强。加大了公安机关对高危流动人群管控的难度。

(三) 出租房、中小旅馆等流动人口集中地点控制难度大。

出租房、中小旅馆数量多、分布广,许多高危流动青年人群藏身其中。部分出租房主和中小旅馆主为偷逃税费获取利益而逃避管理,不向有关部门登记申报;部分按照有关规定登记申报的房主和店主,在提供住宿服务时疏于管理,甚至根本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按规定登记、了解和上报住宿人员的相关信息,导致许多出租房、中小旅馆成了流动青年教育管理的盲区、死角,因而成了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

(四)团组织对流动青年覆盖有限,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由于我区流动青年的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虽然各级团组织从自身职能出发,研究制定出多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可行性办法,但从实践中看,工作中出现“空档”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从流出地看,相当一部分青年外出往往是不辞而别,外出后又很少甚至从不与流出地团组织联系,导致团组织对他们的去向及从业情况一无所知。同时,由于工作单位与组织关系两分离,青年流动性较大,使团组织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滞后现象。特别是一些新经济组织领导存有“经济唯一”观念,不希望更不支持“打工仔”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和交往,导致新经济组织团建出现了不少“空白点”,相当一部分青年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团组织的帮助,久而久之自行流失。

五、进一步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应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镇(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由劳动部门、公安司法部门、工青妇组织、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整体联动的教育管理机制。其次应建立健全工作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立专兼职人员对来京务工青年事务进行管理,维护来京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另外应由同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划拨专项资金,对来京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创新团建模式,加大管理力度,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

新经济组织中聚集着大量青年,如何更好的凝聚和服务这些青年,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团组织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下一阶段,团区委将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在全区新经济组织中继续推行“联谊”模式,通过发展“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来更广泛的覆盖流动青年,根据流动青工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载体,以活动凝聚青年,切实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更好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三) 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流动青年就业率。

争取相关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格认证培训,提高流动青年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联合中等、高等院校在流动青年中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接受基础教育,为流动青年获得学历证书提供方便。

(四)强化维权工作,保障合法权益,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教育、就业和福利等方面的制度,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来京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与本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维权机构的作用,受理来京务工青年的维权事务的咨询、投诉,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问题。

(五)加强普法宣教,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来京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3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概述

“以人为本”强调对人自身因素的重视,在所有工作的开展中都是以人的本位为出发点的。在社会活动中,必须认识到人始终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在从事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措施安排,都要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对人权的尊重以及对人情的照顾。体现到现代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对当前自由、平等与法治等价值观的强烈呼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这是由于在现代社会实践中,我们并不能真正确保每个个体都能均等地享受社会赋予自身的权益,而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与我们追求的社会和谐目标相吻合,体现了对社会中所有个体的关怀与尊重,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与追求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弱势群体得到了关怀,少数人的利益得到了重视,因此,我们可以把以人为本看作是在保障群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体个性与创造力的保证。

二、以人为本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与自由性推动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个体的发展以及实现自我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把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人为本上来,从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以及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努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始终保持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保证教师与学生能够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学校方面应该组建主体多样化的教育管理机构,不仅包括学校领导,还应该有教师和学生代表,实现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注重教学专家与学生的意见。在教学硬件设施的购置管理中,充分听取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成立专门的硬件采购小组,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注重节约经费。

(二)改善教W质量,以服务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看作自身的服务主体,从学生需求出发,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此,教学活动必须放眼未来,强调学生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等全面发展,除了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还要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服务意识,重视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将其作为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在教育决策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诉求,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引入平等教育理念,与学生充分沟通与交流,注重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思想,注重专业拓展与基础教育工作,增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树立“教育提升学生适应性,为学生未来服务”的新思想。摒弃单一人才培养的模式,力争在一个目标的引导下,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强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其次,强调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丰富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注重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创造性程度。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时,注重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再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除了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注重其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协调发展。

(四)注重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现代文化思潮和学校管理方式碰撞的结果,属于个性化的组织文化,具备文化的精神性、社会性以及一致性的特点。对于学校而言,价值观念可谓其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全体师生以及管理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改革,保证教育行为的合理性。校园文化能够使得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合对人和物的管理、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管理,使得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从这一角度来看,校园文化的本质在于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在注重学校整体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自身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形成共识,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来塑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

三、结语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4

【关键词】生本管理视角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脱离时展

高职院校中的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严重脱离当前的时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就管理主体而言,一方面,高职院校长期认为对学生开展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仅由班主任或者学生辅导员着手,和学校的其他部门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绝不能限制于某一层面之内,其不仅需要班主任所给予的学习指导,有些时候如果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还需要由心理老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当学生的物质层面以及心灵层面均获得学校的关注之后,学生才能从本质上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帮助,在潜移默化之中配合管理人员的管理,大幅提高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除此以外,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通常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都是由本科毕业学生担任,虽然管理人员年轻化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管理队伍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过于年轻,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尚且不具备充足的工作经验,后续的管理工作没有办法正常展开,这使得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严重脱离社会正轨。其次,就管理体制而言,高职院校内部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之中的前提要素,但实际上,这种制度存在一种缺点,即存在巨大的压力,严重违背了学生的成长需要。甚至一些固定的规章制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天性以及个性发展,致使学生的后续成长进程完全违背当前的时展。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引导之下,教育管理人员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疏远学生与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现阶段,虽然大多高职院校都会选派班干部来协助管理班级,看似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来执行教育管理,但这实际上只是对生本理念的错误认识罢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尚存漏洞,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教育工作无法切实有效地贴合学生需求;其次则是因为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能力、专业性还存在不足,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交互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并无过多帮助,实际的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严重下降。用班干部辅助学校之中的管理人员,强调了班干部的重要地位,但是却有忽略了其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得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被间接性疏远。除此以外,由于高职院校对生本理念的认识尚存在差异,因此常常会过度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教育的本源观念,长此以往,校园内部的管理状态必然会严重混乱,这也是生本理念无法被正确应用的重要原因。

二、生本管理视角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一)正确认识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产物之一,主要内容就是要求教育单位能够将学生的利益置于第一位,尊重学生,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其主观能动性。在生本理念指引下的学生不再是被管理者,而是自主探究者。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地位,尊重学生的基本意愿,绝对不能随心所欲地批评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有些情况下,学生的想法可能与教师的想法有所差距,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有效对比,寻找其中的亮点,绝对不能随随便便批评学生。只有教师足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愿意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生本理念下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指引的作用。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之下,管理人员以及教师之间的角色将会产生变动,学生不再是被教师所管理的被动人员,而更像是一个孩子。管理人员需要重视这一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用心去呵护关爱学生,对于其不正当的行为需要及时制止,帮助其排忧解难,做好今后的人生规划。最后,学生需要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弥补,以此来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还需要合理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工作。

(二)强化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管理者以及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中实现生本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推进力,其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颇为紧密。广大高职院校在进行辅导员或者管理者招聘的时候,需要建立出更加完善的考核标准,建设出一支符合时展并且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团队。首先,全面规范考核机制,笔试与面试相互穿插,不仅仅考验应聘者的基本功底,而且还考验其沟通能力以及情感交流能力,根据应聘者的具体特征来为其安排岗位。其次,创设出适用机制。通过考核的应聘者在正式进入到工作之前,需要拥有一段试用期,主要是为了考察工作者的实际水准,只有其真正进入到岗位之中,才能明确生本管理理念应该如何有效开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实的教育帮助。最后,管理人员需要建设出相对完善的学习机制。各个管理人员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展一次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以此来全面深化自身成长,加强自己的管理水准。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邀请专业人士深入到校园之中,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帮助,提高其对于当前的时代特色的理解,有效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准。

(三)全方位关注学生

生本理念的核心要素就是学生。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渗透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家庭状况以及其学习状态。对于管理者而言,这项工作虽然较为困难,但是却能够有效提高生本理念所带来的成效。这是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为优质的心理帮助,解决其平时生活以及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成长,保证其能够与管理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关注特殊群体。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一,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心理水准存在的差异较大,对于那些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做到公平对待,根据学生的贫困等级发放相应的助学补助。对于那些心理水准交叉的学生,管理人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的心理变动状态,及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帮助,有效深化学生成长,促使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为保护好自控能力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欠佳的学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依法科学管理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充分准备,严防严控,加强各项安全教育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安全日常管理、防控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秩序稳定。为全体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向子龙

副组长:谭雄魁 向洪涛 陈代万 田彩忠 李超群 谭 蓉

成 员: 班主任 其他教职工

三、 工作措施

(一)、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1、营造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

确定本学期开学月(九月)为长江小学“安全教育月”,学校办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每个班级办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学习园地,并在每月一期的学习园地中设有一个版块是与安全、法制、国防教育有关的内容。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永久性标语,在相关位置设置恰当的标语牌。使全体师生树立“安全事关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的防患意识。

2、组织师生集中进行秋季入学安全教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活生生的实例让师生对安全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学习一些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还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讲相关安全知识,扩大安全宣传的层面,有效的利用一切渠道影响家长,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齐抓共管,让家长充分明白“事故预防无小事,平安和谐保稳定”。

3、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师生学习《长江小学卫生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疾病防控意识和防控甲流感(H1N1)的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各班进一步认真落实《长江小学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上好健康卫生教育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防控各种流行性疾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班班有活动、班班有讲座、人人皆知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强化责任意识,达成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

4、进行楼道安全行走培训及疏散演练活动

因我校教学楼楼道较窄(一个单通道),学生人数较多(共十四个教学班,师生一千一百多人),学生上下楼梯特别容易发生拥挤,学校从2002年开始实行凡集体活动时学生排队上下楼梯,但每学期初都必须要进行强化训练。今年秋季学期学校将在“安全教育月”活动中,再次对全体师生进行楼道行进强化训练、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张贴楼道安全标语、设立楼道安全监督岗,加大教育力度,规范学生行为,对于个别学生该进行强化教育的要进行强化教育,使全体学生形成习惯,以确保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

5、进行路队护送培训及演练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周边的公路较窄,停靠车辆、物体堆放占道现象严重,学生上、放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开学初将对全体师生进行全校性的路队护送培训及路队护送演练,反复教育学生要走人行道,靠右边行走,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乡间小路要走中间,并将“过马路,左右看,守规则,我平安”作为每天按路队集中放学时必呼的口号,路队护送教师坚持每天按一路纵队放行并护送到安全路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路队行走的行为习惯。

6、请法制副校长和卫生防疫副校长及其他有关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国防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和疾病防疫教育工作仍是我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期学校将诚请法制副校长和卫生防疫副校长来我校进行相关的专题讲座,以增强全体师生交通安全防患意识和卫生疾病防疫意识,特别是在重大疫情发生阶段,进行重点培训,确保师生平安,不出意外。另外还将根据需要邀请其他专家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专题讲座。

7、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发起“打造平安和谐、文明健康校园”的倡议

学校利用集中时间向全社会发起号召,以引起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达成建立和谐校园是我们共同目标的共识。

(二)、健全各类制度(分块列举)

1、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

3、校园日常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

4、学生寝室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

5、食堂、小卖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

6、学校各处室安全管理制度

7、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制度

(三)、步骤实施

1、加强督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整改防控措施。在开学前,对于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要事先采取有效的整改、防控措施。要加大对校园内、校园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排查。并做好认真的记载,做到心中有数,能整改的要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做好防控工作,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要及时报告,确保不出差错。

2、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信息畅通。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同时与乘车船学生的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要求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搞好学生上放学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实保障学生上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

3、落实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按照《长江小学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签订层层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秉承学校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为主,以安全管理工作为先”,经常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查活动,查找安全管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4、严格执行学校《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控制校外车辆、闲杂人员随便进入校园,严防死守,尽可能的堵住一切安全隐患途径,进一步加大执行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的力度,建立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5、认真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制度。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计划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安全管理规定》,开学前对学校食堂及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排查,落实《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再次明确落实饮食卫生安全责任制,确保师生员工饮食卫生安全。定期对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设施进行彻底消毒。

6、加强对住宿生的安全管理,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分别委派男、女生管理员,同时加强寄宿学生的卫生保健管理。

7、进一步认真落实晨检、午检制度。严格按照《长江小学学生晨检、午检制度》,对学生采取望、闻、问、摸、量等方法,及时排查有流感症状的学生,并认真做好详实的记载,填写好《长江小学学生晨检、午检登记表》,统计各班缺勤学生人数并了解缺勤原因;及时了解、掌握上课学生健康状况及精神状态,防范于未然。

8、对于体质异常的学生各班要做好详实的基本信息记载,并上报学校存档备查。

9、加强教学楼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的督查力度,积极配合施工单位搞好工地周边的安全管理。

四、计划安排

开学前

1、 修订学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2、 对校园及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3、 确定九月为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月

确定重点排查对象

九 月

1、 进行入学安全教育,

2、路队护送安全知识培训

3、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具体活动

4、 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5、 对食堂、小卖部、宿舍

6、 进行全面排查

7、 各块签订安全责任状

具体方案另行制订

十月

1、 督查安全教育课的落实情况

2、 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3、 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

4、 进行秋季流行性疾病预防知识培训

5、 办一期以安全、法制、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园地

十一月

1、 诚请法制副校长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国防教育知识培训

2、 加强教学楼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的督查

十二月

1、 整理完善各类安全档案

2、 加大各类活动中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的力度

元月

1、 更进一步强化放假前的安全教育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6

关键词:班级管理;制度;转化教育

充分尊重学生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前提;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实课外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任务;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是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

一、保护学生自尊,充分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是教育学生的开始。中职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是以失败者的心态接受职业教育的。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摆到正确的位置上,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意愿,真正尊重学生,才有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学生进行愉快的沟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使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增强自尊,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日本有研究表明,约有1/3的差生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然而自信首先来源于自尊,当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其行为向教育者所要求的相反方向发展。因此,保护学生自尊,充分尊重学生,不轻视、不藐视、更不歧视,学生才有接受教育管理的心理基础。

二、实行奖罚制度,抓好日常行为教育

中职生的生活或学习普遍存在散漫的情况。优化班风、学风,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成为中职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新学期开始,学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规还不是很熟悉,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例如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等行为,发现不良苗头的,及时纠正并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

每一个学生不仅代表个体,更代表集体和团队,将集体主义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对存在违反迟到、旷课等不良情况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对其实行相应的处罚。对于表现良好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以宿舍为单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团队感)。做到奖惩分明、严爱有度。奖励制度也起到激励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的作用,无形中使班上形成一种“我能做好”的良好态势。

三、培养优秀班干部,建设良好班集体

班干部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是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就需要班干部把班级的每一个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重要的是班干部要有意愿,并且同意和接受自己管理理念,这样在日后班级管理中才会上下一致。就像马云所说:选择那些有梦想、有热情的员工,一起来做一件共同的事。

对班干部予以指导、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班干部能从各个方面来关注班级的工作,关心班级每一个人的成长,能够让全班的学生都来关注班级的事务,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班干部起到一种教育、影响同学的作用,一方面能使班集体愈加巩固,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会组织和管理的本领。

四、掌握学生情况,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教育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脾气和优缺点,认真考虑学生的问题,并做到心中有数,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去,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解决问题。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信任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如笔者所带班级有一位受留校查看处分的学生,其优点是与班上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较好并且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笔者鼓励该生尽量多为班上做事,协助班干部管理班级。一个学期下来,该生在纪律和学业成绩上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教育后进生要善于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采取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鼓励积极参加活动,不断提出新目标

课外活动可以培养中职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帮助中职生树立人生目标、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积极地投身于班级、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的特长、潜能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欢乐,也能体验受人尊重、赏识的喜悦,从而看到自身的价值。

不断提出新的共同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斗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奋发上进。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重而道远,投入时间和精力是首要的,班主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管理办法。一切为了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班主任用脑、用眼、用口、用手、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